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季稻开花结实期高温热害特征及防控对策
1
作者 方文英 陈佳麒 +9 位作者 楚岱蔚 丁梦佳 姚平 金益民 罗天子 沈兴连 莫红华 黄玉英 郑孝孝 朱德峰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0,共3页
近年,长江流域稻区单季稻开花结实期高温频发重发。本文分析了高温年水稻开花结实期高温热害特征及高温对结实率的影响。高温年日最高温度高,持续时间延长;高温年7月上旬至8月上旬日最高温度较常温年高4.3℃~4.8℃;水稻开花结实期遇到... 近年,长江流域稻区单季稻开花结实期高温频发重发。本文分析了高温年水稻开花结实期高温热害特征及高温对结实率的影响。高温年日最高温度高,持续时间延长;高温年7月上旬至8月上旬日最高温度较常温年高4.3℃~4.8℃;水稻开花结实期遇到高温热害结实率下降28.2~43.4个百分点;品种间耐高温热害特性差异较大。根据开花结实期高温热害特征及高温引起结实率下降的特点,提出高温预警及播期调整、耐热品种选择、高温期间田间灌水、喷施生长调节物质等开花结实期高温热害防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开花结实期 高温热害 长江流域
下载PDF
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应伟杰 王亚梁 +4 位作者 朱德峰 怀燕 张玉屏 向镜 陈惠哲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6,共5页
比较了我国水稻生产中不同水稻机插秧方式、机插播种育秧方式的优缺点,分析了传统杂交稻机插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而创新提出杂交稻精准播种机插技术,并展望了水稻绿色机插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育秧 精准播种 技术模式
下载PDF
甬优籼粳杂交稻作再生稻种植的再生特性及产量形成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谌江华 汪峰 +5 位作者 史骏 肖山 何水清 王亚梁 朱德峰 陈若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8,共7页
为探究甬优籼粳杂交稻作再生稻种植时的再生特性及产量形成特点,以生产上应用广泛的甬优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和甬优4949为试验材料、籼型杂交稻品种隆两优534为对照材料作再生稻种植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籼粳杂交稻和籼型杂交稻... 为探究甬优籼粳杂交稻作再生稻种植时的再生特性及产量形成特点,以生产上应用广泛的甬优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和甬优4949为试验材料、籼型杂交稻品种隆两优534为对照材料作再生稻种植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籼粳杂交稻和籼型杂交稻2个类型品种的再生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甬优4949的优势再生节位为低节位的倒5节和倒4节,2个节位的再生苗有效穗占比之和分别为81.9%和68.9%,产量贡献率之和分别为89.6%和72.5%;2个节位再生稻的穗长、每穗粒数显著高于倒3节和倒2节,并呈现出从下往上节位逐步变小的趋势;而籼型杂交稻品种隆两优534的优势再生节位则是高节位的倒2节和倒3节,2个节位的有效穗占比和产量贡献率之和分别为71.5%和72.5%;甬优4949头季稻收割后1~7 d内的再生苗的成穗率、有效穗占比和产量贡献率分别为89.4%、74.6%和79.2%,均显著高于收割后8~12 d和12 d以上的再生苗;甬优1540和甬优4949再生稻的穗长、每穗粒数均要显著大于隆两优534,产量分别增产21.6%和17.3%。结果表明甬优籼粳杂交稻的低节位强再生力和再生苗穗大粒多的再生特性是其作再生稻种植时易获得高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再生稻 再生特性 产量形成 轻简栽培
下载PDF
全球水稻生产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 被引量:231
4
作者 朱德峰 程式华 +2 位作者 张玉屏 林贤青 陈惠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4-479,共6页
【目的】分析全球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子,探讨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方法】采用全球水稻生产资料定量分析水稻面积和单产变化及其对总产贡献,及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结果】全球水稻生产自1961年至2006年,... 【目的】分析全球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子,探讨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方法】采用全球水稻生产资料定量分析水稻面积和单产变化及其对总产贡献,及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结果】全球水稻生产自1961年至2006年,由于复种指数提高,面积增长32%,年均增长0.61%。单产提高1.21倍,年均增长1.82%,单产提高主要依靠矮杆品种和杂交稻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灌溉设施改善和化肥施用。