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子层沉积Al_(2)O_(3)对尖晶石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影响机理
1
作者 李倩 赵妍 +8 位作者 崔雅茹 王硕然 黄娜 李常林 王文培 马红周 杜金晶 何喜红 翁雅青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2,共5页
为提升尖晶石相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在深度荷电状态下的界面稳定性,采用原子层沉积法在单晶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表面可控沉积了纳米级Al_(2)O_(3)层。改性后的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长... 为提升尖晶石相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在深度荷电状态下的界面稳定性,采用原子层沉积法在单晶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表面可控沉积了纳米级Al_(2)O_(3)层。改性后的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长循环耐腐蚀性能(1C电流密度下循环500次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4.7%)。进一步的表界面解析结果表明:原子层沉积技术构建的纳米级Al_(2)O_(3)包覆层能够明显抑制材料本体与电解液的腐蚀反应,降低过渡金属离子的不可逆溶解与析出;另外,基于HF表面刻蚀产生的AlF_(3)具有增强的耐刻蚀性能,可显著提升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在长循环及高电压下的服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_(0.5)Mn_(1.5)O_(4) 正极材料 原子层沉积 Al_(2)O_(3) 表面改性
下载PDF
五氧化二钒薄膜材料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杜金晶 孙晔 +4 位作者 朱军 李倩 王斌 刘景田 孟晓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9,共9页
由于V^(5+)的饱和氧化态,五氧化二钒成为钒体系中最稳定的氧化物。作为功能材料,五氧化二钒薄膜在众多科学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主要归功于其特殊的层状结构、高能量密度、良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以及优异... 由于V^(5+)的饱和氧化态,五氧化二钒成为钒体系中最稳定的氧化物。作为功能材料,五氧化二钒薄膜在众多科学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主要归功于其特殊的层状结构、高能量密度、良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以及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五氧化二钒薄膜的制备方法很多,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在不同衬底上制备的五氧化二钒薄膜因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差异而造成其电学、光学性能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本文详细阐述了五氧化二钒薄膜现有的制备技术,并对五氧化二钒薄膜材料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五氧化二钒薄膜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氧化二钒薄膜 溶胶-凝胶法 溅射法 喷雾热解法
下载PDF
提钒尾矿综合回收利用研究现状
3
作者 杜金晶 鲍彦如 +4 位作者 王雪 朱军 左恒 刘景田 张轩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9,166,共8页
从有价组分回收、新型功能材料合成和多用途建筑材料制备三个方面阐述了目前提钒尾矿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途径,可为提钒尾矿综合回收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提钒尾矿 综合利用 有价组分回收 功能材料 建筑材料 技术应用
下载PDF
MnO_2对镍铁尖晶石烧结行为及磁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杜金晶 刘宜汉 +1 位作者 姚广春 张啸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52-1455,共4页
