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鸡养殖场鸡病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
作者 杜学彬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4年第2期57-59,共3页
蛋鸡养殖业是中国重要的家禽养殖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养殖场中的鸡病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鸡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方面的病变。鸡病不仅会... 蛋鸡养殖业是中国重要的家禽养殖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养殖场中的鸡病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鸡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方面的病变。鸡病不仅会影响鸡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还会对鸡只的健康和养殖场环境造成危害,因此,高效合理的养殖场鸡病防治措施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病防治 家禽养殖业 泌尿生殖系统 养殖效益 养殖场 蛋鸡养殖业 病原体 神经系统
下载PDF
强地震附近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的原因 被引量:90
2
作者 杜学彬 李宁 +2 位作者 叶青 马占虎 闫睿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02-1810,共9页
讨论了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震源区及附近介质的物理变化过程,证明了视电阻率变化最显著的方向与最大加载方向之间的正交关系,建立了真、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与裂隙率ν、骨架电阻率ρo、饱水裂隙电阻率fρ的本构关系,解释了视电阻... 讨论了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震源区及附近介质的物理变化过程,证明了视电阻率变化最显著的方向与最大加载方向之间的正交关系,建立了真、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与裂隙率ν、骨架电阻率ρo、饱水裂隙电阻率fρ的本构关系,解释了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的原因.研究认为:在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在震源区及附近地壳近地表的较深部,介质微裂隙发育,其走向沿最大主压应力方位优势取向,低阻水充填微裂隙,导电通道连通,引起最大主压应力方向真电阻率变化最显著的真各向异性变化,从而产生垂直主压应力方向视电阻率变化最显著的视各向异性变化,低阻水在其物理过程中起了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地震 孕震晚期 视电阻率 各向异性变化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强地震附近电阻率对称四极观测的探测深度 被引量:41
3
作者 杜学彬 叶青 +3 位作者 马占虎 李宁 陈军营 谭大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43-1949,共7页
针对我国地震监测预报中固定地点和固定观测装置及参数的视电阻率观测,给出了半空间倾斜各向异性介质中电阻率对称四极观测的理论探测深度,研究了地震前兆信息的检测深度问题,得到:(1)在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在震中区及附近可检测到地... 针对我国地震监测预报中固定地点和固定观测装置及参数的视电阻率观测,给出了半空间倾斜各向异性介质中电阻率对称四极观测的理论探测深度,研究了地震前兆信息的检测深度问题,得到:(1)在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在震中区及附近可检测到地壳近地表较深部介质的电阻率变化,其深度大于或远大于均匀介质之;(2)震级、震中距、观测方向不同或在不同的孕震阶段,探测深度存在差异,甚至存在大的差异,且是动态变化的.并依据理论探测深度讨论了地震视电阻率前兆变化的复杂性、地电台址电性条件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地震 附近 孕震晚期 视电阻率 对称四极 各向异性 探测深度
下载PDF
两次近距离大震前成都台视电阻率重现性、相似性和各向异性变化 被引量:37
4
作者 杜学彬 刘君 +4 位作者 崔腾发 范莹莹 安张辉 闫睿 王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76-588,共13页
