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品种及品种混合与玉米间作对玉米/大豆间作生产力的影响
1
作者 赵建华 李春杰 +5 位作者 孙建好 李伟绮 吴科生 陈亮之 杨新强 郑浩飞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5-734,共10页
为筛选适宜于甘肃河西走廊灌区与玉米间作的大豆品种,提升玉米/大豆间作体系生产力。于2021—2022年在甘肃张掖开展田间试验,设置玉米分别与4个大豆品种间作:玉米/长农15(M/CN15)、玉米/陇中黄601(M/LZH601)、玉米/陇豆78-1(M/LD78-1)... 为筛选适宜于甘肃河西走廊灌区与玉米间作的大豆品种,提升玉米/大豆间作体系生产力。于2021—2022年在甘肃张掖开展田间试验,设置玉米分别与4个大豆品种间作:玉米/长农15(M/CN15)、玉米/陇中黄601(M/LZH601)、玉米/陇豆78-1(M/LD78-1)、玉米/Williams82(M/Williams82);玉米间作2个品种大豆混合,即玉米/(陇豆78-1+Williams82),记为M/2SM;玉米间作4个品种大豆混合,即玉米/(长农15+陇中黄601+陇豆78-1+Williams82),记为M/4SM。通过测定单间作条件下作物产量,分析各间作体系生产力(productivity)、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LER)、作物偏土地当量比(partial Land Equivalent Ratio,pLER)、间作作物增产率(Overyielding,OY)、大豆相对于玉米竞争力(Aggressivity,A sm),以明确不同大豆品种对作物产量、体系生产力、种间资源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间作体系生产力均显著高于对应单作加权平均生产力,M/LD78-1、M/LZH601和M/CN15的总LER均大于1,M/Williams82、M/2SM和M/4SM的总LER均小于1,各间作体系大豆偏土地当量比(pLER_(s))均小于0.5,玉米偏土地当量比(pLER_(m))均大于0.5,M/LZH601中pLER m最高为0.72;各间作体系大豆的增产率(OY_(s))均为负值,玉米的增产率(OY_(m))均为正值,M/LZH601中玉米的增产率最高为44.13%;大豆相对于玉米的资源竞争力值均为负值,M/LZH601中大豆相对于玉米的资源竞争力最弱,为-0.673;A sm与间作体系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综上,大豆品种混合后与玉米间作无间作产量优势,陇中黄601是适宜河西走廊灌区玉米/大豆间作体系间作优势发挥的大豆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大豆品种 玉米间作混合大豆 生产力
下载PDF
覆膜对玉米间作豌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李伟绮 孙建好 赵建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123,共6页
分别对玉米、豌豆带进行覆膜、不覆膜处理做大田试验,研究豌豆-玉米间作体系的产量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覆膜比不覆膜显著提高了作物的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单作覆膜比不覆膜玉米增产9%,豌豆增产21%;间作经济产量,玉... 分别对玉米、豌豆带进行覆膜、不覆膜处理做大田试验,研究豌豆-玉米间作体系的产量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覆膜比不覆膜显著提高了作物的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单作覆膜比不覆膜玉米增产9%,豌豆增产21%;间作经济产量,玉米覆膜豌豆不覆膜处理的玉米比间作无膜处理的玉米增产11.70%,全膜覆盖比间作无膜处理的豌豆增产24.40%。土地当量比(LER)除玉米不覆膜豌豆覆膜的小于1外,其他处理LER为1.09~1.24,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两作物养分向籽粒的转移率和贡献率均为茎大于叶,覆膜提高了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率和贡献率。玉米覆膜豌豆不覆膜处理是本研究中间作优势最明显的覆膜方式,而玉米不覆膜豌豆覆膜处理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豌豆-玉米间作体系的产量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方式 豌豆-玉米间作 干物质积累分配 产量 土地当量比
下载PDF
兰州百合优势种植区百合经济效益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伟绮 林玉红 +1 位作者 孙建好 赵建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8-190,共3页
