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次和重复献血不足量特征及原因分析
1
作者 王振兴 黄志森 +4 位作者 黄东虹 李姗丹 陈少彬 陈庆恺 揭小梅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2期1443-1446,共4页
目的:分析初次和重复不足量献血者的人群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献血不足量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某市全血不足量献血者的献血资料,统计不足量献血者相关数据,比较初次和重复献血者... 目的:分析初次和重复不足量献血者的人群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献血不足量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某市全血不足量献血者的献血资料,统计不足量献血者相关数据,比较初次和重复献血者不足量的原因。结果:本站全血献血者不足量发生率为1.03%,初次献血者发生率为1.52%,高于重复献血者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69,P<0.05);在初次献血者中年龄18~25岁不足量发生率为2.40%高于其他年龄组的1.22%、0.94%、0.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786,P<0.05);体重≤55 kg的发生率为1.89%高于体重>55 kg的发生率为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91,P<0.05);高校和集体献血不足量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81%和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890、12.693,P<0.05);目标献血量400 mL发生率为1.84%高于300 mL发生率为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16,P<0.05);初次与重复献血者发生不足量的原因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一致的,主要原因是精神紧张和血流不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916、48.822,P<0.05)。结论:初次和重复献血者发生不足量的主要原因是精神紧张,重点关注初次献血者中年龄18~25岁、体重≤55 kg、目标血量400 mL的高校群体,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预防献血不足量的发生,减少血液报废和保障献血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足量 献血者 分析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成分制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张旭芬 李姗丹 +2 位作者 王振兴 揭小梅 陈庆恺 《医药前沿》 2023年第35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成分制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1—12月(持续质量改进前)以及2020年1—12月(持续质量改进后)与血液制品质量分析报告为研究对象,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血液制品质量抽检情...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成分制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1—12月(持续质量改进前)以及2020年1—12月(持续质量改进后)与血液制品质量分析报告为研究对象,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血液制品质量抽检情况及血液非正常报废率。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工作人员相关理论知识得分为(93.83±2.37)分、操作技能得分为(94.17±2.21)分,高于持续质量改进前的相关理论知识得分(84.58±5.85)分、操作技能得分(83.25±4.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制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为98.15%,与持续质量改进前的血液制品质量抽检合格率96.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非正常报废率为0.11‰,低于持续质量改进前的血液非正常报废率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明显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最大程度避免血液制备各环节可能出现的差错与隐患,降低血液非正常报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血液成分制备 抽检合格率 血液非正常报废率 专业技术能力
下载PDF
品管圈对无偿献血者血液可疑溶血血浆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姗丹 徐华馨 +2 位作者 黄东虹 张旭芬 陈庆恺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24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无偿献血者血液可疑溶血血浆发生率的影响分析。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分析现状,发现问题以及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并将改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2017年1—6月全血分离袋数40 087袋,可疑溶血血浆一共有97...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无偿献血者血液可疑溶血血浆发生率的影响分析。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分析现状,发现问题以及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并将改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2017年1—6月全血分离袋数40 087袋,可疑溶血血浆一共有97袋,可疑溶血血浆发生率0. 242%;采取措施后,2017年7—9月全血分离袋数18 652袋,可疑溶血血浆17袋,可疑溶血血浆发生率0. 091%,实施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无偿献血者可疑溶血血浆发生率,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无偿献血者 溶血血浆 发生率 影响效果
下载PDF
两种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方法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姗丹 何子毅 刘仁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42-743,共2页
