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超伦作品
1
作者 李超伦 《文化产业》 2020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下载PDF
胶州湾叶绿素的浓度、分布特征及其周年变化 被引量:43
2
作者 李超伦 张芳 +3 位作者 申欣 杨波 沈志良 孙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9-506,共8页
2003年6月—2004年5月对胶州湾及邻近海域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变化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周年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叶绿素a全年平均浓度为2.81mg/m3,月平均浓度变化范围为0.73—8.44 mg/m3。整个海域叶绿素a浓度周年变化呈现双峰型,分别... 2003年6月—2004年5月对胶州湾及邻近海域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变化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周年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叶绿素a全年平均浓度为2.81mg/m3,月平均浓度变化范围为0.73—8.44 mg/m3。整个海域叶绿素a浓度周年变化呈现双峰型,分别在夏季8月和冬季2月出现两个高峰,但是不同区域的变化幅度不同,其水平分布格局为湾内高于湾外,湾内北部高于南部。营养盐浓度变化与叶绿素a浓度的变动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但是在局部海域硅酸盐对冬季浮游植物水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综合分析营养盐、叶绿素a和浮游动物的周年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显示,下行控制(Top-down control)在胶州湾浮游植物的数量变动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浓度 分布 周年变化 胶州湾
下载PDF
桑沟湾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超伦 张永山 +3 位作者 孙松 吴玉霖 方建光 张继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共8页
根据2006年4、7、11月和2007年1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桑沟湾水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调查期间共采集浮游植物28属92种(含变种和型),主要由硅藻类(74种)和甲藻类(11种)组成。优势度指数分析显示,硅藻是... 根据2006年4、7、11月和2007年1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桑沟湾水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调查期间共采集浮游植物28属92种(含变种和型),主要由硅藻类(74种)和甲藻类(11种)组成。优势度指数分析显示,硅藻是绝对优势种。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全湾平均变化范围在1.91~2.74之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桑沟湾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及其水平分布格局的季节变化较大,细胞密度冬季最高(平均为188.4×104cells/m3),春季(平均为63.0×104cells/m3)和秋季(平均为11.7×104cells/m3)次之,夏季最低(平均为9.2×104cells/m3),冬、夏季数量中心在湾内近岸浅水区,春、秋季在位于海湾中部的贝藻养殖区。与历史资料对比显示,经过20多年的养殖活动,桑沟湾浮游植物种类数量下降、优势种发生演变,湾内海水养殖品种、数量以及养殖模式是影响浮游植物数量及其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细胞密度 海水养殖 桑沟湾
下载PDF
南极普里兹湾边缘浮冰区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及其氮的排泄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超伦 孙松 +2 位作者 吉鹏 张光涛 张武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57-663,共7页
于 1 998— 1 999年夏季在南极普里兹湾边缘浮冰区利用稀释培养实验进行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现场实验研究 ,同时对微型浮游动物的氨氮产生率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 ,微型浮游动物的日摄食量为 5 1— 2 5 0mgC/ (m3·d) ,... 于 1 998— 1 999年夏季在南极普里兹湾边缘浮冰区利用稀释培养实验进行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现场实验研究 ,同时对微型浮游动物的氨氮产生率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 ,微型浮游动物的日摄食量为 5 1— 2 5 0mgC/ (m3·d) ,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 1 0 %—65% ,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也较大 (34%— 1 0 0 % )。利用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推算得出其氮产生率为 0 44— 1 75mg/ (m3·d) ,达到维持现场初级生产所需氨氮的 6 8%—53 6%。由此可见 ,微型浮游动物在南极夏季边缘浮冰区海洋生态系统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摄食 氨氮产生率 普里兹湾
