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泵与泵站”课程的教学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发站 刘晓凤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49-51,共3页
分析了"泵与泵站"课程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内容及特点,提出应用水泵模型教学、多媒体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实践环节、加强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实战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泵与泵站 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臭氧/UASB/接触氧化处理医药废水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发站 吕锡武 +1 位作者 程远全 马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6-77,共2页
医药废水是一种浓度高、可生化性差的难降解废水。采用臭氧/UASB/接触氧化工艺处理,调试及运行结果均表明,系统对BOD5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0%和97.0%以上,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二级标准,运... 医药废水是一种浓度高、可生化性差的难降解废水。采用臭氧/UASB/接触氧化工艺处理,调试及运行结果均表明,系统对BOD5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0%和97.0%以上,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二级标准,运行费用为3.21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废水 臭氧 UASB 接触氧化
下载PDF
难降解废水的可生化性探讨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发站 吕锡武 +1 位作者 叶友胜 程远全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68,共4页
难降解废水一直是水处理领域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某化工废水的可生化性研究,简要介绍和分析了采用超声、臭氧、电解、二氧化氯和生物铁法等方法提高难降解废水可生化性的适用情况和优缺点,为类似废水的生物法处理... 难降解废水一直是水处理领域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某化工废水的可生化性研究,简要介绍和分析了采用超声、臭氧、电解、二氧化氯和生物铁法等方法提高难降解废水可生化性的适用情况和优缺点,为类似废水的生物法处理提供了借鉴。本工程采用臭氧+UASB+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后,调试及运行表明,总BOD5和CODCr的去除率能够达到98.0%和97.0%以上,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GB8978—1996的Ⅱ级标准,运行费用为3.06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降解废水 生物法处理 超声 臭氧 电解 二氧化氯 铁屑法
下载PDF
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点对BAF-O_3-BAC净水工艺的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发站 吕锡武 +2 位作者 李彬 邵坚 朱晓超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73-877,共5页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气浮和臭氧生物活性炭(BAC)联用技术对太湖原水进行试验.有机物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单元对分子量小于0.5kD(道尔顿)的有机物去除率最高,其次是分子量介于1~3kD的有机物;气浮单元对...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气浮和臭氧生物活性炭(BAC)联用技术对太湖原水进行试验.有机物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单元对分子量小于0.5kD(道尔顿)的有机物去除率最高,其次是分子量介于1~3kD的有机物;气浮单元对分子量大于100kD的有机物去除率最高;臭氧氧化单元对分子量大于3kD的有机物去除率较高,而对于小于3kD的有机物不但不能去除,反而有所增加;生物活性炭单元对分子量小于10kD的有机物均能有效去除,分子量越小,去除率越高.综合评价认为:曝气生物滤池、气浮和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净水工艺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分子量分布 净水工艺 评价
下载PDF
UF膜与砂滤生物接触氧化联用处理富营养化湖泊水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发站 吕锡武 +1 位作者 王华成 戈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44,共4页
采用跌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砂滤和UF膜分离的联用技术对太湖原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季平均水温7.6℃,生物接触氧化的水力停留时间(HRT)=1.6h时,组合工艺对浊度、氨氮、CODMn、藻类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99.1%、44.0%、35.3%、97.9%... 采用跌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砂滤和UF膜分离的联用技术对太湖原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季平均水温7.6℃,生物接触氧化的水力停留时间(HRT)=1.6h时,组合工艺对浊度、氨氮、CODMn、藻类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99.1%、44.0%、35.3%、97.9%和6.9%。而在相同的条件下,采用常规净水工艺的无锡充山水厂对浊度、氨氮、CODMn、藻类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98.7%、14.5%、36.4%、97.5%和5.6%。技术经济分析表明:在投资和运行费用基本相当的情况下,试验工艺的处理效率优于常规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跌水曝气 生物接触氧化 富营养化
下载PDF
跌水曝气充氧效果模型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发站 蒋蒙宾 吕平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2-44,77,共4页
以双膜理论为跌水曝气充氧的理论基础,建立氧气传质模型。借助物料衡算方程,求得采用穿孔管跌水曝气的充氧模型。结果表明,跌水后DO的质量浓度ρ是饱和DO的质量浓度ρs、初始DO的质量浓度ρ0、初始流速v0、跌水高度h的函数,而与孔径大... 以双膜理论为跌水曝气充氧的理论基础,建立氧气传质模型。借助物料衡算方程,求得采用穿孔管跌水曝气的充氧模型。结果表明,跌水后DO的质量浓度ρ是饱和DO的质量浓度ρs、初始DO的质量浓度ρ0、初始流速v0、跌水高度h的函数,而与孔径大小无关。实际检测结果与模型的偏差率在-4.24%~5.29%波动,平均偏差率仅为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水曝气 充氧模型 传质 双膜理论
下载PDF
稳定塘系统处理污水的工艺与参数设计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发站 陈帅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1期68-76,共9页
稳定塘系统由于具有管理简单、经济、节能的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分析了稳定塘系统的适用范围及其处理效果,重点介绍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稳定塘系统处理废水的工艺流程、设计计算方法和主要技术参数,并给出了稳定塘系统的优化组合... 稳定塘系统由于具有管理简单、经济、节能的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分析了稳定塘系统的适用范围及其处理效果,重点介绍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稳定塘系统处理废水的工艺流程、设计计算方法和主要技术参数,并给出了稳定塘系统的优化组合和工艺流程。稳定塘系统除了用于处理中小城镇的生活污水外,还被用来处理各种工业废水,同时其在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等行业的污水处理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塘系统 污水处理 工艺流程 计算方法 设计参数