通过两步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不同MnO2质量分数的NiFe2O4尖晶石.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差热分析仪、热膨胀仪和振动样品磁力计,分别对样品的结构、物相变化、烧结行为和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的MnO2在烧结过程中发生了分解反... 通过两步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不同MnO2质量分数的NiFe2O4尖晶石.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差热分析仪、热膨胀仪和振动样品磁力计,分别对样品的结构、物相变化、烧结行为和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的MnO2在烧结过程中发生了分解反应,Mn元素以Mn2+,Mn3+形式进入NiFe2O4尖晶石晶格中,样品无新相生成,材料仍是镍铁尖晶石结构.另外,MnO2能够促进烧结,添加1%MnO2后试样收缩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温度比纯镍铁尖晶石低59°C.添加1%MnO2时,试样的饱和磁化强度(Ms)和矫顽力(Hc)分别为15.673 emu/g和48.316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铁尖晶石 添加剂 二氧化锰 烧结行为 磁性
下载PDF
稳恒电磁场对铸造用共晶铝硅合金中铁相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耀武 +4 位作者 冯乃祥 杨明生 武小雷 狄跃忠 杜金晶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6-30,41,共6页
针对碳电热法生产的一次铝硅合金经稀释精炼后其主要杂质为铁,而传统加除铁剂过滤的方法除铁效率较低的问题,采用锰为除铁剂,研究了电磁场对铝硅合金中富铁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直流磁场后铝硅合金中的铁相由针状长大到片状、球状,... 针对碳电热法生产的一次铝硅合金经稀释精炼后其主要杂质为铁,而传统加除铁剂过滤的方法除铁效率较低的问题,采用锰为除铁剂,研究了电磁场对铝硅合金中富铁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直流磁场后铝硅合金中的铁相由针状长大到片状、球状,合金中的铁相体积随直流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磁场强度达到一定值时针状的铁相消失,从而使最终合金中的绝大部分富铁相被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硅合金 稳恒电磁场 除铁 富铁相 微观组织
下载PDF
低温相变V_(1-x)Mo_(x)O_(2-y)F_(y)(M)的固相合成及其光学隔热性能研究
6
作者 刘党豪 孟晓荣 +4 位作者 张丽萍 吴娇 杜金晶 王斌 朱军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27-4134,共8页
为解决低温热致相变性VO_(2)(M)智能窗材料实际应用对绿色节能生产技术的需求,借助偏心振动磨作为预处理分散设备,以V_(2)O_5和酸为原料,优化了固相法合成VO_(2)(M)的合成工艺,研究了Mo/F共掺型低温热致相变V_(1-x)Mo_(x)O_(2-y)F_(y)... 为解决低温热致相变性VO_(2)(M)智能窗材料实际应用对绿色节能生产技术的需求,借助偏心振动磨作为预处理分散设备,以V_(2)O_5和酸为原料,优化了固相法合成VO_(2)(M)的合成工艺,研究了Mo/F共掺型低温热致相变V_(1-x)Mo_(x)O_(2-y)F_(y)材料的制备工艺及Mo/F掺量对VO_(2)(M)的相变调控规律,评价了其光学及隔热性能。结果显示10 min/10.0 g原料的研磨时间和750℃的焙烧温度下可获得纯相VO_(2)(M)。以钼酸铵和氟化铵为Mo/F共掺原料,可获得相变温度随掺量呈规律性下降的低温热致相变V_(1-x)Mo_(x)O_(2-y)F_(y)(M),2%Mo和3%F掺杂后VO_(2)(M)相变温度降低至38.20℃。VO_(2)(M)和V_(1-x)Mo_(x)O_(2-y)F_(y)(M)粒径在300 nm左右,热致回宽(ΔT_c)介于之间6.1~7.9℃之间,显示了灵敏的热致相变能力。V_(1-x)Mo_(x)O_(2-y)F_(y)(M)/PVB复合薄膜可见光透过率48.7%,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振动磨 Mo/F掺杂 二氧化钒 智能窗
下载PDF
VO_(2)@KH550/570@PS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热致相变性能
7
作者 张丽萍 孟晓荣 +1 位作者 宋锦峰 杜金晶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48-3359,共12页
