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忍 叶宇旋 周蔚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8期118-121,共4页
血管性痴呆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及其并发症引起的痴呆综合征,临床上以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伴有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收缩,及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所致的脑缺血、缺氧等症状为特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社会经济压力的增加,... 血管性痴呆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及其并发症引起的痴呆综合征,临床上以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伴有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收缩,及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所致的脑缺血、缺氧等症状为特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社会经济压力的增加,血管性痴呆患者人数不断增加。目前该病已成为我国老年医学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方面的研究成果,将头针疗法对脑血流量、细胞因子、脑血流动力学及脑内神经递质等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临床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血管性痴呆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祛瘀生新针法不同时间介入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溶栓后患者临床观察
2
作者 叶宇旋 李忍 +1 位作者 周蔚华 黄汝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究祛瘀生新针法介入脑梗死急性期溶栓后的针刺时机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1月深圳市宝安中医院脑病科住院部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究祛瘀生新针法介入脑梗死急性期溶栓后的针刺时机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1月深圳市宝安中医院脑病科住院部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1组在溶栓后24 h加入针刺,治疗2组在溶栓后7 d加入针刺。比较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结果三组患者的NIHSS、ADL、mRS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1组的NIHSS、ADL评分优于治疗2组(P<0.05),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ICAM-1、ENOS、sTM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溶栓后24 h加祛瘀生新针,比在溶栓后7 d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祛瘀生新针法 针刺时机
下载PDF
头针针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及海马体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忍 叶宇旋 周蔚华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9期1173-1178,共6页
目的:研究头针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及海马体胆碱能抗炎通路(CAP)的影响。方法:将9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和造模组70只,大鼠VD模型的建立使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在造模后第4周随机将造模成功的48只V... 目的:研究头针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及海马体胆碱能抗炎通路(CAP)的影响。方法:将9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和造模组70只,大鼠VD模型的建立使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在造模后第4周随机将造模成功的48只VD大鼠分为模型组、美金刚组、头针组及联合组各12只,美金刚组按体重给予美金刚灌胃,头针组采用针刺百会穴和四神聪治疗,联合组采用头针和美金刚联合治疗,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将美金刚组用药量换算为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比较各组大鼠治疗8周时行为学评价结果。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结果:与造模前比较,造模4周时,模型组、美金刚组、头针组和联合组VD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升高(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均显著下降(P<0.05);相比于造模4周,治疗8周时各组以上指标显著改善(P<0.05),头针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美金刚组,联合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美金刚组和头针组(P<0.05)。治疗8周时,与模型组比较,头针组和联合组ChAT、AChE活性显著升高,且联合组ChAT活性高于头针组(P<0.05);美金刚组、头针组和联合组海马组织TNF-α、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TGF-β水平显著升高(P<0.05),头针组各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美金刚组(P<0.05),联合组各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头针组(P<0.05);美金刚组、头针组和联合组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头针组NF-κB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美金刚组(P<0.05),联合组NF-κB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头针组(P<0.05)。结论:头针针刺治疗可增强VD大鼠ChAT和AChE活性,提升乙酰胆碱代谢水平,增强CAP作用,使海马组织炎症反应有所减轻,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海马组织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头针 行为学 海马 胆碱能抗炎通路 炎症因子 核因子-ΚB
