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2020年塔里木盆地南部荒漠草地凋落物回收量月动态数据集
1
作者 王鹏 李向义 +2 位作者 热甫开提 林丽莎 曾凡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227-237,共11页
中国科学院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站”)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南依昆仑山,北临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具有植被群落简单,土壤有机质积累缓慢等特点。凋落物是该区域重要的养分来源。基于对... 中国科学院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站”)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南依昆仑山,北临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具有植被群落简单,土壤有机质积累缓慢等特点。凋落物是该区域重要的养分来源。基于对策勒站荒漠植物群落的长期定位观测,通过对不同植物凋落物器官(枝、叶、果)分组,本文整理统计得到2010–2020年塔里木盆地南部荒漠草地凋落物的回收量月动态数据,同时记载了观测场群落以及土壤养分的年度变化情况。数据的产生严格遵照CERN生物观测规范执行,数据的审核及质量控制由台站与分中心质控人员共同完成。本数据集以期为深入研究塔里木盆地南部荒漠草地凋落物动态变化提供基础数据,为了解和评估极端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区 荒漠草地生态系统 凋落物月动态 塔里木盆地南部 土壤养分循环
下载PDF
不同刈割时间对南北疆油莎豆根际土壤养分和盐基离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杜艺 张玉林 +5 位作者 柴旭田 马兴羽 李向义 鲁艳 张志浩 曾凡江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3-121,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刈割时间对南北疆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根际土壤养分和盐基离子的影响。【方法】2021年5月15日在南疆莎车县北疆阜康市种植油莎豆,分别于播种后第78、91、106和124天采集油莎豆根际土壤样品进行养分和盐基离子分... 【目的】探究不同刈割时间对南北疆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根际土壤养分和盐基离子的影响。【方法】2021年5月15日在南疆莎车县北疆阜康市种植油莎豆,分别于播种后第78、91、106和124天采集油莎豆根际土壤样品进行养分和盐基离子分析测定。【结果】采样点和刈割时间显著影响了油莎豆根际土壤的pH(P<0.05);采样点和刈割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油莎豆根际土壤的pH、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P<0.05),对油莎豆根际土壤的离子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北疆油莎豆根际土壤的全氮、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南疆(P<0.05),但北疆的阳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和镁离子)含量显著低于南疆(P<0.05)。在北疆地区,油莎豆根际土壤的pH与速效钾和氯离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碳酸氢根离子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在南疆地区,油莎豆根际土壤的pH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氯离子和钠离子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刈割改变了南北疆种植油莎豆根际土壤全钾、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及pH值,改变了北疆油莎豆根际土壤氯离子含量,但刈割时间和采样点(北疆)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全氮和全磷的影响最大,为实际生产中在新疆区域推广种植油莎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时间 根际土 土壤养分 盐基离子
下载PDF
新疆农田和荒漠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杨洋 张心昱 +5 位作者 苏文 郭学兵 唐新斋 李向义 李新虎 马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174-6185,共12页
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长期监测数据,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表暖温带干旱区的绿洲农田生态系统(阿克苏站)、代表暖温带荒漠区(策勒站)以及温带荒漠区(阜康站)的绿洲农田和荒漠生态系统综合观测场、辅助观测场和农户调查点2005... 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长期监测数据,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表暖温带干旱区的绿洲农田生态系统(阿克苏站)、代表暖温带荒漠区(策勒站)以及温带荒漠区(阜康站)的绿洲农田和荒漠生态系统综合观测场、辅助观测场和农户调查点2005—2020年0—10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储量数据,分析新疆农田和荒漠生态系统SOC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0年0—100 cm土层SOC总储量平均值为阿克苏站(5.17 kg/m^(2))>阜康站(4.20 kg/m^(2))>策勒站(2.96 kg/m^(2))。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的SOC分别约占0—100 cm土层储量的27.3%—35.3%、23.1%—24.6%和15.8%—17.5%。在阿克苏站,施肥量最高、灌溉量最低的农户调查点SOC储量最高;而在策勒站和阜康站,农户调查点和辅助观测场的施肥和灌溉措施分别最有利于提高SOC储量。总体来看,土壤含水量、地上生物量与SOC储量呈正相关关系;年平均气温与0—40 cm土层的SOC储量呈负相关关系。在单一生态站的生态系统尺度,年平均气温与SOC储量相关性不显著;地上生物量与策勒站和阜康站的SOC储量呈正相关关系,但是与阿克苏站0—40 cm土层的SOC储量呈负相关关系;施纯钾量与策勒站0—60 cm土层的SOC储量呈正相关关系,但与阜康站40—100 cm土层的SOC储量呈负相关关系。总之,与自然状态下的荒漠和农田不施肥相比,灌溉和施肥的农田管理措施有利于增加干旱区SOC储量。不同生态站要根据自身区域特点制定合理的农田管理模式,以维持较高的SOC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储量 气象因素 长期监测数据 农田和荒漠生态系统 干旱区