低成本和规模化的薄膜化生产技术是热致相变性二氧化钒VO_(2)(M)普及应用于节能窗领域的关键。采用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50/KH570对固相法合成的VO_(2)(M)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再经微乳... 低成本和规模化的薄膜化生产技术是热致相变性二氧化钒VO_(2)(M)普及应用于节能窗领域的关键。采用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50/KH570对固相法合成的VO_(2)(M)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再经微乳液聚合得到聚苯乙烯(PS)修饰的VO_(2)@KH550/570@PS微球(VSPS),以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氟乙烯(PVDF)为聚合物共混基材,系统研究表面修饰对VO_(2)(M)基聚合物复合薄膜的性质及光学、隔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偶联剂预修饰有利于提升乳液聚合过程中PS与VO_(2)结合,交联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的引入增强了VSPS的化学稳定性。相比VO_(2),VSPS在聚合物溶液体系中的分散能力增加,得到更加均匀的聚合物复合薄膜。其中VS_(570)PS/PVB的可见光透光率T_(lum)高达86.64%,太阳能调制效率ΔT_(sol)较VO_(2)/PVB提升了12倍,与空白玻璃温差达16℃。这种兼具高透光性和隔热性能的VSPS聚合物复合膜制备技术为VO_(2)(M)的智能窗材料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响应 VO_(2)@KH550/570@PS 复合薄膜 微乳液聚合
下载PDF
电沉积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V_(2)O_(5)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杜金晶 孙晔 +4 位作者 朱军 李倩 王斌 刘景田 孟晓荣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4-168,共5页
采用电沉积辅助溶胶-凝胶法在FTO导电玻璃基片上制备了V_(2)O_(5)薄膜,研究了前驱体浓度对V_(2)O_(5)薄膜结构、形貌及光学性能的影响。XRD和XPS结果显示,制备的薄膜均为V_(2)O_(5)薄膜,XRD图谱中的衍射峰较为尖锐,薄膜具有良好的结晶性... 采用电沉积辅助溶胶-凝胶法在FTO导电玻璃基片上制备了V_(2)O_(5)薄膜,研究了前驱体浓度对V_(2)O_(5)薄膜结构、形貌及光学性能的影响。XRD和XPS结果显示,制备的薄膜均为V_(2)O_(5)薄膜,XRD图谱中的衍射峰较为尖锐,薄膜具有良好的结晶性;图谱中未出现其他杂质峰,V_(2)O_(5)薄膜纯度较高。SEM形貌结果表明,V_(2)O_(5)薄膜表面均匀致密,主要由紧密排列的小颗粒组成。UV/VIS/NIR测试结果表明,前驱体浓度对薄膜透射率影响较大,前驱体浓度1∶100时V_(2)O_(5)膜透射率最佳,可达80.18%。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相变前后V_(2)O_(5)薄膜的红外透过率由低温半导体态时的89.5%降至高温金属态时的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电沉积 V_(2)O_(5)薄膜 透射率
下载PDF
电沉积制备Cu-Ni-Mo三元电极及其析氢性能
9
作者 杜金晶 刘心海 +5 位作者 王斌 刘卓祺 赵丹丹 李倩 张轩 朱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80-386,423,共8页
目的制备一种在碱性溶液中具有高效、低成本等优点的铜基析氢阴极材料。方法在35℃下采用直流电沉积法,在泡沫镍(NF)表面分别沉积Cu-Ni、Cu-Ni-Mo镀层,制备Cu-Ni/NF、Cu-Ni-Mo/NF析氢电极。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镜(SEM)和... 目的制备一种在碱性溶液中具有高效、低成本等优点的铜基析氢阴极材料。方法在35℃下采用直流电沉积法,在泡沫镍(NF)表面分别沉积Cu-Ni、Cu-Ni-Mo镀层,制备Cu-Ni/NF、Cu-Ni-Mo/NF析氢电极。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表征电极的表面形貌、结构元素含量及物相。通过电化学阻抗技术(EIS)、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循环伏安法(CV)测定电极的析氢性能和催化活性。结果经Mo掺杂后,Mo在Cu-Ni-Mo三元合金中以置换型固溶体的形式存在,与二元镀层相比,增大了镀层的晶格常数。Cu-Ni-Mo/NF三元电极在电流密度10 mV/cm^(2)下,过电位仅为116 mV,塔费尔斜率为104 mV/dec,电荷转移电阻为15.34Ω,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ECSA)为22.33,相较于Cu-Ni/NF二元电极,分别降低了68 mV、27 mV/dec、15.48Ω,ECSA值提高了7.95,且循环稳定性较好。结论引入第3种元素Mo,改变了Cu-Ni二元电极的镀层形貌,使晶粒细化,表现为微粒紧密堆积而成的球胞状结构,从而提升了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析氢反应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有助于提高析氢反应效率。由于三金属间的协同作用,与Cu-Ni二元电极相比,Cu-Ni-Mo三元电极显示出更优异的析氢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HER Cu-Ni-Mo镀层 电催化 泡沫镍
