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嫩草原分别采用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OTC)和红外线辐射器(Infrared Radiator,IR)两种不同的增温方式模拟增温,分别设置3个不同温度梯度的增温处理和一个对照处理,提取芦苇中的植硅体,对比分析了不同增温方式下芦苇植硅体大...在松嫩草原分别采用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OTC)和红外线辐射器(Infrared Radiator,IR)两种不同的增温方式模拟增温,分别设置3个不同温度梯度的增温处理和一个对照处理,提取芦苇中的植硅体,对比分析了不同增温方式下芦苇植硅体大小对增温的响应规律,研究了芦苇植硅体大小与温度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OTC增温方式下芦苇植硅体大小普遍比IR的大,且芦苇植硅体大小主要受控于土壤有效硅的含量;在不同增温方式下,增温对不同类型植硅体大小的影响存在差异,对于鞍型植硅体来说,在OTC增温方式下,增温后导致鞍型植硅体的各个参数均变小,在IR增温方式下,增温后鞍型植硅体的长变小而宽变大;对于尖型植硅体来说,不同增温方式下增温均导致尖型植硅体的长变大,但宽减小;对于硅化气孔来说,在不同增温方式下,增温后硅化气孔的长和宽均变大.不同类型植硅体的大小对温度升高的响应比较敏感,两种增温方式下增温后同种类型植硅体大小的变化规律也存在差异.展开更多
长白山拥有亚洲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由于近年来无火事件发生而积累了大量可燃物,火灾隐患逐年增加,重建古火历史找出火事件发生规律有助于现代火灾的有效防控。本文以长白山区孤山屯泥炭剖面的68个样品为研究载体,...长白山拥有亚洲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由于近年来无火事件发生而积累了大量可燃物,火灾隐患逐年增加,重建古火历史找出火事件发生规律有助于现代火灾的有效防控。本文以长白山区孤山屯泥炭剖面的68个样品为研究载体,选取炭屑作为主要指标反演了长白山全新世以来的火事件演化历史;并结合前人利用孢粉、植硅体等代用指标重建的古环境、古气候特征,分析了火事件的成因机制。在11 686-10 883 cal aBP、7 336-2 624 cal aBP、2 624-1 189 cal aBP,炭屑浓度较高,古火事件发生频繁,强度较大;在10 883-7 336 cal aBP、1 189 cal aBP至今,炭屑浓度较低,古火事件发生频率较小,强度相对较弱。气候和植被对于火事件的影响贯穿了整个全新世时期,火事件多发生在寒冷干燥气候时期且以区域性火事件为主;近千年以来,人类活动与火山喷发对火事件的影响显著,局域性火事件比例逐渐增多。展开更多
植硅体碳汇是草原碳汇的重要部分。本研究选取松嫩草原中禾本科群落、莎草科群落、菊科群落为对象,通过湿式灰化法提取植硅体,并通过碱溶分光光度法对植硅体碳量进行测定。根据植硅体含碳量估算了松嫩草原的植硅体碳封存速率,探讨了禾...植硅体碳汇是草原碳汇的重要部分。本研究选取松嫩草原中禾本科群落、莎草科群落、菊科群落为对象,通过湿式灰化法提取植硅体,并通过碱溶分光光度法对植硅体碳量进行测定。根据植硅体含碳量估算了松嫩草原的植硅体碳封存速率,探讨了禾本科群落、莎草科群落、菊科群落植硅体碳封存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松嫩草原的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为1.67 kg CO2·hm^-2·a^-1。群落植硅体含碳量与植硅体含量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R^2=0.94)。不同群落植硅体碳封存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群落植硅体碳封存速率分别为:莎草科群落(2.151 kg CO2·hm^-2·a^-1)、禾本科群落(1.716 kg CO2·hm^-2·a^-1)、菊科群落(1.218 kg CO2·hm^-2·a^-1)。群落植硅体碳封存能力受到群落组成、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植硅体形成过程的影响。以上结果可为完善草原碳循环研究提供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在松嫩草原分别采用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OTC)和红外线辐射器(Infrared Radiator,IR)两种不同的增温方式模拟增温,分别设置3个不同温度梯度的增温处理和一个对照处理,提取芦苇中的植硅体,对比分析了不同增温方式下芦苇植硅体大小对增温的响应规律,研究了芦苇植硅体大小与温度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OTC增温方式下芦苇植硅体大小普遍比IR的大,且芦苇植硅体大小主要受控于土壤有效硅的含量;在不同增温方式下,增温对不同类型植硅体大小的影响存在差异,对于鞍型植硅体来说,在OTC增温方式下,增温后导致鞍型植硅体的各个参数均变小,在IR增温方式下,增温后鞍型植硅体的长变小而宽变大;对于尖型植硅体来说,不同增温方式下增温均导致尖型植硅体的长变大,但宽减小;对于硅化气孔来说,在不同增温方式下,增温后硅化气孔的长和宽均变大.不同类型植硅体的大小对温度升高的响应比较敏感,两种增温方式下增温后同种类型植硅体大小的变化规律也存在差异.
文摘长白山拥有亚洲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由于近年来无火事件发生而积累了大量可燃物,火灾隐患逐年增加,重建古火历史找出火事件发生规律有助于现代火灾的有效防控。本文以长白山区孤山屯泥炭剖面的68个样品为研究载体,选取炭屑作为主要指标反演了长白山全新世以来的火事件演化历史;并结合前人利用孢粉、植硅体等代用指标重建的古环境、古气候特征,分析了火事件的成因机制。在11 686-10 883 cal aBP、7 336-2 624 cal aBP、2 624-1 189 cal aBP,炭屑浓度较高,古火事件发生频繁,强度较大;在10 883-7 336 cal aBP、1 189 cal aBP至今,炭屑浓度较低,古火事件发生频率较小,强度相对较弱。气候和植被对于火事件的影响贯穿了整个全新世时期,火事件多发生在寒冷干燥气候时期且以区域性火事件为主;近千年以来,人类活动与火山喷发对火事件的影响显著,局域性火事件比例逐渐增多。
文摘植硅体碳汇是草原碳汇的重要部分。本研究选取松嫩草原中禾本科群落、莎草科群落、菊科群落为对象,通过湿式灰化法提取植硅体,并通过碱溶分光光度法对植硅体碳量进行测定。根据植硅体含碳量估算了松嫩草原的植硅体碳封存速率,探讨了禾本科群落、莎草科群落、菊科群落植硅体碳封存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松嫩草原的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为1.67 kg CO2·hm^-2·a^-1。群落植硅体含碳量与植硅体含量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R^2=0.94)。不同群落植硅体碳封存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群落植硅体碳封存速率分别为:莎草科群落(2.151 kg CO2·hm^-2·a^-1)、禾本科群落(1.716 kg CO2·hm^-2·a^-1)、菊科群落(1.218 kg CO2·hm^-2·a^-1)。群落植硅体碳封存能力受到群落组成、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植硅体形成过程的影响。以上结果可为完善草原碳循环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