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人工智能技术助推新时代中医药国际传播探析
1
作者 李德俊 黄永祥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4期53-56,共4页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在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国际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中医药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对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提升中医药国际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更好地推进新时代中医...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在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国际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中医药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对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提升中医药国际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更好地推进新时代中医药国际传播,需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独特优势,在中医药古籍整理挖掘、中医药术语国际标准建设、中医药国际健康服务智慧平台建设和中医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力度,让人工智能更好地助力新时代中医药国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高新科技 人工智能 国际传播
下载PDF
新闻框架理论视角下China Daily对中医药的报道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德俊 丁雪莉 《传媒论坛》 2023年第3期38-42,共5页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国家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相继落地,中医药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对外传播步伐也日益加快。在中医药对外传播过程中,以China Daily为...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国家扶持中医药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相继落地,中医药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对外传播步伐也日益加快。在中医药对外传播过程中,以China Daily为代表的中国主流外宣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从新闻传播的视角,在新闻框架理论的架构下,对党的十八大以来China Daily刊发的涉及中医药的报道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增强中医药对外宣传报道效果的有效对策,以此来更好地助力中医药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框架 China Daily 中医药 对外传播
下载PDF
新时代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力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德俊 罗瑶 《传媒论坛》 2023年第23期76-79,共4页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历史悠久,其国际传播力的提升有助于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和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对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力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国际传播成果斐然。但同时,也仍面...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历史悠久,其国际传播力的提升有助于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和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对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力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国际传播成果斐然。但同时,也仍面临着文化认同、传播内容形式、传播渠道和传播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挑战。为更好地提升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力,我们应主动顺应国内外发展大势,针对目前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中的困难与挑战,积极采取应对举措,确保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国际传播力 新时代
下载PDF
夜景照明技术在城市雕塑场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德俊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4年第4期102-106,共5页
为了提高城市雕塑场景空间的照明效果,判断夜景照明技术应用效果的节能程度,分析夜景照明技术在城市雕塑场景空间照明中的应用。分别从雕塑类型、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分析城市雕塑场景空间组成要素,根据分析结果选取光源与照明灯具,确... 为了提高城市雕塑场景空间的照明效果,判断夜景照明技术应用效果的节能程度,分析夜景照明技术在城市雕塑场景空间照明中的应用。分别从雕塑类型、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分析城市雕塑场景空间组成要素,根据分析结果选取光源与照明灯具,确定照明灯具安装位置和投射角度。确定照明方式与照度、选择夜景照明色调、运用光影关系,进而确定城市雕塑场景空间照明方案;利用分级控制程序对夜景照明进行实时控制,使得夜景照明技术在城市雕塑场景空间照明中高效应用。测试结果表明,夜景照明技术在提高照明效果的同时,能实现动态控制与节能,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景照明技术 城市雕塑场景 场景空间 空间照明
