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黄韧带干预下兔硬膜外纤维瘢痕的形成
1
作者 张德宝 王鹏 +4 位作者 李琨 张少杰 李志军 李树文 吴一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8-1175,共8页
背景:临床已证实,腰椎术后纤维瘢痕与硬膜或神经根粘连是造成术后疼痛及麻木等症状的重要因素。目的:验证自体黄韧带抑制腰椎术后硬膜外纤维瘢痕形成及探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选择6-8月龄的日本大白兔48只,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兔... 背景:临床已证实,腰椎术后纤维瘢痕与硬膜或神经根粘连是造成术后疼痛及麻木等症状的重要因素。目的:验证自体黄韧带抑制腰椎术后硬膜外纤维瘢痕形成及探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选择6-8月龄的日本大白兔48只,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兔分为3组:黄韧带保留组、黄韧带不保留组、自体脂肪回置组(脂肪组)。3组兔均建立腰椎椎板切除术模型,于造模后3,6周收集兔硬膜外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变化及成纤维细胞数量密度,VG染色观察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免疫组化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黄韧带保留组成纤维细胞较少且排列疏松,黄韧带不保留组和脂肪组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多且排列紧密,术后3,6周黄韧带保留组成纤维细胞数量密度小于黄韧带不保留组和脂肪组(P<0.05),而黄韧带不保留组和脂肪组之间比较并未有明显差异;②VG染色结果:黄韧带保留组胶原纤维稀疏且分布不均,而黄韧带不保留组与脂肪组可见大量红色胶原纤维聚集;术后3,6周黄韧带保留组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小于黄韧带不保留组和脂肪组(P<0.05),而黄韧带不保留组与脂肪组之间无明显差异;③免疫组化结果:黄韧带保留组蛋白阳性着色程度明显弱于其余两组;术后3,6周黄韧带保留组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而黄韧带不保留组和脂肪组之间无显著差异;④结果说明,腰椎手术后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硬膜外纤维瘢痕的形成。若在术中保留自体黄韧带,可有利于减少硬膜外成纤维细胞数量以及胶原纤维的形成,从而减轻纤维瘢痕组织与硬膜囊、神经根的粘连,其机制不仅为单纯的机械阻隔作用,同时也可通过干预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信号通路来减少硬膜外纤维瘢痕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黄韧带 纤维瘢痕 TGF-β1/Smad3 信号通路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基于虚拟领导节点改进的孤岛微电网完全分布式二次调频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志军 苗庆玉 张家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3-342,共10页
传统分布式二次调频策略在虚拟领导节点频率信息出现故障时会导致微电网系统频率无法恢复,针对该问题提出并设计一种完全分布式二次调频策略。首先分析传统分布式二次调频策略虚拟领导节点故障对二次调频过程产生的影响;然后,结合一致... 传统分布式二次调频策略在虚拟领导节点频率信息出现故障时会导致微电网系统频率无法恢复,针对该问题提出并设计一种完全分布式二次调频策略。首先分析传统分布式二次调频策略虚拟领导节点故障对二次调频过程产生的影响;然后,结合一致性算法对传统分布式二次调频控制器加以改进,通过将调频补偿量与频率偏差的对消作为“频率引导项”加入各分布式控制器中,使得各分布式发电单元完全对等,以保证虚拟领导节点去除后频率的正常恢复,实现完全分布式控制;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方法在保证频率恢复方面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调频 多智能体系统 完全分布式控制 虚拟领导节点
下载PDF
基于变论域云PI的含风电负荷频率控制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志军 丁子健 张家安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随着风电渗透率不断提高,其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基于此问题,建立了含风电的互联电力系统负荷频率控制模型,其中风机通过附加下垂与虚拟惯性控制参与频率调节。在此基础上,为解决风电接入系统引起的频率波动问题,提出... 随着风电渗透率不断提高,其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基于此问题,建立了含风电的互联电力系统负荷频率控制模型,其中风机通过附加下垂与虚拟惯性控制参与频率调节。在此基础上,为解决风电接入系统引起的频率波动问题,提出变论域云PI负荷频率控制策略,对云模型输入和输出论域动态调整。为避免增加控制器的复杂程度,基于函数形式设计论域的伸缩因子。最后,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进一步提高云PI控制器的自适应能力,更好地处理风电不确定性对系统频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不确定性 负荷频率控制 变论域 云模型
下载PDF
科研试验平台反哺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志军 孙世坤 胡笑涛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3期26-28,共3页
