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南喜马拉雅北坡色龙地区二叠系基性火山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8
1
作者 朱同兴 潘桂棠 +2 位作者 冯心涛 邹光富 李建忠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17-722,共6页
藏南喜马拉雅北坡二叠系基性火山岩位于聂拉木县色龙东山。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无论是基龙组火山岩还是色龙群火山岩,都具有大陆拉伸-大陆裂谷环境火山岩系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据此,判断两套基性火山岩的性质和喷发构造环境... 藏南喜马拉雅北坡二叠系基性火山岩位于聂拉木县色龙东山。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无论是基龙组火山岩还是色龙群火山岩,都具有大陆拉伸-大陆裂谷环境火山岩系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据此,判断两套基性火山岩的性质和喷发构造环境相同。该区二叠纪大陆拉伸-裂谷火山活动标志着冈瓦纳超级古大陆开始裂离、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二叠系 基性火山岩 地球化学 喷发构造环境 微量元素
下载PDF
藏北双湖地区才多茶卡一带构造混杂岩中发现晚泥盆世和晚二叠世放射虫硅质岩 被引量:64
2
作者 朱同兴 张启跃 +3 位作者 董瀚 王玉净 于远山 冯心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13-1418,共6页
报道了在西藏北部双湖才多茶卡地区新发现的晚泥盆世和晚二叠世放射虫硅质岩,实测剖面的第9层硅质岩以产Neoalbaillella动物群为特征,其中N.ormithoformis,N.optima是晚二叠世长兴阶的2个带化石;第14层硅质岩以产Entactinids动物群为特... 报道了在西藏北部双湖才多茶卡地区新发现的晚泥盆世和晚二叠世放射虫硅质岩,实测剖面的第9层硅质岩以产Neoalbaillella动物群为特征,其中N.ormithoformis,N.optima是晚二叠世长兴阶的2个带化石;第14层硅质岩以产Entactinids动物群为特征,其中Stigmosphaerostylusoumonhaoensis,Triloneheechinata,Archocyrtiumriedeli等主要见于晚泥盆世法门阶。上述2个动物群在西藏尚属首次发现。才多茶卡地区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的发现为重新认识双湖构造混杂岩带的形成时代、构造环境、“构造带是否东延”等重大地质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硅质岩 晚泥盆世 晚二叠世 双湖地区 西藏北部
下载PDF
西藏北部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纪磁性地层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同兴 潘忠习 +5 位作者 庄忠海 秦建华 董文彤 王小龙 黄志英 冯心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8-316,共9页
西藏北部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纪磁性地层采样剖面包括菊花山下侏罗统剖面和那底岗日中、上侏罗统剖面,采集样品共1231件。磁性地层采样工作是在实测地层(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剖面后进行的。采样使用国产手提式气压钻机,钻取的岩心直径为25 ... 西藏北部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纪磁性地层采样剖面包括菊花山下侏罗统剖面和那底岗日中、上侏罗统剖面,采集样品共1231件。磁性地层采样工作是在实测地层(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剖面后进行的。采样使用国产手提式气压钻机,钻取的岩心直径为25 mm,长度为20~50 mm,用磁罗盘定向器定向取心。采样间距一般为0.5~5 m,但重要界面附近间距达到 5 cm。分析表明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系碳酸盐岩的天然剩磁普遍较高,一般达到6.7×10^(-3)~3.8×10^(-2)A/m。