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虚挟瘀是衰老的主要机制 被引量:70
1
作者 李顺成 蒋文跃 +3 位作者 王传社 王玉明 李志新 李燕燕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7,共4页
中医认为脏腑虚损是衰老的主要原因,脾肾两虚是正气亏损的主要方面,由虚致瘀,瘀进一步促进虚损,相互影响,加速衰老过程,因此瘀是加速衰老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中西医衰老学说、临床实践、实验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论证了“正虚挟瘀是衰老主... 中医认为脏腑虚损是衰老的主要原因,脾肾两虚是正气亏损的主要方面,由虚致瘀,瘀进一步促进虚损,相互影响,加速衰老过程,因此瘀是加速衰老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中西医衰老学说、临床实践、实验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论证了“正虚挟瘀是衰老主要机制”的观点,并从免疫衰老、自由基代谢、DNA损伤修复等方面对补肾、补肾化瘀、补肾健脾化瘀各复方进行了比较研究,初步验证了正虚挟瘀可能是衰老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虚 脾虚 衰老 机制
下载PDF
横跨天山的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观测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顺成 刘启元 +3 位作者 陈九辉 郭飚 赖院根 王继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55-960,共6页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台阵地震学实验室于2003年4月—2004年9月,横跨天山布设了由60台仪器组成,总长度超过500 km,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剖面.野外观测记录地震事件1434个.横跨天山的接收函数剖面表明,沿测线地壳结构复杂,介质存在明显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台阵地震学实验室于2003年4月—2004年9月,横跨天山布设了由60台仪器组成,总长度超过500 km,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剖面.野外观测记录地震事件1434个.横跨天山的接收函数剖面表明,沿测线地壳结构复杂,介质存在明显的横向非均匀.同时,我们的初步结果还揭示了天山与两侧盆地的耦合关系,天山下方的壳幔界面较为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台阵 接收函数 天山 造山带
下载PDF
SBR+高效菌种处理采油废水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顺成 刘振华 +1 位作者 李哲 张俊贞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74-75,共2页
为使油田采油废水达到排放要求,本实验选定并研究了在投加高效菌种状态下的SBR处理技术。实验证明高效菌种与活性污泥系统结合能够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减少了反应所需时间,提高处理效率。通过对不同周期的考察,取得投菌状态下SBR法最佳... 为使油田采油废水达到排放要求,本实验选定并研究了在投加高效菌种状态下的SBR处理技术。实验证明高效菌种与活性污泥系统结合能够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减少了反应所需时间,提高处理效率。通过对不同周期的考察,取得投菌状态下SBR法最佳实验周期为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废水 SBR 高效菌种
下载PDF
扶正化瘀复方康寿饮延缓衰老的研究回顾 被引量:8
4
作者 李顺成 蒋文跃 +3 位作者 王传社 李志新 王玉明 李燕燕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44-245,共2页
扶正化瘀复方康寿饮延缓衰老的研究回顾李顺成,蒋文跃,王传社,李志新,王玉明,李燕燕历代医家及近年来研究均认为脏腑虚损尤其是脾肾两虚与衰老密切相关。但我们认为虚久必瘀,瘀又进一步促进虚损,虚与瘀相互影响加速衰老进程。为... 扶正化瘀复方康寿饮延缓衰老的研究回顾李顺成,蒋文跃,王传社,李志新,王玉明,李燕燕历代医家及近年来研究均认为脏腑虚损尤其是脾肾两虚与衰老密切相关。但我们认为虚久必瘀,瘀又进一步促进虚损,虚与瘀相互影响加速衰老进程。为此我们提出了“正虚挟瘀是衰老的主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缓衰老 复方康寿饮 扶正化瘀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及杞菊地黄汤对老年小鼠免疫衰老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44
5
作者 李顺成 钱瑞琴 +3 位作者 范维峥 张蕴芬 王玉明 李燕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28-29,共2页
