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3
1
作者 许迪 廖铭扬 +5 位作者 曹克将 单其俊 李闻奇 张荣 陈明龙 邹建刚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49-750,共2页
目的 评价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3例室性心动过速 (VT)和 /或心室颤动 (VF)患者 ,植入单腔ICD 12例 ,双腔ICD 1例。结果  13例ICD植入术均获成功 ,术后随访其中 5例有不同频率和程度的VT... 目的 评价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3例室性心动过速 (VT)和 /或心室颤动 (VF)患者 ,植入单腔ICD 12例 ,双腔ICD 1例。结果  13例ICD植入术均获成功 ,术后随访其中 5例有不同频率和程度的VT或VF发作 ,经ICD分层治疗 ,均成功 ;1例发生窦性心动过速误认为VT ,而误放电 (CV治疗 )。结论 ICD可有效地转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双腔ICD在预防室上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和减少不适当放电等方面优于单腔I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ICD 治疗
下载PDF
78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的射频导管消融和随访 被引量:3
2
作者 单其俊 曹克将 +2 位作者 陈明龙 邹建刚 李闻奇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88-890,共3页
目的 研究特发性右室室速射频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8例发作时呈左束支阻滞图形伴电轴下偏的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进行射频导管消融和随访。采用起搏标测法 ,最佳起搏标测点 (起搏时 12导联心电图与自然发作室速的 12导... 目的 研究特发性右室室速射频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8例发作时呈左束支阻滞图形伴电轴下偏的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进行射频导管消融和随访。采用起搏标测法 ,最佳起搏标测点 (起搏时 12导联心电图与自然发作室速的 12导联心电图相同 )为消融靶点。结果  78例中 73例 (93 5 % )消融成功 ,消融靶点位于前、中和后间隔分别为 33%、41%和 2 6 %。临床和电生理研究发现 ,特发性右室室速有两种类型 ,即室早室速型和单纯室速型 ;室早室速型 43例 ,单纯室速型 35例。随访 0 5~ 7年 ,3例复发 ,除 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外 ,无手术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室速 射频导管消融 心律失常 随访
下载PDF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附82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邹建刚 单其俊 +5 位作者 曹克将 廖铭扬 黄元铸 张馥敏 李闻奇 马文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45-447,共3页
82例病人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成功率96.3%,无1例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随访2~36个月,复发1例。RFCA治疗AVNRT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保持消融导管稳定... 82例病人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成功率96.3%,无1例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随访2~36个月,复发1例。RFCA治疗AVNRT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保持消融导管稳定、间断放电并连续监测X线影像和心电变化是避免Ⅲ度AVB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房室 结折近 心动过速
下载PDF
利用单极标测在心房颤动时消融显性房室旁道 被引量:5
4
作者 曹克将 黄元铸 +3 位作者 单其俊 廖铭杨 邹建刚 李闻奇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7年第3期141-143,共3页
对12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在心房颤动时以单极标测指导消融房室旁道,其中左侧显性旁道9例、右侧显性旁道3例。在消融成功的靶点图上,单极标测的心室激动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显示预激成分最明显的Delta波平均提前46±7ms。全部病例消... 对12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在心房颤动时以单极标测指导消融房室旁道,其中左侧显性旁道9例、右侧显性旁道3例。在消融成功的靶点图上,单极标测的心室激动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显示预激成分最明显的Delta波平均提前46±7ms。全部病例消融成功。平均随访7.9±5.1个月,除1例右侧旁道4个月后恢复旁道前向传导需再次消融外,其余11例常规和动态心电图既未见Delta波,也无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发生。结果提示对于心房颤动合并显性房室旁道的患者,采用单极标测,其图形易于迅速辨认、测量方法亦简单,用以指导消融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单极标测 射频消融
下载PDF
