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心理: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新维度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厚羿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61,共4页
社会心理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这符合当前学科研究精细化、复杂化和界域模糊化的趋势。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语境下,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形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理论构筑了社会心理的科学解释原则和心理图式;普列汉... 社会心理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这符合当前学科研究精细化、复杂化和界域模糊化的趋势。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语境下,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形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理论构筑了社会心理的科学解释原则和心理图式;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中介"理论探讨了"社会存在"到"社会意识"转换的实现机制;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社会心理机制"的批判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心理领域关于内隐认知形式的探索;通过社会与心理双重视角切入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吸收,人们将不断刷新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更好地延续其内在机理,增强它对现实的解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经济形态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心理研究及其当代趋向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厚羿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22,共4页
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心理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却有着不同的致思方式和研究视角。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心理研究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整体性思想的把握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成果的借鉴,以心理研究为切入点,挖掘出历史唯物主义中被遮... 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心理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却有着不同的致思方式和研究视角。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心理研究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整体性思想的把握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成果的借鉴,以心理研究为切入点,挖掘出历史唯物主义中被遮蔽的"心理"维度。通过这种研究,历史唯物主义能够在微观视域中获得新的理论生长,也能更加增强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解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心理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经济结构 社会心理学
下载PDF
哲学视野下关于生命、生存、生活的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厚羿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3期37-41,共5页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合称,是近年来在教育界颇受好评的一项大型的德育工程。"三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如何正确理解"三生"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并内化为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合称,是近年来在教育界颇受好评的一项大型的德育工程。"三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如何正确理解"三生"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并内化为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种教育是一种审慎的教育,审慎即是对人生的不断反思与追问。"三生"作为人生的三个组成部分与境界层级,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三者既是教育的前提与条件,更是教育的对象与旨归。文章拟对生命、生存、生活三个概念在哲学的视野下做必要的理论阐明与逻辑澄清,从而为能够更好地开展"三生教育"做好学理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 生存 生活 哲学考察
下载PDF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中的“意识形态终结”问题
4
作者 李厚羿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12,共9页
“意识形态的终结”是具有隐蔽性的政治口号,持该论见者试图通过列举国家间传统意识形态对立日渐消弭的事实,来强调经济全球化时代西方的主导性和优越性,然而,这些论断往往忽略了意识形态背后应有的利益差异,忽略了新兴国家的正当... “意识形态的终结”是具有隐蔽性的政治口号,持该论见者试图通过列举国家间传统意识形态对立日渐消弭的事实,来强调经济全球化时代西方的主导性和优越性,然而,这些论断往往忽略了意识形态背后应有的利益差异,忽略了新兴国家的正当关切和平等发展诉求。意识形态发展的半个世纪以来,有着不同的形态和表现特征,在新时期下也并没有“终结”,其各种矛盾依然突出,中国要在“十三五”发展时期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以“共同体”意识超越狭隘的思想对立,以“合作共赢”理念平衡各方利益关切,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终结 经济全球化 共同体 合作共赢
下载PDF
论现代家庭:一种黑格尔的视角
5
作者 李厚羿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16,共5页
