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岷江上游退化植被不同恢复阶段群落小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宗峰 陶建平 +1 位作者 王微 李旭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4-367,共4页
按生态恢复的时间序列调查了6个不同类型的群落,测定了群落内光照强度、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等参数。结果表明,随植被恢复时间的增加,群落内光照强度、地表温度和气温及其变动幅度逐渐减小;自然恢复群落和人工... 按生态恢复的时间序列调查了6个不同类型的群落,测定了群落内光照强度、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等参数。结果表明,随植被恢复时间的增加,群落内光照强度、地表温度和气温及其变动幅度逐渐减小;自然恢复群落和人工恢复群落相比较,前者有较高的群落气温和较低的大气相对湿度;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撂荒地各层的土壤含水量有所提高,人工恢复群落土壤上层(0~15cm )和中层(15~30cm )含水量随林龄增加而降低,而下层(30~4 5cm)则增加,自然恢复群落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其它群落。随之植被恢复的时间加长,群落内小气候向着稳定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植被 生态恢复 小气候 岷江上游
下载PDF
不同恢复群落中辽东栎种群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宗峰 李旭光 +3 位作者 王永健 张炜银 丁易 陶建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6-580,共5页
通过对茂县大沟流域人工恢复9年、人工恢复16年和自然恢复16年3个不同群落的取样调查,研究了辽东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采用扩散系数、T检验、负二项参数、丛生指数和聚块性指数等指标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辽东栎种群大多... 通过对茂县大沟流域人工恢复9年、人工恢复16年和自然恢复16年3个不同群落的取样调查,研究了辽东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采用扩散系数、T检验、负二项参数、丛生指数和聚块性指数等指标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辽东栎种群大多呈显著性聚集分布,辽东栎幼苗、幼树和大幼树的聚集强度、格局规模在时间序列上大多呈上升趋势。辽东栎种群的聚集性与其本身具有的萌蘖性有关,聚集分布可以增强辽东栎种群的竞争能力,有利于辽东栎种群的演化和健康发展。辽东栎作为本地区的原生种是极具恢复价值的优势种,有关辽东栎种群在这一地区的生态恢复价值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县 退化植被 辽东栎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岷江上游退化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宗峰 陶建平 +2 位作者 王微 李旭光 何跃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9-332,共4页
采用扩散系数、T检验、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和聚集强度等7 项指标对岷江上游滇榛、杭子梢和辽东栎3个优势种群在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3 个优势种群在不同恢复群落内都呈较强的聚... 采用扩散系数、T检验、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和聚集强度等7 项指标对岷江上游滇榛、杭子梢和辽东栎3个优势种群在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3 个优势种群在不同恢复群落内都呈较强的聚集分布, 聚集强度和聚集面积都随恢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人工恢复16 年群落具有较高的聚集强度, 自然恢复群落具有较高的聚集面积. 优势种群的格局类型、聚集强度以及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都表明有效的恢复措施使群落向着稳定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恢复演替 优势种群 空间格局
下载PDF
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宗峰 刘强 任维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共4页
为了满足未来我国空间科学实验对高微重力环境水平的要求,需要发展高水平主动振动隔离技术来保证实验需要的高微重力水平。介绍了微重力振动隔离技术的研究现状,根据我国科学实验载荷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设计方案... 为了满足未来我国空间科学实验对高微重力环境水平的要求,需要发展高水平主动振动隔离技术来保证实验需要的高微重力水平。介绍了微重力振动隔离技术的研究现状,根据我国科学实验载荷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设计方案,建立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做出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线性化后的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隔振系统的主动隔振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空间科学实验 隔振系统 主动隔振 动力学
