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PAP及多重PAP结合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的建立、敏感性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守京 刘彦仿 +1 位作者 刘莹莹 刘厚才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42-52,104-105,共13页
作者在传统的 PAP 及 ABC 染色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重复使用桥抗及 PAP 的次数或重复使用生物素化桥抗及 PAP 和 ABC 的次数,使 PAP 与 ABC 方法成功地结合,增加连接于抗原部位的酶分子数,建立起两种敏感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染色结果经... 作者在传统的 PAP 及 ABC 染色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重复使用桥抗及 PAP 的次数或重复使用生物素化桥抗及 PAP 和 ABC 的次数,使 PAP 与 ABC 方法成功地结合,增加连接于抗原部位的酶分子数,建立起两种敏感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染色结果经显微分光光度图象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及染色效果的直接观察表明,重复染色可增加阳性强度,扩大阳性染色范围,提高信噪比,从而提高方法的敏感性,以生物素化桥抗取代非生物素化桥抗,将 ABC 引入到多重 PAP 方法中,可使方法的敏感性进一步提高。该方法结合单克隆抗体及多克隆抗体成功地检测出用传统双PAP 及 ABC 难以或不能检测出的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尸检组织中的病毒抗原及石蜡包埋肿瘤活检组织中的桥粒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生物素-卵白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 肾综合征出血热 病毒抗原 肿瘤 桥粒
下载PDF
应用鼠单抗显示鼠组织中特异性抗原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守京 刘彦仿 +1 位作者 刘莹莹 朱德生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30-135,183-184,共8页
作者在应用小鼠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单克隆抗体(MAbs)免疫细胞化学法定位HFRSV自然感染大鼠组织中的病毒抗原时发现,部分大鼠组织的特异性HFRSV MAbs的染色切片及无关MAb对照和空白对照染色的切片中均出现血液。血细胞,血管壁,... 作者在应用小鼠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单克隆抗体(MAbs)免疫细胞化学法定位HFRSV自然感染大鼠组织中的病毒抗原时发现,部分大鼠组织的特异性HFRSV MAbs的染色切片及无关MAb对照和空白对照染色的切片中均出现血液。血细胞,血管壁,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肾小球毛细血管及散在的心肌和肝细胞阳性,说明组织中有交叉反应。免疫双扩试验,羊抗鼠IgG桥抗可与大鼠Ig产生免疫沉淀反应,提示,组织中的交叉反应是由桥抗与大鼠细胞中本身存在的Ig(EIg)反应所致。为了避免EIg对特异性病毒抗原染色的干扰,我们以HFRSV MAbs预先分别与二抗羊抗鼠IgG结合,再用正常鼠Ig结合可能存在的二抗中尚未结合MAbs的Fab结合位点,制成一抗分子复合物,并以此作为一个新的相当于羊源性单克隆抗体孵育组织,以抗羊抗体连接羊PAP的多重PAP法显示一抗分子复合物的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一抗的特异性,以有多重PAP法的敏感性,可有效的避免因EIg产生的交叉反应。用小鼠抗大鼠Kappa轻链MAb按同样方法制备一抗分子复合物用于染色证实,产生交叉阳性的部位确为大鼠组织中的Ig。病毒抗原及Ig的定位结果说明,HFRSV自然感染大鼠组织中的病毒抗原有广泛分布,也存在免疫复合物,但后者有别于HFRS人体组织的分布,另外,心肌及肝细胞Ig阳性说明该组织存在因HFRSV感染所造成的组织损伤,该损伤可能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化学 大鼠 肾综合征出血热 病毒 免疫球蛋白 单克隆抗体 交叉染色
下载PDF
原位分子杂交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尸检组织中汉坦病毒M和SRNA的分布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守京 刘彦仿 +3 位作者 张劲凤 尚高峰 晏培松 胡明华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5年第1期48-55,共8页