下载PDF
疏血通合活血利水汤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
5
作者 黄诚 彭雪梅 +7 位作者 刘媛 何勤思 钟睿 李德俊 李诗雨 裴佳欣 王梦婕 许琪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4期62-65,共4页
目的:分析疏血通联合活血利水汤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60例,采用1︰1原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马栗种子提取物治疗,... 目的:分析疏血通联合活血利水汤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60例,采用1︰1原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马栗种子提取物治疗,试验组采用疏血通联合活血利水汤治疗,比较两组上肢四点臂围、疗效、水肿程度、中医症候积分。结果:治疗14 d后,试验组上肢四点臂围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水肿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疏血通联合活血利水汤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显著,有效促使患者病情改善,缩小患肢肿胀程度,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 活血利水汤 乳腺癌 上肢淋巴水肿 中医症候积分
下载PDF
建筑房建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德俊 《建材发展导向》 2023年第9期127-129,共3页
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由粗放型管理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管理模式,而精细化管理模式对于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合理有效应用会决定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因此需要加强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应确保工程施工符... 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由粗放型管理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管理模式,而精细化管理模式对于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合理有效应用会决定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因此需要加强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应确保工程施工符合法律法规以及工程施工标准规范要求,能够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质量管理效率和质量。基于此,针对建筑房建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房建 施工技术 质量管理 工程施工
下载PDF
分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德俊 《建材发展导向》 2023年第6期130-132,共3页
房屋建筑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结构质量,同时还需要保证建筑整体质量,其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升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能解决混凝土结构易出现裂缝的情况。首先通过对后浇带技术的概述进行分析,对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技术... 房屋建筑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结构质量,同时还需要保证建筑整体质量,其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升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能解决混凝土结构易出现裂缝的情况。首先通过对后浇带技术的概述进行分析,对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技术施工的规则进行阐述,对房屋建筑施工中应用后浇带施工的具体方面进行探讨,阐明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浇带 施工技术 房建施工 应用
下载PDF
盘扣式脚手架高支模技术及运用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德俊 《门窗》 2023年第13期220-222,共3页
在现代工程支撑系统布设过程中,技术人员应根据工程施工情况,合理制定盘扣式脚手架设施布设方案,严格控制高支模施工质量,从而为施工人员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盘扣式脚手架高支模技术应用要点及安全操作规范,并深入... 在现代工程支撑系统布设过程中,技术人员应根据工程施工情况,合理制定盘扣式脚手架设施布设方案,严格控制高支模施工质量,从而为施工人员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盘扣式脚手架高支模技术应用要点及安全操作规范,并深入探讨实际案例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扣式脚手架 高支模施工 支撑体系设计
下载PDF
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安装工艺研究
9
作者 李德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5期0053-0056,共4页
