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菌病毒Beauveria bassiana chrysovirus 2(BbCV2)外壳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
1
作者 路杨 郭文博 +4 位作者 隋丽 张庆贺 赵宇 张正坤 李启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3-591,共9页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是一种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应用广泛的虫生真菌,真菌病毒能够影响球孢白僵菌的致病力和生物学性状,但真菌病毒相关蛋白的抗体制备和利用其进行病毒检测和定位鲜有报道。本研究原核表达了一株普遍流行并且造成...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是一种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应用广泛的虫生真菌,真菌病毒能够影响球孢白僵菌的致病力和生物学性状,但真菌病毒相关蛋白的抗体制备和利用其进行病毒检测和定位鲜有报道。本研究原核表达了一株普遍流行并且造成寄主球孢白僵菌毒力下降的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病毒Beauveria bassiana chrysovirus 2(Bb CV2)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进行了病毒在寄主球孢白僵菌胞内和胞外的检测,以及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进行病毒在寄主内的定位。结果表明,表达的BbCV2-CP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5.7kD;经间接ELISA方法测定,制备的BbCV2-CP兔源多抗效价达到1:8192000;Westernblot结果显示,制备的BbCV2兔源多抗能与抗原蛋白进行特异性结合,且能检测出感染寄主球孢白僵菌的BbCV2;ELISA测定结果表明病毒BbCV2可在寄主真菌体内复制,并能够游离到寄主体外;经间接免疫荧光观察,发现BbCV2病毒定位于真菌细胞核中。本研究建立了球孢白僵菌真菌病毒的血清学检测体系,为球孢白僵菌-真菌病毒互作机制研究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真菌病毒BbCV2 多克隆抗体 免疫荧光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斜纹夜蛾高致病力生防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田艺帆 张正坤 +5 位作者 隋丽 赵宇 路杨 孟钊 石旺鹏 李启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2-290,共9页
本研究从斜纹夜蛾幼虫僵虫中分离并纯化虫生真菌,得到6株昆虫病原真菌,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上述真菌进行鉴定,采用浸渍法测定6株真菌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6株虫生真菌分别为2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以... 本研究从斜纹夜蛾幼虫僵虫中分离并纯化虫生真菌,得到6株昆虫病原真菌,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上述真菌进行鉴定,采用浸渍法测定6株真菌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6株虫生真菌分别为2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以及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曲霉菌Aspergillus nomiae和糙孢蓝状菌Talaromyces trachyspermus各1株。在1×10^(8)个孢子/m L浓度下,LT50分别为4.737 d,4.543 d,1.343 d,2.086 d,2.212 d和2.351 d,6株虫生真菌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均表现出较强致病力,其中莱氏绿僵菌表现最好。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镰刀菌和曲霉菌能够感染斜纹夜蛾,并首次发现糙孢蓝状菌能够感染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虫生真菌 毒力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病毒BbCV2的流行及其遗传多样性
3
作者 刘洪宇 牛昕泽 +5 位作者 孙旸 赵宇 路杨 隋丽 李启云 张正坤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2-599,共8页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广泛用于害虫生物防治,毒力退化一直是制约其应用的重要因素。真菌病毒能够影响寄主真菌毒力。为明确一株能够降低寄主毒力的产黄青霉科病毒Beauveria bassiana chrysovirus2(BbCV2)...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广泛用于害虫生物防治,毒力退化一直是制约其应用的重要因素。真菌病毒能够影响寄主真菌毒力。为明确一株能够降低寄主毒力的产黄青霉科病毒Beauveria bassiana chrysovirus2(BbCV2)真菌病毒在田间球孢白僵菌种群中流行性规律,本试验收集了来源于吉林省7个不同地点采集的寄主为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球孢白僵菌菌株,通过dsRNA提取和PCR验证BbCV2的感染情况,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集地的球孢白僵菌均检测到dsRNA病毒感染,尤其是BbCV2在吉林省内分布广泛,菌株带毒率为70%~100%。对BbCV2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基因(RdRp)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该病毒不同分离物间RdRp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相似度高达99.78%和99.98%,该病毒遗传相对稳定,并且其分布和遗传进化与地理位置无关。由此可见,BbCV2的流行是自然发生的,可能是造成球孢白僵菌田间毒力退化的重要因素,并且球孢白僵菌对该病毒适应性较强,对病毒的遗传选择压力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真菌病毒 遗传进化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吉林省玉米骨干自交系及主推杂交种指纹图谱的构建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启云 王玉民 +3 位作者 庄炳昌 王绍平 方玉春 陆静梅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0-35,共6页
