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MS法研究成熟度对欧李果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俊英 李双石 +1 位作者 闫征 卫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48-152,共5页
以3种成熟度的欧李果为研究对象,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京欧Ⅱ"欧李果成熟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成熟度欧李果中共检出75种香气成... 以3种成熟度的欧李果为研究对象,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京欧Ⅱ"欧李果成熟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成熟度欧李果中共检出75种香气成分,脂类47种、醇类5种、醛类3种、酸3种、萜烯类12种,烷烃和萘5种。随着欧李果成熟度增加,醇类、醛类、酸、萜烯类相对含量增加,脂类相对含量降低。其中,在成熟过程中相对含量增幅较大的萜烯类香气成分为香叶醇、里哪醇,增幅较大醇类是(E)-2-己烯-1-醇和叶醇。香叶醇、里哪醇、(E)-2-己烯-1-醇和叶醇对欧李果香气贡献较大,其次是月桂烯、柠檬醛、香茅醇、橙花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李 香气成分 萜烯类 成熟度
下载PDF
“1+X”证书制度背景下食品检验检测专业高职人才书证融通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2
作者 李双石 陈亮 +2 位作者 于海龙 任建华 吴娱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4年第1期0013-0016,共4页
“1+X”证书制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制度创新。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以“1+X”证书制度改革为契机,通过校企协同开发“1+X”职业技能新标准,创建“1+X”书证融通新方案和搭建“1+X”师生实践新平台,形... “1+X”证书制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制度创新。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以“1+X”证书制度改革为契机,通过校企协同开发“1+X”职业技能新标准,创建“1+X”书证融通新方案和搭建“1+X”师生实践新平台,形成校企人才共育新生态。以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企业端评价为落脚点,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X”证书制度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 校企合作 人才共育
下载PDF
高职院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群教师团队为例
3
作者 陈亮 辛秀兰 +2 位作者 李双石 危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1期0107-0111,共5页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是向黄大年同志学习,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示范,推进高校教师团队高质量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高校教师队伍,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群教师团队坚持类...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是向黄大年同志学习,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示范,推进高校教师团队高质量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高校教师队伍,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群教师团队坚持类型发展定位,积极践行黄大年精神,先后获批“双高计划”(A档)高水平专业群项目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标志性成果,专业群建设水平同类型院校全国领先,现已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群
下载PDF
高水平专业群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探索——以生物技术专业群教师团队为例
4
作者 陈亮 +2 位作者 王红 李双石 辛秀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0期0147-0150,共4页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群教师团队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德技并修,努力打造一支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三强”的高水平教师专业群创...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群教师团队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德技并修,努力打造一支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三强”的高水平教师专业群创新团队,逐步形成一条“标准引领、德技并修、三强聚力”的发展之路。生物技术专业群创新团队成功入选了国家级的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引领 德技并修 三强聚力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鸡腿菇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双石 兰蓉 +2 位作者 张晓辉 马越 陈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0-243,共4页
运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鸡腿菇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采用正交试验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分离压力等因素对鸡腿菇挥发性风味成分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20MPa、分离温度25℃、... 运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鸡腿菇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采用正交试验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分离压力等因素对鸡腿菇挥发性风味成分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20MPa、分离温度25℃、分离压力8MPa。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萃取物,鉴定出25种主要成分,其中亚油酸(52.67%)、硬脂酸(27.77%)和棕榈酸(13.66%)是构成鸡腿菇风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腿菇 挥发性风味成分 超临界CO2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不同酵母发酵对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双石 +2 位作者 吴志明 王晓杰 苏宁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18,共5页
分别采用天然酵母种群、本土优筛酿酒酵母菌株Y14和商业葡萄酒活性干酵母F15进行红葡萄酒发酵实验,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色谱的方法对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酵母发酵葡萄酒样中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具有明显差... 分别采用天然酵母种群、本土优筛酿酒酵母菌株Y14和商业葡萄酒活性干酵母F15进行红葡萄酒发酵实验,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色谱的方法对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酵母发酵葡萄酒样中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具有明显差异,不同酒样中共有的主要香气成分有异戊醇、苯乙醇和异丁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酵母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超声波提取条件对酿酒葡萄皮渣花色苷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双石 +2 位作者 张虎成 王晓杰 苏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94-297,共4页
