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头针治疗对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步行效率和协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6月在商丘市中医院治疗的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目的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头针治疗对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步行效率和协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6月在商丘市中医院治疗的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平地行走式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30 min/次,每周3次);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平地行走式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联合头针治疗(留针30 min,1次/d,每周5 d),两组均治疗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Fugl-Meyer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评估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估平衡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量表、6 min步行距离和起立行走计时(timed up and go,TUG)评估步行功能;采用徒手肌力检测(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评估患者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采用Prokin系统记录平均轨迹误差(absolute trajectory error,ATE)及完成时间,评估患者的本体感觉功能。另外,采用表面肌电分析系统分析患者股直肌、腘绳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内侧头的肌电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值。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85.21±7.55)分vs.(73.51±6.90)分,P<0.001]。治疗后两组的FMA量表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MA量表评分[(28.74±3.14)分vs.(22.31±2.77)分,P<0.001]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41.82±3.21)分vs.(30.49±2.78)分,P<0.001]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AC量表评分、6 min步行距离均优于治疗前,TUG短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FAC量表评分:(3.89±0.41)分vs.(2.87±0.34)分,P<0.001;6 mi n步行距离:(314.38±18.93)m vs.(269.05±20.31)m,P<0.001;TUG:(24.93±4.24)s vs.(29.84±4.85)s,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股四头肌、腘绳肌的MMT分级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TE及完成时间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ATE:(47.57±5.12)%vs.(55.43±5.49)%,P<0.001;完成时间:(80.43±6.78)s vs.(91.27±8.01)s,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股直肌、腘绳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内侧头的RMS值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头针治疗可显著改善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步行效率和协调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本体感觉功能及肌电水平。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复方乌头微乳皮肤刺激和急性毒性实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单次刺激性试验选大鼠12只,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2组,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实验前24 h将其背部对称两侧用脱毛剂脱毛,将去毛部位分成4个区域,左侧分为上下...目的:观察复方乌头微乳皮肤刺激和急性毒性实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单次刺激性试验选大鼠12只,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2组,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实验前24 h将其背部对称两侧用脱毛剂脱毛,将去毛部位分成4个区域,左侧分为上下2个区域,右侧分为上下个区域,在各大鼠身体左上侧皮肤上涂微0.5 m L,右上侧皮肤上涂空白微乳0.5 m L,其余部分不做处理,于涂药6 h去除药物,分别在1、24、48、72 h观察皮肤刺激反应及恢复情况,与对侧比较。多次刺激性实验方法同上,给药3次/d,每次0.5 m L,连续7 d,于末次给药去除药物后1周内,观察皮肤刺激反应、急性毒性试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生理盐水组,空白微乳组,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每组15只,雌雄各半。各组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剃毛,面积约4 cm×3 cm,空白对照组涂生理盐水0.9 m L/(只·d),药物对照组涂凡士林膏0.9 m L/(只·d),低剂量组涂微0.9 m L/(只·d),中剂量组涂微乳1.5 m L/(只·d),高剂量组涂微乳2.5 m L/(只·d),分3次给药,间隔4 h,连续给药14 d(间隔7 d脱毛1次),分别在给药前(D0),给药后第7天(D7),给药后第14天(D14)记录动物体质量,观察动物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腺体分泌等,并检测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皮肤刺激性实验无明显变化,皮肤急性毒性试验主要血液学指标、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有两只大鼠腹泻,体质量下降,其余大鼠大鼠外观、行为体征、活动、精神状态均无明显异常;饮食、粪便及尿液正常;无大鼠死亡情况发生。结论:复方乌头微乳外用对大鼠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对大鼠皮肤无急性毒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头针治疗对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步行效率和协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6月在商丘市中医院治疗的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平地行走式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30 min/次,每周3次);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平地行走式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联合头针治疗(留针30 min,1次/d,每周5 d),两组均治疗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Fugl-Meyer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评估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估平衡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量表、6 min步行距离和起立行走计时(timed up and go,TUG)评估步行功能;采用徒手肌力检测(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评估患者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采用Prokin系统记录平均轨迹误差(absolute trajectory error,ATE)及完成时间,评估患者的本体感觉功能。另外,采用表面肌电分析系统分析患者股直肌、腘绳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内侧头的肌电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值。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85.21±7.55)分vs.(73.51±6.90)分,P<0.001]。治疗后两组的FMA量表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MA量表评分[(28.74±3.14)分vs.(22.31±2.77)分,P<0.001]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41.82±3.21)分vs.(30.49±2.78)分,P<0.001]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AC量表评分、6 min步行距离均优于治疗前,TUG短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FAC量表评分:(3.89±0.41)分vs.(2.87±0.34)分,P<0.001;6 mi n步行距离:(314.38±18.93)m vs.(269.05±20.31)m,P<0.001;TUG:(24.93±4.24)s vs.(29.84±4.85)s,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股四头肌、腘绳肌的MMT分级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TE及完成时间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ATE:(47.57±5.12)%vs.(55.43±5.49)%,P<0.001;完成时间:(80.43±6.78)s vs.(91.27±8.01)s,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股直肌、腘绳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内侧头的RMS值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头针治疗可显著改善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步行效率和协调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本体感觉功能及肌电水平。
文摘目的:观察复方乌头微乳皮肤刺激和急性毒性实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单次刺激性试验选大鼠12只,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2组,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实验前24 h将其背部对称两侧用脱毛剂脱毛,将去毛部位分成4个区域,左侧分为上下2个区域,右侧分为上下个区域,在各大鼠身体左上侧皮肤上涂微0.5 m L,右上侧皮肤上涂空白微乳0.5 m L,其余部分不做处理,于涂药6 h去除药物,分别在1、24、48、72 h观察皮肤刺激反应及恢复情况,与对侧比较。多次刺激性实验方法同上,给药3次/d,每次0.5 m L,连续7 d,于末次给药去除药物后1周内,观察皮肤刺激反应、急性毒性试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生理盐水组,空白微乳组,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每组15只,雌雄各半。各组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剃毛,面积约4 cm×3 cm,空白对照组涂生理盐水0.9 m L/(只·d),药物对照组涂凡士林膏0.9 m L/(只·d),低剂量组涂微0.9 m L/(只·d),中剂量组涂微乳1.5 m L/(只·d),高剂量组涂微乳2.5 m L/(只·d),分3次给药,间隔4 h,连续给药14 d(间隔7 d脱毛1次),分别在给药前(D0),给药后第7天(D7),给药后第14天(D14)记录动物体质量,观察动物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腺体分泌等,并检测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皮肤刺激性实验无明显变化,皮肤急性毒性试验主要血液学指标、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有两只大鼠腹泻,体质量下降,其余大鼠大鼠外观、行为体征、活动、精神状态均无明显异常;饮食、粪便及尿液正常;无大鼠死亡情况发生。结论:复方乌头微乳外用对大鼠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对大鼠皮肤无急性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