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多样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燕旋 黄小波 +8 位作者 郎学东 唐荣 张锐 李聪 李俊松 李有寿 王校海 苏建荣 李帅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8,共12页
[目的]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揭示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基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仑、补蚌和尚勇等片区3块1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调查数... [目的]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揭示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基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仑、补蚌和尚勇等片区3块1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调查数据和木本植物功能性状数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冗余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多样性的差异,阐明热带雨林木本植物群落的功能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1)乔木的叶面积、叶碳含量、叶干物质含量的群落加权平均值均显著高于灌木和藤本,而藤本叶氮含量和比叶面积的群落加权平均值显著高于乔木和灌木。(2)乔木功能丰富度和功能离散度高于灌木和藤本,而灌木功能均匀度和功能分异度均高于乔木和藤本。(3)乔木和藤本功能丰富度以及藤本功能离散度随物种丰富度、多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乔木功能均匀度和功能分异度随土壤肥力的增大而显著增大,而灌木功能离散度随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增大。(4)植物多度是影响乔木和灌木功能性状群落加权平均值的主要因素,而系统发育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土壤肥力是影响藤本功能性状群落加权平均值的主要因素。[结论]表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群落在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且植物多度和土壤肥力在热带雨林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维持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多样性 土壤肥力 多度 热带雨林 生长型 木本植物
下载PDF
西双版纳尚勇热带季节雨林物种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2
作者 李有寿 邓志云 +7 位作者 彭倩 李帅锋 郎学东 黄小波 唐荣 张锐 郭贤明 苏建荣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106-111,共6页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群落结构复杂,物种组成丰富,是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的天然试验平台。基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片区1 hm 2热带季节雨林动态监测样地,分析了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及重要值特征,揭示影响群落物种组成...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群落结构复杂,物种组成丰富,是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的天然试验平台。基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片区1 hm 2热带季节雨林动态监测样地,分析了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及重要值特征,揭示影响群落物种组成的环境因子差异。结果表明,热带季节雨林样地中发现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共计2677株,属于65科225种;乔木、灌木和藤本植物分别有150、16、59种,物种数量随样方数量累计呈较快增长趋势。千果榄仁、思茅崖豆和木奶果是样地内重要值排前3位的物种,累计重要值为22.17%,优势种分布不明显。木本植物丰富度与土壤pH、速效磷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热带季节雨林的物种分布与土壤pH、速效磷含量、全氮含量及毛管持水量等4个环境因子间存在密切关系,其中,土壤pH、速效磷含量和毛管持水量对物种分布具有积极影响,而土壤全氮含量对物种分布具有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物种丰富度 重要值 土壤理化性质 冗余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
下载PDF
罗平城市绿地树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红 彭建松 李帅锋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6-193,共8页
基于云南罗平县45个样地的调查数据,选取绿量、降温、增湿、降噪4个生态系统功能变量,采用平均值法分析城市绿地树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罗平县城市不同绿地中树种多样性综合指数(K)从高到低排序为公园绿地(1.76)... 基于云南罗平县45个样地的调查数据,选取绿量、降温、增湿、降噪4个生态系统功能变量,采用平均值法分析城市绿地树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罗平县城市不同绿地中树种多样性综合指数(K)从高到低排序为公园绿地(1.76)>街旁绿地(1.68)>居住区绿地(1.64)>单位绿地(1.59)>校园绿地(1.33)。树种丰富度指数(G)与绿量、增湿、降温显著正相关,对降噪影响不显著;Simpson指数(D)和Shannon-Wiener指数(H)对绿量、降温、增湿和降噪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均匀度指数(J)与绿量、降噪和增湿显著正相关,与降温无显著相关关系。城市绿地树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Shannon-Wiener指数对多功能性的影响最大(R^(2)=0.694,P<0.01),说明同时维持多种生态功能需要更丰富的植株总量和物种数量来支撑。城市绿地树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与单一功能相比,对多功能性的影响力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 多功能性 城市绿地 罗平
下载PDF
滇西北云南红豆杉群落物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 被引量:31
4
作者 李帅锋 刘万德 +2 位作者 苏建荣 郎学东 张志钧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8-576,共9页