本文以吉林省玉米骨干自交系及主推杂交种近50份为试材,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经过40个引物的重复筛选,构建了一套完整的DNA指纹图谱,其中仅用4个引物就可以完全区分开所有的供试材料,并与蛋白、同工酶等分子标记进行... 本文以吉林省玉米骨干自交系及主推杂交种近50份为试材,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经过40个引物的重复筛选,构建了一套完整的DNA指纹图谱,其中仅用4个引物就可以完全区分开所有的供试材料,并与蛋白、同工酶等分子标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多种分子标记手段相结合,将使玉米种子纯度及品种鉴定更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指纹图谱 骨干自交系 构建 吉林省
下载PDF
分子标记在大豆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启云 赵洪锟 +1 位作者 庄炳昌 王玉民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1999年第6期24-28,共5页
从大豆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农艺性状定位等3 个方面综述了分子标记在大豆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大豆 分子标记 遗传育种 生物技术
下载PDF
心肌梗死与心包经双侧经络电阻抗失衡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启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791-792,共2页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与心包经双侧经络电阻抗的相互关系 ,寻求无创伤性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方法测量左右侧心包经上的内关穴与三阴交穴位之间的电流波形 ,计算其电阻抗值。结果 观察组显示两侧电阻抗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与心包经双侧经络电阻抗的相互关系 ,寻求无创伤性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方法测量左右侧心包经上的内关穴与三阴交穴位之间的电流波形 ,计算其电阻抗值。结果 观察组显示两侧电阻抗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对照组两侧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正常人双侧经络电阻抗的对称性、经络循行线的低阻性及双侧经络电阻抗失衡与其络属脏器病变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此项测定可能为心脏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早期诊断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包 经络 电阻抗失衡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60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启云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19-21,共3页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门诊观察和住院治疗的 6 0例冠心病、心绞痛并高脂血症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常规治疗加服通心络胶囊 ,4粒 /次 ,日 3次。对照组 :常规治疗 ,观察疗程 4...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门诊观察和住院治疗的 6 0例冠心病、心绞痛并高脂血症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常规治疗加服通心络胶囊 ,4粒 /次 ,日 3次。对照组 :常规治疗 ,观察疗程 4周 ,于治疗前后对心电图、心绞痛、血脂及总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缓解心绞痛、改善缺血性心电图上 ,治疗组总有效率 94 .5 %、88.9%。明显优于对照组 6 6 .7%、5 4.2 % ,P <0 .0 1。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明显降低 ,P <0 .0 5。组间对比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通心络胶囊有很好的扩张冠脉血管 ,改善心肌缺血缺氧 ,迅速缓解心绞痛的治疗作用。同时还证实 ,改善和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脂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治疗应用 冠心病心绞痛/治疗 高脂血症/治疗
下载PDF
内镜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李启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22-622,共1页
关键词 内镜 微波 物理治疗 消化道疾病
下载PDF
中国不同纬度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SSR分析 被引量:39
