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内镜弹性成像联合血清miR-101-3p,PTX3在胰腺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1
作者 汤娜娜 朱季军 +3 位作者 王晓松 张海玲 蒋波 王晓燕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12期1548-1552,共5页
目的 探究超声内镜弹性成像联合血清微小RNA-101-3p(miR-101-3p),正五聚蛋白3(PTX3)在胰腺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193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超声内镜弹性成像检查。qRT... 目的 探究超声内镜弹性成像联合血清微小RNA-101-3p(miR-101-3p),正五聚蛋白3(PTX3)在胰腺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193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超声内镜弹性成像检查。qRT-PCR法测定患者血清miR-101-3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TX3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01-3p、PTX3水平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采用四表格法分析超声内镜弹性成像联合血清miR-101-3p,PTX3在胰腺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193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胰腺癌患者121例和胰腺良性病变患者72例。胰腺癌患者血清miR-101-3p显著低于良性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PTX3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血清miR-101-3p水平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AUC为0.782,敏感性为63.64%,特异性为86.11%;血清PTX3水平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AUC为0.705,敏感性为45.45%,特异性为87.50%。超声内镜弹性成像检查诊断结果显示,胰腺癌患者95例,良性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98例。其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0.25%,特异性为86.11%,准确度为76.17%;其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值=0.525,P<0.05)。超声内镜弹性成像联合血清miR-101-3p、PTX3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6.78%,特异性为84.72%,准确度为86.01%。三者联合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值=0.705,P<0.05)。三者联合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敏感性和准确度显著较高(P<0.05)。结论 超声内镜弹性成像联合血清miR-101-3p、PTX3检测可提高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准确度,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弹性成像 微小RNA-101-3p 正五聚蛋白3 胰腺占位性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窄带成像与染色技术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美玲 朱季军 +4 位作者 刘加宁 苏峰 张瑞 张子久 李苏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35期115-116,共2页
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技术(NBI)和碘染色方法对食管病变进行观察,比较2种技术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鉴别诊断精度差异。方法经内镜和病理(包括术后病理)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78例患者,共116处病变,分别在普通模式和NBI模式下观... 目的通过窄带成像技术(NBI)和碘染色方法对食管病变进行观察,比较2种技术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鉴别诊断精度差异。方法经内镜和病理(包括术后病理)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78例患者,共116处病变,分别在普通模式和NBI模式下观察食管黏膜,记录病变大小、数量、范围,同时进行NBI分级,然后再用2.5%碘液行食管染色,记录碘染色阳性部位病变的大小、范围、数量,并进行碘染色分级。对所有NBI及碘染色阳性部位均活检。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将其他检查结果与之对照。结果普通模式下发现病灶87个(69.0%),NBI模式下发现病变103个(81.7%),碘染色发现病变116个(100%)。NBI模式对病变的检出率高于普通模式(P<0.05),而低于碘染色(P<0.01),但NBI模式对高级别黏膜内癌变的检出率与碘染色无明显差别(P>0.05),主要差别在于NBI模式对低级别黏膜内癌变的检出率低于碘染色(P<0.01)。结论 NBI可清晰显示早期食管癌的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明显优于普通内镜,与碘染色技术的有机结合可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 碘染色 内镜检查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下载PDF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胰腺占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及相关影响因素
3
作者 汤娜娜 许荣波 +2 位作者 朱季军 张海玲 赵成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3-16,共4页
分析对胰腺占位性疾病借助超声内镜来进行细针穿刺活检(EUS-FNA)的诊断价值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医院收治的胰腺占位性疾病且需要实施选取EUS-FNA的患者共计26例进行进行观察与分析,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及采用的治疗措施,分析... 分析对胰腺占位性疾病借助超声内镜来进行细针穿刺活检(EUS-FNA)的诊断价值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医院收治的胰腺占位性疾病且需要实施选取EUS-FNA的患者共计26例进行进行观察与分析,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及采用的治疗措施,分析EUS-FNA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根据EUS-FNS检查结果为依据分为观察组(穿刺病理阳性者)与对照组(穿刺病理阴性者),分析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结果 胰腺占位性疾病26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临床诊断分别有23例与3例;EUS-FNA术后病理诊断21例,经外科术后病理诊断,胰腺癌、慢性胰腺炎分别有1例;EUS-FNA诊断准确率、敏感率、特异性分别是82.50%、80.00%、100.00%。术中、术后,未见胆瘘、显著出血、胰腺瘘、贲门撕裂、腹膜炎、胰腺炎等,术后血淀粉酶升高1例,经过针对性治疗后恢复正常。