在对滇西北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群落的野外调查基础上,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基于2×2联列表的χ2检验、联结系数(AC)的方法,分析了群落种群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物种的重要值与相对应的生态位宽度存在着极显... 在对滇西北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群落的野外调查基础上,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基于2×2联列表的χ2检验、联结系数(AC)的方法,分析了群落种群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物种的重要值与相对应的生态位宽度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云南红豆杉、丽江铁杉(Tsuga forrestii)与青荚叶(Helwingia japonica)的生态位宽度大于其它种群;在1225个种对中有48.16%的生态位重叠值为0,同时χ2统计量中有4%为中性联结,说明群落中木本植物种群间资源利用性竞争较强。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间往往生态位重叠也较大;云南红豆杉与丽江铁杉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要明显高于与其它种群的,Schoener指数为0.875。χ2检验表明云南红豆杉与其它种群之间表现为无联结。联结系数中显著负联结的种对要多于显著正联结,群落物种受到较大的外来干扰。联结系数与生态位重叠值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并能用Cubic指数建立回归方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种间联结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云南兰坪云南红豆杉种群年龄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帅锋 刘万德 +2 位作者 苏建荣 郎学东 张志钧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2-799,共8页
利用点格局分析法对滇西北兰坪县4个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生长阶段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窗与人为干扰影响4个云南红豆杉种群的龄级结构,小林窗的种群呈稳定型;较大林窗的种群... 利用点格局分析法对滇西北兰坪县4个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生长阶段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窗与人为干扰影响4个云南红豆杉种群的龄级结构,小林窗的种群呈稳定型;较大林窗的种群呈进展型;群落结构完整未出现林窗和有较大人为干扰的种群年龄结构均呈衰退型,幼苗、幼树与小树个体缺乏,种群存在一定程度的更新困难,林窗的大小是种群更新的重要因素。(2)人为干扰、自然生境与本身生物学特性影响4个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种群1整体及其不同生长阶段个体均呈聚集分布;种群2和种群4在小尺度呈聚集分布,而在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种群3随着空间尺度增大分布格局表现为聚集→随机→聚集趋势。(3)种群2中幼苗、小树和中树在小尺度下表现为聚集分布,其他尺度下表现为随机分布;种群3的小树阶段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皆有出现,中树与大树在不同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种群4聚集分布的强度随生长阶段的增加在减弱。(4)4个种群各发育阶段间皆呈或接近显著正相关,种内竞争弱,有利于种群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年龄结构 点格局分析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
下载PDF
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中木本植物幼苗更新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帅锋 刘万德 +2 位作者 苏建荣 张志钧 刘庆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5653-5662,共10页
以时空替代的方法,将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次生林与成熟林等3个处于同一空间下的群落作为次生演替进程中的3个阶段,研究云南普洱地区次生演替过程中的木本植物幼苗更新特征,分析了次生演替过程中木本植物幼苗的物种组成、密度... 以时空替代的方法,将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次生林与成熟林等3个处于同一空间下的群落作为次生演替进程中的3个阶段,研究云南普洱地区次生演替过程中的木本植物幼苗更新特征,分析了次生演替过程中木本植物幼苗的物种组成、密度、高度级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8个共144 m2的幼苗样地中调查木本植物幼苗101种2014株,其中乔木幼苗是主要组成。随着次生演替的进行,木本植物幼苗、乔木与藤本幼苗密度逐渐增加,灌木幼苗密度无显著变化;藤本植物幼苗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次生演替进行而增加,乔木与灌木幼苗则无显著变化,成熟季风常绿阔叶林中木本植物幼苗Shannon-Wiener指数要显著小于针阔混交林与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次生与成熟季风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幼苗多度随高度级增加而减少,针阔混交林则呈现偏峰曲线,幼苗密度均集中分布在高度20 cm以内,3个群落演替阶段木本植物幼苗物种丰富度随高度级增加呈现偏锋曲线。相似性系数反映出乔木和藤本幼苗的更新来源与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乔木幼苗密度分布与样地坡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灌木幼苗密度与土壤pH值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更新 次生演替 生活型 高度级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林龄对思茅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帅锋 贾呈鑫卓 +5 位作者 杨利华 钟华 黄小波 郎学东 刘万德 苏建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33,共8页
[目的]以云南省普洱市主要植被思茅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林龄思茅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大小分布及变化特征。[方法]分别在5、8、15、25、36年生思茅松人工林内,利用内径为8.5 cm的根钻分3层(0~10、10~20、20~30 cm)获取思茅松与... [目的]以云南省普洱市主要植被思茅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林龄思茅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大小分布及变化特征。[方法]分别在5、8、15、25、36年生思茅松人工林内,利用内径为8.5 cm的根钻分3层(0~10、10~20、20~30 cm)获取思茅松与其它物种的细根、粗根及死根生物量数据。[结果]表明:随着思茅松人工林林龄的增长,思茅松细根生物量呈减少的趋势,而其它物种细根生物量呈增加趋势,细根生物量最大出现在36年生思茅松人工林。不同林龄思茅松人工林的思茅松粗根和死根生物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其它物种及林分的粗根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则随林龄增长而增加。思茅松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土壤深度0~10 cm内,其中,思茅松、其它物种、林分细根生物量以及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林龄和土壤深度对思茅松与其它物种的细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林龄与土壤深度的交叉作用对思茅松细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林龄对死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林龄、土壤深度及林龄与土壤深度的交叉作用对粗根与根系的生物量有显著影响。[结论]思茅松人工林随着林龄增长,群落结构与树种组成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对根系生物量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细根 粗根 生物量 林龄 垂直分布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思茅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帅锋 贾呈鑫卓 +4 位作者 杨利华 黄小波 郎学东 刘万德 苏建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65-2272,共8页