下载PDF
南黄海鳀产卵场中华哲水蚤的数量分布及其摄食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超伦 王荣 孙松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9期55-63,共9页
于2001年6月对南黄海产卵场的主要饵料生物———中华哲水蚤的数量分布及摄食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中华哲水蚤是调查海区浮游动物的绝对优势种,在所有站位上均有分布,平均密度为244ind·m-3,数量密度最大值高达1555ind·m-... 于2001年6月对南黄海产卵场的主要饵料生物———中华哲水蚤的数量分布及摄食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中华哲水蚤是调查海区浮游动物的绝对优势种,在所有站位上均有分布,平均密度为244ind·m-3,数量密度最大值高达1555ind·m-3。中华哲水蚤的肠道色素含量平均为1.19ng·ind-1(0.21~4.14ng·ind-1),与水体中叶绿素a的最大浓度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中华哲水蚤种群具有一定的昼夜摄食节律,夜间的肠道色素含量明显高于白天。在A和B站中华哲水蚤的个体摄食率分别为76.9ng·ind-1·d-1和39.6ng·ind-1·d-1,分别相当于体碳含量的7.5%和3.9%。除了饵料来源和摄食强度等因素之外,捕食压力以及环境温度对中华哲水蚤种群的分布和发展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分布 摄食 鳀产卵场 南黄海
下载PDF
植食性浮游桡足类摄食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6
作者 李超伦 王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93-596,共4页
由于浮游动物在调节海洋生物生产中的关键作用 ,对其摄食生态学的研究一直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浮游动物主要类群——桡足类对浮游植物摄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 :影响植... 由于浮游动物在调节海洋生物生产中的关键作用 ,对其摄食生态学的研究一直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浮游动物主要类群——桡足类对浮游植物摄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 :影响植食性桡足类摄食强度的主要因素 ,饵料对于桡足类种群变动的影响 ;现场测定桡足类摄食率的方法以及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食性浮游桡足类 摄食 生态学 研究进展 浮游动物
下载PDF
南极普里兹湾临近海域夏季纽鳃樽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超伦 孙松 +1 位作者 张光涛 吉鹏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7-104,共8页
于 1 998年 1 2月至 1 999年 1月南极夏季 ,对南大洋普里兹湾临近海域主要被囊类纽鳃樽的数量密度分布进行了现场调查 ,同时于 - 3站对纽鳃樽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利用肠道色索法和颗粒递减法进行了现场研究。调查结果表明 ,纽鳃樽主要... 于 1 998年 1 2月至 1 999年 1月南极夏季 ,对南大洋普里兹湾临近海域主要被囊类纽鳃樽的数量密度分布进行了现场调查 ,同时于 - 3站对纽鳃樽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利用肠道色索法和颗粒递减法进行了现场研究。调查结果表明 ,纽鳃樽主要分布于调查海区的浮冰区北部边缘及其以北的开阔水域。在密集区其数量密度高达 2 795ind..1 0 0 0 m- 3,浮冰区几乎没有发现。 - 3站现场摄食实验结果显示 ,纽鳃樽个体肠道色素含量变化范围为 0 .1 4~ 1 .2 7μg.ind.- 1,平均为0 .98μg.ind.- 1。肠道色素法测得的纽鳃樽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为 7.9μg.ind.- 1d- 1,滤水率为2 81 ind.- 1d- 1。颗粒递减法测得纽鳃樽滤水率为 1 5.3± 4.61 ind.- 1d- 1,比肠道色素法所得结果偏低。虽然由此推算纽鳃樽群体的日摄食量只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 0 .8% ,但是对于初级生产力却有一定的摄食压力 ( 72 .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鳃樽 摄食 普里兹湾 南极 浮游植物
下载PDF
莱州湾夏季浮游桡足类的摄食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李超伦 王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22,共8页