大多数样品在热退磁到500~600℃区间时,剩磁衰减了100%,表明岩石中所含磁性载体力磁铁矿。系统研究表明双湖地区晚三叠世与早侏罗世之间缺失一个NAUNESKI反向极性带,界面的时间缺失量约为2 Ma,野外表现为不整合接触关系。中、下侏罗统之间为假整合接触关系,沉积间断时间约为320 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地层 海相侏罗系 双湖地区 西藏 岩石地层 不整合接触关系 生物地层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羌塘地区晚三叠世地层展布和沉积型式 被引量:23
4
作者 朱同兴 董瀚 +5 位作者 李才 冯心涛 李宗亮 于远山 金灿海 周帮国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23,共6页
北羌塘盆地地处拉竹龙-金沙江缝合带和双湖构造混杂岩带之间,自北向南可划分出5个沉积相带/岩石地层单位:以砂泥质复理石-洋岛、岛弧型火山岩-大理岩岩石组合沉积为特征的若拉岗日群,以深水复理石盆地相沉积为特征的藏夏河组,以深水暗... 北羌塘盆地地处拉竹龙-金沙江缝合带和双湖构造混杂岩带之间,自北向南可划分出5个沉积相带/岩石地层单位:以砂泥质复理石-洋岛、岛弧型火山岩-大理岩岩石组合沉积为特征的若拉岗日群,以深水复理石盆地相沉积为特征的藏夏河组,以深水暗色细碎屑岩盆地相沉积为特征的结扎群,以开阔台地相/缓坡相碳酸盐岩沉积为特征的菊花山组,以三角洲相含煤碎屑岩系沉积为特征的土门格拉群。晚三叠世北羌塘盆地显示为南缓北陡的箕状沉积格局,盆地内充填物为南薄北厚的楔形沉积体,且双物源、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不一致,表明其具有前陆盆地的一系列沉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羌塘盆地 晚三叠世 地层 沉积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西藏双湖地区江爱达日那发现液态油苗 被引量:9
5
作者 朱同兴 冯心涛 +3 位作者 李宗亮 张惠华 张启跃 林仕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4-116,共3页
关键词 双湖地区 西藏 海相沉积盆地 油苗 液态 石油地质条件 油气资源潜力 羌塘盆地
下载PDF
藏北双湖地区三叠纪地层新资料 被引量:17
6
作者 朱同兴 李宗亮 +5 位作者 李才 冯心涛 张启跃 张惠华 林世良 曾庆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27-1134,共8页
在西藏北部双湖江爱达日那地区新发现一套出露较完整的三叠纪地层体,从多重地层的角度阐述了三叠系各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特征。通过剖面测制,获取了丰富的三叠系地层、沉积相和古生物化石资料,尤其是下三叠统硬水泉组生物扰动灰岩... 在西藏北部双湖江爱达日那地区新发现一套出露较完整的三叠纪地层体,从多重地层的角度阐述了三叠系各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特征。通过剖面测制,获取了丰富的三叠系地层、沉积相和古生物化石资料,尤其是下三叠统硬水泉组生物扰动灰岩、鲕粒灰岩、豆粒灰岩和中三叠统康南组含菊石灰岩的发现,为羌塘盆地三叠系地层、沉积相划分与对比,生物古地理研究和沉积盆地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资料。根据岩石类型和生物组合等特征,将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含煤系地层划分为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红水沟组、石门关组和江爱达日那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 新资料 康南组 双湖地区 西藏北部
下载PDF
聂拉木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同兴 周铭魁 +4 位作者 邹光富 李建忠 冯心涛 庄忠海 贾保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3-437,共5页