下载PDF
镀铜碳纤维增强铝基泡沫材料准静态压缩力学性能及吸能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杜金晶 王斌 +2 位作者 曹卓坤 姚广春 梁李斯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共4页
采用熔体发泡法制备镀铜碳纤维增强铝基泡沫材料,研究泡沫铝试样准静态压缩力学性能及吸能特性。结果表明,铝/碳纤维复合泡沫材料的平台应力随相对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碳纤维含量越高,平台应力增大的速度越快,试样最大的屈服强度可达9.51 ... 采用熔体发泡法制备镀铜碳纤维增强铝基泡沫材料,研究泡沫铝试样准静态压缩力学性能及吸能特性。结果表明,铝/碳纤维复合泡沫材料的平台应力随相对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碳纤维含量越高,平台应力增大的速度越快,试样最大的屈服强度可达9.51 MPa。密度对试样吸能效率和平台段吸能量同样有影响,对于相同碳纤维含量的试样,密度越大,能量效率峰值对应的应变值越小,单位体积泡沫铝在平台段的吸能量越高,增加碳纤维含量,会使吸能量随密度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变得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铝 镀铜碳纤维 准静态力学性能 能量吸收能力 吸能效率
下载PDF
V2O5掺杂NiFe2O4材料的烧结动力学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金晶 周猛 +1 位作者 王斌 李倩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122,128,共5页
研究了V2O5掺杂NiFe2O4基惰性阳极材料的等温烧结过程和烧结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NiO Fe2O3和NiO Fe2O3 0.5wt%V2O5体系中晶粒生长指数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晶粒生长均主要依赖晶界扩散和体积扩散;2种体系晶粒生长活化能随烧结温度升高... 研究了V2O5掺杂NiFe2O4基惰性阳极材料的等温烧结过程和烧结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NiO Fe2O3和NiO Fe2O3 0.5wt%V2O5体系中晶粒生长指数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晶粒生长均主要依赖晶界扩散和体积扩散;2种体系晶粒生长活化能随烧结温度升高而降低;添加V2O5有助于降低样品的晶粒生长指数和晶粒生长活化能,起到加速晶粒生长的作用,但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晶粒异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材料 镍铁尖晶石 五氧化二钒 掺杂 晶粒生长指数 等温烧结 动力学特征
下载PDF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12
作者 焦安源 杜金晶 +2 位作者 赵传尊 高洋 臧文龙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第1期123-126,共4页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未来发展的产业转型,增强职业教育适用性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设的关键。结合辽宁省地方高校中职升本示范专业和试点专业办学经验,对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提出思...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未来发展的产业转型,增强职业教育适用性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设的关键。结合辽宁省地方高校中职升本示范专业和试点专业办学经验,对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提出思考,对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给出相关建议,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
下载PDF
不同烧结条件下V_2O_5对NiFe_2O_4基惰性阳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金晶 王斌 +2 位作者 姚广春 刘宜汉 李林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66,79,共6页