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科研与教学融为一体,利用高端科研平台优势和科研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知识体验功能反哺教学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高效用水试验研究平台”充分发挥平台资源... 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科研与教学融为一体,利用高端科研平台优势和科研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知识体验功能反哺教学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高效用水试验研究平台”充分发挥平台资源优势,组建跨学院(所)联合教学研究团队,建设农业水利教学科研协同实验平台,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实践教学,并在创设设计性、探索性实验项目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践,以期促进工程教育发展及创新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试验平台 反哺教学 创新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VMD-改进最优加权法的短期负荷变权组合预测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志军 徐博 +1 位作者 杨金荣 宁阮浩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为提升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变权组合预测策略。首先,为了降低负荷数据的不平稳度,使用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将负荷数据分解成了高频、低频、残差3种特征模态分量。其次,充分计及负荷数据的时... 为提升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变权组合预测策略。首先,为了降低负荷数据的不平稳度,使用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将负荷数据分解成了高频、低频、残差3种特征模态分量。其次,充分计及负荷数据的时序特点,参考指数加权法原理设计自适应误差重要性量化函数,并结合组合模型在时间窗口内的历史负荷数据的均方预测误差设计改进最优加权法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以完成子模型的准确变权。最后,针对波动较强的高频分量选定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和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CNN-LSTM)模型并使用改进最优加权法进行组合预测、低频分量使用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预测、残差分量使用LSTM模型预测,叠加各模态分量的预测结果,实现了短期负荷数据的准确预测。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策略组合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4.18%。与使用传统组合策略的组合模型相比,平均绝对百分比预测误差平均降低了0.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负荷预测 变分模态分解 改进最优加权法 组合模型
下载PDF
融合无人机光谱信息与纹理特征的大豆土壤含水率估测模型研究
6
作者 李志军 陈国夫 +4 位作者 支佳伟 向友珍 李冬梅 张富仓 陈俊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7-357,共11页
及时获取大田作物根区土壤含水率(Soil moisture content,SMC)对于实现精准灌溉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无人机多光谱技术,通过连续2年(2021—2022年)田间试验,采集了大豆开花期不同土壤深度的SMC数据以及相应的无人机多光谱图像,建立了与... 及时获取大田作物根区土壤含水率(Soil moisture content,SMC)对于实现精准灌溉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无人机多光谱技术,通过连续2年(2021—2022年)田间试验,采集了大豆开花期不同土壤深度的SMC数据以及相应的无人机多光谱图像,建立了与作物参数具有较强相关性的植被指数及冠层纹理特征。通过分析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与各深度土层SMC的相关性,分别筛选出与各深度土层SMC相关系数达显著相关(P<0.05)的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变量(组合1:植被指数;组合2:纹理特征;组合3:植被指数结合纹理特征),分别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梯度提升模型(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和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DBT)对各深度土层SMC进行建模。结果表明,与20~40 cm和40~60 cm土层深度相比,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在0~20 cm土层深度中与SMC表现出更高的相关性。XGBoost模型为SMC估算的最佳建模方法,特别是对于0~20 cm土层深度。该深度估计模型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881,均方根误差为0.7%,平均相对误差为3.758%。本研究结果为大豆根区SMC无人机多光谱监测提供了基础,为水分胁迫条件下作物生长的快速评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土壤含水率 无人机 多光谱 植被指数 纹理特征
下载PDF
护盾式TBM施工下穿河流破碎带稳定性分析及变形控制技术
7
作者 李志军 王明年 +3 位作者 于丽 张霄 王志龙 上官宇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12-4623,共12页