采用四分位法,对兰州百合优势产区的兰州市西果园镇袁家湾村和堡子村农户收入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2个村不同收入来源结构中,农户种植百合对其家庭总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百合经济效益显著,可作为兰州百合主产区农户的有效致... 采用四分位法,对兰州百合优势产区的兰州市西果园镇袁家湾村和堡子村农户收入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2个村不同收入来源结构中,农户种植百合对其家庭总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百合经济效益显著,可作为兰州百合主产区农户的有效致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经济效益 四分位函数
下载PDF
有色地膜栽培玉米的主要性状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伟绮 孙建好 赵建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9-312,共4页
采用大田试验对绿洲灌区玉米覆盖黑色、红色、蓝色与透明4种颜色地膜,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颜色地膜栽培的玉米相比透明地膜的经济产量增产率表现为:黑色膜减产9.22%,蓝色膜增产9.23%,红色膜增产2.29%。由于黑... 采用大田试验对绿洲灌区玉米覆盖黑色、红色、蓝色与透明4种颜色地膜,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颜色地膜栽培的玉米相比透明地膜的经济产量增产率表现为:黑色膜减产9.22%,蓝色膜增产9.23%,红色膜增产2.29%。由于黑色地膜出苗率低导致玉米的生长密度降低,单株玉米的生境空间增大,出现双穗的比率增高,因而黑色地膜处理的单株产量较高。不同颜色地膜的各农艺性状表现为蓝色膜的株高、穗位、穗长、穗粒数均最高,黑色膜的千粒重最高,并且穗位低、茎粗高;在地膜影响下各玉米果穗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各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相关系数依次为千粒重>穗行数>出籽率>行粒数>穗粗>穗粒数>穗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颜色 玉米 产量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基于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的玉米区域试验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伟绮 支小刚 +3 位作者 赵建华 孙建好 曹素珍 谷科强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607-610,共4页
为了明确甘肃省2013年玉米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为玉米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选用2013年甘肃省中晚熟组玉米品种区试参试14个品种(系)、5个试点的试验数据,利用基于R语言的AMMI和GGE双标图分析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以及... 为了明确甘肃省2013年玉米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为玉米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选用2013年甘肃省中晚熟组玉米品种区试参试14个品种(系)、5个试点的试验数据,利用基于R语言的AMMI和GGE双标图分析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以及试点环境的区分力和代表性。结果表明,高产品种为泰玉1028、五谷568、龙博士7号、SN318,理想区试点是酒泉和武威。综合分析2种模型,高产又稳定的理想品种为龙博士7号。SN318适宜在酒泉种植,泰玉1028、五谷568、龙博士7号适宜在武威、张掖地区种植。AMMI模型与GGE双标图可以合理有效地评估品种(系)和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I模型分析 GGE双标图 玉米新品种 丰产性 适宜性
下载PDF
甘肃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8
6
作者 李伟绮 孙建好 赵建华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第5期47-49,共3页
概述了甘肃省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形成背景、应用范围、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对作物的影响,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全膜覆土 穴播 小麦 旱地农业 甘肃省
下载PDF
玉米品种龙博士7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伟绮 支小刚 +3 位作者 孙建好 赵建华 陈亮之 杨谋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6期15-17,共3页
