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标法研究甘遂及其炮制品的指纹图谱 被引量:6
1
作者 束晓云 丁安伟 +1 位作者 张丽 黄海燕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638-640,共3页
目的建立甘遂饮片及其炮制品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色谱法:以胡薄荷酮作为内标参照物,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5nm,柱温30℃。结果甘遂饮片及其醋制品共有17个共有峰;炮制品与生品比较,有2... 目的建立甘遂饮片及其炮制品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色谱法:以胡薄荷酮作为内标参照物,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5nm,柱温30℃。结果甘遂饮片及其醋制品共有17个共有峰;炮制品与生品比较,有2种成分含量增加约40%左右,1种成分含量减少达70%;17个共有峰的相似度均在0.95以上。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所制定的甘遂指纹图谱具有可靠性,可控制甘遂及其炮制品的内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内标法
下载PDF
不同产地甘遂和醋甘遂饮片的性状和显微鉴别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束晓云 王媚 +2 位作者 王春根 张丽 丁安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4期12061-12064,共4页
[目的]探索甘遂和醋甘遂饮片的快速鉴定方法。[方法]采用性状及显微鉴别的方法对不同产地甘遂和醋甘遂的饮片性状与粉末显微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山西产甘遂多为细长圆柱状,且纤维性较强,陕西产多为粗短连珠状;山西产甘遂乳汁管和纤... [目的]探索甘遂和醋甘遂饮片的快速鉴定方法。[方法]采用性状及显微鉴别的方法对不同产地甘遂和醋甘遂的饮片性状与粉末显微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山西产甘遂多为细长圆柱状,且纤维性较强,陕西产多为粗短连珠状;山西产甘遂乳汁管和纤维较多,厚壁细胞壁微木化,而淀粉粒明显少于陕西产甘遂;醋甘遂饮片较生甘遂颜色深,可见焦斑;醋甘遂粉末中的木栓细胞、导管及纤维的颜色深于生品。[结论]该研究对于鉴别区分不同产地的甘遂和醋甘遂饮片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醋炙甘遂 性状 显微 鉴别
下载PDF
甘遂和醋甘遂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药效和毒性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黄海燕 束晓云 +1 位作者 丁安伟 张丽 《中国药业》 CAS 2008年第17期3-4,共2页
目的考察甘遂和醋甘遂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泻下作用和毒性。方法采用炭末推进法进行肠推进试验,观察甘遂和醋甘遂醇提物及其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对小鼠小肠推进和肠水分吸收的影响;急性毒性试验采用... 目的考察甘遂和醋甘遂乙醇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泻下作用和毒性。方法采用炭末推进法进行肠推进试验,观察甘遂和醋甘遂醇提物及其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对小鼠小肠推进和肠水分吸收的影响;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甘遂、醋甘遂醇提物、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可明显促进小肠推进运动。但与生品比较,醋制后各组墨汁推进率皆有所降低,泻下作用有所缓和;甘遂醋制后醇提物毒性下降4倍左右,石油醚部位毒性下降1倍左右,乙酸乙酯部位毒性下降4倍左右,而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无毒。结论甘遂醋制后泻下作用减弱,毒性显著降低。甘遂的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既是其药效学部位,又是其毒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醋甘遂 泻下作用 急性毒性
下载PDF
多指标加权综合评分法考察功血颗粒剂提取工艺 被引量:5
4
作者 金芳 姚仲青 +1 位作者 蒋琴 束晓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46-747,共2页
采用 L9(3) 4正交试验对功血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选择 ,考察指标为水溶性提出物、乙醇浸出物芍药苷含量和多糖含量。经综合评分考察结合加权评分分析 ,最佳提取工艺为每次加 6倍量水 (扣除第一次吸水率 ) ,煎煮 3次 ,每次煎煮 1h。
关键词 功血颗粒 加权综合评分法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中药鉴定学多维立体“金课”建设思路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圣金 刘训红 +11 位作者 乐巍 周婧 王媚 刘潺潺 束晓云 戴仕林 张璇 桑梦如 朱华旭 祖强 陈明 吴啟南 《药学教育》 2022年第1期38-43,共6页
以培养新时代需求的中药鉴定学综合素质人才为目的,以成果产出为导向,以“金课”建设为标准,探讨构建中药鉴定学课程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从线下到线上、从校内到校外、从分散到有机统一的多维立体“金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 “金课” 教学模式 建设思路 教学研究
下载PDF
甘遂的炮制及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6
作者 束晓云 丁安伟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904-1906,共3页
关键词 化学成分 甘遂 药理作用 EUPHORBIA 炮制 二便不通 大戟属 大戟科
原文传递
药对研究(Ⅰ)——药对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125
7
作者 唐于平 束晓云 +5 位作者 李伟霞 朱敏 宿树兰 钱大玮 范欣生 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185-4190,共6页
药对是中医临床遣药组方常用的配伍形式,是历代医药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组成简单却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征,经过临床应用并被证明行之有效、有一定理论依据和一定组合法度的2味相对固定药物的配对,通过这样的配伍组合,从而发挥... 药对是中医临床遣药组方常用的配伍形式,是历代医药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组成简单却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征,经过临床应用并被证明行之有效、有一定理论依据和一定组合法度的2味相对固定药物的配对,通过这样的配伍组合,从而发挥协同增效或配伍减毒等作用。药对是单味中药与若干方剂之间的桥梁,是许多方剂隐含的规律性特征与辨证施治内涵体现。该文分析并总结了药对的基本特征、发展历程与研究意义,以期引领药对配伍理论的现代基础与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 基本特征 发展历程 研究意义
原文传递
醋甘遂饮片炮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丽 束晓云 +2 位作者 唐于平 丁安伟 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1-684,共4页
