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太湖水生植物生物质腐烂分解实验 被引量:121
1
作者 李文朝 陈开宁 +1 位作者 吴庆龙 潘继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31-336,共6页
以东太湖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优势种的茎叶为实验材料 ,并引入原位底泥中的微生物 ,在室内开展了为期 1周年的水生植物生物质腐烂分解实验 ,对总重量以及碳、氮、磷的消减过程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浮叶植物腐烂分解... 以东太湖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优势种的茎叶为实验材料 ,并引入原位底泥中的微生物 ,在室内开展了为期 1周年的水生植物生物质腐烂分解实验 ,对总重量以及碳、氮、磷的消减过程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浮叶植物腐烂分解速度快 ,周年腐烂分解率高 ;沉水植物初期腐烂分解速度较快 ,但周年腐烂分解率较低 ;挺水植物腐烂分解过程比较缓慢 .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生物质的周年腐烂分解率在 70 %以上 ,沉水植物则不到 5 0 % .在前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腐烂分解 东太湖 生物质 营养元素 氮磷
下载PDF
关于湖泊沉积物磷释放及其测定方法的雏议 被引量:38
2
作者 李文朝 尹澄清 +2 位作者 陈开宁 吴庆龙 潘继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96-303,共8页
对东太湖三种类型9个样品的沉积物-上覆水柱状原样在滤除藻类,蔽光,室温,微量充气条件下连续培养50d,上覆水中的P^3-4-P浓度在起初15d内增高了2个数量级,在随后的33d中又下降了1个数量级并趋于稳定。这一过程... 对东太湖三种类型9个样品的沉积物-上覆水柱状原样在滤除藻类,蔽光,室温,微量充气条件下连续培养50d,上覆水中的P^3-4-P浓度在起初15d内增高了2个数量级,在随后的33d中又下降了1个数量级并趋于稳定。这一过程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沉积物磷释放,本文提出另外一种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沉积物 磷释放 内源磷负荷 湖泊
下载PDF
滇池东北部沿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环境恶化、生态退化现状及其成因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文朝 刘正文 +3 位作者 胡耀辉 吴庆龙 陈开宁 潘继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05-311,共7页
本文作为"滇池沿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系列研究论文之一,主要研究了滇池东北部沿岸带环境恶化与生态退化现状、成因及妨碍自然生态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风浪强烈侵蚀、湖底坚硬贫瘠、水质严重污染、大型水生植物和... 本文作为"滇池沿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系列研究论文之一,主要研究了滇池东北部沿岸带环境恶化与生态退化现状、成因及妨碍自然生态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风浪强烈侵蚀、湖底坚硬贫瘠、水质严重污染、大型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消失,滇池东北部沿岸带已经蜕变成了"水域荒漠".湖滩湿地围垦、人工岸堤修建和水质污染是导致沿岸带环境恶化、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强烈的风浪冲刷和严重的水质污染是阻碍沿岸带自然生态恢复的主要限制因素.生态恢复必须从基础环境改造入手,实施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生态退化 环境恶化 生态修复 水质污染 重污染 生态恢复 限制因素 东北部 水域
下载PDF
滇池东北部沿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生态修复目标的确定及其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文朝 潘继征 +2 位作者 陈开宁 胡耀辉 刘正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7-321,共5页