下载PDF
水肥与覆膜对油莎豆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4
作者 赵月 刘亚兰 +4 位作者 高艳菊 李向义 黄彩变 周杰 曾凡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57-1766,共10页
为探究极端干旱区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经济有效的水肥种植措施,本研究在和田地区沙漠-绿洲过渡带风沙土上设置了水肥和覆膜的双因素试验,设3个水肥处理(60%、80%和100%水肥),3个覆膜处理(无膜、液膜和白膜),共计9个处理,分析了... 为探究极端干旱区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经济有效的水肥种植措施,本研究在和田地区沙漠-绿洲过渡带风沙土上设置了水肥和覆膜的双因素试验,设3个水肥处理(60%、80%和100%水肥),3个覆膜处理(无膜、液膜和白膜),共计9个处理,分析了不同水肥处理和覆膜方式对油莎豆干物质产量、土壤养分、土壤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对油莎豆的生长与各部分产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覆膜处理显著影响油莎豆株密度、块茎个数、千粒重及块茎产量(P<0.05)。油莎豆叶生物量与块茎产量均在覆盖白膜条件下最大,块茎产量在液膜处理下为最低。水肥与覆膜处理对土壤养分均有显著影响,水肥处理与覆膜处理对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速效钾,以及20-40 cm土层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种植油莎豆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其余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白膜+60%水肥条件下为最高;并且显著降低了土壤深层盐分含量,但过量的水肥会导致表层土壤盐渍化。综上所知,在覆盖白膜的条件下,选择较低的水肥添加量能够在获得较高的油莎豆产量的同时,减少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生态效益,因此,针对贫瘠缺水的沙化土地,推荐使用白膜+60%水肥的模式种植油莎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叶生物量 水肥 覆膜 土壤有机碳 块茎产量 土壤水解性氮 土壤盐分
下载PDF
沙漠-绿洲过渡带四种多年生植物水分关系特征 被引量:50
5
作者 李向义 张希明 +3 位作者 何兴元 曾凡江 Andrea FOETZKI Frank M THOMAS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64-1171,共8页
沙漠 -绿洲过渡带地区植被的可持续性在防止绿洲沙漠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对过渡带主要植物种骆驼刺 (Alhagisparsifolia Shap)、多枝柽柳 (Tamarix ramosissima L ebed.)、胡杨 (Populus euphratica Oliv.)和头状沙拐枣 (Calligonum ca... 沙漠 -绿洲过渡带地区植被的可持续性在防止绿洲沙漠化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对过渡带主要植物种骆驼刺 (Alhagisparsifolia Shap)、多枝柽柳 (Tamarix ramosissima L ebed.)、胡杨 (Populus euphratica Oliv.)和头状沙拐枣 (Calligonum caput-medusae Schrenk.)水分关系的研究表明 :4种植物的水分恢复状况良好 ,清晨水势一直较高 ,水分亏缺并不严重。渗透势和正午水势的降低幅度不大 ,变化比较平稳 ,更像是一种生长过程中的结果 ,植物的水分胁迫状况并不明显。 4种植物的水势和渗透势都高于典型的荒漠植物 ,属于中生植物的范围。水分参数的变化显示在同样的环境节律下 ,四种植物在水分生理的变化特征上有一致性。一直很高的 RWCp 值表明植物不能适应剧烈的水分损失和较低的水分含量 ,植物需要稳定充足的水分供应来适应塔克拉玛干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生长环境。植物对环境胁迫也有各自不同的生理适应特点 ,胡杨的ΔΠ值大 ,能忍受较多的水分损失维持气孔的开放 ;骆驼刺的Ψp 值最高 ,水分亏缺的平衡与恢复效果明显 ;C4 植物头状沙拐枣能维持较高的水势和渗透势 ,而盐土植物多枝柽柳能忍受水势的很大降低。夏季一次性灌溉对骆驼刺、多枝柽柳和胡杨水分状况的改善基本没有影响 ,对头状沙拐枣有一定的帮助。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关系 干旱胁迫 灌溉效果 地下水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下载PDF
自然状况下头状沙拐枣对水分条件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向义 Frank M.THOMAS +3 位作者 Andrea FOETZKI 曾凡江 张希明 何兴元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6-521,共6页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沙漠-绿洲过渡带前沿人工植被头状沙拐枣(Calligonum caput-medusae)水分关系的研究表明:头状沙拐枣在生长季节中一直保持着正的膨压,水分亏缺的发展并不严重,植被所受水分胁迫在正常范围内,因而在现存条件下干旱...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沙漠-绿洲过渡带前沿人工植被头状沙拐枣(Calligonum caput-medusae)水分关系的研究表明:头状沙拐枣在生长季节中一直保持着正的膨压,水分亏缺的发展并不严重,植被所受水分胁迫在正常范围内,因而在现存条件下干旱引起的水分胁迫不足以威胁植被的存在。在生长进程中,随着环境胁迫的加剧,头状沙拐枣依然维持了比较高的水势和渗透势,实验结果也显示植株体内可溶性物质(N_sDM)的累积程度并没有升高,因而其生理过程仍然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相对含水量(RWC_p)在生长季节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平,这对植株保持体内水分防止水分过度损失有利。头状沙拐枣在干旱胁迫下表现出的这些生理特点说明,植物对干旱环境的生理适应类型属于抵抗型。在叶水平上植株对干旱胁迫的水分生理适应主要表现为质外体水比例的增高,细胞壁弹性的增加,持续较高的相对含水量(RWC_p)以及灌水后RWC_p和枝条水分比值(WC_(sat))的增加上。夏季的引洪灌溉有助于头状沙拐枣水分状况的恢复,并很可能是植被免于严重水分胁迫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状况 头状沙拐枣 水分条件 干旱胁迫 水势 灌溉效果
