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与微血栓形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公宝 李大启 +2 位作者 纪恩美 许福亮 马传香 《中国微循环》 1999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流中微血栓形成的发生机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3例血栓性疾病(脑血栓19例,肺栓塞17例,下肢静脉血栓7例)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流中微血栓形成的发生机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3例血栓性疾病(脑血栓19例,肺栓塞17例,下肢静脉血栓7例)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浆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组(白色微小血栓形成组P<0.01,单纯红细胞聚集组P<0.05),尤以白色微小血栓形成组最为显著。结论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浆sICAM-1水平与微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因此检测血浆sICAM-1水平,对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疾病预防和药物疗效观察有意义,是一个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粘附分子 微血栓形成 血栓性疾病
下载PDF
妊娠性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vWF,D—Dm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公宝 李大启 《中国微循环》 1997年第2X期89-90,共2页
本文为进一步探讨妊娠性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发病机理,寻求最佳治疗药物,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34例妊高征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栓溶地聚体(D-Dm)的血浆水平。结果发现妊高征患者v... 本文为进一步探讨妊娠性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的发病机理,寻求最佳治疗药物,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34例妊高征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栓溶地聚体(D-Dm)的血浆水平。结果发现妊高征患者vWF、D-Dm的血浆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轻度P〈0.05、重度P〈0.01),并随情加重呈升高趋势。证实妊高征的发生与发展与血和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和损伤及高粘、高凝血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VWF D-Dm 妊娠高血压 测定
下载PDF
中老年脑血栓栓前状态微循环重要改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公宝 纪恩美 +2 位作者 郭宝强 许福亮 马传香 《中国微循环》 1995年第3期148-150,共3页
本文对101例脑栓前状态(栓前组)症状明显的中老年患者及23例均经CT检查证实为脑血栓形成(栓后组)患者进行了手甲襞微循环检测。栓前组患者高血压97例,占96.5%;栓后组均为高血压。结果发现:栓前组微血管细短、排列紊乱者60例,占59.4%,... 本文对101例脑栓前状态(栓前组)症状明显的中老年患者及23例均经CT检查证实为脑血栓形成(栓后组)患者进行了手甲襞微循环检测。栓前组患者高血压97例,占96.5%;栓后组均为高血压。结果发现:栓前组微血管细短、排列紊乱者60例,占59.4%,红细胞中度聚集者75例,占74.2%,重度聚集者26例,占25.8%,血流速度缓慢者98例,占97.0%,有白微栓者74例,占73.3%,总积分为7.01±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栓后组血流速度均缓慢,其他指标与栓前组基本一致(P>0.05)。单纯红细胞中、重度以上聚集而无白微栓者栓前组27例,占26.7%,栓后组6例,占26.1%。本资料显示:脑血栓前状态微循环改变显著,血压升高,红细胞聚集,血流缓慢、白微栓为其主要特征。脑血栓的形成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红细胞聚集型和红细胞聚集+白微栓型,可作为预防和治疗用药的重要依据,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栓前状态 脑血栓 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四甲基吡嗪抗血小板活性及抗栓治疗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公宝 《微循环技术杂志(临床与实验)》 1997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关键词 四甲基吡嗪 血小板 药理学 抗栓作用
下载PDF
白细胞促凝物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公宝 郭宝强 《微循环技术杂志(临床与实验)》 1997年第1期14-15,共2页
以新鲜全血制备白细胞冻溶上清液,进行其促血小板聚集和促凝血时间的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临床甲襞微循环检查肯有白色微小务珠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高及凝血时间缩短明显(P〈0.001),证实白细胞确有促凝物质的存在并参予了... 以新鲜全血制备白细胞冻溶上清液,进行其促血小板聚集和促凝血时间的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临床甲襞微循环检查肯有白色微小务珠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高及凝血时间缩短明显(P〈0.001),证实白细胞确有促凝物质的存在并参予了白色微小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栓形成 白细胞促凝物
下载PDF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磁珠分离系统分离纯化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CD_(34)^+细胞
6
作者 李公宝 孙绪江 +3 位作者 许福亮 纪恩美 马传香 王树庆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 分离、纯化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AA)患者骨髓CD3 4+ 细胞 ,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对4 2例AA患者 ,以常规方法进行骨髓液采集和有核细胞分离 ,用单克隆抗体 免疫磁珠分离系统 (MACS)分离、纯化骨髓CD3 4+ 细胞 ,用碱性磷酸酶 ... 目的 分离、纯化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AA)患者骨髓CD3 4+ 细胞 ,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对4 2例AA患者 ,以常规方法进行骨髓液采集和有核细胞分离 ,用单克隆抗体 免疫磁珠分离系统 (MACS)分离、纯化骨髓CD3 4+ 细胞 ,用碱性磷酸酶 抗碱性磷酸酶 (APAAP)法作CD3 4+ 细胞的纯度检测。结果 骨髓CD3 4+ 细胞纯度达 95 %~ 99% ,AA患者骨髓CD3 4+ 细胞多呈单个、散在分布 ,着色较淡 ;而对照组骨髓CD3 4+ 细胞多呈均匀或丛簇状分布 ,着色较深。