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8株流感嗜血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杜小玲 王清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05-205,共1页
38株流感嗜血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杜小玲,王清涛(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20)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药敏试验流感嗜血杆菌是一种只侵犯人类的苛养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存在于上呼吸道中,也可侵入血液继发多种... 38株流感嗜血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杜小玲,王清涛(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20)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药敏试验流感嗜血杆菌是一种只侵犯人类的苛养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存在于上呼吸道中,也可侵入血液继发多种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肺炎、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杆菌 分离 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中高纬阻塞环流背景下贵州强冻雨特征及概念模型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杜小玲 高守亭 +1 位作者 许可 武文辉 《暴雨灾害》 2012年第1期15-22,共8页
利用NCEP 1×1、2.5×2.5再分析格点资料以及2000—2009年贵州省冻雨个例资料,对该省12次阻塞环流背景下强冻雨过程的天气学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强冻雨的预报着眼点及概念模型。结果表明:1)强冻雨天气与亚洲中高纬度阻塞环流和中... 利用NCEP 1×1、2.5×2.5再分析格点资料以及2000—2009年贵州省冻雨个例资料,对该省12次阻塞环流背景下强冻雨过程的天气学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强冻雨的预报着眼点及概念模型。结果表明:1)强冻雨天气与亚洲中高纬度阻塞环流和中低纬度南支锋区密切联系,位势高度场在20—30 N之间存在4~5条等值线,564~568 dagpm线向南伸展到30 N以南;2)700 hPa上西南急流显著,最大风速达到20~24 m.s-1,其作用在于提供暖湿水汽和逆温顶部的增温效应;3)低空和地面是显著的冷垫,冻雨天气在准静止锋存在的背景下产生,准静止锋又与相对湿度大于70%以上的高湿区相联系,而影响贵州的准静止锋云系,处在锋上的具有暖湿云的特点,锋下的具有冷湿云的特点;4)强冻雨期间,对流层中低空逆温梯度加大,最大可达8~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环流 冻雨 概念模型
下载PDF
2012年贵州暴雨的中尺度环境场分析及短期预报着眼点 被引量:31
3
作者 杜小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61-873,共13页
利用NCEP每日4次1°×1°格点分析资料、FY-2E逐时TBB资料、MICAPS格式高空、地面观测及贵州省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对2012年发生在贵州的15个暴雨日进行分类。分类的原则是从地面冷空气影响的角度来把握,文章归纳出2012年出... 利用NCEP每日4次1°×1°格点分析资料、FY-2E逐时TBB资料、MICAPS格式高空、地面观测及贵州省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对2012年发生在贵州的15个暴雨日进行分类。分类的原则是从地面冷空气影响的角度来把握,文章归纳出2012年出现的三类主要的暴雨过程:辐合线锋生型暴雨、辐合线锋生+冷锋型暴雨、梅雨锋西段暴雨。利用MICAPS 3强天气分析工具对三类暴雨的典型个例开展了中尺度环境场分析,并基于"配料"的思路分析了三类暴雨的水汽条件、稳定度条件及触发抬升条件。最后根据不同环境场提出了各类暴雨过程的预报着眼点,为今后的暴雨预报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尺度环境场分析 配料 预报着眼点
下载PDF
贵州望谟初夏暴雨环境场和物理量场合成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杜小玲 杨静 +1 位作者 彭芳 许可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00-1413,共14页
利用NCEP/NCAR 1°×1°格点再分析资料、FY-2C相当黑体亮温TBB和温度、降水两要素逐时降水资料,选取5次形态相近的望谟夏初暴雨过程,对暴雨发生前、暴雨初期、强盛期及减弱期多个时次的环境场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合成分析。... 利用NCEP/NCAR 1°×1°格点再分析资料、FY-2C相当黑体亮温TBB和温度、降水两要素逐时降水资料,选取5次形态相近的望谟夏初暴雨过程,对暴雨发生前、暴雨初期、强盛期及减弱期多个时次的环境场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望谟夏初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是高原短波槽、低层切变线、低空急流和地面弱冷空气,其相互作用诱发了地面辐合线的锋生,导致暴雨发生;暴雨主要集中在23:00-03:00(北京时)之间;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或准MCC的形成和发展对望谟暴雨有直接影响;暴雨发生前关键区处于高湿不稳定层结和正涡度辐合中。暴雨强盛时刻,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结构特征最为显著;锋生造成的强降水出现在锋区南侧和暖湿空气北侧的强上升运动区;锋生函数揭示出对流层低层锋生出现在800hPa附近;正压非平衡强迫负值区位于贵州西南部,负值中心最强时刻出现在强降水峰值发生前10h左右,这可能是望谟强降水启动的一种机制。合成分析揭示了望谟产生暴雨的共性,为今后预报此类暴雨提供了思路。但这类方法同时可能会平滑部分个性特征,在分析或预报某一次过程时,系统强弱和物理量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合成分析 锋生 正压非平衡强迫
下载PDF
应用新型辐散方程诊断“6.28”关岭大暴雨的激发和维持机制 被引量:9
5
作者 杜小玲 彭芳 +1 位作者 吴古会 杨静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8-738,共11页
利用NCEP/NCAR 1°×1°和2.5°×2.5°再分析资料、FY—2E相当黑体亮温TBB资料和区域自动站逐时降水资料,结合新型辐散方程,对2010年6月28日贵州省关岭县一次特大暴雨天气的发生和维持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 利用NCEP/NCAR 1°×1°和2.5°×2.5°再分析资料、FY—2E相当黑体亮温TBB资料和区域自动站逐时降水资料,结合新型辐散方程,对2010年6月28日贵州省关岭县一次特大暴雨天气的发生和维持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大气运动非平衡强迫使贵州西部地区出现辐合增长,激发了该区域暴雨天气的产生;(2)能量锋生与垂直风切变的耦合强迫,促进了贵州西部地区辐合的持续增长,使暴雨得以维持;(3)对流层中低层湿位涡水平分量与垂直涡度耦合,其负值中心与地面强降水中心相对应,随后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云团北侧出现了新生单体,第二轮暴雨随即发生并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辐散方程 暴雨 正压非平衡强迫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辅助抑制因子REA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6