下载PDF
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加速度测量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宗峰 任维佳 王安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1-215,共5页
为实现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的主动隔振性能,需要精确测量平台的振动。首先介绍采用线加速度计测量刚体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动力学原理,给出加速度计配置时要满足的条件,然后提出两种六加速度计配置方式并给出加速度解算公式,着重... 为实现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的主动隔振性能,需要精确测量平台的振动。首先介绍采用线加速度计测量刚体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动力学原理,给出加速度计配置时要满足的条件,然后提出两种六加速度计配置方式并给出加速度解算公式,着重分析了两种配置方式下加速度计的测量误差和安装误差对加速度解算精度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误差模型和分析结论,这为加速度测量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加速度 角加速度 微重力测量 加速度计配置 误差分析
下载PDF
空间微重力主动隔振技术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宗峰 任维佳 《载人航天》 CSCD 2010年第3期24-32,36,共10页
在轨运行航天器上的实验载荷面对的是航天器内的微重力环境。由于扰动传递到实验载荷上会影响实验的有效性,因此,需要对实验载荷采取一定的振为隔离手段。主动隔振能够有效隔离低至0.01Hz的扰动,成为微重力隔振技术的发展方向。国外多... 在轨运行航天器上的实验载荷面对的是航天器内的微重力环境。由于扰动传递到实验载荷上会影响实验的有效性,因此,需要对实验载荷采取一定的振为隔离手段。主动隔振能够有效隔离低至0.01Hz的扰动,成为微重力隔振技术的发展方向。国外多种隔振装置的研制成功,对我国航天实验载荷的主动隔振装置研制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环境 微重力加速度 振动隔离技术 主动隔振装置
下载PDF
三峡库区事故型水污染敏感目标辨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宗峰 曾波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6-130,共5页
集中饮用水源地是三峡库区内易受事故型水污染影响的重要敏感目标,本文以集中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三峡库区事故型水污染敏感目标辨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内事故型水污染敏感目标(集中饮用水源地)共有99个,主要分布在重庆库... 集中饮用水源地是三峡库区内易受事故型水污染影响的重要敏感目标,本文以集中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三峡库区事故型水污染敏感目标辨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内事故型水污染敏感目标(集中饮用水源地)共有99个,主要分布在重庆库区,为700余万人提供饮用水服务,其中服务人口10万人以上(包含10万)的集中饮用水源地有18个,重庆市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和南岸区等区县内集中饮用水源地服务人口的数量较多;三峡库区共有特大敏感目标23个,重大敏感目标28个,二者占敏感目标总数的51.52%,且主要分布在三峡库区重庆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目标 集中饮用水源地 三峡库区 事故型水污染 敏感目标辨识
下载PDF
空间微重力环境下主动隔振系统的三维位置测量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宗峰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25-1630,共6页
为保障实验载荷的微重力水平不被破坏,需要对载荷进行位置测量以便在较长的时间里控制浮子运动行程免于碰撞定子内壁。本文在介绍二维位置敏感探测器(PSD)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三个二维PSD进行三维位置测量的方法并推导了解算三维... 为保障实验载荷的微重力水平不被破坏,需要对载荷进行位置测量以便在较长的时间里控制浮子运动行程免于碰撞定子内壁。本文在介绍二维位置敏感探测器(PSD)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三个二维PSD进行三维位置测量的方法并推导了解算三维位置的数学模型,文中还对国产W204型PSD的非线性误差进行了双一次插值处理,提高了PSD自身的测量精度,最后仿真分析了位置安装误差对三维位置解算精度的影响,对三维位置测量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主动隔振 位置测量 误差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不同需求的事故型水污染风险源评估研究
9
作者 李宗峰 曾波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7-132,共6页