使用EUS-FNA对肿瘤进行诊断及年龄在60岁以上的穿刺阳性率更高,与非肿瘤及60岁以及下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次数、性别、检查方式、肿瘤性质等方面组间未呈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胰腺占位性疾病在进行诊断中采取EUS-FNA手段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诊断是非肿瘤患者采取EUS-FNA无法获得病理学检查的主要因素,且胰管是否扩张、性别、囊实性或实性、占位大小及部位等对诊断结果影响较小,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占位性疾病 细针穿刺活检 超声内镜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朱季军 美玲 林爱华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0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经皮胃造瘘(PEG)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行PEG术的重度颅脑损伤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G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其营养水平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3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EG术,术后营... 目的评价内镜下经皮胃造瘘(PEG)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行PEG术的重度颅脑损伤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G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其营养水平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3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EG术,术后营养水平显著改善,肺部感染控制良好,临床治疗费用大幅降低,且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PEG是一种安全、高效、价廉的方法,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 重度颅脑外伤 肠内营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季军 美玲 +2 位作者 刘加宁 蔡奉娟 黄红梅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12期2048-2048,2052,共2页
目的:探讨胰腺炎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行ERCP术的患者1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年龄、女性、PEP病史、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胰腺显影、胆道括约... 目的:探讨胰腺炎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行ERCP术的患者1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年龄、女性、PEP病史、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胰腺显影、胆道括约气囊扩张术、操作时间长、操作例数少、插管失败或难度大和PEP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在胆胰疾病中ERCP是较好的方法,对诱发胰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可降低胰腺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高危因素
下载PDF
5例胃肝样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侍孝红 王前玉 +1 位作者 陈焰 朱季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2012-2014,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肝样腺癌(HAS)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和临床特征。方法:对5例手术切除的肝样腺癌做临床病理学研究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HAS多见于老年男性,肿块多位于胃窦,由肝样腺癌伴或不伴普通腺癌组成,肝样腺癌病理形态与原发性肝... 目的:探讨胃肝样腺癌(HAS)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和临床特征。方法:对5例手术切除的肝样腺癌做临床病理学研究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HAS多见于老年男性,肿块多位于胃窦,由肝样腺癌伴或不伴普通腺癌组成,肝样腺癌病理形态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形态相同。肿瘤易转移,预后差。免疫组织化学AFP、α1-AT、α1-ACT阳性。结论:胃肝样腺癌是原发于胃黏膜的癌,组织形态与肝细胞癌相似,常有血清AFP升高,术后监测血清AFP可以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预后较普通胃腺癌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样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荆花胃康胶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苏峰 美玲 +1 位作者 张子久 朱季军 《内蒙古中医药》 2013年第33期14-14,共1页
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36例,分为2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74例。治疗组予以荆花胃康胶丸口服,160mg/次,3次/d;对照组予以雷贝拉唑10mg/次,1次/d口服及莫沙必利10mg/次,3次/d口服。疗... 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36例,分为2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74例。治疗组予以荆花胃康胶丸口服,160mg/次,3次/d;对照组予以雷贝拉唑10mg/次,1次/d口服及莫沙必利10mg/次,3次/d口服。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荆花胃康胶丸的不良反应较轻微。结论:荆花胃康胶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花胃康胶丸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药疗法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2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汤娜娜 王晓燕 +4 位作者 张石玉 赵成光 蒋波 赵海燕 朱季军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血管生成素2(Ang-2)是一类内皮生长因子的家族成员,其功能主要参与病理性血管损伤与重建。本研究将探讨Ang-2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 目的血管生成素2(Ang-2)是一类内皮生长因子的家族成员,其功能主要参与病理性血管损伤与重建。本研究将探讨Ang-2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92例,另选取同期迁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92例作为对照。血清中Ang-2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ng-2水平明显升高(P <0. 001);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相比,失代偿期患者Ang-2明显上升(P <0. 001);同时,随着肝功能Child分级提高,血清中的Ang-2也显著增加。纳入研究对象血清Ang-2含量与肝脏纤维指标HA、PC-Ⅲ以及Ⅳ-C呈正相关(P值均<0. 001)。根据血清中Ang-2含量排序,对纳入研究对象进行三等分,Ang-2水平越高,患有肝硬化的比例越高(T1-T3,24. 6%、44. 3%、80. 6%,P <0. 001及linear-by-linear association,P <0. 001)。ROC工作者受试曲线显示,Ang-2具有良好地判断肝硬化的能力,AUC为0. 795 (95%CI 0. 732-0. 859,P <0. 001)。结论本研究第一次报道了Ang-2在乙肝后肝硬化中的水平变化,支持Ang-2作为乙肝后肝硬化潜在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2 乙肝后肝硬化 生物标记物
