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拔变化对棒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苗明军 李菊 +7 位作者 林杨 廖继超 雷晓葵 李志 杨亮 钟建 李跃建 常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6-1443,共8页
【目的】分析海拔变化对棒菜(Brassica juncea var.crassicaulis Chen&Yang)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优化川西高原棒菜种植区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田3号棒菜为试材,采用变异分析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在不同海拔... 【目的】分析海拔变化对棒菜(Brassica juncea var.crassicaulis Chen&Yang)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优化川西高原棒菜种植区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田3号棒菜为试材,采用变异分析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在不同海拔(1510、2081、2579和2936 m)的差异,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海拔及各性状指标与棒菜产量的关系。【结果】不同海拔高度下,棒菜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88%~33.51%,农艺性状以食用茎粗的变异系数最大,产量性状以单株毛重的变异系数最大。株高和食用茎长随海拔上升总体减小,且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食用茎粗、皮厚、单株毛重、单株净重和小区产量随海拔上升总体先增大后减小,且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小区产量与食用茎粗、皮厚、单株毛重和单株净重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棒菜产量变化主要受海拔、食用茎粗、茎秆节间长度和单株毛重的影响,决定系数为0.993;4个自变量对小区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排序依次为海拔(0.484)>单株毛重(0.421)>食用茎粗(0.338)>茎秆节间长度(0.180),间接通径系数排序依次为食用茎粗(0.495)>单株毛重(0.479)>海拔(0.450)>茎秆节间长度(0.127)。【结论】为使金田3号棒菜在川西高原地区有较高的产量,应重点做好海拔、食用茎粗和单株毛重的选择,同时兼顾茎秆节间长度。金田3号棒菜在海拔2579 m产量最高,可在该区域适度扩大种植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菜 海拔 农艺性状 产量 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32个菠菜品种对镉胁迫的生长响应及耐镉性评价
2
作者 苗明军 李佳佳 +6 位作者 雷晓葵 林杨 廖继超 钟建 李菊 李跃建 常伟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116,共9页
镉(Cadmium,Cd)是一种剧毒重金属元素,鉴定耐Cd菠菜品种并筛选相关鉴定指标,为耐Cd菠菜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国内32个菠菜品种,采用Hoagland水培溶液加入CdCl2·2.5H2O模拟大田试验,在Cd胁迫(Cd浓度50μmol/L)和对照(Cd浓度... 镉(Cadmium,Cd)是一种剧毒重金属元素,鉴定耐Cd菠菜品种并筛选相关鉴定指标,为耐Cd菠菜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国内32个菠菜品种,采用Hoagland水培溶液加入CdCl2·2.5H2O模拟大田试验,在Cd胁迫(Cd浓度50μmol/L)和对照(Cd浓度0μmol/L)处理20 d,待菠菜成熟期,测定其农艺性状和Cd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相关性分析评价各菠菜品种的综合耐Cd能力。结果表明,Cd胁迫条件下参试品种的株高、根长、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Cd含量、地下部Cd含量和转运系数与对照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Cd胁迫下,菠菜的生长、生物量积累均受到抑制,各性状指标均明显下降,各农艺指标平均降幅排序依次为地上部鲜质量>株高>地下部鲜质量>根长。对7个指标的耐Cd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选择了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1.552%;综合评价值(D值)与株高、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Cd含量、转运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这些指标可以作为菠菜耐Cd能力评价的首选指标。根据主成分分析,将32份菠菜品种划分为耐Cd性强、中等和Cd敏感型3种类型,金格和微兰为耐Cd性强品种,德赛176为Cd敏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菜 耐Cd性 CD吸收 隶属函数法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高原莴笋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3
作者 苗明军 李佳佳 +10 位作者 雷晓葵 高毅 廖继超 钟建 李菊 周意 杨亮 李志 胡文 李跃建 常伟 《长江蔬菜》 2024年第18期61-64,共4页