发现中—晚三叠世鱼龙化石、三叠系和侏罗系珊瑚-海绵生物礁灰岩,识别出白垩系与侏罗系层序不整合界面,查证并获取若干二叠系大陆裂谷型火山岩和早白垩世岛弧型火山岩新的资料。在综合研究地层古生物、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磁性地层、岩... 发现中—晚三叠世鱼龙化石、三叠系和侏罗系珊瑚-海绵生物礁灰岩,识别出白垩系与侏罗系层序不整合界面,查证并获取若干二叠系大陆裂谷型火山岩和早白垩世岛弧型火山岩新的资料。在综合研究地层古生物、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磁性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区域构造等资料的基础上,将测区地质发展演化分为:前奥陶纪基底形成、奥陶纪—泥盆纪稳定陆表海、石炭纪—侏罗纪离散型被动大陆边缘、白垩纪—古近纪汇聚型前陆盆地、新近纪—第四纪后造山隆升5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古生物新资料 岩石-构造分析 地质演化 聂拉木地区 喜马拉雅
下载PDF
西藏羌塘中部才多茶卡蓝闪石^(40)Ar/^(39)Ar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朱同兴 张启跃 +3 位作者 冯心涛 董瀚 于远山 李鸿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48-1456,共9页
本文报道了藏北羌塘中部才多茶卡地区晚三叠世蓝闪石片岩及蓝闪石矿物的新发现及地质意义。通过对才多茶卡构造混杂岩地质剖面的实测,在剖面第6层灰绿色变基性火山岩(绿片岩)中新发现以产蓝闪石类矿物为特征的中—高压变质岩系——蓝闪... 本文报道了藏北羌塘中部才多茶卡地区晚三叠世蓝闪石片岩及蓝闪石矿物的新发现及地质意义。通过对才多茶卡构造混杂岩地质剖面的实测,在剖面第6层灰绿色变基性火山岩(绿片岩)中新发现以产蓝闪石类矿物为特征的中—高压变质岩系——蓝闪石片岩。对蓝闪石片岩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详细室内研究。从蓝闪石片岩中挑选出蓝闪石单矿物进行了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蓝闪石单矿物的坪年龄值为209±4Ma,等时线年龄值为216±4Ma,坪年龄与等时线年龄基本一致,属于晚三叠世诺利期,这与区域上羌塘中部发育的红脊山—双湖蓝闪石片岩的中—高压变质事件相吻合。由于蓝闪石类矿物的产出具有特殊的构造机制和地质意义,因此双湖以东的才多茶卡地区蓝闪石片岩的新发现及蓝闪石矿物的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进一步补充和丰富了青藏高原腹地羌塘中部龙木错-双湖构造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和同位素年代学信息,同时也为解决羌塘地区"龙木错-双湖构造混杂岩带是否向东延伸"等重大基础性地质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研究资料表明,羌塘中部自西向东从冈玛错、红脊山、绒马,经嘎尔错到才多茶卡地区,沿构造线方向断续分布的长达600km的含蓝闪石片岩的中—高压变质岩系,都是龙木错-双湖构造混杂岩带印支期构造活动事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闪石 蓝闪石片岩 40Ar/39Ar同位素测年 羌塘中部 西藏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地区晚三叠世构造-古地理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朱同兴 冯心涛 +1 位作者 王晓飞 周铭魁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10,共10页
羌塘地区晚三叠世构造-古地理面貌总体呈多岛海格局,自北向南可分出3个次级构造-古地理单元:北羌塘弧后前陆盆地、龙木错-双湖残留盆地、南羌塘边缘海。北羌塘前陆盆地又分出5个古地理单元:以复理石沉积为特征的藏夏河-明境湖半深海;以... 羌塘地区晚三叠世构造-古地理面貌总体呈多岛海格局,自北向南可分出3个次级构造-古地理单元:北羌塘弧后前陆盆地、龙木错-双湖残留盆地、南羌塘边缘海。北羌塘前陆盆地又分出5个古地理单元:以复理石沉积为特征的藏夏河-明境湖半深海;以细碎屑岩沉积为特征的唐古拉浅海陆棚;以碳酸盐沉积为特征的菊花山台地;以含煤碎屑岩系沉积为特征的土门格拉-双湖滨岸-三角洲和以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喷发为特征的那底岗日-各拉丹东火山岛弧。