黑格尔对现代家庭理论做出了深刻的论述。在他看来,家庭作为一种伦理实体和基本制度,是现代社会伦理体系的逻辑起点。家庭由"爱与婚姻"、"家庭财富"和"家庭解体"等层次构成,并经历着一系列演进环节:家庭... 黑格尔对现代家庭理论做出了深刻的论述。在他看来,家庭作为一种伦理实体和基本制度,是现代社会伦理体系的逻辑起点。家庭由"爱与婚姻"、"家庭财富"和"家庭解体"等层次构成,并经历着一系列演进环节:家庭在自然性的关系中开始建立,逐渐发展出独立的人格意识,由于自身内在的否定性,家庭开始解体,从而进入到"私权"领域——市民社会,最后通过国家的公共性保障了家庭和市民社会的发展。在这样的逻辑构架下,黑格尔的很多解释和预测对解决当前社会各种家庭矛盾及其未来发展问题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 财富 解体 家庭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的古典情怀和现代意蕴——基于《费尔巴哈论》的视角
6
作者 李厚羿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24-28,共5页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宣告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终结和唯物史观的确立。本文从历史的动力、主体、规律和目的四个层面来揭示恩格斯所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并试图探讨如何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发展到马克思的历史科学,如何从古典历史主...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宣告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终结和唯物史观的确立。本文从历史的动力、主体、规律和目的四个层面来揭示恩格斯所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并试图探讨如何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发展到马克思的历史科学,如何从古典历史主义进而转变到历史唯物主义,以及阐明历史唯物主义在理论气质上所具有的古典情怀和所开启的现代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感性实践活动 动力 主体 规律 目的
下载PDF
何谓“文化理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7
作者 李厚羿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20年第3期226-236,共11页
文化概念一直存在多义杂糅、歧义丛生的现象,而文化理论则是以文化概念为轴心,并以理论形态呈现的针对纷繁多元文化问题论述的总称。在现代语境中,西方文化理论作为一套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话语登上了历史舞台,它被看作延续政治... 文化概念一直存在多义杂糅、歧义丛生的现象,而文化理论则是以文化概念为轴心,并以理论形态呈现的针对纷繁多元文化问题论述的总称。在现代语境中,西方文化理论作为一套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话语登上了历史舞台,它被看作延续政治斗争的另一种手段。当前,马克思主义需要吸收借鉴西方文化理论的跨学科特征、多元化方法与批判性价值,并且在与后现代主义的交锋中更加鲜明地将其内在关于文化发展、社会变革、人类解放、历史进步等方面的宝贵理论品质彰显出来,以应对各种文化思潮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理论 资本主义批判 后现代主义 马克思 主义
下载PDF
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社会心理范畴
8
作者 李厚羿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9年第3期70-78,共9页
社会心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容易产生某种机械决定论的偏差,也容易忽略它本身具有的属人价值和感性维度。作为科学的解释和预测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以实践的人为起点... 社会心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容易产生某种机械决定论的偏差,也容易忽略它本身具有的属人价值和感性维度。作为科学的解释和预测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以实践的人为起点,以社会生产方式为基础展开丰富立体的理论画卷,社会心理作为连接经济基础和思想体系的中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社会心理为视角,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现社会现实条件与人类动机、行为之间的辩证关系,能够更好地重视人的因素和地位。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为此作了很多探索,但是存在偏离历史唯物主义价值原则和本真精神的问题也应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 历史唯物主义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心理批判
下载PDF
儒解《大医精诚》——从《大医精诚》看医者的“五常”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云飞 李厚羿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22,共3页
《大医精诚》集中体现了孙思邈的医学伦理思想,显现出三教融合的特征。主要从儒家思想的角度解析《大医精诚》,力求挖掘其中的儒家思想或与儒家思想相通的成分。五常在《大医精诚》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是《大医精诚》里大多数医德规范的... 《大医精诚》集中体现了孙思邈的医学伦理思想,显现出三教融合的特征。主要从儒家思想的角度解析《大医精诚》,力求挖掘其中的儒家思想或与儒家思想相通的成分。五常在《大医精诚》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是《大医精诚》里大多数医德规范的深层基础,有着历久弥新的价值,对于提高医者素质、处理医患关系有着良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医精诚 医德规范 五常 儒家
下载PDF
实践新论:一种理解马克思文化思想的路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厚羿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实践范畴表征着人类独有的精神性活动,从亚里士多德的"行动""思索""合理生活"到康德的"技术运用"与"道德运用",从黑格尔的"自由意志"到费尔巴哈的"卑污活动",... 实践范畴表征着人类独有的精神性活动,从亚里士多德的"行动""思索""合理生活"到康德的"技术运用"与"道德运用",从黑格尔的"自由意志"到费尔巴哈的"卑污活动",实践范畴经历了逐渐"唯物化"的理论发展历程。同样,实践的理解方式也决定了哲学家的文化理解方式,文化一直被悬置于物质生产生活之外,缺少对现实基础的科学认识。马克思是将两者有机结合,生发出新的实践文化观的典范,但是很多人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时容易变得狭隘,陷入到一种费尔巴哈式的机械唯物主义理解模式中,往往忽略了其作为"全体活动""感性自由"的本质性特征,忽略了扬弃异化之后"生产"复归"审美"的精神性价值,对这个问题的澄清,有助于辩明学界对唯物史观的"经济决定论"的质疑,有助于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文化转向"提供原本性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文化 精神 马克思 知情意