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松人工林中14a龄林为研究对象,对5种造林密度(1m×1m、1.5m×1.5m、2m×1m、2m×2m、2m×3m)的思茅松人工林的林分特征及其根系生物量空间分布进行调查分析,以明确林分密度对思茅松人工林细根生... 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松人工林中14a龄林为研究对象,对5种造林密度(1m×1m、1.5m×1.5m、2m×1m、2m×2m、2m×3m)的思茅松人工林的林分特征及其根系生物量空间分布进行调查分析,以明确林分密度对思茅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为思茅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树高和胸径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少呈增大趋势,而生物量呈减少趋势。(2)14a思茅松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株细根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但粗根与死根生物量在5个林分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3)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土壤上层,其中40.21%~54.73%的细根集中在0~10cm土壤深度,不同林分密度的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较为明显,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土壤上层的细根生物量比例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4)林分密度和土壤深度对细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而且乔木个体大小差异与细根生物量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单株细根生物量与林分密度、乔木个体大小差异、地下生物量及胸高断面积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树高和胸径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人工林 林分密度 细根 粗根 生物量
下载PDF
思茅松自由授粉家系遗传参数与早期选择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帅锋 苏建荣 +3 位作者 郎学东 黄小波 缪迎春 杨利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9-935,共7页
[目的]通过对思茅松自由授粉子代测试林的生长与形质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进行优良家系选择,为建立思茅松高世代种子园及培育优良无性系苗木提供种质资源。[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214个思茅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试林中选择胸径、... [目的]通过对思茅松自由授粉子代测试林的生长与形质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进行优良家系选择,为建立思茅松高世代种子园及培育优良无性系苗木提供种质资源。[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214个思茅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试林中选择胸径、地径、树高、枝下高、冠幅、通直度、树干圆满度、树冠圆满度、材积及地上生物量等生长与形质性状,利用线性混合模型进行遗传参数的估计,进行优良家系筛选。[结果]思茅松自由授粉子代测试林生长与形质性状的遗传参数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较高,其中,地径的家系遗传力最大(1.105)。材积的预期遗传增益高于地上生物量,利用家系/家系内选择方法进行优良家系的筛选,材积的预期遗传增益为60.75%,入选家系为60个;地上生物量的预期遗传增益为44.22%,入选家系为66个。轮盘数、通直度和树干圆满度对材积和地上生物量都有显著影响。[结论]在早期选择中,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对思茅松自由授粉优良家系的选择有重要参考作用,4年生思茅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试林中各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在早期选择中可以筛选出适合不同培育目标的优良家系,最大限度挖掘其遗传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自由授粉 遗传参数 家系选择 材积 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帅锋 苏建荣 +5 位作者 刘万德 郎学东 黄小波 贾呈鑫卓 童清 唐红燕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0-817,共8页
以思茅松人工林中龄林、近熟林和过熟林及附近区域思茅松天然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探讨造林对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大小与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林地类型土壤有机碳、氮含量与C:N随着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少,过熟林土... 以思茅松人工林中龄林、近熟林和过熟林及附近区域思茅松天然林和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探讨造林对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大小与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林地类型土壤有机碳、氮含量与C:N随着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少,过熟林土壤有机碳和氮含量随土层加深则显著高于其它林地类型,近熟林土壤表层有机碳和氮含量显著低于中龄林和过熟林。思茅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过熟林乔木层碳储量最高。造林对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氮储量的影响不显著,而土壤有机碳储量随林龄增大先减少后增加至过熟林恢复至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天然林水平,土壤有机碳与氮储量随土层加深而减少。与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天然林相比,思茅松人工林的中龄林与过熟林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的年变化量高于近熟林,近熟林年变化量呈净减少;在思茅松天然林中,人工更新与在常绿阔叶林中造林相比,思茅松人工林可以累积更多的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此外,土壤含水量越大,土壤有机碳储量则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思茅松天然林 人工林 乔木层碳储量 造林
下载PDF
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种子库的恢复动态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帅锋 刘万德 +2 位作者 苏建荣 张志钧 刘庆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6-61,共6页