下载PDF
ELF4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伟 朱季军 +4 位作者 王艳 刘云云 王玉欣 王晓松 王晓燕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研究E74样受体4(ELF4)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以及胃癌细胞NCI-N87、BGC823、AGS及MKN45中ELF4、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 目的研究E74样受体4(ELF4)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以及胃癌细胞NCI-N87、BGC823、AGS及MKN45中ELF4、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shELF4及shNC质粒转染人胃癌细胞(MKN45细胞),运用Wnt通路的激动剂氯化锂(LiCl)处理ELF4表达敲降的胃癌MKN45细胞。CCK-8及Transwell实验检测敲降ELF4对实验组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结果与正常胃黏膜细胞相比,4种胃癌细胞中ELF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敲降ELF4后,MKN45细胞中ELF4表达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显著抑制,且抑制作用在加入LiCl后被抵消。在shELF4组中,β-catenin、Cyclin D1、MMP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shNC组显著降低,而在加入LiCl后其表达被逆转。结论ELF4可能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人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ELF4 WNT信号通路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ME-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在食管癌高危人群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云云 王玉欣 +2 位作者 朱季军 王艳 王晓燕 《西部医学》 2020年第7期1007-1011,共5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ME-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内镜在食管癌高危人群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食管癌高危人群筛查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光内镜检查、ME-NBI及ME-...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ME-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内镜在食管癌高危人群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食管癌高危人群筛查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白光内镜检查、ME-NBI及ME-NBI结合卢戈氏液色素内镜镜下诊断,以活检病理或手术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共筛出198例病变患者,病变处共260例,食管早癌共73例,统计分析三种方法诊断食管早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ME-NBI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内镜诊断食管早癌准确度明显高于白光内镜、ME-NBI检查(χ~2=34.531,P<0.001;χ~2=11.134,P=0.001);ME-NBI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内镜诊断食管早癌灵敏度、特异度高于白光内镜(χ~2=39.806,P<0.001χ~2=14.457,P<0.001);ME-NBI结合卢戈氏液染色诊断食管早癌灵敏度、特异度高于ME-NBI诊断(χ~2=17.843,P<0.01;χ~2=0.205,P=0.651)。结论 ME-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可以提高食管癌高危人群食管黏膜病变检出的准确度,并且对食管早癌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高危人群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 卢戈氏液内镜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成光 王艳 +2 位作者 王晓燕 朱季军 王利利 《新医学》 2017年第12期895-899,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小切开(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6例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EST组与EST+EPBD组各78例,对比2组的一次结石取净率、机械碎石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小切开(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6例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EST组与EST+EPBD组各78例,对比2组的一次结石取净率、机械碎石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EST+EPBD组的一次结石取净率为89.7%、机械碎石率为29.4%、取石时间为(39.36±5.64)min、术后早期并发症为11.5%(9/78),与EST组比较,一次结石取净率高,机械碎石率低,取石时间短,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P均<0.05)。EST+EPBD组结石复发率为3.8%(3/78),低于EST组的15.4%(12/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可以显著减少碎石及出血的发生率,降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术 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
下载PDF
高剂量乌司他丁辅助两路早期补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康复及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晓娟 朱季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3期2653-2657,共5页