本实验检测了青老年小鼠淋巴细胞ANAE、脾脏PFC及腹腔巨噬细胞Fc及C_3b受体的变化。结果表明:(1)六味地黄汤与杞菊地黄汤对青、老年小鼠ANAE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及PFC均有增强作用,但杞菊地黄汤的作用优于六味地黄汤。(2)六味地黄汤与杞... 本实验检测了青老年小鼠淋巴细胞ANAE、脾脏PFC及腹腔巨噬细胞Fc及C_3b受体的变化。结果表明:(1)六味地黄汤与杞菊地黄汤对青、老年小鼠ANAE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及PFC均有增强作用,但杞菊地黄汤的作用优于六味地黄汤。(2)六味地黄汤与杞菊地黄汤均能增强青年小鼠巨噬细胞C_3b受体活性而对FC受体无明显作用。(3)六味地黄汤对老年小鼠巨噬细胞Fc及C_3b受体活性均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 杞菊地黄汤 免疫调节
下载PDF
益气助阳芪茸合剂及其单味药对老年小鼠腹腔巨噬细胞Fc、C_3b受体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顺成 骆保 钱瑞琴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0年第4期11-13,48,共4页
老年小鼠腹腔巨噬细胞Fc及C_3b受体活性降低,益气助阳药芪茸合剂及其单味药黄芪、鹿茸可显著提高这两种受体的活性并超过青年对照组水平。对青年小鼠除黄芪具有提高作用外,芪茸合剂及鹿茸均无显著作用。结果说明(1)老年小鼠可能气阳两虚... 老年小鼠腹腔巨噬细胞Fc及C_3b受体活性降低,益气助阳药芪茸合剂及其单味药黄芪、鹿茸可显著提高这两种受体的活性并超过青年对照组水平。对青年小鼠除黄芪具有提高作用外,芪茸合剂及鹿茸均无显著作用。结果说明(1)老年小鼠可能气阳两虚,腹腔Mφ受体活性降低可能是衰老特征之一,益气助阳参茸合剂有利于恢复免疫衰老;(2)青年小鼠正气基本不虚,对益气助阳方药可无明显反应;(3)益气助阳方药对青年或老年小鼠腹腔Mφ受体(Fc、C_3b)无特异的选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助阳 芪茸合剂 YC-花环百分率 C3b受体 EA-花环百分率 FC受体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AIDS)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顺成 马治中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73-175,共3页
本文根据AIDS的临床表现及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无症状HIV携带者、前驱期及ARC以及完全AIDS期),按中医辨证分成脾肺气虚、肺肾阴虚、痰聚血瘀、热毒蕴肺、热入营血、邪毒阻络等不同证型,并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对辩证和治疗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艾滋病 中医 中药 防治
下载PDF
汶川M_s8.0地震: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0
8
作者 刘启元 李昱 +5 位作者 陈九辉 郭飚 李顺成 王峻 张绪奇 齐少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9-319,共11页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M_S8.0地震.历史上,同类地震在大陆内部极为罕见.该地震深部构造背景的研究对理解其成因极为重要.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川西地区布设的大规模密集...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M_S8.0地震.历史上,同类地震在大陆内部极为罕见.该地震深部构造背景的研究对理解其成因极为重要.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川西地区布设的大规模密集流动宽频带地震台阵记录的远震P波波形数据和接收函数非线性反演方法,得到了沿北纬31°线的19个台站下方120 km深度范围内的S波速度结构及台站下方地壳的平均泊松比.该观测剖面穿越了主震区,总长度约为420 km. 我们的结果揭示了川滇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和四川盆地三个不同地块构造差异.上述三个地块的地壳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1)四川盆地前陆壳幔界面向西侧倾斜并有较为明显的横向变形.地壳厚度存在46-52 km的横向变化,中下地壳S波速度存在横向变化,地壳平均泊松比值较高(0.28-0.31),但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显示了坚硬地壳的特征,地壳平均泊松比仅为0.2;(2)松潘—甘孜地块地壳厚度由西侧靠近鲜水河断裂的60 km,向东减薄为52 km,在14-50 km深度范围内存在S波速度2.75-3.15 km/s的楔状低速区,其厚度由西侧的-30 km向东逐渐减薄为-15 km,相应区域的地壳平均泊松比高达。0.29-0.31;(3)鲜水河断裂西侧,川滇地块地壳结构相对简单,地壳厚度为58 km,并在26 km深度存在约10 km厚度的高速层,地壳内平均泊松比约为0.25; (4)汶川大震区在12-23 km深度上具有近乎4.0 km/的S波高速结构.而其下方的地壳为低速结构.地壳平均泊松比0.31-0.32,汶川大震的余震序列主要分布在高速介质区域内. 本文的结果表明松潘—甘孜地块的地壳相对软弱;而且并不存在四川盆地向西侧的俯冲.我们认为在青藏高原东向挤压的长期作用下,四川盆地强硬地壳的阻挡作用可导致松潘—甘孜地块内部蓄积很大的应变能量以及上、下地壳在壳内低速层顶部边界的解耦,在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形成上地壳的铲形逆冲推覆.汶川大地震及其邻近区域所具有的坚硬上地壳和四川盆地的阻挡作用为低应变率下的高强度应力积累创造了必要条件,而松潘—甘孜地块长期变形积累的高应变能构成了孕育汶川大地震的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接收函数反演 泊松比 流动地震台阵 地壳上地幔结构