总产增长1.92倍,年均增长2.46%。水稻总产增长中,由面积增长贡献27%,由单产提高贡献73%。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水稻面积年增长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水稻单产的增长率逐年变小,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以来分别为2.58%、0.98%和1.16%。面积下降和单产增长率变小导致总产增长率下降,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以来总产年均增产率分别为2.73%、1.48%和0.88%。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子是,水稻生产技术对单产提高的贡献率下降,病虫草危害及自然灾害频繁,多熟制生产系统水稻单产下降,水稻生产效益低。【结论】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技术对策是改良水稻品种和扩大杂交稻应用,在非洲推进非洲新水稻应用,推广水稻集成栽培技术弥合水稻产量差异,发展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及政府加大对水稻生产的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产 产量差异 制约因子 杂交稻 非洲新水稻 机械化生产 全球
下载PDF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337
5
作者 朱德峰 张玉屏 +2 位作者 陈惠哲 向镜 张义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404-3414,共11页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文章利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数据和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了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和稻作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了中国水稻生产经历的4个阶段的特点,良种良法配...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文章利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数据和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了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和稻作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了中国水稻生产经历的4个阶段的特点,良种良法配套对水稻增产的贡献,不同阶段创新的稻作技术;简述了全球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特点;回顾了中国矮秆品种、杂交稻及超级稻品种更替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创新;剖析了水稻高产栽培存在的新问题;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创新与品种生育特性配套的水稻种植制度、生产模式和环境协调的栽培技术,发挥品种产量潜力和应用,可以实现增产增效,促进水稻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产 株型 栽培 技术
下载PDF
浙江水稻种植制的变化与种植区划 被引量:47
6
作者 朱德峰 陈惠哲 +2 位作者 章秀福 林贤青 张玉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423-426,共4页
浙江省水稻种植制近几十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双季稻种植面积从1993年的86%,到2004年下降到34%,单季稻面积从14%上升到66%;常规稻种植面积从1995年的75%,到2004年下降到50%,而2004年杂交稻种植面积达到50%;随穗重型品种和杂交稻的应用... 浙江省水稻种植制近几十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双季稻种植面积从1993年的86%,到2004年下降到34%,单季稻面积从14%上升到66%;常规稻种植面积从1995年的75%,到2004年下降到50%,而2004年杂交稻种植面积达到50%;随穗重型品种和杂交稻的应用发挥分蘖和大穗优势的旱育秧、强化栽培技术在生产上应用推广,同时推广直播稻和抛秧栽培等节本省工技术。参照原水稻种植区划成果,根据现有水稻种植制和品种类型,将浙江省水稻种植区分为以下6个稻区:Ⅰ.杭嘉湖平原单季粳稻区;Ⅱ.宁绍平原单双季籼粳稻区;Ⅲ.温台沿海平原单双季籼稻区;Ⅳ.金衢盆地单双季籼稻区;Ⅴ.浙西南丘陵山区单季籼稻区;Ⅵ.浙西北丘陵山区单季籼粳稻区。并描述了各稻区的地理位置、地貌和气候特征、稻作制度、水稻类型、各季水稻种植面积比例及现有生产技术主要特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制 区划 稻作技术 品种 浙江
下载PDF
水稻根系生长及其对土壤紧密度的反应 被引量:39
7
作者 朱德峰 林贤青 曹卫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0-62,共3页
