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学校课程文化的本体论向度与变革路径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杨四耕
-
机构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0,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少年儿童组织发展百年成就与经验研究”(BEA220044)。
-
文摘
从本体论角度看,课程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课程的存在方式和存在本身。课程文化是课程形态和课程实践蕴含的价值、信仰、规范、技术和语言的合生体。课程文化不仅仅是“事物”的集合,更是“事件”的生成,并以“事件本体论”立场赋予自身以合法性。课程文化作为“事件”,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且是动态的、实践的和生成着的。“事件本体论”以事件作为课程文化知识表征单元,展现了由课程文化要素、课程文化形态、课程文化主体共同构成的一幅兼容动人的文化图景,为学校课程文化变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关键词
课程文化
学校课程文化变革
摄入
合生
事件本体论
-
Keywords
curricul um culture:reform of school curriculum culture:prehension
concrescences ontology of events
-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新质课程文化的“合生”设计与路径选择
- 2
-
-
作者
杨四耕
-
机构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
-
出处
《江苏教育》
2024年第34期30-34,共5页
-
文摘
课程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课程与文化的“合生”设计是建构新质课程文化的重要方法。在具体操作上,新质课程文化建构可以采取自上而下的演绎路径,实现从文化概念到课程设计的“合生”,也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的归纳路径,实现从课程实践到文化逻辑的“合生”。不论采取哪一条路径,我们都必须为学校课程文化变革提供充分理由或理论依据,增强学校课程文化变革的认同感。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文化自觉。
-
关键词
新质课程文化
“合生”设计
演绎路径
归纳路径
文化自觉
-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略论反思性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
被引量:31
- 3
-
-
作者
杨四耕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
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44,共4页
-
文摘
建立反思性教学评价标准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反思性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必须遵循发展性、双向性、合理性和开放性原则,综合运用教学环节细分、教学行为分析、教学问题诊断和教学反思追问等设计策略,处理好“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科学评价与人文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外显行为与内隐反思以及素质标准、责任标准与绩效标准之间的关系。
-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
教学评价标准
基本原则
设计策略
学会教学
学会学习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自主课堂的要义与操作
被引量:26
- 4
-
-
作者
杨四耕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1-45,共5页
-
文摘
自主课堂是主体性教育课堂化的结果,是建基于师生充分自主基础上的导向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一般发展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论和教学形式与方法。从教学主体的角度看,自主课堂包含教师的教学自主和学生的学习自主,二者的关系可用“发展矢量原理”和“课堂平衡原理”来说明;在具体操作层面,自主课堂着眼于自主情境的创设、自主学习的经营、自主交往的构建和自主体验的获得,它们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完整的课堂生活。
-
关键词
自主课堂
自主教学
自主学习
发展矢量原理
课堂平衡原理
课堂教学
-
Keywords
independent classroom
independent teaching
independent learning
the principle of developing vector
the principle of balancing classroom
-
分类号
G424.2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宽容精神观照下的课堂教学变革
被引量:4
- 5
-
-
作者
杨四耕
林存华
-
机构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华东师范大学
-
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0-43,共4页
-
文摘
对“不守成规”的言行的容忍,对他人的反对意见的容忍以及对人性弱点的容忍,这3者构成了“宽容精神”逻辑层次上相互递进的内涵。以宽容精神检视传统课堂教学之弊端,让宽容精神充盈课堂教学,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和方向。
-
关键词
宽容
宽容精神
课堂教学变革
-
分类号
G63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研究性学习的后现代特征与教学论意义
被引量:14
- 6
-
-
作者
杨四耕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
出处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30,共5页
-
文摘
研究性学习是与后工业社会对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要求相适应的学习方式。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相对应 ,研究性学习亦具有反本质主义、反表象主义、反基础主义之特征。把握这些特征 ,对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学规范的转型以及教学理论的反思与重构均有积极意义。
-
关键词
教学论
研究性学习
后现代特征
反本质主义
反表象主义
反基础主义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教育与道德
被引量:19
- 7
-
-
作者
杨四耕
-
机构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3-47,共5页
-
文摘
道德是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如何的非权力规范,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在一般意义上,教育即对道德的自觉追求;在终极意义上,教育即道德。它们共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教育的领域是道德的领域。
-
关键词
教育
道德
伦理学
道德价值
道德原则
非权力规范
道德追求
-
Keywords