下载PDF
汶川Ms8.0地震余震序列重新定位及其地震构造研究 被引量:128
9
作者 陈九辉 刘启元 +4 位作者 李顺成 郭飚 李昱 王峻 齐少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0-397,共8页
综合利用川西流动地震台阵观测数据和震后应急地震观测台站的震相数据,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汶川地震的余震序列进行了精确重新定位,并对汶川地震的地震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序列从彭灌杂岩南缘开始破裂,主震及其... 综合利用川西流动地震台阵观测数据和震后应急地震观测台站的震相数据,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汶川地震的余震序列进行了精确重新定位,并对汶川地震的地震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序列从彭灌杂岩南缘开始破裂,主震及其余震破裂带长约350 km,在大部分区域宽约20-30 km,其宽度和空间形态沿破裂带显示了强烈的分段和非均匀特征.坚硬的彭灌杂岩对余震的非均匀性分布和汶川地震复杂的破裂过程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以松潘—甘孜地块中地壳低速层顶部为底边界,余震主要分布在4-24 km深度范围内的龙门山东缘上地壳高速层内.余震深度分布剖面清晰地显示了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一江油断裂以及汶川—茂汶断裂在20-22 km深度合并为剪切带的特征.小鱼洞到理县方向存在一条长度超过60 km的垂直于龙门山走向的余震分布条带,综合震源机制解和地震破裂过程的研究结果,我们推测,这是坚硬的彭灌杂岩体底部在长期应力积累作用下发生破裂的反映,并成为汶川地震释放出巨大能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余震序列重新定位 地震构造 龙门山断裂带 地震台阵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地块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119
10
作者 陈九辉 刘启元 +2 位作者 李顺成 郭飙 赖院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3-342,共10页
1999~2 0 0 0年从青海玛沁到陕西榆林,横跨青藏高原东北缘和鄂尔多斯布设了一条由4 7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组成的长约10 0 0km的流动地震台阵观测剖面.利用记录到的远震体波波形资料和接收函数方法获得了剖面下0~10 0km深度的地壳和上地... 1999~2 0 0 0年从青海玛沁到陕西榆林,横跨青藏高原东北缘和鄂尔多斯布设了一条由4 7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组成的长约10 0 0km的流动地震台阵观测剖面.利用记录到的远震体波波形资料和接收函数方法获得了剖面下0~10 0km深度的地壳和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沿观测剖面地壳结构显示了明显的分块特征;地壳厚度自东向西由4 0km增加到6 4km左右;在海原地震带下方和西秦岭断裂以西到日月山断裂之间的区域Moho间断面结构复杂;在192 0年海原震区及其西侧,上地壳存在明显的低速层,在该地区的绝大部分地震分布在该低速层东边界偏向高速区一侧;祁连山东缘Moho面有约4km的深度间断,壳内向西逐渐减薄的低速层内有大量微震发生,沿祁连山的逆冲加走滑的构造运动在深度上已经穿透了Moho面;在玛沁断裂和日月山断裂之间,上地壳存在厚度很大的低速层,同时该区域下地壳也明显加厚.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鄂尔多斯地块之间的过渡带地壳变形强烈,地壳结构较为破碎,这与该地区地震频发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速度结构 接收函数 青藏高原 鄂尔多斯 活动地块
下载PDF
新疆伽师强震群区的横波分裂与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36
11
作者 赖院根 刘启元 +2 位作者 陈九辉 郭飙 李顺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3-92,T003,共11页