采用筒栽方法研究了杂交稻汕优 6 3和 6 5 0 0 2在分蘖期、穗分化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根系生长量和垂直分布以及开花期土壤容重对根系生长和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根系生长量以开花期最高 ,开花后下降 .随生育进展 ,深层根系 (2 0~ 45... 采用筒栽方法研究了杂交稻汕优 6 3和 6 5 0 0 2在分蘖期、穗分化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根系生长量和垂直分布以及开花期土壤容重对根系生长和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根系生长量以开花期最高 ,开花后下降 .随生育进展 ,深层根系 (2 0~ 45cm)比例提高 .分蘖期到穗分化期是根系重量增长最快 ,且根系向下生长的主要时期 .随耕层以下土壤容重提高 ,根系生长量下降 ,同时深层根系比例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生长 分布 根箱 土壤 紧实度
下载PDF
超高产水稻品种的根系分布特点 被引量:63
8
作者 朱德峰 林贤青 曹卫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8,共4页
利用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和组合 ,采用根箱钉板法研究了全量根系在土壤中纵向和横向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根系生物量的 5 2 %~ 6 3%分布在 0~ 12cm土层中 ,70 %~ 79%分布在 0~ 2 4cm土层中。后期耐早衰的协优 930 8表现根系生物量大 ... 利用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和组合 ,采用根箱钉板法研究了全量根系在土壤中纵向和横向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根系生物量的 5 2 %~ 6 3%分布在 0~ 12cm土层中 ,70 %~ 79%分布在 0~ 2 4cm土层中。后期耐早衰的协优 930 8表现根系生物量大 ,深根系比例高。根系横向分布随土壤深度增加 ,趋向离开植株中心分布。根系重量密度以表层最高 ,并随深度增加逐渐下降。协优 930 8在表土层以下的根系重量密度比其他品种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分布 根重密度 深根系 品种
下载PDF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79
9
作者 朱德峰 林贤青 +4 位作者 陶龙兴 张玉屏 郑家国 吕世华 马均 《中国稻米》 2003年第2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强化栽培体系 形成 发展 强化栽培技术 基本特征
下载PDF
浙江水稻生产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27
10
作者 朱德峰 陈惠哲 +2 位作者 张玉屏 林贤青 吴伟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0-472,共3页
分析了近年来浙江水稻生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水稻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双季连作稻占种植面积的比例从90年代初的86.0%到2004年下降到34.1%;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从80年代平均242.4万hm2和1340.0万t,到2004年下降到102.8万hm2和686.9万t... 分析了近年来浙江水稻生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水稻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双季连作稻占种植面积的比例从90年代初的86.0%到2004年下降到34.1%;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从80年代平均242.4万hm2和1340.0万t,到2004年下降到102.8万hm2和686.9万t;水稻单产增长辐度下降,单产年均增长率由60年代的5.3%,到2001年以后仅为0.3%。水稻现实单产、品种单产和良种良法配套单产的存在较大差异;生产上主导品种不突出,良种良法不配套,技术的集成度不高和互补性不强等问题制约了水稻产量提高和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提高水稻产量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产 浙江
下载PDF
我国双季稻生产机械化制约因子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10
11