于1997年7月大潮(19-24日)和小潮(26-30日)期间在莱州湾对不同大小桡足类自然群体(大型:>500mm,小型:200-500mm)的分布及肠道色素含量进行了现场测定,并在一个48h连续观测站(A4)进行了... 于1997年7月大潮(19-24日)和小潮(26-30日)期间在莱州湾对不同大小桡足类自然群体(大型:>500mm,小型:200-500mm)的分布及肠道色素含量进行了现场测定,并在一个48h连续观测站(A4)进行了肠道排空率和摄食节律实验。结果表明,浮游动物肠道色素含量随个体的增大而增加,大型桡足类存在着一定的昼夜摄食节律,摄食高峰出现在夜间,小型桡足类摄食节律不明显。A4站测得的桡足类摄食率结果表明,桡足类群体的日摄食量占初级生产力的20.81%-98.35%,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2.53%-6.36%,对浮游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小型桡足类是浮游动物摄食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占桡足类群体总摄食量的84.0%-8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足类 摄食 莱州湾 浮游桡足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正常动脉检测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超伦 王文平 +2 位作者 何年安 丁红 黄备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研究生理状态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不同深度血管血流的显示能力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以下简称彩超造影)与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以下简称谐波造影)的表现。方法动物选择普通家犬5只。使用意大利百胜Technos DU8超声诊断... 目的研究生理状态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不同深度血管血流的显示能力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以下简称彩超造影)与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以下简称谐波造影)的表现。方法动物选择普通家犬5只。使用意大利百胜Technos DU8超声诊断仪及SonoVue超声造影剂。二维超声分别显示犬的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股动脉及腋动脉,并测量内径,脉冲多普勒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人为增加血管深度,CDFI检查记录该深度状态的血流强度。至CDFI不能清晰显示血流时,分别利用彩超造影与谐波造影两种方法再次检测。彩超造影检测时记录血流强度及PSV。结果随着深度增加CDFI观察到的血流信号减弱,造影后血流信号均明显增强;造影后在同一部位检测到的PSV增加36.1%,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谐波造影显示注射造影剂后动脉管腔内回声迅速增强,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管壁与管腔的分界。结论造影剂的应用可明显提高CDFI对深部血流信号的检出,而谐波造影能更直观、准确地显示血管壁及流道的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超声造影检查 造影剂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医学院学生牙周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超伦 刘大力 +3 位作者 谢玉峰 宋忠臣 葛琳华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5-550,共6页
目的·对医学院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及其与牙周健康状态的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研判该人群的整体牙周健康水平。方法·602名的医学院学生被随机纳入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牙周健康相关行为、... 目的·对医学院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及其与牙周健康状态的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研判该人群的整体牙周健康水平。方法·602名的医学院学生被随机纳入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牙周健康相关行为、牙周健康相关知识、自我感觉和父母牙周情况等。同时对受试者指数牙的各项牙周指数进行检测,包括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探诊出血等。结果·570名受试者(16~26岁)完成了全部调查。受试者中,从未使用过牙线者占79.82%;从未接受过牙周洁治者占78.25%。50.25%的指数牙存在探诊出血,仅0.70%的受试者未检出探诊出血,81.05%的受试者被检出存在一定程度的牙周附着丧失。与女生比较,男生更加易患罹患牙周炎(P=0.027)和牙龈炎(P=0.012)。结论·未发现可能影响牙周健康的新风险因素。常规的牙周洁治和口腔卫生维护是年轻人群预防牙周炎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面研究 流行病学 牙龈炎 牙周炎
下载PDF
中华哲水蚤对自然饵料的摄食选择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超伦 孙松 王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9-535,共7页