为了评估事故型水污染风险源的风险大小,建立了基于风险品数量,基于风险品数量和毒性,基于风险品数量、风险品毒性和风险源发生事故概率,3个精度递进、满足不同需求的事故型水污染风险源评估技术;并以三峡库区内化工企业类型风险源为研... 为了评估事故型水污染风险源的风险大小,建立了基于风险品数量,基于风险品数量和毒性,基于风险品数量、风险品毒性和风险源发生事故概率,3个精度递进、满足不同需求的事故型水污染风险源评估技术;并以三峡库区内化工企业类型风险源为研究对象,开展风险源评估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整个三峡库区内,化工企业类型风险源有141个;基于风险源中风险品数量评估,特大风险源19个,重大风险源34个,二者占风险源总数的37.59%;基于风险品数量和毒性评估,特大风险源6个,重大风险源20个,二者占风险源总数的18.44%;基于风险品数量、毒性和风险源发生事故概率评估,特大风险源6个,重大风险源16个,二者占风险源总数的15.60%;特大风险源和重大风险源主要分布在重庆市的长寿区和涪陵区,主要为药品制造、化学原料制造、肥料制造、染料制造、炼焦以及石油加工等行业.基于不同需求的事故型水污染风险源评估技术可操作性强,便于企业、环保部门的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源 化工企业 三峡库区 事故型水污染 风险源评估
下载PDF
采区段煤柱煤矸石分离回填技术开采实践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宗峰 《山东煤炭科技》 2004年第3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采煤工作面 煤柱 煤矸石 回填技术
下载PDF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宗峰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计算机教育 教学辅助
下载PDF
主动隔振平台中六加速度计配置方式仿真分析
12
作者 李宗峰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4-68,125,共6页
为了实现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平台的主动隔振性能,需要精确测量平台振动。首先采用线加速度计测量刚体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动力学原理,重点研究两种采用六个单轴线加速度计的配置方式及其解算公式,并对圆形配置方式的安装误差作了分析... 为了实现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平台的主动隔振性能,需要精确测量平台振动。首先采用线加速度计测量刚体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动力学原理,重点研究两种采用六个单轴线加速度计的配置方式及其解算公式,并对圆形配置方式的安装误差作了分析,通过仿真分析验证得到结果表明,六加速度计的圆形配置方式可用于目前研制的高微重力主动隔振平台的振动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加速度 角加速度 加速度计配置方式 主动隔振平台
下载PDF
茂县土地岭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特征 被引量:60
13
作者 王永健 陶建平 +4 位作者 张炜银 臧润国 王微 李宗峰 李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28-1036,共9页
植被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途径,植被恢复过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反映了植被的恢复程度。通过群落调查和多样性分析,研究了岷江上游土地岭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恢复过程中6类不同类型群落分别表现其对于不... 植被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途径,植被恢复过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反映了植被的恢复程度。通过群落调查和多样性分析,研究了岷江上游土地岭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恢复过程中6类不同类型群落分别表现其对于不同环境特征、干扰及更新方式等的响应;森林是较灌丛更适合当地环境状况的植被类型;人工恢复无干扰和轻度干扰群落的多样性相对较高,是较好的恢复模式。重度干扰使得1年生植物与地下芽植物比例增加,其它口食性较好的多年生草本减少。较强的干扰是群落无法更新、长期处于灌丛阶段且多样性较低的重要原因。本地区人工恢复群落在更新进程和多样性维持上优于自然更新群落,种植华山松加速了本地区植被演替进程。建议以适合恢复区域的多种恢复配置方式进行造林,并避免较强干扰,可以加速群落演替进程并保持恢复群落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岭 植被恢复 物种多样性 更新方式 干扰强度
下载PDF
华西箭竹对岷江冷杉林主要乔木树种幼苗结构及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微 陶建平 +2 位作者 胡凯 李宗峰 宋利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在亚高山岷江冷杉林中选取≤50m^2、50—150m^2和〉150m^2的林窗,每种类型内都包含3种华西箭竹盖度(≤20%、20%-50%和〉50%),共调查林窗9个。通过野外群落学调查,研究林窗内岷江冷杉、糙皮桦和川滇长尾槭这3种主要乔木树种幼... 在亚高山岷江冷杉林中选取≤50m^2、50—150m^2和〉150m^2的林窗,每种类型内都包含3种华西箭竹盖度(≤20%、20%-50%和〉50%),共调查林窗9个。通过野外群落学调查,研究林窗内岷江冷杉、糙皮桦和川滇长尾槭这3种主要乔木树种幼苗的结构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在华西箭竹盖度大的林窗中,3个树种的各高度级幼苗都不多,林窗形成后,绝大多数林窗被华西箭竹植株定居,竹盖度对主要树种幼苗总密度以及岷江冷杉幼苗密度的影响显著(P〈0.05);2)华西箭竹盖度对岷江冷杉幼苗密度的影响最明显,主要是由于3个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存在差异,岷江冷杉在没有华西箭竹分布或箭竹盖度小的地方优先更新;3)3种幼苗在9个林窗几乎全为聚集分布,这主要取决于幼苗生物学特性及林窗环境。林窗大小和华西箭竹盖度的综合作用对优势树种幼苗的结构和分布格局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箭竹 林窗 幼苗 分布格局 岷江冷杉林