下载PDF
双馈风电机组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与抑制策略 被引量:52
4
作者 高本锋 李忍 +4 位作者 杨大业 宋瑞华 赵书强 刘晋 张学伟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20,共10页
大规模风电经固定串补线路送出时,双馈风电机组(DFIG)会由于转子侧换流器(RSC)与固定串补之间相互作用而引起一种新的次同步振荡问题,称为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SCI)。在分析DFIG换流器的工作原理及输出特性的基础上,建立其基于交流受控... 大规模风电经固定串补线路送出时,双馈风电机组(DFIG)会由于转子侧换流器(RSC)与固定串补之间相互作用而引起一种新的次同步振荡问题,称为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SCI)。在分析DFIG换流器的工作原理及输出特性的基础上,建立其基于交流受控电压源和直流受控电流源的等效仿真模型,避免了开关器件的高次谐波对DFIG电气阻尼计算结果的影响,提高了仿真效率。基于等效模型,采用时域实现的复转矩系数法,计算DFIG在次同步频率范围内的电气阻尼特性,进而分析风速、转子侧换流器PI参数、串补度和线路电阻对电气阻尼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风速的减小、内环增益的增大、积分时间常数的减小、串补度的增加以及线路电阻的减小都会增加DFIG电气负阻尼;外环PI参数对DFIG阻尼特性影响不大。提出在DFIG RSC中附加混合次同步阻尼控制器(H-SSDC)来抑制SSCI的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机组 次同步控制互作用 模型 复转矩系数法 混合次同步阻尼控制器 风电 阻尼
下载PDF
大规模光伏电站并网的振荡模式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高本锋 姚磊 +2 位作者 李忍 赵书强 杨琳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3-130,共8页
随着光伏电站容量的不断增大,其对于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也日趋明显。建立了大规模光伏电站并网系统的等值模型,采用特征值法和时域仿真验证其准确性。基于等值模型采用特征值法分析了大规模光伏电站的振荡模式,并研究了光伏逆变器的控制... 随着光伏电站容量的不断增大,其对于电网稳定性的影响也日趋明显。建立了大规模光伏电站并网系统的等值模型,采用特征值法和时域仿真验证其准确性。基于等值模型采用特征值法分析了大规模光伏电站的振荡模式,并研究了光伏逆变器的控制器参数、光伏阵列结构以及交流系统强弱对振荡模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光伏并网系统中主要包含正阻尼的次同步振荡模式和低频振荡模式,其中次同步振荡模式主要受q轴电流PI参数的影响,低频振荡模式主要受外环电压和d轴电流PI参数的影响;光伏阵列结构的变化对系统振荡模式有影响,会使系统中与直流电压相关的模式由非振荡状态变为振荡状态;交流系统变弱会导致振荡模态阻尼减弱,威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时域仿真验证了特征值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站 小信号模型 等值模型 振荡模式 特征值法 时域仿真 光伏阵列结构
下载PDF
双馈风电场经LCC-HVDC送出的次同步振荡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高本锋 刘毅 +4 位作者 宋瑞华 张瑞雪 邵冰冰 李忍 赵书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77-3488,共12页
双馈风电场经柔性直流输电并网或经串补线路送出时均发生过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而双馈风电场经电网换相高压直流输电(line-commutated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送出时是否会出现... 双馈风电场经柔性直流输电并网或经串补线路送出时均发生过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而双馈风电场经电网换相高压直流输电(line-commutated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送出时是否会出现SSO尚不明确,亟需开展相关研究。该文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建立研究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并将其与PSCAD/EMTDC中的电磁暂态模型进行阶跃响应对比,验证小信号模型的正确性。然后,通过特征值分析及参与因子分析研究双馈风电场和LCC-HVDC间的相互作用,并分析系统参数改变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存在双馈风电场和LCC-HVDC的状态变量共同参与的振荡模式,表明双馈风电场和LCC-HVDC间的相互作用不明显,不会由此导致SSO;当并网风电机组台数或输电线路长度增加时,发电机模式阻尼增强,锁相环-直流电压外环模式阻尼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场 电网换相高压直流输电 次同步振荡 小信号模型 参与因子分析
下载PDF
双馈风电机组经串补并网的振荡模式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赵书强 李忍 +2 位作者 高本锋 宋瑞华 杨大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263-3273,共11页
大规模风电经串补并网系统存在稳定性问题,为全面分析双馈风电机组(DFIG)经串补并网系统的振荡模式,建立了双馈风电机组经串补并网详细的状态空间模型。采用小信号分析法计算系统26阶状态矩阵特征值、阻尼比,基于模态频率和参与因子分析... 大规模风电经串补并网系统存在稳定性问题,为全面分析双馈风电机组(DFIG)经串补并网系统的振荡模式,建立了双馈风电机组经串补并网详细的状态空间模型。采用小信号分析法计算系统26阶状态矩阵特征值、阻尼比,基于模态频率和参与因子分析,甄别出待研系统的主要振荡模式。结果表明,该系统主要有高频振荡模式、轴系主导的振荡模式、由固定串补与变频器相互作用引起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SCI)模式。变频器PI参数对SSCI频率和阻尼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电网侧变频器(GSC)内环PI参数起主导作用;SSCI的频率受串补度的影响较大,且振荡频率在串补模态频率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机组 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 状态空间模型 小信号法 模式分析 参与因子