9
作者 赵洪锟 王玉民 +2 位作者 李启云 张明 庄炳昌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2-176,共5页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不同纬度的野生大豆 (G soja )和栽培大豆 (G max )各 2 2份进行了多样性分析 ,通过对所合成的 4 0对引物的筛选 ,12对引物扩增结果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引物BARC -sat39在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之间有特异谱带...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不同纬度的野生大豆 (G soja )和栽培大豆 (G max )各 2 2份进行了多样性分析 ,通过对所合成的 4 0对引物的筛选 ,12对引物扩增结果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引物BARC -sat39在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之间有特异谱带。表明这个SSR标记是与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有关的一个等位基因位点。通过对实验结果量化后数据分析 :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 0 176和 0 15 0 ,表明野生大豆的多态性比栽培大豆较为丰富 ;在遗传距离0 30 0处 ,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被明显分为二类 ,与以往大豆属Soja亚属的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 ,为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分为二个种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遗传多样性 中国 纬度
下载PDF
内生真菌对植物促生、抗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0
作者 隋丽 万婷玉 +3 位作者 路杨 徐文静 张正坤 李启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5-1331,共7页
内生真菌普遍存在于植物组织内,对植物生长具有积极影响,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与宿主植物形成了互惠共生关系。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内生真菌促进植物生长和抗逆境胁迫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并对内生真菌作为生防制剂的应用前... 内生真菌普遍存在于植物组织内,对植物生长具有积极影响,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与宿主植物形成了互惠共生关系。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内生真菌促进植物生长和抗逆境胁迫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并对内生真菌作为生防制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促生 抗逆 植物保护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袁鹰 李启云 +4 位作者 郝文媛 谭化 孔祥梅 张光弟 刘德璞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28-232,共5页
以东北春玉米自交系7922、340、78599、921及美国杂交种H99等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Bt(CryIA.)基因,研究菌液预处理、愈伤组织状态、侵染培养基、侵染时间及共培养条件等因素对转化频率的影响。根据转化愈伤组织的除... 以东北春玉米自交系7922、340、78599、921及美国杂交种H99等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Bt(CryIA.)基因,研究菌液预处理、愈伤组织状态、侵染培养基、侵染时间及共培养条件等因素对转化频率的影响。根据转化愈伤组织的除草剂(Basta)抗性筛选结果评估转化率,表明继代培养3 ̄5d的愈伤组织适于转化,其中以继代5d的7922愈伤组织转化率最高,为46.6%;不同基因型对农杆菌转化率存在差异,H99的抗性愈伤组织率为34.57%,7922为26.27%、340为21.36%、78599和921抗性愈伤组织率仅为8.02%和6.78%。基因型间差异显著;浸染培养基中加入(AS100 ̄200mg/L)抗性愈伤转化率明显提高;菌液浓度OD6000.5 ̄0.6、侵染时间5 ̄10min、共培养时间3d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法 转化频率 影响因素 抗性愈伤组织
下载PDF
放线菌769发酵液对水稻体内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隋丽 徐文静 +3 位作者 杜茜 陈光 董英山 李启云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2-384,389,共4页
用放线菌769发酵液处理水稻植株,测定水稻叶片中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初步从酶学水平探讨了放线菌769发酵液对水稻的抗性诱导机制。结果表明:769菌株发酵液处理水稻可引起水稻体内防御酶发生明显变化,可抑制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提... 用放线菌769发酵液处理水稻植株,测定水稻叶片中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初步从酶学水平探讨了放线菌769发酵液对水稻的抗性诱导机制。