目的比较2种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的方法,为制备优质的混合浓缩血小板寻找最佳方案。方法混合过滤法制备的126份混合浓缩血小板(7袋,14 U混合),混合法制备的165份混合浓缩血小板(6袋,12 U混合,不进行白细胞滤除),检测其中血小板含量、RBC... 目的比较2种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的方法,为制备优质的混合浓缩血小板寻找最佳方案。方法混合过滤法制备的126份混合浓缩血小板(7袋,14 U混合),混合法制备的165份混合浓缩血小板(6袋,12 U混合,不进行白细胞滤除),检测其中血小板含量、RBC、WBC混入量。结果混合过滤法制备的混合浓缩血小板过滤后比过滤前,容量平均减少(43.39±0.38)mL,血小板回收率平均为79.6%,RBC清除率平均为18.21%,WBC清除率平均为97.8%;混合法制备的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容量、血小板含量、RBC混入量、WBC混入量与混合过滤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种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的方法均安全有效,而混合过滤法WBC混入量明显低于混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血小板 混合 过滤 回收率 清除率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姗丹 梁自领 徐华馨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0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我站献血者6762例为观察组,2015年10月献血者4522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根据献血者满意度调查的回访统计结果给予人性化护理服务。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我站献血者6762例为观察组,2015年10月献血者4522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根据献血者满意度调查的回访统计结果给予人性化护理服务。观察两组献血者短信回复率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短信回复者3400名,回复率为50.28%,其中满意3355名,不满意45名,满意率为98.68%;对照组短信回复者2299名,回复率为50.84%;满意2224名,不满意75名,满意率为96.74%,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无偿献血者对服务的满意率,进一步扩大无偿献血队伍,使用血安全得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无偿献血 满意度
下载PDF
献血不良反应的护理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姗丹 梁自领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2期151-152,共2页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原因及护理方案,以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2015年于东莞市中心血站某一辆献血车进行无偿献血8500例献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其中初次献血人数4476人,重复献血人...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原因及护理方案,以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2015年于东莞市中心血站某一辆献血车进行无偿献血8500例献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其中初次献血人数4476人,重复献血人数4024人,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人数共有42人,发生率0.49%。结论:应充分考虑不同原因造成的献血不良反应,积极应用相应护理措施,避免献血不良反应,推进献血工作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无偿献血 护理措施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经血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回顾性分析
7
作者 李姗丹 何子毅 刘仁强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695-696,共2页
目的:分析东莞市无偿捐献单采血小板经血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为降低单采血小板报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本市单采血小板 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 5项经输血传播感染性标志物和人群分布情况。结果东莞... 目的:分析东莞市无偿捐献单采血小板经血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为降低单采血小板报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本市单采血小板 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 5项经输血传播感染性标志物和人群分布情况。结果东莞市单采血小板经输血传播感染性标志物以 ALT 最多,约占单采血小板报废量的50%;其次为 HBsAg,占26.19%;而后为抗-HCV(9.52%),抗-TP(9.52%)以及抗-HIV(4.76%),该人群主要集中在21~40岁、中等学历的男性。结论通过多渠道宣传单采血小板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对于易高发人群适当增加有针对性的征询指导,能够减少单采血小板的报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感染性标志物 分析
下载PDF
献血者穿刺采血部位皮肤消毒质量的控制
8
作者 李姗丹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献血者穿刺采血部位皮肤消毒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来本站献血的献血者共85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质量控制组,对照组研究对象采血过程按照常规无菌操作规程执行,质量控制组调查对象采血过程按照皮肤消毒质量控制方法执行。... 目的:探讨献血者穿刺采血部位皮肤消毒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来本站献血的献血者共85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质量控制组,对照组研究对象采血过程按照常规无菌操作规程执行,质量控制组调查对象采血过程按照皮肤消毒质量控制方法执行。在无菌室中将血液样本接种于一次性血液增菌培养基中,放置在37℃生化培养箱中培养,每日观察1次,连续培养7d,观察到细菌生长则为阳性。结果:对照组血液样本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质量控制组血液样本,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272,P<0.05)。结论:穿刺采血部位皮肤的消毒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降低血液样本细菌培养阳性率,适合于献血者采血前的皮肤清洁与消毒,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消毒 细菌污染
下载PDF
固定献血点和流动献血车全血采集人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陈金凤 刘仁强 +1 位作者 李姗丹 何子毅 《现代医院》 2013年第8期150-152,共3页
