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益佚文及其文献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胜明 李天道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59,共4页
2008年,在河南偃师出土了唐人崔郾所作《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守礼部尚书致仕上轻车都尉安城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赠太子少师陇西李府君墓志铭并序》(下称《李益墓志铭》)和李益为其夫人撰写的《唐检校尚书考功郎中兼御史中丞李君夫人范阳... 2008年,在河南偃师出土了唐人崔郾所作《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守礼部尚书致仕上轻车都尉安城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赠太子少师陇西李府君墓志铭并序》(下称《李益墓志铭》)和李益为其夫人撰写的《唐检校尚书考功郎中兼御史中丞李君夫人范阳卢氏墓志铭》(下称《卢氏墓志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价值 李益 佚文 墓志铭 御史中丞 唐人 尚书
下载PDF
论李白妇女题材诗中的女仙形象
2
作者 伍宝娟 李天道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46,共5页
唐代是中国道教发展的兴盛时代,唐高宗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于各地建玄元皇帝庙,以先祖陪祀,妃嫔公主多信道教并受金仙玉真诸封号。在皇室的推动下,社会各阶层人士无不心驰神往。李白一生受道教思想影响深刻,尤其是道教的"神... 唐代是中国道教发展的兴盛时代,唐高宗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于各地建玄元皇帝庙,以先祖陪祀,妃嫔公主多信道教并受金仙玉真诸封号。在皇室的推动下,社会各阶层人士无不心驰神往。李白一生受道教思想影响深刻,尤其是道教的"神仙"思想,"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十五游神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题材 李白 形象 女仙 中国道教 社会各阶层 道教思想
下载PDF
李白妇女题材诗研究述评
3
作者 伍宝娟 李天道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8-83,共6页
文章梳理了历代对李白妇女题材诗的接受和研究等方面的概况。古代对李白妇女题材诗的研究和关注较少,现代的研究虽然在理论上、系统性上有所深入和突破,但对其专题研究仍然很薄弱,在文本研究、接受研究和影响研究等方面都有待拓展,其研... 文章梳理了历代对李白妇女题材诗的接受和研究等方面的概况。古代对李白妇女题材诗的研究和关注较少,现代的研究虽然在理论上、系统性上有所深入和突破,但对其专题研究仍然很薄弱,在文本研究、接受研究和影响研究等方面都有待拓展,其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妇女题材诗 述评
下载PDF
中国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活力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天道 于佳 俞开康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1-56,共6页
1995年7—9月,以养殖中国对虾为材料,实验室用弧菌菌悬液注射感染对虾,血清中测得一定量的酚氧化酶(PO)。正常状态下对虾血清中的PO活力变化不大,而濒死对虾血清中PO活力变化较大。较低浓度的菌悬液能有效地提高PO活力,促使有机... 1995年7—9月,以养殖中国对虾为材料,实验室用弧菌菌悬液注射感染对虾,血清中测得一定量的酚氧化酶(PO)。正常状态下对虾血清中的PO活力变化不大,而濒死对虾血清中PO活力变化较大。较低浓度的菌悬液能有效地提高PO活力,促使有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这在实践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血清 弧菌 酚氧酶 活力
下载PDF
四种弧菌对中国对虾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天道 于佳 俞开康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7-64,共8页
1995年8月—1996年4月,采用注射感染、浸浴感染、创伤感染和投喂感染比较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弗尼斯弧菌及其胞外产物对中国对虾的致病性,测定它们的半致死浓度,观察弧菌感染引起的病理组织变化。结果表明,注射感染中,... 1995年8月—1996年4月,采用注射感染、浸浴感染、创伤感染和投喂感染比较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弗尼斯弧菌及其胞外产物对中国对虾的致病性,测定它们的半致死浓度,观察弧菌感染引起的病理组织变化。结果表明,注射感染中,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和弗尼斯弧菌24小时的半致死浓度(LDS50)分别是1.2×106,6.5×107,4.0×108,6.8×109(CFU/ml),48小时的LD50分别是6.3×10’,8.0×106,2.0×107,1.0×109(CFU/ml)。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和弗尼斯弧菌的胞外产物24小时对中国对虾的LD50是0.11,0.16,0.23,0.29(mg/ml),48小时LD50是0.05,0.11,0.12,0.24(mg/ml)。对虾的主要病变部位是肝胰脏、鳃.胃等,肝胰脏最容易发生病变,病变组织变化与毒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弧菌 胞外产物 致病性 对虾