非接触标测系统用于典型心房扑动的右房标测和导航消融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兵 曹克将 +4 位作者 陈明龙 单其俊 邹建刚 陈椿 李闻奇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6期424-429,共6页
应用非接触标测系统实施典型心房扑动 (AFL)的右房 (RA)全心腔标测和导航射频消融。 6例典型AFL ,男 5例、女 1例 ,年龄 5 6 .2± 15 .3(35~ 76 )岁。常规放置冠状静脉窦和His束电极 ,将标测球囊置于RA中下部 ,构建RA心内膜模型 ,... 应用非接触标测系统实施典型心房扑动 (AFL)的右房 (RA)全心腔标测和导航射频消融。 6例典型AFL ,男 5例、女 1例 ,年龄 5 6 .2± 15 .3(35~ 76 )岁。常规放置冠状静脉窦和His束电极 ,将标测球囊置于RA中下部 ,构建RA心内膜模型 ,分别于低位RA和冠状窦口 (CSO)S1S16 0 0ms起搏观察峡部传导 ,诱发并标测AFL的激动顺序和折返路径。 1例为顺钟向AFL ,4例为逆钟向AFL ,1例未能诱发AFL。AFL周期 2 0 7± 34ms,非接触标测可显示整个折返环路、激动顺序和缓慢传导区。AFL的激动可以穿过界嵴上部并且传导相对缓慢 ,提示RA平滑部是折返环的一部分。后位峡部线性消融在导航系统指导下进行 ,无需X线透视。消融完成后重复上述起搏验证峡部双向传导阻滞。除 1例术中出现心房颤动 (AF)外 ,其余病例即刻均达到峡部双向阻滞 ,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随访 8.1± 6 .7(3~15 )个月未见复发。非接触标测系统可安全、有效和直观地实现典型AFL的右房全心腔标测并导航消融 ,验证峡部双向阻滞 ,减少X线曝光时间和无效放电次数。界嵴在典型AFL时具备传导功能 ,RA平滑部和粗糙部共同参与折返环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AFL 电生理学 非接触标测系统 典型心房扑动
下载PDF
“快-慢”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及随访 被引量:1
6
作者 单其俊 廖铭扬 +5 位作者 曹克将 张馥敏 李闻奇 邹建刚 黄元铸 马文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12期726-728,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在治疗“快—慢”型室上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用射频导管消融的方法治疗了4例“快—慢”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病人。结果:1991年1月至1996年1月间,对241例次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了射频导管...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在治疗“快—慢”型室上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用射频导管消融的方法治疗了4例“快—慢”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病人。结果:1991年1月至1996年1月间,对241例次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了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其中4例为“快—慢”型室上性心律失常,2例为反复发作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终止时有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并引起晕厥,原准备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AVNRT根治后,由其引起的症状不复存在,电生理检查窦房结功能正常,故未安装起搏器;另2例均已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例频繁发作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并经常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1例反复发作AVNRT、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且有明显的症状,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后症状均消失,射频导管消融术对起搏器的功能无影响。3例平均随访31±2个月,1例随访2个月未见并发症和临床症状复发。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法治疗“快—慢”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 预后
下载PDF
Mahaim纤维的电生理特征和导管射频消融 被引量:1
7
作者 单其俊 邹建刚 +3 位作者 陈明龙 李闻奇 廖铭扬 曹克将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4期254-257,共4页
探讨Mahaim纤维的电生理特征和导管射频消融的可行性。 1996年 5月至 1999年 4月对 4例拟诊为Mahaim纤维引起的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病人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导管消融。男 3例、女 1例 ,年龄 31± 19岁 ,心动过速发作史 15... 探讨Mahaim纤维的电生理特征和导管射频消融的可行性。 1996年 5月至 1999年 4月对 4例拟诊为Mahaim纤维引起的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病人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导管消融。男 3例、女 1例 ,年龄 31± 19岁 ,心动过速发作史 15± 14年 ,频率 2 0 1± 17(180~ 2 2 0 )次 /分 ,发作时均有明显的心悸症状。 4例窦性心律时心电图除 1例轻微预激外均正常。心房程序电刺激可以诱发心动过速。心室起搏时从房室结逆传 ,静脉注射ATP 2 0mg室房分离。 4例Mahaim心动过速均只有前传并呈递减传导特性。 1例同时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2例导管操作发生心房颤动并经过Mahaim纤维前传 ,1例持续发作、1例短暂发作。 