作为“滇池沿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系列研究论文之一,主要分析研究了滇池东北部沿岸带原有生 态状况、现有环境基础、实施局部岸段生态修复的有限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限制性环境因子及其可控性.结果显 示,滇池东北... 作为“滇池沿岸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系列研究论文之一,主要分析研究了滇池东北部沿岸带原有生 态状况、现有环境基础、实施局部岸段生态修复的有限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限制性环境因子及其可控性.结果显 示,滇池东北部沿岸带入湖河流密集,发育良好的湖滩湿地原本是拦截净化入湖河水的生态屏障;湖滩湿地被围垦之后, 人工岸堤前风浪侵蚀强烈,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消失,但沙质沉积物淤积形成了次生浅滩;在次生沙滩上创建挺水植被, 仍然可以发挥沉积掩埋污染物、捕获分解漂浮性蓝藻的污染控制功效;实施生态修复所面临的限制性环境因子主要为风 浪的强烈冲刷和水质严重污染,这些因素都可以通过相应的环境改造与控制措施加以解决,因而实现生态修复目标是可 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沿岸带 生态修复 限制性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东太湖表层沉积物的磷饱和度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文朝 陈开宁 +1 位作者 吴庆龙 王刚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49-54,共6页
对东太湖一个横断面上8个样点、1个网围养鱼区样点、1个鱼塘样点的表层10cm沉积物含磷量进行了分层采样分析.并以表层沉积物和湖水组成系统.通过磷添加研究了沉积物的磷饱和度.结果表明,东太湘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已经达到了0.0465... 对东太湖一个横断面上8个样点、1个网围养鱼区样点、1个鱼塘样点的表层10cm沉积物含磷量进行了分层采样分析.并以表层沉积物和湖水组成系统.通过磷添加研究了沉积物的磷饱和度.结果表明,东太湘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已经达到了0.0465%-0.0993%,略低于鱼塘沉积物的含磷量.表层沉积物的磷蓄积量已经基本达到饱和,当湖水中PO3-4-P含量达到了200-300μg/L(是现在湖水实际含量的25-48倍),表层沉积物的总磷含量也只能增加0.037-0.077mg/g(是现在沉积物实际含量的0.06-0.14倍).网围养殖区沉积物磷含量和磷饱和度均高于非养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湖 沉积物 饱和度 湖泊 表层沉积
下载PDF
基于二极管Ka波段的新型可调预失真器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文朝 周东方 +3 位作者 张德伟 林竞羽 汪永飞 郑小雨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9-123,共5页
为了补偿不同类型功放的非线性特性,设计应用于Ka波段的可调预失真器,该电路基于三支线定向耦合器、肖特基二极管、微带线和负载电阻,产生预失真信号.通过调节肖特基二极管的偏置电压、微带线电长度及负载电阻可以提供不同的幅度和相位... 为了补偿不同类型功放的非线性特性,设计应用于Ka波段的可调预失真器,该电路基于三支线定向耦合器、肖特基二极管、微带线和负载电阻,产生预失真信号.通过调节肖特基二极管的偏置电压、微带线电长度及负载电阻可以提供不同的幅度和相位组合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功率放大器线性化要求.仿真及实测结果表明,该预失真器在29~31 GHz频段范围内,用于行波管(TWTAs)线性化时可提供约6.5 dB的增益扩展和46°的相位扩张;用于固态功率放大器(SSPAs)线性化时可提供约11 dB的增益扩展和35°的相位压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失真 增益扩展 相位扩张 行波管功率放大器 固态功率放大器
下载PDF
五里湖营养状况及治理对策探讨 被引量:30
7
作者 李文朝 杨清心 周万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36-143,共8页