作者 杜小玲 于林 +3 位作者 宁召臣 石建党 杨小丽 张琚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43,共8页
雌激素在前列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已有报道,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研究了雌激素受体辅助抑制因子REA在前列腺上皮细胞和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发现在前列腺癌细胞和组织中随恶性程度增加REA的表达逐渐增强... 雌激素在前列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已有报道,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研究了雌激素受体辅助抑制因子REA在前列腺上皮细胞和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发现在前列腺癌细胞和组织中随恶性程度增加REA的表达逐渐增强.划痕愈合实验证实了REA能够明显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而且其促进作用与雌激素和ER存在着协同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为揭示雌激素效应及其受体亚型的表达水平在前列腺癌转移中作用机制的探讨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前列腺癌 雌激素受体辅助抑制因子 雌激素受体Β
下载PDF
类固醇激素受体辅助调节因子ARA55和TGFβ1在前列腺癌细胞中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
7
作者 杜小玲 宁召臣 +2 位作者 王春雨 石建党 张琚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3,共7页
辅助调节因子是类固醇激素和配体结合后募集的转录调节因子,对类固醇激素受体的转录活性具有上调或下调作用,从而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物学表型.在研究的类固醇受体辅助调节因子中,ARA55的表达水平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明显低... 辅助调节因子是类固醇激素和配体结合后募集的转录调节因子,对类固醇激素受体的转录活性具有上调或下调作用,从而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物学表型.在研究的类固醇受体辅助调节因子中,ARA55的表达水平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明显低于非癌细胞系;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这表明ARA55的表达下调与前列腺癌相关.MTT实验结果表明,ARA55过表达可以抑制DU-145细胞的增殖.实时PCR和ELISA结果显示,ARA55过表达可以上调TGFβ1的表达;而且ARA55对DU-145增殖的抑制作用可以部分被TGFβ1中和抗体阻断,这提示ARA55抑制增殖的作用是部分通过TGFβ1而实现,但可能还有其它途径.ARA55在前列腺癌中低表达;ARA55可上调TGFβ1的表达,ARA55又可通过促进TGFβ1的表达部分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的增殖.提示ARA55和TGFβ1在前列腺癌中进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雌激素 间质细胞 前列腺增生
下载PDF
上海“0185”热带低压特大暴雨维持机理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杜小玲 喻自凤 +1 位作者 鲁崇明 王元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1-632,共12页
发生在上海地区的2001年8月5~6日热带低压特大暴雨过程(简称"0185"过程)是一次高影响性、灾害性天气.对于此次事件的预报失败,凸现了该过程的动力复杂性,并引起台风研究学者的高度关注.采取天气学诊断、动力学分析和数值模... 发生在上海地区的2001年8月5~6日热带低压特大暴雨过程(简称"0185"过程)是一次高影响性、灾害性天气.对于此次事件的预报失败,凸现了该过程的动力复杂性,并引起台风研究学者的高度关注.采取天气学诊断、动力学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应用日本20km高分辨率RSM-RANAL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拟产品对于暴雨动力学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起上海"0185"特大暴雨过程并不是热带低压本体降水;"0185"过程的独特之处在于,在夏季强大的西北太平洋副高控制区域,同样可以维持强盛的中尺度低涡环流中心;而上述两点恰恰是导致预报人员误判并导致预报失败的两个重要原因."0185"过程中北方冷涡南压和热带暖心低压北上产生的强烈冲击导致高压带断裂或减弱,使得中尺度低压环流中心得以发展和维持.冷槽南压和热带暖心低压北上所激发的中尺度对流辐合体(MCC)在卫星云图上清晰可辨.在此分析基础上,引入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它能很好地反映温度场水平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水平环境风场垂直切变,而此垂直切变与低涡系统经向移动风矢所构成的水平螺旋度,进一步和上升对流通过涡管倾斜作用相纽结,表征了导致特大暴雨强盛涡旋上升对流的维持机理.事实上,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确能较好地反映降水落区和降水随时间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 暴雨 热带低压 中尺度对流性云团
下载PDF
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流行状况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3
9
作者 顾怡明 张杰 +2 位作者 俞云松 周志慧 杜小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321-1324,共4页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的流行状况及耐药机制。方法58株临床分离的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表型筛选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克隆测序。结果58株阴沟肠杆菌表型筛选结果显示,高产AmpC酶株、单产ESBLs株...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的流行状况及耐药机制。方法58株临床分离的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表型筛选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克隆测序。结果58株阴沟肠杆菌表型筛选结果显示,高产AmpC酶株、单产ESBLs株和同时产AmpC酶和ESBLs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5.52%、13.79%和20.69%;58株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高产AmpC酶菌株、单产ESBLs菌株和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55.3%、87.5%和16.7%;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28.9%、50%和8.3%;对头孢吡肟的敏感率分别为97.4%、37.5%和16.7%;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58株临床分离株ESBLs编码基因的测序结果显示,分别为SHV2、SHV2a、SHV12、CTXM14和CTXM3型ESBLs;58株临床分离株的ampD基因PCR扩增显示49株阳性,占84.48%,对其中8株进行克隆测序,均存在可疑的羧基端突变位点。结论产生AmpC酶和ESBLs是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菌素耐药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AMPC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基因分析