针对硬岩地铁隧道在TBM(Tunnel Boring Machine)施工过程中穿越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易导致TBM卡机、冒顶垮落和突涌水等问题,以青岛地铁某区间穿越李村河下破碎带段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数据统计与现场监测数据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 针对硬岩地铁隧道在TBM(Tunnel Boring Machine)施工过程中穿越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易导致TBM卡机、冒顶垮落和突涌水等问题,以青岛地铁某区间穿越李村河下破碎带段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数据统计与现场监测数据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隧道穿越破碎带时的围岩变形规律,优化设计破碎带注浆加固方案。同时,基于施工统计数据确定TBM施工控制参数,最后结合监测数据验证“地面深孔全断面注浆+精细化掘进参数控制”方案的可靠性。应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研究TBM穿越河下破碎带围岩力学响应,分析围岩稳定性,破碎带区域以外的围岩变形很小,而破碎带以内围岩产生了较大的变形,其中拱顶沉降最大可达11.82 mm,超出施工预警要求。提出破碎带地表深孔注浆加固方案,注浆体驱替破碎带内的地下水使得TBM穿越破碎带时不易产生突涌水等灾害,确定最优注浆加固范围为10.3 m,河流破碎带下注浆选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压力为1.5 MPa,水泥浆水灰比为1∶1。根据统计分析得出了TBM穿越河流破碎带时的掘进参数变化规律,结合试掘进监测数据确定了合理的双护盾TBM掘进控制参数。最终监控量测结果表明,最大地表沉降值为3.75 mm,该施工方案有效保障了双护盾TBM穿越大范围河流破碎带区域的施工安全。研究结果可为类似下穿河流的盾构隧道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施工 下穿河流 破碎带 注浆加固 掘进控制参数
下载PDF
挤压性地层TBM隧道形变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8
作者 李志军 王明年 +4 位作者 王志龙 于丽 姜志毅 张霄 上官宇文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68,共6页
研究目的:目前国内外主要围绕挤压性地层条件下双护盾TBM的设备选型与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但是针对管片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却较少,尤其是针对管片结构所受围岩压力的研究。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研究不足,本文结合TBM隧道施工的时空效应,重点... 研究目的:目前国内外主要围绕挤压性地层条件下双护盾TBM的设备选型与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但是针对管片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却较少,尤其是针对管片结构所受围岩压力的研究。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研究不足,本文结合TBM隧道施工的时空效应,重点研究双护盾TBM隧道管片在挤压性地层中的形变压力计算方法。研究结论:(1)通过采用遗传蠕变模型,模拟了围岩变形的时序效应,并将其整合到隧道纵向变形曲线中,因此形成了一种考虑时空效应的隧道纵向变形曲线计算方法,通过考虑第一阶段的超前变形量,构建了基于等效开挖洞径的围岩特性曲线公式;(2)利用厚壁圆筒的弹性理论,推导出了管片-豆砾石组合支护的刚度计算公式,同时,建立了临界弹性模量的计算表达式;(3)基于收敛-约束法分析原理,推导出了组合支护力与组合支护位移的公式,进一步形成了管片形变压力的计算方法,最终这一形变压力计算方法的准确性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得以验证;(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挤压性地层TBM隧道管片结构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性地层 管片 双护盾TBM 形变压力 隧道
下载PDF
Pd(111)与Pt(111)上NO氧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9
作者 李志军 曹飞 +3 位作者 王学豹 李世龙 张时杰 李振国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8-594,共7页
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发动机的氮氧化物(NO_(x))后处理已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问题.针对目前可有效降低稀燃汽油机NO_(x)的稀燃氮氧化物捕集器中铂(Pt)和钯(Pd)两种贵金属之间的替换问题,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发动机的氮氧化物(NO_(x))后处理已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问题.针对目前可有效降低稀燃汽油机NO_(x)的稀燃氮氧化物捕集器中铂(Pt)和钯(Pd)两种贵金属之间的替换问题,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计算研究.首先,对一氧化氮(NO)、氧气(O_(2))、二氧化氮(NO_(2))在两种催化剂(111)表面的吸附进行了研究,之后,在两催化剂表面对比研究了氧化过程中涉及的O_(2)解离与NO氧化两反应过程,揭示了NO在Pd与Pt催化剂上的氧化机理.结果显示:3种物质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强度为NO>O_(2)>NO_(2).氧覆盖度将会改变氮氧化物的最佳吸附构型,随着表面氧原子的增加NO会由三重空位式吸附转变为顶点吸附,NO_(2)会由μ-N,O-亚硝基吸附转变为硝基吸附.在O_(2)解离过程中Pt的催化能力优于Pd,但是两者对NO氧化的催化能力接近.在Pd和Pt表面反应限速步骤都是O_(2)的解离,Pd对O_(2)较弱的解离能力导致了其NO的转化效率低于Pt.氧覆盖度对氧化过程存在影响,通过电子结构分析发现,氧覆盖度的提升使催化剂与吸附物质之间的吸附能下降,这导致了反应由吸热变为放热,使催化可以自发进行.反应生成的NO_(2)需要1.00 eV以上的能量完成脱附,这在原子层面解释了NO_(2)对NO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燃氮氧化物捕集器 第一性原理 铂族催化剂 一氧化氮氧化
