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放射成像:DR 被引量:9
1
作者 杜洛山 高元桂 +1 位作者 纵坚平 李立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直接放射成像:DR杜洛山,高元桂,纵坚平,李立人1背景工业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与医学影像学结合,相继产生了X线计算机断层(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化超声及多普勒、单光子发射断... 直接放射成像:DR杜洛山,高元桂,纵坚平,李立人1背景工业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与医学影像学结合,相继产生了X线计算机断层(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化超声及多普勒、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及正电子发射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检照技术 放射成像 DR
下载PDF
DSA功能性参数的提取与利用
2
作者 杜洛山 耿仁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221-223,共3页
本文介绍了在临床实际中利用功能性参数,对冠状动脉DSA心肌血流灌注成像、冠状动脉血流量测定、左心室功能测定、肺动脉高压程度的评价等项目研究结果。重点讨论了提取DSA功能性参数的一般方法,认为功能性参数在现代影像诊断学... 本文介绍了在临床实际中利用功能性参数,对冠状动脉DSA心肌血流灌注成像、冠状动脉血流量测定、左心室功能测定、肺动脉高压程度的评价等项目研究结果。重点讨论了提取DSA功能性参数的一般方法,认为功能性参数在现代影像诊断学中的作用是对疾病做出程度、定量、动态及功能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 提取 左心室功能测定 血流灌注成像 动脉DSA 血流量测定 肺动脉高压 影像诊断学 冠状动脉 功能诊断
下载PDF
泌尿系霉菌感染的X线诊断(附三例报告)
3
作者 杜洛山 白友贤 陈巨坤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4年第3期134-135,I020,共3页
泌尿系霉菌感染比较少见,近年来抗菌素,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等药物的广泛应用及脏器移植的开展,其发生率有日益增多的趋势 ,但关于泌尿系霉菌感染X线检查的报道不多,我院经尸检或病理证实的泌尿系霉菌感染共9例,其中经X线检查... 泌尿系霉菌感染比较少见,近年来抗菌素,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等药物的广泛应用及脏器移植的开展,其发生率有日益增多的趋势 ,但关于泌尿系霉菌感染X线检查的报道不多,我院经尸检或病理证实的泌尿系霉菌感染共9例,其中经X线检查3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霉菌感染 膀胱镜 X线诊断
全文增补中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获得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7
4
作者 单冬凯 杨俊杰 +4 位作者 窦冠华 荆晶 杜洛山 何柏 陈韵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模拟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8月-201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同期行冠脉CTA和FFRCT检查的39例患者,基于冠脉CTA图像通过流体力学原理模...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模拟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8月-201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同期行冠脉CTA和FFRCT检查的39例患者,基于冠脉CTA图像通过流体力学原理模拟计算FFRCT值,以有创的FFR值为参考标准,分别从患者水平和血管水平计算FFRCT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在患者水平FFRCT的诊断准确性为82.05%,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0.95%,阳性预测值为78.95%,阴性预测值为85.00%;在血管水平FFRCT的诊断准确性为76.79%,敏感度为69.57%,特异度为81.82%,阳性预测值为72.73%,阴性预测值为79.41%。在患者水平FFR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在血管水平FFR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在血管水平,FFRCT值与FFR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44,95%CI:0.458~0.775)。结论以FFR值作为参考标准,应用国产化无创FFRCT技术诊断功能性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双源 CT 大螺距前瞻性双次扫描模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晓波 杨俊杰 +5 位作者 田峰 周迎 汪奇 张华巍 杜洛山 陈韵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05-1610,共6页
摘要:目的评价双源cT大螺距前瞻眭心电门控双次扫描模式(DoubleFlash)显示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辐射剂量。方法人选采用DoubleFlash模式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根据检... 摘要:目的评价双源cT大螺距前瞻眭心电门控双次扫描模式(DoubleFlash)显示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辐射剂量。方法人选采用DoubleFlash模式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根据检查时心率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心率〈65次/min)和B组(65次,min≤心率〈80次/min),评价两组冠状动脉各段图像质量(1-4分);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别基于患者和血管评价该扫描模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并评价患者辐射剂量。结果114例患者共显示冠状动脉1725个节段(A组933段、B组792段):(1)图像质量:A组采用DoubleFlash模式两次扫描综合显示可诊断的血管节段百分比为98.5%,而B组为9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O.82);两组血管的图像质量总体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准确性评价:基于患者水平分析,A组DoubleFlash模式两次扫描综合显示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100%、90.5%、95.4%、100%和96.7%,而B组为100%、88.5%、94.5%、100%和96.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3)辐射剂量: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1.63±0.52msv。