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弗洛斯特诗歌艺术的辩证法维度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应雪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39,51,共5页
20世纪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辩证诗学集中地体现为他的两个理论:“诗歌是隐喻”和“意义之音”。他的诗歌作品不但在辩证法的高度上实践和检验着他的诗歌理论,更对现代诗歌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诗人自我意识与素材的关系... 20世纪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辩证诗学集中地体现为他的两个理论:“诗歌是隐喻”和“意义之音”。他的诗歌作品不但在辩证法的高度上实践和检验着他的诗歌理论,更对现代诗歌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诗人自我意识与素材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索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斯特 辩证诗学 “诗歌是隐喻” “意义之音” 形式与内容 诗人自我意识
下载PDF
重新栖居的美学内涵和诗歌展演——论罗伯特·弗洛斯特诗歌生态美学一维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应雪 罗卫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35-42,共8页
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以其诗歌作品实现了对"诗意栖居"生态美学内涵的独特讨论,从"家园意识""、位置感""、诗歌创造与艺术想象"等多个维度展现了英格兰人实现"重新栖居"的现... 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以其诗歌作品实现了对"诗意栖居"生态美学内涵的独特讨论,从"家园意识""、位置感""、诗歌创造与艺术想象"等多个维度展现了英格兰人实现"重新栖居"的现实和美学途径。同时",重新栖居"的诗歌展演构建出较为完整的"栖居"理论体系,达成了对当代生态美学的有效阐发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居 生态美学 弗洛斯特 诗歌 重新栖居
下载PDF
思想灌注+作品赏析——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新思路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应雪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20-122,共3页
英语专业文学课的教学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了解英美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训练使得改变传统文学课教学中"文学史+选读"的模式成为必需。通过文学课的现实需求和教学实践总结,提出文学... 英语专业文学课的教学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了解英美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训练使得改变传统文学课教学中"文学史+选读"的模式成为必需。通过文学课的现实需求和教学实践总结,提出文学教学的一种新思路,即"思想的灌注+完整文学作品赏析"的方法,以此改变传统文学课教学中或是死记硬背文学发生史,而对文学作品和文化整体均缺乏系统理解的局面,尝试文学课教学发展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课教学 思想灌注 文学作品 文学史 选读
下载PDF
主体间性的自然之美——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自然诗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应雪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3-128,共6页
通过重读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自然诗,展开其自然诗与浪漫主义抒情诗及田园诗传统的对比研究,突出其自然诗中独特的美学批判与创建。以"反浪漫主义的自然抒写""反田园诗的审美批判""对话的自然"3个维... 通过重读罗伯特·弗洛斯特的自然诗,展开其自然诗与浪漫主义抒情诗及田园诗传统的对比研究,突出其自然诗中独特的美学批判与创建。以"反浪漫主义的自然抒写""反田园诗的审美批判""对话的自然"3个维度构建弗氏自然诗的美学体系。通过浪漫主义的反讽、对田园诗的戏仿及对主体间性自然之美的塑造,弗氏自然诗不但实现了对既定文学传统的超越,突显对工业文明及"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审美批判,更开辟了人与自然同生共荣的存在之美,成为美国自然文学传统中的又一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诗 主体间性 反浪漫主义 反田园诗 审美批判
下载PDF
感性秘仪·历史重构·艺术想象·精神拯救——希尔达·杜丽特尔“感性”思想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应雪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8-145,共8页