作者 朱德峰 陈惠哲 +1 位作者 徐一成 张玉屏 《中国稻米》 2013年第4期1-4,共4页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双季稻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比例持续下降,从当时的71%下降到近年的40%左右。按单位土地面积计算,双季稻早晚两季产量比单季稻高57%左右,改单季稻为双季稻种植,在保持稻田面积不变情况下,可大幅提高种植面积...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双季稻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比例持续下降,从当时的71%下降到近年的40%左右。按单位土地面积计算,双季稻早晚两季产量比单季稻高57%左右,改单季稻为双季稻种植,在保持稻田面积不变情况下,可大幅提高种植面积和总产。双季稻种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益不高。制约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是机插秧比例不高,特别是双季稻机插秧季节紧张,适宜机插搭配品种少,机插质量较差,及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不配套等。发展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途径是:选育和筛选一批适宜双季稻机械化生产的品种,优化双季稻机械化生产的品种搭配布局;创新一批双季稻机械化生产模式,完善关键环节技术模式;创制一批双季稻机械化生产的机械装备,实现机具装备配套;研发一批双季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推进农机农艺技术配套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品种 育秧 机插秧 机械化
下载PDF
不同叶片卷曲度杂交水稻的光合特性比较 被引量:49
12
作者 朱德峰 林贤青 曹卫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9-333,共5页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叶片卷曲度不同的 6个代表性杂交水稻组合在开花期和花后 2 0天上部 3张叶片的卷曲度和剑叶叶片近轴面 (上表面 )、远轴面 (下表面 )光合强度、叶片角度、挺直度、群体消光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 ,剑叶卷曲度高的组合...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叶片卷曲度不同的 6个代表性杂交水稻组合在开花期和花后 2 0天上部 3张叶片的卷曲度和剑叶叶片近轴面 (上表面 )、远轴面 (下表面 )光合强度、叶片角度、挺直度、群体消光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 ,剑叶卷曲度高的组合叶片卷曲度达 4 4 %~ 4 7% ,中等的组合为 15%~ 16% ,低的组合为 10 %~ 11%。高叶片卷曲度组合的剑叶上表面 ,由于受自身叶片遮光的影响而使光合强度低于下表面 ,下表面与上表面光合强度比为 1.19~ 1.32 ,中等叶片卷曲度组合为 0 .90~ 1.0 2 ,低叶片卷曲度组合为 0 .82~ 0 .85。与叶片卷曲度低的组合相比 ,叶片卷曲度高和中等的组合具有较小的叶片角度、较高的叶片挺直度和较低的消光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片卷曲度 光合作用 叶片角度 叶片挺直度
下载PDF
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前景与对策 被引量:87
13
作者 朱德峰 陈惠哲 徐一成 《北方水稻》 CAS 2007年第5期13-18,共6页
水稻种植已成为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通过分析我国水稻生产对机械化种植的需求及发展前景,以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结合我国水稻生产特点,从农艺学角度探讨了发展我国机械化种植中所需解决的问题,... 水稻种植已成为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通过分析我国水稻生产对机械化种植的需求及发展前景,以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结合我国水稻生产特点,从农艺学角度探讨了发展我国机械化种植中所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械化种植 机插秧 机直播 对策
下载PDF
水稻主茎叶片出生与温度关系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德峰 章秀福 +1 位作者 许立 费槐林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1-73,共3页
水稻叶片生长与分蘖、根系、穗分化、节间伸长存在规律性的同伸规律[2,3.9]。水稻主茎每出一张叶片都形成和生长相应的器官。因此,可根据叶龄预报分蘖发生与成穗、节间伸长时间、穗分化进程。以此为依据可指导水稻高产栽培和杂... 水稻叶片生长与分蘖、根系、穗分化、节间伸长存在规律性的同伸规律[2,3.9]。水稻主茎每出一张叶片都形成和生长相应的器官。因此,可根据叶龄预报分蘖发生与成穗、节间伸长时间、穗分化进程。以此为依据可指导水稻高产栽培和杂交水稻制种的父母本播栽期。但目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主茎叶片 生长 温度
下载PDF
中国水稻栽培技术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27
15
作者 朱德峰 张玉屏 +1 位作者 陈惠哲 王亚梁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49,共5页