龙博士7号是以自选系JS102为母本、自选系KZ-310为父本组配杂交而成的玉米优良杂交种;2012—2014年参加甘肃省中晚熟高密B组玉米区试,3 a 15点(次)产量为15325.5~16528.5 kg/hm^(2),平均15992.5 kg/hm^(2),增产幅度为3.1%~7.8%。该品种... 龙博士7号是以自选系JS102为母本、自选系KZ-310为父本组配杂交而成的玉米优良杂交种;2012—2014年参加甘肃省中晚熟高密B组玉米区试,3 a 15点(次)产量为15325.5~16528.5 kg/hm^(2),平均15992.5 kg/hm^(2),增产幅度为3.1%~7.8%。该品种具有耐密性、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抗逆能力强,耐病虫害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及西北同类春播玉米区广泛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龙博士7号 选育
下载PDF
草甘膦对不同玉米品种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伟绮 赵建华 孙建好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第11期14-16,共3页
研究了41豫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5个玉米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0.5、0.9 mL/L两个浓度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玉米种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供试玉米品种种子虽然对低浓度的草甘膦具有一定的耐性,但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不同程度的... 研究了41豫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5个玉米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0.5、0.9 mL/L两个浓度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玉米种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供试玉米品种种子虽然对低浓度的草甘膦具有一定的耐性,但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中单18对草甘膦的耐受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子 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
下载PDF
高台县新坝镇小麦及玉米品种种植现状调查
9
作者 李伟绮 孙建好 赵建华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第7期53-58,共6页
实地调查了高台县新坝镇暖泉村、新沟村、下坝村、照中村、照一村等5个村2017年的小麦、玉米种植情况。结果表明,农户对作物的品种重视程度不够,调查样本中46%的农户种植的小麦品种为自留种;37%的农户种植的小麦品种为2014;7%的农户选... 实地调查了高台县新坝镇暖泉村、新沟村、下坝村、照中村、照一村等5个村2017年的小麦、玉米种植情况。结果表明,农户对作物的品种重视程度不够,调查样本中46%的农户种植的小麦品种为自留种;37%的农户种植的小麦品种为2014;7%的农户选择种植小麦品种永良18号;甘春20号、陇春26号、陇春13号的种植比例仅占2%~4%。从对玉米的品种调查情况看,75%的农户种植制种玉米,19%的农户种植先玉335,且该品种集中在暖泉村和照中村,金穗10号、金穗3号、利合16等3个品种的种植比例仅占2%~3%。另外水资源、劳动力、农资、政策补贴等因素均对小麦、玉米生产的发展有影响,提高良种推广和政策补贴水平对保障粮食产量稳步提高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品种 种植现状 调查与评价 高台县
下载PDF
改变玉米行距种植对豌豆/玉米间作体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赵建华 孙建好 +1 位作者 李隆 李伟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51-1456,共6页
间作体系中改变作物的种植行距可改变体系作物的种间互作效应,影响作物产量。本研究通过设置豌豆/玉米间作种植体系中玉米的5种种植行距(0 cm、20 cm、40 cm、60 cm和80 cm),以期揭示间作体系中作物种植行距变化对体系作物产量的影响... 间作体系中改变作物的种植行距可改变体系作物的种间互作效应,影响作物产量。本研究通过设置豌豆/玉米间作种植体系中玉米的5种种植行距(0 cm、20 cm、40 cm、60 cm和80 cm),以期揭示间作体系中作物种植行距变化对体系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豌豆/玉米间作体系产量优势明显,各处理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玉米种植行距在0~80 cm区间改变时对体系产量的影响总体表现为随玉米行距增大,产量先增后降,且玉米种植行距与体系混合产量和间作玉米产量均呈现二次曲线相关关系,产量峰值出现在玉米种植行距为40 cm时,间作玉米产量达10 118 kg.hm 2。