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针灸对去卵巢大鼠子宫保护效应的观察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晓泓 郑玲 +7 位作者 翟景慧 解秸萍 张露芬 周军 周登芳 何玉伟 曲黎敏 田阳春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29-234,共6页
目的:探讨逆针灸"关元"穴对随后去卵巢更年期模型大鼠子宫保护效应的部分机制。方法:将3.5月龄SD雌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去卵模型组、逆针组和逆灸组,每组16只。逆针组、逆灸组于大鼠去卵巢之前分别针刺... 目的:探讨逆针灸"关元"穴对随后去卵巢更年期模型大鼠子宫保护效应的部分机制。方法:将3.5月龄SD雌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去卵模型组、逆针组和逆灸组,每组16只。逆针组、逆灸组于大鼠去卵巢之前分别针刺和艾灸"关元"穴,每周2次,共4周,其余3组与逆针、逆灸组同步以手抓放大鼠。至大鼠4.5月龄开始造模,去卵模型组、逆针组、逆灸组行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正常组不造模。大鼠于造模1个月后(即5.5月龄)取材,采用HE染色、免疫比浊、放射免疫、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逆针灸对随后去卵巢大鼠子宫组织形态、激素水平、雌激素受体与其基因表达及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大鼠去卵巢后子宫组织形态有明显的衰退表现,子宫内雌二醇(E2)、孕酮(P)含量,雌激素受体(ER)-α及其基因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均明显降低,丙二醛(MDA)显著升高(均P<0.01)。与去卵模型组相比,逆灸、逆针组子宫结构的整体情况明显改善,且子宫内P含量、ER-α及基因表达明显升高,MDA显著下降(P<0.05,0.01);同时子宫E2含量,SOD、NOS活性亦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针灸"关元"穴对随后去卵巢更年期大鼠子宫退行性变有延缓作用,其保护效应可能与调节子宫局部E2、P含量,ER-α及其基因表达,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针灸 去卵巢 子宫激素 雌激素受体-α及基因表达 抗氧化
下载PDF
逆灸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早期及继发期炎性细胞因子和局部足肿胀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晓泓 张露芬 +8 位作者 郭顺根 解秸萍 李学武 李辉 翟景慧 李敬道 朱文莲 赵福建 赵丽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23-125,共3页
目的:观察逆灸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早期、继发期关节局部肿胀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8/12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进行。以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Wistar大鼠分6组:正常组、... 目的:观察逆灸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早期、继发期关节局部肿胀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8/12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进行。以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Wistar大鼠分6组:正常组、模型早期组、逆灸早期组、模型继发组、逆灸继发组和逆灸正常组各8只。正常组:不造模,不预灸;模型早期组:大鼠右后足掌皮下注射福氏完全佐剂0.1mL造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造模第3天取材;逆灸早期组:于造模前进行艾灸,大椎穴处施灸,每次1壮,隔日灸1次,共灸8次,并于灸结束后造模,造模第3天取材;模型继发组:造模,造模第16天取材;逆灸继发组:于造模前进行艾灸,并于灸结束后造模,造模第16天取材;逆灸正常组:正常大鼠进行艾灸,灸结束后取材。采用放射免疫、鼠足容积测量法,观察逆灸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早期和继发期足肿胀率及血清的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结果:4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足肿胀率:模型组和逆灸组右足早期肿胀率均高于正常组(2.128±0.262)%,(1.301±0.250)%,(0.011±0.018)%,F=26.001,P<0.01,且逆灸组肿胀较正常组明显减轻(P<0.05);模型组和逆灸组右足继发期肿胀率均高于正常组(1.736±0.165)%,(1.156±0.230)%,(0.009±0.018)%,P<0.01,且逆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大鼠 炎性细胞因子 佐剂性 逆灸 继发 早期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足肿胀 Wistar大鼠 北京中医药大学 福氏完全佐剂 正常组 关节炎模型 肿胀率 炎症因子 局部肿胀 针灸机理 针灸学院 皮下注射 正常大鼠 放射免疫
下载PDF
不同时期天灸对去卵巢大鼠骨量、血清骨钙素、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晓泓 李学武 +7 位作者 张露芬 田阳春 张冰 王昱 王磊 马文珠 刘仁权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69-72,共4页
天灸属中医外治法。我们曾用此法进行了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天灸在大鼠摘卵巢后不同时期的施用对其骨量、骨钙素、以及骨力学参数产生一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摘卵巢后马上天灸与... 天灸属中医外治法。我们曾用此法进行了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天灸在大鼠摘卵巢后不同时期的施用对其骨量、骨钙素、以及骨力学参数产生一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摘卵巢后马上天灸与摘卵巢3个月后天灸均可使血清骨钙素提高;摘卵巢后马上天灸可使股骨横截面积增加明显(p<0.01);摘卵巢后马上天灸比摘卵巢3个月后再天灸更能抑制骨密度的下降,二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摘卵巢后马上天灸与摘卵巢3个月后再天灸均可使股骨最大载荷有所回升(p<0.01~p<0.05),摘卵巢3个月后再天灸对此影响不大(p>0.05)。结果提示:摘卵巢后马上天灸可有效地减少骨量丢失,对抗骨密度的下降,使骨干增粗、承载外力作用加强。摘卵巢3个月后天灸也有一定疗效,但比起早期施灸效果要逊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灸 去卵巢大鼠 血清骨钙素 骨量 不同时期 股骨 骨密度 影响 疗效 治疗时机