结论 应用MACS分离AA骨髓CD3 4+ 细胞 ,特异性强、纯度高 ,是研究AA骨髓CD3 4+ 细胞功能、形态的最直接、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免疫磁珠分离系统 贫血 再生障碍性 骨髓 CD34^+ 细胞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血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李公宝 许福亮 +2 位作者 王吉波 纪恩美 马传香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在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46例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血浆sIL-6R水平。结果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组...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在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46例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血浆sIL-6R水平。结果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组血浆sIL-6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与自身抗体的滴度呈正相关(r=0.78)。结论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血浆sIL-6R水平是诊断、治疗和预后的重要标志物;其血浆sIL-6R水平与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 风湿病 受体 IL-6 自身抗体
下载PDF
微血栓形成与白细胞促凝物质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李公宝 郭宝强 +2 位作者 许福亮 纪恩美 马传香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203-204,共2页
目的为探讨血液在高粘、高凝状态下的白细胞促凝物质(类凝血酶)及其参与血栓形成的机理。方法用新鲜全血制备白细胞冻溶上清液,进行其促血小板聚集和促凝血时间的对照研究。结果经甲襞微循环检查血流中有白色微小血栓形成的患者血小... 目的为探讨血液在高粘、高凝状态下的白细胞促凝物质(类凝血酶)及其参与血栓形成的机理。方法用新鲜全血制备白细胞冻溶上清液,进行其促血小板聚集和促凝血时间的对照研究。结果经甲襞微循环检查血流中有白色微小血栓形成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高,且凝血时间缩短明显(P<0.01)。结论白细胞确有促凝血物质的存在并参与了白色微小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栓形成 白细胞促凝物 血小板聚集 凝血时间
下载PDF
自血光量子充氧回输对糖尿病微循环障碍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李公宝 李邦雷 《潍坊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249-250,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血光量子充氧回输对糖尿病并高粘血、微循环障碍的疗效作用。方法糖尿病患者21例,采用自体血光量子充氧回输治疗。结果治疗前,经血液流变学、抗凝血酶活性(AT-Ⅲa)检测,均较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1),... 目的探讨自体血光量子充氧回输对糖尿病并高粘血、微循环障碍的疗效作用。方法糖尿病患者21例,采用自体血光量子充氧回输治疗。结果治疗前,经血液流变学、抗凝血酶活性(AT-Ⅲa)检测,均较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1),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粘血及微循环障碍;治疗后,经血液流变学检测:低切变及高切变粘度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红细胞电泳时间显著缩短(P<0.01);空腹血糖降低有非常显著性(P<0.01),AT-Ⅲa活性增强有显著性(P<0.05),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有效率100%。结论该方法有明显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氧饱合度,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微循环障碍 血液流变学 光量子疗法
下载PDF
糖尿病 併高粘血症及自血光量子充氧回输疗效观察
10
作者 李公宝 郭宝强 李邦雷 《微循环技术杂志(临床与实验)》 1996年第3期137-138,共2页
糖尿病患者21例,经血液流变学、抗凝血酶活性(AT-Ⅲa)检测,均较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1),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粘血状态.采用自体血光量子充氧回输治疗后,结果显示: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变及高切变粘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 糖尿病患者21例,经血液流变学、抗凝血酶活性(AT-Ⅲa)检测,均较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1),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粘血状态.采用自体血光量子充氧回输治疗后,结果显示: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变及高切变粘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电泳时间显著缩短(P<0.001);AT-Ⅲa显著升高(P<0.005),空腹血糖显著降低(P<0.001),症状明显好转,有效率100%.该法具有明显增加血氧饱和量,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粘滞血症 光量子疗法
下载PDF
补肾活血通络法对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CD_(34)^+细胞凋亡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毕玲玲 马琴 +3 位作者 王树庆 刘捷 李建华 李公宝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CAA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通络为主的愈障口服液(由生地黄、熟地黄、...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CAA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通络为主的愈障口服液(由生地黄、熟地黄、菟丝子、枸杞子、鸡血藤、女贞子、旱莲草、当归、马钱子等组成)。6月为1疗程,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骨髓CD34+细胞原位凋亡情况。结果:基本治愈率、缓解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38.89%、25.00%、86.11%,对照组分别为25.00%、15.63%、62.50%。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2组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2组骨髓CD34+细胞的凋亡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儿童CAA疗效高、毒副作用少。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抑CAA患儿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过度凋亡,使骨髓造血功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补肾活血通络 愈障口服液 骨髓细胞 细胞凋亡 儿童