莴笋是四川高原地区夏秋季种植的主要蔬菜,为筛选出高原莴笋适宜的种植密度,开展不同种植密度对高原莴笋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以当地主栽莴笋品种种都青为试验材料,共设5个种植密度,以当地菜农种植密度为对照(CK,7000株/667 m^(2)... 莴笋是四川高原地区夏秋季种植的主要蔬菜,为筛选出高原莴笋适宜的种植密度,开展不同种植密度对高原莴笋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以当地主栽莴笋品种种都青为试验材料,共设5个种植密度,以当地菜农种植密度为对照(CK,7000株/667 m^(2),36 cm×26 cm),设其他4个种植密度梯度:T_(1)(8400株/667 m^(2),28 cm×26 cm)、T_(2)(8000株/667 m^(2),26 cm×30 cm)、T_(3)(6700株/667 m^(2),26 cm×35 cm)、T_(4)(5400株/667 m^(2),36 cm×32 cm)。结果表明,T_(1)和T_(2)的667 m^(2)折合净产量和净收益较大,分别为5702.85 kg、11583.55元和5695.44 kg、11617.32元,且二者的食用茎粗和茎长适中、皮薄,商品性好,深受消费者欢迎。因此,推荐8000~8400株/667 m^(2)是高原莴笋适宜的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莴笋 农艺性状 种植密度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不同剂型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成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张培旭 何恒果 +8 位作者 雷敏 陆秋成 陈河竹 肖科军 彭应力 蔡鹏 房超 李跃建 蒲德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为明确不同剂型的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成虫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七星瓢虫人工饲料的制作方法提供参考,采用两种剂型(干湿分离和微胶囊)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成虫进行饲喂,测定取食频次、取食量、交配频次、产卵频率和产卵量。研究结果表明:... 为明确不同剂型的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成虫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七星瓢虫人工饲料的制作方法提供参考,采用两种剂型(干湿分离和微胶囊)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成虫进行饲喂,测定取食频次、取食量、交配频次、产卵频率和产卵量。研究结果表明:七星瓢虫成虫对干湿分离饲料的平均取食频次(0.72头/min)显著低于对微胶囊饲料的取食频次(1.58头/min),但干湿分离饲料组七星瓢虫成虫的平均取食量(0.04 g/对)显著高于微胶囊饲料组(0.02 g/对);干湿分离饲料组和微胶囊饲料组的平均交配频次无显著性差异;干湿分离饲料组的平均产卵频率、产卵量分别为19.00%、23.40粒/头,显著高于微胶囊饲料组的1.00%、2.40粒/头。总体来看,七星瓢虫成虫对两种剂型的人工饲料均能取食,干湿分离饲料更优于微胶囊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料 七星瓢虫 干湿分离 微胶囊 剂型
下载PDF
笋子芥主要农艺性状随海拔变化规律初报
5
作者 钟建 廖继超 +8 位作者 李菊 李志 刘独臣 杨亮 李佳佳 马燕勤 常伟 李跃建 苗明军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61,共7页
利用4个笋子芥主栽品种,种植于海拔高度相差约500 m的4个川西高山地区(1510~2936 m),分别调查株高、开展度、食用茎长度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探究海拔变化对笋子芥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笋子芥株高、食用茎长和食用茎... 利用4个笋子芥主栽品种,种植于海拔高度相差约500 m的4个川西高山地区(1510~2936 m),分别调查株高、开展度、食用茎长度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探究海拔变化对笋子芥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笋子芥株高、食用茎长和食用茎节间长度总体上呈降低的趋势,食用茎粗和食用茎皮厚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开展度总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单株毛质量、单株净质量、食用茎粗和食用茎皮厚之间均呈正相关,且均与株高、食用茎长和食用茎节间长度呈负相关,其中4个笋子芥品种的食用茎粗与食用茎皮厚均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子芥 海拔高度 农艺性状 变化规律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莴笋红叶基因图位克隆及分子标记开发
6
作者 李春 何振 +7 位作者 刘小俊 梁根云 李艺凡 杨楠 蔡鹏 李跃建 房超 刘独臣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3-528,共6页