本文以核酸原位分子杂交法研究了国内不同地区HFRS尸检病例组织中病毒RNA的分布和定位。结果在19例病例组织中均可检测到病毒RNA。陕西及沈阳地区病例,阳性部位主要是各脏器上皮及实质细胞。江西地区病例,病毒RNA主要... 本文以核酸原位分子杂交法研究了国内不同地区HFRS尸检病例组织中病毒RNA的分布和定位。结果在19例病例组织中均可检测到病毒RNA。陕西及沈阳地区病例,阳性部位主要是各脏器上皮及实质细胞。江西地区病例,病毒RNA主要出现于各脏器组织内血管壁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广州一例,病毒RNA主要分布于肝脏灶性溶解性坏死区域,肺泡壁和肾间质血管等部位。病毒RNA主要定位于细胞胞浆,呈颗粒状或全浆阳性,也出现干部分组织少数细胞胞核中。此外,病毒RNA还出现于细胞外液和红细胞表面。结果说明,HFRS病毒具有泛嗜性感染及上皮性组织或血管内皮细胞易感的特点,后者可能取决于不同地区HFRS病例所感染的病毒的血清型或毒株不同,从而引起不同类型HFRS及其病理和发病机理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原位分子杂交 RNA 肾病综合征 出血热
下载PDF
肾综合症出血热肾组织中病毒感染及病毒抗原的来源和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守京 刘彦仿 +2 位作者 胡锡祺 李明升 胡明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5年第6期401-408,共8页
目的:明确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肾组织中病毒感染及抗原的来源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分别对西安、沈阳、上海、江西和广州地区收集的30例HFRS尸检肾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28例进行病毒抗原检... 目的:明确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肾组织中病毒感染及抗原的来源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分别对西安、沈阳、上海、江西和广州地区收集的30例HFRS尸检肾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28例进行病毒抗原检测,有26例阳性(26/28/30);28例进行病毒RNA检测,26例阳性(26/28/30)。西安及沈阳病例,病毒抗原和RNA阳性部位主要是肾小管上皮细胞。上海及江西病例,病毒抗原定位于肾间质血管内皮,血管壁和肾小管上皮;而病毒RNA主要定位于肾间质血管和血管内皮,少数病例伴肾小管上皮细胞阳性;1例上海病例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核病毒RNA阳性。广州病例,病毒抗原主要定位于肾血管平滑肌细胞;在3例西安病例和6例上海病例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中检测到NP和HA抗原阳性的胞浆内病毒包涵体(CIB)。在病变严重的肾小管和间质血管部位可同时检测到IgG,IgM和C3阳性;少数病例肾小球也有不连续阳性,但较前两者弱。结论:HFRS病毒可感染肾脏中肾小管上皮和血管内皮,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包涵体,不同地区病例肾脏中病毒感染的部位不同,可能与不同地区病例所感染的病毒毒株或血清型不同有关。病毒感染所诱发的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病毒 抗原 肾脏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尸检组织中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G2,NP及HA结构蛋白抗原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守京 刘彦仿 +3 位作者 刘莹莹 晏培松 徐志凯 刘厚才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3年第3期243-256,共14页
本文应用15株分别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糖蛋白(Glycoprotein Ⅱ G2),核蛋白(Nuclcocapsid,NP)及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19例HFRS尸检病例的16种组织中的病毒抗原进行了定位和分布的研究及抗... 本文应用15株分别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糖蛋白(Glycoprotein Ⅱ G2),核蛋白(Nuclcocapsid,NP)及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19例HFRS尸检病例的16种组织中的病毒抗原进行了定位和分布的研究及抗原分析。结果表明,死于早期HFRS人体组织内病毒抗原量大,分布广泛,主要以可溶性和颗粒性两种形式存在,前者存在于细胞内和细胞外,呈G2,NP及HA抗原阳性,是参与形成免疫复合物的主要抗原形式;后者是以单纯病毒NP或HA抗原阳性的病毒包涵体(IB)形式存在于细胞内,是病毒直接作用所致细胞病变的标志,IB的广泛分布但只有极个别阳性细胞发生坏死,说明该病毒具有泛嗜性感染和弱致细胞病变能力的特性。抗原分析结果显示,组织细胞中病毒抗原的表达及其抗原量受宿主细胞的种属,组织结构特点及病期的影响,也存在个体差异以及因感染病毒株或血清型不同产生差异的可能性。病毒抗原染色形态学证实,NP上具有HA抗原位点,其抗原决定簇有三类,其中的某些抗原决定簇可因病毒宿主动物或细胞的种属不同,表达也不同。HA抗原在人体组织细胞中的高表达和广泛分布也说明HFRSV对人体有很强的侵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出血热病毒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用直接免疫金银法检测组织内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守京 刘彦仿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2年第1期29-31,共3页
