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制度变迁与社会结构转型 被引量:4
1
作者 杨俊一 《学术界》 2001年第1期46-57,共12页
关键词 社会结构转型 企业制度变迁 社会转型期 新制度经济学 “范式” 企业社会学 改革开放 转折时期 经济社会 “转折” 研究理念 当代中国 微观机制 组织形态 特殊地位 结构要素 中国社会 基本特点 理论界 中国式 历史
下载PDF
价值正义:国家社会治理的原则、原理与路径——兼论“核心价值观”规范国家社会治理的伦理路径 被引量:5
2
作者 杨俊一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8,共18页
当前,国家社会治理的两种范式,即规制治理与价值观还未实现内在逻辑的"有机统一"。原因之一是缺乏把两者统一起来的价值正义理论的支撑。亚当·斯密"抑恶扬善""报应论"的理念阐释了法治社会"处... 当前,国家社会治理的两种范式,即规制治理与价值观还未实现内在逻辑的"有机统一"。原因之一是缺乏把两者统一起来的价值正义理论的支撑。亚当·斯密"抑恶扬善""报应论"的理念阐释了法治社会"处罚正义"的基本原则。黑格尔的价值正义原理,即国家伦理至善、社会法治优先、个人以义节利,阐释了国家法治伦理体系的逻辑结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国家社会治理的理论定位,应是以价值正义优先原理为基础的、规范国家社会治理行为、伦理制度安排的理念系统,并内含"价值位阶"的优先次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正义 国家社会治理 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探索“点评式”党性教育模式 提升党性教育科学化水平 被引量:7
3
作者 杨俊一 《党政论坛》 2010年第17期4-6,共3页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党性教育的规律,并使之与学员的学习、管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摆在党校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党性教育 科学化水平 教育模式 管理规律 实效性 党校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执政自信”的旗帜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俊一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1,共3页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号召全党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号召全党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是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本期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理论界五位有一定影响的学者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旗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自信 执政 邓小平理论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群众公权观:创新社会管理的思想基础 被引量:3
5
作者 杨俊一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共11页
本文以社会管理"公仆路线"和"社群路线"的分析为视角,提出社会管理的思想原则:贯彻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以"权为民所赋、责为民利谋"的群众公权观的思想创新为基础,通过对社会管理预算与服务"博弈... 本文以社会管理"公仆路线"和"社群路线"的分析为视角,提出社会管理的思想原则:贯彻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以"权为民所赋、责为民利谋"的群众公权观的思想创新为基础,通过对社会管理预算与服务"博弈矩阵"的分析,阐释了党委在社会管理两对基本矛盾关系中,"统领天理,协调人欲"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公权观 社会管理的思想原则 社会管理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矛盾
下载PDF
从“狭义历史唯物论”到“广义历史唯物论”——当代历史唯物论理论创新的逻辑构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俊一 《湖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关键词 历史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劳动工具
下载PDF
意识形态与合法化危机——现代性“主体认识论模式”的终结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俊一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57,共7页
是走向全球化,还是选择后现代?这是学界判断人类历史当代方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世界性话题。从意识形态与现代性、后现代性相互关系的分析入手,通过对晚期资本主义合法化危机以及主体认识论模式终结等讨论的分析,阐释全球化与后现代“妥... 是走向全球化,还是选择后现代?这是学界判断人类历史当代方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世界性话题。从意识形态与现代性、后现代性相互关系的分析入手,通过对晚期资本主义合法化危机以及主体认识论模式终结等讨论的分析,阐释全球化与后现代“妥协”策略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与合法化危机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全球化
下载PDF
论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制度的变迁 被引量:2
8
作者 杨俊一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5期4-14,共11页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制度",从"两位一体"解构、"三位一体"重构到"四位一体"建构,其基本经验和教训是什么?笔者在提出"权利平等、正义优先"分析构架的基础上,通过"单位制度&q...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制度",从"两位一体"解构、"三位一体"重构到"四位一体"建构,其基本经验和教训是什么?笔者在提出"权利平等、正义优先"分析构架的基础上,通过"单位制度"、"市民制度"以及"社群制度"分化与发育经验轨迹的分析,阐释了如何正确分析"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社会失灵"以及三者有机结合均衡发展之管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权利平等 正义优先
下载PDF
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分析与行动对策 被引量:5
9
作者 杨俊一 王俊杰 贺旭辉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 2007年第9期82-87,共6页