下载PDF
中国传统美学之生命意识与“本真”诉求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天道 游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0-188,共9页
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精神突出地体现为对生命意识的诉求与对"本真"生命域的推崇。中国传统美学总是借助审美活动以促使人融于天地化育之中,致使人生诗意化,以塑造完美的心灵与圆融的人生。因此,中国传统美学把肯定人生、把握... 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精神突出地体现为对生命意识的诉求与对"本真"生命域的推崇。中国传统美学总是借助审美活动以促使人融于天地化育之中,致使人生诗意化,以塑造完美的心灵与圆融的人生。因此,中国传统美学把肯定人生、把握人生、以构成更高人生境域与"本真"生命域和审美域作为审美活动的极致,把构建和熙融洽、雍容圆润的人生作为最高审美之维。在中国传统美学看来,乐生,体证生生,力图在"本真"审美域的达成中成就真善美的统一,熔铸光明的人生和还原自由任运的生命态势,视宇宙自然为可居可游的心灵家园,以圆融无碍之心于平常生活中体悟天地大化,乃是审美活动的最高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美学 生命意识 “本真” 体证生生 “本真”审美域
下载PDF
《周易》之“生生”美学精神与创新意识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天道 何燕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9-194,205,共7页
受神秘的生殖崇拜文化影响,《周易》美学尚"生",推崇"生生"。所谓"生生",即孳生不绝,繁衍不已。《周易》之学六十四卦的演变就是一个阴阳间化生化合的自然"生生"流程。宇宙天地就是一个"... 受神秘的生殖崇拜文化影响,《周易》美学尚"生",推崇"生生"。所谓"生生",即孳生不绝,繁衍不已。《周易》之学六十四卦的演变就是一个阴阳间化生化合的自然"生生"流程。宇宙天地就是一个"生生"的有机整体。"生生"中相互依存、相互转变,化生化合,此即为"易"。"易"为"生生"。"生生"即生命的绵延。生命绵延的根源在于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动。《周易》这种强调"易"与"不易",以生生变易为恒久之道的审美意识正好体现了中国美学求新务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生 化合 生生 生命绵延 创新意识
下载PDF
“有无相生”与跨文化文学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天道 魏春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2-105,共4页
老子哲学思想中最核心的范畴是"道"与"有"、"无"。所谓"有"可以看做是作为存在者呈现态的哲学概念;而"无"则可以看做是存在着的哲学概念。"有"与"无"虽然呈现... 老子哲学思想中最核心的范畴是"道"与"有"、"无"。所谓"有"可以看做是作为存在者呈现态的哲学概念;而"无"则可以看做是存在着的哲学概念。"有"与"无"虽然呈现方式不同,但它们都统一于"道"之中。老子"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可以给我们今天进行跨文化文学比较一种学理上的启迪,即我们在跨文化文学比较中必须既要承认异质文化的并存更要推崇异质文化的理解、交融与汇通,主张不同文化的比较和交流,强调文化的相互沟通与互相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无相生 跨文化比较 异质文化 交融汇通 沟通促进
下载PDF
论道家美学之“本真自然”生存意识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天道 魏春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65,共7页
道家美学推崇随意任心、顺情适性的自然审美意识,认为本真自然审美域的生成来自于审美者的洒脱逍遥、虚空明静的心境。所谓本真自然,即通过去蔽以敞亮原初心性,无名无功、无为无待、随其所是、称心如意,其美学意义表征着对尘世现实的超... 道家美学推崇随意任心、顺情适性的自然审美意识,认为本真自然审美域的生成来自于审美者的洒脱逍遥、虚空明静的心境。所谓本真自然,即通过去蔽以敞亮原初心性,无名无功、无为无待、随其所是、称心如意,其美学意义表征着对尘世现实的超越,对自我种种欲望的超越。这种适性随意、自在无累是一种诉诸一己心灵体验的自然随意,顺其本心本性,生其所生,然其所然,存其所存,是其所是。在中国美学史上,道家美学的这种自然审美意识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美学 本真自然 生存意识 自然审美意识
下载PDF
和:中国传统生态美学之境域构成论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天道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作为一种美学追求,"和"应该是最根本的境域构成。它既不在此,也不在彼。可以说,"中和"原则就体现着中国生态美学所推崇的尚"和"精神。以"和谐"为核心的尚"和"精神,注重人与自然环境... 作为一种美学追求,"和"应该是最根本的境域构成。它既不在此,也不在彼。可以说,"中和"原则就体现着中国生态美学所推崇的尚"和"精神。以"和谐"为核心的尚"和"精神,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紧密相连,认为人的生存与其他存在的关系是相亲相和、互济互生、平正调和的。显然,这实质上也就是以天人合一的和谐为基本内容的深沉生态美学意趣和审美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和谐 美学 中国 传统生态美学 境域构成
