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子春《周礼》校勘学的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丁进 杨化坤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40-42,共3页
杜子春在校勘《周礼》方面,成就卓越,其校勘方法严谨科学,形式灵活,主要有:根据常识纠正形近而误的字,根据文意纠正明显用错的字,保留有价值的别本异文,利用多本互相参考校勘,校勘兼有训诂。他的这一套校勘方法,极大地推动了《周礼》学... 杜子春在校勘《周礼》方面,成就卓越,其校勘方法严谨科学,形式灵活,主要有:根据常识纠正形近而误的字,根据文意纠正明显用错的字,保留有价值的别本异文,利用多本互相参考校勘,校勘兼有训诂。他的这一套校勘方法,极大地推动了《周礼》学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子春 周礼 校勘
下载PDF
儒家教化思想与颂体的社会功用
2
作者 杨化坤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学说,具有显著的教化功能,在维系政权的稳固、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长期的发展,儒家教化思想逐步确立,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教化的主体、对象、场所、内容,乃至产生了专门的释奠、临雍...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学说,具有显著的教化功能,在维系政权的稳固、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长期的发展,儒家教化思想逐步确立,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教化的主体、对象、场所、内容,乃至产生了专门的释奠、临雍之礼。颂体是由《诗经》“三颂”演变而来,由于其独特的文体功能,成为儒家教化思想的重要传播载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写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教化 颂体 功用
下载PDF
北朝学者邢劭儒学思想探微
3
作者 杨化坤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7-32,共6页
邢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儒者,在北朝儒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的儒学思想受其父邢虬的影响较大,擅长“三礼”之学。作为卓有成就的儒者,邢劭的儒学思想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博学多才,不独守一经;学以致用,不死守旧... 邢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儒者,在北朝儒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的儒学思想受其父邢虬的影响较大,擅长“三礼”之学。作为卓有成就的儒者,邢劭的儒学思想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博学多才,不独守一经;学以致用,不死守旧制;深明旨义,不陷入章句之末节。邢劭为人颇具名士风度,长于思辨,在其儒学思想的形成中,玄学思维的介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邢劭 儒学 玄学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词中豆蔻意象考释
4
作者 杨化坤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58,共7页
豆蔻种类繁多,而文学作品中经常吟咏或借以抒情的则为豆蔻和红豆蔻两种。由于生于南方和开于春天,豆蔻意象最初的含义便是指代地域与时令。晚唐杜牧在《赠别》中借豆蔻比喻娇羞的少女,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也使豆蔻意象的这一层含义深... 豆蔻种类繁多,而文学作品中经常吟咏或借以抒情的则为豆蔻和红豆蔻两种。由于生于南方和开于春天,豆蔻意象最初的含义便是指代地域与时令。晚唐杜牧在《赠别》中借豆蔻比喻娇羞的少女,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也使豆蔻意象的这一层含义深入人心。豆蔻因连枝而生的特点受到历代文人的垂青,在诗词作品中赋予其连理、相思等人类所特有的情感寄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蔻 南方 文学 意象
下载PDF
唐前诗歌“且(复)”反义句考述
5
作者 杨化坤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21-125,共5页
"且复反义句"是一种独特的诗歌句式,其萌蘖于《诗经》,正式形成于刘宋,大量出现则在齐梁时期。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且""复"等连词连接前后语义相反的一对动词或形容词,有单句,也有对句,内容以写景为主。其... "且复反义句"是一种独特的诗歌句式,其萌蘖于《诗经》,正式形成于刘宋,大量出现则在齐梁时期。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且""复"等连词连接前后语义相反的一对动词或形容词,有单句,也有对句,内容以写景为主。其形成过程历时弥久,参与诗人众多。且复反义句不仅反映了其自身文学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轨迹及创作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句式结构 诗歌表达方式 《诗经》 齐梁诗歌
下载PDF
杜子春《周礼》训诂范式探析
6
作者 丁进 杨化坤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8-32,共5页
杜子春《周礼》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训诂范式。这个范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定字形,释字义,标音读,正句读和说名物制度。在训诂方法方面,揭示本字与借字关系,以通俗的同义词解释生僻词,以双音节词解释单音节词,用反说法解释,用对比法解释,... 杜子春《周礼》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训诂范式。这个范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定字形,释字义,标音读,正句读和说名物制度。在训诂方法方面,揭示本字与借字关系,以通俗的同义词解释生僻词,以双音节词解释单音节词,用反说法解释,用对比法解释,变换视角解释,用方言解释。在正音读方面,有以本字组词注音、以同声旁字注音和以他字注音。在说名物制度方面,有行为过程描述法、对比解说法和引用文献证明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子春 《周礼》 训诂
下载PDF
一花一世界——中国古代诗词中的豆蔻意象
7
作者 杨化坤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74-80,共7页