下载PDF
数据库在高校信息管理中的运用
15
作者 李宗峰 孙敏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96-96,F0003,共2页
在科学技术信息量日渐增长的今天,管理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准确、灵活、科学地获取各种数据信息,才能加快管理的决策过程,提高决策水平,有效推进管理科学化的进程。高校信息建设是高校... 在科学技术信息量日渐增长的今天,管理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准确、灵活、科学地获取各种数据信息,才能加快管理的决策过程,提高决策水平,有效推进管理科学化的进程。高校信息建设是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结合高校管理的现状,使用计算机分析各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的实用性,用功能强大、造作方便的Microsoft Access2000数据库管理软件(以下简称Access),用其内嵌的vba5工具统一控制各功能模块,选用Access2000数据库OLE字段和对Word编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管理 信息
下载PDF
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暗针叶林林隙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微 陶建平 +2 位作者 李宗峰 张炜银 丁易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989-1993,共5页
以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森林群落林隙的大小结构、形成方式及林隙形成木(GM)的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 ,林隙密度为 18 5个·hm-2 ,冠林隙和扩展林隙分别占森林面积的 2 8 4 %和6 0 0 % ;冠林隙的大小变化在 10~ 1134... 以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森林群落林隙的大小结构、形成方式及林隙形成木(GM)的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 ,林隙密度为 18 5个·hm-2 ,冠林隙和扩展林隙分别占森林面积的 2 8 4 %和6 0 0 % ;冠林隙的大小变化在 10~ 1134 7m2 之间 ,平均面积为 15 3 4 5m2 ;扩展林隙的大小变化在 84 11~ 16 4 6 3m2 之间 ,平均面积为 32 4 34m2 ;平均每个林隙的形成木为 5 14株 ,单株形成木形成的林隙只占 8 1% .不同形成木类型对林隙形成的贡献大小次序为 :折干 >掘根 >枯立 >断梢 ;暗针叶林林隙大多由岷江冷杉、铁杉、糙皮桦形成 .径级在 6 0~ 70cm ,高度在 30~ 35m之间的林冠上层的岷江冷杉 ,发生折倒形成林隙的可能性最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 亚高山暗针叶林 林隙特征
下载PDF
VA真菌对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幼苗物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何跃军 钟章成 +3 位作者 刘济明 刘锦春 金静 李宗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455-5462,共8页
石灰岩地区因其干旱瘠薄的生境特征,植被难以恢复,然而仍有一些适生植物如构树生长良好,原因可能与根际微生物有关。就石灰岩适生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进行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ea)、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 石灰岩地区因其干旱瘠薄的生境特征,植被难以恢复,然而仍有一些适生植物如构树生长良好,原因可能与根际微生物有关。就石灰岩适生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进行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ea)、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透光球囊霉(Glomus diaphanum)的单独接种、混合接种和不接种处理,幼苗生长3个月后测定其生理指标,以期从代谢水平上了解植物对VA真菌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构树幼苗叶片可溶性糖、蛋白质,脯氨酸和叶绿素均较非接种处理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则较对照降低。各代谢物质存在一定相关性。在物质代谢水平上,构树幼苗对不同VA真菌处理有不同的生理响应。宿主植物和VA真菌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选择。接种VA真菌提高了石灰岩适生植物构树的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真菌 构树 物质代谢
下载PDF
濒危植物崖柏群落特征及种群更新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鑫 张华雨 +3 位作者 李宗峰 张世强 王国行 邓洪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37,共10页