下载PDF
生物稳定性及生物稳定水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发站 吕锡武 朱晓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9-64,68,共7页
生物稳定性是评价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指标。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AOC和BDOC,加氯消毒甚至会使AOC值升高,以太湖、黄浦江和长江为水源的常规处理工艺水厂的出厂水均不能满足生物稳定性的要求。曝气生物滤池和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 生物稳定性是评价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指标。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AOC和BDOC,加氯消毒甚至会使AOC值升高,以太湖、黄浦江和长江为水源的常规处理工艺水厂的出厂水均不能满足生物稳定性的要求。曝气生物滤池和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单元可以有效去除AOC和BDOC,曝气生物滤池+混凝气浮+臭氧生物活性炭+砂滤组合工艺出水经过消毒后能够满足生物稳定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C BDOC 生物稳定性 净水工艺
下载PDF
生物预处理-超滤净水工艺对不同分子量有机物的去除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发站 吕锡武 邵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4-66,共3页
采用跌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砂滤和UF膜分离的联用技术工艺对太湖原水进行试验。有机物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对分子量小于0.5k的有机物去除率最高,其次是分子量介于1~3k的有机物;砂滤单元对分子量大于100k的有机物... 采用跌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砂滤和UF膜分离的联用技术工艺对太湖原水进行试验。有机物分子量分布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对分子量小于0.5k的有机物去除率最高,其次是分子量介于1~3k的有机物;砂滤单元对分子量大于100k的有机物去除率最高;超滤单元对分子量介于10~100k的有机物去除率最高,其次是分子量大于100k的有机物。综合评价认为:生物接触氧化、砂滤和UF膜分离联用技术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分子量分布 净水工艺 评价
下载PDF
生物法脱氮新技术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发站 吕锡武 窦月芹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5年第2期53-56,共4页
生物法脱氮技术一直是水处理领域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几种近年来新研究的生物法脱氮工艺和理论基础做了简要介绍和分析,并评述了它们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为污水生物脱氮技术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生物脱氮 理论基础 工艺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跌水曝气生物氧化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发站 陆建红 吕平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0-53,共4页
采用三级跌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为8~25℃(平均16.9℃),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5h时,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对浊度、CODMn、藻类、UV254等的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37.2%、1... 采用三级跌水曝气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为8~25℃(平均16.9℃),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5h时,生物接触氧化单元对浊度、CODMn、藻类、UV254等的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37.2%、17.2%、62.8%、10.7%,对NH3-N的去除负荷为0.65mg·L-1·h-1,当水温高于20℃时,对NO2--N的去除率达到了60%以上。三级跌水曝气共充氧1.61mg·L-1,出水溶解氧浓度大于3.97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水曝气 生物接触氧化 微污染
下载PDF
太湖充山、小湾里取水口水质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发站 吕锡武 +1 位作者 张朝晖 周圣东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8年第3期24-28,共5页
通过对太湖梅梁湾湖区充山、小湾里十年(1995—2005年)的水质调查以及多年的逐月平均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两取水口浊度呈逐年下降趋势;CODMn略有下降,但超过地表水Ⅲ类标准;NH3-N、TN远远超过了地表水Ⅴ类水体标准;TP达到劣Ⅴ类水体,并... 通过对太湖梅梁湾湖区充山、小湾里十年(1995—2005年)的水质调查以及多年的逐月平均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两取水口浊度呈逐年下降趋势;CODMn略有下降,但超过地表水Ⅲ类标准;NH3-N、TN远远超过了地表水Ⅴ类水体标准;TP达到劣Ⅴ类水体,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藻类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在两处取水口均检测到微囊藻毒素;充山取水口水质劣于小湾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水源地 水质调查
下载PDF
二级管理下的教材建设质量监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发站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45-47,54,共4页
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在分析高校教材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校二级管理下的教材建设质量监控体系及教材建设质量考核指标体系,这对提高教材建设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高校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 二级管理 教材建设 质量监控
下载PDF
气浮与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富营养化太湖水 被引量:3
14
作者 戴世明 李发站 吕锡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29,41,共3页
采用气浮和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对太湖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平均水温为25.7℃,臭氧接触时间为13.3min,HRT为15min时组合工艺对太湖水浊度、氨氮、CODMn、藻类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99.4%、98.3%、86.3%、97.9%和96.5%。并且ZJ-15... 采用气浮和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对太湖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平均水温为25.7℃,臭氧接触时间为13.3min,HRT为15min时组合工艺对太湖水浊度、氨氮、CODMn、藻类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99.4%、98.3%、86.3%、97.9%和96.5%。并且ZJ-15型颗粒活性炭的去除性能总体上优于柱状颗粒活性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浮 臭氧 生物活性炭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多点交替进水五箱一体式工艺污泥回流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窦月芹 吕锡武 +1 位作者 李发站 徐洪斌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91-94,共4页
