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BM20和MURC双基因杂合变异对心肌细胞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李乔薇 袁音 +2 位作者 朱文晴 杨艳芳 黄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2-892,899,共12页
目的探讨RNA结合基元蛋白20(RBM20)和肌肉相关卷曲螺旋蛋白(MURC)双基因杂合变异对人心肌细胞AC16(成人左心室心肌细胞系)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构建对照组、空载组、野生组、MURC或RBM20单基因突变组、RBM20和MURC双基因突变组... 目的探讨RNA结合基元蛋白20(RBM20)和肌肉相关卷曲螺旋蛋白(MURC)双基因杂合变异对人心肌细胞AC16(成人左心室心肌细胞系)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构建对照组、空载组、野生组、MURC或RBM20单基因突变组、RBM20和MURC双基因突变组的心肌细胞AC16;采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心肌细胞中RBM20和MURC定位、细胞表面积、骨架排列、骨架相关蛋白、细胞极性、细胞内钙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采用Ki-67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增殖;采用划痕实验检测心肌细胞迁移。结果与RBM20或MURC单基因突变相比,RBM20和MURC双基因突变对心肌细胞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影响更显著,表现为细胞表面积增大,细胞肥大相关基因肌球蛋白重链7和α肌动蛋白基因m RNA表达升高,骨架排列紊乱度升高,骨架蛋白β-tubulin和Vinculin荧光强度降低(均P<0.01);极性蛋白Part6荧光强度升高(P<0.05);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增殖活性下降,迁移率增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均P<0.01)。结论RBM20和MURC双基因杂合变异使心肌细胞结构及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表现为细胞表面积增大,骨架排列紊乱,极性改变,凋亡率和迁移率升高,增殖活性和钙处理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结合基元蛋白20 肌肉相关卷曲螺旋蛋白 双基因杂合变异 心肌病
下载PDF
福建沿海30岁以上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乔薇 黄峰 +5 位作者 林帆 朱鹏立 袁音 郜忠海 余鹏 陈发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35-1140,共6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CRAE)反映的微循环障碍的定量参数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反映的大动脉僵硬度的相关关系。方法针对福建东南沿海大于30岁以上居民共计2 169人的横断面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获得一...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CRAE)反映的微循环障碍的定量参数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反映的大动脉僵硬度的相关关系。方法针对福建东南沿海大于30岁以上居民共计2 169人的横断面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获得一系列心血管危险因子。应用无创的ba PWV反映大动脉僵硬度,眼底照相和半自动定量软件检测CRAE反映微血管变化及损害。结果 ba PWV升高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MABP、脉压差、BMI、LDLC、空腹血糖等升高相关,同时与糖尿病、高血压相关。随ba PWV的增大,视网膜中央动脉狭窄可能增大,该相关性独立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结论 ba PWV增大与CRAE及其他心血管风险因子相关。该结论支持大循环与微循环相关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 大循环 微循环
下载PDF
高血压人群视网膜血管定量参数的改变及其与血压的相关性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峰 朱鹏立 +5 位作者 林帆 袁音 李乔薇 郜忠海 陈发林 黄建刚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人群视网膜中央血管直径、分形维数(Df)的改变及其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纳入30岁以上的研究对象2169人,分为高血压组(819例)和无高血压组(1350例)。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了眼底照片采集,应用半自动软... 目的:探讨高血压人群视网膜中央血管直径、分形维数(Df)的改变及其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纳入30岁以上的研究对象2169人,分为高血压组(819例)和无高血压组(1350例)。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了眼底照片采集,应用半自动软件定量分析视网膜中央血管直径及Df,并在两组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无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组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CRAE,(135.2±10.72)μm比(132.25±11.56)μm],视网膜中央静脉直径[CRVE,(184.95±16.29)μm比(182.52±17.07)μm],Df[(1.38±0.05)比(1.34±0.05)]显著减小,P均<0.01。经性别、年龄调整,协方差分析显示高血压组的CRAE和Df水平仍显著低于无高血压组(P均<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均与CRAE和Df呈负相关(r=-0.340^-0.174,P均<0.01)。调整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RAE和Df与SBP、DBP和PP仍呈负相关(标准化β=-0.190^-0.134,P均<0.01)。高血压病程>5年组的Df显著低于≤5年组[(1.33±0.05)比(1.35±0.05)],P<0.01。结论:高血压人群CRAE,Df与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呈显著负相关,而Df的相关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 高血压 血压
下载PDF