下载PDF
绿洲前沿地区多枝柽柳水分关系的特征及灌溉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向义 张希明 +3 位作者 何兴元 曾凡江 THOMAS F.M. FOETZKI A.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4-650,共7页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前沿地区多枝柽柳 (Tamarixramosissima)进行了研究 ,生长季节和灌溉前后水分关系的特征表明 :多枝柽柳在生长季节保持了较高较稳定的清晨水势 ,植物能够平衡白天水分损失造成的水分亏缺 ,水分恢复状况良...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前沿地区多枝柽柳 (Tamarixramosissima)进行了研究 ,生长季节和灌溉前后水分关系的特征表明 :多枝柽柳在生长季节保持了较高较稳定的清晨水势 ,植物能够平衡白天水分损失造成的水分亏缺 ,水分恢复状况良好。环境气候变化对渗透势等水分参数的影响不及植物水分恢复状况对它们的影响。除了个别数据 ,多枝柽柳水势和渗透势的降低幅度很小 ,更像是生长过程的结果 ,植物水分胁迫的特征并不明显。对比水分生理上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渗透势的迅速降低和质外体水含量的增加 ,膨压消失点相对含水量(RWCp)和渗透势差值 (ΔΠ)等参数显示的生理特征表明 ,植物更加依靠稳定充足的水分供应来适应生长环境中极端的高水压差和与此相应的高大气蒸发要求。与此适应 ,植物和地下水发生了联系 ,并且一次性灌溉对植物水分状况的恢复基本没有帮助 ,保持地下水位稳定在根系的可吸收范围内成为保护绿洲前沿多枝柽柳长期存在的关键。多枝柽柳的水分特征属于中生植物的范畴 ,对极端环境的适应属于躲避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灌溉 地下水 水分关系 绿洲前沿地区 多枝柽柳
下载PDF
Water Relations on Alhagi sparsifolia in the Southern Fringe of Taklamakan Desert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向义 张希明 +5 位作者 曾凡江 Andrea FOETZKI Frank M .THOMAS 李小明 Michael RUNGE 何兴元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0期1219-1224,共6页
Water relations of Alhagi sparsifolia Shap. at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oases and sandy desert were studied in the southern fringe of Taklamakan Desert. Results showed that A. sparsifolia maintained the positive tu... Water relations of Alhagi sparsifolia Shap. at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oases and sandy desert were studied in the southern fringe of Taklamakan Desert. Results showed that A. sparsifolia maintained the positive turgor during the summer. The steady high predawn water potential (psi(P)) indicated A. sparsifolia had sufficient hydration and water supply in growing season. In July, water deficit caused by drought stress had no effect on the transpiration of A. sparsifolia. Therefore, drought stress is not a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survival of plants. The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to drought of A. sparsifolia was shown mainly at the leaf level b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DeltaII) and relative water content (RWC) between the osmotic pressure at full turgor and at turgor loss, by occurring of osmotic adjustment, by high percentage of dry mass-related water content ( WCsat), by RWC at turgor loss point ( RWCp) in stable level and low RWC of the saturated symplast (RWCsym). However,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ranspiring surface reduction and deep root system seem to be the main way for the plant to adapt to the extreme drought environment. Result also suggests that one time of irregular irrigation in summer will not be helpful to recover water status of A. sparsifolia in location where the water table is very 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hagi sparsifolia water relation drought stress water potential PV parameters irrigation effect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绿洲外围胡杨林的水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向义 林丽莎 +1 位作者 张希明 曾凡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3-766,共4页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地区年均降水量不足50mm,胡杨在这一地区绿洲外围自然植被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外围胡杨林水分特征的研究表明,在生境地下水含量较稳定的条件下,胡杨林受到的水分胁迫程度不大,干旱胁迫未对胡杨林的...