目的探讨高剂量乌司他丁辅助两路早期补液对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康复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SAP住院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入院后给予2组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 目的探讨高剂量乌司他丁辅助两路早期补液对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康复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SAP住院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入院后给予2组常规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两路早期补液,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高剂量乌司他丁,均治疗14 d。统计2组症状缓解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细胞免疫功能、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靶器官损伤及治疗情况。结果(1)症状缓解情况:研究组呕吐恶心、腹痛、腹胀缓解用时、首次排便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86%)高于对照组(64%)(P<0.05)。(3)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前2组CD3^(+)、CD4^(+)、CD4^(+)/CD8^(+)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4)炎性因子:治疗前2组WBC、血清PCT、CRP、IL-6、IL-8、TNF-α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2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5)APACHEⅡ评分:治疗前2组APACHEⅡ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2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6)靶器官损伤及治疗情况:研究组患者靶器官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并发MODS患者救治无效死亡,2组其余并发靶器官损伤患者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结论采取高剂量乌司他丁辅助两路早期补液治疗SAP,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病情严重程度及炎性反应程度,并改善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提升疾病整体治疗疗效,降低靶器官损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早期补液 胰腺炎 急性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不同肠道清洁度下升结肠染色对息肉检出率的影响
13
作者 张石玉 朱季军 +2 位作者 蒋波 刘云云 王晓燕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431-433,共3页
目的探讨升结肠染色技术在不同肠道清洁度下对升结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方法本院近半年行结肠镜检查的2356例患者,肠道清洁度评分0~1分者为A组,共1558例,2分者为B组,共798例。A组中靛胭脂染色观察升结肠者共760例(A1组),常规观察者共798... 目的探讨升结肠染色技术在不同肠道清洁度下对升结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方法本院近半年行结肠镜检查的2356例患者,肠道清洁度评分0~1分者为A组,共1558例,2分者为B组,共798例。A组中靛胭脂染色观察升结肠者共760例(A1组),常规观察者共798例(A2组);B组靛胭脂染色观察升结肠者共412例(B1组),常规观察升结肠者386例(B2组)。对比A1组和A2组、B1组和B2组之间升结肠息肉的检出率。结果 A1组检出升结肠息肉患者58例,检出率为7.63%,A2组检出升结肠息肉34例,检出率为4.26%;B1组检出升结肠息肉28例,检出率为6.80%,B2组检出升结肠息肉患者15例,检出率为3.89%。A1组较A2组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较B2组检出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结肠染色技术,能显著提高肠道清洁度0~1分患者的升结肠息肉检出率,不能显著提高肠道清洁度评分2分患者的升结肠息肉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胭脂染色 升结肠 息肉检出率
下载PDF
色素内镜在近端结肠息肉筛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季军 刘云云 +4 位作者 王艳 刘伟 王玉欣 蔡奉娟 王晓燕 《医学信息》 2019年第7期86-88,共3页
目的对比常规肠镜与色素内镜对近端结肠(盲肠至结肠肝曲)息肉检出率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行肠镜检查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常规内镜组和色素内镜组(近端结肠染色),每组100例。统计患者的近端结肠病变检出情况(数量、... 目的对比常规肠镜与色素内镜对近端结肠(盲肠至结肠肝曲)息肉检出率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行肠镜检查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常规内镜组和色素内镜组(近端结肠染色),每组100例。统计患者的近端结肠病变检出情况(数量、大小、形态及病理),对比两组近端结肠息肉检出率、近端结肠退镜观察时间。结果两组共检出息肉47个,色素内镜组近端结肠息肉检出率为21.00%,高于常规内镜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色素内镜组直径<5 mm息肉数量高于常规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腺瘤、高危腺瘤、扁平腺瘤检出个数以及近端结肠退镜观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色素内镜可显著提高直径<5 mm近端结肠息肉的检出率,以及腺瘤、高危腺瘤和扁平腺瘤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内镜 近端结肠 高危腺瘤 扁平腺瘤 间歇期癌
下载PDF
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血清chemerin、降钙素原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汤娜娜 王晓燕 +3 位作者 赵成光 蒋波 张石玉 朱季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AP)患者中血清chemerin、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82例HLAP患者,按其病情程度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34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目的探讨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AP)患者中血清chemerin、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82例HLAP患者,按其病情程度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34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48例),以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chemerin水平,采用荧光酶标免疫测试仪测定血清PCT水平。