下载PDF
“逆针灸”干预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不同核团ER-α和ER-α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晓泓 郑玲 +7 位作者 解秸萍 张露芬 翟景慧 周军 田阳春 周登芳 何玉伟 曲黎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18-922,共5页
目的:探索"逆针灸"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5月龄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去卵巢模型组、逆针组、逆灸组。逆灸组与逆针组分别预先艾灸、针刺1个月后,与去卵巢模型组、假手术组同时造... 目的:探索"逆针灸"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5月龄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去卵巢模型组、逆针组、逆灸组。逆灸组与逆针组分别预先艾灸、针刺1个月后,与去卵巢模型组、假手术组同时造模。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弓状核雌激素受体-α(ER-α)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大鼠去卵巢后下丘脑室旁核ER-α及ER-αmRNA,视上核ER-α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视上核、弓状核ER-α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去卵巢模型组比较预先进行"逆针灸"处理后,大鼠下丘脑室旁核ER-α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ER-α无明显变化(P>0.05),视上核、弓状核ER-α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5),视上核ER-αmRNA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逆针灸""关元"穴能够影响去卵巢更年期大鼠下丘脑不同核团ER-α和ER-α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其调节下丘脑功能活动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针灸 大鼠 Sprague-Dawley 卵巢切除术 下丘脑 下丘脑室旁核 雌激素受体alpha
下载PDF
艾灸大椎穴对慢性应激大鼠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晓泓 韩毳 +1 位作者 张露芬 解秸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期194-196,共3页
目的:试图发现艾灸大椎穴对慢性应激状态下大鼠海马神经元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应用孤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的中等强度刺... 目的:试图发现艾灸大椎穴对慢性应激状态下大鼠海马神经元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应用孤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的中等强度刺激造成慢性应激失调模型,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尼氏体染色的方法光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的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海马BDNF阳性神经元进行染色,并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结果:慢性应激可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明显受损,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亦显著减少,形态以空泡为主。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穴对此有明显改善作用。艾灸组海马BDNF阳性神经元的平均光密度CA2,CA3,CA3区面积百分比:(16.98±1.34)%,(32.77±2.38)%,(2.48±0.25)%;模型组相应指标分别为(12.21±1.58)%,(19.89±3.82)%,(1.04±0.38)%(F=6.25,P<0.05;F=12.27,11.45,P<0.01)。结论:艾灸大椎穴对慢性应激大鼠BDNF有良性调节作用,并对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大椎穴 慢性应激状态 大鼠 神经营养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针刀松解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家兔肌肉b-FGF、CD34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晓泓 刘乃刚 +4 位作者 郭长青 孙红梅 吴海霞 许红 张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的观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兔横突局部肌肉组织匀浆中b-FGF、CD34的含量变化,探讨针刀松解法对局部组织血管再生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和针刀+电针组5组,每组6只。后4组... 目的观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兔横突局部肌肉组织匀浆中b-FGF、CD34的含量变化,探讨针刀松解法对局部组织血管再生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电针组和针刀+电针组5组,每组6只。后4组采用在左侧第三腰椎横突部埋置明胶海绵的方法制作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针刀组和电针组分别给予针刀松解法和电针双侧"委中"干预,针刀+电针组则同时给予针刀松解法和电针干预。造模后第28天,取左侧第三腰椎横突周围肌肉组织,采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肌肉组织匀浆中b-FGF、CD34含量的变化。结果造模后,模型兔局部肌肉组织匀浆中b-FGF含量较正常明显升高(P<0.01),CD34含量较正常明显降低(P<0.01);针刀组、电针组、针刀+电针组b-FGF和CD34含量与正常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刀组、电针组、针刀+电针组b-FGF含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针刀+电针组CD34含量较模型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针刀组、针刀+电针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刀松解法可调节肌肉组织匀浆中b-FGF、CD34的含量,对局部组织的血管再生有一定的良性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松解法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血管再生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CD34