下载PDF
高海拔铁路隧道斜井机械化配套与快速施工
10
作者 李志军 于京波 +3 位作者 王金刚 刘维正 陈桥 李增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85,共10页
为解决高海拔高寒地区斜井施工存在气压低、含氧量低、温差大、严寒干燥等问题,以某高海拔铁路隧道斜井工程为背景,结合围岩等级、断面大小、海拔高度,根据斜井施工机械化配套原则,提出高海拔陡坡长斜井机械化安全快速进洞施工工法,并... 为解决高海拔高寒地区斜井施工存在气压低、含氧量低、温差大、严寒干燥等问题,以某高海拔铁路隧道斜井工程为背景,结合围岩等级、断面大小、海拔高度,根据斜井施工机械化配套原则,提出高海拔陡坡长斜井机械化安全快速进洞施工工法,并选配超前支护、钻爆、装运、喷锚支护、衬砌等机械化作业线的成套设备。基于高度机械化的设备配套,提出“快挖、快运、快支”的高效施工技术以及各工序快速衔接工艺。以控制围岩变形为核心,构建一套积极干预加固围岩、注重早期支护并快速闭合的主动支护体系。结果表明:与普通钻爆法施工相比,采用三臂凿岩台车高度机械化配套施工效率高,月最快进尺为180 m,较人工钻爆法施工月进尺为130 m相比提高了近30%,施工质量稳定,作业人员投入少,且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均小于规范要求值,衬砌强度可靠,可实现高海拔小断面隧道“快挖、快支、主动支、快封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铁路隧道 陡坡斜井 钻爆法 机械化施工 设备配套
下载PDF
多孔介质微观结构对柴油机颗粒捕集器性能影响的模拟探究
11
作者 李志军 李智洋 +2 位作者 李振国 王妍 杨绵松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6-893,共8页
为了优化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捕集、压降性能,本文基于孔径概率密度函数和孔隙率分布函数建立了二维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孔道微观结构模型,考虑了拦截机理和扩散机理用以计算颗粒在过滤器中的沉积分布情况和捕集效率。计算结果表明:多孔介... 为了优化柴油机颗粒捕集器的捕集、压降性能,本文基于孔径概率密度函数和孔隙率分布函数建立了二维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孔道微观结构模型,考虑了拦截机理和扩散机理用以计算颗粒在过滤器中的沉积分布情况和捕集效率。计算结果表明:多孔介质微观结构和入口速度对颗粒捕集效率的影响与粒径有关,100 nm粒径颗粒随流速增大初始捕集效率降低最为明显,1000 nm粒径颗粒在不同均匀性的过滤壁下的捕集效率差超过了30%;孔径分布函数方差越大,颗粒就会更多地分布在过滤壁前端,捕集效率也越高,但较大的孔径方差会导致捕集器的初始压降增大和捕集过程结束时的性能出现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捕集器 数值模拟 微观结构 概率密度函数 压降 捕集效率
下载PDF
差异化教学在材料力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李志军 李雪华 +2 位作者 王霞 张文荣 杨帆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8期29-32,共4页
该文分析工程教育认证下普通高等院校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差异化教学体系提出与材料力学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改革方案。建议通过教学目标、过程和考核差异化特点建立材料力学课程差异化教学体系。基于课前、课中和课后,提出... 该文分析工程教育认证下普通高等院校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差异化教学体系提出与材料力学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改革方案。建议通过教学目标、过程和考核差异化特点建立材料力学课程差异化教学体系。基于课前、课中和课后,提出相应的差异化教学方法,提出3模块和3层次的差异化仿真实验教学方案,构建差异化课程考核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化教学 工程教育认证 OBE 材料力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具有时变增益的分布式有限时间二次调频策略
13
作者 李志军 苗庆玉 +1 位作者 郭燕龙 张家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39-146,共8页
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增加以及敏感负荷的投入,导致仅靠具有渐进收敛特性的传统分布式二次调频策略难以保证系统的动态性能,而常用的有限时间调频策略的收敛上界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系统初始状态、系统参数等因素的制约。针对这一问题,基... 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增加以及敏感负荷的投入,导致仅靠具有渐进收敛特性的传统分布式二次调频策略难以保证系统的动态性能,而常用的有限时间调频策略的收敛上界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系统初始状态、系统参数等因素的制约。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分布式控制原理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具有时变增益的分布式有限时间调频策略。首先,介绍了传统分布式二次调频策略的工作机理,并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分析了常用有限时间调频策略的局限性。然后,在传统分布式调频策略的基础上,根据其渐进收敛特性将其常数增益改进为具有周期加速收敛特性的时变函数,提出并设计了一种以时变函数为增益的分布式有限时间调频策略,解决了收敛时间受系统初始状态、系统参数制约的问题。最后,通过理论及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加速频率收敛、提高系统灵活性方面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调频 一致性算法 有限时间收敛 时变增益