盆地基底显示为南浅北深的箕状格局;盆地充填物为南薄北厚的楔形沉积体;盆地具有双物源、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不一致等特征,表明北羌塘盆地具有前陆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南羌塘边缘海自北向南可分出3个古地理单元:以基性火山岩、碳酸盐岩和砂泥质碎屑岩为特征的肖茶卡浅海;以碳酸盐岩为特征的日干配错台地;以泥页岩夹粉砂岩、泥质灰岩为特征的南羌塘南缘半深海。南羌塘盆地基底显示为南、北低,中部高的丘状格局,盆地充填物为南薄北厚的楔形沉积体;盆地物源来自北部的中央隆起和那底岗日岛弧、盆地沉降中心在北部,而沉积中心在南部等特征,表明南羌塘盆地具有边缘海构造-沉积特征。羌塘地区晚三叠世构造-古地理研究对恢复南、北羌塘原型盆地的构造属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沉积相 构造-古地理 羌塘地区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喜马拉雅地区沉积盖层底砾岩的新发现 被引量:15
10
作者 朱同兴 王安华 +1 位作者 邹光富 冯心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7-368,共2页
关键词 喜马拉雅地区 沉积盖层 底砾岩 断层接触 奥陶系
下载PDF
楚雄中生代前陆盆地的构造沉降史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朱同兴 黄志英 尹福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0-30,共11页
云南楚雄盆地位于扬子陆块的西南边缘 ,为一典型的中生代周缘前陆盆地。盆地演化阶段明显 ,晚三叠世为前陆早期复理石沉积 ,侏罗纪则为前陆晚期磨拉石沉积。对盆地构造沉降史研究后笔者认为 :①晚三叠世复理石沉积盆地构造沉降幅度巨大 ... 云南楚雄盆地位于扬子陆块的西南边缘 ,为一典型的中生代周缘前陆盆地。盆地演化阶段明显 ,晚三叠世为前陆早期复理石沉积 ,侏罗纪则为前陆晚期磨拉石沉积。对盆地构造沉降史研究后笔者认为 :①晚三叠世复理石沉积盆地构造沉降幅度巨大 ,沉降与沉积中心位于盆地最西部 ,紧邻古哀牢山造山带 ,沉积体呈楔形展布 ;②侏罗纪磨拉石沉积盆地构造沉降和沉积中心以及前缘隆起向内陆方向迁移明显 ;③中生代构造快速沉降的沉积体的楔形展布表明盆地具有前陆岩石圈挠曲成因特征 ;④盆地的高沉积速率受构造和超补偿沉积作用的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沉降 沉积速率 前陆盆地 中生代 区域构造
下载PDF
广西北海现代海岸沉积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同兴 冯心涛 +2 位作者 于远山 李宗亮 董瀚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6-70,共5页
本文讨论了广西北海现代海岸各种环境的自然地理分带、地质营力、沉积物以及生物生态等特征,指出环境能量直接决定了环境类型、沉积物类型以及生物组合类型。海岸环境据其能量划分为高能海滩、低能海湾、中能岩质潮坪和砂质潮坪、低能... 本文讨论了广西北海现代海岸各种环境的自然地理分带、地质营力、沉积物以及生物生态等特征,指出环境能量直接决定了环境类型、沉积物类型以及生物组合类型。海岸环境据其能量划分为高能海滩、低能海湾、中能岩质潮坪和砂质潮坪、低能泥质红树林潮坪以及高能潮上沙丘等6种沉积类型;混合沉积作用主要发育于高能海滩和中能潮坪沉积环境内。涠洲岛现代地壳的上升活动控制着该区海蚀地貌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作用 现代海岸 潮坪 北海 广西
下载PDF
青藏高原晚三叠世构造-古地理综述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同兴 冯心涛 +2 位作者 王晓飞 张予杰 安显银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20年第3期59-71,共13页
遵循刘宝珺院士提出的"构造控盆、盆地控相"指导思想,在系统厘定地层格架和构造单元划分基础上,确定青藏高原巨型造山带晚三叠世构造-古地理从北往南依次发育:羌塘-三江多岛海、班公湖-双湖-怒江洋、冈底斯-喜马拉雅多岛海和... 遵循刘宝珺院士提出的"构造控盆、盆地控相"指导思想,在系统厘定地层格架和构造单元划分基础上,确定青藏高原巨型造山带晚三叠世构造-古地理从北往南依次发育:羌塘-三江多岛海、班公湖-双湖-怒江洋、冈底斯-喜马拉雅多岛海和若干次级构造-古地理单元。班公湖-双湖-怒江洋是分隔冈瓦纳大陆和欧亚大陆的特提斯大洋,南羌塘地块是漂浮在特提斯大洋中的块体。本次重点对北羌塘前陆盆地和北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沉积相带展布和古地理进行了研究。