作者以胶体金标记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多克隆及单克隆抗体的直接免疫金银法,做流行性出血热尸检、活检及动物组织中病毒抗原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并同ABC,PAP及APAAP法进行比较。该法操作简便,金标一抗与组织孵育后即可显色,所需时间较上... 作者以胶体金标记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多克隆及单克隆抗体的直接免疫金银法,做流行性出血热尸检、活检及动物组织中病毒抗原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并同ABC,PAP及APAAP法进行比较。该法操作简便,金标一抗与组织孵育后即可显色,所需时间较上述对比方法缩短2~4h,并能定位长期保存尸检组织中,用上述对比方法难以检测到的病毒抗原。该法可不受组织内色素、内源酶活性及交叉染色对结果的干扰,是一种较理想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热 流行性 免疫金银技术 抗原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人体组织中病毒包涵体的性质及意义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守京 刘彦仿 +3 位作者 刘莹莹 胡锡祺 李明升 胡明华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5年第3期197-202,共6页
应用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电镜及免疫电镜等方法进一步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人体尸检组织中病毒包涵体(IB)的抗原、核酸性质和超微结构特点作了进一步观察。结果,在39例中的20例尸检病例组织中显示出病毒核蛋白抗原和血凝素抗... 应用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电镜及免疫电镜等方法进一步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人体尸检组织中病毒包涵体(IB)的抗原、核酸性质和超微结构特点作了进一步观察。结果,在39例中的20例尸检病例组织中显示出病毒核蛋白抗原和血凝素抗抗原阳性的IB,其中包括16例陕西尸检病例组织中的6例休克期和1例多尿期病例,17例上海病例中的3例休克期和9例少尿期病例及3例江西病例中的1例休克期病例。IB主要分布在呼吸道和肺泡、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胃肠道、腺垂体、扁桃体、胰腺、前列腺等组织的粘膜上皮和腺上皮细胞及肝细胞和睾丸生精上皮细胞胞浆中,阳性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可在该组细胞小同时检测到病毒RNA,多为胞浆内弥漫阳性,仅少数组织中显示出病毒RNA阳性IB结构。电镜观察阳性组织细胞中出现由大量微丝微管及颗粒样结构组成的IB结构,其小的病毒颗粒状结构、内质网及纤维丝状结构呈病毒抗原阳性,上述结构位于高尔基体区。结果说明该病毒有感染上皮细胞的特性,对其宿主细胞的致细胞病变作用是极其温和的,且多表现在亚细胞水平。IB可能是病毒过量表达抗原的堆积或病毒复制部位,而微丝微管结构可能参与病毒的感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病毒 包涵体
下载PDF
陈株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乳鼠的血管、细胞膜通透性的示踪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守京 刘彦仿 +2 位作者 刘莹莹 李远志 徐志凯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3年第4期247-250,共4页
作者分别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胶体硝酸镧及胶体金等作为示踪剂,光镜结合电镜,对陈株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实验性感染的BALB/c乳鼠血管及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乳鼠感染HFRSV后其血管及细胞膜的通透性有明显的增加,而正... 作者分别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胶体硝酸镧及胶体金等作为示踪剂,光镜结合电镜,对陈株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实验性感染的BALB/c乳鼠血管及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乳鼠感染HFRSV后其血管及细胞膜的通透性有明显的增加,而正常对照动物无变化,这对HFRS患者及自然感染HFRSV大鼠存在血管及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结果提示,这种血管及细胞的通透性增加可能与组织细胞的病毒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 出血热 病毒 乳鼠 感染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尸检材料中的病毒包涵体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守京 刘彦仿 +2 位作者 韩燕萍 徐志凯 晏培松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2年第3期246-252,共7页