下载PDF
论唯物史观中的精神生产源起问题
11
作者 李厚羿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29,共8页
唯物史观通过阐释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发展历程,科学地揭示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精神生产是建立在人类脑力劳动创造基础之上并表现出各种精神性价值的活动。从本质特征来看,早期人类社会的精神活动只是作为精神性因素混沌... 唯物史观通过阐释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发展历程,科学地揭示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精神生产是建立在人类脑力劳动创造基础之上并表现出各种精神性价值的活动。从本质特征来看,早期人类社会的精神活动只是作为精神性因素混沌统一在生产劳动之中,其产生的各种观念只能属于劳动意识的范畴,并与直接追求物质利益的目的紧密关联。从历史发展来看,早期精神生产的产生历程蕴含在生产工具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之中,其发展往往通过宗教祭祀体现并笼罩着巫术氛围。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精神生产以它和物质生产相分离为标志而展现出独立形态,并随着物质生产分工(阶级分化)程度的加深而不断壮大。为了坚持唯物史观,并回应对精神生产源起问题的质疑,人们应该明确早期人类社会精神生产与同时期的物质生产之间比较难以识别区分。尽管精神生产总是将各种超越性的特征和价值展现出来,但无论如何物质生产始终是精神生产的生成基础和现实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精神生产 源起 物质生产 精神性因素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构建社会心理范畴的三重逻辑
12
作者 李厚羿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马克思恩格斯构建了科学的社会心理范畴框架和价值原则,并分别从认知、认同、情感三个方面阐释了其内在结构体系,从而形成了分析社会心理问题的正确方法。在认知层面,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资本主义发展史,认为人们... 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马克思恩格斯构建了科学的社会心理范畴框架和价值原则,并分别从认知、认同、情感三个方面阐释了其内在结构体系,从而形成了分析社会心理问题的正确方法。在认知层面,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资本主义发展史,认为人们需要在社会性的普遍交往中认识他人和自己,理解人性也只能在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找到答案。在认同层面,马克思恩格斯侧重从工人阶级自我意识的形成、认同的实践目标、工人阶级之间彼此认同的机制,以及他们对资产阶级不认同的规律展开分析。在情感层面,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社会关系的角度来把握情感的现实本质,通过对劳动异化的分析来理解情感的缺失问题,以及通过感官解放的理论来回答情感的发展趋势,最终形成了一整套极具批判性,且逻辑严密、彼此关联、层层递进的社会心理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心理 社会认知 社会认同 社会情感
下载PDF
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
13
作者 胡文臻 李厚羿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8年第3期304-312,共9页
较之经典马克思主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拒斥"经济决定论"为目标,实现了问题域、理论群、方法论等多个方面的转向,这种转向是以"文化研究"的形态出现的。从卢卡奇、葛兰西、法兰克福学派到伯明翰学派,文化转向在总体性原则的普照... 较之经典马克思主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拒斥"经济决定论"为目标,实现了问题域、理论群、方法论等多个方面的转向,这种转向是以"文化研究"的形态出现的。从卢卡奇、葛兰西、法兰克福学派到伯明翰学派,文化转向在总体性原则的普照下得以成型,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德里达、鲍德里亚、詹姆逊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又在批判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呈现出消解秩序、聚焦微观、回归生活的理论特质。笔者认为,文化不能取代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经济基础地位,研究者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方法,更要秉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信念,唯此文化研究才能真正获得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 文化转向 文化批判
下载PDF
“90后”大学生思想意识现状分析研究——以文山学院为例
14
作者 黄文丽 李厚羿 《传承》 2013年第2X期46-47,共2页
为了更好地掌握当前"90后"大学生思想意识教育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及时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举措,从而对其进行加强和改进。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意识 调查 分析
下载PDF
历史书写及其文化合理性:唯物史观视野中的新文化史观探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厚羿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26,246,共10页
历史研究在上世纪经历着诸多理论的嬗变,近三十年来的文化转向尤为显著。新文化史观以文化作为核心范畴,消解着传统社会史研究的结构性话语,开发着之前较少涉及的领域(社会表象、心态、心理、日常生活、风俗民情等),同样也对唯物史观进... 历史研究在上世纪经历着诸多理论的嬗变,近三十年来的文化转向尤为显著。新文化史观以文化作为核心范畴,消解着传统社会史研究的结构性话语,开发着之前较少涉及的领域(社会表象、心态、心理、日常生活、风俗民情等),同样也对唯物史观进行着理论的瓦解或重释。因此,文化要重新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社会结构中获得一种合理性和限制性的说明,并且要在马克思的实践性理论话语中找到关于文化转向的恰当理解,从而使新文化史研究在关于历史真相、规律和意义等问题上能够摆脱窠臼、刷新观念、创新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史观 唯物史观 社会经济结构 实践文化观
下载PDF
马克思的“感性”心理学思想论析
16
作者 李厚羿 秦雨欣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73,共6页