市政工程建设阶段,给排水管道工程属于重点项目工程。给排水管道安装基于管道沟槽开挖、管道连接等方面工艺要求很高。但是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安装时由于作业面在地下位置,这就使得管道沟槽开挖与管道连接受到影响,容易产生管道安装偏... 市政工程建设阶段,给排水管道工程属于重点项目工程。给排水管道安装基于管道沟槽开挖、管道连接等方面工艺要求很高。但是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安装时由于作业面在地下位置,这就使得管道沟槽开挖与管道连接受到影响,容易产生管道安装偏移、管道密封性下降现象,从而导致给排水管道系统运行出现渗漏情况。为此,本文以具体工程项目为例,从给排水管道沟槽开挖、地基处理、管道铺设安装等方面,细致探讨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安装工艺,为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开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工程 给排水管道 沟槽开挖 管道安装
下载PDF
市政工程雨污管道安装技术研究
10
作者 李德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7期0005-0008,共4页
市政工程给排水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工程材料、技术工艺等因素影响使得管道连接不稳定,容出现渗漏情况。因此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对市政工程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施工技术方法探究。市政工程雨污管道安装工程开展阶段,通过执行工... 市政工程给排水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工程材料、技术工艺等因素影响使得管道连接不稳定,容出现渗漏情况。因此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对市政工程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施工技术方法探究。市政工程雨污管道安装工程开展阶段,通过执行工程方案、落实管道布置与管道对接措施,整体工程施工效果良好,符合市政工程雨污管道安装项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工程 给排水管道 安装技术
下载PDF
基于云高仪探测数据的湖北省襄阳市云宏观特征分析
11
作者 汪天怡 李德俊 +5 位作者 陈英英 匡昕 高盛 欧阳威 袁正腾 赵羽佳 《暴雨灾害》 2024年第2期234-242,共9页
利用湖北省襄阳市2019—2021年3a云高仪观测资料,统计云出现频率、云层数和云底高度等指标,对该地区云的宏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襄阳市全年云系覆盖率较高,3a平均云出现频率为61.3%。云出现频率呈现夏季高于冬季的季节变化特征,... 利用湖北省襄阳市2019—2021年3a云高仪观测资料,统计云出现频率、云层数和云底高度等指标,对该地区云的宏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襄阳市全年云系覆盖率较高,3a平均云出现频率为61.3%。云出现频率呈现夏季高于冬季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白天低、夜间高的日变化特征。(2)云层数以单层云为主(78.3%),尤其在冬季(80.1%)。多层云分布中,双层云所占比例最大(18.5%),且多层云出现频率随云层数增加而降低;多层云出现频率夏季高、冬季低,主要与夏季水汽相对充足、温度较高使得对流旺盛等因素有关。(3)云底高度在1.0km以下的云,1月份出现频率为26%,云系分布较为分散,7月份达40%,云系相对集中;而云底高度在1.0~3.5km之间的云,1月份出现频率达57%,云系分布较为集中,7月份为24%,云系相对分散。(4)所有的对流性降水云,出现在6—8月的占83.3%,傍晚前后出现对流性降水的概率最大;云底高度上,对流性降水云平均云底高度较所有降水云平均结果更低,低云所占比例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高仪 云出现频率 云层数 云底高度 对流性降水云
下载PDF
强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雷达特征及临近预警 被引量:97
12
作者 李德俊 唐仁茂 +5 位作者 熊守权 柳草 向玉春 袁正腾 王慧娟 韩琦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4-480,共7页
利用恩施多普勒雷达和常规分析资料,详细对比分析了2007—2008年发生在恩施山区强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中的雷达产品特征。在此基础上,找出了适合恩施山区强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的雷达临近预警指标:选取负温区回波厚度≥7km、CR强... 利用恩施多普勒雷达和常规分析资料,详细对比分析了2007—2008年发生在恩施山区强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中的雷达产品特征。在此基础上,找出了适合恩施山区强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的雷达临近预警指标:选取负温区回波厚度≥7km、CR强中心回波强度≥55dBz、强回波梯度≥15dBz·km^(-1)、45dBz强回波伸展高度≥7.5km、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密度≥3.2g·m^(-3)和雷达风廓线1.8~6.1km风垂直切变均值≥2.3×10^(-3)s^(-1)作为强冰雹临近预警指标;当满足组合反射率(CR)强中心回波强度、VIL密度、40dBz强回波伸展高度和雷达风廓线(VWP)上1.8~6.1km风垂直切变值达43.0dBz,1.1g·m^(-3),7.0km和1.9×10^(-3)s^(-1),可以考虑该站点及附近地区进入短时强降水临近预警状态,并利用2009年发生的强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检验了这些临近预警指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冰雹 短时强降水 对比分析 临近预警指标
下载PDF
基于多种探测资料对武汉一次短时暴雪天气的监测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德俊 唐仁茂 +3 位作者 向玉春 柳草 陈英英 徐桂荣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86-1392,共7页