应用t检验对健康对照者和MAP组、SAP组患者的血清chemerin、PCT水平,HLAP死亡患者和未死亡患者的血清chemerin、PCT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应用Pearson法对HLAP患者血清chemerin、PCT水平的相关性,HLAP患者血清chemerin、PCT水平与血生化指标、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健康对照者和MAP组、SAP组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依次增高[(303.7±106.9)μg/L、(472.9±158.6)μg/L、(653.4±229.3)μg/L],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健康对照组、MAP组、SAP组血清PCT水平依次增高[(1.78±0.95)μg/L、(5.29±2.54)μg/L、(8.21±4.23)μg/L],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LAP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和PCT水平呈正相关(r=0.325,P=0.018)。HLAP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与血TG、总胆固醇、CRP水平呈正相关(r=0.521,0.378,0.423,P=0.003,0.005,0.005),与血淀粉酶、乳酸脱氢酶无相关性(r=0.154、0.215,P均>0.05);血清PCT水平与血CRP、乳酸脱氢酶呈正相关(r=0.420,0.430,P=0.004,0.004),与血TG、总胆固醇、淀粉酶无相关性(r=0.182,0.144,0.210,P均>0.05)。HLAP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与24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Ranson评分呈正相关(r=0.370、0.428,P=0.024,0.013);血清PCT水平与24hAPACHEⅡ、Ranson评分呈正相关(r=0.376、0.320,P=0.018,0.021)。SAP组死亡患者6例,死亡患者血清chemerin、PCT水平与未死亡患者比较[(770.6±182.3)μg/Lvs(678.3±246.5)μg/L,(10.60±3.87)μg/Lvs(7.45±3.58)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LAP患者血清chemerin、PCT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chemerin和PCT可作为潜在的评估HL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 CHEMERIN 降钙素原
原文传递
胃癌患者血清中lncRNA H19、lncRNA MEG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艳 朱季军 +4 位作者 刘云云 李士猛 王玉欣 解民鹏 王晓燕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619-1623,1627,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GC)患者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lncRNA母系表达基因3(MEG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7例GC患者为GC组,51例良性肿瘤患者为良性肿瘤组,40名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 目的探讨胃癌(GC)患者血清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lncRNA母系表达基因3(MEG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7例GC患者为GC组,51例良性肿瘤患者为良性肿瘤组,40名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lncRNA H19、lncRNA MEG3表达水平,分析其与G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及对GC的诊断价值。结果健康对照组、良性肿瘤组、GC组血清lncRNA H19水平依次递增,lncRNA MEG3水平依次降低(P<0.05);GC组血清lncRNA H19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lncRNA MEG3水平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随访13~32(23.54±4.18)个月,87例GC患者存活63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血清lncRNA H19水平组和低血清lncRNA MEG3水平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血清lncRNA H19水平组和高血清lncRNA MEG3水平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ncRNA H19(HR=3.442,95%CI:0.089~23.421)为G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lncRNA MEG3(HR=4.386,95%CI:0.934~20.596)为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lncRNA H19+lncRNA MEG3(AUC=0.922,95%CI:0.861~0.962)诊断GC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血清lncRNA H19(AUC=0.840,95%CI:0.771~0.904)、lncRNA MEG3(AUC=0.830,95%CI:0.753~0.890)单独诊断。结论GC患者血清lncRNA H19水平明显升高,lncRNA MEG3水平明显降低,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提升GC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RNA 长链非编码 H19 母系表达基因3
原文传递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颈部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策略和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晓松 朱季军 +2 位作者 王玉欣 刘云云 王晓燕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评估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颈部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2例颈部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并接受STER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其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手术及住院时间... 目的评估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颈部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2例颈部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并接受STER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其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手术及住院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12例颈部食管黏膜下肿瘤均行STER治疗,男7例,女5例,年龄(58.3±11.6)岁,病灶距门齿(19.41±0.51)cm,切除瘤体直径(16.25±6.44)mm,手术时间为(45.00±6.57)min,整块切除率91.67%(11/12),治愈性切除率100%(12/12)。术中出血1例(8.33%,1/12),无穿孔,术后有8例(66.67%,8/12)出现不同程度发热,有9例(75.00%,9/12)出现咽喉部不适或胸骨后烧灼不适,住院时间为(8.17±1.11)d,术后随访未发现病变残留、复发及食管狭窄。结论STER治疗颈部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内镜 颈部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 并发症