杜丽特尔虽身处现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代,但其卓越的文学理念和创作实践却一直未能进入文学"正典",文学研究者对其艺术及思想的评论亦乏善可陈。文章回归杜丽特尔创作的起点,梳理其以女性生命体验为核心的思维与创作体系;以杜... 杜丽特尔虽身处现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代,但其卓越的文学理念和创作实践却一直未能进入文学"正典",文学研究者对其艺术及思想的评论亦乏善可陈。文章回归杜丽特尔创作的起点,梳理其以女性生命体验为核心的思维与创作体系;以杜丽特尔的诗歌、文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自然意象的感性秘仪、女性生命力与历史重构、超意识与艺术想象、艺术之美与精神拯救等问题的讨论,构筑其"感性"思想体系并挖掘其中与男性诗人迥异的"现代意识"。重启对杜丽特尔的研究,管窥现代诗歌嬗变中的不同观念及创作倾向,重塑现代诗坛的多元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丽特尔 感性思想 自然秘仪 历史重构 艺术想象 精神拯救
下载PDF
一个解构批评的范本——析罗伯特·弗洛斯特诗歌《摘苹果之后》意义的模糊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应雪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78-81,共4页
笔者通过对罗伯特.弗洛斯特诗歌《摘苹果之后》做新批评和解构批评的对比解读,试图展示诗歌主题中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二元对立是如何被诗歌语言本身所产生的意义模糊性所解构的。诗歌意义的模糊性一方面反映了诗歌表面现实主义优越于... 笔者通过对罗伯特.弗洛斯特诗歌《摘苹果之后》做新批评和解构批评的对比解读,试图展示诗歌主题中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二元对立是如何被诗歌语言本身所产生的意义模糊性所解构的。诗歌意义的模糊性一方面反映了诗歌表面现实主义优越于理想主义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又在更深层面上颠覆了这种意识形态,从而赋予诗歌意义以复杂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斯特 《摘苹果之后》 新批评 解构批评 意义模糊性 意识形态 二元对立
下载PDF
栖居的困顿和“家园意识”的重建——析弗洛斯特“家园”诗歌的主题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应雪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26-28,共3页
罗伯特.弗洛斯特在其"家园"诗歌中描绘了新英格兰人栖居的困顿,探讨了重建"家园意识"的可能。新英格兰人的栖居困境和"家园意识"的沦丧使得重建"家园意识"成为一种生存需要和伦理选择。弗洛斯... 罗伯特.弗洛斯特在其"家园"诗歌中描绘了新英格兰人栖居的困顿,探讨了重建"家园意识"的可能。新英格兰人的栖居困境和"家园意识"的沦丧使得重建"家园意识"成为一种生存需要和伦理选择。弗洛斯特从存在论美学的高度阐释了"家园意识"在改变新英格兰人存在困境与其实现栖居理想的辩证关系,展现了"家园意识"不可替代的现实作用和美学价值,丰富扩展了"家园意识"和栖居的美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斯特 家园诗歌 栖居困顿 家园意识 重新栖居
下载PDF
欲望的诗歌,平衡的诗学——弗洛斯特一组叙事诗的主题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应雪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55,共5页
弗洛斯特的很多叙事诗都探索了女性的欲望与诗歌创作关系的主题。这些叙事诗不但反映了弗洛斯特独特的女性观和欲望观,更在隐喻的层面上折射出弗洛斯特的“平衡诗学”,即将女性所代表的激情与创作力与男性所代表的理性与形式完美相结... 弗洛斯特的很多叙事诗都探索了女性的欲望与诗歌创作关系的主题。这些叙事诗不但反映了弗洛斯特独特的女性观和欲望观,更在隐喻的层面上折射出弗洛斯特的“平衡诗学”,即将女性所代表的激情与创作力与男性所代表的理性与形式完美相结合的诗歌理念。弗洛斯特在其叙事诗中通过反讽、隐喻等叙事策略和修辞手法巧妙地将诗歌的主题在故事和隐喻的双重层面上表现出来。本文从叙事学和女性主义的视角探索了弗洛斯特一组叙事诗的主题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弗洛斯特独特的女性观、欲望观和辩证平衡的诗学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斯特 叙事诗 女性 欲望 主题 平衡诗学
下载PDF
基于自主学习系统的英语阅读课教改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应雪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59-62,共4页
根据一、二年级教学大纲要求,实现阅读库材料的等级划分及类别划分,保证阅读文献的广泛性和可用性。通过介入自主学习系统与网页开发,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测、自评及教师的有效跟踪,建立分级测评数据库和学生阅读档案。在优化学生知识... 根据一、二年级教学大纲要求,实现阅读库材料的等级划分及类别划分,保证阅读文献的广泛性和可用性。通过介入自主学习系统与网页开发,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测、自评及教师的有效跟踪,建立分级测评数据库和学生阅读档案。在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同时,推动英语课程体系的深入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阅读课 自主学习系统 分级测评 优化知识结构 提升全面素养
下载PDF
反田园诗的审美批判——罗伯特·弗洛斯特诗歌新探
10
作者 李应雪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23-130,共8页