【目的】研究莴笋叶色变异的遗传基础,加速莴笋新品种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方法】通过构建红叶和绿叶莴笋杂交群体,分析遗传规律,利用混池分组分析法(BSA-seq)和图位克隆法精细定位并克隆了莴笋红叶基因Lactuca sativa Red Leaf 1(... 【目的】研究莴笋叶色变异的遗传基础,加速莴笋新品种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方法】通过构建红叶和绿叶莴笋杂交群体,分析遗传规律,利用混池分组分析法(BSA-seq)和图位克隆法精细定位并克隆了莴笋红叶基因Lactuca sativa Red Leaf 1(LsRL1),根据变异位点设计了分子标记用于红叶莴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结果】遗传分析结果显示F2分离群体中红叶个体与绿叶个体的分离比为3∶1,说明研究中莴笋叶色表型受一个基因控制,且红叶相对于绿叶为显性性状。混池分组分析法(BSA-seq)将莴笋叶色基因LsRL1初步定位在莴笋第5染色体336.00 Mb到339.64 Mb的范围内。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进一步将LsRL1基因的范围缩小至2个Indel分子标记ls06和ls12之间的85.17 kb区间内,这一区间内包含2个基因LOC111892298和LOC111892911。亲本间差异位点分析将LsRL1的候选基因确定为LOC111892911,该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同源基因编码一个bHLH转录因子,参与花青素合成途径的调控。【结论】基于LsRL1基因在2个亲本间的插入缺失变异,我们开发了一个可用于红叶莴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Indel标记,以加速红叶莴笋的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笋 红叶 图位克隆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
7
作者 魏莲 刘虹伶 +7 位作者 伍兴隆 陈河竹 彭应力 肖科军 蔡鹏 房超 李跃建 蒲德强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5期105-109,共5页
为明确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能力和捕食规律,将野外采集的十斑大瓢虫置于室内饲养2代,再测定其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 II圆盘方程,明确了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十斑大瓢虫对豆... 为明确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能力和捕食规律,将野外采集的十斑大瓢虫置于室内饲养2代,再测定其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 II圆盘方程,明确了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量随着虫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N→∞时,十斑大瓢虫的1~4龄幼虫以及雌、雄成虫在1 d内对豆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0.1628、158.7003、556.3928、988.1128、841.0084、589.4011头。十斑大瓢虫幼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与日龄的拟合方程为y=3.9123x^(2.2092)(R^(2)=0.8093),随着日龄的增加捕食数量呈指数关系逐渐增加。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与日龄的拟合方程分别为y=0.9453x^(2)-28.274x+827.44(R^(2)=0.456)和y=0.8762x^(2)-31.511x+635.38(R^(2)=0.7188),随着日龄期的增加捕食数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斑大瓢虫 豆蚜 捕食量 天敌昆虫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应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条锈菌侵染后小麦蛋白质的改变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跃建 姬红丽 +3 位作者 彭云良 高荣 高霞 刘世贵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5,共6页
在pH3~10和pH4~7条件下,用双向电泳研究了慢条锈病和高感条锈病2个小麦品种体内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条锈菌侵入后,慢条锈病抗病品种川麦107和高感条锈病品种80-8体内的蛋白质均发生了显著改变;在宽、窄2种pH条件下,2品种的蛋... 在pH3~10和pH4~7条件下,用双向电泳研究了慢条锈病和高感条锈病2个小麦品种体内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条锈菌侵入后,慢条锈病抗病品种川麦107和高感条锈病品种80-8体内的蛋白质均发生了显著改变;在宽、窄2种pH条件下,2品种的蛋白质点都较多,但在窄pH下,蛋白质点的分离更好;2品种都诱导出了一些新的蛋白质;慢条锈病的川麦107比高感条锈病的80-8多产生了几个表达更强烈的非特异性抗性蛋白质,同时也多诱导出了2个新的特异性抗性蛋白质,其中一个的分子量是16.8kDa,pI值为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双向电泳 蛋白质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剑叶的光合速率、影响因素及其与穗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跃建 朱华忠 +3 位作者 伍玲 余桂蓉 杜文平 刘世贵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8-581,共4页
