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阳 李忠权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9期132-134,共3页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为例,研究了该区域的地质特征、构造演化和油气成藏规律。通过分析区域构造背景、油气源岩、储层特征等,探讨油气运移路径和方式、成藏时代等,揭示了该区域的油气成藏规律,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 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为例,研究了该区域的地质特征、构造演化和油气成藏规律。通过分析区域构造背景、油气源岩、储层特征等,探讨油气运移路径和方式、成藏时代等,揭示了该区域的油气成藏规律,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地区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规律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特征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79
2
作者 李忠权 刘记 +7 位作者 李应 杭文艳 洪海涛 应丹琳 陈骁 刘冉 段新国 彭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33,共8页
基于沉积、构造综合分析,利用露头、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的平面、剖面特征,并根据地层、岩性、构造及区域演化等特征对震旦系进行剥蚀恢复,再现桐湾运动时期拉张侵蚀槽各阶段发育演化及其改造... 基于沉积、构造综合分析,利用露头、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的平面、剖面特征,并根据地层、岩性、构造及区域演化等特征对震旦系进行剥蚀恢复,再现桐湾运动时期拉张侵蚀槽各阶段发育演化及其改造过程。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沿蓬莱—安岳—荣昌一线呈北西向展布,具有东陡西缓的特征。研究横跨拉张侵蚀槽中部的威远—龙女寺地震剖面发现,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是震旦纪期间基底断裂多幕堑垒式活动导致灯影组地层差异抬升、差异侵蚀和差异溶蚀等多种地质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形成可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通过剖面剥蚀恢复,定量测算了拉张侵蚀槽侵蚀、溶蚀量,最大可达6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系 威远—安岳 拉张侵蚀槽 形成演化
下载PDF
川西盆地演化及盆地叠合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李忠权 应丹琳 +4 位作者 李洪奎 杨光 曾庆 郭晓玉 陈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62-2370,共9页
川西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松潘甘孜构造带东缘龙门山前陆地带,是四川盆地的一部分。自震旦纪以来,川西盆地经历了海相盆地与陆相盆地两个时期的演化,其中陆相盆地演化与松潘-甘孜构造带及龙门山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晚三叠世以来,川西盆地... 川西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松潘甘孜构造带东缘龙门山前陆地带,是四川盆地的一部分。自震旦纪以来,川西盆地经历了海相盆地与陆相盆地两个时期的演化,其中陆相盆地演化与松潘-甘孜构造带及龙门山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晚三叠世以来,川西盆地与松潘-甘孜构造带、龙门山构造带之间经历了盆岭耦合与盆山耦合两期构造动力学演化过程,形成了结构复杂、多期演化的叠合盆地,其盆地性质、类型在不同地质时期各不相同。总的说来,川西盆地经历稳定克拉通海盆发展时期(震旦纪-中三叠世)、海陆交互相断陷盆地发展时期(上三叠世须家河组一段-须家河组三段)、陆相坳陷盆地发展时期(须家河组四段-中侏罗纪世)、前陆盆地发展时期(晚侏罗世-现今),最终形成了4期单型盆地的有序叠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盆地 松潘甘孜构造带 盆岭耦合 盆山耦合 断陷盆地 坳陷盆地 前陆盆地 叠合盆地
下载PDF
川东高陡构造成因地质模式与含气性分析 被引量:48
4
作者 李忠权 冉隆辉 +2 位作者 陈更生 路中侃 段新国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5-609,共5页
川东高陡构造位于四川盆地东部 ,由一系列 NE-NNE向的隔档式褶皱组成。其构造变形经历了由隔槽式褶皱到“两背一断”,最终形成隔挡式褶皱的演化过程。在“两背一断”先存构造研究基础上 ,按继承发展的观点 ,综合运用伸展构造、反转构造... 川东高陡构造位于四川盆地东部 ,由一系列 NE-NNE向的隔档式褶皱组成。其构造变形经历了由隔槽式褶皱到“两背一断”,最终形成隔挡式褶皱的演化过程。在“两背一断”先存构造研究基础上 ,按继承发展的观点 ,综合运用伸展构造、反转构造、断层相关褶皱等构造新理论 ,系统探讨了川东高陡构造形成演化的成因地质模式 ,结合志留系主力生烃层的生气高峰期 ,对地腹不同成因类型的构造圈闭含气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槽式褶皱 隔挡式褶皱 反转构造 断层 油气藏 成因 四川
下载PDF
四川盆地拉张-挤压构造环境探讨 被引量:35
5
作者 李忠权 潘懋 +3 位作者 萧德铭 陈更生 路中侃 应丹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7-93,共7页