下载PDF
愈障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4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树庆 魏学礼 +5 位作者 解丽君 刘捷 李建华 张圣明 陈红霞 李公宝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5-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愈障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骨髓CD_(34)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79例CAA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加愈障汤组40例(治疗组)和西药常规组39例(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磁式细胞分选器(MACS)分离纯化骨... 目的:探讨愈障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骨髓CD_(34)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79例CAA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加愈障汤组40例(治疗组)和西药常规组39例(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磁式细胞分选器(MACS)分离纯化骨髓CD_(34)细胞;采用SABC亲和细胞法和CMIAS系列多功能真彩图像分析仪检测骨髓CD_(34)细胞bcl-2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61.5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骨髓CD_(34)细胞bcl-2的表达阳性率和OD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愈障汤治疗CAA疗效可靠,安全无毒。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从而阻碍了骨髓CD_(34)细胞的过度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医药疗法 愈障汤
下载PDF
愈障汤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34+细胞凋亡调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树庆 刘捷 +3 位作者 张圣明 李建华 魏学礼 李公宝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248-250,共3页
关键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 CD34+ 细胞凋亡 愈障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粘附性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抗自体白血病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宝强 杨金平 +6 位作者 李公宝 纪恩美 马传香 许福亮 王景林 田志刚 崔正言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479-482,共4页
建立了一套培养和处理粘附LAK细胞(A-LAK)的系统,将12例缓解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RPS)的A-LAK细胞与常规制备LAK细胞(RT-LAK)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RPS-A-LAK细胞于培养第1... 建立了一套培养和处理粘附LAK细胞(A-LAK)的系统,将12例缓解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RPS)的A-LAK细胞与常规制备LAK细胞(RT-LAK)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RPS-A-LAK细胞于培养第10天时其扩增指数(20.1±13.9)较RT-LAK细胞的扩增指数(7.5±2.1)明显提高(P<0.05)。形态学研究显示A-LAK细胞主要由大颗粒淋巴细胞组成,免疫表型分析显示其主要由CD16+的NK细胞组成,RT-LAK细胞主要由CD3+的T细胞组成。其杀伤活性与CD16+NK细胞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0.82,P<0.05)。这提示CD16+NK细胞是A-LAK细胞的主要组成细胞,代表了杀伤功能最强的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A-LAK细胞 免疫表型
下载PDF
丹参对斑秃患者甲皱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秀云 李公宝 +1 位作者 张丽珍 尹忠民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7-458,共2页
关键词 丹参 斑秃 甲皱微循环 药物治疗 皮肤科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蔡娟 殷少军 +3 位作者 许福亮 李公宝 纪恩美 马传香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2年第4期34-35,共2页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类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水平 ,并探讨TNFα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以 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组 ,2 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类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水平 ,并探讨TNFα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以 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组 ,2 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血清水平。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不同类型非小细胞肺癌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但有远处转移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者 (P <0 .0 5) ,化疗有效组血清TNFα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TNFα水平升高 ,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化疗的临床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清 预后
下载PDF