目的分析东莞市固定献血点和流动献血车全血采集情况,为招募、采集低危的固定献血者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东莞市固定献血点和流动献血车献血者年龄、性别、学历、献血量以及血液复检淘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东莞市无偿捐献全血... 目的分析东莞市固定献血点和流动献血车全血采集情况,为招募、采集低危的固定献血者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东莞市固定献血点和流动献血车献血者年龄、性别、学历、献血量以及血液复检淘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东莞市无偿捐献全血人群中:18—35岁人群在流动献血车献血高于固定献血点,36—45岁及46—60岁献血人群固定献血点高于流动献血车(P〈0.05);在两种献血地点男性献血者均高于女性(p〈0.05),中小学学历献血者比率均高于大中专以上献血者(p〈0.05);无偿献血400ml比率在不同献血地点均高于300ml及200ml(P〈0.05),献血400ml比率流动献血车高于固定献血点(P〈0.05);流动献血车复检淘汰率3.13%,高于固定献血点复检淘汰率1.92%(P〈0.05)。结论流动献血车无偿捐献全血是主要的血液采集方式;18~35岁、男性、中小学文化者是无偿捐献全血人群的主体,应强化流动献血车的优点,改进不足,保证血液采集的数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献血点 流动献血车 全血
下载PDF
国外弹性理论新进展:团队弹性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0
作者 肖余春 李姗丹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55-160,共6页
团队弹性是团队面对危机、压力等负性情景时的抵御能力、恢复能力、再组织能力和更新能力。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团队弹性、团队弹性的结构与测量、团队弹性的应用研究方面。未来的研究除要继续探讨心理弹性与团... 团队弹性是团队面对危机、压力等负性情景时的抵御能力、恢复能力、再组织能力和更新能力。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团队弹性、团队弹性的结构与测量、团队弹性的应用研究方面。未来的研究除要继续探讨心理弹性与团队弹性的关系研究、团队弹性与组织弹性的关系研究、提高团队弹性的机制外,还应关注干预和跨文化研究、团队弹性测量量表和问卷开发,并进一步拓展团队弹性的分析方法和实证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弹性 组织弹性 适应能力 领导能力
下载PDF
不同制备方式对小剂量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标示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少彬 何子毅 +4 位作者 张春莲 陈庆恺 张旭芬 李姗丹 黄衬南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62-565,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制备方法对0.5 U小剂量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的影响,为精确标示小剂量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母袋为1.5 U和2 U的去白悬浮红细胞,测定各袋重量和血液比重,计算血液容量,推断不同母袋分装0.5 ... 目的 探讨不同制备方法对0.5 U小剂量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的影响,为精确标示小剂量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母袋为1.5 U和2 U的去白悬浮红细胞,测定各袋重量和血液比重,计算血液容量,推断不同母袋分装0.5 U血液的重量与容量的关系及线性回归方程,用该回归方程计算和分析实际工作中3种不同制备方法(A手工多袋平均分装、B仪器多袋平均分装、C手工单袋分装)制备0.5 U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容量差异。结果 抽取38袋1.5 U和39袋2 U去白悬浮红细胞测定的比重分别为(1.090±0.011)g/mL和(1.097±0.013)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同母袋(1.5 U和2 U)平均分装成0.5 U后,0.5 U的容量(Y)与整袋毛重(X)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_(1.5U分装)=0.902 7X-12.52(P<0.05)和Y_(2U分装)=0.905 6X-13.15(P<0.05);在实际血液制备中,母袋1.5 U采用方法A和B分装的血液容量均值(62.12±5.38)mL和(62.50±6.77)mL分别小于来自母袋2 U用方法A、B平均分装的容量(67.72±3.81)mL和(68.39±6.44)mL(P均<0.05),母袋不同时小剂量血液的差值范围:5.593~5.887 mL,且方法B的容量偏差(10.84%和9.42%)大于方法A(8.67%和5.63%);采用方法C从母袋1.5 U和2 U单袋分装的容量均值分别为(65.49±1.72)mL和(64.99±1.9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容量偏差分别为2.63%和2.94%;汇总全部0.5 U(n=483)的容量均值为(65.35±5.34)mL。结论 仪器平均分装法制备0.5 U的容量偏差最大,手工平均分装法次之,单袋分装法的容量差异最小;小剂量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容量标示量应根据不同母袋的规格及血液比重制定不同的制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去白悬浮红细胞 容量 血液制备 分装方法
下载PDF
品管圈对降低全血采集不足量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东虹 李姗丹 +2 位作者 王萌 袁翠珊 杨志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全血采集不足量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分析影响全血采集不足量的主要因素,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改善前后全血采集不足量发生率,评价本品管圈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改善后全血...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全血采集不足量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分析影响全血采集不足量的主要因素,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改善前后全血采集不足量发生率,评价本品管圈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改善后全血采集不足量发生率由原来的1.50%降到0.67%,下降幅度达0.83%。改善前后比较,献血反应和采血不畅2项指标有差异(P<0.05)。活动后的达标率为108%,达到了预期目标。圈员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都有一定程度提高。结论本次品管圈活动降低全血采集不足量发生率,减少血液报废,保证了血液质量,提高血液采集成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无偿献血 护理 采集不足量 发生率
下载PDF
品管圈在降低血站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东虹 李姗丹 +1 位作者 王萌 徐华馨 《现代医院》 2018年第10期1417-1420,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中的作用,分析品管圈工作实效性。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主题,通过现况调查,了解现况,设定目标值,分析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问题为"血液标本溶血&qu...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中的作用,分析品管圈工作实效性。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主题,通过现况调查,了解现况,设定目标值,分析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问题为"血液标本溶血"、"血液标本不足量"、"脂血",针对主要问题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规范了护士血液标本采集各环节的流程,提升了护士完善血液标本采集知识的知晓率,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从品管圈实施前0. 32‰下降到实施后的0. 09‰。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血液标本的质量,使血液标本各个关键环节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及团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护理 血液标本 标本质量