4例分别在心房起搏、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时三尖瓣心房侧标测和消融。心室预激较体表V1导联QRS波起始处提前 40± 6 (34~ 46 )ms处消融均获成功 ,1例靶点位于右前侧壁、3例位于右后侧壁。能量 35± 5W ,消融 5± 3次 ,X线透视时间 38± 2 1min。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例同时作了慢径改良。分别随访 3个月~ 3年无 1例心动过速复发。临床研究证实 ,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Mahaim介导的心动过速的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HAIM纤维 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射频消融 治疗
下载PDF
射频消融对室上性心动过速(左侧旁道)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李春坚 张馥敏 +9 位作者 雍永宏 陈莉 许迪 陆凤翔 陈明龙 邹建刚 单其俊 李闻奇 曹克将 黄峻 《江苏医药》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术 (RFCA)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左侧旁道 ) [AVRT(L) ]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二维和Doppler超声检查AVRT(L)患者手术前、后三天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期充盈情况。为提高敏感性 ,检查时增加了三级等长收缩运...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术 (RFCA)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左侧旁道 ) [AVRT(L) ]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二维和Doppler超声检查AVRT(L)患者手术前、后三天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期充盈情况。为提高敏感性 ,检查时增加了三级等长收缩运动。结果  (1)在各级运动中心率 (HR)、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均显著增加 ,但三者均值分别不超过 90bpm、16 0mmHg、95mmHg ,运动后五分钟均恢复。 (2 )RFCA术前、后同级运动量时左室功能各参数无显著变化。结论 对于AVRT(L)患者 ,在有经验医师操作下 ,RFCA术中施放总能量在一定范围内时 ,对左室功能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 DOPPLER超声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
9
作者 单其俊 曹克将 +4 位作者 李闻奇 邹建刚 廖铭扬 黄元铸 马文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85-486,共2页
1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儿童和青少年室上性心动过速(SVT)行导管射频消融(RFCA),8例左侧旁道,4例房室结双径路,2例右侧旁道。成功率92.8%。X线曝光和手术时间分别为49.5分钟和3.5小时,放电和能量分别为3... 1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儿童和青少年室上性心动过速(SVT)行导管射频消融(RFCA),8例左侧旁道,4例房室结双径路,2例右侧旁道。成功率92.8%。X线曝光和手术时间分别为49.5分钟和3.5小时,放电和能量分别为3.6次和20W。平均随访13个月,无复发和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儿童 青少年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冠状窦及心房间电传导的影响
10
作者 朱品军 江时森 +7 位作者 曹克将 单其俊 邹建刚 陈明龙 陈椿 杨兵 徐东杰 李闻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B05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冠状窦激动时间及心房间电传导的影响。方法: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38例,其中左侧旁路20例,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18例。消融前,分别于高位右心房、低位右心房、冠状窦各电极(CS9,10、CS7,8、CS5,6、CS...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冠状窦激动时间及心房间电传导的影响。方法: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38例,其中左侧旁路20例,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18例。消融前,分别于高位右心房、低位右心房、冠状窦各电极(CS9,10、CS7,8、CS5,6、CS3,4、CS1,2)以500 ms周长发放连续刺激。消融成功后,重复以上刺激。观察最早激动部位、最晚激动部位、冠状窦电极上的心房激动顺序、冠状窦激动时间(CSo-CSd)。结果:①射频消融可造成经冠状窦传导的延迟及心房间电传导的延迟。左侧旁路组,射频消融前后对比,在低位右心房、CS7,8、CS3,4、CS1,2起搏时,冠状窦激动时间由(34.56±4.63)、(26.56±2.28)、(24.11±4.07)和(35.56±3.22)ms分别延长至(39.56±6.90)、(29.78±5.59)、(27.56±3.11)和(39.78±3.66)ms,均有显著差异(P<0.05)。②低位右心房起搏是观察冠状窦及心房间电传导的较佳部位。③冠状窦中段起搏时冠状窦激动时间最短。④心房下部起搏时冠状窦是优势传导通路。结论:在低位外侧右心房起搏下,左侧旁路消融造成冠状窦激动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窦 肌袖 射频消融 电生理