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地区年均降水量不足50mm,胡杨在这一地区绿洲外围自然植被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外围胡杨林水分特征的研究表明,在生境地下水含量较稳定的条件下,胡杨林受到的水分胁迫程度不大,干旱胁迫未对胡杨林的持续存在构成主要威胁.胡杨的水分生理特点显示植物更加依靠稳定的水分供应来应对极端干旱的环境条件,并且在蒸腾作用中形成了细胞水平上的生理适应策略.因此,保持地下水的稳定是维持绿洲前沿天然胡杨林持续存在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塔克拉玛干 水势 pV参数
下载PDF
策勒绿洲外围不同地下水埋深下主要优势植物的分布和群落特征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向义 林丽莎 赵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6-911,共6页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外围地下水埋深与主要优势植物分布和群落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的分布和群落特征受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影响。但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生物多样性受到地貌特征和地下水埋深的双重影响。群落的差异性和间断性大...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外围地下水埋深与主要优势植物分布和群落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的分布和群落特征受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影响。但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生物多样性受到地貌特征和地下水埋深的双重影响。群落的差异性和间断性大于群落的连续性和相似性。群落分布随地下水埋深的变化与其他荒漠地区在大的空间演替规律上相一致,但在群落类型、特别是低水位地段群落演替序列上有明显不同。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变化,植物群落依次为:低水位的骆驼刺群落,较低水位的柽柳群落,中低水位的柽柳、胡杨群落,较高水位的芦苇群落,高水位的苦豆子群落,其中地下水埋深6.0 m以上地段是植物群落类型、种类组成和生物多样性都较为丰富的地区。绿洲外围植物中柽柳具有最大的环境资源利用比率,对环境的适应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地下水埋深 群落特征 生态位
下载PDF
对压力-容积参数共质体水和质外体水概念的刍议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向义 张希明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5-546,共2页
关键词 植物 水分状况 压力-容积参数 共质体水 质外体水
下载PDF
不同玫瑰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向义 鲁艳 张爱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玫瑰品种光系统Ⅱ(PSⅡ)对和田地区光照环境的适应能力。[方法]以和田玫瑰、白玫瑰和云南玫瑰3个不同玫瑰品种和不同种植年限的和田玫瑰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品种玫瑰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和荧光参数。[结果]白玫瑰... [目的]比较不同玫瑰品种光系统Ⅱ(PSⅡ)对和田地区光照环境的适应能力。[方法]以和田玫瑰、白玫瑰和云南玫瑰3个不同玫瑰品种和不同种植年限的和田玫瑰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品种玫瑰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和荧光参数。[结果]白玫瑰的荧光参数值均小于和田玫瑰和云南玫瑰,白玫瑰的反应中心能量流动变化的日变化量大于和田玫瑰和云南玫瑰,其中和田玫瑰的日变化最稳定。不同种植年限的和田玫瑰中3年生的荧光参数日变化幅度最大,反应中心能量流动的日变化量大于1年生和4年生,随光照强度的变化3年生和田玫瑰的PSⅡ结构最不稳定。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中,云南玫瑰在I点和P点的荧光强度明显小于其他品种的玫瑰。[结论]和田玫瑰最适应和田的光照强度,对光照强度变化反应最小,其中3年生和田玫瑰的PSⅡ结构对光照变化更敏感,更易受到环境光照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 叶绿素荧光 光系统Ⅱ 光照 日变化
下载PDF
昆仑山北坡前山带塔里木沙拐枣对不同海拔生境的生理生态响应 被引量:17
13
作者 朱军涛 李向义 +6 位作者 张希明 曾凡江 林丽莎 杨尚功 桂东伟 王辉 刘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2-609,共8页