结果表明:769菌株发酵液处理水稻可引起水稻体内防御酶发生明显变化,可抑制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提高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发酵液原液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769 水稻 防御酶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取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隋丽 徐文静 +6 位作者 朱慧 张正坤 费泓强 陈日曌 汪洋洲 李启云 路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1,共6页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及取食选择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控制试验,采用培养皿叶盘法,研究了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的选择、非选择性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 h非选择性试验中,亚洲玉米...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及取食选择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控制试验,采用培养皿叶盘法,研究了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的选择、非选择性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 h非选择性试验中,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在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叶片组织(处理组)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未接种球孢白僵菌玉米叶片(对照组),第48 h时在共生体和对照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35.7%和62.5%,差异极显著;3龄幼虫在共生体茎秆组织上的取食率与对照组玉米差异不显著。在48 h选择性试验中,初孵幼虫在共生体玉米叶片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共生体玉米叶片组织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第48h时在共生体和对照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6.3%和20.6%,差异极显著;3龄幼虫在共生体和对照组玉米茎秆组织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对照组幼虫取食率显著高于处理组,第48 h时在处理组和对照组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33.1%和45.6%,差异极显著。本研究初步表明,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取食行为有显著的抑制和忌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玉米 共生体 亚洲玉米螟 取食行为
下载PDF
GFP标记的球孢白僵菌在玉米中的定殖 被引量:15
14
作者 隋丽 徐文静 +7 位作者 张正坤 杨芷 王志慧 杜茜 汪洋洲 陈日曌 李启云 路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8-857,共10页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在玉米中的定殖分布规律以及不同施用方式和处理浓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球孢白僵菌,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了球孢白僵菌在玉米根部、茎部和叶部的定殖情况,同时检测了不同接...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在玉米中的定殖分布规律以及不同施用方式和处理浓度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球孢白僵菌,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了球孢白僵菌在玉米根部、茎部和叶部的定殖情况,同时检测了不同接种方式在球孢白僵菌不同处理浓度下对玉米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玉米不同组织部位上的定殖有着明显的差异,各球孢白僵菌接种处理中,均以叶部定殖的白僵菌孢子数最多,而茎部均未观测到孢子定殖;玉米根部仅在浸种和灌根处理中可见少量孢子。球孢白僵菌不同接种方式对其在玉米中定殖率的影响差异较大,灌根处理定殖率最高,为76.7%;其次为浸种处理,为73.3%;茎部注射处理及叶面喷施处理定殖率较低,分别为43.3%和36.7%。研究表明,不同施用方式及接种浓度球孢白僵菌孢悬液对玉米生长指标有一定的影响,球孢白僵菌可通过不同接种方式在玉米植株中定殖并扩散,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以1×106~1×107孢子/mL球孢白僵菌孢悬液浸种或灌根,对玉米苗的促进生长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GFP) 球孢白僵菌 玉米 定殖
下载PDF
大蒜提取液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徐文静 杜茜 +3 位作者 赵洪锟 董英山 周义发 李启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76-80,共5页
本文研究了大蒜提取液对19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在不同条件下对番茄早疫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发现大蒜提取液对19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抑菌效果有明显差别;巯基乙醇对大蒜提取液抑菌活性具有拮抗作用,胱氨酸对大蒜提... 本文研究了大蒜提取液对19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在不同条件下对番茄早疫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发现大蒜提取液对19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抑菌效果有明显差别;巯基乙醇对大蒜提取液抑菌活性具有拮抗作用,胱氨酸对大蒜提取液抑菌活性具有协同作用;大蒜提取液在常温、低温、短期光照和中偏酸性等条件下抑菌效果较稳定;大蒜提取液对60℃及更高温度、碱性、过酸等条件处理敏感,抑菌活性降低很快。本研究发现大蒜提取液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抑制效果,并初步确定了大蒜提取液的抑菌稳定条件,为开发大蒜类有机农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提取液 稳定性 抑菌活性 番茄早疫菌