玉米行距变化对豌豆产量的影响不明显,间作体系产量主要受间作玉米产量影响。改变玉米行距种植明显改变了玉米的产量性状,主要表现在穗粒数上,行距为60 cm时,穗粒数最大,达549粒。种间相对竞争力总体表现为随玉米行距的增大玉米相对于豌豆在产量形成方面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在玉米行距0~60 cm之间,豌豆相对于玉米的种间相对竞争力均〈0,表明竞争力玉米强于豌豆,而当玉米行距为80 cm时,种间竞争力为0.14,表明此时豌豆竞争力强于玉米。因此,通过合理调整玉米种植行距从而提高间作玉米产量有利于提高豌豆/玉米间作体系的整体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变玉米行距 豌豆/玉米间作体系 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 竞争力 种间互作 土地当量比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兰州百合多糖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黄玉龙 高清雅 +4 位作者 全婷 孙若诗 张芳 李伟绮 张继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6-131,94,共7页
以兰州百合为原料,研究微波辅助、超声波辅助及超声波复合酶法三种不同提取工艺对百合多糖结构组成的影响,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微波辅助、超声波辅助及超声波复合酶法分别从兰州百合鳞茎中提取多糖(LPS),经醇沉、脱蛋... 以兰州百合为原料,研究微波辅助、超声波辅助及超声波复合酶法三种不同提取工艺对百合多糖结构组成的影响,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微波辅助、超声波辅助及超声波复合酶法分别从兰州百合鳞茎中提取多糖(LPS),经醇沉、脱蛋白、冷冻干燥后得到3种百合多糖为LPS-M、LPS-C和LPS-CE。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LPS-M、LPS-C、LPS-CE在3378 cm^(-1)、2931 cm^(-1)、1640 cm^(-1)、1060 cm^(-1)都有吸收峰,此为多糖的典型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通过GC-MS测定单糖组成分析表明3种多糖的单糖组成类型成分相同,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组成,但单糖的摩尔比有所不同,分别为5.2:4.9、5.1:4.7和4.8:5.3。通过清除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及还原力测定试验表明,3种多糖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LPS-CE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要显著高于LPS-C、LPS-M。因此,可将超声波复合酶法作为提取功能性兰州百合多糖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多糖 提取 抗氧化
下载PDF
施氮与灌水对河西制种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建华 樊廷录 +4 位作者 王淑英 王建华 孙建好 李伟绮 王红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7-1004,共8页
为探究施氮和灌水对河西灌区制种玉米种子产量以及生产过程中水氮利用的影响,以郑单958(ZD958),先玉335(XY335)为研究对象,设置充分灌水(6 000 m^3·hm^(-2),W_(6000))、中度胁迫(4 500m^3·hm^(-2),W_(4500))、重度胁迫(3 000 ... 为探究施氮和灌水对河西灌区制种玉米种子产量以及生产过程中水氮利用的影响,以郑单958(ZD958),先玉335(XY335)为研究对象,设置充分灌水(6 000 m^3·hm^(-2),W_(6000))、中度胁迫(4 500m^3·hm^(-2),W_(4500))、重度胁迫(3 000 m^3·hm^(-2),W_(3000))3个灌水梯度,不施氮(0 kg·hm^(-2),N_0)、中量施氮(225 kg·hm^(-2),N_(225))、过量施氮(450 kg·hm^(-2),N_(450))3个施氮水平,测定收获期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以及播前收后1m深土壤含水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灌溉量对种子产量无显著影响,同一灌水条件下施氮处理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先玉335组合产量较郑单958组合高,最高产量出现在中度胁迫灌水条件下的过量施氮处理(W_(4500)N_(450)),达11 147 kg·hm^(-2);先玉335组合的种子百粒重显著高于郑单958组合,郑单958组合种子各产量构成均表现为施氮处理高于不施氮。在中度胁迫灌水条件下,0~100cm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显著高于重度胁迫和充分灌水;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均以中度胁迫灌水条件下中量施氮处理占优。综合考虑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合河西灌区郑单958制种组合和先玉335制种组合的水氮最佳组合为灌水量4 500 m^3·hm^(-2),施氮量225 kg·hm^(-2)。本研究为河西制种玉米种植中水氮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 灌水 制种玉米 产量 水氮利用