下载PDF
艾灸“大椎”穴抗应激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晓泓 韩毳 +2 位作者 张露芬 郭顺根 李辉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2年第5期495-497,共3页
目的 观察艾灸对慢性应激状态下大鼠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 39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应用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的中等强度刺激造成应激失调模型 ,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蔗糖偏嗜度、旷... 目的 观察艾灸对慢性应激状态下大鼠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 39只 ,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应用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的中等强度刺激造成应激失调模型 ,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蔗糖偏嗜度、旷场实验等行为学改变。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艾灸“大椎”穴对模型大鼠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法比较各组动物下丘脑室旁核精氨酸加压素阳性神经元的数量。采用HE染色、尼氏体染色的方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的改变。结果 慢性应激可致大鼠体重增加克数、蔗糖偏嗜度、旷场实验中活动次数较正常组显著减少。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及下丘脑室旁核精氨酸加压素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海马神经元形态明显受损 ,形态以空泡为主。艾灸对以上症状和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 慢性应激导致大鼠HPA轴功能明显亢进 ,艾灸“大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艾灸 大椎穴 应激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下载PDF
逆灸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下丘脑雌激素受体α和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及血浆促肾上腺激素的调节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晓泓 解秸萍 +8 位作者 张露芬 翟景慧 周军 周登方 田阳春 张慧 曲黎敏 郑玲 何玉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8-120,共3页
目的:观察逆灸关元穴对更年期大鼠下丘脑和血液中应激激素及下丘脑室旁核雌激素受体的影响,探究逆灸对更年期大鼠应激影响及中枢雌激素受体α调节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6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完成。①选用... 目的:观察逆灸关元穴对更年期大鼠下丘脑和血液中应激激素及下丘脑室旁核雌激素受体的影响,探究逆灸对更年期大鼠应激影响及中枢雌激素受体α调节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6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SD雌性大鼠128只。其中,4月龄(年轻)16只为年轻正常组。随机将10月龄大鼠112只分为7组:12,14,16月龄逆灸组;10,12,14,16月龄对照组;每组16只。自然老化鼠。所有逆灸组大鼠均在10月龄开始艾炷灸,将艾炷点燃后,直接放置在关元穴上施灸,每次灸一壮。灸后局部皮肤略潮红。1周灸2次,共灸8周。10,12,14,16月龄对照组及年轻正常组除轻抓仰躺外不做其他处理。②每组取10只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下丘脑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血浆促肾上腺激素水平。每组取其余6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下丘脑雌激素受体α含量。③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大鼠12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下丘脑室旁核雌激素受体α表达:各模型对照组随增龄,呈波动上升趋势,14和16月龄对照组明显高于年轻正常组(P<0.05,0.01)。各逆灸组均低于同月龄对照组,其中逆灸16月龄组明显低于16月龄对照组(P<0.05)。②下丘脑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模型对照各组随增龄呈波动下降趋势,14和16月龄组明显低于年轻正常组(P<0.05~0.01)。逆灸14月龄组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P<0.05)。③血浆促肾上腺激素水平:模型对照和逆灸各组随增龄升高,14和16月龄组明显高于年轻正常组(P<0.01)。逆灸12和16月龄与同月龄对照组相近(P>0.05),逆灸14月龄组明显低于同月龄对照组(P<0.05)。结论:随增龄更年期大鼠处在一种应激紊乱与失调状态,逆灸可使随后12,14,16月龄大鼠紊乱的应激激素得到一定的调整,并这种作用可能与逆灸调节下丘脑雌激素受体α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炷灸 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 更年期 促肾上腺皮质激索 受体 雌激索
下载PDF