下载PDF
东莞市2009~2011年血小板细菌培养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金凤 梁兵 李姗丹 《蛇志》 2013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分析东莞市2009~2011年血小板细菌培养情况,寻求合适的降低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方法以及降低血小板细菌培养假阳性的方法。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BaeT/Alert 120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及需氧瓶(BPA Culture Bottle)、厌氧瓶(BPN Cul... 目的分析东莞市2009~2011年血小板细菌培养情况,寻求合适的降低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方法以及降低血小板细菌培养假阳性的方法。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BaeT/Alert 120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及需氧瓶(BPA Culture Bottle)、厌氧瓶(BPN Culture Bottle)对8284例血小板进行了细菌培养,细菌培养阳性者转种,转种阳性者送检作菌种鉴定。结果在8284例输注血小板中共计出现初筛阳性血小板94例,确证阳性19例,假阳性75例,假阳性率9.05‰(75/8284)。总体血小板阳性率为2.29‰(19/8284),其中汇集血小板阳性率为3.59‰(7/1949),机采血小板阳性率为1.89‰(12/6335)。结论假阳性反应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找出原因,在日常工作中加以控制,就能减少假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莞市 血小板 细菌培养
下载PDF
2015~2020年东莞地区小剂量成分血临床使用现状和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春莲 陈少彬 +2 位作者 何子毅 陈庆恺 李姗丹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31-434,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东莞地区小剂量成分血的临床使用情况,掌握临床儿科用血的变化趋势,为血站更好地实施小剂量成分血的制备和库存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5~2020年东莞市中心血站小剂量红细胞类、血小板类和血浆类的临床用血信息,分析不同... 目的回顾分析东莞地区小剂量成分血的临床使用情况,掌握临床儿科用血的变化趋势,为血站更好地实施小剂量成分血的制备和库存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5~2020年东莞市中心血站小剂量红细胞类、血小板类和血浆类的临床用血信息,分析不同年份、不同等级或性质医院(公立三甲综合、公立三甲专科、民营三甲、民营三甲管理、区域中心、公立镇级、小型民营)及不同规格制剂(0.25 U、0.5 U)小剂量成分血的分布和变化趋势。结果6年间小剂量红细胞类、血小板类和血浆类的累积增长率分别为10.78%、1098.55%和-29.41%,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07%、64.34%和-6.73%;不同等级医院的小剂量成分血在红细胞类、血小板类和血浆类的构成比分布不同(P<0.05),其中红细胞类和血浆类在公立三甲专科医院使用数量最多,分别占比45.08%(7272/16133)和53.18%(7199/13373),血小板类在民营三甲管理医院使用数量最多,占总量77.38%(3393/4385),品种以单采血小板53.84%(1144/2125)和辐照单采血小板99.51%(2249/2260)为主;使用0.25 U和0.5 U的红细胞类在不同医院使用的构成比分布不同(P<0.05),其中0.25 U在公立三甲综合医院使用较多,占62.60%(3502/5594),0.5 U在公立三甲专科选择较多,占62.09%(6544/10539)。结论2015~2020年本地区小剂量成分血的临床使用量,血小板类增长显著,红细胞类增长平稳且有波动,血浆类呈逐年下降趋势,其在不同等级医院的使用数量和种类分布不均衡现状与医院儿科的发展定位及新业务开展能力相关,定期监测小剂量成分血用血趋势对保障儿科临床血液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成分血 儿科输血 趋势分析 血液制备 临床用血
下载PDF
输血输液加温仪缓解冬季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心理压力的研究
16
作者 莫心南 叶柱江 +2 位作者 李姗丹 郭鹏豪 王振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37-40,共4页
了解冬季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输血输液加温仪缓解其心理压力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于秋、冬两个季节分别选择单采血小板定期献血者,秋季100人,冬季150人;冬季的入选者使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各75人,观... 了解冬季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输血输液加温仪缓解其心理压力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于秋、冬两个季节分别选择单采血小板定期献血者,秋季100人,冬季150人;冬季的入选者使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各75人,观察组在采血过程中采用输血输液加温仪对回输血液进行加温,对照组只用传统的盖毛毯等常规保温措施,献血完成之后对所有上述献血者使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等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并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睡眠质量评估,对以上三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秋季组的SAS与SDS得分分别为:38.41±8.10和45.10±16.10;对照组的得分分别为:44.66±9.11和52.80±8.56;观察组的得分分别为:39.41±9.13和46.10±10.0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SAS与SDS得分符合抑郁的人数方面,观察组分别为10(13.3%)和31(41.3%),对照组为25(33.3%)和45(60.0%),χ 2?检验显示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秋季组、观察组、对照组的PSQI得分分别为:8.12±1.75、8.31±1.89、9.49±1.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冬季单采血小板过程中应用加温仪能够缓解献血者的精神紧张,对改善献血者心理压力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心理健康 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