下载PDF
玉米行距对大豆/玉米间作产量及种间竞争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建华 孙建好 +2 位作者 樊廷录 李伟绮 唐晓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9-163,183,共6页
为明确大豆/玉米间作体系中玉米最佳种植行距,通过设置5个间作玉米种植行距(D10:10 cm、D20:20 cm、D45:45 cm、D60:60 cm、D70:70 cm),研究不同玉米种植行距对作物产量、体系生产力、种间相对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行距改变不影... 为明确大豆/玉米间作体系中玉米最佳种植行距,通过设置5个间作玉米种植行距(D10:10 cm、D20:20 cm、D45:45 cm、D60:60 cm、D70:70 cm),研究不同玉米种植行距对作物产量、体系生产力、种间相对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行距改变不影响间作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LER)均大于1;随玉米行距的增加,间作大豆产量随之下降,间作玉米产量随之升高,系统生产力(system production,SP)随之提升;间作玉米行距改变显著影响了间作大豆的结荚数和单株粒数,单株结荚数从D10处理的38.5荚·株-1下降为D70处理的15.8荚·株-1,单株粒数从D10处理的66.6粒·株-1下降为D70处理的26.4粒·株-1;随玉米行距的增加,间作玉米穗粒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D60处理穗粒数最大,达606粒;间作玉米行距改变显著影响了种间相对竞争力,随间作玉米种植行距的增加,大豆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Asm逐渐弱化,竞争力平衡点出现在D45处理,采样期平均Asm为0.01。因此,综合考虑间作体系产量,作物产量和种间竞争力,D45处理为大豆/玉米间作体系间作玉米的最佳行距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行距 大豆/玉米间作 产量 种间相对竞争力
下载PDF
玉米行距对大豆/玉米间作作物生长及种间竞争力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赵建华 孙建好 +1 位作者 陈亮之 李伟绮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9-235,共7页
为探明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玉米种植行距对间作作物生长及种间资源竞争的影响。在固定带宽的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设置10,20,45,60和70 cm 5个间作玉米种植行距,分析间作系统的间作优势、作物生长情况以及大豆相对于玉米的资源竞争力变... 为探明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玉米种植行距对间作作物生长及种间资源竞争的影响。在固定带宽的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设置10,20,45,60和70 cm 5个间作玉米种植行距,分析间作系统的间作优势、作物生长情况以及大豆相对于玉米的资源竞争力变化。结果表明:随间作玉米行距增加,间作优势增加,70 cm行距间作优势最大,达4 271.4 kg·hm^(-2)。Logistic生长拟合曲线表明:随玉米行距增加,大豆生物累积量减小,达到最大日生长速率峰值的天数缩短,玉米生物累积量最大值出现在D45处理下,达43 471.1 kg·hm^(-2),D45处理达到最大日生长速率峰值的天数最长,达130 d,且生长后期日生长速率持续高于其它处理;共生期内,伴随作物生长,大豆相对于玉米的资源竞争力A_(sm)逐渐降低,共生后期,表现为随间作玉米种植行距增加,大豆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A_(sm)逐渐减小。综合分析表明:河西灌区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玉米是强竞争力作物,玉米种植行距为45 cm,有利于大豆和玉米的生长及产量形成,大豆和玉米种间竞争力较弱,可作为河西灌区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间作玉米的最佳行距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行距 大豆/玉米间作 间作优势 种间相对竞争力
下载PDF