education
morality
education about morality
moral education
-
分类号
G40-05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当代新基础教育的生命美学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14
- 8
-
-
作者
杨四耕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1,共5页
-
文摘
新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当代理想。当代新基础教育的生命美学观在深层意义上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自由的教育价值观 ;在一般意义上是一种充溢着人的生命活力的教育主体观 ,而尤其是指一种教育对象观 ;在具体意义上是一种以人的自由活动为特征的教育活动观。确认当代新基础教育的生命美学观 ,对我国基础教育目标的调整、课堂教学的转型以及课程的重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
关键词
新基础教育
生命美学观
方法论意义
基础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价值观
教育主体观
-
Keywords
the new basic education
life-aesthetics view
significance of methodology
-
分类号
G639.21
[文化科学—教育学]
G40-0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教学理解与人文化成——教学诠释学研究
被引量:13
- 9
-
-
作者
杨四耕
-
机构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16,共8页
-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理解教育研究" (课题批号 :BHA0 10 0 83)子课题"教学诠释学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作为师生的精神生命活动的教学理解”与“作为师生的现实生命存在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着深刻的、内在的关联 :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学理解的本体论基础 ,教学理解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构成。在终极意义上 ,教学理解即是教学主体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澄明 ,而这种澄明最终指向教学主体的自我超越与文化生成。
-
关键词
教学诠释学
教学理解
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本体
自我理解
文化生成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区域课程改革的瀑布模型及其推进策略
被引量:8
- 10
-
-
作者
杨四耕
-
机构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18,共7页
-
文摘
区域课程改革模式主要有“自上而下”的空降模式、“自下而上”的草根模式和“平行主体”的分布模式三种。按照古德莱德“课程层级论”思想,区域课程改革的“瀑布模型”包含区域层面的“理想的课程”、学校层面的“正式的课程”、科组层面的“理解的课程”、教师层面的“实施的课程”和学生层面的“经验的课程”五个层级。每个层级内部都有一个“势能储层”,其中若干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一定的能量,推动区域课程改革纵深发展。区域课程改革的瀑布式推进过程可以分为“接纳—采用—实施—提炼”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推进策略。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应汇聚多方面的力量,让课程改革呈现强有力的“瀑布效应”。
-
关键词
区域课程改革
课程层级论
瀑布模型
瀑布效应
-
Keywords
regional curriculum relorm
theory of curriculum hierarchy
waterfall model
waterfall effect
-
分类号
G423.07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自主性变革:走向课程自觉的美好境界
被引量:8
- 11
-
-
作者
杨四耕
-
机构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70,共5页
-
文摘
自主性变革是基于文化自觉的课程变革,其特点是清晰的课程自知、透彻的课程自在、积极的课程自为、深刻的课程自省以及持守的课程自立的统一。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是自主性变革的关键路径,它需要学校多主体共同参与,分析学校课程情境、厘定学校课程哲学、确定学校课程目标、设计学校课程框架、布局学校课程实施、思考学校课程评价、探索学校课程管理,这是学校课程决策、课程设计和课程编制有机统一的过程,由此学校便走向了课程自觉的美好境界。
-
关键词
自主性变革
文化自觉
课程自觉
学校整体课程规划
-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一个教学论难题:“凯洛夫问题”
被引量:4
- 12
-
-
作者
杨四耕
-
机构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出处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9-46,共8页
-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理解教育研究"(课题批号:BHA010083)子课题"教学诠释学研究"终期成果之一
-
文摘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凯洛夫教学论的贡献都是巨大的,是第一位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与此同时,凯洛夫教学论也存在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即“凯洛夫问题”。对于凯洛夫教学论,必须谨慎地秉持“一种积极的怀疑论”,而不能对它进行简单地否定、甚至“颠覆”。“凯洛夫问题”的实质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而归根结底是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
-
关键词
教学论难题
凯洛夫教学论
凯洛夫问题
凯洛夫法则
事实问题
承诺问题
-
Keywords
puzzle of instructional theory
Kairov's pedagogy
Kairov's dilemma
Kairov's principles
actual problems
consented questions
-
分类号
G40-03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关于教学艺术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3
- 13
-
-
作者
杨四耕
-
机构
江西教育学院
-
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3-47,共5页
-
文摘
关于教学艺术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考江西教育学院杨四耕教学艺术是教学领域中一个生命永驻的话题,在教学实践探索方面,可谓名家荟萃,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在教学艺术理论研究方面,可说是篇什繁多,专著迭出。近年来,教学艺术已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追求。但是,...