作者选取四川推广的主要小麦品种(系)15个,在灌浆期测定其剑叶的叶绿体含量,并分二次测定其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收获期取样测定单穗重、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统计分析表明,单穗重1.6g以下和收获指数46%以下的品... 作者选取四川推广的主要小麦品种(系)15个,在灌浆期测定其剑叶的叶绿体含量,并分二次测定其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收获期取样测定单穗重、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统计分析表明,单穗重1.6g以下和收获指数46%以下的品种,灌浆前期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较高,灌浆后期较低.单穗重1.6g以上和收获指数48%以上的品种,表现正好相反.这表明较高的灌浆速率和较长的灌浆时间有利于提高穗重和改善光合产物的分配.在灌浆初期,剑叶的净光合速率与单穗重和收获指数呈负相关或相关不显著,但灌浆后期却表现极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与灌浆后期的胞间CO2浓度、与前期和后期的气孔导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蒸腾速率无关.这说明,净光合速率的高低与气孔因素的关系大于非气孔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剑叶 光合速率 单稳重 收获指数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千粒重对源库变化的反应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李跃建 朱华忠 +1 位作者 武玲 宋荷仙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8-41,共4页
在灌溉和雨养条件下 ,研究了大粒饱满、大粒不饱满和中粒饱满三种小麦籽粒类型的千粒重对源库结构变化的反应。摘除剑叶和 1/ 2小穗数后 ,极显著减少和增加了千粒重。摘除剑叶后 ,大粒饱满的川麦 2 7和 1137的千粒重减幅较大 ,大粒不饱... 在灌溉和雨养条件下 ,研究了大粒饱满、大粒不饱满和中粒饱满三种小麦籽粒类型的千粒重对源库结构变化的反应。摘除剑叶和 1/ 2小穗数后 ,极显著减少和增加了千粒重。摘除剑叶后 ,大粒饱满的川麦 2 7和 1137的千粒重减幅较大 ,大粒不饱满的川育 14和 30 9减幅较小 ,中粒的川育 12、88凡 8等减幅也较小。去除 1/ 2小穗数后 ,川麦 2 7和 1137的千粒重增幅较少 ,川育 12、88凡 8等的千粒重增幅较多。中粒的 1189的千粒重在去除剑叶和 1/ 2小穗数后 ,增减幅度均较少。不同品种的千粒重对源库结构变化的不同反应 ,表明其灌浆的生理过程或光合器官间的相互补偿能力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影响它们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培育高产、稳产小麦品种 ,千粒重不能太大45~ 5 0 g即可 ;干旱常发的丘陵地区 ,应培育中等粒重 ,即 4 0~ 4 5 g的品种 ,以达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小麦 千粒重 源库变化 产量
下载PDF
条锈菌侵染后小麦体内蛋白质的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跃建 彭云良 +1 位作者 高荣 刘世贵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1-3,共3页
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了条锈菌侵入后,小麦体内蛋白质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慢锈型抗病品种和感条锈病品种在条锈菌侵入前和侵入后,体内蛋白质差异显著。病源菌侵入后,抗病和感病品种都被诱导产生新的蛋白质,同时也比病源菌侵入前减少了... 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了条锈菌侵入后,小麦体内蛋白质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慢锈型抗病品种和感条锈病品种在条锈菌侵入前和侵入后,体内蛋白质差异显著。病源菌侵入后,抗病和感病品种都被诱导产生新的蛋白质,同时也比病源菌侵入前减少了一些蛋白质。慢锈型抗病品种川麦107比感病品种80-8多诱导出一个新的特异性抗性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锈菌 侵染 小麦 蛋白质 双向电泳技术 抗病品种 病源菌 感病品种 川麦107 80-8
下载PDF
小麦收获指数、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跃建 宋荷仙 朱华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30,共6页
对9个小麦基因型在四川省7个不同生态环境下的收获指数、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这3个性状均与环境间存在极显著互作,其稳定性参数b和S2d因基因型不同而表现各异,收获指数受环境的影响大于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 对9个小麦基因型在四川省7个不同生态环境下的收获指数、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这3个性状均与环境间存在极显著互作,其稳定性参数b和S2d因基因型不同而表现各异,收获指数受环境的影响大于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在高中产环境中,收获指数等3个性状均好于低产环境。不同环境中,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都对籽粒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收获指数、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的高低与其稳定性之间彼此独立。改良基因型的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对提高籽粒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收获指数 籽粒产量 生物产量 环境 稳定性
下载PDF
黄瓜自根苗、嫁接苗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和蛋白质表达差异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跃建 刘小俊 +2 位作者 刘独臣 梁根云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979-981,共3页