施氮和豌豆/玉米间作对土壤无机氮时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科生 宋尚有 +3 位作者 李隆 孙建好 包兴国 李伟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97-1404,共8页
为探明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豌豆/玉米间作体系土壤无机氮时空分布现状和过量施用氮肥对环境的影响,2011年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土钻法采集土壤剖面样品,采用Ca Cl2溶液浸提、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无机氮含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水平[0 k... 为探明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豌豆/玉米间作体系土壤无机氮时空分布现状和过量施用氮肥对环境的影响,2011年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土钻法采集土壤剖面样品,采用Ca Cl2溶液浸提、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无机氮含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水平[0 kg(N)·hm^-2、75 kg(N)·hm^-2、150 kg(N)·hm^-2、300 kg(N)·hm^-2、450 kg(N)·hm^-2]下豌豆/玉米间作体系土壤无机氮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作物整个生育期内,灌漠土无机氮以硝态氮为主,其含量是铵态氮的7.55倍。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与不施氮相比,75 kg(N)·hm^-2、150 kg(N)·hm^-2、300 kg(N)·hm^-2和450 kg(N)·hm^-2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29.7%、67.5%、88.2%和134.3%。与豌豆收获期相比,在玉米收获时土壤硝态氮含量平均降低44.2%。间作豌豆和间作玉米分别比对应的单作在0-1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降低6.1%和5.1%。豌豆/玉米间作体系土壤无机氮累积量在不同施氮量和不同生育时期都是表层(0-20 cm)最高。豌豆收获后,0-6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累积量间作豌豆和间作玉米分别比相应单作降低4.9%和1.9%,60-120 cm土层降低10.8%和9.2%;玉米收获后0-60 cm土层平均降低28.2%和9.4%,60-120 cm土层平均降低23.5%和12.5%。土壤无机氮残留量间作豌豆比单作豌豆在0-60 cm土层降低4.9%,60-120 cm降低10.9%。因此,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土壤无机氮含量和累积量,且主要影响土壤硝态氮。过量的氮肥投入会因作物不能及时全部吸收而被大水漫灌和降雨等途径淋洗到土壤深层,造成氮肥损失和农田环境污染。间作能显著降低土壤无机氮浓度和累积量,特别在作物生长后期对土壤无机氮累积的降低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肥 豌豆/玉米间作 土壤无机氮 硝态氮 残留量 积累量
下载PDF
玉/豆间作产量优势中补偿效应和选择效应的角色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建华 孙建好 +1 位作者 陈亮之 李伟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588-2596,共9页
竞争和补偿是间作体系产量优势发挥的主要生态学原理之一。于2017—2020年在甘肃张掖开展田间试验,试验包括3个玉米/豆科间作体系,即玉米/豌豆(maize/pea,M/P)、玉米/蚕豆(maize/faba bean,M/F)、玉米/大豆(maize/soybean,M/S),4个单作... 竞争和补偿是间作体系产量优势发挥的主要生态学原理之一。于2017—2020年在甘肃张掖开展田间试验,试验包括3个玉米/豆科间作体系,即玉米/豌豆(maize/pea,M/P)、玉米/蚕豆(maize/faba bean,M/F)、玉米/大豆(maize/soybean,M/S),4个单作种植体系,即单作豌豆(sole pea,SP)、单作蚕豆(sole faba bean,SF)、单作大豆(sole soybean,SS)、单作玉米(sole maize,SM)。通过测定单间作条件下作物产量,分析间作作物增产率、豆科对玉米竞争力(aggressivity,A)、间作体系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LER)、净效应(net effect,NE)、补偿效应(complementarity effect,CE)和选择效应(selection effect,SE),以明确补偿效应和选择效应在3个间作体系产量优势发挥中的角色。结果表明:4年平均,M/P、M/F和M/S的LER分别为1.30、1.31和1.13,大豆偏土地当量比小于0.5,豌豆和蚕豆偏土地当量比大于0.5,玉米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0.5;豌豆、蚕豆和大豆的增产率分别为53.3%、81.4%和–14.9%,与之间作的玉米增产率分别为13.0%、–5.8%和32.3%;豌豆和蚕豆相对玉米的竞争力大于0,大豆相对玉米的竞争力小于0;M/P和M/F的补偿效应显著高于M/S,而M/S的选择效应显著高于M/P和M/F;LER与补偿效应显著正相关,与选择效应显著负相关;豆科作物增产率与补偿效应显著正相关,与选择效应显著负相关;玉米增产率与选择效应显著正相关;综上,M/P和M/F的产量优势主要来源于补偿效应,M/S体系产量优势主要来源于选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豆科间作 生产力 补偿效应 选择效应