下载PDF
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植入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1例
11
作者 邹建刚 单其俊 +4 位作者 李闻奇 陈明龙 杨荣 陈椿 曹克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7-257,共1页
关键词 抗心动过速起搏器 室上性心动过速 导管射频消融
下载PDF
冠状静脉窦腔内电图与局部肌袖电位的关系探讨
12
作者 朱品军 江时森 +7 位作者 曹克将 单其俊 邹建刚 陈明龙 陈椿 杨兵 徐东杰 李闻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28-1031,1047,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静脉窦(冠状窦,coronarysinus,CS)腔内电图与局部肌袖电位的关系。方法:室上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42例。窦性心律下,于冠状窦近端发放递减刺激。观察冠状窦A波激动顺序、波形变化、双电位的有无、冠状窦激动时间... 目的:探讨冠状静脉窦(冠状窦,coronarysinus,CS)腔内电图与局部肌袖电位的关系。方法:室上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42例。窦性心律下,于冠状窦近端发放递减刺激。观察冠状窦A波激动顺序、波形变化、双电位的有无、冠状窦激动时间。结果:窦性心律时67%的患者的冠状窦远端A波为先正向后负向,波形较宽,成分多。递减刺激首先夺获窦口的A波,使之提前,激动方向改变为先负向后正向。但此时冠状窦远端的A波形态不变、不提前。随刺激的逐渐提前,冠状窦中段、远段的A波提前,且波形改变。窦性心律时,冠状窦激动时间为(24.37±9.41)ms。刺激完全夺获冠状窦时,冠状窦激动时间为(34.62±10.40)ms。两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冠状窦A波不是单纯的心房波,而是肌袖电位和左心房电位的融合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静脉窦 肌袖 电生理
下载PDF
非接触标测对于典型心房扑动的标测、消融和电生理机制的新认识
13
作者 杨兵 曹克将 +4 位作者 陈明龙 单其俊 邹建刚 陈椿 李闻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4期183-186,共4页
目的 介绍非接触标测对于典型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AFL)的标测、消融和电生理机制的新认识。方法  9例典型AFL ,男性 7例 ,女性 2例。使用非接触标测对窦律时峡部的双向传导、AFL时的折返激动序列进行详细标测 ,在导航系统指导下完成... 目的 介绍非接触标测对于典型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AFL)的标测、消融和电生理机制的新认识。方法  9例典型AFL ,男性 7例 ,女性 2例。使用非接触标测对窦律时峡部的双向传导、AFL时的折返激动序列进行详细标测 ,在导航系统指导下完成后位峡部线性消融 ,然后验证峡部双向传导阻滞。结果  (1) 1例为顺钟向AFL ,7均为逆钟向AFL ,1例未能诱发AFL ,所有AFL平均心房心动周期 (2 15± 36 )ms ;(2 )非接触标测三维显示AFL在右房内的整个折返环及其与解剖结构的三维关系 ;(3)激动可以穿过界嵴上部并且传导相对缓慢 ,提示右心房平滑部是折返环的一部分 ;(4)非接触标测可直观显示复发病例的消融线缺口 ,并直接导航消融 ;(5 ) 1例术中出现心房颤动 ,1例因不能耐受消融所致胸痛放弃手术 ,其余 7例即刻均达到峡部双向阻滞 ,随访 12~ 36月未见复发。结论 非接触标测系统可直观再现典型AFL的完整折返环及其与右房解剖结构的关系 ,确认折返机制 ,对复发病例可发现消融线裂隙并导航消融。同时发现激动可横向穿过界嵴并且速度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标测 典型心房扑动 电生理 导管 射频消融术 心脏病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房室非同步兴奋的电生理机制
14
作者 陈明龙 曹克将 +4 位作者 单其俊 邹建刚 李闻奇 廖铭扬 黄元铸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1999年第1期7-8,共2页
13倒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其心动过速时表现为房室非同步兴奋,其中房室2:1传导11例,房室分离2例。房室非同步现象说明心房和心室并非AVNRT折返环路的必须部分。心房参与心动过速取决于结周心房组织的不应期,心室参与心... 13倒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其心动过速时表现为房室非同步兴奋,其中房室2:1传导11例,房室分离2例。房室非同步现象说明心房和心室并非AVNRT折返环路的必须部分。心房参与心动过速取决于结周心房组织的不应期,心室参与心动过速取决于希浦系统的不应期,由于心房组织的不应期通常较短,而希浦系统的不应用相对较长,因此非同步现象以房室阻滞或分离多见,室房阻滞或分离少见。正确识别AVNRT时房室非同步兴奋现象对于AVNRT的正确诊断及导管消融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 非同步 电生理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试验非侵入性诊断房室结双径路及对慢径路消融结果的评价
15
作者 何胜虎 单其俊 +7 位作者 曹克将 邹建刚 陈明龙 李闻奇 朱莉 徐日新 屠莉莉 李寿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1-315,共5页