结论双源CTDoubleFlash模式具有临床可行性,尤其对于65次/min≤心率〈80次,min的患者,在较低的辐射剂量条件下,可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血管造影特征和缺血原因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丽 盖鲁粤 +4 位作者 杨庭树 陈练 刘宏斌 孙志军 杜洛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8-331,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探讨心肌缺血原因及其治疗对策。方法:对74例CABG术后心肌缺血复发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桥血管造影,总结其自体冠状动脉和移植血管病变特点,分阶段归纳心肌... 目的:分析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探讨心肌缺血原因及其治疗对策。方法:对74例CABG术后心肌缺血复发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桥血管造影,总结其自体冠状动脉和移植血管病变特点,分阶段归纳心肌缺血的可能原因。结果:74例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3.3±9.3)岁,平均复查时间(37.79±37.65)个月。共174支移植血管,其中左乳内动脉桥44支,大隐静脉桥126支,桡动脉桥4支。左乳内动脉桥完全闭塞20.5%(9/44),狭窄18.2%(8/44);静脉桥闭塞40.5%(51/126),狭窄7.1%(9/126);4例桡动脉搭桥,2例有狭窄;竞争血流现象的发生率为12.2%(9/74);32.5%(24/74)的患者自体冠状动脉病变加重;13.5%(10/74)的患者存在再血管化不完全;CABG术后早期(1个月以内)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左乳内动脉桥吻合口狭窄(占50%),1年以内主要与静脉桥血管狭窄和闭塞有关(占44.7%),而1年和5年以后则绝大多数缘于静脉桥的闭塞(占46.7%)。45.8%(34/74)的患者行药物保守治疗,9.5%(7/74)的患者行再次外科搭桥(reCABG),29.7%(22/74)接受了自体血管的介入治疗(PCI),12.2%(9/74) 行桥血管的介入治疗。移植血管的介入治疗成功率接近90%,自体血管的介入治疗成功率72.2%。结论:CABG后部分患者心肌缺血可以复发,其中移植血管病变是引起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其它原因有再血管化不完全、自体血管病变加重等,自体血管和狭窄桥血管的介入治疗对CABG后心肌缺血复发患者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仍然是可取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肌缺血 血管造影
下载PDF
应用健康状况问卷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董蔚 盖鲁粤 +4 位作者 杜洛山 杨庭树 智光 李天德 林琳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2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应用普适性量表—健康状况问卷评价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接受PTCA治疗的成功病例 6 2例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选用健康状况问卷和自行设计的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情况的随访表。术... 目的 应用普适性量表—健康状况问卷评价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接受PTCA治疗的成功病例 6 2例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选用健康状况问卷和自行设计的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情况的随访表。术前资料于手术前一晚采集 ,术后 3月及 6月以信访、门诊复查的方式发放问卷 ,将手术前后的计分进行比较 ,同时对比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术后发生心绞痛的病例数减少 (P <0 .0 0 1) ,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术前增加 (P <0 .0 1)。健康状况问卷除总体健康感觉外 ,手术前后均有显著差异 ,术后 3月及术后 6月计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 (P <0 .0 0 0 1,精力及活力为P <0 .0 0 5 ) ,但术后 3月与术后 6月之间无显著差别。心绞痛迅速而可靠地缓解是术后早期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半数以上患者术后体力恢复较慢 ,大部分在随访期内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冠心病 健康状况问卷评价
下载PDF
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造影特点 被引量:13
8
作者 史扬 范利 +1 位作者 杜洛山 吴雪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观察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将 2 0 0 0年以来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 6 0岁以上老年患者共 15 2例 ,分为两组 ,高龄老年组 (≥ 75岁 )与普通老年组 (<75岁 )。比较... 目的 观察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将 2 0 0 0年以来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 6 0岁以上老年患者共 15 2例 ,分为两组 ,高龄老年组 (≥ 75岁 )与普通老年组 (<75岁 )。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狭窄程度、侧支循环、室壁运动情况 ,并进行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结果 高龄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以左主干病变为主 ,而且侧支循环较丰富 ,与普通老年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多元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及心肌梗死病程和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高龄老年组患者以左主干病变为主 ,且侧支循环较丰富。高血压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老年 影像学特征 冠心病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桥血管病变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年龄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禹 A.H.Katus +14 位作者 K.K.Hasse 盖鲁粤 杨庭树 沈洪 计达 陈练 刘宏斌 孙志军 任艺红 金琴花 王有 杜洛山 李志坚 邵如宏 李天德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7-141,共5页