下载PDF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4
10
作者 栗方 曹彬 +6 位作者 杜小玲 刘颖梅 黎斌斌 王珊珊 杨春霞 曲寿山 王清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71-1773,共3页
目的对医院两年来住院患者深部分离的真菌进行检测和耐药性分析,了解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现状,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患者血液、无菌体液培养经ESP-256血培养仪培养,分离出的菌株采用显色培养... 目的对医院两年来住院患者深部分离的真菌进行检测和耐药性分析,了解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现状,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患者血液、无菌体液培养经ESP-256血培养仪培养,分离出的菌株采用显色培养基和API 20C AUX进行鉴定;对丝状真菌用棉蓝染色直接镜检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5400份血液和无菌体液标本中,分离真菌117株,阳性率2.17%;真菌构成比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41.03%、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8.80%、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7.09%、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8.55%、检出前3位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占42.74%、肝胆外科占22.22%、介入科占18.80%;分离的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氟康唑86.95%、两性霉素B 100.0%、伊曲康唑93.04%、5-氟胞嘧啶93.91%。结论血液和无菌体液中真菌感染以假丝酵母菌属最多见,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逐年增高,药敏结果显示对氟康唑的耐药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 血液 无菌体液 耐药性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导管生物被膜的观察 被引量:38
11
作者 徐莉莉 王辰 +3 位作者 杜小玲 童朝晖 王清涛 张洪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979-981,共3页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导管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以及生物被膜的形态和病原学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了 2 7例施行人工气道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并机械通气的患者拔除的气管内导管 ,分别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的...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导管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以及生物被膜的形态和病原学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了 2 7例施行人工气道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并机械通气的患者拔除的气管内导管 ,分别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的形成 ,并进行细菌培养及耐药性检测。结果  2 7例气管导管中培养阳性 2 5例 ,占92 .6 % ,以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 ,均呈高度耐药 ,但与痰培养结果差异无明显性 ;扫描电镜观察 2 6例均可见膜状物 ,并可见细菌团状聚集 ,其间可见纤维样物质交联 ,膜状物中可见网状裂纹 ,其上附着大量细菌。结论 机械通气时气管内导管表面易黏附细菌 ,形成生物被膜 ,生物被膜的形成可能与 VAP的发生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内导管 生物被膜 呼吸机相关肺炎 扫描电镜
下载PDF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药敏结果 被引量:61
12
作者 栗芳 王清涛 +4 位作者 杜小玲 黎斌斌 杨春霞 曲寿山 李晏冬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5-447,共3页
目的对350株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了解患者真菌性医院感染现状,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对于少见的念珠菌采用PCR技术... 目的对350株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了解患者真菌性医院感染现状,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对于少见的念珠菌采用PCR技术鉴定;对真菌用棉蓝染色直接镜检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50株真菌标本中,念珠菌属329株,占94.00%;真菌(丝状菌)21株,占6.00%;分离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氟康唑92.40%、两性霉素B 97.57%、伊曲康唑93.01%、5-氟胞嘧啶88.10%。结论院内真菌感染以念珠菌属最为多见,特别是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药敏结果显示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氟康唑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有较高的耐药性;对送检标本及时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和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临床分布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下呼吸道感染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72