下载PDF
二种交配型球孢白僵菌对亚洲玉米螟的生态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冯树丹 李晓慧 +5 位作者 汪洋洲 张军 徐文静 张正坤 王德利 李启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0-658,共9页
利用生物种间互做关系抑制农业害虫的暴发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为探讨二种交配型内共生球孢白僵菌与玉米之间的互惠关系及其形成的共生体在亚洲玉米螟控制中的生态效应,以玉米为宿主植物,以球孢白僵菌孢子悬浮液进行灌根,在温室内构... 利用生物种间互做关系抑制农业害虫的暴发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为探讨二种交配型内共生球孢白僵菌与玉米之间的互惠关系及其形成的共生体在亚洲玉米螟控制中的生态效应,以玉米为宿主植物,以球孢白僵菌孢子悬浮液进行灌根,在温室内构建了二种交配型(MAT1-1-1型,B5;MAT1-2-1型,B2)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并研究了共生体对玉米的生长、对亚洲玉米螟的产卵选择和幼虫发育及其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叶片离体培养、ITS基因和交配型基因MAT检测,均能检测到白僵菌的内生定殖;MAT1-2-1型B2菌株定殖检出率高,MAT1-1-1型B5菌株在混合型接种中定殖有优势。回收后的球孢白僵菌菌落直径和毒力无显著性变化,但其产孢量都显著提高其中回收B5处理组来源菌株的产孢量提高最显著。接种过球孢白僵菌的玉米植株地上部生长速度、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均优于对照组,其中根系干重明显增加,而地上植株干重也相对增加。MAT1-1-1型菌株B5对共生体玉米植株地上高度促生长贡献明显;MAT1-2-1型菌株B2对共生体玉米植株地下干重增加贡献明显。总体上球孢白僵菌内生定殖对玉米地下根系生物量影响大于对地上植株生物量的影响。在产卵选择性试验中,各处理组亚洲玉米螟的产卵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产卵具有明显的趋避作用,MAT1-2-1型菌株B2对产卵的趋避作用明显,而MAT1-2-1型菌株B5的趋避作用较弱。在人工接种幼虫的试验中,处理组回收的亚洲玉米螟幼虫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B5组回收幼虫的存活率最低,仅为38.33%;处理组的化蛹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B5组的回收幼虫化蛹率显著低于B2组和对照组,仅为34.77%,这说明MAT1-1-1型B5菌株对玉米螟幼虫发育抑制最明显。上述结果表明,不同交配型球孢白僵菌内生定殖效率有差异,在经过内生定殖后在产孢量方面有显著性提高,两个交配型菌株在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两个交配型菌株均能够通过内生定殖与玉米形成共生体并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这显示球孢白僵菌和玉米之间已经建立具有互惠关系的共生体。这种共生体通过趋避亚洲玉米螟产卵、抑制幼虫存活和降低化蛹率等方面的潜力虽然不一样,但都有助于对亚洲玉米螟的可持续生态防治,也证明了共生体的建成有效提高了玉米的生态适应性,为利用球孢白僵菌内共生性实施亚洲玉米螟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交配型 亚洲玉米螟 生态控制
下载PDF
中国不同纬度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AFLP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洪锟 庄炳昌 +1 位作者 王玉民 李启云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7期32-35,共4页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 ,对我国不同纬度的 2 0份野生大豆 (G .soja)和栽培大豆 (G .max)进行了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 1)我国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较栽培大豆更为丰富 ;( 2 )根据AFLP分析结果 ,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完全划分为 2类 ,...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 ,对我国不同纬度的 2 0份野生大豆 (G .soja)和栽培大豆 (G .max)进行了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 1)我国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较栽培大豆更为丰富 ;( 2 )根据AFLP分析结果 ,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完全划分为 2类 ,并发现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种特异谱带 ,说明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作为 2个种是有遗传基础的 ;( 3)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不同纬度品种间纬度相近的首先聚在一起 ,表明不同进化类型的大豆其遗传距离与纬度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的结果为大豆分类、进化、起源等研究提供一定的证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遗传多样性 AFLP