下载PDF
兰州百合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玉龙 赵保堂 +3 位作者 宋珅 李伟绮 庞中存 张继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127,共6页
从兰州百合鳞茎中提取百合多糖(LPs),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百合多糖硫酸酯(LPs S)。以百合多糖硫酸酯的硫含量为评价指标,依据响应面设计对反应温度、时间和酯化剂比例(氯磺酸∶吡啶)三个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1.5 h... 从兰州百合鳞茎中提取百合多糖(LPs),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百合多糖硫酸酯(LPs S)。以百合多糖硫酸酯的硫含量为评价指标,依据响应面设计对反应温度、时间和酯化剂比例(氯磺酸∶吡啶)三个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1.5 h,反应温度43℃,氯磺酸与吡啶的体积比为1∶1。在此条件下,百合多糖硫酸酯中硫含量可达到10.98%。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显示在波数1 236 cm^(-1)、813 cm^(-1)处出现新吸收峰,说明百合多糖已被硫酸化。气质联用(GC-MS)分析百合多糖硫酸酯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3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8:14:1。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百合多糖硫酸酯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并且抗氧化活性比未酯化前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多糖 硫酸酯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玉米播期对大豆/玉米间作产量及种间竞争力的影响 被引量:28
18
作者 赵建华 孙建好 李伟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34-1642,共9页
在间作系统中,间作作物间合理的共生期可有效提高间作系统作物对时空资源的高效利用。而间作作物播期直接影响间作作物间共生期的长短,由此导致的时空生态位分离会直接影响到作物生产力和种间相互作用。为明确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玉米... 在间作系统中,间作作物间合理的共生期可有效提高间作系统作物对时空资源的高效利用。而间作作物播期直接影响间作作物间共生期的长短,由此导致的时空生态位分离会直接影响到作物生产力和种间相互作用。为明确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玉米播期对间作作物产量、系统生产力及间作作物间资源竞争力的影响,本研究设置3个玉米播期处理——M1(4月24日与大豆同时播种,与大豆共生期165 d)、M2(5月4日播种,与大豆共生期150 d)、M3(5月14日播种,与大豆共生期140 d),通过对单间作条件下作物产量、干物质累积的测定,研究了玉米不同播期下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作物产量、系统生产力、共生期内种间竞争力变化。结果表明:3个播期处理不影响间作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LER)均大于1;但随播期延迟,LER变小,M1处理LER最大,达1.37。玉米播期变化对间作大豆产量无显著影响;随玉米播期延迟,间作玉米产量下降,间作系统生产力随之下降。玉米播期对间作大豆产量构成无显著影响;随玉米播期延迟,间作玉米的百粒重随之减小,M3的百粒重(26.1 g)仅为M1(36.6 g)的71%。玉米播期延迟抑制了大豆玉米共生后期玉米资源竞争力的恢复,在大豆和玉米共生前期,大豆的资源竞争力强于玉米,而共生后期(9月至收获),玉米的资源竞争力显著提升;M3处理大豆相对于玉米的资源竞争力(aggressivity,A_(sm))始终高于M1和M2,玉米相对拥挤指数随播期延迟而降低,表现为M1>M2>M3,而竞争比率为M3>M2>M1。因此,就本研究而言,甘肃河西灌区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4月24日大豆和玉米同时播种是此系统间作作物的适宜播期,两作物同时播种可有效稳定间作作物产量及系统生产力,间作玉米播种延迟会导致间作系统生产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间作 玉米播期 共生期 产量 种间竞争力 生态位