-
关键词
教学艺术
教学实践活动
理论与实践问题
教学内容
感性显现
教学艺术论
合目的性
教师
教学气氛
教学风格
-
分类号
G40-0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适度艺术
被引量:6
- 14
-
-
作者
杨四耕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
出处
《教学研究》
2002年第1期48-51,共4页
-
文摘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必须确立适度意识,这既是语文学科性质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学主体的审美呼唤。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适度艺术的实现必须从课程、教材、教法和师生的角度通盘考虑,要切实防止“过”与“不及”两种错误倾向。
-
关键词
教育方法
语文教学
德育
语文学科
性质
适度意识
适度艺术
-
Keywords
integrating morality education into Chinese tea-ching, awareness of moderation, art of moderation.
-
分类号
G42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师生关系与教学资源
被引量:13
- 15
-
-
作者
杨四耕
-
机构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
-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3年第8期37-40,共4页
-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理解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教学资源本身并不能对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学资源的影响取决于资源的使用。由此观之,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就不仅仅是一种“调度的”人际关系“状态”,而且是一种“使用的”人际关系“过程”。作为教学资源的师生关系,对话与交往是其共同特征,期望、指导、谈心、角色赋予以及激励和制止是其具体建构方式,而交往教学论思想、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和理解性教学理论则是其成功范例。
-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教学资源
教学模式
教学研究
教学设计
-
分类号
G45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教育研究的诠释学方法
被引量:5
- 16
-
-
作者
杨四耕
-
机构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
-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3年第12期16-21,共6页
-
文摘
诠释学方法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诠释学循环、诠释学经验、诠释学关系和诠释学语言是诠释学方法的基本内容或特征。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法论,诠释学方法具有相当深刻的范式意义,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论,更为我们对教育研究进行元思考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
关键词
教育研究
诠释学方法
研究方法
诠释学循环
本体论哲学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关于高效教学经验“命名”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
- 17
-
-
作者
杨四耕
-
机构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课程与教学研究室主任
-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
2013年第1期92-100,共9页
-
文摘
给高效教学经验命名是我们用思维构造教学实践活动的一种尝试。一个命名意味着一种态度,它表达着我们对教学实践活动的一种判断。给高效教学经验命名有利于"区分"各种不同的经验、传达经验的价值追求以及增强对经验的认同感,进而推动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如何使命名既达到规范要求,又具有独特新颖的特点;既便于理解,又能有效传达思想,是命名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从符号学角度看,高效教学经验的命名需遵循零度、合规范、合目的以及可理解等原则,而联接式、限定式、结构式和简称式是命名语词的四种基本结构方式,要素改造、旧词新用、借用外词是命名的三种基本命名方法。
-
关键词
高效教学经验
命名
零度原则
“一页纸教学法”
-
Keywords
efficient teaching experience, naming, the Principle of univocity, One - page teaching method
-
分类号
G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当代素质教育理论的方法论特征和时代意义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杨四耕
-
机构
江西教育学院教育系
-
出处
《教育学术月刊》
1997年第2期2-5,共4页
-
文摘
当代素质教育理论的方法论特征和时代意义●杨四耕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形成的素质教育思潮,随着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扩展,人们已经创立了愉快教育、创造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等多种实践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理论...
-
关键词
素质教育理论
方法论特征
素质教育实践
科教兴国
教育目的
社会发展
教育教学理论
教育理论体系
教育理想
教育规律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契约学习的理念与实施
被引量:24
- 19
-
-
作者
杨四耕
-
机构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出处
《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
2005年第3期4-7,共4页
-
文摘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使课程与教学更适合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一所学校来说,如何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基础上,建立学校的课程体系,让课程适合每一位学生呢? 契约学习是师生共同讨论、商量决定学什么、怎样学以及应学得如何,并通过学习契约的形式来加以约定的一种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契约学习能有效实现教师、学生和家长思想情感的沟通,学习意愿的连结以及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认同。
-
关键词
学生
学校课程
学习
国家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师生
教师
形式
教学
决定
-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体验:一种生命化的学习方式
被引量:26
- 20
-
-
作者
杨四耕
-
机构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7年第1期26-29,共4页
-
文摘
学习方式(learning mode)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应该说,与每一位中小学教师直接相关的莫过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教师教学行为的重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教师教学行为变革、评价方式变革的出发点与依据。因此,学习方式变革的问题不仅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难点、热点和亮点之一。
-
关键词
学生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生命化
教师教学行为
行为变革
学习方式变革
中小学教师
评价方式
-
分类号
G423.07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