提要为了解自然环境中中华哲水蚤的摄食选择性及其生态策略,利用库尔特颗粒计数器测定了夏季黄海中华哲水蚤对自然水体中混合饵料的选择性摄食状况。调查期间,黄海海域季节性温跃层开始出现,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为0.23—1.44mg/m3,最大值... 提要为了解自然环境中中华哲水蚤的摄食选择性及其生态策略,利用库尔特颗粒计数器测定了夏季黄海中华哲水蚤对自然水体中混合饵料的选择性摄食状况。调查期间,黄海海域季节性温跃层开始出现,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为0.23—1.44mg/m3,最大值均出现在温跃层底部。水平分布上,水体中颗粒浓度近岸浅水区(A站:0.5—5.2×106μm3/ml)高于深水区(B站:0.3—0.7×106μm3/ml,C站:0.9—2.4×106μm3/ml);垂直分布上A、B站近底层颗粒浓度最高,C站颗粒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叶绿素a最大值区。中华哲水蚤对水体中粒径为1—100μm的食物颗粒均有摄食,但是颗粒大小和颗粒浓度对其摄食选择性均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摄食粒径为5—50μm的饵料颗粒。不同海域中华哲水蚤的个体摄食率分别为近岸A站23.82×106μm3/d、北部B站51.16×106μm3/d和南部C站36.32×106μm3/d,其日摄食量分别占体碳含量的2.1%(A站)、4.6%(B站)和3.2%(C站)。近岸海域(A站)中华哲水蚤摄食的饵料颗粒中各粒级组所占比例变化不大,但是深水区(B、C站)中华哲水蚤对于10—25μm范围内的饵料颗粒摄食选择性明显高于其它粒级组。中华哲水蚤的摄食选择性主要与水体中饵料的体积浓度相关,当饵料浓度降低时,中华哲水蚤可以通过扩大摄食饵料颗粒的粒径范围,增加对大颗粒的摄食以获得更多的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摄食选择性 黄海
下载PDF
牙周治疗对龈下菌斑中古细菌定植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超伦 刘大力 +2 位作者 钱洁蕾 周彦玢 束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研究牙周治疗对龈下菌斑中古细菌定植的影响。方法对49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治疗进程进行跟踪,分别于龈上菌斑刮除后(基线)、牙周基础治疗后4周和牙周翻瓣术后12周,采集龈下菌斑标本抽提DNA,利用古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 目的研究牙周治疗对龈下菌斑中古细菌定植的影响。方法对49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治疗进程进行跟踪,分别于龈上菌斑刮除后(基线)、牙周基础治疗后4周和牙周翻瓣术后12周,采集龈下菌斑标本抽提DNA,利用古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对各菌斑标本古细菌16S rRNA表达进行定性检测,确定阳性标本并计算古细菌检出率。采用Real-Tim e PCR技术对阳性标本中总细菌和古细菌16S rRNA基因进行定量检测,计算古细菌相对丰度。结果牙周翻瓣术后12周时龈下菌斑标本中的古细菌检出率和古细菌相对丰度分别为17.6%和0.58%,显著低于基线时的69.4%和2.32%及牙周基础治疗后4周时的57.1%和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下菌斑中古细菌的定植情况伴随牙周治疗的进程而迅速降低,提示菌斑厌氧环境的改变是影响古细菌定植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古细菌 定植 龈下菌斑
下载PDF
南极普里兹湾夏季边缘浮冰区两种主要浮游桡足类的代谢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超伦 孙松 +1 位作者 张光涛 吉鹏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3-190,共8页
于 1 998年 1 2月至 1 999年 1月南极夏季 ,对南大洋普里兹湾临近海域两种主要浮游桡足类Calanoides acutus和 Metridia gerlachei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现场调查 ,同时对其代谢产物对海洋初级生产的贡献进行了探讨。调查结果表明 ,C. ... 于 1 998年 1 2月至 1 999年 1月南极夏季 ,对南大洋普里兹湾临近海域两种主要浮游桡足类Calanoides acutus和 Metridia gerlachei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现场调查 ,同时对其代谢产物对海洋初级生产的贡献进行了探讨。调查结果表明 ,C. acutus的体碳、氮含量占干重百分比分别为 48.4%~ 48.6%和 6.1 %~ 6.5% ;M.gerlachei分别为 47.1 %~ 50 .1 %和 5.9%~ 7.4%。C.acutus在不同海区耗氧率有一定的差异 (0 .2 2 6~ 0 .558μl O2 mg- 1h- 1)。排氨率变化范围为 0 .0 1 4~ 1 .0 58μg N mg- 1h- 1,最高值位于浮冰区 - 9站 ,在陆冰缘区 (FI站 )最小。不同海域其排氨率的高低与现场水温无相关性。不同站位上 C.acutus的 O:N比相差 5~ 6倍。M.gerlachei耗氧率为 0 .488~ 0 .644μl O2 mg- 1h- 1,排氨率为 0 .0 1 5~ 0 .0 34μg N mg- 1h- 1。根据代谢实验结果和桡足类自身碳氮含量推算 ,其维持正常代谢的碳、氮日损失率分别为 0 .59%~ 1 .99%和 0 .44%~ 3.2 7%。桡足类群体每天的碳需求量占初级生产力的 0 .6%~ 2 9.2 % ,氨氮日输出量占初级生产所需氮盐的 0 .2 %~ 38.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里兹湾 南极 夏季 浮游桡足类 耗氧率 排氨率
下载PDF