下载PDF
玉米行距变化对间作系统生产力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建华 孙建好 +1 位作者 李隆 李伟绮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89-196,共8页
间作系统中作物种间距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系统的生产力,因此,合理的种间配置是间作获得高产的前提。本研究总结归纳了2010年甘肃武威和2014年甘肃张掖的小麦/玉米、蚕豆/玉米间作系统玉米行距试验,旨在探明间作玉米在不同种植行距下对... 间作系统中作物种间距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系统的生产力,因此,合理的种间配置是间作获得高产的前提。本研究总结归纳了2010年甘肃武威和2014年甘肃张掖的小麦/玉米、蚕豆/玉米间作系统玉米行距试验,旨在探明间作玉米在不同种植行距下对间作体系生产力的影响及玉米生长的差异。试验设置5个间作玉米的种植行距处理(D0:10 cm、D20:20 cm、D40:40 cm、D60:60cm、D80:80 cm),测定了作物产量、产量构成、生物量累积。结果表明:间作玉米行距变化对间作配对作物产量无显著影响,主要影响间作玉米产量;2010年,两间作体系间作玉米产量、体系混合产量、系统生产力(system productivity)均以D60最高,2014年均以D40最高;随玉米行距增大,系统生产力先增加后减小,拐点均出现在D60;玉米行距变化显著改变了玉米的穗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小麦/玉米体系,两年单株粒重峰值分别出现在D60(132 g·株^(-1))和D40(216 g·株^(-1));蚕豆/玉米体系均出现在D40,分别为158g·株^(-1)(2010年)和220 g·株^(-1)(2014年);不同行距处理下玉米共生期和单独生长期生长速率均存在差异,共生期各处理生长速率显著低于单独生长期,无论哪个时期,D40和D60处理的生长速率均占优。河西灌区小麦/玉米和蚕豆/玉米间作中玉米种植的最佳行距为40 cm和60 cm,此行距下间作系统可得到最大系统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间作 蚕豆/玉米间作 行距 系统生产力 生长速率
下载PDF
制种玉米种子乳线发育的水氮效应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建华 樊廷录 +4 位作者 王淑英 王建华 孙建好 李伟绮 王红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38-945,共8页
乳线是判定玉米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明确灌水和施氮对制种玉米种子乳线发育的影响, 以‘郑单958’和‘先玉335’制种玉米为研究对象, 设置充分灌溉(6 000 m^3·hm^-2, W6000)、中度胁迫(4 500 m^3·hm^-2, W4500)、重... 乳线是判定玉米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明确灌水和施氮对制种玉米种子乳线发育的影响, 以‘郑单958’和‘先玉335’制种玉米为研究对象, 设置充分灌溉(6 000 m^3·hm^-2, W6000)、中度胁迫(4 500 m^3·hm^-2, W4500)、重度胁迫(3 000 m^3·hm^-2, W3000)3个灌水梯度, 不施氮[0 kg(N)·hm-2, N0]、中氮[225 kg(N)·hm-2, N225]、高氮[450 kg(N)·hm-2, N450]3个施氮水平, 研究不同水氮应用对制种玉米种子乳线发育进程、籽粒含水量、百粒重、籽粒脱水和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制种组合在不同水氮条件下种子乳线发育表现出明显差异; 不同水氮条件下‘郑单958’乳线发育进程历时18~24 d, 较‘先玉335’的33~36 d短; 随灌水量增加, ‘郑单958’种子乳线发育有延迟趋势, 而‘先玉335’种子乳线受灌水量影响不显著; 在乳线同一发育阶段, 灌水和施氮均对籽粒含水量无显著影响, 百粒重均表现为施氮处理显著高于不施氮; 不同灌水处理间, ‘郑单958’种子在重度胁迫条件下的脱水速率显著高于中度胁迫和充分灌溉, 施氮量间无显著差异, ‘先玉335’种子脱水速率各灌水量间无显著差异; ‘郑单958’种子的灌浆速率各灌水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充分灌水条件下, 不施氮处理灌浆速率显著高于施氮处理, 而‘先玉335’灌浆速率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 同一灌水条件下均是中氮处理高于不施氮和高氮处理; ‘郑单958’种子每脱水1%, 籽粒百粒重增加幅度在0.37~0.88 g, 而‘先玉335’在0.43~1.34 g。因此, ‘郑单958’种子乳线发育受灌水影响显著, 水分亏缺致使种子脱水加速, 乳线进程加快; ‘先玉335’种子乳线发育受氮素影响显著, 氮素不足和过量均影响种子灌浆, 延迟乳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种子 乳线发育 水氮管理 籽粒脱水速率 籽粒灌浆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