利用在新疆伽师地区布设的流动台阵记录到的地方震波形数据 ,研究了伽师强震群附近各台站横波分裂现象 ,给出了相应的快波偏振方向的平面场分布 .发现在台阵的塔里木盆地一侧 ,波偏振方向为近SN向 ,与塔里木盆地的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 ... 利用在新疆伽师地区布设的流动台阵记录到的地方震波形数据 ,研究了伽师强震群附近各台站横波分裂现象 ,给出了相应的快波偏振方向的平面场分布 .发现在台阵的塔里木盆地一侧 ,波偏振方向为近SN向 ,与塔里木盆地的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一致 ,但在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的褶皱变形带内 ,快波偏振方向变为近EW向 ,特别是在柯坪断裂附近 ,快波偏振方向与阿图什地震的震源断层方向基本一致 .由于快波偏振方向平行于主压应力方向 ,给出的快波偏振方向反映了相应的主压应力场特征 .结果表明 ,伽师强震群的成因很可能是塔里木盆地北缘横向非均匀变形造成的局部张性剪切应变能的释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强震群 横波分裂 应力场 新疆 横波 震源 断层 偏振方向
下载PDF
GDS-1000宽频带数字地震仪野外数据回收处理系统
12
作者 李顺成 刘启元 陈九辉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4年第3期56-60,共5页
在笔记本计算机上运行的GDS-1000宽频带数字地震仪地震数据回收处理系统软件,用于在野外条件下执行现场仪器参数设置、数据回收、数据解编及地震图的开窗显示等功能。近一年的野外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软件具有数据通讯快... 在笔记本计算机上运行的GDS-1000宽频带数字地震仪地震数据回收处理系统软件,用于在野外条件下执行现场仪器参数设置、数据回收、数据解编及地震图的开窗显示等功能。近一年的野外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软件具有数据通讯快速可靠、使用灵活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震仪 数据处理系统 数据回收
下载PDF
川西地区台阵环境噪声瑞利波相速度层析成像 被引量:59
13
作者 李昱 姚华建 +7 位作者 刘启元 陈九辉 Robert D.van der Hilst 李顺成 黄慧 郭飚 王峻 齐少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2-852,共11页
以 2006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川西地区(26°N~32°N,100°E~105°E)布设了由297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组成的流动观测台阵.利用该密集台阵29°N以北156个台站2007年1~12月份的地震环... 以 2006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川西地区(26°N~32°N,100°E~105°E)布设了由297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组成的流动观测台阵.利用该密集台阵29°N以北156个台站2007年1~12月份的地震环境噪声记录和互相关技术,我们得到了所有台站对的面波经验格林函数和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并进一步反演得到了观测台阵下方2~35 s周期的瑞利波相速度分布图像.本文结果表明,观测台阵覆盖的川滇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和四川盆地的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1)短周期(2~8 s)相速度分布与地表构造特征相吻合,作为川滇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和四川盆地之间的边界断裂,龙门山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对上述三个地块上地壳的速度结构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四川盆地前陆低速特征表明相应区域存在较厚的(约10 km)沉积盖层;(2)中周期(12~18 s)相速度分布表明,川滇地块和松潘—甘孜地块中上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横向变化,并形成了尺度不同且高、低速相间的分块结构,而四川盆地中地壳整体上已经表现出相对高速;(3)长周期(25~35 s)相速度分布表明,松潘甘孜地块,特别是川滇地块中下地壳表现为广泛的明显低速异常,意味着它们的中下地壳相对软弱,而四川盆地的中下地壳呈现整体性的相对高速,意味着四川盆地具有相对坚硬的中下地壳,并且以汶川地震的震中为界,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壳结构显示了北段为高速异常,南段为低速异常的分段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噪声 相速度反演 瑞利面波 层析成像 川西台阵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地壳上地幔地震层析成像研究 被引量:57
14
作者 郭飚 刘启元 +3 位作者 陈九辉 赵大鹏 李顺成 赖院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0-797,共8页