造成两个盆地沉积序列及古气候差别的主要因素是构造地质事件。构造事件决定了盆地性质,盆地性质又控制了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北喜马拉雅盆地位于冈瓦纳构造域,晚三叠世盆地基底南浅北深,继承了古生代构造离散型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印支造山作用不发育;北羌塘盆地位于泛华夏构造域,晚三叠世发育印支挤压造山作用及其前陆盆地沉积记录。盆地分析研究表明,北羌塘南部江爱达日那和热觉茶卡等地下三叠统康鲁组底部均发现灰紫色中厚层复成分砾岩、含砾粗砂岩、细砂岩组成向上变细的海侵型地层结构,沉积相为滨岸三角洲;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沉积相为含煤盆地边缘三角洲。从沉积相展布型式和北东向古水流方向分析,三叠纪北羌塘沉积盆地的物源主要来自羌塘中部双湖造山剥蚀区或"中央隆起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沉积相 构造-古地理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地质记录中的海水白云岩化作用 被引量:19
14
作者 朱同兴 黄志英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5期16-26,共11页
地质记录中的海水白云岩化作用是广泛存在的。它不仅发育于时代较新的始新世地层内(如太平洋中的 Enewetak 珊瑚岛地区),而且也发育于时代较老的震旦纪灯影期地层内(如云南东北部地区)。在以前的白云岩成因研究过程中,海水白云岩化作用... 地质记录中的海水白云岩化作用是广泛存在的。它不仅发育于时代较新的始新世地层内(如太平洋中的 Enewetak 珊瑚岛地区),而且也发育于时代较老的震旦纪灯影期地层内(如云南东北部地区)。在以前的白云岩成因研究过程中,海水白云岩化作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被大大地低估了。自从 Saller(1984)首次报道了正常海水白云岩化的实例以来,海水白云岩化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 Kasner(1984);Land(1985);Smart(1988);Tucker(1990);朱同兴、罗安屏(1993)等。近年来,作者通过对云南东北部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潮缘沉积物的岩石学、沉积相、古地理格局和沉积地球化学标志等综合研究,认为该套巨厚的白云岩层(400—1000m)的成因不是原生的,而是成岩交代形成的,其主要的形成机制之一就是成岩早期的海水白云岩化作用。海水白云岩化作用的发育主要受海平面变化、沉积作用类型以及古气候等条件的限制。造成滇东北地区灯影期海水白云岩化作用的主要机制可能是位于其西北部的青藏大洋内的冷洋流向东部沉积物内泵吸,和位于其东南缘的扬子边缘海的海水向西部沉积物内循环对流(柯特对流)。上述的泵吸作用与对流作用的相互叠加可使巨大体积的海水通过扬子海域,尤其是扬子台地西南边缘(滇东北地区)沉积物,从而使其发生巨大规模的海水白云岩化作用。由海水白云岩化作用形成的白云岩的结构有序度中等,I=0.68—0.82,其碳、氧同位素组成均显示海水碳酸盐来源,δ^(13)=+1.8—+2.6‰(PDB),δ^(18)O=+2.1—+2.7‰(PDB)(冷洋流来源,Enewetak Atoll,始新统)或-5.1—-6.5‰(受地热和大气淡水双重影响而偏负值,滇东北地区;灯影组)。灯影期海水白云岩化作用模式合理地解释了区域巨厚沉积物的块状白云岩化成因、充足的镁离子来源以及多余的钙离子的搬运等白云岩成因研究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化作用模式 海水白云岩化作用 Enewetak ATOLL 始新统 云南东北部 灯影组
下载PDF
盆山转换与沉积地质记录——以楚雄前陆盆地分析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朱同兴 黄志英 尹福光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9年第3期1-15,共15页