目的 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患者在窦性心律时静注三磷酸腺苷 (ATP)非侵入性诊断房室结双径路 (AVNDP)的价值及对射频消融 (RF CA)结果的评价。方法 研究组 (45例 )系自发或能被诱发出持续性AVNRT患者 ;对照组 (37例 )为... 目的 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患者在窦性心律时静注三磷酸腺苷 (ATP)非侵入性诊断房室结双径路 (AVNDP)的价值及对射频消融 (RF CA)结果的评价。方法 研究组 (45例 )系自发或能被诱发出持续性AVNRT患者 ;对照组 (37例 )为成功接受了RFCA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患者。在窦性心律时静注递增剂量的ATP (10~4 0mg) ,出现连续两次心搏之间AH跳跃≥ 5 0ms或诱发出AVNRT者认为存在AVNDP。结果  4例患者 (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2例 )由于不能耐受ATP而被剔除。研究组 4 3例中 ,按心内电生理标准诊断AVNDP者 38例 (88%) ,静注ATP后出现AVNDP者 36例 (84 %) ;对照组 35例静注ATP后仅有 1例(3%)出现AVNDP (P <0 .0 1)。从体表心电图记录分析的结果与心内电图记录分析的结果一致。对成功地接受RFCA的 2 8例患者重复了ATP试验 ,结果AVNDP消失者在慢径路消融的 2 0例患者中有 19例(95 %) ;在慢径路改良的 8例患者中仅有 3例(38%) ,(P <0 .0 1)。结论 ATP试验是诊断AVNDP的一个有价值的非侵入性床旁试验方法 ,也是判断慢径路消融结果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 心动过速 房室结双径路 电生理
下载PDF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Right-sided Accessory Pathways During Atrial Fibrillation
16
作者 曹克将 单其俊 +4 位作者 杨志健 李闻奇 黄元铸 顾翔 何胜虎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1998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关键词 atrial fibrillation atrioventricular pathway manifest catheter ablation radiofrequency current
下载PDF
ENSITE-NAVX和双LASSO指导下的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被引量:20
17
作者 陈明龙 邹建刚 +5 位作者 徐东杰 杨兵 陈椿 单其俊 李闻奇 曹克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71-974,共4页
目的在EnSite-NavX和双Lasso指导下环肺静脉口外线性消融,使肺静脉电活动与心房电活动分离,介绍这一手术方法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4年4月至11月,共收治2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3例,年龄25~67(48.5... 目的在EnSite-NavX和双Lasso指导下环肺静脉口外线性消融,使肺静脉电活动与心房电活动分离,介绍这一手术方法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4年4月至11月,共收治2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3例,年龄25~67(48.5±11.4)岁,房颤病史0.5~13.0(4.3±3.3)年.3例有原发性高血压史,余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病史.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房直径为31~46(37.5±4.6)mm.所有患者在建立EnSite-NavX左心房几何构型后,于肺静脉开口外0.5~1.0 cm处设置环右侧肺静脉和左侧肺静脉的环状消融线径.盐水灌注导管沿拟定消融线逐点消融,完成右侧消融环线至Lasso电极上肺静脉电位消失;再完成左侧消融环线至肺静脉电位消失.术后服用普罗帕酮450 mg/d、培哚普利4 mg/d,共3个月.结果 22例患者,除1例术中因心包填塞未达消融终点外,余21例均达到消融终点;其中3例于房颤节律时消融,余18例于窦性节律下消融.手术时间5.0~10.0 (6.6±1.3) h,X线时间为30~84(56.1±18.0)min.随访3~11(5.3±2.7)个月,10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Holter示偶见房性早搏.2例经再次手术后未再有房颤发作.3例术后1个月内有阵发性房颤发作,但1个月后未再有发作.2例术后仍有心悸症状,但无房颤发作,Holter示频繁房性早搏,少数组成短阵房性心动过速;3例仍有房颤发作;1例患者房颤发作更趋频繁.术中共2例发生心包填塞.本研究组总成功率为81%.结论 EnSite-NavX和双Lasso指导下的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具有较高成功率,其长期结果有待于更多病例的积累和更长时间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肺静脉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环肺静脉口外线性消融术后二次消融的电生理发现及随访结果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明龙 杨兵 +6 位作者 徐东杰 邹建刚 单其俊 陈椿 陈红武 李闻奇 曹克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介绍三维导航下环肺静脉口外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及房颤复发患者二次消融时的电生理发现、消融策略及随访结果。方法 2004年4月至2006年5月,采用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房颤共91例。术后4例患者因心动过速... 目的介绍三维导航下环肺静脉口外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及房颤复发患者二次消融时的电生理发现、消融策略及随访结果。方法 2004年4月至2006年5月,采用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房颤共91例。术后4例患者因心动过速反复发作或无休止发作于2周内行二次消融术。随访3个月后,25例患者有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其中15例接受二次消融术。在所有接受二次消融的19例患者中,第一次消融前房颤为阵发性者11例,持续性2例,永久性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例,年龄25~65(53±12)岁。