根据横跨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地区的流动宽频带地震台阵和区域地震台网的走时数据 ,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研究了该地区 4 0 0km深度范围内地壳上地幔的P波速度结构 .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呈明显... 根据横跨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地区的流动宽频带地震台阵和区域地震台网的走时数据 ,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研究了该地区 4 0 0km深度范围内地壳上地幔的P波速度结构 .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呈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 .这种不均匀性体现在不同块体之间 ,同时也存在于块体内部 ;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P波平均速度低 ,而鄂尔多斯地块的P波平均速度高 ,这与两个地块的地质构造活动特征相吻合 .在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鄂尔多斯地块之间的上地幔存在宽约 2 0 0km的过渡带 ,该过渡带在地表的界限在兰州—海原之间 ,在上地幔表现为向东 4 5°左右的倾斜条带 ,基本结构特征表现为高速与低速物质的混杂 ;青藏高原内部的柴达木地块平均速度偏低 ,而祁连地块的上地幔的平均速度偏高 ,两者相差约 8% ;在泽库、兰州和海原地区的上地幔顶部有明显的低速体侵入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析成像 地震台 走时数据 地幔 P波速度结构
下载PDF
川西龙门山及邻区地壳上地幔远震P波层析成像 被引量:76
15
作者 郭飚 刘启元 +5 位作者 陈九辉 刘立申 李顺成 李昱 王峻 齐少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6-355,共10页
本文利用川西地震台阵记录到的远震P波走时数据和非线性层析成像算法,获得龙门山地区400 km深度范围内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为了适应川西地区复杂的地质结构,本文的层析成像方法采用了快速行进三维走时计算算法和Tarantola非线性反演算法... 本文利用川西地震台阵记录到的远震P波走时数据和非线性层析成像算法,获得龙门山地区400 km深度范围内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为了适应川西地区复杂的地质结构,本文的层析成像方法采用了快速行进三维走时计算算法和Tarantola非线性反演算法.我们的结果揭示了川滇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和四川盆地三个不同地块构造差异及该区深部动力学特征.本文的研究表明:1)研究区地壳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区特征,松潘—甘孜地块和川滇地块岩石圈速度较低,四川盆地岩石圈速度较高,四川盆地的岩石圈厚度从南250 km向北逐渐减薄至100 km.松潘—甘孜地块上地幔存在地幔上涌的特征.2)川滇地块和四川盆地仅是垂直接触关系,而在龙门山地区四川盆地前缘存在减薄的现象,并伴随松潘—甘孜地块上地幔低速物质有侵入四川盆地岩石圈下方的特征,这显示了四川盆地与松潘—甘孜地块和川滇地块的动力学关系的差异.3)以映秀为界,龙门山断裂带被从松潘—甘孜侵人的低速异常分为南北两段:龙门山南段和龙门山北段,汶川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均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北段.在青藏高原向东挤压和地幔上涌的双重作用下造成松潘—甘孜地块隆升,由于汶川处于龙门山北段的最南端,应力容易在此集中.这些因素可能是汶川Ms8.0地震的基本动力学背景.本文的结果不支持四川盆地的俯冲及层间流动的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汶川地震 流动地震台阵 地震层析成像
下载PDF
首都圈地区的地壳厚度及泊松比 被引量:44
16
作者 王峻 刘启元 +3 位作者 陈九辉 李顺成 郭飚 李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6,共10页
利用2002~2003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台阵实验室以唐山大震区为中心布设的40个流动宽频带地震台站和首都圈数字台网的107个固定台站的远震数据,采用接收函数叠加搜索方法测定了首都圈地区地壳厚度和平均泊松比.综合利用首都圈数字地... 利用2002~2003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台阵实验室以唐山大震区为中心布设的40个流动宽频带地震台站和首都圈数字台网的107个固定台站的远震数据,采用接收函数叠加搜索方法测定了首都圈地区地壳厚度和平均泊松比.综合利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和短周期台站,以及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数据,使我们的结果具有较前人更好的空间分辨率,为我们研究首都圈地壳的变形及其与地震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平台.结果表明:(1)首都圈地区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具有明显的横向分块特征,并与断层切割的地质块体有较好的相关性,地壳厚度变化形成了由涵盖北京—三河—唐山的NE向地壳厚度变化过渡带与张家口—北京—天津的NW向壳幔界面凹陷带构成的交汇构造,后者与所谓的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基本吻合,而且本文给出的深部构造背景与首都圈地区的NE向和NW向地震带的交汇特征相吻合;(2)首都圈地区地壳厚度具有较大的差异,区域内地壳厚度的变化达15km.