未获培养的微生物与牙周病关系初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超伦 梁景平 +1 位作者 张旭 姜云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研判未获培养微生物与牙周病的相关性。方法:针对16S rRNA基因设计未获培养微生物D084、I025特异探针,通过检测临床菌斑判断其与牙周病的关系。结果:引物特异性通过PCR产物测序获得验证,在慢性牙周炎组和单纯性龈炎组的D084检出率... 目的:研判未获培养微生物与牙周病的相关性。方法:针对16S rRNA基因设计未获培养微生物D084、I025特异探针,通过检测临床菌斑判断其与牙周病的关系。结果:引物特异性通过PCR产物测序获得验证,在慢性牙周炎组和单纯性龈炎组的D084检出率分别为62.9%和84.6%,I025为71.4%和42.3%,与正常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I025在慢性牙周炎组和单纯性龈炎组间的检出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未获培养微生物D084、I025与单纯性龈炎、慢性牙周炎患病相关,I025还与牙周炎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获培养微生物 16S RRNA 牙周炎
下载PDF
牙周病患者龈下菌斑中古细菌的分布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超伦 姜云涛 +3 位作者 张明珠 王萍 孙立洲 梁景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2-654,共3页
目的建立牙周袋龈下菌斑中古细菌分布的基线信息,探讨其分布与牙周病发生的关系。方法运用古细菌通用引物扩增菌斑标本,PCR产物连接TA载体,挑选多个克隆测序。其结果使用数据库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随机采集牙周病患者龈下菌斑标... 目的建立牙周袋龈下菌斑中古细菌分布的基线信息,探讨其分布与牙周病发生的关系。方法运用古细菌通用引物扩增菌斑标本,PCR产物连接TA载体,挑选多个克隆测序。其结果使用数据库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随机采集牙周病患者龈下菌斑标本,按照牙周袋深度分组(A、B、C、D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菌斑中古细菌的检出率。结果测序结果证实扩增产物为古细菌。临床标本中牙周袋较深组(C组和D组)的古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浅牙周袋组(A组和B组)。结论古细菌的检出率随牙周袋探诊深度的增加而增高。提示古细菌可能参与牙周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龈下菌斑 古细菌
下载PDF
正常人腓动脉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参数检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超伦 王文平 +1 位作者 黄备建 丁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7期1051-1053,共3页
目的 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正常人腓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  82例正常成年人按年龄及性别分为 6组。用二维图像显示腓动脉管壁、管腔并测量内径 ,脉冲多普勒测量血流参数。结果 腓动脉显示率为 10 0 %。腓动脉内径随年... 目的 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正常人腓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  82例正常成年人按年龄及性别分为 6组。用二维图像显示腓动脉管壁、管腔并测量内径 ,脉冲多普勒测量血流参数。结果 腓动脉显示率为 10 0 %。腓动脉内径随年龄、性别的变化差异不大。 73 %腓动脉频谱呈典型的“三相波” ,2 1%反向血流消失表现为“二相波” ,6%于舒张期正向血流后又出现一极小的反向波表现为“四相波”。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舒张早期反向流速 (PRV)及搏动指数(PI)在各不同年龄、性别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文得到的各项参数对腓动脉病变的检查分析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腓动脉
下载PDF
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与牙周脓肿发病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超伦 闫培芳 梁景平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12-315,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牙周脓肿与常见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牙周脓肿患者口腔内8种特异微生物16SrRNA基因。结果:获得8种公认的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在牙周脓肿患者口腔内的分布情况。运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和对应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牙周脓肿与常见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牙周脓肿患者口腔内8种特异微生物16SrRNA基因。结果:获得8种公认的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在牙周脓肿患者口腔内的分布情况。运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和对应分析,判断牙周病变状态与微生物间以及各种微生物之间的相关关系。结论:代表4种牙周病变状态的各个检测部位的环境都是独立的生态位。牙密螺旋体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可能在牙周脓肿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脓肿 牙周可疑致病菌 对应分析
下载PDF