本文评价了四川汶川MS8.0、芦山MS7.0地震前后成都台地电观测环境,研究了该台视电阻率变化.结果为:(1)两次大震发生在该台以西的龙门山断裂带、震源机制和震源深度接近,是近距离大震,相应地,在两次地震前该台两个正交测道中的每一测道... 本文评价了四川汶川MS8.0、芦山MS7.0地震前后成都台地电观测环境,研究了该台视电阻率变化.结果为:(1)两次大震发生在该台以西的龙门山断裂带、震源机制和震源深度接近,是近距离大震,相应地,在两次地震前该台两个正交测道中的每一测道视电阻率变化均显示了中期异常及其变化过程的重现性和异常幅度的相似性;(2)在每次地震前,两个测道表现了异常变化形态、幅度和起始时间的差异性.其重现性、相似性证明这些异常与两次大震晚期孕育有关;差异性主要展示了与震源机制有直接联系的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揭示了震前该台地下介质经历了强烈的电性各向异性变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大震 成都台 视电阻率变化 重现性 相似性 各向异性
下载PDF
地电阻率中短期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50
5
作者 杜学彬 薛顺章 +1 位作者 郝臻 张世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8-376,共9页
研究了 1 96次 MS3.2~ 7.9地震 ( 94%以上为 MS≥ 4.0地震 )前 1 1 39次 (道次 )地电阻率中短期异常 ,得到以下结果 :1异常时间与震级之间为非线性增长关系 ,大致分为 3个阶段 :MS≤ 5.0地震 ,异常时间随震级增大基本上是快速的线性增... 研究了 1 96次 MS3.2~ 7.9地震 ( 94%以上为 MS≥ 4.0地震 )前 1 1 39次 (道次 )地电阻率中短期异常 ,得到以下结果 :1异常时间与震级之间为非线性增长关系 ,大致分为 3个阶段 :MS≤ 5.0地震 ,异常时间随震级增大基本上是快速的线性增长 ;5.0 <MS<6.5地震 ,增长速度逐步变小 ;MS≥ 6.5地震 ,增长速度很小 .2异常幅度与震级之间为非线性的指数式增长关系 ,也大致分为 3个阶段 :MS≤ 5.0地震 ,随震级增大异常幅度增长很小 ;5.0 <MS<6.5地震 ,逐步趋于加速增长 ;MS≥ 6.5地震 ,加速增长 .定性解释、并利用流变介质模型探讨了异常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中短期异常 震级 平均异常时间 地震
下载PDF
强震近震中区地电阻率变化速率的各向异性 被引量:60
6
作者 杜学彬 阮爱国 +1 位作者 范世宏 郝臻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9-297,共9页
用归一化月速率方法处理了 6次强震前近震中区 1 1个台的地电阻率数据 ,得到在孕震中短期至短临阶段 ,与主压应力方向正交 (或近于正交 )测向的地电阻率下降变化的速率大于平行 (或近于平行 )主应力方向的变化速率 .产生变化速率各向异... 用归一化月速率方法处理了 6次强震前近震中区 1 1个台的地电阻率数据 ,得到在孕震中短期至短临阶段 ,与主压应力方向正交 (或近于正交 )测向的地电阻率下降变化的速率大于平行 (或近于平行 )主应力方向的变化速率 .产生变化速率各向异性的原因可能是 :在孕震后期的扩容阶段 ,裂隙走向沿主压应力方向优势排列 ,导电流体活动产生真电阻率变化速率的各向异性 ,表现为地表视电阻率变化速率的各向异性 .本文为视电阻率各向异性的实验结果提供了震例支持 ,物理解释比较清晰 ,可能成为研究某些强震孕育晚期震源区及其附近地壳应力状态的参考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近震中区 地电阻率 真电阻率 各向异性 主压应力 地震前兆 导电流体
下载PDF
与强地震有关的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 被引量:25
7
作者 杜学彬 马占虎 +2 位作者 叶青 谭大诚 陈军营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3-100,共8页
研究了27个强地震附近41个地电台的视电阻率变化,在震前1年尺度~短临阶段,在超过95%的台站上与震源机制解最大主压应力方位正交(或近于正交)测道的视电阻率变化最显著,主应力方位(或近于该方位)的测道的变化反之,其物理机理... 研究了27个强地震附近41个地电台的视电阻率变化,在震前1年尺度~短临阶段,在超过95%的台站上与震源机制解最大主压应力方位正交(或近于正交)测道的视电阻率变化最显著,主应力方位(或近于该方位)的测道的变化反之,其物理机理比较清晰.可以确认:在强地震孕育晚期阶段,在震源区及附近视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地球物理现象,在震中区附近可观测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地震 晚期阶段 视电阻率变化 各向异性 最大主压应力
下载PDF
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后地电观测引起的思考 被引量:19
8
作者 杜学彬 严玲琴 +6 位作者 范莹莹 安张辉 刘君 陈军营 谭大诚 王建军 崔腾发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3-521,共9页