大椎穴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38
9
作者 李晓泓 李辉 翟景惠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期342-343,共2页
将近年关于大椎穴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的概况进行了整理与分析,认为大椎穴在临床上较好的防治免疫失调疾病的疗效,与其对机体免疫功能显著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其通调督阳、上传下达的枢纽地位,很可能... 将近年关于大椎穴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的概况进行了整理与分析,认为大椎穴在临床上较好的防治免疫失调疾病的疗效,与其对机体免疫功能显著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其通调督阳、上传下达的枢纽地位,很可能与启动或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发挥重要调节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椎穴 免疫调节 穴位 针灸 化疗
下载PDF
艾灸大椎穴对慢性应激大鼠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晓泓 韩毳 +1 位作者 张露芳 解秸萍 《中医药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51-52,共2页
目的 :观察艾灸大椎穴对慢性应激状态下大鼠海马神经元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 18只 ,按随机表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应用孤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的中等强度刺激造成应激失调模型 ,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 目的 :观察艾灸大椎穴对慢性应激状态下大鼠海马神经元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 18只 ,按随机表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应用孤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的中等强度刺激造成应激失调模型 ,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变化。采用HE染色、尼氏体染色的方法光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的改变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阳性神经元进行染色 ,并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结果 :慢性应激可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明显受损 ,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神经元数量亦显著减少 ,形态以空泡为主。艾灸大椎穴对此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 :艾灸大椎穴对慢性应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有良性调节作用 ,并对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大椎穴 神经营养因子 海马神经元 应激
下载PDF
逆灸关元穴对不同月龄更年期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及脾脏雌激素受体α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晓泓 解秸萍 +8 位作者 张露芬 翟景慧 周军 周登方 田阳春 曲黎敏 郑玲 何玉伟 张慧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3期171-173,共3页
目的:观察逆灸关元穴对不同月龄更年期大鼠血清和子宫肿瘤坏死因子α及脾脏雌激素受体α表达的影响,以及逆灸对更年期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脾脏雌激素受体α的调节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6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 目的:观察逆灸关元穴对不同月龄更年期大鼠血清和子宫肿瘤坏死因子α及脾脏雌激素受体α表达的影响,以及逆灸对更年期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脾脏雌激素受体α的调节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6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SD雌性大鼠128只,4月龄16只,体质量(250±20)g,为4月龄对照组。10月龄112只,体质量(300±20)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每组16只,分别为12,14,16月龄逆灸组,10,12,14,16月龄对照组。采用自然老化方式进行实验。逆灸组大鼠均在10月龄开始艾炷灸(小号),灸前暴露关元穴区(鼠后下肢根部在下腹连线的中点)直径约1.5~2.0cm区域皮肤,轻抓大鼠,让其仰躺在手掌上,将艾炷点燃后,直接放置在关元穴上施灸,每次灸一壮。灸后局部皮肤略潮红。灸2次/周,共灸8周。4,10,12,14,16月龄对照组除同逆灸组轻抓仰躺外不做任何处理。大鼠于4,10,12,14,16月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子宫肿瘤坏死因子α;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脾脏雌激素受体α。结果:纳入动物12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4月龄对照组比较,10,12,14,16月龄对照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呈先降后升趋势,16月龄对照组明显高于4月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2.598±0.830),(1.826±0.379)μg/L,P<0.05];子宫肿瘤坏死因子α为先升后降趋势,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同月龄对照组比较,各逆灸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呈先升后降趋势,即12,14月龄上升,其中12月龄逆灸组明显高于12月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2.755±0.357),(1.290±0.251)μg/L,P<0.05],16月龄逆灸组明显低于16月龄对照组[分别为(1.692±0.238),(2.598±0.830)μg/L,P<0.05];子宫肿瘤坏死因子α则12,16月龄逆灸组明显高于12,16月龄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5.329±4.613),(10.730±1.366)μg/g;(11.622±1.884),(8.814±1.405)μg/g,P<0.05],14月龄略下降(P>0.05)。