楚雄盆地位于扬子陆块的西南边缘,为一中生代周缘型前陆盆地。根据沉积相特征、层序地层结构和古地理演化的详细研究,结合古哀牢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笔者认为楚雄盆地经历了从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到中生代前陆盆地沉积的演化。前... 楚雄盆地位于扬子陆块的西南边缘,为一中生代周缘型前陆盆地。根据沉积相特征、层序地层结构和古地理演化的详细研究,结合古哀牢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笔者认为楚雄盆地经历了从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到中生代前陆盆地沉积的演化。前陆盆地演化的阶段性明显:晚三叠世卡尼期(云南驿组沉积期)和诺利早、中期(罗家大山组沉积期)为前陆复理石沉积;诺利晚期(花果山组沉积期)—古新世(赵家店组沉积期)为前陆磨拉石沉积。磨拉石沉积可分为海相含煤磨拉石和陆相红色磨拉石两种类型。其中陆相磨拉石沉积时间跨度长,分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沉积演化可细分为盆地成形、强烈沉降、回返充填和萎缩消亡四个阶段。随着逆冲造山楔的不断向上生长和向克拉通方向加载,楚雄前陆盆地经历了一个早期向上突然加深、变细和晚期向上变浅、变粗的沉积充填过程;盆地由早期复理石沉积演变为晚期磨拉石沉积;盆地基底形态由早期的窄而深演化为晚期的宽而浅;分布于造山楔前缘的盆地沉降与沉积中心也不断地向北东克拉通方向迁移。古流向、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都显示楚雄前陆盆地沉积物的主要物源区为古哀牢山造山带,其次为东部隆起带,因此,盆地沉积物的供给具有明显的双物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转换 复理石 磨拉石 楚雄盆地 沉积地质记录
下载PDF
一个最古老的肾形藻泥丘相的首次发现及其地质意义——以滇东北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同兴 罗安屏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0-28,共9页
迄今为至,国内外对肾形藻的研究还很少,而且研究多集中在寒武纪泥丘相(Pratt,1984;James&Klappa,1983;王剑等,1990)和泥盆纪泥丘相(Mountjoy&Jull,1978;高健,1991)中,还未涉及到前寒武纪。近年来,通过对滇东北地区震旦纪灯影期中大比... 迄今为至,国内外对肾形藻的研究还很少,而且研究多集中在寒武纪泥丘相(Pratt,1984;James&Klappa,1983;王剑等,1990)和泥盆纪泥丘相(Mountjoy&Jull,1978;高健,1991)中,还未涉及到前寒武纪。近年来,通过对滇东北地区震旦纪灯影期中大比例尺岩相古地理研究,作者首次发现表附-肾形藻不仅发育于古生代,而且更发育于震旦纪灯影期(距今约为650Ma)。这是全球范围内发现的最古老的肾形藻生长层位。灯影期肾形藻的发育程度,包括肾形藻的含量及其功能、空间展布和分布于相剖面上的纵向厚度等,均远超过古生代的任何一个时期。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震旦纪灯影期缺乏食藻类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形藻 灯影组 震旦系 云岩 岩相古地理 空间展布 滇东北 前寒武纪 成岩作用 白云石化
下载PDF
从弧后盆地到前陆盆地的沉积演化——以西藏北部羌塘中生代盆地分析为例 被引量:24
17
作者 朱同兴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A01期5-19,共15页
在特提斯构造域研究方面,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一直受到地学界的普遍关注。大陆岩石圈的构造单元主要由造山带系统及其相关的盆地系统构成。笔者从盆地系统的研究角度出发,试图从与造山过程密切相关的沉积盆地分析中... 在特提斯构造域研究方面,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一直受到地学界的普遍关注。大陆岩石圈的构造单元主要由造山带系统及其相关的盆地系统构成。笔者从盆地系统的研究角度出发,试图从与造山过程密切相关的沉积盆地分析中提取对地壳和岩石圈演化、洋-陆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羌塘盆地 弧后盆地 晚三叠世 碳酸盐岩 中生代盆地 早侏罗世 沉积演化 肖茶卡组 火山岩
下载PDF
楚雄盆地下侏罗统磨拉石楔沉积与含油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同兴 尹福光 +3 位作者 蒲心纯 苟汉成 周明辉 张贵权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7年第2期11-23,共13页