应用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多克隆及单克隆抗体结合敏感的方法在尸检组织切片上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多克隆抗体可清楚地显示出尸检组织中病毒抗原阳性的包涵体结构。依光镜下染色的形态特点不同,可将包涵体分为四个类型即小泡型、大泡... 应用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多克隆及单克隆抗体结合敏感的方法在尸检组织切片上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多克隆抗体可清楚地显示出尸检组织中病毒抗原阳性的包涵体结构。依光镜下染色的形态特点不同,可将包涵体分为四个类型即小泡型、大泡型、多泡型和实心型。单克隆抗体染色进一步证实,实心型及空泡型包涵体呈“N”抗原阳性,少数组织中空泡状包涵体也呈“G2”抗原阳性。病毒包涵体的出现可作为该病毒在人体细胞内感染及复制的形态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检 病毒包涵体 流行性出血热
下载PDF
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组织中的病毒感染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守京 刘彦仿 +2 位作者 胡锡祺 李明升 胡明华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6年第1期21-28,共8页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陕西、沈阳、上海、江西、广州等地收集的3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尸检肾组织中的病毒RNA和抗原的定位和分布。病毒RNA检测34例,28例阳性;抗原检测34例,30例阳性,病毒...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陕西、沈阳、上海、江西、广州等地收集的3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尸检肾组织中的病毒RNA和抗原的定位和分布。病毒RNA检测34例,28例阳性;抗原检测34例,30例阳性,病毒RNA及其抗原主要定位于细胞胞浆中。西安及沈阳地区的病例,病毒RNA和抗原阳性部位主要是肾小管上皮细胞,较少出现血管阳性。上海、江西和广州地区病例病毒RNA主要出现于肾间质血管和少数病例的个别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病毒抗原分布于肾间质血管和肾小管上皮中。1例(广州病例)肾血管平滑肌细胞检测到空泡状病毒NP抗原。另外在3例西安病例和9例上海病例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中检测到NP和HA阳性的病毒包涵体。结果说明HFRS病毒可感染肾脏中肾小管上皮和血管内皮,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包涵体。不同地区病例肾脏中病毒感染的部位不同,可能与不同地区病例所感染的病毒毒株或血清型不同有关。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的损伤除病毒直接作用外,还可能有免疫因素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原位分子杂交 病毒感染
下载PDF
原位缺口平移标记断裂DNA技术及其在检测流行性出血热尸检和实验动物组织中细胞凋亡和早期死亡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守京 刘彦仿 吕波涛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89-396,505,共9页
原位缺口平移技术(ISNT)已被用于检测细胞核中DNA断裂鉴别尸检组织中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断裂、流行性出血热(EHF)组织中存在散在单个细胞变性死亡和灶性梗死样坏死,前者带有细胞凋亡的特征。本文以EHF肝脏和实验性病毒... 原位缺口平移技术(ISNT)已被用于检测细胞核中DNA断裂鉴别尸检组织中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断裂、流行性出血热(EHF)组织中存在散在单个细胞变性死亡和灶性梗死样坏死,前者带有细胞凋亡的特征。本文以EHF肝脏和实验性病毒感染鼠脑组织为例,应用缺口平移法,在DNA聚合酶或Klenow酶的作用下,将地高辛标记的dUTP掺入合成到DNA的断裂部位,通过碱性磷酸酶标抗地高辛抗体免疫组化法显示细胞DNA的断裂,检测和鉴别细胞的凋亡和坏死。为分析死后解剖时间间隔及组织固定时间对该方法的影响,本文选用死后2~140h尸检、经常规固定石蜡包埋后存放10~35年的标本和在10%福尔马林固定了10~35年之后再进行常规处理的标本。实验时用蛋白酶K(PK)消化前后对比并分别在标记反应液中略去DNA聚合酶作为阴性对照,用DNA酶消化组织人为制造DNA缺日作为阳性对照。结果发现,未经PK消化的组织,仅灶性肝细胞核ISNT标记阳性,经PK消化后,散在的带有凋亡特征的肝细胞胞核也出现阳性,灶性肝细胞胞核标记染色增强,但无论是蛋白酶消化与否,明确梗死样坏死的肝细胞均不被标记。结果还发现,死后2~24h内尸检组织和长时间(10~34年)存放的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坏死 凋亡 原位缺口平移 流行性出血热
下载PDF