1990—1991年对五里湖的调查表明,该湖已发展到富营养一重富营养阶段。湖水中TN、TP、Chla、BOD_5和COD_(cr)的平均含量分别达到2.25mg/L、111μg/L、31.8μg/L、4.9mg/L和17.5mg/L,平均透明度只有0.51 m。表层底泥中氮、磷和有机质的... 1990—1991年对五里湖的调查表明,该湖已发展到富营养一重富营养阶段。湖水中TN、TP、Chla、BOD_5和COD_(cr)的平均含量分别达到2.25mg/L、111μg/L、31.8μg/L、4.9mg/L和17.5mg/L,平均透明度只有0.51 m。表层底泥中氮、磷和有机质的含量分别高达0.181%,0.071%和2.51%,成为巨大的内营养源;而外源营养物则主要来自梁溪河和五里湖北岸各支流。以硅藻为主的浮游藻类年生产力约为5200 t/km^2(鲜藻),是该湖有机污染的主要来源。治理应从污染源控制入手,在东北端河道上建闸拦污,在北岸建立环湖集污河道;废止航运和局部清淤以削减内污染源;在沿岸带恢复水生植被以固持底泥;在东部湖区建立拥有水生植被的水源保护区以改善中桥水厂的水源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里湖 富营养化 治理对策 污染
下载PDF
几种沉水植物营养繁殖体萌发的光需求研究 被引量:44
8
作者 李文朝 连光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25-29,共5页
对4种沉水植物营养繁殖体萌发的光需求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强光照射可以打破菹草繁殖芽的休眠,促使其在夏初萌发,推论菹草繁殖芽的夏季休眠可能与其所处的水底光照不足有关。苦草、黑藻及金鱼藻营养繁殖体的萌发无需光刺激... 对4种沉水植物营养繁殖体萌发的光需求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强光照射可以打破菹草繁殖芽的休眠,促使其在夏初萌发,推论菹草繁殖芽的夏季休眠可能与其所处的水底光照不足有关。苦草、黑藻及金鱼藻营养繁殖体的萌发无需光刺激,但当水底相对光照强度小于5%时形成白化苗,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沉水植物营养繁殖体萌发期的水底光照条件是决定沉水植物能否再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营养繁殖 萌发 光照
下载PDF
用于Ka波段行波管的反射式可调预失真线性化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文朝 张德伟 +2 位作者 周东方 沈晖 李文霞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了解决目前模拟预失真器存在的可调性差,增益和相位斜率补偿不够的问题,减小预失真器增益扩展和相位扩张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介绍一种工作于Ka波段的反射式模拟预失真电路,该电路基于90°电桥、肖特基二极管、变容二极管产生预... 为了解决目前模拟预失真器存在的可调性差,增益和相位斜率补偿不够的问题,减小预失真器增益扩展和相位扩张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介绍一种工作于Ka波段的反射式模拟预失真电路,该电路基于90°电桥、肖特基二极管、变容二极管产生预失真信号,利用90°电桥的特性实现电路的匹配,同时通过改变肖特基二极管及变容二极管两端的偏置电压实现对预失真电路的增益扩展和相位扩张特性的控制调节。接着对预失真电路进行非线性分析与仿真验证,在此基础上,将所设计的电路加工为实际的预失真线性化器并与Ka波段的空间行波管联合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线性化后的行波管增益和相位特性从之前的-7 dB和-45°改善到-0.5 dB和-3.5°,三阶交调改善了7.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管放大器 预失真电路 增益 位相扩展 三阶交调
下载PDF
乌伦古湖水生植被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文朝 杨清心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00-108,共9页
于1987年7月和1989年7,8月对乌伦古湖水生植被及其生态环境作了调查。结果表明,水位回升扭转了水生植被的退缩趋势,新生滩地上次生植物群落的形成使得Ⅳ区以北的水生植被总面积由1985年的813ha增加到1989年的4365ha,总储量由7700t增加到... 于1987年7月和1989年7,8月对乌伦古湖水生植被及其生态环境作了调查。结果表明,水位回升扭转了水生植被的退缩趋势,新生滩地上次生植物群落的形成使得Ⅳ区以北的水生植被总面积由1985年的813ha增加到1989年的4365ha,总储量由7700t增加到41750t。芦苇占现有植被区面积的81%。和总储量的68%。现有水生植被正处在迅速演变之中,随着植被的发育,植被总面积将会减小到3500ha左右,但总储量将会逐年增加。植被现有生产力约58955t,对渔业和环境十分重要,应加强对其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伦古湖 水生植被 演替动态 水位