为了比较不同超声提取条件对酿酒葡萄皮中花色苷组分的影响,同时也为葡萄皮渣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不同超声波功率和超声时间提取酿酒葡萄皮渣中的花色苷组分,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提取物中的花色苷成分进行... 为了比较不同超声提取条件对酿酒葡萄皮中花色苷组分的影响,同时也为葡萄皮渣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不同超声波功率和超声时间提取酿酒葡萄皮渣中的花色苷组分,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提取物中的花色苷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葡萄皮渣花色苷,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花色苷的提取量,还可增加花色苷的提取类型。此外,采用不同的超声功率或超声时间提取葡萄皮花色苷,对花色苷的提取量和组成均具有影响。60W超声功率处理20min提取的葡萄皮花色苷的含量最高,高达(60.95±5.26)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皮 花色苷 超声提取条件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
下载PDF
葡萄酒渣提取多酚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双石 晓燕 +2 位作者 苑函 杨国伟 苏宁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22,共6页
葡萄酒的加工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即葡萄酒渣,葡萄酒渣富含多酚类化合物等生物活性物质。介绍了葡萄酒渣中多酚类物质的分布及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葡萄酒渣的综合利用和新型食品添加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葡萄酒 葡萄酒渣 多酚 分布 提取
下载PDF
葡萄梗(茎)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双石 +2 位作者 马越 苑函 晓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48-351,347,共5页
葡萄梗(茎)是葡萄加工业副产物之一,富含高附加值的生物活性成分,可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工业领域,但较少被人们关注和开发。本文介绍了葡萄梗(茎)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分布和分离纯化的研究现状,旨在为葡萄生产废弃物葡萄梗(茎)的综合... 葡萄梗(茎)是葡萄加工业副产物之一,富含高附加值的生物活性成分,可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工业领域,但较少被人们关注和开发。本文介绍了葡萄梗(茎)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分布和分离纯化的研究现状,旨在为葡萄生产废弃物葡萄梗(茎)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梗(茎) 生物活性物质 综合利用
下载PDF
蛇龙珠葡萄酵母菌种群多样性和生态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双石 苏宁 +2 位作者 梁恒宇 陈晶瑜 韩北忠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23,共4页
利用WL培养基、5.8S-ITS rDNA PCR-RFLP和5.8S-ITS rDNA序列分析法对从蛇龙珠葡萄果粒上的代表性酵母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蛇龙珠葡萄相关酵母菌分属于4个属的5个酵母菌种,分别为Hanseniaspora uvarum、Cryptococcus fla-... 利用WL培养基、5.8S-ITS rDNA PCR-RFLP和5.8S-ITS rDNA序列分析法对从蛇龙珠葡萄果粒上的代表性酵母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蛇龙珠葡萄相关酵母菌分属于4个属的5个酵母菌种,分别为Hanseniaspora uvarum、Cryptococcus fla-vescens、Pichia norvegensis、Pichia fermentans和Candida zemplinina。不同产区蛇龙珠相关酵母菌群的组成与分布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龙珠 酵母菌 鉴定 分布
下载PDF
中国本土葡萄酒酵母种群多样性分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双石 陈晶瑜 韩北忠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8,共5页
酵母菌是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最重要的微生物菌群,较好的认识葡萄酒相关酵母种群的分布规律对于生产具有特色的高品质葡萄酒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论述了中国葡萄酒相关酵母资源的分布情况,以期为本地葡萄酒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葡萄酒相关酵母 多样性 中国
下载PDF
不同酿酒酵母发酵对红葡萄酒中花色苷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双石 苏宁 +2 位作者 吴志明 兰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1-104,共4页
比较了不同酿酒酵母菌株发酵对红葡萄酒中花色苷组分的影响,为本土酵母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采用本土自筛酿酒酵母菌株Y17和进口商业酵母菌株F15分别酿造干红葡萄酒,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葡萄酒中的花色苷成分进... 比较了不同酿酒酵母菌株发酵对红葡萄酒中花色苷组分的影响,为本土酵母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采用本土自筛酿酒酵母菌株Y17和进口商业酵母菌株F15分别酿造干红葡萄酒,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葡萄酒中的花色苷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酵母发酵葡萄酒中的花色苷成分种类大体相同,但各种花色苷的含量具有较大差别,本土酵母菌株Y17在发酵生产高花色苷含量葡萄酒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葡萄酒 酿酒酵母 花色苷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HPLC-MS)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双石 王晓杰 +2 位作者 彭冲 邱博涵 陈亮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1-442,共2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萃取物,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挥发性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27.05%)和...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萃取物,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挥发性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长蕊石头花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7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27.05%)和角鲨烯(21.97%)是构成长蕊石头花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蕊石头花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 挥发性成分 角鲨烯
下载PDF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双石 苑函 +1 位作者 兰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2153-22154,22157,共3页