原文传递
靛胭脂染色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云云 王玉欣 +3 位作者 赵成光 刘伟 朱季军 王晓燕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871-872,共2页
目的探讨靛胭脂染色内镜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就诊的普通胃镜下黏膜形态或色泽异常的胃局灶黏膜异常病变76处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白光内镜诊断及靛胭... 目的探讨靛胭脂染色内镜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就诊的普通胃镜下黏膜形态或色泽异常的胃局灶黏膜异常病变76处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白光内镜诊断及靛胭脂染色后镜下诊断,以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诊断早期胃癌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对于早期胃癌诊断,白光下胃早癌诊断灵敏度为85.00%、特异度为59.00%、准确率为72.58%、靛胭脂染色内镜诊断灵敏度为92.00%、特异度为85.00%、准确率为90.41%。靛胭脂染色内镜诊断病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白光下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白光内镜诊断相比,靛胭脂染后观察病变黏膜褪色变化可提高胃早癌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内镜 靛胭脂染色 早期胃癌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的疗效及手术时间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玉欣 朱季军 +4 位作者 刘云云 王艳 刘伟 蔡奉娟 王晓燕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9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ESTD)治疗食管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疗效及手术时间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食管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1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ESTD)治疗食管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疗效及手术时间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食管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1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为A组,53例采用ESTD治疗为B组,比较2组切除效果、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手术时间的因素。结果 2组整块切除率和根治性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总手术时间和黏膜下剥离时间均少于A组(P <0.05)、剥离速度大于A组(P <0.05);2组术后出血、术后发热及术后胸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术中肌层损伤率和术中出血发生率均低于A组(P <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应用ESTD和病灶面积<9 cm2是手术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 ESTD治疗食管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可有效缩短总手术时间和黏膜下剥离时间,提高黏膜剥离速度,降低术中肌层损伤率和术中出血发生风险,且总体切除效果与ESD相当;手术时间与手术方式、病灶面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 食管肿瘤 黏膜内癌 黏膜下癌 手术时间
原文传递
上消化道SMT病理类型及超声内镜下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利利 王艳 +3 位作者 赵成光 刘云云 朱季军 王晓燕 《现代医学》 2020年第8期978-983,共6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病理类型及超声内镜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消化道SMT患者共285例临床资料,分析一般资料、病变部位、病理类型、起源部位及超声内镜下特征。结果:①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病理类型及超声内镜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消化道SMT患者共285例临床资料,分析一般资料、病变部位、病理类型、起源部位及超声内镜下特征。结果:①食管SMT患者124例次中,病变位于食管上段共35例次,占总数28.23%;食管中段共42例次,占总数33.87%;食管下段共47例次,占总数37.90%;均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②胃SMT患者149例次中,贲门部14例次,占总数9.39%,以平滑肌瘤和间质瘤最为常见;胃底部51例次,占总数34.23%,以间质瘤和平滑肌瘤最为常见;胃体上部例45次,占总数30.20%,以平滑肌瘤和间质瘤最为常见;胃体中部7例次,占总数4.70%,以间质瘤和平滑肌瘤最为常见;胃体下部5例次,占总数3.36%,以平滑肌瘤和异位胰腺最为常见;胃角1例次,占总数0.67%;胃窦部26例次,占总数17.45%,以异位胰腺和间质瘤最为常见。③十二指肠SMT共12例次,其中十二指肠球部10例次,占总数83.33%,以囊肿最为常见;十二指肠降部2例次,占总数16.67%,以脂肪瘤最为常见。④食管SMT超声内镜类型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92.74%(115/124),其中平滑肌瘤诊断总符合率为98.06%(101/103),囊肿诊断总符合率为为72.73%(8/11)。⑤胃SMT超声内镜类型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93.29%(139/149);其中间质瘤和平滑肌瘤诊断总符合率为100.00%(115/115);异位胰腺诊断总符合率为86.67%(13/15)。⑥十二指肠超声内镜类型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58.33%(7/12);其中囊肿诊断总符合率66.67%(4/6),脂肪瘤诊断总符合率75.00%(3/4)。⑦食管和胃SMT超声内镜类型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十二指肠(P<0.05)。结论:食管和贲门部SMT多属于平滑肌瘤,胃底和胃体SMT则以平滑肌瘤和间质瘤居多,胃窦和十二指肠SMT主要病理类型则为异位胰腺、囊肿及脂肪瘤;同时不同部位不同类型SMT均有特殊超声内镜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SMT 病理 超声内镜 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