介绍了多点交替进水五箱一体式工艺的流程与特点,研究了不同污泥回流比下反应器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运行周期为16 h、污泥回流比为55%的条件下,反应器对COD、BOD5、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8%、84%、86%、70%、89%... 介绍了多点交替进水五箱一体式工艺的流程与特点,研究了不同污泥回流比下反应器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运行周期为16 h、污泥回流比为55%的条件下,反应器对COD、BOD5、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8%、84%、86%、70%、89%。此外,建立了反应池内污泥浓度的分布模型,并计算得出不同回流比下污泥浓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对计算值与试验检测结果的比较,提出了后期工艺的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交替进水五箱一体式工艺 污泥回流比 污泥分布模型
下载PDF
小型水厂除锰组合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秉涛 李发站 徐菲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0-61,共2页
设计了一个比较经济实用的曝气+过滤+活性炭吸附除锰组合工艺,并对该组合工艺流程和除锰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设置曝气强度为0.20 m3/h、进水流量为11.2 mL/min、滤速为7 m/h、活性炭吸附柱中水样流量为15mL/min、活性炭层高度... 设计了一个比较经济实用的曝气+过滤+活性炭吸附除锰组合工艺,并对该组合工艺流程和除锰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设置曝气强度为0.20 m3/h、进水流量为11.2 mL/min、滤速为7 m/h、活性炭吸附柱中水样流量为15mL/min、活性炭层高度为5 cm,设备运行10 h后,水中锰的浓度超过0.1 mg/L,吸附滤柱被穿透,需要对颗粒活性炭进行再生;出水中CODMn浓度为2.35 mg/L,UV254为0.032 1 cm-1,浊度为0.3 NTU,可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水厂 活性炭 组合工艺 试验
下载PDF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陆建红 李发站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89-91,共3页
针对目前农村饮水安全缺乏统筹规划和良性运行管理机制等问题,提出了在建设农村饮用水项目过程中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中保障饮水安全的具体措施,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 饮水工程 安全管理 对策研究
下载PDF
数字技术在工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陆建红 李发站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60-162,共3页
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在各个高等院校的推行,使得各学科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学时增加,专业课学时减少,如果教师不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针对这种现状,提出在工科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主动采取应变... 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在各个高等院校的推行,使得各学科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学时增加,专业课学时减少,如果教师不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针对这种现状,提出在工科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主动采取应变措施,以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如采取多媒体技术、数字计算技术等数字技术,从而达到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充分利用教学学时,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理论教学 数字技术 多媒体技术
下载PDF
生物炭/光催化复合材料去除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通 任旭阳 +4 位作者 王晨阳 李发站 郭翔 吴俊峰 Fedorov Svyatoslav V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5期53-62,共10页
以光催化材料为基础的高级氧化处理技术被公认为是处理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最具潜力的绿色方法之一。同时,“以废治废”逐渐成为“碳中和”背景下对污染治理的新要求,为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利用生物废弃物等转化为生... 以光催化材料为基础的高级氧化处理技术被公认为是处理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最具潜力的绿色方法之一。同时,“以废治废”逐渐成为“碳中和”背景下对污染治理的新要求,为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利用生物废弃物等转化为生物炭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利用生物炭具有比表面积易调控、导电性能好以及表面官能团丰富等优势,将光催化氧化与生物炭吸附进行功能协同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有机污染物去除研究体系。概括了生物炭/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工艺,分析了复合材料中生物炭和光催化材料二者功能间的相互影响。此外,通过阐述生物炭/光催化复合材料对污染物的去除过程,深入探讨了吸附-光降解的整体作用机制,并梳理了国内外针对最新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的相关研究进展。最后针对复合材料界面关系、电子迁移性质、综合水体应用等方面,对生物炭/光催化复合材料提出了相关讨论和未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光催化 吸附-降解 机制 新污染物 碳中和
下载PDF
淮河河南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
作者 白荟 李发站 王化儒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为探究淮河河南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平水期和丰水期在淮河河南段设置了9个点位,开展着生藻类群落组成、丰度和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淮河河南段共鉴定出着生藻类8门194种属,物种门类主要为硅藻门、绿藻... 为探究淮河河南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平水期和丰水期在淮河河南段设置了9个点位,开展着生藻类群落组成、丰度和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淮河河南段共鉴定出着生藻类8门194种属,物种门类主要为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Simpson指数(D)对其进行水质评价,显示耐污类别为α-β中污型状态。高锰酸盐指数、TP、DO、pH是影响淮河河南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生藻类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淮河干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