其中,台站SZJ下方地壳厚度达到43.8km,而台站BDH下方地壳厚度仅为28.8km,总体上研究区西北侧的张家口—怀来地区的地壳厚度较大(~40km),而唐山以东地区地壳较薄(28~32km);(3)研究区地壳的平均泊松比值为0.26左右,其最大值偏离泊松介质(σ=0.25)21%以上,而最小值偏离标准泊松比值9.6%,北京周边地区被高泊松比的介质环绕,而唐山东侧为低泊松比介质,地壳泊松比的分布特征反映了华北克拉通裂解过程中地幔物质的侵入;(4)研究区中强地震大多发生在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变化的陡变带,且偏于低泊松比的一侧,首都圈地震的成因仅考虑由于板块作用引起的水平应力场是不够的,有必要充分重视由于上地幔变形引起的地壳垂直变形和上地幔物质侵入造成的地壳变形运动与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 地震构造 接收函数 泊松比 地壳厚度
下载PDF
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孕震环境:密集地震台阵观测得到的结果 被引量:42
17
作者 刘启元 王峻 +2 位作者 陈九辉 李顺成 郭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5-213,共9页
1976-07-28唐山地区发生了震惊中外的7.8级大地震。为什么在华北古老克拉通内部的唐山地区能够发生如此的大地震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是否会在唐山地区再次出现同样的破坏性地震值得认真研究。利用流动地震观测台阵数据和接收函... 1976-07-28唐山地区发生了震惊中外的7.8级大地震。为什么在华北古老克拉通内部的唐山地区能够发生如此的大地震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是否会在唐山地区再次出现同样的破坏性地震值得认真研究。利用流动地震观测台阵数据和接收函数反演方法,我们研究了唐山地区60 km深度范围内的三维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结果表明:(1)由活动断裂切割的唐山断块与周围介质存在明显差异,围限唐山断块的断裂均为超壳的活动断裂;(2)唐山大震区中上地壳具有明显的非均匀壳内低速体;(3)该地区壳幔界面表现为明显的断块式隆升,与两侧相比,唐山菱形地块下方的上地幔顶部异常隆起的高度达到10 km左右,下伏的上地幔具有异常的非均匀结构;(4)唐山大震区可能有幔源物质较大规模的侵入,形成了中、上地壳内的低速体。由于较已往的研究结果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我们得到了一些以往尚未发现的有关唐山地区深部结构的异常特征;(5)首都圈地区内破坏性地震发生的地点绝非偶然,它们均与其相应的深部构造背景密切有关,这为强震发生地点的预测提供了可能。根据本文结果,我们认为,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主因源于上地幔的垂向运动变形及壳幔之间物质及能量的交换,区域水平向应力场为次要作用。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能够在我国华北古老克拉通地区发生7级以上强震,在唐山地区再次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值得给予进一步的研究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6年唐山大地震 地震成因 地壳上地幔结构 接收函数 流动地震台阵
下载PDF
中国境内天山地壳上地幔结构的地震层析成像 被引量:49
18
作者 郭飚 刘启元 +3 位作者 陈九辉 赵大鹏 李顺成 赖院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93-1700,共8页
根据横跨中国境内天山的库车-奎屯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和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近震和远震P波走时数据,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重建了沿该地震台阵剖面下方400km深度范围内地壳上地幔的P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沿新疆库车-奎屯剖面,天山地... 根据横跨中国境内天山的库车-奎屯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和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近震和远震P波走时数据,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重建了沿该地震台阵剖面下方400km深度范围内地壳上地幔的P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沿新疆库车-奎屯剖面,天山地壳具有明显的横向分块结构,且南、北天山地壳显示了较为强烈的横向变形特征,表明塔里木地块对天山地壳具有强烈的侧向挤压作用;在塔里木和准噶尔地块上地幔顶部有厚度约60~90km的高速异常体,塔里木-南天山下方的高速异常体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弯曲变形,而准噶尔-北天山下方的高速异常体向南一直俯冲到中天山南侧边界下方300km的深度,两者形成了不对称对冲构造;在塔里木和准噶尔地块下方150-400km深度存在上地幔低速体,其中塔里木地块一侧的上地幔低速物质上涌到南天山地块的下方;在塔里木一南天山200-300km深度范围的上地幔存在高速异常体,它可能是地幔热物质向上迁移过程融断的塔里木岩石圈的拆离体.