潍河口浮游动物优势种的肠道色素含量分析及其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超伦 王克 王荣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27-33,共7页
于1998年6月大潮(10~13日)和小潮(17~19日)期间对潍河口及其临近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肠道色素含量和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进行了现场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优势类群主要是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bifilosa)、小... 于1998年6月大潮(10~13日)和小潮(17~19日)期间对潍河口及其临近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肠道色素含量和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进行了现场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优势类群主要是双毛纺锤水蚤(Acartiabifilosa)、小拟哲水蚤(Parcalanusparv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pacifica)和浮游幼虫,在大部分站位占浮游动物数量组成的80%以上。从分布上看,双毛纺锤水蚤和浮游幼虫无论在河口内外均占优势,而小拟哲水蚤只分布于河口外区域,太平洋纺锤水蚤主要在河口及河口以内为优势种。双毛纺锤水蚤个体肠道色素含量变化范围为0.060~0.655ng/ind,小拟哲水蚤为0.073~0.483ng/ind,太平洋纺锤水虽为0.142~0.916ng/ind。A1站双毛纺锤水蚤和太平洋纺锤水蚤周日肠道色素含量变化与潮汐变化规律相吻合。测得的浮游动物优势种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率结果表明,河口外(10号站)浮游动物优势种群体的日摄食量占初级生产力的32.28%,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14.12%,对浮游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河口内(A1站)浮游动物优势种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3%,日摄食量小于浮游植物现存量的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肠道色素 摄食 潍河口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国产消旋聚乳酸膜大鼠体内降解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超伦 束蓉 +1 位作者 刘晓峰 沈健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通过动物体内降解试验评价国产可吸收的聚乳酸(polyDL-lacticacid,PDLLA)膜在引导组织再生术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PDLLA膜植入大鼠背部皮下组织中,分别于1、2、4、8、12周5个时段取出观察外... 目的通过动物体内降解试验评价国产可吸收的聚乳酸(polyDL-lacticacid,PDLLA)膜在引导组织再生术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PDLLA膜植入大鼠背部皮下组织中,分别于1、2、4、8、12周5个时段取出观察外形,测量重量丧失,使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分子量变化。结果PDLLA膜体内降解重量保持率类似体外,虽然体内的数均分子量不符合Pitt动力学模型,但两条件下分子量变化一致。结论PDLLA膜的完整性可维持12周以上,已达到GTR术对膜材料降解速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体内降解 组织再生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超伦 王文平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1期109-111,共3页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疗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对于颈内动脉(ICA)狭窄率70%以上的患者,CEA的治疗效果最好,术后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仅用药物治疗组。而对于那些有症状而狭窄程度较轻或无症状而狭窄较重的患者,是否应...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疗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对于颈内动脉(ICA)狭窄率70%以上的患者,CEA的治疗效果最好,术后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仅用药物治疗组。而对于那些有症状而狭窄程度较轻或无症状而狭窄较重的患者,是否应予以手术治疗目前仍有疑问。近年来,研究显示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动脉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及其后的继发血栓形成而非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瞬时血流量减少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超声造影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应用 术后患者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