将黄瓜津优1号、津优1号与黑子南瓜的嫁接苗和黑子南瓜种在网室中的消毒泥炭钵内,用LI-6400光合系统和2D-E电泳技术分析了这3种处理的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和蛋白质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黑子南瓜的根系活力强于嫁接苗黄瓜,嫁接苗黄瓜... 将黄瓜津优1号、津优1号与黑子南瓜的嫁接苗和黑子南瓜种在网室中的消毒泥炭钵内,用LI-6400光合系统和2D-E电泳技术分析了这3种处理的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和蛋白质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黑子南瓜的根系活力强于嫁接苗黄瓜,嫁接苗黄瓜的根系活力又强于自根苗黄瓜。在光量子通量密度低于500μmol.m-2.s-1时,嫁接黄瓜和黑子南瓜的净光合速率高于自根苗黄瓜,当光通量子密度超过500μmol.m-2.s-1后,嫁接黄瓜和黑子南瓜的净光合速率则低于自根苗黄瓜。当CO2浓度低于400μmol.mol-1时,嫁接黄瓜与自根苗的光合速率相当,CO2浓度超过400μmol.mol-1后,嫁接黄瓜的光合速率超过了自根苗。黑子南瓜的光合速率在50~600μmol.mol-1的CO2浓度范围内最高,然后下降,并间于嫁接黄瓜和自根苗黄瓜之间。嫁接的津优1号黄瓜有5个蛋白质的表达量增强了,同时也产生了5个新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嫁接 根系活力 净光合速率 蛋白质
下载PDF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CIMMYT国际科技合作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跃建 张颙 陈沧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SAAS)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20多年来科技合作的回顾,注重记叙了双方通过信息交流、资源交换、穿梭育种、人员互访和培训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在小麦和玉米育种上引进CIMMTY的种质资源和先进育种新...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SAAS)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20多年来科技合作的回顾,注重记叙了双方通过信息交流、资源交换、穿梭育种、人员互访和培训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在小麦和玉米育种上引进CIMMTY的种质资源和先进育种新方法、新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了以川麦30、川麦42、成单202等为代表的系列高产、抗病、优质小麦和玉米新品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CIMMYT利用SAAS的种质也培育出了很多高产、抗病品种,特别是抗粒腥黑穗病的品种。双方的合作不仅拓宽了四川小麦种质资源的基因库,促进了四川小麦和玉米育种水平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还为四川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研和管理人才,推动了四川国际合作迈上了新台阶,扩大了四川育种、特别是小麦育种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本文还总结了双方成功合作的经验,并提出了加强合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CIMMYT 农业 科技 合作 回顾 展望
下载PDF
加速种植业结构性调整 促进四川从粮食安全转变到食物安全的思考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跃建 魏鹏 +4 位作者 蒋小松 陈功 王永清 兰明建 邓剑 《农业科技管理》 2017年第4期1-3,共3页
文章阐述了四川省粮食、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生产现状和发展潜力,分析了影响四川省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从抓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的思路转变、搞好顶层设计、创新耕地和非耕地利用模式与技术、加快科技创新和推广... 文章阐述了四川省粮食、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生产现状和发展潜力,分析了影响四川省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从抓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的思路转变、搞好顶层设计、创新耕地和非耕地利用模式与技术、加快科技创新和推广等建议,以期为进一步调整四川省农产品生产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食品安全 食物安全 结构性调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思考
下载PDF
川麦22的选育及品种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跃建 朱华忠 +1 位作者 叶元刚 宋荷仙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5-10,共6页