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季风常绿阔叶林原始林、恢复15年及30年群落的野外调查及土壤种子库的萌发试验,探讨其土壤种子库的基本特征、变化规律及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中共有1667粒种子萌发,分属30科65属76种;恢复15年群落土壤种... 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季风常绿阔叶林原始林、恢复15年及30年群落的野外调查及土壤种子库的萌发试验,探讨其土壤种子库的基本特征、变化规律及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中共有1667粒种子萌发,分属30科65属76种;恢复15年群落土壤种子库密度最高,每m2达(361±69.87)粒,原始林次之,为(142.5±27.5)粒,恢复30年群落最低,为(108.33±30.01)粒;恢复30年群落土壤种子库多样性最高。种子生存策略与群落结构是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3种群落类型土壤种子库生活型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恢复15年群落中1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密度要显著高于恢复30年群落。恢复15年与30年群落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相似性系数要高于原始林群落;草本层对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的影响要高于乔木层,幼苗库物种组成则与乔木层联系更加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物种组成 种子密度 相似性系数 植被恢复
下载PDF
元江自然保护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及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帅锋 杜凡 +1 位作者 王娟 杨宇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8年第1期57-63,共7页
在元江自然保护区所保留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内,经作样地调查,共记录到种子植物56科,115属,194种,蕨类植物13科,17属,20种;其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空间层次分明,可分为乔木上层、乔木下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外植物,表明在哀牢... 在元江自然保护区所保留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内,经作样地调查,共记录到种子植物56科,115属,194种,蕨类植物13科,17属,20种;其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空间层次分明,可分为乔木上层、乔木下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外植物,表明在哀牢山海拔高度1900~2200m的地带,仍保存着较完整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对其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的分析表明,该植被类型热带性质的属要多于温带性质的属;而在种的结构上,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东亚-喜马拉雅成分及中国特有成分能够贯穿于各层次之中;其区系成分以东亚-喜马拉雅和中国特有成分占优势,同时热带亚洲成分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说明在其种子植物区系上具有由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而从中国种子植物特有种作进一步分析,则表明其在种子植物区系上具有过渡性质。与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相比较,澜沧江以硬斗石栎和木果石栎为主要优势种,而元江自然保护区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则以元江栲和短柄石栎为主要优势种,且分布的海拔高度偏低;与邻近的无量山自然保护区,海拔高度相近的同类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相比,其主要优势种相同,说明两地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具有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江自然保护区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群落学特征 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下载PDF
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藤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帅锋 苏建荣 +3 位作者 刘万德 张志钧 刘庆云 李忠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0,共11页
藤本植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群落的恢复与演替。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不同恢复阶段(恢复15a、恢复30a和原始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的野外调查,分析了不同恢复阶段藤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密度、多度、径级分布、多样性... 藤本植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群落的恢复与演替。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不同恢复阶段(恢复15a、恢复30a和原始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的野外调查,分析了不同恢复阶段藤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密度、多度、径级分布、多样性指数及攀援方式,并探讨藤本植物与支持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0.81hm2的调查样地中,共发现DBH≥0.1cm的藤本植物1292株(分属34科51属64种)。原始林群落的藤本物种丰富度、密度(DBH<1cm)、胸高断面积和平均胸高断面积都显著高于恢复阶段,原始林和恢复15a群落的密度(DBH≥1cm)、平均胸径和平均长度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恢复30a。3种群落类型中藤本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径级分布有显著差异,原始林中藤本植物物种更多,而且大径级(DBH≥10cm)的藤本植物仅出现在原始林及恢复30a的群落。单株藤本攀援的支持木在3种群落类型中均占多数,藤本植物与支持木的胸径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01),原始林群落中DBH≥15cm的支持木更易被攀援,而恢复阶段则相反。茎缠绕藤本植物对原始林的负面影响要显著少于恢复15a及30a群落,而卷须类藤本植物也反映出原始林正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阶段,同时根攀缘和搭靠类藤本植物物种组成和多度变化可以反映出干扰后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恢复程度。