采用两步冷压—烧结法制备了V_2O_5掺杂NiFe_2O_4尖晶石阳极材料,研究在不同烧结条件下,V_2O_5添加剂对NiFe_2O_4尖晶石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向NiFe_2O_4陶瓷基体中引入V_2O_5后形成了低共熔点物质Ni_2FeVO_6,形成液相烧结,能够... 采用两步冷压—烧结法制备了V_2O_5掺杂NiFe_2O_4尖晶石阳极材料,研究在不同烧结条件下,V_2O_5添加剂对NiFe_2O_4尖晶石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向NiFe_2O_4陶瓷基体中引入V_2O_5后形成了低共熔点物质Ni_2FeVO_6,形成液相烧结,能够促进晶粒生长。试样的气孔率和抗弯强度均随着V_2O_5添加量的增加而不断下降。添加0.5%V_2O_5后,低温条件下烧制所得样品的平均气孔率和抗弯强度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无添加剂样品的平均气孔率相近。高温条件下延长烧结时间能够降低样品的平均气孔率,但陶瓷基体内会因为部分晶粒的异常生长导致惰性阳极力学性能的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E2O4 惰性阳极 V2O5 微结构 性能
下载PDF
MnO_2掺杂NiFe_2O_4的初期烧结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金晶 王斌 +1 位作者 刘宜汉 姚广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8-141,共4页
借助热膨胀仪,采用恒升温速率法研究了升温速率和添加剂MnO_2对镍铁尖晶石的初期烧结行为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升温速率可以使样品获得较大的线收缩,添加MnO_2,可以降低样品的开始形成烧结颈温度,加快镍铁尖晶石的致密化过程。添加MnO_... 借助热膨胀仪,采用恒升温速率法研究了升温速率和添加剂MnO_2对镍铁尖晶石的初期烧结行为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升温速率可以使样品获得较大的线收缩,添加MnO_2,可以降低样品的开始形成烧结颈温度,加快镍铁尖晶石的致密化过程。添加MnO_2后各体系的初期烧结均由晶界扩散机制转变成了体积扩散机制,烧结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均大幅下降,其中添加1.0%(质量分数)MnO_2的体系下降最为明显,从未添加时的813.9kJ/mol降到了441.9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铁尖晶石 MnO2掺杂 初期烧结 动力学特征
下载PDF
镀铜碳纤维增强铝基泡沫材料结构的特性表征
15
作者 杜金晶 王斌 +2 位作者 曹卓坤 姚广春 梁李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85,115,共5页
以纯铝为基体材料,TiH2为发泡剂,镀铜碳纤维为添加剂,制备了不同孔隙率的泡沫铝材料。研究了发泡时间、镀铜碳纤维掺杂量对泡沫铝相对密度、孔径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纤维含量相同情况下,发泡时间越短,泡沫铝试样的相对密度... 以纯铝为基体材料,TiH2为发泡剂,镀铜碳纤维为添加剂,制备了不同孔隙率的泡沫铝材料。研究了发泡时间、镀铜碳纤维掺杂量对泡沫铝相对密度、孔径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纤维含量相同情况下,发泡时间越短,泡沫铝试样的相对密度越大,孔径越小。发泡时间相同时,碳纤维含量越多,泡沫铝的相对密度越大。SEM检测表明,碳纤维在Plateau边界内随机分布,而在气泡壁中和气泡壁表面基本呈平行分布,未发生团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铝 镀铜碳纤维 孔径 相对密度 结构
下载PDF
纳米Fe_3O_4磁性颗粒表面改性及其在医学和环保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胡平 常恬 +5 位作者 陈震宇 康路 周宇航 杨帆 杨占林 杜金晶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41-2652,共12页
纳米Fe_3O_4磁性材料在生物医学、环保、催化及电子信息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单独的纳米Fe_3O_4颗粒存在一些弊端,难以直接使用,在生物医药领域尤其如此。对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可以改善其结构与性能,因此,备受科学... 纳米Fe_3O_4磁性材料在生物医学、环保、催化及电子信息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单独的纳米Fe_3O_4颗粒存在一些弊端,难以直接使用,在生物医药领域尤其如此。对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可以改善其结构与性能,因此,备受科学界关注。对近年来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改性方法及其在生物医学、环境工程两大领域中的应用做了综述,并对今后发展趋势做了初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纳米粒子 表面改性 生物医学工程 环境
下载PDF
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康路 胡平 +4 位作者 杨军 王华 杨帆 杜金晶 杨占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32-136,144,共6页