从全球构造着眼 ,动态地从时间 空间四维阐述了拉张 挤压构造动力学环境的辩证关系 ,指出了不同构造动力学环境对应于不同的构造变形系统。结合四川盆地地质演化历程 ,从 9个方面论证了四川盆地自其形成以来 ,构造动力学环境曾经历了... 从全球构造着眼 ,动态地从时间 空间四维阐述了拉张 挤压构造动力学环境的辩证关系 ,指出了不同构造动力学环境对应于不同的构造变形系统。结合四川盆地地质演化历程 ,从 9个方面论证了四川盆地自其形成以来 ,构造动力学环境曾经历了早期拉张、中期过渡、晚期挤压的过程 ,相应地在对四川盆地进行构造分析时 ,要注意早期伸展构造、中期反转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拉张-挤压 伸展构造 反转构造 挤压构造 构造动力学环境 构造变形系统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地层异常高压基本地质特征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忠权 陈更生 +5 位作者 郭冀义 迟元林 赵杰 朱德丰 刘杰 艾兴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7-51,共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地层异常高压主要分布于北天山山前褶皱带的第二、第三排构造带上 ,具明显区域带状分布特征。根据钻井资料揭示 ,异常高压带明显具有“层控、时控”之特点 ,表现为地层异常高压顶界深度受第三系安集海河组地层所控制 ...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地层异常高压主要分布于北天山山前褶皱带的第二、第三排构造带上 ,具明显区域带状分布特征。根据钻井资料揭示 ,异常高压带明显具有“层控、时控”之特点 ,表现为地层异常高压顶界深度受第三系安集海河组地层所控制 ,其三维空间形态呈不规则箱体状 ,显示了压力封存箱的特性。其成因类型属沉积、构造叠合作用的“复成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地层超压 超压封存箱 油气地质特征
下载PDF
龙门山汶川地震特征及构造运动学初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忠权 应丹琳 +6 位作者 郭晓玉 李洪奎 王麒翔 尤东华 王雪峰 陈骁 陈敏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6-430,共5页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龙门山汶川地震具有震级巨大、波及面宽、震中成线性展布的特点。根据震后构造地质调查,引发本次地震的断层活动主要表现为幕式斜冲与逆冲,其运动学特征是:断裂具有先走滑后逆冲,总体表现以逆冲运动为主。根据断裂...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龙门山汶川地震具有震级巨大、波及面宽、震中成线性展布的特点。根据震后构造地质调查,引发本次地震的断层活动主要表现为幕式斜冲与逆冲,其运动学特征是:断裂具有先走滑后逆冲,总体表现以逆冲运动为主。根据断裂面多期擦痕特征确定,断层活动主要为三期幕式活动,第一期为逆冲走滑,第二期为逆冲冲断,第三期为走滑逆冲。由地震破裂构造确定的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南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汶川地震 构造机理 映秀-北川断裂
下载PDF
川渝地区构造动力学演化与盆岭-盆山耦合构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忠权 麻成斗 +4 位作者 应丹琳 李洪奎 李应 万双双 席云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1-640,共10页
以构造动力学演化为主线,从拉张与挤压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川渝地区构造动力学演化经历了挤压-区域拉张-陆隆伸展-再挤压的构造动力学演化过程;川渝地区在T3-J2期间为盆岭耦合构造格局,在当时山岭与盆地之间过渡的斜坡带前缘(大致相... 以构造动力学演化为主线,从拉张与挤压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川渝地区构造动力学演化经历了挤压-区域拉张-陆隆伸展-再挤压的构造动力学演化过程;川渝地区在T3-J2期间为盆岭耦合构造格局,在当时山岭与盆地之间过渡的斜坡带前缘(大致相当于理县至都江堰地域),出现印支、燕山期滑覆构造,表现为山岭斜坡前缘逆冲叠瓦状断层与紧闭甚至倒转、平卧褶皱的出现;J3以来,构造动力学背景由伸展转变为挤压,形成基底卷入的厚皮构造,龙门山迅速崛起,四川盆地最终定型,形成现今见到的松潘甘孜高原-龙门山-四川盆地构成的盆山耦合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高原 龙门山 四川盆地 盆岭耦合 盆山耦合 西南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古前陆型盆地的发现及其天然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忠权 萧德铭 +5 位作者 侯启军 潘懋 郭冀义 迟元林 冯自强 任延广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89-690,共2页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油气储量 石油勘探 天然气 地质 深层古前陆型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古前陆盆地地层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忠权 萧德铭 +5 位作者 侯启军 潘懋 郭冀义 冯志强 任延广 朱德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2-585,共4页
松辽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特大油田、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非海相沉积盆地。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松辽盆地深层存在一套早中生代(T3-J1+2)含煤和火山岩的古前陆盆地沉积。这套地层的发现对松辽盆地深层油气勘... 松辽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特大油田、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非海相沉积盆地。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松辽盆地深层存在一套早中生代(T3-J1+2)含煤和火山岩的古前陆盆地沉积。这套地层的发现对松辽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特别是天然气勘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深层 古前陆盆地 地层特征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特征差异及成因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忠权 张寿庭 +1 位作者 陈更生 余明清 《矿物岩石》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2-86,共5页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地区地质构造与南缘其他地区构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本文运用拉张伸展的观点,从沉积—构造演化的角度,历史地、客观地分析、探讨了形成这些构造差异的原因、机制,为正确认识南缘构造、指导油气勘探提供了新...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地区地质构造与南缘其他地区构造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本文运用拉张伸展的观点,从沉积—构造演化的角度,历史地、客观地分析、探讨了形成这些构造差异的原因、机制,为正确认识南缘构造、指导油气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构造特征 成因机理 伸展角度 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地区构造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忠权 张寿庭 +4 位作者 应丹琳 李洪奎 于京都 甘娟娟 卢忠琼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3-598,共6页