下载PDF
光伏并入弱交流电网次同步振荡机理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31
8
作者 赵书强 李忍 +1 位作者 高本锋 汪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7215-7225,共11页
随着我国西北地区集中式光伏装机容量的持续增加,规模化光伏发电经长距离输电线路并入主网成为重要的外送方式,然而,大规模光伏并入弱交流电网可能面临次同步振荡的威胁。该文建立大型光伏电站的序阻抗模型,基于阻抗分析法,分析光伏并... 随着我国西北地区集中式光伏装机容量的持续增加,规模化光伏发电经长距离输电线路并入主网成为重要的外送方式,然而,大规模光伏并入弱交流电网可能面临次同步振荡的威胁。该文建立大型光伏电站的序阻抗模型,基于阻抗分析法,分析光伏并入弱交流电网次同步振荡的机理和参数特性。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光伏发电系统阻抗在次同步频域可能呈容性;随着电网强度的降低以及装机容量的增加,容性光伏系统可能与感性电网发生次同步频率的电气谐振;随着光伏逆变器电流环比例增益减小,光伏发电系统次同步振荡风险增大,而增加锁相环比例增益和积分增益,可以降低这一风险。最后,基于PSCAD/EMTDC时域仿真验证上述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可为大规模光伏接入弱电网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 次同步振荡 阻抗分析法 弱交流电网
下载PDF
风电机组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60
9
作者 高本锋 刘晋 +1 位作者 李忍 赵书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54-161,共8页
大规模风电经固定串补线路送出时,风力发电机组可能会存在由于转子侧变流器与固定串补之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问题,称为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SCI)。SSCI是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次同步振荡现象,2009年在... 大规模风电经固定串补线路送出时,风力发电机组可能会存在由于转子侧变流器与固定串补之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问题,称为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SCI)。SSCI是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次同步振荡现象,2009年在美国第一次发生并造成风电机组的损坏。阐述SSCI问题的由来,总结不同类型风力发电机组的SSCI特性,分析SSCI发生机理和参数特性,探讨SSCI分析方法以及抑制措施。最后,对本课题的研究前景加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 双馈风力发电机 串联补偿
下载PDF
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双馈风机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抑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高本锋 胡韵婷 +2 位作者 李忍 姚磊 赵书强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55-663,共9页
双馈风电场经串补输电系统存在换流器控制与串联电容之间的次同步振荡问题,即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其振荡特性受系统运行工况的影响。当系统运行工况变化时,现有抑制措施可能不再适用。为解决该问题,从双馈风机发生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的... 双馈风电场经串补输电系统存在换流器控制与串联电容之间的次同步振荡问题,即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其振荡特性受系统运行工况的影响。当系统运行工况变化时,现有抑制措施可能不再适用。为解决该问题,从双馈风机发生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的机理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双馈风机抑制策略:用自抗扰控制器替换转子侧有功内环比例积分控制环节,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系统次同步扰动进行实时估计并反馈补偿,从而有效抑制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在PSCAD/EMTDC中搭建基于某实际风电场的仿真模型,分析该控制策略的运行特性。通过与比例积分控制对比,验证自抗扰控制具有良好的暂稳态运行特性;通过与现有附加阻尼控制对比,表明自抗扰控制可以实现风电场不同运行工况下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的有效抑制;该方法参数整定简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场 串补输电系统 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 自抗扰控制 抑制策略
下载PDF
风火打捆经直流送出的次同步振荡分析与抑制措施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书强 张学伟 +2 位作者 高本锋 李忍 杨琳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50,共10页
传统火电机组与直流输电控制器相互作用会产生次同步振荡,大规模双馈风电机组接入对这种振荡产生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建立了风火打捆经直流送出的典型模型,并对风火打捆经直流送出系统次同步振荡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馈风机... 传统火电机组与直流输电控制器相互作用会产生次同步振荡,大规模双馈风电机组接入对这种振荡产生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建立了风火打捆经直流送出的典型模型,并对风火打捆经直流送出系统次同步振荡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馈风机接入能够缓解直流输电引起的火电机组次同步振荡,且风火打捆比例越高效果越好。分析了风机变频器特性与系统运行工况对火电机组次同步振荡的影响,结果表明,风机转子侧变频器内环增益系数增大、内环积分时间常数减小、直流输送功率上升、送端交流系统减弱、直流输电整流侧控制器积分时间常数减小、换流器触发角增大,会引起火电机组振荡加剧。对工程应用较多的直流附加宽带通式次同步阻尼控制器(SSDC)在风火打捆经直流送出系统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宽带通式SSDC仍具有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高压直流输电 双馈风电机组 宽带通式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