下载PDF
涂层参数对多孔介质压降与捕集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李志军 张建华 +3 位作者 焦运景 杨绵松 张时杰 吕和音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7-455,共9页
为研究涂层对颗粒捕集器(DPF)在颗粒捕集过程中效率及压降的变化情况、孔道轴向及壁厚方向的沉积情况,建立二维加膜DPF孔道模型.主要考虑颗粒拦截机理和扩散机理、涂层渗透率及厚度等诸参数,研究涂层渗透率和厚度对捕集过程的影响以及... 为研究涂层对颗粒捕集器(DPF)在颗粒捕集过程中效率及压降的变化情况、孔道轴向及壁厚方向的沉积情况,建立二维加膜DPF孔道模型.主要考虑颗粒拦截机理和扩散机理、涂层渗透率及厚度等诸参数,研究涂层渗透率和厚度对捕集过程的影响以及对速度增加不利影响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入口速度为1 m/s时穿壁速度呈“U形”,入口速度为5 m/s和10 m/s时呈“钩形”,涂层提高进/出口孔道轴线速度的线性,降低末端穿壁速度的峰值;涂层有效提高孔壁的捕集效率并且明显缩短饱和时间,使更多颗粒堆积在孔壁表面,但涂层过低的渗透率使得压降急剧增加;厚度增加使初始捕集效率小幅增加,但无法有效缩短饱和时间,厚度为39.0/23.4μm较为适宜;厚度相较于渗透率对压降的影响较小;大部分颗粒拦截在多孔介质壁的前端,可以防止颗粒进入壁面深处所带来的永久性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捕集器 涂层 渗透率 捕集效率 颗粒沉积
下载PDF
基于储能有功功率与OLTC协调的配电网电压控制
15
作者 李志军 梁其琛 张家安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7,共9页
高比例光伏系统接入配电网会引起电压越限,传统无功电压调整方案在高阻抗比配网中失效,利用储能系统有功功率实现电压控制的技术方案被广泛采用,但现有技术方案中的储能系统在电压控制过程中可能产生过度充放电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 高比例光伏系统接入配电网会引起电压越限,传统无功电压调整方案在高阻抗比配网中失效,利用储能系统有功功率实现电压控制的技术方案被广泛采用,但现有技术方案中的储能系统在电压控制过程中可能产生过度充放电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储能有功功率与有载调压变压器(on-loadtapchanger,OLTC)协调的配电网电压控制策略。在分析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电压影响的基础上,利用测量得到的电压数据控制储能有功功率,实现对接入节点电压水平的快速调控;同时在OLTC控制环节加入储能荷电状态参考量,利用节点电压信息与储能荷电状态共同控制OLTC分接头动作,实现对配电网整体电压水平调控的同时避免了储能系统过度充放电。最后在IEEE 13节点系统中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解决配电网内电压越限问题,避免储能系统过度充放电,从而延长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实现对配电网内资源的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光伏 配电网电压控制 协调电压控制 储能系统 有载调压变压器
下载PDF
弱电网下提升并网逆变器无源性的网侧有源阻尼策略
16
作者 李志军 杨金荣 +1 位作者 刘洪佶 徐博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154,共10页
为抑制“双高”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中日趋复杂的电网背景谐波,并网系统通常需要在已有控制方案基础上附加PCC节点电压前馈策略。而现有研究表明,在弱电网下由于并网逆变器与电网阻抗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策略会降低并网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 为抑制“双高”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中日趋复杂的电网背景谐波,并网系统通常需要在已有控制方案基础上附加PCC节点电压前馈策略。而现有研究表明,在弱电网下由于并网逆变器与电网阻抗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策略会降低并网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在中低频段内的无源性,易引发并网系统产生宽频谐振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建立弱电网下并网逆变器系统等效输出阻抗模型剖析了传统PCC节点电压前馈策略在抑制电网背景谐波方面的优点及固有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基于无源性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网侧有源阻尼策略,该策略通过在电容支路增加有源补偿装置与主逆变器附加控制相结合,不仅实现了并网逆变器系统等效输出阻抗在宽频段范围内的充分无源,且能有效抑制电网背景谐波,提高并网系统在弱电网下的稳定性与适应性。通过搭建系统仿真模型对所提控制策略在并网逆变器接入弱电网时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并网逆变器 无源性 谐振抑制 有源阻尼
下载PDF