上述结果表明,塔里木地块的俯冲可能涉及整个岩石圈深度,但其前缘仅限于南天山的北缘;青藏高原隆升的远程效应可能不但驱动塔里木岩石圈向北俯冲,同时还造成天山造山带南侧上地幔物质的涌入;天山造山带上地幔广泛存在的低速异常有助于其上地幔的变形,而上地幔物质的强烈非均匀性应有助于推动天山造山带上地幔小尺度地幔对流的形成;根据研究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特征推断,新近纪以来天山快速隆升的主要力源来自青藏高原快速隆升的远程效应,相对软弱的上地幔为加速天山造山带的变形和隆升创造了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台阵 地震层析成像 地幔对流 天山造山带
下载PDF
新疆伽师强震群区三维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及其地震成因的探讨 被引量:132
19
作者 刘启元 陈九辉 +1 位作者 李顺成 郭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56-365,T001,共11页
1997年1月21日至4月16日(北京时间)新疆伽师地区连续发生了7次6级以上 强烈地震.为了深入研究该强震群形成的构造背景,我们在伽师强震群区及其邻域大约 11 000km~2的范围内布设了由 30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组... 1997年1月21日至4月16日(北京时间)新疆伽师地区连续发生了7次6级以上 强烈地震.为了深入研究该强震群形成的构造背景,我们在伽师强震群区及其邻域大约 11 000km~2的范围内布设了由 30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组成的流动地震台阵,台站的间距约5- 10km.利用远震体波接收函数的叠加偏移分析及其非线性反演技术,研究了台阵下方0- 100km深度范围内地壳、上地幔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1)Moho界面的深度在塔里 木盆地一侧为40—52km,而在靠近天山一侧的褶皱变形区为60—76km,南天山山前折皱变形 区的地壳厚度明显增大,地壳内部产生了明显变形;2)塔里木盆地北缘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 塔里木盆地与天山之间的接触变形关系显示了塔里木盆地向北北西方向的挤压作用,台阵下 方壳幔界面的地形与地表的地貌特征有较好的相关性,山前弧形褶皱带的形成与地下深部结 构及挤压作用有关;3)伽师强震群分布在壳幔界面梯度带的上方,该震群的成因可能与震源 区附近的隐伏断裂活动有关;4)由于震源处于褶皱变形区的地壳上部,相应的剪切模量较小, 这可能是伽师强震群应力降明显偏低的主要原因.伽师强震群的形成不但与塔里木盆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强震群 地壳上地幔结构 S波 地震成因
下载PDF
首都圈地区横波分裂与地壳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65
20
作者 赖院根 刘启元 +4 位作者 陈九辉 刘洁 李顺成 郭飙 黄志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9-196,共8页
利用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和首都圈固定台网记录到的近震波形数据,研究了首都圈地区(38·6°N^41·0°N,115·0°E^119·7°E)的横波分裂,给出了快波偏振优势方向的场分布,讨论了首都圈地区的应力场特征... 利用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和首都圈固定台网记录到的近震波形数据,研究了首都圈地区(38·6°N^41·0°N,115·0°E^119·7°E)的横波分裂,给出了快波偏振优势方向的场分布,讨论了首都圈地区的应力场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二维线弹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断层不均匀滑动对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1)首都圈地区的应力场整体特征表现为NE向的背景应力场和受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控制的NW向的局部应力场;(2)在研究区域的西半部分和中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E60°~70°,在唐山大震区及其东部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近WE向;(3)首都圈地区的局部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比较一致,基本上都与张家口-蓬莱断裂带走向平行,为120°~130°;(4)首都圈区域内断层的存在及其郴均匀滑动是研究区内出现大量局部应力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对首都圈局部应力场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 横波分裂 地壳应力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