下载PDF
适用于多源系统次同步振荡分析的图形化建模方法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书强 李忍 +2 位作者 高本锋 姚磊 张瑞雪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84-193,228,共11页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呈现出多源参与特性,风、光、火多电源并存场景下,采用传统方法建立多源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实施难度较大。提出一种图形化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由基本元件构成的图形化模型库(状态空间形式),可以直观地...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呈现出多源参与特性,风、光、火多电源并存场景下,采用传统方法建立多源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实施难度较大。提出一种图形化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由基本元件构成的图形化模型库(状态空间形式),可以直观地构建复杂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并可在源网接口处理上提供较大便利。所提方法在SSR第一标准模型上进行了准确性验证。此外,建立风火打捆经直流送出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分析风电接入对火电机组轴系次同步扭振模式的影响。最后得出图形化建模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具有独立性强、灵活性高、可视性好和扩展性强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状态空间 图形化建模 特征值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组合趋近律的VSC-HVDC滑模电流控制设计和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书强 邵冰冰 +2 位作者 高本锋 李忍 裴继坤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603-3611,共9页
针对柔性直流(VSC-HVDC)输电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分析了矢量控制对VSC-HVDC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针对存在的不稳定性现象,在基于趋近律的滑模电流控制(SMCC)下对VSC-HVDC的内环矢量电流控制进行了设计。同时针对基于指数趋近律的SMCC存在稳... 针对柔性直流(VSC-HVDC)输电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分析了矢量控制对VSC-HVDC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针对存在的不稳定性现象,在基于趋近律的滑模电流控制(SMCC)下对VSC-HVDC的内环矢量电流控制进行了设计。同时针对基于指数趋近律的SMCC存在稳态抖振较大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适用于VSC-HVDC的基于组合趋近律的SMCC策略,分析了该策略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VSC-HVDC的仿真模型,对设计的基于组合趋近律的SMCC策略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基于组合趋近律的SMCC相比于基于指数趋近律的SMCC减小了稳态时的抖振,同时SMCC对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可等效为一个内环比例系数随时间变化的比例环节,可消除传统矢量控制内环积分系数较小引起系统不稳定振荡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稳定性 组合趋近律 矢量控制 滑模电流控制
下载PDF
基于状态空间的阻抗分析法在次同步振荡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书强 李忍 高本锋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5-32,113,共9页
随着新能源的大量接入,阻抗分析法在新能源并网次同步振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针对新能源与火电打捆系统,现有方法在机电耦合的阻抗建模方面仍存在模型适用性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空间的阻抗分析法(IMBSM),将电力系统非电气... 随着新能源的大量接入,阻抗分析法在新能源并网次同步振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针对新能源与火电打捆系统,现有方法在机电耦合的阻抗建模方面仍存在模型适用性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空间的阻抗分析法(IMBSM),将电力系统非电气元件耦合到电气元件的动态特性,以导纳函数的形式统一建模。为配合IMBSM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串联谐振判据,该判据通过拾取源、网子系统的视在谐振点,计算系统的谐振频率。IMBSM不仅包含了系统特征值等关键信息,并且具有比阻抗扫描法更高的精度。最后,基于IEEE次同步振荡第一标准模型及风火打捆经串补送出系统模型,验证了IMBSM及所提串联谐振判据在次同步振荡分析中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空间 阻抗分析法 串联谐振 次同步振荡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振荡模式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书强 邵冰冰 李忍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5-113,共9页
针对柔性直流(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输电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分别在电压源型换流站(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采用不同控制策略时建立了两端VSC-HVDC详细的状态空间模型,全面分析了... 针对柔性直流(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输电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分别在电压源型换流站(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采用不同控制策略时建立了两端VSC-HVDC详细的状态空间模型,全面分析了VSC-HVDC的振荡模式。在不考虑锁相环的情况下采用特征值法计算系统23阶状态矩阵的特征值和阻尼比,基于模态频率和参与因子分析,甄别出VSC-HVDC的主要振荡模式。结果表明,该系统主要包含直流侧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模式、q轴电流的SSO模式和定有功功率换流站交流侧d轴电流的超同步振荡模式。当换流站有功功率类控制为定有功功率时,考虑到VSC-HVDC的振荡模式最少、阻尼比最大,定交流电压控制要优于定无功功率控制;当换流站定直流电压控制时,定交流电压控制与定无功功率控制对振荡模式的影响基本相同;VSC-HVDC大部分振荡模式主要与定直流电压控制环节和定有功功率控制换流站的状态变量相关,主要受该侧换流站控制环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状态空间模型 特征值法 振荡模式 控制策略