介绍了在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后地电学科所做的震情研判和预测预报工作,评价了震中附近甘东南及邻区台站出现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异常。认为:(1)在地震短临阶段和紧接震后提出的两个地震预测意见大致符合本次地震主震... 介绍了在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后地电学科所做的震情研判和预测预报工作,评价了震中附近甘东南及邻区台站出现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异常。认为:(1)在地震短临阶段和紧接震后提出的两个地震预测意见大致符合本次地震主震、余震发生的实际情况;(2)在数据异常中包括了与本次地震有关的前兆异常信息和由于台站观测环境变化引起的干扰数据异常,震前震后的震情预测意见有一定程度的有科学意义和启示,也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最后强调了加大力度保护地电观测环境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章县漳县Ms6.6地震 地电 数据异常 前兆异常 干扰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震水氡短临异常的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杜学彬 张新基 张慧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58-364,共7页
研究了中国大陆32个地震近200个水氡测点(次)的水氡变化.结果表明,水氡短临异常的空间分布主要与震源周围的主要活断层和发震机制有关.最后。
关键词 水氡 短临异常 活断层 发震机制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强震地下水动态中短临异常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杜学彬 刘耀炜 倪明康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6-433,共8页
研究了中国大陆部分强震、中强震(统称“强震”)地下水动态(水位、流量)观测结果,得到:地下水动态短临异常和一年尺度的中短期异常(以下称“中短临异常”)的空间分布及无异常测点分布,主要与强震发震机制以及震源周围的主要活... 研究了中国大陆部分强震、中强震(统称“强震”)地下水动态(水位、流量)观测结果,得到:地下水动态短临异常和一年尺度的中短期异常(以下称“中短临异常”)的空间分布及无异常测点分布,主要与强震发震机制以及震源周围的主要活断层(深大活动性断裂、强活动性断层)有关,异常空间分布符合“异常-震源地点-发震机制-主要活断层”相互之间的特定关系.最后,对地下水动态中短临异常空间分布与发震机制和主要活断层之间关系的机理作了讨论,阐述了研究结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强震 地下水动态 中期异常 短期异常
下载PDF
景泰6.2级地震震源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杜学彬 阎志德 邹明武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96-303,共8页
根据景泰6.2级地震前地电阻率变化和国内地震台网单台震级测定值的空间方位性,研究了本次地震震源动力学过程.得到:本次地震震前3—5个月震源区NW-SE向(或与此方向大致相同)拉张应力增强,约震前20余天张应力进一步增... 根据景泰6.2级地震前地电阻率变化和国内地震台网单台震级测定值的空间方位性,研究了本次地震震源动力学过程.得到:本次地震震前3—5个月震源区NW-SE向(或与此方向大致相同)拉张应力增强,约震前20余天张应力进一步增强,最终导致近EW向断层发生NWW-SEE向错动.这一错动方式引起震中NWW和SEE方向的地震观测台接收到强地面振动,而震中NE和正南方向的台接收到相对弱的地面振动.最后阐述了关于地电阻率短临地震预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震级测定值 活断层 地震 动力学 震源
下载PDF
地电阻率1年尺度异常时空丛集现象与地震活动性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杜学彬 谭大诚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83-292,共10页
研究了我国 2 3°~ 4 7°N、86°~ 12 7°E范围内 92个地电台、2 0 7个测道自建台至 1997年的地电阻率变化 ,得到以下认识 :( 1) 1976、1980~ 1981、1985~ 1986、1988、1991、1994年和 1997年全国范围 4 5 0 %~ 58... 研究了我国 2 3°~ 4 7°N、86°~ 12 7°E范围内 92个地电台、2 0 7个测道自建台至 1997年的地电阻率变化 ,得到以下认识 :( 1) 1976、1980~ 1981、1985~ 1986、1988、1991、1994年和 1997年全国范围 4 5 0 %~ 58 0 %的地电台显示 1年尺度地电阻率异常 (以下简称“异常高潮期”)。异常高潮期与大陆及周边MS≥ 7 1强震活动 ,MS≥ 5 0地震丛集活动、地球自转加速年份和减速过程中明显趋于加速的年份相对应 ;西北、西南和华北 -东北各区异常高潮期主要集中在上述年份 ,与各区内MS≥ 5 0地震丛集活动的年份明显对应。这表明地电阻率异常确实反应了地壳力学状态变化 ,地电阻率观测在地震预报中有实际意义。( 2 ) 1974~ 1997年的 2 4年中 ,映震异常占异常总数的 38 2 7% ,无震异常占 61 73% ,表明地电阻率观测场兆相当丰富。( 3)地球自转加速年份和减速过程中明显趋于加速年份中大陆边界动力加强 ,促成了地电阻率异常高潮期、MS≥ 7 1强震活动、MS≥ 5 0地震丛集活动年份之间的对应关系 ;中国大陆及区域性应力、构造、介质等条件对显示异常、强震活动、MS≥ 5 0地震丛集活动起了积极作用。( 4 )地电阻率异常高潮期与地震活动性、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明显对应 ;强震周围异常“时空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1年尺度异常 地震活动性 地球自转