下载PDF
中国古代美学之自然审美意识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天道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8-153,共6页
中国古代美学所谓的自然审美意识强调审美活动中审美者必须澄心静虑,自由自在,即境缘发,以达成率真率性、自然本然的审美域,获得生命感悟。人与自然万物是一体相存的,其存在是天然、本然、纯粹的,审美活动中,审美者必须顺其自然,自其所... 中国古代美学所谓的自然审美意识强调审美活动中审美者必须澄心静虑,自由自在,即境缘发,以达成率真率性、自然本然的审美域,获得生命感悟。人与自然万物是一体相存的,其存在是天然、本然、纯粹的,审美活动中,审美者必须顺其自然,自其所自、然其所然,以进入所谓"以自然观自然"的自然审美境域,如其所如、自其所自、然其所然、是其所是,其审美活动的态势则生动地体现着中国古代美学"以天合天"的自由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审美意识 以天合天 自其所自 是其所是 顺其自然
下载PDF
西部民族史诗审美精神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天道 刘晓萍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4-107,共4页
中国西部民族史诗记载了西部各民族历史上—段段不平凡的伟大历程,伴随着西部各民族度过了艰难而漫长的岁月。作为一种集体创作的艺术,这些民族史诗凝聚着西部各民族的智慧和审美诉求、审美精神。这种审美精神的呈现是多元的,主要呈现... 中国西部民族史诗记载了西部各民族历史上—段段不平凡的伟大历程,伴随着西部各民族度过了艰难而漫长的岁月。作为一种集体创作的艺术,这些民族史诗凝聚着西部各民族的智慧和审美诉求、审美精神。这种审美精神的呈现是多元的,主要呈现为崇高、雄壮,诡秘、奇丽,野性、飒爽,质朴、自然等四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民族 民族史诗 审美精神 审美诉求
下载PDF
儒家美学“仁”范畴之存在论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天道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6-110,共15页
在儒家美学看来,"仁"乃是"人"原初的本性,为"人"之纯真本性的一种呈现,"人"必须去蔽存真,敞亮仁心仁性,仁其所仁,以成己成人。"成己",即自身心身圆融;"成人",即通过"... 在儒家美学看来,"仁"乃是"人"原初的本性,为"人"之纯真本性的一种呈现,"人"必须去蔽存真,敞亮仁心仁性,仁其所仁,以成己成人。"成己",即自身心身圆融;"成人",即通过"成己",澄明原初本真心性,以达成自我与他者的和谐,进而与天地参,生生不息,化化不已。"仁"审美域的达成为"人"原初心性的呈现,是"人"所具有的本真品质的自明,与"人"自身的选择相关。"仁"作为"人"的本性,通过选择,于"求仁"、"为仁"的去蔽中呈现出来,则体现为一种仁爱精神,"仁者爱人","仁者"既仁爱自身,更仁爱他人,仁爱社会,仁爱自然。儒家美学所谓的"求仁"、"安仁",就是主张使仁爱精神推及自然、社会,通过此,在"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确立一种相依相成、相亲相爱的融熙关系,以促进上下与天地同流,人与天地合其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仁 得仁 与天地同流 与天地合其德
下载PDF
“诚”:中国美学的最高审美之维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天道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0-166,共7页
在中国美学看来,"诚"是本然之心,是自然之真我与朴素纯净本源之心的呈现。"诚"是本心本性的存有,最能直接体现人的自然之性、生命之真,因此,人必须适情适性、任心随意,保持与人本身同一这样一种"诚"的态... 在中国美学看来,"诚"是本然之心,是自然之真我与朴素纯净本源之心的呈现。"诚"是本心本性的存有,最能直接体现人的自然之性、生命之真,因此,人必须适情适性、任心随意,保持与人本身同一这样一种"诚"的态势,像自身一样的"自在",否则,就会失去本心自在,所以说,"不诚无物"。可以说,在中国美学中,"诚"即人生的自由与生命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自明 诚者自成 至诚之审美域
下载PDF
“雅正”诗学精神与“风雅”审美规范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天道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8-31,共4页
作为中国美学雅俗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雅正”诗学精神与“风雅”审美规范体现着一种活泼泼的生命力 ,涉及到艺术生命精神的核心问题 ,只有遵循“雅者正也”传统审美规范 ,才能使诗文创作跃动着永不衰竭的活力 ,从而取得诗文创作的成... 作为中国美学雅俗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雅正”诗学精神与“风雅”审美规范体现着一种活泼泼的生命力 ,涉及到艺术生命精神的核心问题 ,只有遵循“雅者正也”传统审美规范 ,才能使诗文创作跃动着永不衰竭的活力 ,从而取得诗文创作的成功 ,凡是背弃和违背“雅者正也”的传统审美规范 ,诗文创作就会衰颓 ,就会丧失其所应该具有的充沛活力而陷入泥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正 风雅 诗学精神 审美规范