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践上,无论是校园文化构建的理念还是操作机制,其现状都与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构建的目标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应在梳理、分析当前校园文化建设误区的基础上,反思校园文化建... 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践上,无论是校园文化构建的理念还是操作机制,其现状都与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构建的目标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应在梳理、分析当前校园文化建设误区的基础上,反思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分析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模式、要求构架、行动策略和指标结构,进而建设以人才品性为中心的和谐校园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误区 人才品性
下载PDF
论人力资本与社会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俊一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0-14,共5页
现代社会的合理发展,是经济、社会与人三者间协调互助的发展,而人力资本存量的高低则是制约其协调互动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在借鉴人力资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人力资本与社会、人全面发展的互动关系。 一、人力资本与经济... 现代社会的合理发展,是经济、社会与人三者间协调互助的发展,而人力资本存量的高低则是制约其协调互动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在借鉴人力资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人力资本与社会、人全面发展的互动关系。 一、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1.人力资本与人的能力成本。恩格斯曾提出两种再生产理论,即他人生产和自我生产。所谓他人生产即种的繁衍;所谓自我生产即恢复再生产能力。然而,关于人的自我能力的再生产在恩格斯的视野中,只是作为生产过程的外生变量,而没有作为生产过程的内生变量加以详细探讨。舒尔茨等人力资本的理论则开辟了人的“获得性”再生产能力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存量 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增长 人力投资 人力资本理论 人全面发展 非人力资本 现代社会 知识技能结构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论价值评价的主体客观性——兼论价值“反思综合判断”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俊一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3-18,共6页
如果说,价值现象作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那么,价值评价显然发生于主体活动的领域。但据此就认为价值评价是“直觉”(摩尔)、“情感”(艾耶尔)、“兴趣”(培里)等主观性的活动,否认其客观性特征及其真假意义,无疑... 如果说,价值现象作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那么,价值评价显然发生于主体活动的领域。但据此就认为价值评价是“直觉”(摩尔)、“情感”(艾耶尔)、“兴趣”(培里)等主观性的活动,否认其客观性特征及其真假意义,无疑是片面的。实际上,价值评价既非单纯的主观性表现,亦非纯粹的客观性直观,而是一种主体客观性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判断 价值评价 主体客观性 综合判断 事实判断 价值反思 主体性 普遍必然性 规范判断 评价主体
下载PDF
解构与建构——社会哲学的后现代转向与唯物史观的实践建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俊一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5-11,共7页
解构,已经成为后现代主义的典型标签。然而,解构之后留下的仅是"碎片拼图"的"集合"吗?在考察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社会哲学后现代转向的三个代表性理论进行概括和分析,从实践建构论的角度... 解构,已经成为后现代主义的典型标签。然而,解构之后留下的仅是"碎片拼图"的"集合"吗?在考察现代性、后现代性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社会哲学后现代转向的三个代表性理论进行概括和分析,从实践建构论的角度,提出"差异—兼容"的(全球)宏观叙事与"共识—信仰"的(本土)微观叙事相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叙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 建构 实践建构 后现代主义 社会哲学
下载PDF
群众权力观: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新创获——学习习近平同志《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的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俊一 《党政论坛》 2011年第9期4-7,共4页
当前,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和研讨有两个热点:其一是落实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其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前者是谋划和落实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和任务;后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学发展、转型发... 当前,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和研讨有两个热点:其一是落实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其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前者是谋划和落实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和任务;后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前提下,亟待化解的难题和群众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领导干部 理论学习 群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事业观 世界观 习近平
下载PDF