所有患者术中均使用环状电极行肺静脉电位探查。结果 5例患者发现窦律下左侧肺静脉延迟电位,1例出现右侧肺静脉延迟电位,2例患者双侧同时出现延迟肺静脉电位;此类患者于环状电极指导下标测原消融线径的传导"缺口"并再次隔离成功。3例患者左侧肺静脉内颤动样节律,递减传导至左心房出现不规则房性心动过速;此类患者再次于三维标测指导下行左侧环状消融隔离成功;1例患者左侧肺静脉心动过速并1:1传导至左心房,经终止心动过速后隔离成功。4例患者肺静脉探查未发现肺静脉电位,但诱发出其他心动过速,包括右房瘢痕性房性心动过速、隐匿性旁路介导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右后间隔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及三尖瓣峡部依赖的心房扑动。此4例患者在常规标测和三维标测指导下,心动过速均被成功消融。术中呈房颤节律者3例,再次于三维标测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获成功。平均随访4~26(11.5±8.5)个月,16例患者无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1例有频繁房性早搏,1例永久性房颤患者仍呈房颤节律,另1例永久性房颤患者转为阵发性房颤。结论肺静脉与左心房之间电传导恢复是消融术后出现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肺静脉以外的心动过速在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可以表现为独立的心动过速,也可以触发房颤;环肺静脉口外线性消融不足以完全改良永久性房颤的维持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动过速 异位房性 导管消融术 肺静脉
原文传递
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明龙 徐东杰 +6 位作者 杨兵 单其俊 邹建刚 陈椿 陈红武 李闻奇 曹克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1-564,共4页
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一临床顽疾,也是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难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心肌梗死后室速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室速的成功标测与消融充分揭示了此类室速的电生理机制。目前认为,绝大多数器质性心... 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一临床顽疾,也是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难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心肌梗死后室速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室速的成功标测与消融充分揭示了此类室速的电生理机制。目前认为,绝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是瘢痕相关性的折返性心动过速,其缓慢传导区常位于瘢痕内部,入口和出口位于瘢痕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电解剖标测 初步经验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折返性心动过速 三维 电生理机制
原文传递
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治疗常规消融方法困难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陈明龙 曹克将 +4 位作者 陈椿 单其俊 邹建刚 杨兵 李闻奇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4年第5期261-265,共5页
目的研究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治疗常规消融方法困难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8例心内电生理证实为慢快型AVNRT病人,均经常规中位或下位法改良慢径消融放电10次以上,但心动过速仍能诱发者;或为消融术后复... 目的研究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治疗常规消融方法困难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8例心内电生理证实为慢快型AVNRT病人,均经常规中位或下位法改良慢径消融放电10次以上,但心动过速仍能诱发者;或为消融术后复发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9~76(466±185)岁。先于冠状静脉窦口上方进行线性消融(L1线),消融起点的心内电图为小A大V波,终点为大A大V波。如果仍能诱发心动过速,则按同样方法在Koch三角的中位水平进行线性消融(L2线)。结果所有病人线性消融均获成功,30例病人在L1线消融后心动过速不再诱发,另8例病人经L2线性消融后获成功。线性消融的平均点数(47±11)次。5例病人在整个消融放电过程中无交界性心律出现,6例病人的交界性心律在大A波时出现。线性消融前,共有36例患者具有房室传导的跳跃现象;线性消融成功后,16例病人仍有房室传导的跳跃现象,其中10例伴有单个心房回波,其余22例(58%)病人无跳跃和回波。手术过程中无1例病人发生房室阻滞。平均随访(104±42)个月,所有病人均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对常规消融方法困难的AVNRT,Koch三角底部和/或中位水平的线性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消融过程中出现交界性心律并非消融成功之必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消融 病人 KOCH三角 治疗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交界性 AVNRT 基底部 心律 诱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