13
作者 童朝辉 王臻 +3 位作者 王辰 张洪玉 杜小玲 王清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674-676,共3页
目的 了解我院呼吸监护病房 (RICU )和普通病房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s)的发生率、流行情况、耐药性 ,并探讨 ESBL s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 目的 了解我院呼吸监护病房 (RICU )和普通病房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s)的发生率、流行情况、耐药性 ,并探讨 ESBL s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共 114例 ,ESBL s的检测用纸片扩散表型试验确证。结果 大肠埃希菌中产 ESBL s菌株为 4 0 .0 % ,肺炎克雷伯菌中产 ESBL s菌株为 2 1.6 % ,总检出率为 2 8.1% ,RICU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 ESBL s率为 5 8.6 % ,明显高于呼吸普通病房 17.6 % (P<0 .0 0 1) ;上述产 ESBL s菌株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 (10 0 % ) ,对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为 6 2 .5 % ,对头孢哌酮 /舒巴坦为 5 9.3%。结论 除亚胺培南外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 /舒巴坦也可作为治疗产 ESBL s细菌感染的药物 ,改善营养状况、减少侵入性操作、减少激素或制酸剂的应用可能减少 ESBL s菌株的出现 ,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痰细菌学培养与肺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24
14
作者 林英翔 王辰 +2 位作者 杜小玲 李征征 张洪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2-183,166,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与肺功能的关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 在1997年 5月~ 2 0 0 0年 12月期间 ,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随机抽取 2 0 1例 ,其中 12 4例痰培养结果阳性 ,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与肺功能的关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 在1997年 5月~ 2 0 0 0年 12月期间 ,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随机抽取 2 0 1例 ,其中 12 4例痰培养结果阳性 ,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OPD患者肺功能损伤加重时常伴随肠杆菌、不动杆菌、假单胞菌的高检出率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的检出率随着肺功能的损害而增加 ,而当肺功能相对较好时 ,则以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微球菌为主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肺功能及痰细菌学检测有一定的影响 ,长期应用激素的患者以肠杆菌、不动杆菌、假单胞菌感染为主。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痰细菌学与肺功能关系密切 ,糖皮质激素对细菌学的影响也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 细菌耐药 肺功能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调查 被引量:12
15
作者 顾怡明 张杰 +2 位作者 俞云松 周志慧 杜小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朝阳医院阴沟肠杆菌中产ESBLs的流行情况,并对携带的ESBLs基因型进行调查。方法采用表型筛选法对58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氨曲南敏感性降低的阴沟肠杆菌进行检测。对20株初筛阳性的细菌进行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等电点测定,... 目的了解北京朝阳医院阴沟肠杆菌中产ESBLs的流行情况,并对携带的ESBLs基因型进行调查。方法采用表型筛选法对58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氨曲南敏感性降低的阴沟肠杆菌进行检测。对20株初筛阳性的细菌进行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等电点测定,并对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型筛选法对58株阴沟肠杆菌检测的结果显示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为34.48%(20/58)。药敏结果显示,单独产生ESBLs的菌株对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100%、32.5%和87.5%。同时携带ESBLs和AmpC酶的菌株只对亚胺培南敏感。20株检测阳性的细菌中,14株ESBLs编码基因PCR结果阳性,分别为:SHV-2、SHV-2a、SHV-12、CTX-M-14和CTX-M-22型ESBLs。对另外6株进行粗酶等电点测定发现分别存在7.89、8.0、8.57等电点条带,并被克拉维酸抑制。结论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造成阴沟肠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另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基因型 序列分析 表型筛选法 抗生素
下载PDF
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永利 顾怡明 +3 位作者 张杰 俞云松 周志慧 杜小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 了解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的 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方法 对 12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改良三维试验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克隆测序。结果  12株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 目的 了解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的 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方法 对 12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进行琼脂稀释法药敏试验、改良三维试验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克隆测序。结果  12株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改良三维试验法证实同时产生 Am p C酶和 ESBL s;其中 ,9株 ESBL s编码基因PCR结果阳性 ,分别为 SHV- 2、SHV- 12、CTX- M- 3和 CTX- M- 14型 ESBL s;对另外 3株进行粗酶等电点测定发现 ,存在 7.89和 8.0等电点条带 ,并被克拉维酸抑制 ;12株细菌 am p D和 amp C基因 PCR扩增均呈阳性 ,将 6株耐药菌进行 amp D基因的克隆测序发现均存在羧基端可疑的突变位点。结论  12株多重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同时产生≥ 1种的 ESBL s及高产 Am p C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AMPC酶 ESBLS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