目的:确定醋甘遂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甘遂的毒效成分之一的3-O-(2′E,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为指标性化合物,利用HPLC法,以醋的用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L9(34)优选出了醋甘遂饮... 目的:确定醋甘遂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甘遂的毒效成分之一的3-O-(2′E,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为指标性化合物,利用HPLC法,以醋的用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L9(34)优选出了醋甘遂饮片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醋甘遂的炮制工艺,醋的用量为30%,炒制温度控制在260℃,炒制时间9 min。结论:优选出的醋甘遂炮制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甘遂 炮制工艺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甘遂及其醋制品中3种二萜类成分 被引量:6
9
作者 张丽 李征军 +3 位作者 束晓云 唐于平 丁安伟 段金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87-1990,共4页
目的测定甘遂与醋甘遂饮片中3种二萜类成分。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在235 nm和268 nm测定了甘遂和醋甘遂饮片中甘遂大戟萜酯C、3-O-苯甲酰基-20-去氧巨大戟二萜醇和3-O-(2′E,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结果甘遂大戟萜... 目的测定甘遂与醋甘遂饮片中3种二萜类成分。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在235 nm和268 nm测定了甘遂和醋甘遂饮片中甘遂大戟萜酯C、3-O-苯甲酰基-20-去氧巨大戟二萜醇和3-O-(2′E,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结果甘遂大戟萜酯C、3-O-苯甲酰基-20-去氧巨大戟二萜醇和3-O-(2′E,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的进样量分别在1.636~0.052μg(r=0.999 8),1.458~0.046μg(r=0.999 6)和1.782~0.056μg(r=0.999 6)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6%(RSD=2.71%)、99.21%(RSD=2.88%)、96.44%(RSD=2.78%)。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甘遂与醋甘遂饮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遂 醋甘遂 甘遂大戟萜酯C 3-O-苯甲酰基-20-去氧巨大戟二萜醇 3-O-(2′E 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
原文传递
槐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刁义平 束晓云 唐于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92,共4页
目的:研究槐Sophora japonica L.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反复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槐叶二氯甲烷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了3个黄酮醇、4个异黄酮以及8个其他... 目的:研究槐Sophora japonica L.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反复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槐叶二氯甲烷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了3个黄酮醇、4个异黄酮以及8个其他类成分,分别鉴定为槲皮素(quercetin,1),山柰酚(kaempferol,2),异鼠李素(isorhamnetin,3),染料木素(genistein,4),樱黄素(prunetin,5),大豆黄素(daidzein,6),毛蕊异黄酮(calycosin,7),儿茶酚(pyrocatechol,8),原儿茶酸(protocatechuric acid,9),二十二烷酸二十烷酯(eicosyl behenate,10),二十醇(eicosanol,11),二十二烷酸(behenic acid,12),β-谷甾醇(β-sitosterol,13),豆甾醇(stigmasterol,14)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15)。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槐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10,12,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这些研究为槐叶及槐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活血化瘀方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量效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唐于平 姜玮 +4 位作者 宋树霖 张彦华 束晓云 丁安伟 段金廒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42-145,共4页
目的:对活血化瘀代表性方剂进行清除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自由基活性评价。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法测定活血化瘀代表方血府逐瘀汤(XF)、少腹逐瘀汤(SF)、膈下逐瘀汤(GX)、身痛逐瘀汤(ST)、通窍活血汤(TQ),每个组方分别取全方... 目的:对活血化瘀代表性方剂进行清除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自由基活性评价。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法测定活血化瘀代表方血府逐瘀汤(XF)、少腹逐瘀汤(SF)、膈下逐瘀汤(GX)、身痛逐瘀汤(ST)、通窍活血汤(TQ),每个组方分别取全方、醇沉沉淀和醇沉上清液3个不同样品测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结果:活血化瘀方各样品对DPPH自由基都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与空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有明显的量效关系,按生药量比较,5个全方较各分离部位效果好,全方清除自由基活性顺序为:GX>TQ>SF>ST>XF。其IC50按生药量计依次为0.93,1.40,1.50,2.31,2.32 g.L-1。结论:采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活血化瘀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简便,重复性好,适合高通量筛选中药及方剂的清除自由基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方 抗氧化 2 2-二苯基-1-苦肼基 量效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