福建沿海人群视网膜中央血管直径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乔薇 朱鹏立 +4 位作者 黄峰 林帆 郜忠海 陈发林 黄建刚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探讨福建沿海人群视网膜中央血管直径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福建省沿海人群2169人(男812人,女1357人),年龄30.O~90.0(51.9土11.9)岁。均行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眼底照片采集,应用半自动软... 目的探讨福建沿海人群视网膜中央血管直径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福建省沿海人群2169人(男812人,女1357人),年龄30.O~90.0(51.9土11.9)岁。均行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眼底照片采集,应用半自动软件定量分析视网膜中央血管直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与视网膜中央血管直径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CRAE)平均为(134.1±11.1)μm,视网膜中央静脉直径(CRVE)为(184.0±16.6)μm;趋势检验随着平均动脉压(MABP)的增大CRAE逐渐减小,随着脉压的增大CRVE逐渐减小;Logistic逐步回归示,MABP升高是CRAE减小的危险因素,吸烟、女性与CRAE减小呈负相关(分别β=-0.307、-0.427,均P〈0.05)。年龄、MABP增加是CRVE减小的危险因素,吸烟、糖化血红蛋白(HbAlc)升高与CRVE减小呈负相关(分别β=-0.428、-0.226,P〈O.05)。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狭窄与血压升高相关。视网膜血管直径能反映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微血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 血压 心血管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沿海地区钠盐排泄和血管损害关系的调查
5
作者 余鹏 朱鹏立 +5 位作者 黄峰 李乔薇 林帆 李建卫 陈发林 黄建刚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9-283,共5页
目的:调查中国东南部某沿海地区钠盐的摄入量及探讨反映钠盐摄入量的尿钠肌酐比值(Na/Cr)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CRAE)、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间关系。方法:横断面调查2 456例尿钠、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 目的:调查中国东南部某沿海地区钠盐的摄入量及探讨反映钠盐摄入量的尿钠肌酐比值(Na/Cr)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CRAE)、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间关系。方法:横断面调查2 456例尿钠、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CRAE、baPWV,探讨Na/Cr和UACR、CRAE、baPWV之间的关系。结果:UACR、CRAE、baPWV在Na/Cr四分位分组Q1~Q4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CR、CRAE、baPWV异常百分率在Q1~Q4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控制了混杂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Na/Cr是UACR和CRAE独立影响因素(P<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收缩压、年龄、BMI、腰围、TG是baPWV的影响因素,而Na/Cr不是baPWV的影响因素。结论:高钠膳食与人群小血管的损害(UACR、CRAE)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钠肌酐比值 微量白蛋白尿 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原文传递
福州市社区居民不同类型肥胖与正常高值血压的关联性 被引量:5
6
作者 施露倩 蔡莹莹 +7 位作者 徐兴燕 李乔薇 陈瑞鑫 孙瑜 申倩 魏东红 林少炜 吴思英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31-1237,共7页
目的探讨福州社区居民不同类型肥胖与正常高值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2018-2019年福州市仓山区、马尾区、连江县三地社区年龄>18岁常住人口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纳入其中正常血压900... 目的探讨福州社区居民不同类型肥胖与正常高值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2018-2019年福州市仓山区、马尾区、连江县三地社区年龄>18岁常住人口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纳入其中正常血压900人和正常高值血压1006人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肥胖与正常高值血压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性别人群中各类型肥胖对正常高值血压的预测能力。结果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超重肥胖率、腹型肥胖率(28.4%比16.0%,χ^(2)=41.041,P<0.001)及腰围与身高比值(腰高比)异常率(61.6%比41.1%,χ^(2)=75.829,P<0.001)均高于正常血压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腰围及腰高比与正常高值血压发生风险相关,其中超重(OR=1.896,95%CI 1.390~2.587)、肥胖(OR=2.489,95%CI 1.427~4.342)、腹型肥胖(OR=1.598,95%CI 1.152~2.215)及腰高比异常(OR=2.110,95%CI 1.579~2.821)是女性人群患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腹型肥胖(OR=1.649,95%CI 1.021~2.661)及腰高比异常(OR=1.504,95%CI 1.044~2.165)是男性人群患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各类型肥胖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6。结论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及腰高比异常是正常高值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高值血压 体质量指数 腹型肥胖 腰围与身高比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