在全面调查昆仑山北坡前山带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roborovskii A.Los.)分布的基础上,设置3个海拔梯度:A1(2190m)、A2(2355m)、A3(2495m),对不同海拔梯度塔里木沙拐枣的生理生态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 在全面调查昆仑山北坡前山带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roborovskii A.Los.)分布的基础上,设置3个海拔梯度:A1(2190m)、A2(2355m)、A3(2495m),对不同海拔梯度塔里木沙拐枣的生理生态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chl(a+b))含量均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增大,高海拔A3与低海拔A1相比,Chla、Chlb和Chl(a+b)含量分别增大了48.30%、40.10%和43.71%,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SLA和Nmass随着海拔的升高都增大,A3与A1相比分别增大了33.99%和20.9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LMA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小,A3与A1相比减小了30.1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透性(MP)变化较为一致,随着海拔上升而减小,A3与A1相比分别减小了184.06%和58.33%,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说明在A1受到的伤害更大。类胡萝卜素(Car)、脯氨酸(Pro)和抗坏血酸(AsA)含量随着海拔的上升呈下降趋势,A3与A1相比分别下降了65.88%、290.21%和38.97%,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说明A1处非酶类保护物质含量最高。酶保护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只有CAT活性随海拔上升而升高,其余3种酶的活性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A3与A1相比分别降低了18.75%、122.37%、23.03%%,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此同时,随着海拔的升高,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也呈下降趋势,A3与A1相比分别下降了54.48%、9.69%,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在整个研究区域,AOS维持在低浓度范围,而低浓度AOS正好诱导防御基因表达,及时清除活性氧,另外非酶类保护物质含量的增加也有利于清除细胞内的活性氧,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塔里木沙拐枣正常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沙拐枣 海拔 抗氧化系统 生理生态 昆仑山
下载PDF
策勒绿洲多枝柽柳灌溉前后水分生理指标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0
14
作者 曾凡江 Andrea Foetzki +3 位作者 李向义 张希明 李小明 Michael Runge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7期849-853,共5页
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策勒绿洲对引洪灌溉后多枝柽柳清晨叶水势、水势日变化和蒸腾速率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灌溉后柽柳的清晨水势值 (- 0 .93MPa)比灌溉前的清晨水势值(- 1.0 4MPa)有所增加 ,但幅度不大 .因此 ,灌... 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策勒绿洲对引洪灌溉后多枝柽柳清晨叶水势、水势日变化和蒸腾速率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灌溉后柽柳的清晨水势值 (- 0 .93MPa)比灌溉前的清晨水势值(- 1.0 4MPa)有所增加 ,但幅度不大 .因此 ,灌溉对柽柳清晨水势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灌溉后柽柳水势的日变化均值 (- 2 .2 9MPa)比灌溉前的水势日变化均值 (- 1.6 9MPa)有较大降低 .灌溉后柽柳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值 (0 .5 0 5mmol·m-2 s-1)比灌溉前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值 (0 .18mmol·m-2 s-1)有较大增加 .从灌溉前后样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和柽柳的根系分布情况看 ,这是柽柳利用地下水的结果 .柽柳通过深根系和地下水相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绿洲 多枝柽柳 水分生理 灌溉
下载PDF
昆仑山北坡不同海拔塔里木沙拐枣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被引量:20
15
作者 朱军涛 李向义 +2 位作者 张希明 林丽莎 杨尚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1-619,共9页
在2008年7月25日—8月6日的连续晴天中,选择昆仑山北坡塔里木沙拐枣自然分布区3个海拔高度(2100,2300,2500m),利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LI-6400测定塔里木沙拐枣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2100m处塔里木沙拐枣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 在2008年7月25日—8月6日的连续晴天中,选择昆仑山北坡塔里木沙拐枣自然分布区3个海拔高度(2100,2300,2500m),利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LI-6400测定塔里木沙拐枣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2100m处塔里木沙拐枣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与2300m,2500m处差异分别达到显著,而3者间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差异均达显著。表观量子效率(AQY)在3个海拔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但在2100m处的羧化效率(CE)分别与2300m和2500m处的差异显著。相同海拔下塔里木沙拐枣的暗呼吸速率值(Rday)要高于光呼吸速率值(Rp),且2500m处的暗呼吸速率分别与2100m和2300m处的有显著的差异,2100m处的光呼吸速率分别与2300m和2500m差异显著。3个海拔塔里木沙拐枣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随着海拔的升高,塔里木沙拐枣Pn,Tr,Gs和Ls的日均值降低,但光能利用率(LU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却显著增加。