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钙素原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福照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776-778,共3页
降钙素原为血清降钙素的前肽物质,是一种糖蛋白。自从发现以来,由于其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被广泛应用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脓毒症的鉴别诊断、心力衰竭和肺部感染的鉴别诊断以及抗生素的用药指导。作者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就降钙... 降钙素原为血清降钙素的前肽物质,是一种糖蛋白。自从发现以来,由于其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被广泛应用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脓毒症的鉴别诊断、心力衰竭和肺部感染的鉴别诊断以及抗生素的用药指导。作者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就降钙素原的生物学特性、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感染 脓毒症 抗生素
下载PDF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输血科中的重要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福照 《当代医学》 2016年第28期18-19,共2页
目的 探讨在输血科输血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输血科中起怎样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8-2014年由信阳市中心血站发送河南省新县人民医院的血制品以及2008-2014年在新县医院申请备血、输血的患者。再通过对选择的每份标本实... 目的 探讨在输血科输血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输血科中起怎样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8-2014年由信阳市中心血站发送河南省新县人民医院的血制品以及2008-2014年在新县医院申请备血、输血的患者。再通过对选择的每份标本实施三查七对制度,所有血制品的保存条件,物理外观观察,标签以及血袋包装都记录下来,选择玻片法对血液科发出的每袋ABO血型的血制品进行复核,选择凝聚胺法实施交叉配血,建立必要的临床联系制度,每袋血制品一经发出后,就对其进行跟踪调查,并仔细记录患者在输血前后的一些反应等处理,最后统计各年度输血科血制品使用情况以及输血出现的事件,并对2008-2014年出现输血事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在输血事件中2008-2014年中分别有35、25、18、25、18、12、10例是由于血液问题,总共133例;33、22、12、15、14、10、8例是由于患者问题,总共118例;32、39、27、38、28、18、15例是由于不良反应,总共197例。结论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QMS)在输血科是十分必要的,对减少输血事件起很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管理体系 输血科 玻片法 凝聚胺法
下载PDF
县级医院输血科生物安全与医院感染隐患及预防控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福照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9期27-28,共2页
目的为保障县级医院输血科生物安全,对输血科医院感染的发生进行预防和控制,对其施行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方法针对县级医院输血科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感染隐患制定预防控制管理措施。结果通过一系列的预防控制管理措施使得输血科的规... 目的为保障县级医院输血科生物安全,对输血科医院感染的发生进行预防和控制,对其施行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方法针对县级医院输血科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感染隐患制定预防控制管理措施。结果通过一系列的预防控制管理措施使得输血科的规章制度更加合理规范,从而对输血科医院感染事故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结论规章制度的健全,组织管理的规范,能够对输血科医院感染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医院 输血科 生物安全 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
下载PDF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提升学科育人效益的探究
4
作者 李福照 《华夏教师》 2023年第33期34-36,共3页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也是教师的根本职责。减负不减质是当下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数学文化,将育人学材与学习方法融合;围绕算理算法的探究,着力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习惯与实践创新的精神...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也是教师的根本职责。减负不减质是当下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数学文化,将育人学材与学习方法融合;围绕算理算法的探究,着力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习惯与实践创新的精神,将学科素养融入教学活动。努力实现数学学科育人的知识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落实“生本主义”教学理念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落实措施 数学教学 提升策略
下载PDF
我院普外科手术输血的安全性探讨
5
作者 李福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22期167-168,共2页
目的观察该院普外科手术中输血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输血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00例,均在术中或术后行输血处理,观察患者输血后的基本情况,对出现不适症状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00例患... 目的观察该院普外科手术中输血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输血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00例,均在术中或术后行输血处理,观察患者输血后的基本情况,对出现不适症状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1例(1%),为输入病毒灭活滤白新鲜的冰冻血浆后患者四肢出现片状荨麻疹,但经相应的临床处理后,不良反应消除,未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影响。结论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输血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在输血前需做好完善的准备,同时输血中及输血后需加强观察,对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需及时有效的处理,进而提高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手术 输血 存在问题 安全性
下载PDF
浅谈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在临床输血过程中业务素质的培养和工作差错的规避
6
作者 李福照 马金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2期197-197,共1页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护理业务 差错规避
下载PDF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互动 提高学习效益
7
作者 李福照 刘发昌 《读与写(下旬)》 2021年第2期220-220,共1页
课堂是围绕学习内容而展开的人际互动场景。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课堂互动,依赖于学生思维的碰撞与个性的表达,在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及学生与课本之间... 课堂是围绕学习内容而展开的人际互动场景。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课堂互动,依赖于学生思维的碰撞与个性的表达,在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及学生与课本之间展开多向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并使学习能力得到发展、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合作交流 学习效益
下载PDF