改进的免疫胶体铁细胞化学染色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守京 刘彦仿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1期65-69,共5页
本文以改进的方法制备了胶体铁。该胶体制备简单,稳定性高,易于抗体标记,在PH7.4时,胶体与抗体IgG稳定结合形成胶体抗体复合物的经以CM-Sephadex C-50代替AmberlightCG50进行标记物的纯化,方法可靠,所制备的胶体铁标记抗体用于免疫细胞... 本文以改进的方法制备了胶体铁。该胶体制备简单,稳定性高,易于抗体标记,在PH7.4时,胶体与抗体IgG稳定结合形成胶体抗体复合物的经以CM-Sephadex C-50代替AmberlightCG50进行标记物的纯化,方法可靠,所制备的胶体铁标记抗体用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普鲁士蓝反应清晰地显示出标记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部位,与传统的免疫酶及免疫金银方法比较,具有敏感性高,背景干净,呈色鲜明等优点,结合免疫酶及免疫金银染色可用于抗原的双标及多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胶体铁 探针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骨髓细胞超微病理及病毒抗原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守京 刘彦仿 刘莹莹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2年第3期161-164,共4页
作者应用电镜及免疫电镜对21例EHF病毒抗原阳性(其中细胞阳性率为73.7%~25.3%)患者骨髓标本的观察结果表明,骨髓细胞中游离核糖体增多和聚积,高尔基体及内质网增生和扩张,胞浆内大泡形成和空泡化及少数溶解坏死,并有多数或单个存在... 作者应用电镜及免疫电镜对21例EHF病毒抗原阳性(其中细胞阳性率为73.7%~25.3%)患者骨髓标本的观察结果表明,骨髓细胞中游离核糖体增多和聚积,高尔基体及内质网增生和扩张,胞浆内大泡形成和空泡化及少数溶解坏死,并有多数或单个存在的典型的病毒样颗粒、病毒特异性包涵体及“多泡体”结构,病毒NP抗原标记物主要存在于游离核糖体、胞浆及大泡内的颗粒状结构及病毒包涵体中,而典型的病毒样颗粒、增生扩张的高尔基体及“多泡体”NP抗标记阴性.上述改变存在于病毒抗原阳性细胞中,提示病变是由病毒直接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病毒 流生性出血热
下载PDF
陈株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乳鼠的病毒抗原体内示踪、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守京 刘彦仿 +2 位作者 刘莹莹 李远志 徐志凯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3年第4期251-256,共6页
在血管及细胞膜通透性示踪的基础上,作者应用胶体金标记的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对陈株HFRSV感染的BALB/c乳鼠体内的抗原进行了体内示踪,光镜及电镜的观察.在对照动物中,示踪剂可清晰显示出组织内血管及网状... 在血管及细胞膜通透性示踪的基础上,作者应用胶体金标记的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对陈株HFRSV感染的BALB/c乳鼠体内的抗原进行了体内示踪,光镜及电镜的观察.在对照动物中,示踪剂可清晰显示出组织内血管及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并出现于吞噬细胞的胞浆溶酶体中;在感染动物,胶体金标无关抗体示踪可显示出血管通透性的改变,但无明显组织定位特性;而金标HFRSV抗体可出现于各器官的实质细胞中伴有组织结构的改变,并定位于细胞胞浆内的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空泡内颗粒状结构及包涵体样结构.多数细胞结构破坏,并有异常结构的出现;但病毒颗粒、未成熟病毒颗粒及病毒包涵体只在少数细胞中观察到.结果说明,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及细胞内泡状结构与病毒感染有关,病毒抗原阳性并非一定代表有完整的病毒结构.结果提示机体感染HFRSV后产生的抗体除可与细胞外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的损伤外,还有透过损伤的细胞膜与细胞内抗原结合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 出血热 病毒 乳鼠 感染
下载PDF
直接逆转录原位PCR检测实验性汉坦病毒感染乳鼠脑组织中病毒RNA及其与原位分子杂交的比较
15
作者 杨守京 刘彦仿 +1 位作者 贺宏印 刘俊彬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9-36,共8页