豆蔻种类繁多,文学作品中经常吟咏或借以抒情的为豆蔻和红豆蔻两种。由于生于南方和开于春天,豆蔻意象最初的含义便是指代地域与时令。晚唐杜牧在《赠别》中借豆蔻比喻娇羞的少女,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也使豆蔻意象的这一层含义深入人... 豆蔻种类繁多,文学作品中经常吟咏或借以抒情的为豆蔻和红豆蔻两种。由于生于南方和开于春天,豆蔻意象最初的含义便是指代地域与时令。晚唐杜牧在《赠别》中借豆蔻比喻娇羞的少女,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也使豆蔻意象的这一层含义深入人心。豆蔻因连枝而生的特点受到历代文人的垂青,在诗词作品中赋予其连理、相思等人类所特有的情感寄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蔻 南方 文学 意象
下载PDF
《周礼》学的奠基:杜子春的《周礼》学管窥
8
作者 丁进 杨化坤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4,共4页
杜子春是东汉继刘歆之后又一个经学大家,在《周礼》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其著作虽已散佚不传,但通过郑玄注《周礼》所引的187条"杜子春云"可以看出,他已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学术范式,并有专门的著作问世,主要体现在他对《周礼》... 杜子春是东汉继刘歆之后又一个经学大家,在《周礼》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其著作虽已散佚不传,但通过郑玄注《周礼》所引的187条"杜子春云"可以看出,他已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学术范式,并有专门的著作问世,主要体现在他对《周礼》的校勘、训诂及对其他经师观点的处理方面。他的这一套范式严谨规范,不仅推动了《周礼》学研究的发展,也对后世学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子春 周礼 范式
下载PDF
哀颂的起源和功用
9
作者 杨化坤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68-70,共3页
哀颂是出现于东汉末年的一种文体,用于抒发对亡者的哀思及称颂其功德。就文体属性而言,哀颂属于颂体,与哀辞有别,内容上与单纯抒发哀痛之情的哀辞有别,作用是颂扬死者功德。文体形式也丰富多样。
关键词 哀颂 起源 功用
下载PDF
基于智慧课堂的写作课程教学研究——以安徽财经大学“写作与沟通”课程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化坤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470-474,共5页
对传统“写作课程”的教学作了深入的探讨,叙述了“写作与沟通”课程教学在引进先进的智慧课堂教学理念后,改进了传统“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智能化和多元化的学习习惯。实验结... 对传统“写作课程”的教学作了深入的探讨,叙述了“写作与沟通”课程教学在引进先进的智慧课堂教学理念后,改进了传统“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智能化和多元化的学习习惯。实验结果标明:无论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智慧课堂教学均表现出其优越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课堂 信息技术 个性化 智能化 写作课程教学
下载PDF
儒家“天命”思想与颂体的政治诉求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化坤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5-41,共7页
儒家“天命”思想广泛体现在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的各个方面。“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吊民伐罪”都是儒家“天命”思想的具体表现,它们常凭借符瑞来客观呈现。作为服务于政治的文体之一,颂成为表现儒家“天命”思想的重要载体。颂体文... 儒家“天命”思想广泛体现在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的各个方面。“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吊民伐罪”都是儒家“天命”思想的具体表现,它们常凭借符瑞来客观呈现。作为服务于政治的文体之一,颂成为表现儒家“天命”思想的重要载体。颂体文通过文学描写,令“天命”思想得以更为广泛、有效的传播,从而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颂体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吊民伐罪”
下载PDF
赋、颂二体混称、连称的表现和原因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化坤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82-87,共6页
赋、颂是产生于汉代的两种文体,二者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由于颂在古代可以作为诵的假借字,而赋也被认作是"不歌而诵",因此人们常常以颂称赋。东汉之后,赋的颂扬功能加强,更造成了赋、颂的混称。同时它们文体的同源性及... 赋、颂是产生于汉代的两种文体,二者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由于颂在古代可以作为诵的假借字,而赋也被认作是"不歌而诵",因此人们常常以颂称赋。东汉之后,赋的颂扬功能加强,更造成了赋、颂的混称。同时它们文体的同源性及地位的相似性,也是造成二者并称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赋颂"作为一个固定词语出现时,除了偏指赋体外,还有两种含义,即泛指有韵之文,及特指赋、颂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颂” 混称 连称
下载PDF
论颂、铭、碑三种文体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化坤 《天中学刊》 2018年第4期90-95,共6页
颂、铭、碑是中国古代的三种文体,它们的生成方式各不相同,但在功能上都具有颂德的作用,以致很多时候一篇作品,从内容上看是颂,从行为方式上看是铭,从载体上看则又是碑。刘勰称颂"敬慎如铭",说明颂与铭在宣扬德威方面作用相同... 颂、铭、碑是中国古代的三种文体,它们的生成方式各不相同,但在功能上都具有颂德的作用,以致很多时候一篇作品,从内容上看是颂,从行为方式上看是铭,从载体上看则又是碑。刘勰称颂"敬慎如铭",说明颂与铭在宣扬德威方面作用相同,而"碑颂"一词的出现,则表示了颂、碑之间文体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慎如铭 碑颂
下载PDF
论清代寿州孙氏的家族成就与社会贡献--以科举、义行、文学为中心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化坤 张丽丽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13,共7页