②与4月龄对照组比较,10,12,14,16月龄对照组大鼠脾脏雌激素受体α的阳性表达(A)呈波动性下降,其中16月龄对照组明显低于4月龄对照组(分别为9384.605±446.939,12813.915±770.039,P<0.01)。与同月龄对照组比较,各逆灸组脾脏雌激素受体α的阳性表达(A)比各对照组均上升,其中12,16月龄逆灸组明显高于12,16月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6233.762±519.358,11294.618±350.804;11195.763±431.613,9384.605±446.939,P<0.01,0.05)。结论:更年期大鼠随月龄增加,免疫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已出现紊乱。逆灸可通过平抑此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异常波动,提高子宫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和脾脏雌激素受体α的表达水平以达调节大鼠更年期免疫功能。并这种调节效应凸显于12月龄和16月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灸 治未病 更年期大鼠 肿瘤坏死因子Α 雌激素受体Α
下载PDF
针灸“治未病”的思考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晓泓 解秸萍 翟景慧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3期2525-2527,共3页
随着健康医学时代的来临,传统中医“治未病”理论将日益凸显其睿智的光芒.而认真系统地总结分析“未病”“治未病”“逆针灸”等学术理论与实践意义深远,文章从针灸“治未病”的起源、发展、应用特点、与现代医学应激理论的关系、研究... 随着健康医学时代的来临,传统中医“治未病”理论将日益凸显其睿智的光芒.而认真系统地总结分析“未病”“治未病”“逆针灸”等学术理论与实践意义深远,文章从针灸“治未病”的起源、发展、应用特点、与现代医学应激理论的关系、研究设想、发展方向等角度探讨了应用针灸方法治未病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预测:伴随着现代科学新技术的发展,针灸“治未病”的研究将更具实质性的进展。“逆针灸”将以其独特防治疾病的特色在预防保健医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中医 未病 治疗 预防医学
下载PDF
预先艾灸对随后不同阶段更年期大鼠促性激素释放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晓泓 解秸萍 +8 位作者 张露芬 翟景慧 周军 周登方 田阳春 张慧 郑玲 何玉伟 曲黎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1期99-101,共3页
目的:观察逆灸关元穴对更年期大鼠促性激素释放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等相关激素的影响,以及逆灸对更年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稳态维护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6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完成。①选取鼠... 目的:观察逆灸关元穴对更年期大鼠促性激素释放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等相关激素的影响,以及逆灸对更年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稳态维护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6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完成。①选取鼠龄4个月的健康大鼠10只为年轻正常组,另将鼠龄10个月的大鼠70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逆灸组(n=30),自然对照组(n=40),根据处死时的鼠龄,逆灸组又分12,14,16月龄3个时间点,自然对照组分10,12,14,16月龄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②逆灸组于10月龄时采用艾炷直接灸大鼠关元穴,每次1壮,2次/周,灸后局部皮肤略潮红,共灸8周;其他2组不干预。③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分批取材,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下丘脑及血液促性激素释放激素水平。结果:大鼠8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浆卵泡刺激素水平:自然对照组16月龄大鼠高于年轻正常组[(23.757±6.212),(10.565±0.817)U/L,P<0.05],逆灸组16月龄大鼠低于同月龄自然对照组[(17.952±2.231)U/L,P<0.05]。②血浆黄体生成素水平各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③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比值:自然对照组16月龄大鼠大于年轻正常组(0.171±0.021,0.094±0.006,P<0.05),逆灸组16月龄大鼠小于同月龄自然对照组(0.125±0.007,P<0.05)。④下丘脑促性激素释放激素水平:自然对照组14,16月龄大鼠低于年轻正常组[(3.566±2.387),(3.032±0.602),(12.041±4.815)mg/L,P<0.05,0.01],逆灸组12,14,16月龄大鼠均高于同月龄自然对照组(P<0.05)。⑤血浆促性激素释放激素水平:自然对照组16月龄大鼠高于年轻正常组[(99.425±21.657),(23.816±6.058)ng/L,P<0.05],逆灸组12,16月龄大鼠显著高于同月龄自然对照组(P<0.05)。结论:更年期大鼠随月龄的增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促性激素释放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等相关激素逐渐紊乱,逆灸关元穴可缓解更年期各激素的紊乱状况,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稳态维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炷灸 更年期 大鼠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 卵泡刺激素 黄体激素类
下载PDF