利用Thies Clima激光雨滴谱仪、MP3000A微波辐射仪、多普勒雷达和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2月12日武汉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这次短时暴雪过程中,先后出现了降雨、雨夹雪和纯降雪3个阶段,激光雨滴谱仪监测... 利用Thies Clima激光雨滴谱仪、MP3000A微波辐射仪、多普勒雷达和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2月12日武汉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这次短时暴雪过程中,先后出现了降雨、雨夹雪和纯降雪3个阶段,激光雨滴谱仪监测到该降雨阶段的雨滴谱较宽,最大直径达4.5mm,数浓度比较小,为2~5 429个.m-3.mm-1,雨滴谱型呈双峰型分布特点;(2)微波辐射仪对水汽相态监测显示,08:12-09:34(世界时)期间在1.5~3.5km过冷层比湿维持14~16g.kg-1大值区,之后迅速由雨夹雪过程(仅16min)过渡到纯降雪阶段,在65min内武汉站降雪量达到5.035mm,占整个降雪量的80%以上;(3)雷达反射率因子与粒子谱宽和数浓度密切相关,若后两者越大则对应的雷达回波强度也越大;同时还发现,与微波辐射仪反演的水汽密度、激光雨滴谱仪测得的降水强度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若将这些结合起来对降水的相态变化、强度、量级和持续时间有很好的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esClima激光雨滴谱仪 微波辐射仪 雨滴谱型 降水相态变化
下载PDF
基于TRMM卫星探测对宜宾夏季两次暴雨过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德俊 李跃清 +1 位作者 柳草 林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9-568,共10页
利用TRMM卫星和宜宾多普勒雷达探测结果,比较分析了2007年夏季在宜宾发生的"2007.07.09"和"2007.08.23—25"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降水云团的水平和垂直结构变化特征、降水云团风廓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这两次暴雨... 利用TRMM卫星和宜宾多普勒雷达探测结果,比较分析了2007年夏季在宜宾发生的"2007.07.09"和"2007.08.23—25"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降水云团的水平和垂直结构变化特征、降水云团风廓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这两次暴雨过程降水水平结构均为中尺度对流降水系统,但"2007.07.09"暴雨过程比"2007.08.23—25"的降水强度和范围要大得多,且垂直结构表现为强对流性降水云团的云顶高度分别达17、14 km;(2)两次过程的层云降水率廓线差异并不大,随高度增加,降水强度呈减小趋势,而它们的对流降水率廓线差异较大,降水增长区分别由碰并层向冰水混合层转移和由冰水混合层向碰并层转移的趋势;(3)雷达风廓线上,发现"2007.07.09"大暴雨区存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典型垂直环流结构,减弱时降水云团的高度有所下降,且在垂直方向上降水云团活动均为连续的,而发现"2007.08.23—25"东风波过来时有冷暖平流的一个变化情况,且降水云团活动是时断时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卫星 降水结构 降水廓线 雷达风廓线
下载PDF
鄂西北两次强降雪的滴谱特征和积雪深度预估方法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德俊 熊守权 +3 位作者 柳草 万霞 袁正腾 王慧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2-618,共7页
利用丹江口站Thies Clima激光雨滴谱仪(TCLPM)和地面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对2010年12月14—15日和2012年1月20—22日两次强降雪天气滴谱演变特征及预估积雪深度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1)激光雨滴谱仪能自动识别降水相态,结合地面人... 利用丹江口站Thies Clima激光雨滴谱仪(TCLPM)和地面人工加密观测资料对2010年12月14—15日和2012年1月20—22日两次强降雪天气滴谱演变特征及预估积雪深度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1)激光雨滴谱仪能自动识别降水相态,结合地面人工加密观测结果,气温高于0.7℃,降水相态为雨,低于0.7℃为雨夹雪,低于-0.5℃为纯雪,同时发现地面温度低于0.5℃,地面开始有积雪,且这两次过程地面风速比较低有利于地面积雪;(2)激光雨滴谱仪还可以很好地监测强降雪天气滴谱特征演变规律,回波强度(Z)、平均直径(D_m)、降雪粒子水含量(W)、数浓度(N)随降雪强度增强而增大,且两次过程中D_m、Z、N、W均与地面积雪速率(VSD)均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W与VSD相关性更好,分别达到了0.844和0.926;(3)选取降雪粒子水含量W与地面积雪速率进行一阶拟合,得出地面积雪速率预估方程,通过纯雪阶段地面积雪速率预估值(VSDF)和地面积雪深度预估值(SDF)与利用雨滴谱仪实测资料反演的VSD、SD两者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两者非常接近,说明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预估地面积雪速率和积雪深度,其结果可以再现地面积雪跃增的主要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es Clima激光雨滴谱(TCLPM) 强降雪天气 积雪速率 积雪速率预估
下载PDF
武汉一次短时暴雪过程的地面雨滴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德俊 熊守权 +4 位作者 柳草 韩琦 袁正腾 王慧娟 徐桂荣 《暴雨灾害》 2013年第2期188-192,共5页
利用Thies Clima激光雨滴谱仪(TCLPM)和站点加密观测资料,对2011年2月12日发生在武汉的一次短时暴雪天气过程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人工观测与激光雨滴谱仪自动探测的累积降雪量较为一致,均为5.6 mm。该短时暴雪过程,先... 利用Thies Clima激光雨滴谱仪(TCLPM)和站点加密观测资料,对2011年2月12日发生在武汉的一次短时暴雪天气过程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人工观测与激光雨滴谱仪自动探测的累积降雪量较为一致,均为5.6 mm。该短时暴雪过程,先后经历降雨、雨夹雪和纯雪三个阶段,且激光雨滴谱仪监测到了这三种降水相态对应的不同滴谱特征,即:降雨阶段,粒子下落速度大而粒径小;纯雪阶段,粒子下落速度小而粒径大。同时,监测到三个阶段雨滴谱型的变化较明显,其经历了单峰、波动再多峰的演变过程,谱宽与数浓度呈明显增加趋势。降雨强度与反射率因子和粒子质量加权平均直径呈正相关:雨强大对应反射率因子和雨滴平均直径值大,雨强小对应反射率因子和雨滴平均直径也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Thies Clima激光雨滴谱仪 降水相态 雨滴谱