下载PDF
住院患者下呼吸道肠球菌属感染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王臻 童朝辉 +3 位作者 王辰 张洪玉 杜小玲 王清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85-587,共3页
目的 调查我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肠球菌感染及其耐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11月分离出肠球菌属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耐药情况。结果 我院痰标本共分离肠球菌属病、侵入性操作和长期持续使用抗生素可能是肠球... 目的 调查我院住院患者下呼吸道肠球菌感染及其耐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11月分离出肠球菌属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耐药情况。结果 我院痰标本共分离肠球菌属病、侵入性操作和长期持续使用抗生素可能是肠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药敏结果显示 ,氨苄西林和青霉素对粪肠球菌敏感性为 83.3%和 77.8% ,屎肠球菌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 ,二者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为 10 0 % ,高水平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HL AR)分离率为 80 .2 %。结论 下呼吸道肠球菌感染的发生率增加 ,万古霉素抗菌活性最强 ,合理及时治疗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属 药物敏感性 抗菌药
下载PDF
万古霉素治疗下呼吸道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臻 童朝辉 +4 位作者 徐莉莉 王辰 张洪玉 杜小玲 王清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403-1405,共3页
目的观察万古霉素(方刻林)治疗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下呼吸道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1年10月~2003年5月间我院RICU的MRS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18例,采用方刻林05g,静脉滴... 目的观察万古霉素(方刻林)治疗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下呼吸道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1年10月~2003年5月间我院RICU的MRS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18例,采用方刻林05g,静脉滴注,3次/d;对照组17例,给予万古霉素05g,静脉滴注,3次/d,两组疗程为7~14d。结果方刻林组治愈率为611%,有效率为944%,细菌清除率为778%;万古霉素组治愈率为647%,有效率为941%,细菌清除率为82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方刻林与万古霉素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方刻林治疗下呼吸道MRS感染疗效确切,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下呼吸道感染 MRS
下载PDF
检测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的三种方法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顾怡明 张杰 +2 位作者 俞云松 周志慧 杜小玲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 对3种检测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对58株第3代头孢菌素或氨曲南 敏感性减低的阴沟肠杆菌采取三维试验法、改良三维试验法、表型筛选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并对部分 ampD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结果 三维试验法... 目的 对3种检测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对58株第3代头孢菌素或氨曲南 敏感性减低的阴沟肠杆菌采取三维试验法、改良三维试验法、表型筛选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并对部分 ampD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结果 三维试验法、改良三维试验法和表型筛选法对58株细菌产AmpC酶的检出率 分别为70.69%、65.52%和86.21%。PCR扩增显示ampD基因的阳性率84.48%(49/58),对11株耐药菌株的 PCR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其中8株去阻遏高产突变株均存在羧基端可疑的突变位点。结论 表型筛选法是 一种结果可靠、操作快速简便、适于微生物实验室常规开展的检测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三维试验 AMPC酶 表型 基因 氨曲南 筛选法 克隆测序 阻遏 PCR扩增
下载PDF
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徐莉莉 张杰 +3 位作者 杜小玲 王清涛 张洪玉 王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87-1188,共2页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方法将阿奇霉素标准品用生理盐水配成不同的浓度,与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6d后用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的情况。结果未用阿奇霉素的硅胶片上可见较厚的生物被膜形成,而应...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方法将阿奇霉素标准品用生理盐水配成不同的浓度,与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6d后用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的情况。结果未用阿奇霉素的硅胶片上可见较厚的生物被膜形成,而应用阿奇霉素后可见生物被膜较对照组薄且有碎裂,其变化与阿奇霉素的浓度相关。结论阿奇霉素可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生物被膜 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