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近冰川之稻城古冰帽
1
作者 张志刚 崔海涛 李奕曼 《地理教学》 2023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稻城古冰帽(99°48′E~100°30′E,29°02′N~30°08′N)位于川西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和稻城县之间的海子山夷平面上(见图1),属于沙鲁里山丘状高原的一部分,海拔4500~4700m,古冰帽北临毛垭坝盆地和理塘盆地,东接甲洼-... 稻城古冰帽(99°48′E~100°30′E,29°02′N~30°08′N)位于川西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和稻城县之间的海子山夷平面上(见图1),属于沙鲁里山丘状高原的一部分,海拔4500~4700m,古冰帽北临毛垭坝盆地和理塘盆地,东接甲洼-康嘎盆地和无量河断裂带,西接希曲和稻城河谷,面积大约3600km2。目前稻城海子山已无现代冰川,但在第四纪期间由于高原隆升、气温、降水的共同耦合作用,该区域曾多次形成古冰帽并留下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山 沙鲁里山 现代冰川 稻城 冰帽 夷平面 甘孜藏族自治州 高原隆升
下载PDF
稻城古冰帽第四纪冰川地貌数字化研究
2
作者 崔海涛 郑超刚 +4 位作者 张志刚 张宏 郭飞 李奕曼 王建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67-1676,共10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稻城古冰帽,在第四纪时期曾发生了多次冰期并保存了丰富的古冰川遗迹,是研究第四纪冰川地貌类型特征的理想区域。目前,已有学者对冰川地貌类型划分和冰川地貌制图做了相关研究,但是古冰川地貌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量...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稻城古冰帽,在第四纪时期曾发生了多次冰期并保存了丰富的古冰川遗迹,是研究第四纪冰川地貌类型特征的理想区域。目前,已有学者对冰川地貌类型划分和冰川地貌制图做了相关研究,但是古冰川地貌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量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因此,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Pro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运用目视解译和野外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典型冰川地貌进行定量分析并绘制了稻城古冰帽(约3600 km2)的第四纪冰川地貌图。本文识别了该区冰川地貌中的冰川湖、冰川谷、羊背岩和冰碛垄等四种类型,初步统计了约1096个冰川湖、370条冰川谷、41个羊背岩及1268列冰碛垄;空间分布上,冰川湖和羊背岩主要分布在海子山夷平面上,冰川谷以古冰帽边缘区发育为主,冰碛垄则主要形成于海子山夷平面上和东、西两侧的山谷里。本研究可为第四纪冰期规模估算、古气候重建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当地的旅游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城古冰帽 冰川湖 冰川谷 羊背岩 冰碛垄
下载PDF
环境足迹驱动的物质代谢强度及效率测度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3
作者 陈义忠 李奕曼 +4 位作者 赵允硕 李子彪 郝永敬 王兴民 李元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4-236,共13页
该文基于水-碳-生态足迹和IPAT-LMDI扩展模型,探究了京津冀城市群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系统的物质代谢强度及驱动因子,并结合DEA-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剖析了城市群物质代谢效率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水资源代谢强度有所放... 该文基于水-碳-生态足迹和IPAT-LMDI扩展模型,探究了京津冀城市群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系统的物质代谢强度及驱动因子,并结合DEA-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剖析了城市群物质代谢效率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水资源代谢强度有所放缓,能源代谢强度在2013年出现拐点后逐渐降低,而土地资源代谢强度则在2007年后逐渐增加;城市群及不同功能区的整体物质代谢压力指数均值超过50,基本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经济富裕程度与人口规模是物质代谢压力指数增加的主要原因,科技发展水平则具有反向抑制作用,生态环境缓解效应的影响具有空间差异性。城市群物质代谢效率增幅不显著,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中部核心区的代谢效率水平明显高于西北部生态涵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碳-生态足迹 物质代谢强度 驱动因子 物质代谢效率 京津冀城市群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城镇化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演变及匹配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乔友凤 李奕曼 +2 位作者 陈义忠 王天漪 郝灿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73,82,共11页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京津冀地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构建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揭示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匹配...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京津冀地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构建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揭示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空间匹配模型探究两者的匹配特征。结果表明:在新型城镇化水平方面,北京市(0.82)>天津市(0.47)>河北省各市(0.1~0.4),且障碍因子存在空间差异,北京市表现为生态和城乡一体化,而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约束力主要来源于人口和社会城镇化。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可持续性有所增强,具体表现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和足迹深度下降,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和足迹广度有所上升;而与成渝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水资源生态赤字形势严峻,高强度农业用水是造成水资源生态足迹较高的主要原因。新型城镇化质量与水资源供需在时间尺度上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其中北京市(良好协调)和天津市(中级协调)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河北省各市耦合协调性较差;水资源生态赤字与城镇化质量的空间匹配度有所下降,河北省空间匹配性(匹配)高于北京市(不匹配)和天津市(较为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生态足迹 新型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空间匹配度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