近年来,由于磁性纳米粒子在实际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关磁性纳米粒子的应用受到科学界广泛关注,特别是生物医学领域。由于磁性纳米Fe_3O_4粒子制作简单且晶体对细胞无毒,在生物医药领域大量应用,磁性纳米Fe_3O_4粒子主要通过... 近年来,由于磁性纳米粒子在实际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关磁性纳米粒子的应用受到科学界广泛关注,特别是生物医学领域。由于磁性纳米Fe_3O_4粒子制作简单且晶体对细胞无毒,在生物医药领域大量应用,磁性纳米Fe_3O_4粒子主要通过表面包覆成为免疫磁性微球进行使用。简述了磁性纳米Fe_3O_4粒子的制备方法,重点综述了近些年磁性纳米Fe_3O_4粒子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包括磁共振成像技术、磁分离技术、靶向药物载体技术、肿瘤热疗技术、造影剂技术,并且阐述了磁性纳米Fe_3O_4粒子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 FE3O4 免疫磁性微球 生物医药
下载PDF
新型吸声材料及吸声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梁李斯 郭文龙 +4 位作者 张宇 李林波 杜金晶 刘漫博 臧旭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13-5019,共7页
首先简要介绍了吸声材料的分类及其原理并总结归纳了部分传统吸声材料,发现其虽然有较好的吸声效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容易产生二次污染;(2)使用寿命短;(3)应用范围受到限制;(4)部分材料造价成本过高等。针对传统吸声材料存在的弊端... 首先简要介绍了吸声材料的分类及其原理并总结归纳了部分传统吸声材料,发现其虽然有较好的吸声效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容易产生二次污染;(2)使用寿命短;(3)应用范围受到限制;(4)部分材料造价成本过高等。针对传统吸声材料存在的弊端,探讨了以泡沫铝及其复合结构、纤维复合吸声材料、颗粒复合吸声材料、多孔-共振结构、高分子吸声材料为代表的新型吸声材料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分析了以圆管理论为基础的多孔材料的吸声模型。从原料,价格,性能等方面综合考量,新型吸声材料比传统吸声材料更具有优势,因此材料来源更加广泛、价格更加低廉、更加环保是未来吸声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声材料 多孔吸声 共振吸声 复合吸声 吸声模型
下载PDF
闭孔泡沫铝吸声板复合软质吸声布吸声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李斯 武姣娜 +2 位作者 王碧侠 杜金晶 方钊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2,共4页
研究了覆盖软质吸声布的打孔闭孔泡沫铝板的吸声效果,将闭孔泡沫铝与软质吸声布组成组合结构,对组合结构不同背后空腔条件下的吸声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覆盖软质吸声布后,打孔闭孔泡沫铝的吸声系数得到提高,最高吸声系数达0.98,高频... 研究了覆盖软质吸声布的打孔闭孔泡沫铝板的吸声效果,将闭孔泡沫铝与软质吸声布组成组合结构,对组合结构不同背后空腔条件下的吸声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覆盖软质吸声布后,打孔闭孔泡沫铝的吸声系数得到提高,最高吸声系数达0.98,高频吸声系数增加明显,主吸声频带变宽。随空腔深度的增加,吸声系数峰值向低频迁移,迁移规律与打孔闭孔泡沫铝裸板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孔泡沫铝 性能 软质吸声布 吸声系数
下载PDF
孔排列及孔径对闭孔泡沫铝吸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李斯 武姣娜 +2 位作者 刘漫博 杜金晶 李奕霏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3-57,共5页
使用驻波管法对不同打孔孔径和孔排列方式试样的吸声系数进行测试,通过吸声峰值、降噪系数、半峰宽3个角度来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只要打孔率相同,不同的孔排列方式的试样具有相似的吸声效果。吸声峰值随孔径增大向低频迁移;降噪... 使用驻波管法对不同打孔孔径和孔排列方式试样的吸声系数进行测试,通过吸声峰值、降噪系数、半峰宽3个角度来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只要打孔率相同,不同的孔排列方式的试样具有相似的吸声效果。吸声峰值随孔径增大向低频迁移;降噪系数随打孔率增大呈依次增大的趋势;孔径为1.5mm和2.5mm的试样半峰宽值远高于孔径3mm和3.5mm的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孔泡沫铝 孔径 孔排列 吸声峰值 降噪系数 半峰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