下载PDF
大规模风电送出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26
16
作者 高本锋 张学伟 李忍 《电气工程学报》 2015年第7期1-10,共10页
随着我国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大规模风电外送逐渐成为风电消纳,提高风电利用率的主要方式。大规模风电送出主要有两种形式,经串补送出与经HVDC送出。两种送出系统均有引发风电机组次同步振荡问题的风险。首先阐述了三种典型风电机组的特... 随着我国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大规模风电外送逐渐成为风电消纳,提高风电利用率的主要方式。大规模风电送出主要有两种形式,经串补送出与经HVDC送出。两种送出系统均有引发风电机组次同步振荡问题的风险。首先阐述了三种典型风电机组的特性,进而分别归纳了大规模风电经串补送出系统与经HVDC送出系统中可能发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的发生机理、相关特性和抑制措施。总结了适用于大规模风电送出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的分析方法。最后,对本课题的研究前景加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风电外送 次同步振荡 串联补偿HVDC
下载PDF
用于测试用例最小化的遗传算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忍 黄树成 祁云嵩 《信息技术》 2015年第9期6-9,共4页
测试用例最小化是回归测试的重点和难点,是软件测试研究的热点之一。遗传算法具有高效的搜索寻优能力,在回归测试优化中受到广泛的研究。但是,经典遗传算法用于测试用例最小化会过早收敛,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现设计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 测试用例最小化是回归测试的重点和难点,是软件测试研究的热点之一。遗传算法具有高效的搜索寻优能力,在回归测试优化中受到广泛的研究。但是,经典遗传算法用于测试用例最小化会过早收敛,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现设计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根据测试用例的代码覆盖情况,设计基因编码并构建初始种群;结合测试用例的权重、覆盖率和运行代价设计适应度函数;对选择算子和交叉算子分别进行改进,不但可以有效地抑制遗传算法的过早收敛,还可以提高收敛速度。研究对比表明,在满足理想的覆盖率的前提下,改进的遗传算法能够有效地获得测试用例最小化集,大大降低了回归测试的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测试 测试用例最小化 遗传算法
下载PDF
祛瘀生新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蔚华 李忍 +1 位作者 黄汝成 金远林 《山西中医》 2014年第9期31-31,34,共2页
目的:观察祛瘀生新针法对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于确诊后第2天开始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 目的:观察祛瘀生新针法对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于确诊后第2天开始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祛瘀生新针法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的第1、28天进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记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祛瘀生新针法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吞咽障碍 祛瘀生新针刺法
下载PDF
王学忠诗歌创作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投文 李忍 《菏泽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7-31,共5页
王学忠被称为"平民诗人",由于其诗歌显示出特殊的品质,具有强烈的真实性,已经在近年来的诗坛上形成一个独特的"王学忠现象"。忠实于自身的生存体验,为弱势群体鼓与呼,鞭笞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丑恶现象,成为王学忠诗歌... 王学忠被称为"平民诗人",由于其诗歌显示出特殊的品质,具有强烈的真实性,已经在近年来的诗坛上形成一个独特的"王学忠现象"。忠实于自身的生存体验,为弱势群体鼓与呼,鞭笞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丑恶现象,成为王学忠诗歌创作的基本价值取向。探究王学忠的这一创作取向,不仅可以发现其本人诗歌创作的价值与意义,而且对于认识当前诗坛盛行的脱离现实的倾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学忠 平民诗人 现实主义 使命意识
下载PDF
汉武帝时期的楚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忍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7-20,共4页
楚歌作为汉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贯穿汉代始终并在汉武帝时期攀升至顶峰。汉武帝时期的楚歌创作不仅丰富了楚歌的题材和主题,并加深了楚歌的表现力和文学性。文章在整体把握楚歌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汉武帝时期的楚歌创作和兴盛... 楚歌作为汉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贯穿汉代始终并在汉武帝时期攀升至顶峰。汉武帝时期的楚歌创作不仅丰富了楚歌的题材和主题,并加深了楚歌的表现力和文学性。文章在整体把握楚歌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汉武帝时期的楚歌创作和兴盛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楚歌创作 兴盛原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