下载PDF
富营养水体中常绿水生植被组建及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30
11
作者 李文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3-57,共5页
1992~1993年在富营养湖泊五里湖中开展了常绿型人工水生植被组建实验,在面积为2000m2的半封闭式围隔实验区中,选用耐寒植物伊乐藻和喜温植物菱及风眼莲,组建成了常绿型人工水生植被。这种常绿型人工水生植被不仅使实... 1992~1993年在富营养湖泊五里湖中开展了常绿型人工水生植被组建实验,在面积为2000m2的半封闭式围隔实验区中,选用耐寒植物伊乐藻和喜温植物菱及风眼莲,组建成了常绿型人工水生植被。这种常绿型人工水生植被不仅使实验区内常年保持较好的水质,而且对外来污染冲击有很强的缓冲能力。它可用于水源保护、局部性水质控制、污水净化生态工程、小型富营养水体的生态恢复等。如能解决耐寒型沉水植物伊乐藻与喜温型沉水植物种类间的衔接过渡,这种常绿型人工水生植被技术还可望用于富营养水体中天然水生植被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植被 湖泊 五里湖 伊乐藻 富营养化 净化
下载PDF
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多稳态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81
12
作者 李文朝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97-104,共8页
在“八五”期间太湖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发展和充实了浅水湖泊多稳态理论.简要介绍了多稳态概念模型,并将这一理论和模型贯穿于太湖富营养化防治研究中;总结了太湖各湖区的状态演变过程,提出保护东太湖生态环境和治理五里湖的策略及... 在“八五”期间太湖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发展和充实了浅水湖泊多稳态理论.简要介绍了多稳态概念模型,并将这一理论和模型贯穿于太湖富营养化防治研究中;总结了太湖各湖区的状态演变过程,提出保护东太湖生态环境和治理五里湖的策略及技术路线,并付诸于实验;证明了利用多稳态理论和多稳态模型指导湖泊富营养化防治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多稳态理论 太湖 富营养化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浅型富营养湖泊的生态恢复——五里湖水生植被重建实验 被引量:80
13
作者 李文朝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10,共10页
依据浅型湖泊生态系统的多稳定态理论,在富营养湖泊治理过程中,当外来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时,通过人工重建水生植被可以加速湖泊的生态恢复。在五里湖中,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都能很好地生长,水底光照不足是沉水植物难以生长的主要原因。在... 依据浅型湖泊生态系统的多稳定态理论,在富营养湖泊治理过程中,当外来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时,通过人工重建水生植被可以加速湖泊的生态恢复。在五里湖中,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都能很好地生长,水底光照不足是沉水植物难以生长的主要原因。在自然条件下建成了永久性挺水植物群落和浮叶植物群落,在人工控制的围隔环境中改善了水底光照条件,建成了沉水植物群落。但这些沉水植物仍不能渡过夏季,主要原因是湖水过深和水温较高,降低水位和建造人工浅滩可为五里湖沉水植被恢复创造有利条件。本研究可为富营养水体的水质控制和植被恢复提供多种实用技术,但在水生植被的结构与环境功能等方面仍需开展深入的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里湖 浅型湖泊 富营养化 生态恢复 水生植被
下载PDF
东太湖沉积物中氮的积累与水生植物沉积 被引量:59
14
作者 李文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18-421,共4页