作为对人类感觉能力的量度,感性概念揭示的是人的心理活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关系。马克思倡导建立感性的科学,并希望能够研究人类感性的心理内容。在马克思的理论构想中,感性是进行资本主义研究和现代人性分析的基础性范畴,它不是静止的... 作为对人类感觉能力的量度,感性概念揭示的是人的心理活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关系。马克思倡导建立感性的科学,并希望能够研究人类感性的心理内容。在马克思的理论构想中,感性是进行资本主义研究和现代人性分析的基础性范畴,它不是静止的抽象直观,而是人类自由自觉的对象性活动,社会关系能够彰显感情的现实本质,劳动异化却不断造成感觉的滞障缺失,而感官又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有着密切关联。马克思开启了“感性”心理学研究的新方法,不仅体现在本质特征、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也体现在对感性心理的历史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理解原则之中,这样的感性心理学必然是具有批判性、建构性和交互性的理论,并且不断实现着对现代心理学新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性 心理学 批判 建构 交互
下载PDF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论文选题情况概述
17
作者 李厚羿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第1期15-26,共12页
博士论文选题是博士论文写作的前提和关键,也能够映射出博士培养单位的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通过对近6年来(2015—2020)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各类选题进行分析,发现该学科博士论文不论从研究深度还是理论广度都获得了... 博士论文选题是博士论文写作的前提和关键,也能够映射出博士培养单位的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通过对近6年来(2015—2020)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各类选题进行分析,发现该学科博士论文不论从研究深度还是理论广度都获得了长足发展。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殊性,博士论文选题在学科规范性、研究明确性、逻辑严整性、操作可行性、理论价值性以及政治正确性等方面应有着进一步明确的要求,并且在研究方法、专业意识以及学科边界等方面也应跟其他学科有所区别,保持特色,所以在今后的论文指导和写作环节,应该要更加处理好科学性与宣传性、知识体系与信仰体系、学科原则与研究方法、价值立场与客观研究之间的关系,同时要不断加强管理、规范要求、强化责任、注重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博士论文选题 选题特征 学科原则 操作方案
下载PDF
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阶级心理研究刍议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厚羿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5-103,共9页
马克思创造并发展了阶级心理理论。他将心理问题立足于一定的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的界域之中,特别强调心理现象的社会现实性和实践生成性,从而构筑了从历史文化系统中理解社会心理问题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提供了现实、开放、包容的研究方... 马克思创造并发展了阶级心理理论。他将心理问题立足于一定的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的界域之中,特别强调心理现象的社会现实性和实践生成性,从而构筑了从历史文化系统中理解社会心理问题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提供了现实、开放、包容的研究方法。随着当代西方群体心理研究的发展,阶级心理理论开始不断细化和丰富,但也存在着一些理解偏差,如强调阶级构成的复杂表现而弱化阶级心理的本质特性,曲解劳动异化的真实原因而遗忘工人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根本价值等,所以既要深入分析阶级心理发展新趋势,又要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和研究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心理 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
原文传递
论黑格尔的家庭观及其现实关切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厚羿 李红文 《理论界》 2013年第5期112-115,共4页
家庭——作为一种伦理实体和基本制度——是黑格尔现代社会伦理体系的逻辑起点。黑格尔通过"爱与婚姻"、"家庭财富"和"家庭解体"三个环节构筑了现代家庭的理论整体。家庭的内在伦理精神是"爱",... 家庭——作为一种伦理实体和基本制度——是黑格尔现代社会伦理体系的逻辑起点。黑格尔通过"爱与婚姻"、"家庭财富"和"家庭解体"三个环节构筑了现代家庭的理论整体。家庭的内在伦理精神是"爱","婚姻"是其实现形态,"家庭财富"是其外部的物质基础。在自然性的家庭关系中发展出了独立的人格意识,由于自身内在的否定性,家庭开始解体,从而进入到了"私权"领域——市民社会,最后通过国家的公共性保障了家庭和市民社会的发展。通过把当前社会所面临的婚恋性爱、财产分配、赡养老人和未来发展等现实家庭问题置于黑格尔宏大的社会理论构架和辩证发展环节中,我们能够从中获得很多有益的解答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 家庭财富 家庭解体 家庭
原文传递
历史唯物主义的古典情怀和现代意蕴:从《费尔巴哈论》看恩格斯的历史观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厚羿 《理论界》 2013年第10期9-11,共3页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宣告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终结。本文从历史的动力、主体、规律和目的四个层面来揭示恩格斯所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以此探讨如何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发展到唯物史观的历史科学,如何从古典历史主义进而转变到历史...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宣告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终结。本文从历史的动力、主体、规律和目的四个层面来揭示恩格斯所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以此探讨如何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发展到唯物史观的历史科学,如何从古典历史主义进而转变到历史唯物主义,进而阐明历史唯物主义在理论气质上所具有的古典情怀和所开启的现代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 动力 主体 规律 目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