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放置时间凝血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福照 《临床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24h内凝血因子的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型自动血凝分析仪,对20份血浆样品分别于融化后0,6、12、24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I')、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24h内凝血因子的变化,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型自动血凝分析仪,对20份血浆样品分别于融化后0,6、12、24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I')、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Ⅶ、Ⅷ、Ⅸ(FⅦ、FⅧ、FIX)活性水平。结果新鲜血浆融化后24h之内无明显改变的为PT、FIB、TT(P〉0.05);其他指标在不同时间段各有明显的改变,同时显示FⅧ半衰期为12~24h。结论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放置会有凝血因子活性衰减,为保证输血质量,应尽可能融化后立即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凝血因子
原文传递
血栓弹力图在血浆输注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福照 《临床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输注中应用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新县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76例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均为非血液病者)的临床资料,于输注FFP前、输注200 ml与FFP 400 ml状态下分别接受凝血象及血栓弹力图检测,... 目的探讨血浆输注中应用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新县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76例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均为非血液病者)的临床资料,于输注FFP前、输注200 ml与FFP 400 ml状态下分别接受凝血象及血栓弹力图检测,观察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结果于输注FFP前、输注200 ml与FFP 400 ml状态下的K时间、R时间、Angle值、凝血综合指数CI值及APTT、PT、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CK法阳性率(86.84%)较凝血象检测法阳性率(73.6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输注中应用血栓弹力图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输注 血栓弹力图 应用意义
原文传递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在临床上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福照 《临床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竞争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对临床确认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ITP)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3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ATP)23例及正常对照8...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竞争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对临床确认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ITP)10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3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ATP)23例及正常对照80例进行检测,同时检测104例ITP和80例正常对照的网织血小板(RP);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对部分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病例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结果各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阳性率较高,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相少症相比,前者阳性率及各项指标增高不明显,104例IT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RP分别为(13.6±5.2)%、(3.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0例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且输注无效的患者进行血小板配型输注,其中25例相合,有效率为83%。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血小板配型可有效提高临床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相关抗体 网织血小板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
原文传递
新鲜血浆与去冷沉淀血浆中血型抗体效价及血浆蛋白的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福照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24期24-25,共2页
目的 比较新鲜血浆与去冷沉淀血浆中血型抗体效价及血浆蛋白的含量.方法 选取70例新鲜血浆和60例去冷沉淀血浆开展研究,均行血型抗体、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检测.结果 新鲜血浆A型抗-B、B型抗-A、0型抗-A、0型抗-B抗体效价分别为4.61±... 目的 比较新鲜血浆与去冷沉淀血浆中血型抗体效价及血浆蛋白的含量.方法 选取70例新鲜血浆和60例去冷沉淀血浆开展研究,均行血型抗体、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检测.结果 新鲜血浆A型抗-B、B型抗-A、0型抗-A、0型抗-B抗体效价分别为4.61±1.05、3.82±1.19、4.80±1.02、4.58±1.10,均低于去冷沉淀血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血浆Ⅴ因子、Ⅷ因子、X因子分别为73.26±3.96、69.22±4.87、69.24±5.62,高于去冷沉淀血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血浆A型、B型、O型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均低于去冷沉淀血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冷沉淀血浆制备过程中可能影响血型抗体效价、凝血机制等,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血浆 去冷沉淀血浆 血型抗体 血浆蛋白
原文传递
急性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在孕妇围生期的安全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福照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21期63-65,共3页
目的:研究孕妇围生期应用急性等容稀释性(ANH)自体输血的安全性。方法以新县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住院分娩的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孕妇未行自体或异体输血,观察组孕妇则行急性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 目的:研究孕妇围生期应用急性等容稀释性(ANH)自体输血的安全性。方法以新县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住院分娩的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孕妇未行自体或异体输血,观察组孕妇则行急性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比较两组孕妇生产前后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压积极( HCT)、红细胞计数( RBC)、血小板计数( PLT)指标及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生产前后Hb、HCT、RBC、PLT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孕妇生产后Hb、HCT、RBC较生产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孕妇生产后Hb[(111.90±11.77) g/L vs(101.41±15.76) g/L]、HCT[(34.79±4.17)%vs(30.55±4.27)%]、RBC [(3.72±0.80)&#215;1012/L vs(3.38±0.37)&#215;1012/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孕妇分娩中出血量及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围生期行急性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 孕妇围生期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县级供血库主任在临床输血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3
作者 李福照 马金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8期6904-6904,共1页
关键词 血库/组织和管理 输血 人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