川麦22是利用收获指数作为选择指标之一育成的小麦品种,1989—1992年,累计推广1.1百万公顷。本文报告利用收获指数,并结合其他主要农艺性状,选育出川麦22的过程,研究和分析了川麦22在全省86点(次)试验中的产... 川麦22是利用收获指数作为选择指标之一育成的小麦品种,1989—1992年,累计推广1.1百万公顷。本文报告利用收获指数,并结合其他主要农艺性状,选育出川麦22的过程,研究和分析了川麦22在全省86点(次)试验中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以及该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反应,指出川麦22的丰产潜力与绵阳11相同,但稳产性和适应性明显优子绵阳11,含有与2个杂交亲本不同的苗期抗性基因,抗条锈病性优于绵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麦22 收获指数 产量 条锈病 小麦 抗病性
下载PDF
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 促进农业科技事业发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跃建 刘宗敏 魏鹏 《农业科技管理》 2013年第6期5-7,共3页
文章针对农业科研单位的特点和现状,讨论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尤其是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观念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要强化追赶跨越、民主集中制、勤勉尽责和服务大局等思想观念,以适应形势的新变化和新要求,进而实现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文章针对农业科研单位的特点和现状,讨论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尤其是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观念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要强化追赶跨越、民主集中制、勤勉尽责和服务大局等思想观念,以适应形势的新变化和新要求,进而实现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领导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能力、提高服务职工的能力等,以推动省级农科院更好的服务地方现代农业发展,攀登农业科技高峰,不断满足科技人员改善生活、工作条件的迫切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班子 思想建设 观念建设 科技事业发展 途径
下载PDF
四川小麦产量性状的改良和超高产育种策略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跃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23-29,共7页
建国以来,通过育种,使四川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平上了三个台阶,稳产性和适应性也得到提高,主要农艺性状改进明显。但最近10多年来,四川小麦超高产育种一直面临三个问题:产量潜力没有大突破;稳产性和适应性的改良不及丰产性;主要... 建国以来,通过育种,使四川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平上了三个台阶,稳产性和适应性也得到提高,主要农艺性状改进明显。但最近10多年来,四川小麦超高产育种一直面临三个问题:产量潜力没有大突破;稳产性和适应性的改良不及丰产性;主要农艺性状没有大的改变。培育超高产品种有三种策略:培育适宜高肥水地区、产量稳定过7500kg/ha的品种;培育适宜中产地区、产量稳定超过5250kg/ha的品种;培育在高产地区产量达7500kg/ha、中产地区5250kg/ha、丰产性和稳产性都突出的突破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超高产育种 产量构成 策略
下载PDF
黄瓜新品种‘川绿1号’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跃建 刘独臣 +1 位作者 刘小俊 房超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28-528,共1页
‘川绿1号’是以C99-150为母本,C01-0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华南型黄瓜一代杂种,生长势强,叶深绿色,主蔓结瓜为主。瓜绿色,把短,少白刺,瓜长22~25cm,粗4.0~4.5cm,单瓜质量200g左右,品质好。熟性较早,比对照‘白丝条’可提前10d采收,前期... ‘川绿1号’是以C99-150为母本,C01-0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华南型黄瓜一代杂种,生长势强,叶深绿色,主蔓结瓜为主。瓜绿色,把短,少白刺,瓜长22~25cm,粗4.0~4.5cm,单瓜质量200g左右,品质好。熟性较早,比对照‘白丝条’可提前10d采收,前期产量平均高35.4%,抗霜霉病、枯萎病和白粉病。适宜早春早熟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一代杂种
下载PDF
地膜小麦的增产效果及其在四川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跃建 赵燮京 +2 位作者 吴光清 庞良玉 冯君成 《四川农业科技》 1998年第5期14-15,共2页
一、研究目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在大田粮食和经济作物,如玉米、花生等上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北方旱区的山西、甘肃、宁夏等省把这项技术移植到小麦栽培上,取得了十分突出的增产增收效果。根据当地的试验和示范,地膜覆盖... 一、研究目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在大田粮食和经济作物,如玉米、花生等上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北方旱区的山西、甘肃、宁夏等省把这项技术移植到小麦栽培上,取得了十分突出的增产增收效果。根据当地的试验和示范,地膜覆盖小麦栽培技术一般可比常规小麦栽培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地膜种植 增产效果 产量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