楚雄盆地为一中生代周缘型走沿前陆盆地.通过对下侏罗统冯家河组沉积特征的详细研究与对比,作者认为早侏罗世是楚雄前陆盆地强烈坳陷与沉降的主要发展时期,从早期到晚期经历了一个突然变深又变浅的典型前陆盆地充填过程.在前陆冲断... 楚雄盆地为一中生代周缘型走沿前陆盆地.通过对下侏罗统冯家河组沉积特征的详细研究与对比,作者认为早侏罗世是楚雄前陆盆地强烈坳陷与沉降的主要发展时期,从早期到晚期经历了一个突然变深又变浅的典型前陆盆地充填过程.在前陆冲断块体的不断逆冲和加载条件下,楚雄盆地西部早侏罗世沉积物的来源主要为哀牢山造山带隆起,其沉积环境以滨、浅湖或湖泊三角洲为主。位于盆地东北部的永仁中和、大姚龙街等地区的早侏罗世沉积物则来源于元谋古隆起,沉积特征亦显示其为滨、浅湖或湖泊三角洲相.位于盆地中部的楚雄会基关地区(楚参一井),下侏罗统沉积厚度急剧增加,测井曲线、录井资料以及岩心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均显示其沉积环境为深湖夹浊积砂体。在新平叠社莫一带也发现有深湖相泥灰岩或灰泥岩沉积.由此表明,早侏罗世楚雄前陆盆地的沉降与沉积中心已经从晚三叠世的古哀牢山前缘向NE迁移至楚雄会基关以及新平叠社莫一带,盆地内的沉积物呈明显的前陆楔形体充填.大姚龙街地区冯家河组第三段中首先发现的沥青砂岩进一步增强了楚雄盆地产油气的可能性.根据产状,沥青砂岩分为缝隙型和粒间孔型两类.它们同产于逆韵律结构发育的湖泊三角洲相沉积层序。因此,对该区下侏罗统缝隙型圈闭以及岩性圈闭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盆地 沉积 含油性 下侏罗统
下载PDF
安徽南部下二叠统结核状硅质岩和层状硅质岩的沉积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17
19
作者 朱同兴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5期1-8,共8页
前言根据岩性特征和生物化石组合带,安徽南部下二叠统可划分为栖霞组和孤峰组。栖霞组主要为一套含硅质结核及硅质条带的灰岩建造。灰岩中含大量的藻类、(虫廷)、有孔虫、珊瑚、腕足和棘皮等浅海底栖型生物化石。孤峰组主要为一套薄... 前言根据岩性特征和生物化石组合带,安徽南部下二叠统可划分为栖霞组和孤峰组。栖霞组主要为一套含硅质结核及硅质条带的灰岩建造。灰岩中含大量的藻类、(虫廷)、有孔虫、珊瑚、腕足和棘皮等浅海底栖型生物化石。孤峰组主要为一套薄层状硅质岩与薄层状泥页岩互层,组成硅—泥韵律沉积建造,含薄壳腕足、菊石、小有孔虫、硅质海绵和放射虫等浮游型生物化石。据两条主干部面(巢湖龟山、宿松坐山)统计,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占地层总厚的8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二叠统 薄层状 硅质岩 安徽南部 硅质海绵 沉积学 栖霞组 孤峰组 生物化石 岩性特征
下载PDF
喜马拉雅山北坡奥陶纪—古近纪构造古地磁新数据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同兴 庄忠海 +2 位作者 周铭魁 潘忠习 冯心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82,共7页
在喜马拉雅山北坡奥陶系—古近系近乎连续的沉积地层中系统采集古地磁样品3791件,其中测试统计样品数为2920件,基本获取了统级年代古地磁数据,绘制出喜马拉雅地块奥陶纪—古近纪古地磁极移曲线和古纬度变化曲线。喜马拉雅地块在向北漂... 在喜马拉雅山北坡奥陶系—古近系近乎连续的沉积地层中系统采集古地磁样品3791件,其中测试统计样品数为2920件,基本获取了统级年代古地磁数据,绘制出喜马拉雅地块奥陶纪—古近纪古地磁极移曲线和古纬度变化曲线。喜马拉雅地块在向北漂移过程中曾发生了多次旋转,最后一次约28°的顺时针旋转发生在始新世,可能与西喜马拉雅构造结形成有关;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曾发生了纬度为2°和3.8°的向南回返,可能与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弧后扩张有关。根据古纬度数据推算:中白垩世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盆的宽度至少为2200km;始新世以来的喜马拉雅陆-陆碰撞造山运动导致印度地块-喜马拉雅褶冲带-拉萨地块之间的地壳缩短量至少为100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古地磁 奥陶纪—古近纪 喜马拉雅山北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