谈“未病”、“治未病”与“逆针灸”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晓泓 翟景慧 周登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4-406,共3页
关键词 未病 治未病 逆针灸
下载PDF
逆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保护效应的抗氧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晓泓 张露芬 +7 位作者 郭顺根 解秸萍 李学武 翟景慧 李辉 朱文莲 周登方 张慧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逆灸对完全弗氏佐剂关节炎(AA)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抗氧化机制。方法:大鼠大椎穴逆灸(预先艾灸)。用AA大鼠模型,观察逆灸对AA大鼠早期和继发期原发关节组织病理学及下丘脑、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 目的:探讨逆灸对完全弗氏佐剂关节炎(AA)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抗氧化机制。方法:大鼠大椎穴逆灸(预先艾灸)。用AA大鼠模型,观察逆灸对AA大鼠早期和继发期原发关节组织病理学及下丘脑、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A各组大鼠原发足踝关节滑膜炎症表现更为明显,早期重于继发期,继发期关节软骨呈现部分损坏。同时,AA各组大鼠血浆和下丘脑SOD活性下降(P<0.05或P<0.01);MDA含量增加(P<0.01)。与同期AA各组比较,逆灸可使原发足踝关节的组织病理学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使血浆、下丘脑SOD活性明显回升(P<0.05或P<0.01),血浆MDA明显下降(P<0.05),但仅使继发期AA大鼠下丘脑MDA有所下降(P<0.01),对早期下丘脑MDA影响不大(P>0.05)。逆灸还可使正常大鼠血浆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逆灸对AA大鼠早期和继发期原发关节炎具有阻抑减轻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逆灸调整早期及继发期血液及下丘脑自由基代谢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针灸疗法 @逆灸 关节炎大鼠 抗氧化机制 逆灸 丙二醛(MDA) 机制研究 保护效应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佐剂性
下载PDF
针灸预处理的研究概况与思考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李晓泓 张露芬 解秸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186-187,共2页
针灸预处理,是指预先采用针灸的方法对机体的某些腧穴进行刺激,激发机体潜在的生命能力,提高抗病与应变能力,并产生阻抑或减轻随后疾病损伤的方法。对近10余年来国内外针灸预处理的研究概况及热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炼、分析与思考,... 针灸预处理,是指预先采用针灸的方法对机体的某些腧穴进行刺激,激发机体潜在的生命能力,提高抗病与应变能力,并产生阻抑或减轻随后疾病损伤的方法。对近10余年来国内外针灸预处理的研究概况及热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炼、分析与思考,认为针灸预处理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证明了针灸作为引起机体适度应激的有效手段,能启动机体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调动各种自我反馈和调节机制以维持内环境稳定,进而产生防病减病的保护作用。并预测随着健康医学的到来,针灸作为既不损伤组织器官又能产生预防或减轻疾病的安全可行的适宜方法,将日益引起关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向针灸机制研究的更多渗透,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与手段揭示针灸预处理的机制将为时不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应激 热休克蛋白质类
下载PDF
谈针灸“治未病”的介入时机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晓泓 李学武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86-588,共3页
"治未病"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内经>以预防为主的重要的学术观点之一."治未病"应具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未病先防,有预防疾病的意义.二是"上工救其萌芽",有早期治疗意义.三是已病防... "治未病"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内经>以预防为主的重要的学术观点之一."治未病"应具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未病先防,有预防疾病的意义.二是"上工救其萌芽",有早期治疗意义.三是已病防变,有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势,根据传变规律,及早防变的意义.<灵枢*逆顺>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是对"治未病"的具体描述."治未病"的防治思想,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的"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脏腑的生克制化规律所制定的已病防变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未病 中医治疗 介入时机 预防
下载PDF
“肾虚”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晓泓 田阳春 解秸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0-80,F003,F004,共3页
关键词 肾虚 绝经后 骨质疏松症 中医 补肾法 针灸治疗
下载PDF
逆灸大椎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下丘脑核转录因子P65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晓泓 张露芬 +8 位作者 解秸萍 孙红梅 李学武 李辉 翟景慧 周登方 张慧 许红 吴海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9期122-123,共2页