乳化葛根素对家兔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的作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谭爱美 刘振威 +2 位作者 高尔 魏晓萍 李公宝 《微循环技术杂志(临床与实验)》 2004年第5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 (PuerarinPur) ,磷脂 (Phospholipids,P)和乳化葛根素 (emulsivePuerarin ,ePur)对家兔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正常组家兔 ,静脉注射30mg·kg-1P、Pur和ePur30min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各项指标。... 目的探讨葛根素 (PuerarinPur) ,磷脂 (Phospholipids,P)和乳化葛根素 (emulsivePuerarin ,ePur)对家兔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正常组家兔 ,静脉注射30mg·kg-1P、Pur和ePur30min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各项指标。结果用药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血液黏滞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沉等血液流变性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P<0.01) ,并有扩张微动脉血管(P<0.01) ,加快微血管血流速度作用(P<0.01) ,三用药组之间比较也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P ,Pur和ePur均有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指标的作用 ,三者作用强度为ePur>Pu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性 葛根素 微循环 药组 正常 家兔 用药 作用 红细胞电泳时间 对照组
下载PDF
愈障汤治疗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6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毕玲玲 张丽 +4 位作者 王树庆 李建华 张圣明 刘捷 李公宝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 :探讨愈障汤治疗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 6 8例儿童CA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愈障汤加西药常规组 ,36例 )和对照组 (西药常规组 ,32例 ) ,观察临床疗效。采用磁式细胞分选器 (MACS)分离纯化骨... 目的 :探讨愈障汤治疗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 6 8例儿童CA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愈障汤加西药常规组 ,36例 )和对照组 (西药常规组 ,32例 ) ,观察临床疗效。采用磁式细胞分选器 (MACS)分离纯化骨髓CD34+ 细胞 ,采用SABC亲和细胞法和CMIAS系列多功能真彩图像分析仪检测骨髓CD34+ 细胞bcl-2表达。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缓解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38.4 %、2 5 .0 %、86 .0 %和 2 5 .0 %、15 .6 %、6 2 .5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组骨髓CD34+ 细胞bcl 2表达阳性率和OD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和P <0 .0 5 )。结论 :愈障汤治疗儿童CAA疗效高 ,起效快 ,无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 ,阻抑了儿童CAA骨髓CD34+ 细胞的过度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障汤 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细胞凋亡 BCL-2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愈障汤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_(34)^+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树庆 张圣明 +3 位作者 李建华 李公宝 刘捷 陈红霞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愈障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盆血 (CAA)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愈障汤治疗的 39例CAA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磁式细胞分选器 (MACS)分离纯化骨髓CD3 4+ 细胞 ;采用SABC亲和细胞法和CMIAS系列多功能真彩图像分析仪检测骨髓CD3 4+ ... 目的 探讨愈障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盆血 (CAA)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愈障汤治疗的 39例CAA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磁式细胞分选器 (MACS)分离纯化骨髓CD3 4+ 细胞 ;采用SABC亲和细胞法和CMIAS系列多功能真彩图像分析仪检测骨髓CD3 4+ 细胞bcl 2的表达 ,并与 2 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CAA患者骨髓CD3 4+ 细胞bcl 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OD值治疗前均较健康组减低 (P <0 .0 1) ,治疗后显著升高 (P <0 .0 1) ,bcl 2蛋白表达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结论 愈障汤治疗CAA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凋亡抑制基因bcl 2的表达 ,从而阻抑了骨髓CD3 4+ 细胞的过度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障汤 贫血 再生障碍性 慢性 CD34^+ 细胞 bcl—2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自体血紫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邦雷 李公宝 +2 位作者 魏健 杨洪达 周脉芳 《中华理疗杂志》 1994年第1期35-38,共4页
采用自体血紫外线照射疗法(UBIO)治疗糖尿病21例,血液流变学检查表明,低切粘度、高切粘度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红细胞电泳时间显著缩短(P<0.001);空腹血糖降低有非常显著性(P<0.001),抗凝血... 采用自体血紫外线照射疗法(UBIO)治疗糖尿病21例,血液流变学检查表明,低切粘度、高切粘度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红细胞电泳时间显著缩短(P<0.001);空腹血糖降低有非常显著性(P<0.001),抗凝血酶活性增强有非常显著性(P<0.005).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有效率100%,该方法有明显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氧饱和度,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紫外线疗法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