塔里木沙拐枣的Pn与叶温(Tl)、大气温度(Ta)和光照强度(PPFD)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RH)和大气CO2浓度(Ca)之间均不具有显著相关性。Tr与Ta,Tl和PPFD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RH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Gs只与Ca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n与Tr,Ls,Gs,WUE和Vpdl分别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Ci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塔里木沙拐枣光合生理参数与光、温等生态因子关系的对比分析表明:塔里木沙拐枣对山地荒漠草地自然环境变化的温度和光照有很好的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沙拐枣 气体交换参数 光合作用速率 昆仑山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柽柳和胡杨水势季节变化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曾凡江 张希明 +2 位作者 李向义 Andrea Foetzki Michael Runge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89-1393,共5页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柽柳和胡杨生长周期内的清晨水势和水势日变化的连续野外测定表明,两种植物在整个生长期内均未出现明显的水分亏缺.清晨水势的季节变化幅度不大,正午水势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一次性人工灌溉对植物水分状况没有明显...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柽柳和胡杨生长周期内的清晨水势和水势日变化的连续野外测定表明,两种植物在整个生长期内均未出现明显的水分亏缺.清晨水势的季节变化幅度不大,正午水势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一次性人工灌溉对植物水分状况没有明显影响.采伐利用方式不影响植物的水分状况.地下水是柽柳和胡杨生存与生长的先决条件.维持该区域地下水位的基本稳定是保证该区域柽柳和胡杨恢复重建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柽柳 胡扬 水势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3种荒漠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4
17
作者 朱军涛 李向义 +2 位作者 张希明 林丽莎 杨尚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1-176,共6页
在2008年6、7和8月中旬,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固氮植物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Shap.)和非固氮植物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 Les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种类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光响应、CO2响应... 在2008年6、7和8月中旬,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固氮植物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Shap.)和非固氮植物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 Les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种类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光响应、CO2响应模型参数、叶绿素和叶氮含量等。结果表明:固氮与非固氮植物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6月和7月均为双峰曲线,8月为单峰曲线;3个月光合速率平均值花花柴>柽柳>骆驼刺,即非固氮植物具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CO2饱和点(CSP)和暗呼吸速率(Rday),非固氮植物>固氮植物,且差异达到显著(P<0.05);羧化效率(Vcmax)和电子传递速率(Jmax),柽柳和骆驼刺差异不显著(P>0.05);光饱和点(LSP)和补偿点(LCP)、CO2补偿点(CCP),固氮植物>非固氮植物,且差异达到显著(P<0.05);叶绿素和叶氮含量,固氮植物>非固氮植物,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通过双因素相关性分析,骆驼刺的Pmax与Chl、叶氮含量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柽柳和花花柴的Pmax与Chl之间也无显著的相关性,柽柳的Pmax与叶氮含量呈一定的负相关,而花花柴的Pmax与叶氮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尽管固氮植物叶氮含量较高,但光合速率表现为非固氮植物高于固氮植物,这说明叶片中高的叶氮含量并不一定引起高的光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特性 叶绿素含量 叶氮含量 固氮与非固氮植物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下载PDF
短期环割对骆驼刺气孔导度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唐钢梁 李向义 +2 位作者 林丽莎 李磊 鲁建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6817-6827,共11页