目的 评价包括 ST段抬高性和非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在急诊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明确其梗塞相关血管为静脉搭桥血管 (SVBG)后 ,进行急诊直接经皮血管成型术 (PCI)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比较≥ 70岁与 <70岁两组患者 SVBG... 目的 评价包括 ST段抬高性和非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在急诊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明确其梗塞相关血管为静脉搭桥血管 (SVBG)后 ,进行急诊直接经皮血管成型术 (PCI)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比较≥ 70岁与 <70岁两组患者 SVBG病变再通的临床效果和不良事件。方法 分析 2 0 0 3年 1月—2 0 0 4年 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和德国海德堡大学附属海德堡医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连续 AMI患者 30 9例 ,其梗塞相关血管为 SVBG患者。全部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 ,根据造影显示梗塞相关 SVBG血流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 级以下 ,或同时伴有较明显胸痛 ,梗塞对应心电图导联 ST段仍抬高或压低 ,并均在确认无介入治疗禁忌证后行急诊 PCI治疗 (包括球囊成型术或支架术 )。比较两组患者即刻 SVBG再通效果、血管有效再通成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及短期临床效果。结果 急诊 PCI治疗 SVBG罪犯血管共 30 9例支 ,≥ 70岁组 2 13例 ,<70岁组 96例。两组患者中应用各种血管远端保护器者 4 7例 ,其比例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行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的技术成功率、急性再闭塞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70岁组 SVBG直接 PCI后发生慢血流或无血流现象明显增多 ,住院期间绝对死亡数多 (2 0 /2 4例 ) ,均较 <70岁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桥血管病变 急诊措施 介入治疗 年龄 保护器 血管远端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绞痛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盖鲁粤 杨庭树 +4 位作者 王禹 刘宏斌 孙志军 韩炜 杜洛山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 了解自体血管和移植血管随时间产生的变化与心绞痛复发的关系 ,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4 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术后的患者因心绞痛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检查自体血管和移植血管的情况。结果  4 8例患者中男性 4 2例 ,女性 6... 目的 了解自体血管和移植血管随时间产生的变化与心绞痛复发的关系 ,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4 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术后的患者因心绞痛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检查自体血管和移植血管的情况。结果  4 8例患者中男性 4 2例 ,女性 6例 ,平均年龄 6 2 8± 9 9岁。CABG到冠状动脉造影时间 :1~ 6个月 4 7 9% (2 3 4 8) ;7~ 12个月 2 0 8% (10 4 8) ,1年以上者 31 3% (15 4 8)。 135支移植血管中 ,闭塞 33 3% (4 5 135 ) ,狭窄 5 9% (8 135 ) ;其中左乳内动脉 (LIMA)闭塞 2 8 6 % (10 35 ) ,吻合口狭窄 8 6 % (3 35 ) ,血流竞争不过自体血管 8 6 % (3 35 ) ;静脉桥狭窄 5 2 % (5 97) ,闭塞 35 1% (34 97)。 3例桡动脉搭桥中 2例有狭窄。心绞痛复发可能的原因 :移植血管病变 72 9% (35 4 8) ,自体血管病变加重 8 3% (4 4 8) ,再血管化不完全 12 5 % (6 4 8) ,移植血管在狭窄近端 1例 ,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严重狭窄导致LIMA供血不足 1例。药物治疗 2 5例 ;自体血管介入治疗 15例 ,5例慢性闭塞失败 ;6例桥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成功 ;2例再CABG。结论 CABG术后仍可以复发心绞痛 ,复发的主要原因是移植血管病变 ,其次为自体血管病变加重 ,再血管化不完全 ,搭桥位置不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造影
下载PDF
计帧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韩玮 李志坚 +2 位作者 盖鲁粤 王立军 杜洛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评价计帧法测定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帧数 (CTFC)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或溶栓失败后的挽救性PTCA治疗 ,介入治疗后根据患者住院期间... 目的 :评价计帧法测定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帧数 (CTFC)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或溶栓失败后的挽救性PTCA治疗 ,介入治疗后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有无心脏不良事件分为有心脏不良事件组 ( 2 6例 )和无心脏不良事件组 ( 64例 ) ,用计帧法测定梗死相关动脉的CTFC ,以CTFC 3 0帧为界将患者分为血流正常者和血流缓慢者两部分 ,观察两部分患者心功能、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CTFC平均为 3 6 78± 16 3 2帧 ,左心室射血分数和CTFC负相关 (γ =-0 64P =0 0 1) ,住院期间有心脏不良事件组CTFC明显高于无不良事件组 ( 5 1 91± 18 2 1vs .2 5 73± 7 79)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CTFC和心脏不良事件有良好的相关性 [OR =-1 73 ,95 %可信限 (CI) =-1 3 4~ -2 2 3 ,P =0 0 1]。ROC曲线分析表明CTFC能较好地预测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血流正常和血流缓慢患者间射血分数和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计帧法测定CTFC是一种较好的评价冠状动脉血流的方法 ,其结果和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计帧法 再灌注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心肌桥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长青 杜洛山 +1 位作者 朱朗标 杨庭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248-249,共2页