为揭示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氮的积累及其与水生植物间的关系,1993年11月在东太湖42个样点上采集了沉积物柱状样品并进行了分析。东太湖硬度小于5kgf/cm2的松软淤积层平均厚度0.96m,全湖淤积量149×106t... 为揭示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氮的积累及其与水生植物间的关系,1993年11月在东太湖42个样点上采集了沉积物柱状样品并进行了分析。东太湖硬度小于5kgf/cm2的松软淤积层平均厚度0.96m,全湖淤积量149×106t。粉沙质淤积物中总氮(TN)含量0.009%~0.801%,总有机碳(TOC)含量0.01%~17.36%,变幅极为悬殊。总氮含量与总有机碳含量间呈密切的线性正相关TN(%)=0.0251TOC(%)+0.0063,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和总有机碳含量都与水生植物的现存量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氮和有机碳主要经过水生植物的生物沉积途径进入沉积物,水生植物有将湖水中的氮传输到底泥中,使其进入地球化学循环的功能,这对于降低湖水中的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湖 沉积物 水生植物 生物沉积
下载PDF
东太湖水生植物的促淤效应与磷的沉积 被引量:36
15
作者 李文朝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12,共4页
东太湖水生植物促进淤积效应显著,硬度小于5kg/cm2的淤积物平均深度0.96m,总淤积量149370000t,东南沿岸茭草分布区淤积尤为严重.生物有机物质只占总淤积量的1.52%,水生植物并非淤积物的主要来源.但生... 东太湖水生植物促进淤积效应显著,硬度小于5kg/cm2的淤积物平均深度0.96m,总淤积量149370000t,东南沿岸茭草分布区淤积尤为严重.生物有机物质只占总淤积量的1.52%,水生植物并非淤积物的主要来源.但生物有机物质引起的淤积物疏松效应使得全湖淤积深度增加了0.20m,占总淤积深度的20.8%.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有机物质含量3.77%,疏松效应占淤积深度的64%.淤积物中总磷平均含量0.023%,总积累量34912t.磷在淤积物中的积累主要经非生物沉积途径,水生植物通过促进湖水中含磷物质的沉降和防止淤积物再悬浮起了促进磷沉积的作用.该湖水生植物收获利用率已达57%,对减轻生物沉积十分有效,但尚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湖 水生植物 淤积 淤积物 沉积
下载PDF
东太湖茭黄水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探讨 被引量:38
16
作者 李文朝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64-368,共5页
东太湖茭草分布面积35.47km2,年生长量(鲜重)127600t,收割利用率9.7%,残留量高达115204t,折合单位湖面干物质残留量1774g/m2,这些茭草残体遇高温时迅速腐烂分解,向湖水中释放大量有机污染物质和氮、磷等生物元素,引起水质... 东太湖茭草分布面积35.47km2,年生长量(鲜重)127600t,收割利用率9.7%,残留量高达115204t,折合单位湖面干物质残留量1774g/m2,这些茭草残体遇高温时迅速腐烂分解,向湖水中释放大量有机污染物质和氮、磷等生物元素,引起水质腐败.腐烂后的茭草残骸沉积在湖底,加速了湖泊的淤积变浅.收割利用茭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茭黄水,剔除茭草、以沉水植物取而代之,则是根治茭黄水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湖 茭草 茭黄水 污染防治 湖泊
下载PDF
太湖湖体综合治理对策的探讨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文朝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89-296,共8页
太湖的污染治理已迫在眉睫,集水域内的污染源控制当然是根治太湖污染的首选措施。但要在短期内实现湖泊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好转,单依靠外污染源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湖内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本文从湖泊生态学方面分析了影... 太湖的污染治理已迫在眉睫,集水域内的污染源控制当然是根治太湖污染的首选措施。但要在短期内实现湖泊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好转,单依靠外污染源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湖内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本文从湖泊生态学方面分析了影响太湖生态系统恢复的内部障碍,主要针对蓝藻灾害、城市水源污染、局部性水质污染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关键问题,本着标本兼治、效果为先、综合治理的原则,提出了恢复沿岸带水生植被、收获控制蓝藻、建立五里湖水源保障体系、局部清淤、改造养殖结构等内部治理方案,以期有助于太湖治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内部治理 水生植被 蓝藻 污染治理 湖泊