森林砍伐是影响不同恢复阶段藤本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藤本-支持木关系 攀援方式 季风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不同产地何首乌药材的质量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帅锋 郑传柱 +3 位作者 张丽 兰才武 贺定翔 丁安伟 《江苏中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69-71,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何首乌药材质量,为何首乌药材适宜产地的确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何首乌主要含有的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为指标,通过HCLP法进行含量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运用matlab进行相关性及聚类分析,研究产地差异对何首乌药材质...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何首乌药材质量,为何首乌药材适宜产地的确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何首乌主要含有的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为指标,通过HCLP法进行含量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运用matlab进行相关性及聚类分析,研究产地差异对何首乌药材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产地对何首乌各有效成分的含量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产地何首乌药材中二苯乙烯苷与结合蒽醌类成分呈显著正相关性。聚类分析表明云南、贵州产何首乌质量较优。结论:不同产地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故有必要建立不同地域药材质量标准,以确保何首乌临床合理、安全的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产地 高效液相色谱 二苯乙烯 蒽醌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对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帅锋 郑传柱 +4 位作者 张丽 姚卫峰 兰才武 贺定翔 丁安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11期1177-1179,118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对何首乌药材中二苯乙烯苷以及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为何首乌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HPLC测定来自贵州施秉县不同采收期样品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采收期何...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对何首乌药材中二苯乙烯苷以及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为何首乌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HPLC测定来自贵州施秉县不同采收期样品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采收期何首乌样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采收期何首乌样品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9月份>10月份>8月份>11月份>12月份>1月份。结合型蒽醌含量在9月份达到峰值,随后随时间推移而降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期何首乌样品综合评价指数9、10月份较高。结论:9、10月份为何首乌较为适宜的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不同采收期 二苯乙烯苷 蒽醌
下载PDF
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恢复阶段附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及分布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帅锋 苏建荣 +3 位作者 刘万德 张志钧 刘庆云 李忠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158,共8页
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不同恢复阶段(恢复15年、30年和原始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内附生维管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不同恢复阶段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多度、分布和相似性关系,并探讨附生维管植物与宿主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0.81 hm... 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不同恢复阶段(恢复15年、30年和原始林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内附生维管植物的调查,分析了不同恢复阶段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多度、分布和相似性关系,并探讨附生维管植物与宿主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0.81 hm2的调查样地中,共发现附生维管植物3 116株(分属9科20属22种);(2)原始林中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17种)要显著高于恢复30年(7种)和15年(5种)群落;(3)原始林与不同恢复阶段群落中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有显著不同,恢复15年群落中的附生植物主要由蕨类植物组成,兰科植物是原始林附生植物的主要物种组成,有些物种仅出现在原始林中,可以作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程度的指示物种;(4)原始林附生维管植物的多度要显著高于恢复阶段;(5)3个群落类型中的附生维管植物在水平方向都为聚集分布,恢复15年群落主要分布在0 5 m,原始林中分布可达到20 m;(6)原始林中附生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度与宿主的胸径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2个恢复阶段森林中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分布 附生维管植物 不同恢复阶段 季风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云南普洱山区林地利用强度对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17
作者 栗婧 李帅锋 +3 位作者 黄小波 唐荣 张锐 苏建荣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3期26-36,共11页