目的:观察逆灸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早期和继发期下丘脑中枢核转录因子P65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9/11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进行。将36只Wistar大鼠分为6组,每组6只:①正常组:不造模,不预灸。②模型早期组:大鼠... 目的:观察逆灸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早期和继发期下丘脑中枢核转录因子P65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9/11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进行。将36只Wistar大鼠分为6组,每组6只:①正常组:不造模,不预灸。②模型早期组:大鼠右后足掌皮下注射福氏完全佐剂0.1mL造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造模第3天取材。③逆灸早期组:于造模前进行艾灸,大椎穴处施灸,每次1壮,隔日灸1次,共灸8次,于灸结束后造模,造模第3天取材。④模型继发组:造模第16天取材。⑤逆灸继发组:于造模前进行艾灸,于灸结束后造模,造模后第16天取材。⑥逆灸正常组:正常鼠艾灸不造模,灸结束后取材。下丘脑核转录因子P65阳性细胞的表达强度以吸光度代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3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正常组比,模型各组下丘脑中核转录因子P65阳性颗粒染色明显增强,早期强于继发期(97.60±7.04,359.96±34.93,258.43±33.11,P<0.01)。逆灸早期核转录因子P65阳性染色明显减弱,继发期则接近正常组(242.44±34.61,191.77±10.42)。②逆灸虽可使正常大鼠下丘脑核转录因子P65阳性表达有升高的趋势,但未出现统计学意义(104.32±12.74,P>0.05)。结论: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下丘脑核转录因子阳性细胞处于高表达状态,使细胞因子超量生成,细胞损伤。逆灸可使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早期和继发期下丘脑核转录因子P65高表达状态明显减弱,从而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的免疫性炎症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针灸疗法 疾病模型 动物 NF—κB
下载PDF
逆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下丘脑中枢性应激激素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晓泓 张露芬 +4 位作者 解秸萍 朱文莲 李辉 翟景慧 李敬道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48-150,共3页
目的:观察逆灸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原发足组织病理学变化及中枢性应激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进行。以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Wistar大鼠分为6组,每组8只。①正常组:不造模,不预灸。②模型早期... 目的:观察逆灸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原发足组织病理学变化及中枢性应激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进行。以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Wistar大鼠分为6组,每组8只。①正常组:不造模,不预灸。②模型早期组:大鼠右后足掌皮下注射福氏完全佐剂0.1mL造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造模第3天取材。③逆灸早期组:于造模前进行艾灸,大椎穴处施灸,每次1壮,隔日灸1次,共灸8次,并于灸结束后造模,造模第3天取材。④模型继发组:造模,造模第16天取材。⑤逆灸继发组:于造模前进行艾灸,并于灸结束后造模,造模第16天取材。⑥逆灸正常组:正常大鼠进行艾灸,灸结束后取材。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及β内啡肽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原发足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4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模型各组关节滑膜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滑膜水肿;逆灸各组较模型组减轻。②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模型早期水平与模型继发组均较正常组高犤(541.65±74.95),(479.70±59.08),(187.14±42.24)ng/g,P<0.01犦;逆灸模型早期与继发组均较同期模型组低犤(365.04±69.87),(367.14±35.93)ng/g,P<0.05犦。③β内啡肽水平:模型早期组水平高于正常组,模型继发组与正常组水平相似犤(24.16±2.16),(15.86±1.37),(13.74±1.24)μg/g,P<0.01犦,逆灸早期组低于同期模型组,但逆灸继发组高于早期组犤(19.28±1.91),(21.75±1.68)μg/g,P<0.05犦。结论:逆灸、佐剂和逆灸后再接受佐剂3种情况对大鼠下丘脑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β内啡肽应激激素产生不同的影响。逆灸和佐剂刺激均可使大鼠下丘脑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β内啡肽的含量产生增高的趋势,但佐剂刺激比逆灸强烈得多,使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在早期和继发期均异常升高,使大鼠下丘脑β内啡肽早期异常升高,但继发期开始下降到正常水平。逆灸、佐剂作为不同的应激原均可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只是程度和延续时间存在差异。若将两种性质不同的应激互相前后叠落,即逆灸后再接受佐剂刺激,则呈现局部和全身的早期和继发期的病理应激反应的减轻综合效果,同时使早期,异常升高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β内啡肽开始下调;但到继发期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仍然维持缓降的趋势,β内啡肽却又开始上升,显然两种激素在佐剂性关节炎发展的不同时段以及逆灸对其的影响呈现出并不完全相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针灸疗法 疾病模型 动物 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 Β内啡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