下载PDF
大豆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向东 隋丽 +4 位作者 李启云 杨静 邢国杰 郭东全 董英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2-310,315,共10页
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是开展大豆转基因育种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前提。自1988年首次建立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技术以来,围绕影响大豆转化效率提高的各种因素,国内外学者对大豆转化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包括在... 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是开展大豆转基因育种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前提。自1988年首次建立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技术以来,围绕影响大豆转化效率提高的各种因素,国内外学者对大豆转化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包括在共培养基中添加抗氧化剂类化合物,选用强毒农杆菌菌株以及不同的外植体和筛选剂等。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豆遗传转化效率不断提高,目前已报道的大豆转化效率最高可达32.6%。文章对近年来大豆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影响大豆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遗传转化 转化效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双抗夹心ELISA检测转Bar基因抗除草剂大豆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小宇 张春雨 +5 位作者 郭东全 张淋淋 尤晴 董英山 王永志 李启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2-225,共4页
为快捷有效地检测转Bar基因抗除草剂大豆,利用已制备的抗除草剂Bar基因编码蛋白,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phosphinothricin acetyltransferase,PAT)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建立PAT蛋白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对转Bar基因抗除草剂大... 为快捷有效地检测转Bar基因抗除草剂大豆,利用已制备的抗除草剂Bar基因编码蛋白,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phosphinothricin acetyltransferase,PAT)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建立PAT蛋白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对转Bar基因抗除草剂大豆不同组织材料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最佳检测条件为捕获抗体质量浓度0.125μg/m L,包被酶标板,37℃孵育1 h后4℃静置过夜,检测样品37℃孵育1.5 h,检测抗体质量浓度6.25μg/m L,37℃孵育1.5 h;PAT蛋白的最低检测限为0.04 ng/m L,大豆蛋白体系中为8 ng/m L;重复性变异系数小于3%。利用上述检测条件,对实验建立的转Bar基因抗除草剂大豆进行PAT蛋白定量检测,成功地在根、茎、花、叶、种子不同部位检测到该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 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 大豆 检测
下载PDF
不同交配型球孢白僵菌在玉米植株中的定殖及其交配型基因变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晓慧 汪洋洲 +6 位作者 张军 徐文静 张正坤 刘艳微 孟鑫睿 冯树丹 李启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3-749,共7页
本文通过分析两种不同交配型球孢白僵菌菌株(MAT1-1-1,I型;MAT1-2-1,II型)在玉米植株中的定殖效率和回收菌株交配型基因序列的变异,拟揭示球孢白僵菌在玉米植株内生定殖过程中玉米对不同交配型菌株的选择规律、不同交配型菌株对环境的... 本文通过分析两种不同交配型球孢白僵菌菌株(MAT1-1-1,I型;MAT1-2-1,II型)在玉米植株中的定殖效率和回收菌株交配型基因序列的变异,拟揭示球孢白僵菌在玉米植株内生定殖过程中玉米对不同交配型菌株的选择规律、不同交配型菌株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力。试验分为4个接种组,接种菌株为I型交配型菌株(Bb OFDH1-5)(处理B5)、II型交配型菌株(Bb DPSD2)(处理B2)、两个菌株等量混合(处理B5+B2)、对照组(处理CK),处理组B5、B2、B5+B2接种孢子浓度均为108孢子/m L,对照组接种量为零。结果表明,处理B5、B2、B5+B2三组中均有球孢白僵菌在玉米叶片中定殖,其中,交配型II菌株处理组B2中内生定殖效率高,检测率为33.00%;混合处理组B5+B2中交配型II菌株比I型菌株回收比率高,回收比为12:10。交配型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交配型I菌株处理组B5和混合处理组B5+B2的回收菌株中I型交配型基因非编码区序列出现多个位点突变,编码区仅在3个位点出现突变;交配型II菌株处理组B2和混合处理组B5+B2中II型交配型基因序列均没有发生变异。以上结论说明球孢白僵菌在玉米植株定殖过程中,交配型II菌株Bb DPSD2定殖率较I型菌株Bb OFDH1-5高;玉米植株更倾向于选择II型交配型菌株作为内生菌株;交配型基因MAT1-1-1比MAT1-2-1更易发生突变表明I型菌株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玉米植株 内生定殖 交配型基因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