冠状动脉心肌桥高长青1杜洛山2朱朗标1杨庭树3综述作者单位1.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北京1008532.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1008533.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100853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以下简称... 冠状动脉心肌桥高长青1杜洛山2朱朗标1杨庭树3综述作者单位1.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北京1008532.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1008533.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100853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及其主支位于心外膜下,这一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肌桥松解术 冠状动脉 冠心病
下载PDF
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宏斌 智光 +3 位作者 盖鲁粤 杨庭树 杜洛山 周军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探讨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14 7例心电图异常患者 ,行UCG ,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 ,2 1患者进一步行MRI检查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结果 :14 7例中 ,UCG发现 67例心尖部肥厚。左心室造影... 目的 :探讨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14 7例心电图异常患者 ,行UCG ,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 ,2 1患者进一步行MRI检查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结果 :14 7例中 ,UCG发现 67例心尖部肥厚。左心室造影示 12 6例左心室舒张期形态均呈“黑桃”样改变 ,诊断阳性率 85 .7%。冠状动脉造影示 19例冠状动脉有狭窄。结论 :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较好的方法 ,并能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 冠状动脉造影 心尖肥厚型 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运动-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PCI的指导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志军 盖鲁粤 +5 位作者 田嘉禾 栾兆生 张书文 杨庭树 杜洛山 孟繁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4-616,共3页
目的评价运动-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PCI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52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分别行运动和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PCI术后1~2周再次复查运动和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两次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术前... 目的评价运动-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PCI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52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分别行运动和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PCI术后1~2周再次复查运动和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两次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PCI术后运动时间延长(6.13±0.27vs4.29±0.26,P<0.01),耗氧当量增加(7.19±0.27vs5.19±0.27,P<0.01),心率和收缩压乘积(RPP)增加(200.17±5.17vs172.81±6.59,P<0.01),心肌灌注显像缺损计分(运动显像)减少(9.57±0.83vs15.83±0.85,P<0.01);A、B型病变心肌灌注显像改善指数(0.49±0.04)明显高于C型(0.35±0.04,P<0.01)。将术后运动和术前运动心肌灌注显像缺损计分之差与术前运动灌注缺损计分的比值作为疗效,术前静息和术前运动心肌灌注缺损计分之差与术前运动灌注缺损计分的比值与疗效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0.63(P<0.01)。结论PCI术后运动心肌灌注显像明显改善;PCI术前运动与静息显像之间的匹配程度可以预测PCI疗效;与C型病变相比,A、B型病变PCI术后心肌灌注显像提示灌注改善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试验 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术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去纤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大显 盖鲁粤 +5 位作者 王思让 李天德 杨庭树 智光 杜洛山 李利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05-408,共4页
观察了去纤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和副作用。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去纤酶溶栓可使梗塞相关动脉再通,肌酸磷酸激酶(CPK)高峰时间提前,差异显著;左室射血分数趋于改善,梗塞并发症和死亡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去纤酶的副... 观察了去纤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和副作用。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去纤酶溶栓可使梗塞相关动脉再通,肌酸磷酸激酶(CPK)高峰时间提前,差异显著;左室射血分数趋于改善,梗塞并发症和死亡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去纤酶的副作用主要为出血和过敏反应,但均不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纤酶 溶栓疗法 心肌梗塞
下载PDF
带膜支架腔内搭桥治疗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伟 张国华 +5 位作者 梁发启 盖鲁粤 赵绍宏 杜洛山 蔡剑鸣 刘小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7-148,共2页
关键词 动脉瘤 带膜支架 腔内搭桥术
下载PDF