下载PDF
五里湖底质条件与水生高等植物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李文朝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30-36,共7页
在五里湖富营养化过程中,氮、磷及有机物质在湖底沉积物中大量积累。在夏季高温、高水位期。底泥中因有机物分解耗氧强烈和溶解氧补给受阻而发生缺氧。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均能适应这种底质条件;在水温低于30C或水深小于1m的情况下,五里... 在五里湖富营养化过程中,氮、磷及有机物质在湖底沉积物中大量积累。在夏季高温、高水位期。底泥中因有机物分解耗氧强烈和溶解氧补给受阻而发生缺氧。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均能适应这种底质条件;在水温低于30C或水深小于1m的情况下,五里湖的底质条件对沉水植物生长十分有利;但在夏季,当水温超过30C且水深远大于1m时,底泥和底层湖水中的厌氧环境会引起沉水植物烂根,故沉水植物无法在五里湖渡过夏季,成为重建水生植被的障碍。适当降低水位,开挖湖心区底泥,在沿岸带堆积造成人工浅滩,可以创造出适合水生植物生长的生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里湖 富营养化 底质 水生植物 适应性
下载PDF
五里湖富营养化过程中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的演变 被引量:35
19
作者 李文朝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37-45,共9页
五里湖是太湖西北部一个小型浅水湖湾,是无锡市的饮用水源和主要风景游览区。50年代时,该湖基本保持着原始状态,全湖以大型水生植物占优势。湖水清澈见底,水质为中营养水平,溶氧接近饱和,对外来的N、P污染冲击具有很强的缓冲能力。底泥... 五里湖是太湖西北部一个小型浅水湖湾,是无锡市的饮用水源和主要风景游览区。50年代时,该湖基本保持着原始状态,全湖以大型水生植物占优势。湖水清澈见底,水质为中营养水平,溶氧接近饱和,对外来的N、P污染冲击具有很强的缓冲能力。底泥的氧化程度较高,磷和有机物含量仅为0.023%和0.75%。浮游藻类受到了大型水生植物的强烈抑制,年均数量为26.7×10~4个/L,以硅藻和隐藻为主;从春季至秋季,随着大型水生植物的增长,浮游藻类数量大幅度减少。浮游动物多达190种,年均数量为5660ind./L。大型底栖动物较多,以日本沼虾和螺、蚌类为主。鱼类资源十分丰富,63种鱼中以凶猛性鱼类占优势,并有较多的底栖性鱼类。 自50年代以来,大约有1/2的湖面被围垦,沿岸带生态条件被破坏,失去了最适合于大型水生植物生长的浅水区。加之60年代后期在全湖放养草鱼,水生植被遭到彻底毁灭。外源污染加剧,引起了水质的严重富营养化。围垦和修建水闸隔断了五里湖与太湖间的通道,限制了两个水体间的水流交换,妨碍了污染物的稀释扩散,使得来自无锡市区的污水成了五里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加速了富营养化的进程。五里湖水质已达重富营养水平,透明度小于0.5m,缺氧较为严重。营养物在底泥中大量积累,TP和TOC含量分别增高了4.17倍和1.8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里湖 富营养化 环境演变
下载PDF
东太湖茭草植被改造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文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4-246,共3页
东太湖的茭草和浮叶植物有显著的加速湖泊淤积和二次污染效应。1993年开展了面积5ha的植被改造实验,当年剔除原有植物,培育成为沉水植被,平均生物量达3kg/m2。由茭草残体形成的腐殖层对沉水植物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在... 东太湖的茭草和浮叶植物有显著的加速湖泊淤积和二次污染效应。1993年开展了面积5ha的植被改造实验,当年剔除原有植物,培育成为沉水植被,平均生物量达3kg/m2。由茭草残体形成的腐殖层对沉水植物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在实验区大部分面积上表层沉积物中TOC含量低于30%,沉水植物能正常生长;TOC含量超过30%时沉水植物生长较为缓慢。对东太湖46.6km2湖面上由茭草和浮叶植物组成的植被进行全面改造,可获得显著的环境生态效益,起到延缓湖泊衰亡和改善水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茭草 植被 改造 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