下载PDF
1995年永登5.8级地震多种前兆异常特征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杜学彬 李步云 刘耀炜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19-24,共6页
研究了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5.8级地震地电、水化学、水动态、地应力、地形变等5种前兆的异常特征,得到如下结论:①该次地震中短期(1年尺度)和短临异常空间分布符合“异常震源地点发震机制主要活断层”之间的特... 研究了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5.8级地震地电、水化学、水动态、地应力、地形变等5种前兆的异常特征,得到如下结论:①该次地震中短期(1年尺度)和短临异常空间分布符合“异常震源地点发震机制主要活断层”之间的特定关系,近2~3年的中期异常集中分布在西秦岭北缘北西向断裂带和海原通渭武都南北向断裂带上;②震前约1年时间尺度震源区发育起来了北北西南南东向挤压变化突出的附加应力场,并引起断层错动;③源兆集中分布在本次地震震源周围,场兆集中分布在上述两条活动断裂带上.源兆占异常的大多数,场兆占少数.在时间上场兆出现在先,源兆在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异常特征 活断层 应力场 甘肃
下载PDF
地震预测中的地电阻率数据处理方法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杜学彬 孙君嵩 陈军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1-548,共18页
本文介绍了地电阻率时间序列数据的常用处理方法,即消除年变化法、无量纲法、相对均方差法和差分法共4类8种方法,包括"九五"以来对原方法的改进和新发展的方法,讨论了各方法的原理、数据处理过程、异常分辨能力、异常指标和... 本文介绍了地电阻率时间序列数据的常用处理方法,即消除年变化法、无量纲法、相对均方差法和差分法共4类8种方法,包括"九五"以来对原方法的改进和新发展的方法,讨论了各方法的原理、数据处理过程、异常分辨能力、异常指标和异常物理机制及其在数据处理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显示:(1)一般来说,用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才能分析、识别出原始数据曲线上的"弱变化"异常;(2)文中8种方法的原理简明,异常物理机制清晰或较清晰,各方法的异常识别指标分别为明确、基本明确和定性的,定性的异常在震情研判中仅有参考意义;(3)消除年变化法和无量纲法通常用于识别地震中期、短临异常,而相对均方差法和差分法通常用于识别短临异常;(4)经数据处理得到的异常与原始曲线的"弱变化"异常相协调;(5)时间序列数据出现的异常并不等同与地震孕育、发生过程有直接联系的前兆异常,出现数据异常的台站附近不一定会发生显著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数据处理方法 方法原理 数据异常 前兆异常
下载PDF
景泰6.2(Ms)级地震地电阻率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杜学彬 赵和云 +1 位作者 陈宝智 郭惠敏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8-35,共8页
本文讨论了景泰6.2级地震,400km范围内有关11个地电台震前地电阻率变化,得到如下结论:1)武威、定西和水丹地电台在本次地震前观测到地电阻率临震突变;2)中、强地震前地电台能否观测到地电阻率临震突变与分布于震源区内、外的深大活断裂... 本文讨论了景泰6.2级地震,400km范围内有关11个地电台震前地电阻率变化,得到如下结论:1)武威、定西和水丹地电台在本次地震前观测到地电阻率临震突变;2)中、强地震前地电台能否观测到地电阻率临震突变与分布于震源区内、外的深大活断裂、强烈活断层以及发震应力场有关;3)临震前地电阻率变化时-空特征表明本次地震可能是NNW向(或与该方向大致相同)应力场短期内作用增强诱导发生的,并且震源断层北盘起了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应力场 地震 震级
下载PDF
中国大陆多种前兆异常研究及强震的尝试性预测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杜学彬 薛顺章 任广军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13-122,共10页