以对比田园诗与自然诗本质差异为前提,以重读弗洛斯特自然诗为核心,构建弗氏自然诗的"反田园"体系并研究其审美批判内涵。在驳斥学界对弗洛斯特"田园诗人"定位的同时,还原其作为现代诗人独有的批判性,探索现代诗歌... 以对比田园诗与自然诗本质差异为前提,以重读弗洛斯特自然诗为核心,构建弗氏自然诗的"反田园"体系并研究其审美批判内涵。在驳斥学界对弗洛斯特"田园诗人"定位的同时,还原其作为现代诗人独有的批判性,探索现代诗歌的又一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斯特 自然诗 反田园诗 审美批判
下载PDF
伦理学视阈中的弗洛斯特诗歌与诗学研究
11
作者 李应雪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0-32,共3页
罗伯特.弗洛斯特诗歌主题、诗学理念及美学探索中展现出的伦理为"平衡伦理"。这种"平衡伦理"不仅决定着其诗歌作品的伦理立场,同时也打造了其独特的诗学认识论和诗歌美学。一方面,"平衡伦理"是弗洛斯特... 罗伯特.弗洛斯特诗歌主题、诗学理念及美学探索中展现出的伦理为"平衡伦理"。这种"平衡伦理"不仅决定着其诗歌作品的伦理立场,同时也打造了其独特的诗学认识论和诗歌美学。一方面,"平衡伦理"是弗洛斯特在传统伦理和现代伦理之间缔造的中庸理念,提供给现代人遭遇存在困境和价值抉择时的多种伦理选择,从而为理解和解决现代人多重的存在问题构建出多元化的选择策略体系;另一方面,弗洛斯特在传达其复杂的诗学理念和满足大众读者的需求之间也遵循着"平衡伦理"。弗洛斯特的艺术成就与其诗歌的普及程度相得益彰,这也恰恰展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现代人生存问题的不凡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斯特 诗歌 诗学 平衡伦理
下载PDF
从“三结合”论说看习近平文艺思想中的政治哲学与文艺战略
12
作者 李应雪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6-9,共4页
从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三结合”思想入手,即通过讨论其文艺观中世界主义文化视野与民族文化复兴梦想的结合、人民主义文艺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党的战略性领导与文艺工作自主性的结合,透视其文艺思想宏阔的哲... 从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三结合”思想入手,即通过讨论其文艺观中世界主义文化视野与民族文化复兴梦想的结合、人民主义文艺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党的战略性领导与文艺工作自主性的结合,透视其文艺思想宏阔的哲学视域、政治远见及新时期文艺战略方针,以期为文学创作和理论建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结合” 习近平 文艺思想 政治哲学 文艺战略
下载PDF
文学地域主义视角下的《小城畸人》 被引量:2
13
作者 战云新 李应雪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237-241,共5页
从文学地域主义视角,分析了舍伍德·安德森代表作《小城畸人》的地域文化特征,认为小说通过揭示畸人们与小镇的"断层"及地域身份构建问题,探讨了新兴工业文明冲击下小镇居民地方家园感与归属感的缺失,指出"畸人"... 从文学地域主义视角,分析了舍伍德·安德森代表作《小城畸人》的地域文化特征,认为小说通过揭示畸人们与小镇的"断层"及地域身份构建问题,探讨了新兴工业文明冲击下小镇居民地方家园感与归属感的缺失,指出"畸人"们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是寻求相互理解并热爱地域生活,进而反映了安德森超越地域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域主义 《小城畸人》 地域身份构建 归属感
下载PDF
《女勇士》:华裔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建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卓男 李应雪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48-150,共3页
华裔女性作家汤亭亭是华裔美国文学的先锋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女勇士》一经发布便在美国社会引起轰动。本文通过对汤亭亭作品《女勇士》中故事和主要人物的分析,探讨作者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批判,探究作者的自我意识,即族裔意... 华裔女性作家汤亭亭是华裔美国文学的先锋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女勇士》一经发布便在美国社会引起轰动。本文通过对汤亭亭作品《女勇士》中故事和主要人物的分析,探讨作者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批判,探究作者的自我意识,即族裔意识和女性意识,应和了从自我迷茫到自我觉醒与建构的华裔美国女性,象征了华裔美国文学在美国文学中获得独立地位,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从被边缘化到逐渐被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勇士》 自我意识 华裔美国文学
下载PDF
从理性批判到语言实验——狄金森诗歌中的融合性思维景观和“性灵”世界
15
作者 李应雪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7,237,238,共11页