下载PDF
煤矿井下无工频变压器照明电源的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德俊 王聪 王俊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80,共5页
为了改进煤矿井下照明电源,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研制体积小、质量小、性能好的煤矿井下新型照明电源。采用电力电子变压器替代体积大的工频变压器,利用相控交流调压技术或斩控式交流调压技术降低电压,可使照明电源体积减小、性能得以... 为了改进煤矿井下照明电源,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研制体积小、质量小、性能好的煤矿井下新型照明电源。采用电力电子变压器替代体积大的工频变压器,利用相控交流调压技术或斩控式交流调压技术降低电压,可使照明电源体积减小、性能得以提高。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电力电子变压器或不使用变压器能减小照明电源的体积和质量,从而降低井下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以输出多个等级的交流电压以及直流电压,改善照明电源的性能,适应煤矿井下各类照明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 无工频变压器 照明电源
下载PDF
在一维均匀铁磁链中磁振动的内禀局域模(英文)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德俊 赵鹤平 叶伏秋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0-404,共5页
利用多标度方法和准离散近似,我们考察了在一维均匀铁磁链中磁振动的内禀局域模;结果表明磁振动的内禀局域模在许多方面都与晶格振动的内禀局域模相类似;它们是近邻自旋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内禀局域模的存在并没有破坏系统... 利用多标度方法和准离散近似,我们考察了在一维均匀铁磁链中磁振动的内禀局域模;结果表明磁振动的内禀局域模在许多方面都与晶格振动的内禀局域模相类似;它们是近邻自旋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内禀局域模的存在并没有破坏系统的平移对称性,它们能在任何晶格位被激发。它们的量子本征频率在简谐磁振动频带的上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禀局域模 铁磁链 多标度方法 准离散近似
下载PDF
恩施山区强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落区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德俊 叶建元 +3 位作者 李跃清 柳草 刘剑 陈英英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0年第2期51-54,共4页
利用恩施雷达资料,对湖北恩施山区强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的落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强冰雹的右移特征非常明显,当恩施州境内或边境临近地区有新生的中空回波,且回波移动方向上也同时有对流回波滋生时,则两回波源地之间的区域基本可... 利用恩施雷达资料,对湖北恩施山区强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的落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强冰雹的右移特征非常明显,当恩施州境内或边境临近地区有新生的中空回波,且回波移动方向上也同时有对流回波滋生时,则两回波源地之间的区域基本可以确定为此次冰雹过程的主要影响区域,新生中空回波向右偏离初始移动方向大约0~60°之间(两处回波源地之间的连线),一般在1~3h内不断加强形成强冰雹而落下;而短时强降水右移特征不明显,发生短时强降水区域不仅与回波系统的走向和移动有关,还与回波单体移动和传播有关系,其回波系统的移动是对流单体的移动和传播两者的矢量之和,同时根据回波形态及其演变趋势,即可判断短时强降水的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冰雹 短时强降水 落区
下载PDF
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中涡旋暴雨云团的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德俊 李跃清 +2 位作者 柳草 熊守权 熊洁 《暴雨灾害》 2016年第5期437-444,共8页
利用MODIS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13年6月30日四川遂宁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中涡旋暴雨云团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结论是:(1)涡旋暴雨云团与其北侧的积云云团呈前倾结构,说明暴雨云团经历了先由弱积云发展为... 利用MODIS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13年6月30日四川遂宁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中涡旋暴雨云团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结论是:(1)涡旋暴雨云团与其北侧的积云云团呈前倾结构,说明暴雨云团经历了先由弱积云发展为深对流云、再到云毡的逐步发展成熟过程;(2)涡旋暴雨云团从南到北围绕低涡中心东侧最多时有6条降水云带,其中南部的降水云带碰并增长带(-1^-10℃层)厚度大于凝结增长带(3^-1℃层)厚度,北部降水云带刚好相反,表明南部以碰并增长过程为优势物理过程,利于较快拓宽云滴谱,使得云滴迅速长大形成雨滴降落下来;(3)涡旋暴雨云团中最强降水云带位于其南部的资阳至遂宁一带,分析雷达回波垂直剖面图发现有8个对流单体分布在云带中,且不断有新生单体移向遂宁,并从南至北依次增强,形成"列车效应",其成熟阶段-10℃高度以下碰并增长很充分,厚度为6 km左右,-10℃高度以上存在一个深厚的冰相增长带,厚度5~8 km,发展到成熟阶段碰并增长和冰相过程均为优势微物理过程,云中碰并增长和冰化增长过程向下传递明显,这些特点利于快速形成降水,导致当日10—17时遂宁站连续出现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暴雨云团 螺旋云带 碰并增长过程 冰相增长过程 列车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