出生后2~3d的昆明种乳鼠,经腹腔接种100个半数致死量的陈株汉坦病毒,每只0.05ml,于接种后1、2、4、6、8、10、12、14d处死动物,每个时间点3~6只不等,取其脑组织固定于4%的多聚甲醛中,石蜡包埋制备... 出生后2~3d的昆明种乳鼠,经腹腔接种100个半数致死量的陈株汉坦病毒,每只0.05ml,于接种后1、2、4、6、8、10、12、14d处死动物,每个时间点3~6只不等,取其脑组织固定于4%的多聚甲醛中,石蜡包埋制备5μm的连续组织切片,每时间点取1~2例组织切片,用逆转录原位PCR(RT-ISPCR)方法检测组织中病毒S片段RNA,组织脱蜡后,经DNase、蛋白酶K、消化等予处理,用汉坦病毒RNAS片段特异的一对引物,在组织切片上进行病毒RNA的逆转录和PCR过程,直接将digoxigenin-11-dUTP掺入到扩增产物中,经过30个PCR循环后,用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digoxigenin抗体免疫组化检测扩增产物,连续组织切片用digoxigenin标记的汉坦病毒M片段G2编码区RT-PCR扩增产物的和S片段特异性探针进行原位分子杂交并与RT-ISPCR结果进行比较,另外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该基因表达产物病毒核抗原(NP),结果,RT-ISPCR在病毒感染1d的乳鼠脑组织中检测到病毒RNA扩增产物,扩增产物定位于神经细胞胞浆内,而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阴性。在病毒感染2d及2d以后的乳鼠脑组织中R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逆转录原位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位杂交 小鼠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内分泌组织中的病毒抗原、病变及其关系
16
作者 杨守京 刘彦仿 +2 位作者 晏培松 刘莹莹 徐志凯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3年第6期405-409,共5页
作者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研究了HFRS尸检内分泌及其有关组织中病毒抗原的分布,病毒抗原阳性细胞与病变的关系,病变的类型及病毒感染对胰腺内胰岛素表达的影响,所用的一抗有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糖蛋白(G_2),核蛋白(NP)及血凝素(HA... 作者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研究了HFRS尸检内分泌及其有关组织中病毒抗原的分布,病毒抗原阳性细胞与病变的关系,病变的类型及病毒感染对胰腺内胰岛素表达的影响,所用的一抗有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糖蛋白(G_2),核蛋白(NP)及血凝素(HA)抗原的单克隆抗体(15种)和多克隆抗体(PAb)以及抗胰岛素(INS)单克隆抗体。结果显示,内分泌组织中有两种染色形态的病毒抗原,一种是胞浆弥漫染色的抗原,为G_2,NP或HA阳性,阳性细胞弥漫分布,另一种是以病毒包涵体(IB)形式出现的颗粒性抗原,MAbs染色多为实性,PAb染色多为空泡状。在9例胰腺组织中,有4例几乎在所有腺上皮细胞和少数胰岛细胞均为IB阳性,但PAb染色可在胰岛细胞中显示出空泡状IB。在其它内分泌组织中,IB只在少数细胞中出现。抗原阳性细胞很少出现坏死,但在脑垂体及肾上腺灶性或片状凝固性坏死区域也有弥漫性抗原阳性及IB存在。胰腺组织的胰岛素染色显示,除1例胰岛INS强阳性,其余8例均有明显的INS染色减弱及阳性细胞减少的表现。结果提示,内分泌组织中有两种病变,即以IB为特征的病毒直接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是病毒的弱致病变作用,该病变可能对细胞的内分泌功能产生影响;另一种病变是组织的灶性或大片性同步性凝固性坏死,是继发于病毒感染后的出血和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出血热病毒 抗原
下载PDF
自然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大鼠组织中病毒抗原及抗体的定位研究
17
作者 杨守京 刘彦仿 +1 位作者 刘莹莹 朱德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4年第1期49-53,共5页
作者应用小鼠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单克隆抗体(MAbs)对经检测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8%的50只大鼠组织中病毒抗原及抗体(内源性免疫球蛋白,EIg)进行了研究。结果:50只大鼠中,15只仅检测到病毒抗原阳性... 作者应用小鼠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单克隆抗体(MAbs)对经检测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8%的50只大鼠组织中病毒抗原及抗体(内源性免疫球蛋白,EIg)进行了研究。结果:50只大鼠中,15只仅检测到病毒抗原阳性,10只仅检测到EIg阳性,18只抗原、EIg均阳性,7只抗原、EIg均阴性,其中的血清抗体阳性鼠分别有2,6,3,3只。总抗原阳性率为66%,EIg阳性率为56%。病毒抗原分布于心肌细胞、肝细胞、脾淋巴细胞、肺支气管粘膜上皮及肺泡壁、肾小管上皮细胞、唾液腺闰管及腺上皮,以及肾上腺腺细胞,G2抗原多为弥漫性,NP抗原呈颗粒状包涵体或弥漫性阳性,其中18只组织中可同时有抗体阳性。EIg阳性见于各组织的血管内皮,特别是肾小球毛细血管,以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在心肌和肝脏有呈散在分布的心肌及肝细胞EIg阳性。以上结果提示:血清抗体,组织中抗原和抗体三者间无明确一致关系,抗原的检测可能更好地反映动物的带毒状况;另外,大鼠组织中有抗原和免疫复合物存在,作者在本文对大鼠感染HFRSV病变不严重,亦不引起发病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 出血热 病毒 抗原 抗体
下载PDF
异种松质骨移植抗原分布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41
18
作者 罗卓荆 胡蕴玉 +1 位作者 王茜 杨守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39-540,共2页