长江流域河湖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标准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志军 汪红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落实《长江保护法》关于生态流量管控的规定,亟需建立长江流域河湖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标准体系。在阐述河湖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必要性和相关标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生态流量管控目标的确定、生态流量泄放... 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落实《长江保护法》关于生态流量管控的规定,亟需建立长江流域河湖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标准体系。在阐述河湖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必要性和相关标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生态流量管控目标的确定、生态流量泄放设施的实施、生态流量监测监控的建设、生态流量保障程度的评估、生态流量调度调控的应对等方面出发,探讨了河湖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标准体系建设,使长江流域河湖生态流量监督管理都有统一可遵循的准则,切实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研究成果对保护和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监督管理 标准体系 长江流域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下普通高等院校土木类《材料力学》教学改革研究
18
作者 李志军 李雪华 王霞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17期148-151,共4页
本文分析了工程教育认证下普通高等院校土木类《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教育认证下基于OBE的土木类《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强调建设多元化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建议基于土木工程案例教学、3模块和3层次的仿... 本文分析了工程教育认证下普通高等院校土木类《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教育认证下基于OBE的土木类《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强调建设多元化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建议基于土木工程案例教学、3模块和3层次的仿真实验教学以及构建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改进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OBE 材料力学 土木类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敏感性水凝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19
作者 李志军 曹黎华 +1 位作者 孟海燕 梁文静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7-11,38,共6页
综述了近几年来敏感性水凝胶在药物控释、组织工程、伤口敷料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凝胶的性能测试,对水凝胶的溶胀机制、结构/性能内在关系的探究匮乏,这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多重敏感性水凝胶、水凝胶基复合材料、... 综述了近几年来敏感性水凝胶在药物控释、组织工程、伤口敷料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凝胶的性能测试,对水凝胶的溶胀机制、结构/性能内在关系的探究匮乏,这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多重敏感性水凝胶、水凝胶基复合材料、可智能调控水凝胶的研究开发也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水凝胶 药物控释 组织工程 伤口敷料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有源阻尼的宽频域谐振抑制器
20
作者 李志军 张俊杰 贾杨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5-106,160,共13页
风电机组经串、并联补偿并网可以降低线损,并有效提高线路送电功率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但补偿电容与风电机组控制装置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引发包括次同步谐振和高频谐振的宽频域谐振稳定性问题。考虑串补、并补两种并网线路类型推导并... 风电机组经串、并联补偿并网可以降低线损,并有效提高线路送电功率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但补偿电容与风电机组控制装置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引发包括次同步谐振和高频谐振的宽频域谐振稳定性问题。考虑串补、并补两种并网线路类型推导并建立了双馈风机并网系统的阻抗模型,利用阻抗法分析风机并网系统宽频域谐振的发生机理提出并设计了一个自适应宽频域谐振抑制器,将其并联连接到公共耦合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通过提取PCC点谐振电压并利用谐波含量限制的方法合成一个阻尼电阻以抑制系统产生的宽频域谐振。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风电并网系统等值系统模型,通过时域仿真验证了该自适应宽频域谐振控制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并网 宽频域谐波谐振 阻抗分析法 自适应有源阻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