70年来,中国水稻生产取得巨大成就。根据水稻生产发展历程,将我国水稻生产分为波动阶段、快速增长、调整下降和恢复提高四个阶段。文章阐述了四个阶段的水稻生产及栽培技术特点;分析了单季稻和双季稻栽培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针对水... 70年来,中国水稻生产取得巨大成就。根据水稻生产发展历程,将我国水稻生产分为波动阶段、快速增长、调整下降和恢复提高四个阶段。文章阐述了四个阶段的水稻生产及栽培技术特点;分析了单季稻和双季稻栽培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针对水稻生产发展面临的问题,展望了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单季稻 双季稻
下载PDF
超级稻协优9308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 被引量:21
16
作者 朱德峰 林贤青 +4 位作者 陈苇 孙永飞 卢婉芳 段彬伍 张玉屏 《中国稻米》 2002年第2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超级稻 协优9308 营养特性 施肥
下载PDF
我国稻作技术转型与发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朱德峰 张玉屏 +3 位作者 陈惠哲 向镜 张义凯 王亚梁 《中国稻米》 2019年第3期1-5,共5页
分析了我国稻作技术创新及其对水稻生产发展的贡献,当前水稻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情况及其对稻作技术创新的需求。我国水稻品种更新换代及稻作技术进步推进了水稻生产能力的提升和产量的提高。当前,水稻生产受到了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成... 分析了我国稻作技术创新及其对水稻生产发展的贡献,当前水稻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情况及其对稻作技术创新的需求。我国水稻品种更新换代及稻作技术进步推进了水稻生产能力的提升和产量的提高。当前,水稻生产受到了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成本、稻谷价格、生产效益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需求优质安全稻米,社会各界要求水稻绿色生产。为实现水稻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需加强优质高产、肥水高效利用、机械化与信息化、气候变化影响与灾害防控、新型稻作制度等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业 转型 机械化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提高水稻品种产量潜力的农艺学和生理学观点 被引量:31
18
作者 朱德峰 严学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3期142-148,共7页
本文根据国内外水稻高产栽培和高产品种特性的研究成就及当前一些推广品种存在的问题,从农艺学和生理学角度分析了进一步提高品种产量潜力的途径。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产量潜力 超高产
下载PDF
2011年国内外水稻产业及技术发展概述 被引量:24
19
作者 朱德峰 张玉屏 陈惠哲 《中国稻米》 2012年第1期15-18,共4页
2011年全球水稻产量预计达到7.23亿t,比2010年提高2 377万t,增产3.4%;全球稻米贸易量比2010年增加8.0%,达到3 400万t。2011年中国水稻种植面积达3 041.5万hm2,同比增加1 800.0 hm2;总产量达2.025亿t,同比增加3.41%。2011年1-9月我国共... 2011年全球水稻产量预计达到7.23亿t,比2010年提高2 377万t,增产3.4%;全球稻米贸易量比2010年增加8.0%,达到3 400万t。2011年中国水稻种植面积达3 041.5万hm2,同比增加1 800.0 hm2;总产量达2.025亿t,同比增加3.41%。2011年1-9月我国共出口大米31.1万t,比2010年同期减少31.3%,进口数量同比增加88.0%。稻作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以机插秧为主的机械化种植及配套技术稳步推进,机械化操作、信息技术与农艺措施进一步结合,针对近年来灾害频发的现象,加强了水稻生产应对灾变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中国 水稻 技术 贸易
下载PDF
我国历年水稻产量增长因素分析与今后的发展对策 被引量:31
20
作者 朱德峰 庞乾林 何秀梅 《中国稻米》 1997年第1期3-6,共4页
本文对建国以来我国历年水稻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变化趋势做了分析,提出了播种面积或单产增加对总产增长贡献百分率的计算公式,即为:100·[比较年的播种面积(或单产)—基数年的播种面积(或单产)]·1/2[比较年的单产(... 本文对建国以来我国历年水稻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变化趋势做了分析,提出了播种面积或单产增加对总产增长贡献百分率的计算公式,即为:100·[比较年的播种面积(或单产)—基数年的播种面积(或单产)]·1/2[比较年的单产(或面积)十基数年的单产(或面积)]/总产增加数。根据计算,分析了我国历年水稻播种面积和单产增减对总产变化的贡献,展望了今后的情况,介绍了当前的水稻增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产 增产因素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