异种骨作为自体骨移植的替代材料,具有取材广泛、价格低廉的优点,但在移植的种属间,抗原差别较大,异种骨移植后产生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最终导致移植失败,因此,限制了异种骨移植的临床应用〔1,2,3〕。与皮质骨相比,松质骨... 异种骨作为自体骨移植的替代材料,具有取材广泛、价格低廉的优点,但在移植的种属间,抗原差别较大,异种骨移植后产生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最终导致移植失败,因此,限制了异种骨移植的临床应用〔1,2,3〕。与皮质骨相比,松质骨移植具有许多特点,首先它具有天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松质骨移植 抗原 分布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人肝癌组织中p53与HSP70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崔崇伟 杨守京 +1 位作者 刘雁平 刘彦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5-196,199,共3页
目的 :探讨人肝癌中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与 p5 3的相互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从 12例肝癌组织中筛选HSP70与 p5 3均呈阳性表达的标本 ,并以免疫共沉淀法提取之。然后用SDS PAGE及Westernblot分析双阳性标本中两种蛋白... 目的 :探讨人肝癌中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与 p5 3的相互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从 12例肝癌组织中筛选HSP70与 p5 3均呈阳性表达的标本 ,并以免疫共沉淀法提取之。然后用SDS PAGE及Westernblot分析双阳性标本中两种蛋白的存在形式。结果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到 12例肝癌组织中有 3例为双阳性 ,用抗HSP70mAb免疫共沉淀的样品 ,可检测到 p5 3蛋白。用抗p5 3mAb免疫共沉淀的样品也可检测到HSP70蛋白。结论 :人肝癌中p5 3与HSP70以复合物的形式而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热休克蛋白70 P53基因 复合物 免疫共沉淀法 SDS-PAGE法
下载PDF
实验性慢性肾缺血模型肾小管-间质细胞a-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威 杨守京 +2 位作者 刘彦仿 贺巍 王川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观察单侧肾动脉狭窄(RAS)大鼠模型慢性肾缺血组织中肾小管-间质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的表达和意义。 方法:建立Goldblatt单侧RAS大鼠模型,观察大鼠慢性缺血肾脏在90天内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间质a-SM... 目的:观察单侧肾动脉狭窄(RAS)大鼠模型慢性肾缺血组织中肾小管-间质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的表达和意义。 方法:建立Goldblatt单侧RAS大鼠模型,观察大鼠慢性缺血肾脏在90天内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间质a-SMA及波形蛋白(vimentin)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与a-SMA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共定位情况。 结果:RAS术后第5天首先出现肾小管vimentin阳性,术后第7天肾间质可见少量的a-SMA阳性细胞并随时间递增。通过连续切片观察到,vimentin阳性的肾小管周围肾间质细胞a-SMA表达增强,并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基本一致。当慢性缺血状态持续存在时,后期(术后第45天至90天)少数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a-SMA。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部分a-SMA阳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同时表达CK,并且个别细胞还有向间质游走的趋势。 结论:在慢性肾缺血早期Vimentin阳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本身可能诱导了肾间质固有细胞发生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在慢性肾缺血后期,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是导致肾纤维化进行性发展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缺血 动物模型 肾小管 间质细胞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免疫荧光双标记 肾纤维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