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天峻新关角隧道涌排水水源识别与量化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彭红明 袁有靖 +3 位作者 李铜邦 董高峰 刘毅 巴瑞寿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70,共11页
涌排水严重影响隧道施工与运行安全,查明隧道涌排水的来源,是隧道防水止水重要科学依据。青海天峻新关角隧道南北洞口处的地下水排水量分别为10021,60877 m^(3)/d,两者存在近50000 m^(3)/d的差异,涌排水量大,且来源不明。基于水文地质... 涌排水严重影响隧道施工与运行安全,查明隧道涌排水的来源,是隧道防水止水重要科学依据。青海天峻新关角隧道南北洞口处的地下水排水量分别为10021,60877 m^(3)/d,两者存在近50000 m^(3)/d的差异,涌排水量大,且来源不明。基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分别采集了新关角隧道隧址区内大气降水、不同类型地下水和隧道出口涌排水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样品。样品测试结果显示:新关角隧道北出口涌排水ρ(TDS)为0.44 g/L,^(2)H和^(18)O均值为-52.7‰,-8.3‰;南出口涌排水ρ(TDS)为0.85 g/L,^(2)H和^(18)O均值为-54.8‰,-8.5‰,隧址区基岩裂隙水ρ(TDS)为0.32~1.22 g/L,^(2)H和^(18)O均值为-55.77‰,-8.61‰;岩溶水ρ(TDS)为0.28~0.43 g/L,^(2)H和^(18)O均值为-50.92‰,-8.13‰,冻结层上水ρ(TDS)为0.26~0.48 g/L,^(2)H和^(18)O均值为-45.5‰,-7.6‰。对比分析认为:新关角隧道北出口涌排水主要来源于岩溶水,岩溶水占比为63%~80%,基岩裂隙水占20%~37%;新关角隧道南出口涌排水主要源于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占72%~88%,岩溶水占比12%~28%。涌水来源识别与水量,可为后期监测站点优化设置及隧道运行期止水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氢氧同位素 混合比 涌排水来源 新关角隧道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地区干热岩靶区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童珏 罗银飞 +2 位作者 袁有靖 李铜邦 侯利鹏 《工程勘察》 2018年第11期36-42,共7页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构造活动强烈,地热地质条件优越,出露有多处高温泉水。本文通过总结概括贵德县扎仓沟干热岩成矿模式,对比分析区域热构造背景和区内各温泉区地热—干热岩地质条件,提出近东西向与北北西向展布断层组合交汇部位,...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构造活动强烈,地热地质条件优越,出露有多处高温泉水。本文通过总结概括贵德县扎仓沟干热岩成矿模式,对比分析区域热构造背景和区内各温泉区地热—干热岩地质条件,提出近东西向与北北西向展布断层组合交汇部位,挤压破碎最为严重,形成局部张拉通道,沟通深部异常热输出,形成深部等温面上凸,同时也为深部岩浆上涌提供了通道,易形成地热及干热岩资源富集区;结合深部地温条件、放射性生热率、岩性特征等,选取曲乃亥温泉区、新街温泉区、兰采温泉区及曲库乎温泉区为青海省东部地区干热岩进一步勘探的理想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东部 干热岩 成矿模式 靶区分析
下载PDF
基于测井资料的共和盆地贵德扎仓地热田热储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雷玉德 袁有靖 +3 位作者 秦光雄 巴瑞寿 赵振 李铜邦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7,共13页
青海共和盆地东部的贵德次盆扎仓地区发育复合型高温地热资源,先后施工完成的ZR1井3000 m裂隙型热储测温151.34℃,ZR2井4600 m干热岩热储测温214℃,展现共和盆地良好的地热资源潜力。本文首次报道ZR2井全井常规与特殊测井数据,评价了扎... 青海共和盆地东部的贵德次盆扎仓地区发育复合型高温地热资源,先后施工完成的ZR1井3000 m裂隙型热储测温151.34℃,ZR2井4600 m干热岩热储测温214℃,展现共和盆地良好的地热资源潜力。本文首次报道ZR2井全井常规与特殊测井数据,评价了扎仓沟花岗岩热储的孔隙度、体积密度、岩石生热率、岩石力学、地应力等关键参数,结果显示:ZR2井温测井显示4092.8 m温度达到180℃,4602 m深度井温214℃;利用电成像测井识别出两段裂缝集中发育带,分别为4210—4220 m和4310—4320 m,并对全孔段裂缝的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井壁崩落和三井径法,计算该钻孔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为近南北向;共解释岩性破碎地层(疑似含水)21.4 m/2层,岩性较完整地层70.4 m/7层,岩性完整地层376.1 m/27层,高放射性地层7.6 m/2层。热储测井解释结果为系统评价热储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盆地 贵德 扎仓地热田 干热岩 地球物理测井 高温地热
下载PDF
青海兰采温泉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绍康 李铜邦 +1 位作者 李文斌 王银业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4期837-843,共7页
青海省兰采温泉是省内第二高温温泉,对于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指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兰采温泉地质特征及成因,通过地热地质调查、同位素取样测试等方法对该地区地质、断裂构造、温泉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研究。研... 青海省兰采温泉是省内第二高温温泉,对于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指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兰采温泉地质特征及成因,通过地热地质调查、同位素取样测试等方法对该地区地质、断裂构造、温泉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兰采温泉主要受近NW向及近SN向断层构造控制,补给来源于异地高海拔地区,通过NW向断层或节理裂隙构造经深循环运移,被深部热源加热后,沿近SN向迪蒙—夏琼西逆冲断层上升,并于地势较低的隆乌古曲深切峡谷区出露成泉。研究成果对区域干热岩资源调查提供了有利勘查开发靶区,对青海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采温泉 地热 地质特征 水化学特征 成因机制 青海
下载PDF
同仁地区地下热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过程分析
5
作者 李尚蔚 刘毅 +1 位作者 李铜邦 彭红明 《青海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75-82,共8页
为了查明同仁地区地下热水的形成机理及演化规律,本文在同仁地区采集81组天然温泉地热流体样品,进行水化学组分分析、同位素测年及水-岩平衡研究,以Na-K-Mg三角图法、多矿物平衡法等方法计算分析其热储温度,并通过管道模型初步计算地下... 为了查明同仁地区地下热水的形成机理及演化规律,本文在同仁地区采集81组天然温泉地热流体样品,进行水化学组分分析、同位素测年及水-岩平衡研究,以Na-K-Mg三角图法、多矿物平衡法等方法计算分析其热储温度,并通过管道模型初步计算地下热水循环深度。结果表明:同仁地区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以SO_(4)-Na型为主;该区地下热水未达到水岩平衡状态,地热流体处于不断地补给—径流—排泄过程中。在浅部循环冷水向深部循环热水的演变过程中,主要发生离子交换作用,引起Na^(+)含量增加,Ca^(2+)、HCO_(3)^(-)含量降低;深层地下热水补给区绝对海拔为2420-3510 m,年龄为11770-2028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热水 循环过程 水化学特征 水岩平衡 热储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