本文以崖柏主要分布区大巴山保护区内崖柏为研究对象,对其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垂直结构、种群大小级结构及种群更新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崖柏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种群更新等方面的特点。结果表明:崖柏所处生境破碎,且被分割成许多&qu... 本文以崖柏主要分布区大巴山保护区内崖柏为研究对象,对其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垂直结构、种群大小级结构及种群更新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崖柏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种群更新等方面的特点。结果表明:崖柏所处生境破碎,且被分割成许多"岛屿状"局部小种群;群落中共出现伴生植物75科156属182种,其中表征科为蔷薇科、百合科、菊科、樟科、山茱萸科;无论是乔木层还是灌木层,群落的Gleason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指数均较高;崖柏群落林木层在垂直结构上可分为4层,崖柏主要处在灌木层、乔木下层和乔木中层,乔木上层基本没有分布;崖柏种群天然更新存在严重障碍,分析其年龄结构图,径级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缺现象,更新不连续。残存崖柏群落发育在不稳定立地上,阔叶乔木的入侵给崖柏种群更新带来严重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柏 群落结构 种群更新 径级结构 人为疏林
下载PDF
崖柏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及CCA排序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鑫 刘钦 +4 位作者 黄琴 张华雨 李宗峰 张世强 邓洪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0-67,共8页
应用Levins、Mac Arthur-Levins和Pearson指数法对大巴山崖柏群落中重要值排名前20位的优势乔灌木树种进行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CCA排序研究。结果:1)崖柏为群落乔木层中优势种,其重要值最大(0.225 1),生态位最宽(6.704 2),且对其... 应用Levins、Mac Arthur-Levins和Pearson指数法对大巴山崖柏群落中重要值排名前20位的优势乔灌木树种进行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CCA排序研究。结果:1)崖柏为群落乔木层中优势种,其重要值最大(0.225 1),生态位最宽(6.704 2),且对其他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度较大(Oij>0.123 7),表明乔木层中的崖柏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和竞争优势。2)崖柏在灌木层中生存状况堪忧,其重要值(0.170 1)虽排在第1位,但其生态位宽度(1.853 0)仅排在第19位,且对其他树种的生态位重叠度较小(Oij<0.482 3),其他树种对崖柏的生态位重叠度较大,说明处于灌木层的崖柏对资源利用的竞争能力较弱。3)对乔木层优势种CCA排序可知,崖柏、小叶青冈等生态位较宽的物种多分布在排序图的中心位置,华山松、野核桃等生态位较窄的物种多位于排序图的外围。结合生态位重叠可以看出,崖柏—多脉青冈、崖柏—川柯、崖柏—四川杜鹃等生态位重叠度大的物种,在排序图中一般都相邻或相近。参与排序的9个环境因子,坡度、p H及土壤含水量对崖柏的生存有较大影响。4)生境特化、人为破坏是导致崖柏分布区狭窄、斑块化、种群更新困难和濒危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柏 重要值 生态位 CCA排序
下载PDF
岷江上游土地岭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特征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永健 陶建平 +3 位作者 张炜银 臧润国 王微 李宗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1-516,共6页
对岷江上游土地岭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群落外貌、物种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恢复后群落外貌以小型叶、单叶、非全缘、草质的高位芽植物为主,表现出与演替前期相符的类似温带针阔混交林特征。恢复形成的四类不同群落组成有一定差... 对岷江上游土地岭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群落外貌、物种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恢复后群落外貌以小型叶、单叶、非全缘、草质的高位芽植物为主,表现出与演替前期相符的类似温带针阔混交林特征。恢复形成的四类不同群落组成有一定差异,造林并封育效果最好,干扰下的恢复效果最差。在恢复的进程中,四类群落垂直结构层次更复杂,川莓在各灌木层都占优势地位。放牧干扰是灌木层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与均匀度较低及灌丛难以实现进展演替的主要原因。恢复后群落的上层盖度影响下层盖度,放牧引起了少数口食性差的草本迅速占优。从径级结构上看,处于演替前期的华山松林有被云杉类取代的趋势,加入演替后期种的封育造林是更理想的恢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岭 生态恢复 群落外貌 放牧干扰 更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