下载PDF
西部文学审美精神的突出表征与多元体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天道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38,共4页
西部文学的审美精神呈现出多元特征。西部文学的建设,对中华审美文化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发扬西部文学雄健、刚强、深厚、苍凉、幽默、诙谐的审美精神,对当代中华审美文化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西部文学 审美精神 审美文化
下载PDF
道家美学之“清静”说释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天道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5,共5页
就人生美学看,"清"则应该表征一种人生的审美构成域和构成态势。如老庄所倡导的清静无为的审美心理态度,虚心应物、涤除玄览的审美体认方式、超脱尘俗的审美情调等都以"清"为学理依据。作为道家人生美学的重要组成,... 就人生美学看,"清"则应该表征一种人生的审美构成域和构成态势。如老庄所倡导的清静无为的审美心理态度,虚心应物、涤除玄览的审美体认方式、超脱尘俗的审美情调等都以"清"为学理依据。作为道家人生美学的重要组成,"清"的审美意识深深烙印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观念和审美趣味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静 天得一以清 构成 构成态
下载PDF
古代山水诗审美心态及其成因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天道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64-69,共6页
中国古代诗人写下了为数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诗,这些诗电凝聚和积淀着丰富深厚的审美经验和情感。从心态学角度来看,物化于古代山水诗中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主要可分“依恋”与“忧怨”两类,正是这两种意识交替融汇,腾踔跃涌于诗人的心灵之... 中国古代诗人写下了为数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诗,这些诗电凝聚和积淀着丰富深厚的审美经验和情感。从心态学角度来看,物化于古代山水诗中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主要可分“依恋”与“忧怨”两类,正是这两种意识交替融汇,腾踔跃涌于诗人的心灵之中,从而形成他们幽情壮采与纷纭繁复的深层审美心态,并由此而开辟出一个独特、崭新的艺术境界——即具有中国传统审美特色,既莹洁空灵,又孕含着壮阔幽深的宇宙意识生命的“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山水诗 审美心态 自然山水 山水自然 意境 天地 宇宙意识 宇宙时空 审美体验 自然万物
下载PDF
中国古代环境美学之学理探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天道 尔康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9-46,共8页
对于当今中国来说,反思中国古代有关环境美学智慧、环境美学思想,寻找中国古代环境美学中的资源,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环境美学的价值和意义,结合中西方的环境美学理论,以建构今天的既具有中国环境美学所强调的人与环境相通,环境美与人格美... 对于当今中国来说,反思中国古代有关环境美学智慧、环境美学思想,寻找中国古代环境美学中的资源,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环境美学的价值和意义,结合中西方的环境美学理论,以建构今天的既具有中国环境美学所强调的人与环境相通,环境美与人格美相通特色,同时更具有全球化色彩的环境美学,丰富当代环境美学智慧,实现中西方环境美学交流,以天人一体、天人合一、礼、阴阳合一、道法自然等为哲学思想,在审美理想上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促进了环境美学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和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学 中国古代环境美学 天人一体 天人合一 生生
下载PDF
巫术文化与古代早期美育思想的发生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天道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60,共7页
精神形态的原始文化,是由多种巫文化观念错综缠绕的一种意识形态。中国古代文艺创作及其美育观念的构成,应该是巫术、图腾、神话等多种文化观念交融辐射的结果。可以说,包括文艺在内的审美文化,美育观念的发生与构成,都与巫文化有紧密... 精神形态的原始文化,是由多种巫文化观念错综缠绕的一种意识形态。中国古代文艺创作及其美育观念的构成,应该是巫术、图腾、神话等多种文化观念交融辐射的结果。可以说,包括文艺在内的审美文化,美育观念的发生与构成,都与巫文化有紧密的关系。中国美育观念的发生与形成,最初也应该是源于巫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文化 绝地天通 神道设教 神理设教 早期美育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