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为例,并结合教学实践,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方法几方面,探讨了基于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 工作过程导向 职业教育
下载PDF
酶法提取葡萄酒废酵母胞壁多糖的工艺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双石 张虎成 +2 位作者 吴志明 冀振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11-313,共3页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葡萄酒废酵母多糖的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中性蛋白酶加酶量0.3%、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5 h、pH值6.0,在此工艺条件下酵母胞壁多糖提取率可达13.67%。
关键词 葡萄酒废酵母 多糖 酶法提取 工艺优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西拉葡萄相关酵母菌群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双石 苏宁 +2 位作者 刘芯蕊 陈晶瑜 韩北忠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6-189,196,共5页
探讨我国不同产区西拉葡萄(Syrah)上的酵母分布规律,为本土酵母资源的利用和特色葡萄酒的生产提供依据。从河北沙城、河北昌黎和甘肃武威3个产区采集西拉葡萄,利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从葡萄果粒上分离代表性酵母菌株,采用形态学鉴定法和5.... 探讨我国不同产区西拉葡萄(Syrah)上的酵母分布规律,为本土酵母资源的利用和特色葡萄酒的生产提供依据。从河北沙城、河北昌黎和甘肃武威3个产区采集西拉葡萄,利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从葡萄果粒上分离代表性酵母菌株,采用形态学鉴定法和5.8S-ITS rDNA PCR-RFLP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对代表性菌株进行分类鉴定,进而探讨不同产区西拉葡萄果粒酵母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结果表明,西拉葡萄样品分离的酵母分属于5个属的6个菌种,分别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浅黄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flavescens)、发酵毕赤酵母(Pichiafermentans)、浅白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albidus)、发酵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fermentati)和假丝酵母属的Candida zemplinina。其中,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和浅黄隐球酵母是优势菌种,在3个产区均有广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拉葡萄 酵母菌 鉴定 分布
下载PDF
葡萄酒废酵母中谷胱甘肽的乙醇提取法工艺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双石 张虎成 +2 位作者 王铂伟 兰蓉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3期658-660,664,共4页
酵母泥是葡萄酒酿造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废酵母泥中富含谷胱甘肽等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葡萄酒废酵母中的谷胱甘肽进行乙醇提取法工艺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0(m∶V)、乙醇体积分数35%、浸提时间45... 酵母泥是葡萄酒酿造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废酵母泥中富含谷胱甘肽等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葡萄酒废酵母中的谷胱甘肽进行乙醇提取法工艺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0(m∶V)、乙醇体积分数35%、浸提时间45 min和浸提温度50℃,在此条件下谷胱甘肽的得率可高达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废酵母 谷胱甘肽 乙醇提取法 工艺优化
下载PDF
葡萄酒废酵母胞壁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双石 冀振红 +2 位作者 兰蓉 杨国伟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5-87,共3页
葡萄酒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酵母泥,废酵母细胞壁中富含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葡萄酒废酵母多糖的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5,提取温度80℃,超声作用时间70 min,超... 葡萄酒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酵母泥,废酵母细胞壁中富含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葡萄酒废酵母多糖的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5,提取温度80℃,超声作用时间70 min,超声频率80 kHz,在此工艺条件下酵母胞壁多糖提取率可达10.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酵母泥 酵母多糖 超声波提取 工艺优化
下载PDF
乌骨藤超临界萃取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双石 王晓杰 +1 位作者 兰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763-2765,共3页
目的分析乌骨藤超临界萃取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乌骨藤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组成。结果在乌骨藤超临界萃取物中共鉴定出31种物质,占挥发油总量的81.00%。其中,含量最... 目的分析乌骨藤超临界萃取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乌骨藤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组成。结果在乌骨藤超临界萃取物中共鉴定出31种物质,占挥发油总量的81.00%。其中,含量最高的组分有二十四烷、油酸、油酸乙酯、亚油酸、二十八烷和亚油酸乙酯。结论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制备乌骨藤挥发油中含有抗氧化、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与乌骨藤的药理活性相一致。该研究为开发利用乌骨藤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骨藤 超临界萃取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大丽轮枝菌毒素与拟南芥互作反应中SA、NO 与H_2O_2信号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双石 颖章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1-328,共8页
本文研究了大丽轮枝菌毒素(VD-toxin)与拟南芥互作反应中外源SA、NO 供体、NO 合酶抑制剂等对拟南芥幼苗H_2O_2含量的影响,并对H_2O_2的积累部位进行了DAB 组化染色检测。大丽轮枝菌毒素、外源SA、NO 供体处理拟南芥幼苗均能诱导H_2O_2... 本文研究了大丽轮枝菌毒素(VD-toxin)与拟南芥互作反应中外源SA、NO 供体、NO 合酶抑制剂等对拟南芥幼苗H_2O_2含量的影响,并对H_2O_2的积累部位进行了DAB 组化染色检测。大丽轮枝菌毒素、外源SA、NO 供体处理拟南芥幼苗均能诱导H_2O_2的积累,NO 供体的诱导作用最强;NO 合酶抑制剂处理则未表现出H_2O_2含量的增强;H_2O_2的积累部位主要在叶片的表皮毛和维管束组织。结果表明,在大丽轮枝菌毒素与拟南芥互作反应中,H_2O_2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参与了SA 和NO 调控的拟南芥防卫反应,NO 信号与H_2O_2信号间的关系可能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毒素 拟南芥 互作反应 SA NO H2O2 防卫反应 真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