【目的】林地利用强度是全球森林管理的关键因素,极大地影响着森林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本研究试图量化林地利用强度对云南普洱山区林地的植物多样性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方法】在云南省普洱市倚象镇,选择4种林地利用强度下的典... 【目的】林地利用强度是全球森林管理的关键因素,极大地影响着森林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本研究试图量化林地利用强度对云南普洱山区林地的植物多样性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方法】在云南省普洱市倚象镇,选择4种林地利用强度下的典型森林,即原始季风常绿阔叶林、自然更新的卡西亚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林、放牧形成的灌草丛、持续管理的咖啡(Coffea arabica)人工林,开展群落学调查和土壤样品测定,分析林地利用强度对植物多样性、群落组成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植物多样性随林地利用强度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含水量、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随林地利用强度增加而降低,降幅可达45.95%~67.90%;土壤全磷含量随林地利用强度增加而增加,增幅可达100%。植物多样性的多重属性与林内空气湿度、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含量等呈正相关,与林内空气温度和土壤速效磷含量呈负相关。林内空气温度是影响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在随机森林模型中的解释率高达72.90%。【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我国南亚热带山地典型地带性森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的不同林地利用强度对植物多样性、群落组成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表明林地利用强度显著改变了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为通过合理经营提升森林多种功能奠定了科学依据,对我国南亚热带天然林的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利用强度 植物多样性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开展军民融合应急医学救援训练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帅锋 胡雪军 +1 位作者 董罡 鱼敏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79-281,共3页
为提高军民融合应急医学救援整体效能。提高军地应急医学救援训练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文献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掌握国外军地卫生力量联训现状,分析我国军地应急医学救援联合训练的必要性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策。研究... 为提高军民融合应急医学救援整体效能。提高军地应急医学救援训练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文献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掌握国外军地卫生力量联训现状,分析我国军地应急医学救援联合训练的必要性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策。研究认为军民融合应急医学救援力量联合训练是统一指挥、装备兼容、技术交流、资源集成的需要,但目前还面临顶层设计有待完善、法律法规有待健全、运行机制不够顺畅、训练条件有所欠缺等主要问题。建议采取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打造联训平台,实现组训资源共享;合理设计联训内容,提高训练针对性;建立施训标准,提高训练规范性等措施,推进军地联合训练深入全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应急医学救援 训练
下载PDF
元江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帅锋 杜凡 +1 位作者 王娟 杨宇明 《山东林业科技》 2007年第6期25-28,共4页
元江自然保护区还保留一定面积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群落植物区系的分析上,热带性质的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显示该保护区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属的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从种的结构分析看,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中国-喜马拉雅成... 元江自然保护区还保留一定面积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群落植物区系的分析上,热带性质的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显示该保护区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属的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从种的结构分析看,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及中国特有成分能够贯穿于群落各层次之中;其种的区系成分以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特有成分占优势,同时热带亚洲成分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说明该植物区系具有由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而中国特有种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本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构成种类主要起源于云南和我国南方地区。群落中温带性质的种比热带性质的种多,说明在本区山地条件下,在该群落中形成和迁入大量温带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江自然保护区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群落学特征 植物区系
下载PDF
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植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94
20
作者 刘万德 苏建荣 +2 位作者 李帅锋 张志钧 李忠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581-6590,共10页
通过测定中国西南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演替15a,演替30a及原始林)群落中植物叶片与土壤中C、N、P含量,探索了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物种丰富度及多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及植物中全N、全... 通过测定中国西南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演替15a,演替30a及原始林)群落中植物叶片与土壤中C、N、P含量,探索了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物种丰富度及多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及植物中全N、全P含量及土壤中C含量均为演替30a群落中最低,而植物中C含量在不同演替阶段群落间无显著性差异。在不同演替阶段共有种中,40%的物种N含量原始林中最高,40%的物种P含量演替15a群落中最高,而80%的物种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土壤中C:N比在不同演替阶段间无显著变化,而N:P及C:P比则随演替呈减小趋势。植物中C:N及C:P比均为演替30a群落最高,而N:P比则随演替呈增加趋势。不同演替阶段共有种的C:N比中,40%的物种原始林中最低,40%的物种无差异,而C:P与N:P比中则均有60%物种无显著性差异,但70%物种在演替15a群落中N:P小于14,演替30a群落中50%物种N:P在14—16,原始林中则有80%物种N:P大于16。群落物种丰富度及个体多度均与C:N、N:P、C:P无显著的相关性,但植物中的N、P与土壤的N、P分别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说明土壤中N、P供应量影响植物体中的N、P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阶段 相关性分析 化学计量 季风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