研究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地区构造演化与构造动力学成因机理。对托斯台地区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与构造剖面实测,发现托斯台地区构造复杂,褶皱、断裂、不整合共同存在。托斯台断裂与小煤窑沟断裂都为正断层,共同组合成地垒式背斜构造... 研究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地区构造演化与构造动力学成因机理。对托斯台地区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与构造剖面实测,发现托斯台地区构造复杂,褶皱、断裂、不整合共同存在。托斯台断裂与小煤窑沟断裂都为正断层,共同组合成地垒式背斜构造;但2条断裂带构造变形强烈,出现挤压构造透镜体和劈理带。该现象表明托斯台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早期(燕山期)处于伸展构造动力学环境,形成地垒式背斜构造;晚期(喜马拉雅期)处于近南北向挤压构造动力学环境,形成断裂带内挤压构造透镜体与强烈构造变形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托斯台地区 构造特征 伸展角度不整合 地垒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拉张伸展动力学环境的探讨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忠权 陈更生 张寿庭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3-78,共6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在中生代、甚至新生代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拉张伸展环境。至新生代晚期才转换成挤压环境。本文从六个方面对拉张伸展动力学环境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伸展构造与后期反转构造的研究对这一地区油气运移规律的探讨... 准噶尔盆地南缘在中生代、甚至新生代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拉张伸展环境。至新生代晚期才转换成挤压环境。本文从六个方面对拉张伸展动力学环境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伸展构造与后期反转构造的研究对这一地区油气运移规律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生油岩系的生油高峰期分析,中生代的伸展构造与二叠纪、侏罗纪生油岩系的生油高峰是配套的,它们形成的断块,同沉积背斜等对捕获早期油气起着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拉张伸展环境 油气富集 动力学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成因机理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探讨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忠权 张寿庭 +1 位作者 王洪辉 邓高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5-19,共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的背斜构造大致分为三排,它们的变形强度各异。该文根据各背斜带的构造变形特征与空间展布特征,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成因机制模式。根据这一模式,从构造与生油配套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油气聚集条件。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成因机理 油气聚集 南缘构造 油气藏
下载PDF
准噶尔南缘拉张伸展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机理及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忠权 张寿庭 +1 位作者 陈更生 余明清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117-118,共2页
拉张伸展角度不整合是近年提出的新概念。该文首次报道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地区的拉张伸展角度不整合,并对其地质特征、成因机理及动力学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拉张环境 拉张伸展角度不整合 形成机理 动力学意义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构造系统划分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忠权 胡晓强 +1 位作者 应丹琳 韩建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7-569,共3页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结合准噶尔盆地南缘部分地震与钻井资料揭示的深部构造情况,将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单元划分为冲断推覆系统和原置变形系统两大类,其分界面应为霍玛吐前锋断裂,此断裂在深...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结合准噶尔盆地南缘部分地震与钻井资料揭示的深部构造情况,将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单元划分为冲断推覆系统和原置变形系统两大类,其分界面应为霍玛吐前锋断裂,此断裂在深部资料上显示为向南倾斜的台阶状逆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构造特征 冲断推覆系统 原置变形系统