为研究骆驼刺对不同环割的生理响应,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外围骆驼刺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对照(CK),韧皮部半割(PS),韧皮部全割(PF),木质部半割(XS)4种处理,研究了骆驼刺的气孔导度、光合色素含量、Chl a/b、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曲线... 为研究骆驼刺对不同环割的生理响应,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外围骆驼刺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对照(CK),韧皮部半割(PS),韧皮部全割(PF),木质部半割(XS)4种处理,研究了骆驼刺的气孔导度、光合色素含量、Chl a/b、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曲线在不同环割处理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短期韧皮部半割对骆驼刺各项生理指标影响不明显;韧皮部全割下,骆驼刺气孔导度、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木质部半割显著降低了骆驼刺气孔导度但光合色素含量和大部分荧光参数没有发生变化。处理后第5天和第10天各项参数相差不大,短期内环割对骆驼刺的伤害程度随时间推移变化较小。总体来看,短期环割处理对骆驼刺伤害程度是PF>XS>PS>CK。在荒漠化防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骆驼刺的韧皮部被全部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叶绿素荧光 环割 光合色素 气孔导度
下载PDF
昆仑山前山带植物群落调查及相似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杨尚功 李向义 +1 位作者 雷加强 朱军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9-817,共9页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昆仑山北坡前山带的荒漠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调查区域内发现21种植物,参与建群种15种,其他6种为偶见种。21种植物分属于10科20属,其中菊科(Compositae)和藜科(chenopodiaceae)植物13种;...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昆仑山北坡前山带的荒漠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调查区域内发现21种植物,参与建群种15种,其他6种为偶见种。21种植物分属于10科20属,其中菊科(Compositae)和藜科(chenopodiaceae)植物13种;研究区5种植物群落的优势种分别为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vskii)、琵琶柴(Reaumuria songarica)、河西苣(Hexinia polydichotoma)、蒿类植物(昆仑蒿Artemisia nanschanica+昆仑绢蒿Seriphidiumkorovinii)与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2)植物群落沿海拔高度变化地带性更替明显,低山砾质壤土母质上为塔里木沙拐枣和琵琶柴群落,集中分布范围分别为22002300m和2250~2400m,中部沙质土壤母质上为蒿类植物和河西苣群落,蒿类植物群落分布于海拔24002500m,河西苣群落集中于2500m高大沙丘丘间低地;驼绒藜群落在砾质土壤和沙质土壤母质上均有分布,海拔范围在2380~280013m。(3)群落结构简单,整体盖度小于10%,物种密度为4~13株(丛)/m^2,灌木层优势种单一,密度很小(1.2株(丛)/m^2),草本层冠幅水平低,盖度小(小于5%);群落间高度、盖度、密度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物种丰富度指数(dm“)和生物多样性指数(D、H′、Jvw,Jgi)差异并不明显,总体处于较低水平。(4)群落盖度、密度、高度和物种数随海拔高度变化趋势不同,生物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呈增加趋势;群落相似性比较显示,低海拔地区植物群落间的相似性高于高海拔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山带(区) 植物群落 多样性 相似性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玉米对不同荒漠化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磊 李向义 +2 位作者 林丽莎 王迎菊 薛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8-587,共10页
为了研究玉米对不同荒漠化环境的适应性,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外围不同荒漠化程度下生长的玉米为试验材料,大田试验为手段,布置3个胁迫水平(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研究了玉米的土壤含水率、植株高度、生物量分... 为了研究玉米对不同荒漠化环境的适应性,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外围不同荒漠化程度下生长的玉米为试验材料,大田试验为手段,布置3个胁迫水平(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研究了玉米的土壤含水率、植株高度、生物量分配、脯氨酸(Proline)、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ugar)、叶绿素(Chl)、叶绿素荧光参数、比叶面积(SLA)等在不同胁迫梯度下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随着荒漠化程度的加剧,玉米生物量、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类胡萝卜素、Chl a/b、叶绿素荧光参数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中度荒漠化可溶性糖含量最低,重度最高,轻度介于两者之间;Car/Chl、比叶面积和地下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重都随荒漠化程度的加剧,呈增加趋势。结果表明,荒漠化环境明显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了抑制作用;随着荒漠化程度的加剧,玉米植株的光合色素含量降低,PSⅡ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使玉米物质的积累受到影响;玉米自身通过在营养器官分配更多的能量和积累调控物质,并且在形态结构上也会发生某些改变以适应更恶劣的环境。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对其生长抑制愈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荒漠化 生理生态 塔干沙漠南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