老年周围动脉疾病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庭树 盖鲁粤 +6 位作者 刘宏斌 王禹 陈练 孙志军 郭军 杜洛山 李小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 探讨综合介入治疗老年周围动脉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经皮穿刺周围动脉血管球囊扩张术 (PTA)、支架置入、持续动脉内溶栓加PTA、血管内膜剥离术加支架置入术等综合介入方法治疗老年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 6 2例次 ,其... 目的 探讨综合介入治疗老年周围动脉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经皮穿刺周围动脉血管球囊扩张术 (PTA)、支架置入、持续动脉内溶栓加PTA、血管内膜剥离术加支架置入术等综合介入方法治疗老年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 6 2例次 ,其中上肢锁骨下动脉阻塞性病变 2 1例次 ,下肢动脉病变 4 1例次。单纯PTA 6例次 ,球囊预扩张加支架置入术 5 2例次 ,溶栓加PTA 3例次 ,股动脉内膜剥离术加髂动脉支架置入术 1例。结果 手术成功率95 % ,手术并发症 1.4 % (支架脱落 1例 )。术后即刻血管造影影像学和临床表现明显改善。随访 3个月~ 2年 ,无复发性肢体缺血症状生存 6 7% ,间歇性跛行较术前减轻并维持 13% ,临床再狭窄率 2 0 %。结论 老年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综合介入治疗近、远期疗效满意 ,手术安全可靠 ,肢体复发性缺血症状发生率相对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支架 血管成形术 气囊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印平 盖鲁粤 杜洛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的 49例病人的临床和造影资料。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病人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的 49例病人的临床和造影资料。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病人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等 2 9个变量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间 ,再狭窄组明显短于无再狭窄组。再狭窄组病人合并有糖尿病史比例较无狭窄组明显增多。Logistic回归分析 :再狭窄与复查造影时间、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TIMI)血流、支架直径、支架植入后病变处管腔血流速度呈显著负相关 ;与糖尿病史、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 (ACC AHA)冠状动脉病变分类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发生再狭窄多在术后 6个月以内。糖尿病史 ,术前TIMI血流分级 ,支架直径 ,ACC AHA病变分型 ,支架植入后病变处管腔血流速度为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再狭窄 冠状动脉支架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镜象”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叶平 张务康 杜洛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4-337,共4页
为了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呈“镜象”的心电图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 ,回顾性分析 16 6例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改变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发现 ,发生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时 ,伴有胸前导联V4~V6ST... 为了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呈“镜象”的心电图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 ,回顾性分析 16 6例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改变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发现 ,发生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时 ,伴有胸前导联V4~V6ST段压低者比不伴有ST段压低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为低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发生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时 ,伴有下壁导联ST段压低者较无ST改变者梗死相关动脉左前降支近端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但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和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提示下壁急性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V4~V6ST段压低者下壁心肌梗死范围可能较大 ,或合并存在左前降支和多支冠状动脉的病变 ,且并发症较多 ;前壁急性心肌梗死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者可能多为左前降支近端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临床意义 ST段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董蔚 盖鲁粤 +3 位作者 杜洛山 杨庭树 智光 李天德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以证明这一治疗方法在提高客观生理指标的同时 ,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从医学和社会学两个角度来说 ,都是冠心病治疗的理想方法。方法 :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的成...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以证明这一治疗方法在提高客观生理指标的同时 ,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从医学和社会学两个角度来说 ,都是冠心病治疗的理想方法。方法 :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的成功病例 6 2例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选用国际上流行的简短表格 36 (SF 36 )和自行设计的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情况的随访表。术前资料于手术前一晚采集 ,术后 3月及 6月以信访、门诊复查的方式发放问卷。同时比较了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测量的LVEF。结果 :术后发生心绞痛的病例数减少 (P <0 0 0 1) ,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术前增加 (P <0 0 1)。简短表格 36中各项计分除总体健康感觉外 ,手术前后均有显著差异 ,术后 3月及术后 6月计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 (P <0 0 0 0 1,精力及活力为P <0 0 0 5 ) ,但术后 3月与术后6月之间无显著差别。心绞痛迅速而可靠地缓解是术后早期生活质量的提高的主要原因。半数以上患者术后体力恢复较慢 ,大部分在随访期内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可减少心绞痛的发生 ,改善客观的心脏功能指标 ,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生活质量 PTC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