下载PDF
中国“山地式”页岩气层内构造变动研究方法、理论及其勘探开发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忠权 贾承造 +8 位作者 江同文 陈更生 何骁 李国欣 杨洪志 石学文 吴伟 胡懿灵 龙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7-271,293,共16页
中国“山地式”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与美国、加拿大等“平原式”页岩气勘探开发在地下地质构造上存在着极大差异,主要表现为页岩层内构造变形-变位复杂、勘探“甜点”认识不清、生产开发钻井过程中水平井段目标靶体寻找困难并时常出现工程... 中国“山地式”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与美国、加拿大等“平原式”页岩气勘探开发在地下地质构造上存在着极大差异,主要表现为页岩层内构造变形-变位复杂、勘探“甜点”认识不清、生产开发钻井过程中水平井段目标靶体寻找困难并时常出现工程事故等问题。本文从野外调查、岩心观察、钻井测井资料分析、地震剖面处理解释等方面分析总结了页岩气层内构造变动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在初步应用过程中已取得良好成效,能够有效识别页岩气层内构造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式”页岩气 层内构造 构造“甜点” 研究方法 研究理论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吐谷鲁、安集海构造剖面平衡地质检验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忠权 陈更生 +1 位作者 张寿庭 何杰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48-351,共4页
吐谷鲁构造、安集海构造分别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二排背斜带与第三排背斜带上 ,TGN- 961 5地震测线与 AGH- 1 5地震测线由南向北分别横穿吐谷鲁构造、安集海构造。通过对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 ,运用平衡地质剖面的恢复法 ,对 TGN- 961 5... 吐谷鲁构造、安集海构造分别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二排背斜带与第三排背斜带上 ,TGN- 961 5地震测线与 AGH- 1 5地震测线由南向北分别横穿吐谷鲁构造、安集海构造。通过对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 ,运用平衡地质剖面的恢复法 ,对 TGN- 961 5地震测线与 AGH- 1 5地震测线变形剖面进行了平衡检验 ,其结果都在误差范围内 ,表明解释方案是合理的。通过变形剖面与复原剖面的对比 ,得出剖面缩短率分别为 1 8.3%与 7.0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谷鲁构造 安集海构造 平衡地质剖面 盆地
下载PDF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与颈椎损伤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忠权 龚树辉 +1 位作者 段月鹏 高弘 《现代康复》 CSCD 1999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寻找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病因,为其治疗找到新的途径。方法:对3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儿童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追踪、体格检查及颈椎X线片检查。结果:30例患儿均有头颈部外伤史,颈部体检和X线片提示有上颈段、特别是环枢关节... 目的:寻找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病因,为其治疗找到新的途径。方法:对3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儿童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追踪、体格检查及颈椎X线片检查。结果:30例患儿均有头颈部外伤史,颈部体检和X线片提示有上颈段、特别是环枢关节位置异常,经手法调整治疗后,抽动秽语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秽语综合征 儿童 颈椎损伤 病因 体格检查 X线检查
下载PDF
九寨沟地震发震区周边构造特征及发震断裂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忠权 韩倩 +3 位作者 芦建文 龙伟 丁啸 黄晶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9-658,共10页
探讨九寨沟地震发震构造背景与构造机制,为防灾减灾及灾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根据2017年8月8日发生的九寨沟地震的主震及余震的精确定位,投影到九寨沟地震震中周边构造纲要图及1∶20万地质图上,发现九寨沟地震主震及余震呈NW-SE向线性展... 探讨九寨沟地震发震构造背景与构造机制,为防灾减灾及灾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根据2017年8月8日发生的九寨沟地震的主震及余震的精确定位,投影到九寨沟地震震中周边构造纲要图及1∶20万地质图上,发现九寨沟地震主震及余震呈NW-SE向线性展布,位于塔藏断裂东段尾端呈马尾状散开的复杂断裂分布区;主震及余震都没有出现在已知的地表断裂上,而是分布在2条地表断裂(塔藏断裂和岷江断裂)之间石炭纪海相浅灰色薄-厚层致密灰岩夹页岩地层中。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以及对断裂、褶皱、断块构造特征的研究,确定巴颜喀拉断块东边界由岷江断裂北段-雪山梁子断裂-虎牙断裂-龙门山后山断裂(茂汶断裂)构成;岷山断块是新近纪以来强烈挤压隆升形成的近南北向的新生断块,地貌上表现为高耸的岷山山脉。本次九寨沟地震的发震断块为摩天岭断块,发震断裂是摩天岭断块内隐伏的基底走滑断裂——夏莫断裂;发震动力主要是印度板块向北碰撞挤压,导致相对薄弱的基底夏莫断裂发生左行走滑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发震断裂 夏莫断裂 发震断块 摩天岭断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