从“建设”到“发展”:走进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俊一 《思想理论教育》 2007年第12期4-7,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具体概念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的社会历史实践,已经成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具体概念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的社会历史实践,已经成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模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改革开放的"中国模式",是一条既造福于中华民族又有利于和谐世界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也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发展模式,它实现了发展与分享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模式 人人分享
下载PDF
发展与创新:重构当代历史唯物论
15
作者 杨俊一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发展与创新 当代历史 “过渡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与满足 历史唯物论 生产伦理 意识形态 公民社会 结构要素
下载PDF
论“后传统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观
16
作者 杨俊一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1997年第2期28-34,共7页
论“后传统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观●杨俊一所谓“后传统社会主义”(posttraditionalSocialism)在此指“传统社会主义”之后的中国社会形态。它处在“世界—中国”一体化的社会发展阶段,走的是一条“民族... 论“后传统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观●杨俊一所谓“后传统社会主义”(posttraditionalSocialism)在此指“传统社会主义”之后的中国社会形态。它处在“世界—中国”一体化的社会发展阶段,走的是一条“民族世界化”即“兴国富民,面向世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观 历史哲学 生产力资源 社会发展模式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 经济增长 经济主体
下载PDF
从“矛盾思维”到“实效思维”──邓小平对毛泽东实事求是观的发展
17
作者 杨俊一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1994年第3期9-19,共11页
从“矛盾思维”到“实效思维”──邓小平对毛泽东实事求是观的发展杨俊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已是全党乃至全国人民的基本共识。然而,十几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党的这一思想路线在... 从“矛盾思维”到“实效思维”──邓小平对毛泽东实事求是观的发展杨俊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已是全党乃至全国人民的基本共识。然而,十几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党的这一思想路线在现实活动领域仍然受到"左"或右的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毛泽东 实事求是观 矛盾思维 思维方式 实效 阶级斗争 新民主主义 社会发展 分析方法
下载PDF
论人学模式的“创新”构架──哲学与经济学人性模式的比较分析
18
作者 杨俊一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5-90,共6页
关键词 经济学 人性模式 哲学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人的存在及其实现形式
19
作者 杨俊一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5-40,共6页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日益深化,其结构性要素的变迁使"现实人"的活动方式日益呈现出与"前转型期"明显不同的特征。概括起来,其一,"现实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越来越具有"异质...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日益深化,其结构性要素的变迁使"现实人"的活动方式日益呈现出与"前转型期"明显不同的特征。概括起来,其一,"现实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越来越具有"异质性";其二,"现实人"的"价值实现形式"越来越具有选择性。但无论是"异质性存在"还是"选择性实现",都与社会结构转型的要素变迁有着内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人的存在 人的实现形式
下载PDF
论社会主体与社会动力
20
作者 杨俊一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6期86-88,共3页
社会是人们活动的产物,但社会的发展又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仅仅从社会客体的角度探讨社会发展动力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主体的活动,通过对生命个体活动目的性和客观性的逻辑分析,揭示出社会主体活动的规律性,科学地说明社会发... 社会是人们活动的产物,但社会的发展又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仅仅从社会客体的角度探讨社会发展动力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主体的活动,通过对生命个体活动目的性和客观性的逻辑分析,揭示出社会主体活动的规律性,科学地说明社会发展动力的实在内容。一、社会主体。人类活动和自然活动不同,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相互作用的过程。目的性和客观性是人类活动结构的基本因素,从而也构成了人类活动的基本矛盾。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它是活动主体的思维性和肉体感性的矛盾外在化的表现;其二,它是活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内在结构。这是由于人类活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因为人首先是一个自然存在物。在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必然先形成主体的感性需要,然后经过理性的选择,使这一感性需要升华为活动的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体 相互作用 人类活动 社会动力 劳动主体 客观性 生命个体 活动主体 目的性 生命主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