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营造了主体性思维景观和个体化审美空间。主体性思维融感性与“慧性”于一体,打造感知和体察世界的“融合性思维图景”;审美空间是个体情感和情趣塑造的性灵世界。在其诗歌中,物是物自体而非... 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营造了主体性思维景观和个体化审美空间。主体性思维融感性与“慧性”于一体,打造感知和体察世界的“融合性思维图景”;审美空间是个体情感和情趣塑造的性灵世界。在其诗歌中,物是物自体而非康德所谓的现象;人是自由的人,在“存在”中不断获得和扩展“智慧”。诗人背离语法惯例,进行语言实验,将处于诗句任意位置的普通事物大写。狄金森以此反抗既定语言秩序,批判等级制理性传统。通过塑造“性灵人格”,诗人探索人类本性和本心,抗击理性人格对存在本性的遮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理性批判 语言实验 融合性思维景观 性灵世界 悬置
原文传递
自然悖论、帝国政治、殖民道德--《皮袜子故事集》中的景观书写
16
作者 李应雪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4-250,共7页
文章借助景观理论,从自然景观中的悖论、文化景观中的帝国政治以及道德景观中的英雄主义三个层面剖析《皮袜子故事集》中景观书写的多重内涵。以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塑造为研究对象,深度透视库柏景观书写中的诡谲。自然景观描绘中的... 文章借助景观理论,从自然景观中的悖论、文化景观中的帝国政治以及道德景观中的英雄主义三个层面剖析《皮袜子故事集》中景观书写的多重内涵。以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塑造为研究对象,深度透视库柏景观书写中的诡谲。自然景观描绘中的意图舛讹和逻辑悖论使自然在库柏的“凝视”下蜕变为记录“文明足迹”的场所。原始自然成为文明暴力和权利空间的“能指”,指向帝国政治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勾连。自然在象征层面同印第安人命运趋同,同为被观看、征服和拓殖的“他者”。班布尔身上的“自然道德”是早期白人殖民者“拓荒”精神的体现;他的男性气质催生出可复制和传播的英雄主义,背后是作家对殖民主义道德体系和文化共同体的无意识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袜子故事集》 景观书写 自然悖论 帝国政治 殖民道德
原文传递
现代文明中流浪者的精神追索——《赫索格》主题解析
17
作者 战云新 李应雪 《黑河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81-182,共2页
以《赫索格》中的现代文明下流浪者赫索格及精神探索为研究对象,探讨索尔·贝娄作品中对于现代人在文明中流浪、无家可归的精神困顿,以及走出迷惘、重建精神皈依之所的探求。
关键词 赫索格 流浪者 精神追索
下载PDF
班级制度文化儿歌化的技巧分析
18
作者 李应雪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年第8期1-3,共3页
在学校“五育”并融的教育教学中,开展系列“知行合一”的班级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守则、“五爱”教育、学校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理想信念等内容编撰成班级儿歌,让班级制度文化在儿歌中从0℃转变... 在学校“五育”并融的教育教学中,开展系列“知行合一”的班级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守则、“五爱”教育、学校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理想信念等内容编撰成班级儿歌,让班级制度文化在儿歌中从0℃转变到26℃,唤醒和激发孩子内驱力,促使孩子从自由到自律,是打通班级自主管理的一条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并融 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儿歌 自主管理 行为习惯 价值观念
下载PDF
对话与狂欢——惠特曼复调艺术的现代性批判与共同体想象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应雪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5-145,151,共12页
从惠特曼诗歌的"复调性"入手,解读《草叶集》的"对话性"和"狂欢化",讨论其中的现代性批判与工人阶级共同体想象。"对话性"标志着"独白"世界的崩塌,即底层人群的多声部对话对帝国工... 从惠特曼诗歌的"复调性"入手,解读《草叶集》的"对话性"和"狂欢化",讨论其中的现代性批判与工人阶级共同体想象。"对话性"标志着"独白"世界的崩塌,即底层人群的多声部对话对帝国工业、殖民强权和种族暴力的抗击与消解。同时,"对话性"也包含不同主体意识的交互往来形成的现代性批判和对独立、自由等精神价值的寻求。"狂欢广场"和"宴席"塑造开放性社会结构,突破等级化壁垒,使民主和平等的新型秩序得以呈现。"同志情谊"和"国家精神"的重建打造以人民为主体的国家构想,体现了多元化历史文化背景下个体对平权的追求、共同体成员价值认同以及把美国作为"现实故乡"的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 狂欢 复调 现代性批判 共同体想象
原文传递
女性、欲望、诗学——弗洛斯特叙事诗主题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应雪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8-95,共8页
弗洛斯特关于"女性"和"欲望"的叙事诗大多具有双重主题。主题之一是他在女性与欲望的故事中表达的独特的女性观和欲望观,主题之二表现为在隐喻和象征层面上对于女性欲望和诗歌创作关系的探索。借助于"反讽&qu... 弗洛斯特关于"女性"和"欲望"的叙事诗大多具有双重主题。主题之一是他在女性与欲望的故事中表达的独特的女性观和欲望观,主题之二表现为在隐喻和象征层面上对于女性欲望和诗歌创作关系的探索。借助于"反讽"和"隐喻"等叙事策略和修辞手法,弗洛斯特在诗歌中阐释了其辩证的诗学观,并形成了其"平衡诗学"的诗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斯特 叙事诗 女性 欲望 诗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