强震震源周围地电、水化学、水动态、地应力和地形变等5种前兆短临异常 时空演化取决于主要活动构造和强震发震机制;远场异常时空演化与主要活构造有 关,不同活构造上异常时间演化有差异性;在特定年份1a尺度地电阻率异常显示异 ... 强震震源周围地电、水化学、水动态、地应力和地形变等5种前兆短临异常 时空演化取决于主要活动构造和强震发震机制;远场异常时空演化与主要活构造有 关,不同活构造上异常时间演化有差异性;在特定年份1a尺度地电阻率异常显示异 常高潮期,Ms≥5.0地震能量达到1次以上Ms7.0强震能量的年份与异常高潮期 同步或滞后1a,二者与地球自转加速年份基本对应。根据两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 实际预测检验,在预测区间和预测时间段(0.5a或1a)内发生强震、中强震10次,其 中7次地震地点基本准确,3次地震地点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震 地震预报 地球自转 地震机制 地震前兆
下载PDF
祁连大地电场变化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杜学彬 陈有发 +2 位作者 阮爱国 邹明吾 丁胜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84-87,92,共5页
祁连大地电场变化与地震关系的研究1前言1990年兰州地震研究所在青海祁连县建立了大地电场、大气电场、电磁幅射和地应力4种手段的综合观测台(简称祁连台)。当年5月正式投入观测,到1992年10月停测为止,共有30个月的... 祁连大地电场变化与地震关系的研究1前言1990年兰州地震研究所在青海祁连县建立了大地电场、大气电场、电磁幅射和地应力4种手段的综合观测台(简称祁连台)。当年5月正式投入观测,到1992年10月停测为止,共有30个月的观测资料。在观测期间,该台周围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变化 地震 地震前兆
下载PDF
2003年民乐—山丹地震前山丹地电中短期—短期前兆变化和无临震显示问题 被引量:8
18
作者 杜学彬 叶青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4-338,共5页
山丹地电阻率台站距离2003年甘肃民乐—山丹MS6.1地震震中仅43km,在震前1年尺度—短期阶段前兆性变化突出,属于在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震源区及附近的典型前兆性变化。应用"异常—震源地点—活动断层—发震机制"之间的特定关系... 山丹地电阻率台站距离2003年甘肃民乐—山丹MS6.1地震震中仅43km,在震前1年尺度—短期阶段前兆性变化突出,属于在强地震孕震晚期阶段震源区及附近的典型前兆性变化。应用"异常—震源地点—活动断层—发震机制"之间的特定关系,分析震前山丹地电未检测到明显临震信息的原因,可能是由本次地震的发震应力场分布和山丹地电相对于本次地震的位置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乐-山丹地震 山丹地电 前兆性变化 临震
下载PDF
2016年地震和火山电磁方法国际研讨会专辑前言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学彬 Jacques Zlotnicki +1 位作者 黄清华 申旭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1-454,共4页
国际地震和火山电磁方法委员会(Electromagnetic Studies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es,简写为EMSEV;http:∥www.emsev-iugg.org/emsev/)是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简写为I... 国际地震和火山电磁方法委员会(Electromagnetic Studies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es,简写为EMSEV;http:∥www.emsev-iugg.org/emsev/)是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简写为IUGG)隶属的国际地磁学与高空物理学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omagnetism and Aeron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研讨会 电磁方法 火山 地震 地球物理学 专辑 大地测量 HTTP
下载PDF
大陆中、强地震地电阻率临震突变及其时空分布讨论——短临地震预报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杜学彬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1-60,共10页
本文研究了我国大陆部分中、强地震前地电阻率变化,得到地电阻率临震突变是我国大陆中、强地震前能观测到的一种客观电现象;讨论了地电阻率临震突变的变化特点、变化形态和时、空间分布特征。 本文认为地电阻率临震突变主要是临震前震... 本文研究了我国大陆部分中、强地震前地电阻率变化,得到地电阻率临震突变是我国大陆中、强地震前能观测到的一种客观电现象;讨论了地电阻率临震突变的变化特点、变化形态和时、空间分布特征。 本文认为地电阻率临震突变主要是临震前震源区孕震造成地电台勘探体介质湿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 地震 地电阻率 临震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