孙氏家族明朝初年迁居寿州,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至清代中后期,枝繁叶茂,人才辈出,逐渐成为当地第一大家族。孙氏族风纯厚,重视道义,诗礼传家,在社会多个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他们重视教育,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以经商获取财富,又能慷慨捐赠... 孙氏家族明朝初年迁居寿州,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至清代中后期,枝繁叶茂,人才辈出,逐渐成为当地第一大家族。孙氏族风纯厚,重视道义,诗礼传家,在社会多个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他们重视教育,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以经商获取财富,又能慷慨捐赠,回馈社会;文学创作方面,寿州孙氏也有一定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州孙氏 科举 义行 文学
下载PDF
补正史之阙——桂林铁封山唐《平蛮颂》碑的历史还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化坤 《唐都学刊》 2018年第3期35-39,共5页
《平蛮颂》碑位于桂林铁封山,刻于公元777年,完整地记载了776年李昌巙奉命平定西原蛮潘长安之事。由于正史未载,这段历史向来很少为人关注。根据颂碑与其他史料的对照,潘长安及李昌巙的生平问题,以及颂碑的撰文者韩云卿、书写者韩秀实... 《平蛮颂》碑位于桂林铁封山,刻于公元777年,完整地记载了776年李昌巙奉命平定西原蛮潘长安之事。由于正史未载,这段历史向来很少为人关注。根据颂碑与其他史料的对照,潘长安及李昌巙的生平问题,以及颂碑的撰文者韩云卿、书写者韩秀实的若干问题得以解决。并且,碑中记载的斩首数目是两万余级,而非二百余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蛮颂 潘长安 李昌巙 斩首数目
下载PDF
论“赞颂相似”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化坤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90-95,共6页
赞和颂是中国古代两种关系极为密切的文体,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比较相似,以致很多人对他们难以区分。早在汉代,班固就无奈地表示"赞颂相似",可见二者的确有很多的相似点。作为两种不同的文体,赞、颂在功能、使用对象、题材和篇... 赞和颂是中国古代两种关系极为密切的文体,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比较相似,以致很多人对他们难以区分。早在汉代,班固就无奈地表示"赞颂相似",可见二者的确有很多的相似点。作为两种不同的文体,赞、颂在功能、使用对象、题材和篇体形式方面均存在着相同点,正印证了班固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在“中国秘书史”课程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化坤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前,中国秘书史教材数量偏少,只重视知识的梳理,缺乏经典案例的释读。为了弥补这个缺憾,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中国秘书史中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是案例教学法的... 目前,中国秘书史教材数量偏少,只重视知识的梳理,缺乏经典案例的释读。为了弥补这个缺憾,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中国秘书史中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是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变换角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者,最大程度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中国秘书史 杨修之死
下载PDF
因礼作颂:中国古代封禅礼仪中颂体的使用
18
作者 杨化坤 丁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52-57,共6页
封禅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礼仪。因封禅而产生的众多文体中,颂体的使用最为广泛。封禅前,颂用于陈符瑞、颂圣德,劝诱皇帝封禅;封禅中,人们刻石作颂,颂扬皇帝功德;封禅后,又为登封、降禅、朝觐三坛立碑作颂,分别记述其礼仪过程。整个封... 封禅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礼仪。因封禅而产生的众多文体中,颂体的使用最为广泛。封禅前,颂用于陈符瑞、颂圣德,劝诱皇帝封禅;封禅中,人们刻石作颂,颂扬皇帝功德;封禅后,又为登封、降禅、朝觐三坛立碑作颂,分别记述其礼仪过程。整个封禅前后,颂体全程参与,既是礼仪的内容之一,也是重要的表现手段和传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禅 刻石文
下载PDF
论杨明照先生《增订文心雕龙校注》的校勘学成就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化坤 《沧桑》 2010年第3期140-141,共2页
杨明照先生的《增订文心雕龙校注》一书在校勘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收集材料的丰富性,校勘方法的科学性,对前人优秀成果的继承以及为后人留下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心雕龙》等方面。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展开论... 杨明照先生的《增订文心雕龙校注》一书在校勘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收集材料的丰富性,校勘方法的科学性,对前人优秀成果的继承以及为后人留下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心雕龙》等方面。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展开论述,探讨杨先生的校勘学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明照 《增订文心雕龙校注》 校勘学
下载PDF
《文心雕龙·颂赞》篇新论三题
20
作者 杨化坤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95-99,共5页
《文心雕龙·颂赞》篇是系统论述颂体与赞体的专论,因年代久远,词旨晦涩,后世有不少的地方存在着误读,亟需厘正。"雅而似赋"中的"雅"为讽谏之意,并非雅正的意思;"不辨旨趣"中的"旨趣",指... 《文心雕龙·颂赞》篇是系统论述颂体与赞体的专论,因年代久远,词旨晦涩,后世有不少的地方存在着误读,亟需厘正。"雅而似赋"中的"雅"为讽谏之意,并非雅正的意思;"不辨旨趣"中的"旨趣",指《赵充国颂》和《显宗颂》的精神主旨,而非颂与风雅的关系;"敬慎如铭"是指颂与铭一样恭敬慎重,而非《文赋》中的"优游"之意,更不可将"铭"换为"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讽谏 旨趣 敬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