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准确识别鱼类摄食强度是实现精准投喂的前提和关键。水质、视觉、声音等单模态数据均可用于评估摄食强度,但单一模态往往具有片面性,难以完全反映全局特征,存在识别精度低、可移植性差等问题。多模态方法通过融合...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准确识别鱼类摄食强度是实现精准投喂的前提和关键。水质、视觉、声音等单模态数据均可用于评估摄食强度,但单一模态往往具有片面性,难以完全反映全局特征,存在识别精度低、可移植性差等问题。多模态方法通过融合不同模态的特征,可为摄食强度量化提供新的手段。基于此,为融合鱼类摄食中的“水质-声音-视觉”信息,实现高精度的鱼类摄食强度量化,该研究在多模态Transformer(multimodal transformer,MulT)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模态融合的鱼类摄食强度识别算法Fish-MulT。首先,从输入的水质、声音和视觉数据中提取特征向量;其次,利用多模态转移模块(multimodal transfer module,MMTM)对输入的特征向量进行融合,得到3种融合向量;然后对融合向量添加自适应权重并相加,得到融合模态;最后,利用融合模态将MulT算法中各模态分支的跨模态Transformer(cross-modal transformer)从2个优化为1个。试验结果表明,与MulT算法相比,该研究算法的鱼类摄食强度识别准确率由93.30%提高到95.36%,参数量减少38%。与水质、声音和视觉单模态相比,准确率分别提高68.56、21.65和3.61个百分点。可用于制定精准投喂策略,并为开发智能投喂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展开更多
新一代信息技术促使冷链智能化水平得以快速发展,精准把控智慧冷链发展水平是实现技术瓶颈重点突破与发展方向战略布局的前提基础与保障。基于此,本研究从供给能力、仓储能力、运输能力、经济效益、信息化水平等维度构建了中国智慧冷链...新一代信息技术促使冷链智能化水平得以快速发展,精准把控智慧冷链发展水平是实现技术瓶颈重点突破与发展方向战略布局的前提基础与保障。基于此,本研究从供给能力、仓储能力、运输能力、经济效益、信息化水平等维度构建了中国智慧冷链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并结合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对2017—2021年中国30个省市(不包含西藏、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的智慧冷链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ESDA)和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分析评价指标对不同省市的影响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状况、配套设施建设与信息化水平对智慧冷链建设影响作用较大;东部沿海地区智慧冷链发展普遍较好,西南和西北地区发展缓慢,整体发展较为落后;评价指标具有显著时空异质性,影响程度随空间位置和时间发生变化。为提升中国智慧冷链整体发展水平,就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信息化转型升级提出相应发展对策。本研究可为实现中国智慧冷链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等提供科学依据。展开更多
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场需求量呈不断增长态势,同时也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为满足未来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中国冷链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新特征与新方向,但前提基础是...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场需求量呈不断增长态势,同时也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为满足未来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中国冷链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新特征与新方向,但前提基础是精确认知低碳冷链物流发展状况。鉴于此,本文首先从能源转型、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国家政策四个层面构建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评价体系,并针对不同指标进行权重以及障碍度分析,探究不同指标对低碳冷链物流发展的影响度;其次,采用熵权-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评价模型对中国2017至2021年低碳冷链物流发展情况进行评分,确定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指标中,绿色包装材料使用增长率、低碳技术论文发表数、科研人员占比、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量增长率、氢氯氟烃制冷剂缩减率权重占比分别达到0.1243、0.1074、0.1066、0.0982、0.0716,对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影响较大;2017至2021年间,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评分从0.1498到0.2359,同比增长约57.5%;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虽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依旧处于发展阶段。展开更多
文摘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准确识别鱼类摄食强度是实现精准投喂的前提和关键。水质、视觉、声音等单模态数据均可用于评估摄食强度,但单一模态往往具有片面性,难以完全反映全局特征,存在识别精度低、可移植性差等问题。多模态方法通过融合不同模态的特征,可为摄食强度量化提供新的手段。基于此,为融合鱼类摄食中的“水质-声音-视觉”信息,实现高精度的鱼类摄食强度量化,该研究在多模态Transformer(multimodal transformer,MulT)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模态融合的鱼类摄食强度识别算法Fish-MulT。首先,从输入的水质、声音和视觉数据中提取特征向量;其次,利用多模态转移模块(multimodal transfer module,MMTM)对输入的特征向量进行融合,得到3种融合向量;然后对融合向量添加自适应权重并相加,得到融合模态;最后,利用融合模态将MulT算法中各模态分支的跨模态Transformer(cross-modal transformer)从2个优化为1个。试验结果表明,与MulT算法相比,该研究算法的鱼类摄食强度识别准确率由93.30%提高到95.36%,参数量减少38%。与水质、声音和视觉单模态相比,准确率分别提高68.56、21.65和3.61个百分点。可用于制定精准投喂策略,并为开发智能投喂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文摘新一代信息技术促使冷链智能化水平得以快速发展,精准把控智慧冷链发展水平是实现技术瓶颈重点突破与发展方向战略布局的前提基础与保障。基于此,本研究从供给能力、仓储能力、运输能力、经济效益、信息化水平等维度构建了中国智慧冷链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并结合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对2017—2021年中国30个省市(不包含西藏、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的智慧冷链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ESDA)和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分析评价指标对不同省市的影响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状况、配套设施建设与信息化水平对智慧冷链建设影响作用较大;东部沿海地区智慧冷链发展普遍较好,西南和西北地区发展缓慢,整体发展较为落后;评价指标具有显著时空异质性,影响程度随空间位置和时间发生变化。为提升中国智慧冷链整体发展水平,就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信息化转型升级提出相应发展对策。本研究可为实现中国智慧冷链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等提供科学依据。
文摘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场需求量呈不断增长态势,同时也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为满足未来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中国冷链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新特征与新方向,但前提基础是精确认知低碳冷链物流发展状况。鉴于此,本文首先从能源转型、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国家政策四个层面构建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评价体系,并针对不同指标进行权重以及障碍度分析,探究不同指标对低碳冷链物流发展的影响度;其次,采用熵权-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评价模型对中国2017至2021年低碳冷链物流发展情况进行评分,确定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指标中,绿色包装材料使用增长率、低碳技术论文发表数、科研人员占比、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量增长率、氢氯氟烃制冷剂缩减率权重占比分别达到0.1243、0.1074、0.1066、0.0982、0.0716,对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影响较大;2017至2021年间,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评分从0.1498到0.2359,同比增长约57.5%;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虽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依旧处于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