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IBERSORT方法评价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与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一项TCGA数据集二次分析
1
作者 张文思 陈晓蓉 杨宗国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00-503,508,共5页
目的:本研究拟评价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与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CIBERSORT方法分析并识别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肝细胞癌数据集(LIHC)中特定类型的肿瘤浸润免疫细胞。通过Log rank方法评估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与HCC患... 目的:本研究拟评价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与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CIBERSORT方法分析并识别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肝细胞癌数据集(LIHC)中特定类型的肿瘤浸润免疫细胞。通过Log rank方法评估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在TCGA-LIHC数据集中,以CIBERSORT P<0.05为标准纳入30例肿瘤样本和2例非肿瘤样本。与非肿瘤组织相比,巨噬细胞M0在肿瘤组织中显著浸润(P<0.05)。HCC患者非肿瘤组织中的巨噬细胞M1显著高于肿瘤组织中的巨噬细胞(P<0.05)。肿瘤中高巨噬细胞M0与HCC患者较差的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显著相关(分别为HR=2.06,95%CI=1.45~2.93,Log rank P<0.001和HR=1.58,95%CI=1.17~2.14,P=0.004)。而HCC患者巨噬细胞M1与OS和DFS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甲胎蛋白升高、AJCC分期晚期、TNM分级晚期和血管浸润的HCC患者中,巨噬细胞M0的CIBERSORT分数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肿瘤浸润巨噬细胞M0可加速HCC进展并导致不良预后,应考虑作为HCC治疗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肝细胞癌 肝癌 免疫细胞 生存期
下载PDF
电刺激足三里穴增加mi R-374表达促进自噬缓解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
2
作者 李叶晟 杨宗国 +5 位作者 刘娇 陆云飞 陈晹 张猛 陈晓蓉 黄杨卿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72-676,共5页
目的:探索电刺激足三里穴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和原理。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T)、缺血再灌注组(IR)、足三里穴电刺激组(IR+EA)、电刺激加miR-374阻断组(IR+EA+SiRNA),于再灌注8 h取材,每组8只。检测血... 目的:探索电刺激足三里穴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和原理。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T)、缺血再灌注组(IR)、足三里穴电刺激组(IR+EA)、电刺激加miR-374阻断组(IR+EA+SiRNA),于再灌注8 h取材,每组8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374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LC-3II、Beclin-1的蛋白水平。HE染色检测各实验组肝脏组织损伤情况。比较各组的上述因子水平。结果:与NT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血清ALT、TNF-α增加(P<0.001),并随着miR-374表达的降低,LC-3II、Beclin-1表达的增加(P<0.01),肝细胞损伤严重。与IR组相比,IR+EA组的ALT、TNF-α下降(P<0.01),同时miR-374上调,LC-3II、Beclin-1进一步增加(P<0.01),HE染色发现肝损伤得到缓解。相较于IR+EA,IR+EA+SiRNA组逆转了电刺激的治疗作用(P<0.05)。结论:电刺激足三里穴能增加miR-374的表达,从而促进自噬,以减轻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 电刺激穴位 miR-374 自噬
下载PDF
八宝丹胶囊保护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
3
作者 李叶晟 陆云飞 +5 位作者 杨宗国 陈晹 刘娇 张猛 陈晓蓉 黄杨卿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八宝丹胶囊对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40名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八宝丹组和对照组,八宝丹组患者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口服八宝丹胶囊,观察两组患者体温、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胸腹水、ECOG评分、术后住... 目的:探讨八宝丹胶囊对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40名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八宝丹组和对照组,八宝丹组患者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口服八宝丹胶囊,观察两组患者体温、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胸腹水、ECOG评分、术后住院天数以及住院总费用等变化。结果:八宝丹组患者在术后总胆红素(第7天及峰值)、直接胆红素(第7天及峰值)、谷丙转氨酶(第7天)、谷草转氨酶(第7天)、体温(第7天)、白细胞(第7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第7天)、白蛋白(第7天及谷值)、中大量胸水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以及住院总费用等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中大量腹水发生率、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和术后第7天ECOG评分是否恢复0-1分评价则两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八宝丹胶囊可促进肝切除术后肝脏解毒代谢功能恢复及减轻肝细胞术后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术后急性炎症反应有关,而对肝脏合成功能以及凝血系统功能可能无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宝丹胶囊 肝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和木化癥汤抗肝癌关键成分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4
作者 庄丽萍 陈春燕 +2 位作者 刘荣 陈晓蓉 杨宗国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12-1016,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从“成分-靶点-通路”角度探讨和木化癥汤抗肝癌的物质基础及免疫调节功能。方法:通过TCMSP及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和木化癥汤的有效组分及其对应的药物作用靶点,在GeneCards、NCBI和DisGeNET数据库中筛选...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从“成分-靶点-通路”角度探讨和木化癥汤抗肝癌的物质基础及免疫调节功能。方法:通过TCMSP及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和木化癥汤的有效组分及其对应的药物作用靶点,在GeneCards、NCBI和DisGeNET数据库中筛选出肝癌的疾病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和木化癥汤和肝癌的共同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对PPI网络及药物-疾病网络进行可视化展示。利用GSEA数据库探讨上述靶点的基因本体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库筛选,可获得和木化癥汤的268个基因靶点,4883个肝癌靶点基因,二者共同的靶点基因有197个。通过化合物-靶点网络和PPI网络筛选出与肝癌相关度较大的和木化癥汤核心成分是quercetin(槲皮素)、kaempferol(山柰酚)、wogonin(汉黄芩)、baicalein(黄芩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及beta-sitosterol(β-谷甾醇)等,其核心靶点为MAPK1、AKT1、HSP90AA1、JUN、RELA、ESR1、FOS、MAPK14、IL-6及RXRA等。和木化癥汤参与肝癌T细胞及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迁移、自稳、凋亡及其调控过程,并涉及参与IL-17 signaling pathway、TNF signaling pathway、Th17 cell differentiation及Chemokine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结论:和木化癥汤可通过调节T细胞及B细胞免疫功能发挥抗肝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和木化癥汤 网络药理学 免疫调节 T细胞 B细胞
下载PDF
深圳市排水管网数字孪生实现关键路径
5
作者 黄容 杨宗国 +3 位作者 陈正 黄贵 林国兵 卢仕强 《水利信息化》 2024年第3期23-29,共7页
为解决排水管网动态化、精细化管理难题,以及涉及地面坍塌、水污染等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借鉴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经验,以排水管网为研究对象,分析深圳市管网及信息化建设现状,按照“厂—网—河”流域一体化思维重点,从数据底板建设、模... 为解决排水管网动态化、精细化管理难题,以及涉及地面坍塌、水污染等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借鉴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经验,以排水管网为研究对象,分析深圳市管网及信息化建设现状,按照“厂—网—河”流域一体化思维重点,从数据底板建设、模型平台建设及业务场景应用3个方面,阐述排水管网数字孪生的具体实现:建立由管网基础、地理空间、监测、业务管理、跨行业共享等数据组成的持续动态更新的孪生数据底板;通过水文水力学模型分析搭建管网静态和动态模型,支撑排水管网评估分析、运行监测预警、雨污系统调度等;建立体现“四预”功能的排水管网数字孪生业务应用。排水管网数字孪生建设可补充智慧城市地下数据资源,实现问题管网诊断、管网规划设计、水污染治理、洪涝预警分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排水管网 水环境治理 流域一体化 关键路径
下载PDF
消黄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型)轻度黄疸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宗国 陈晓蓉 +1 位作者 陆云飞 刘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771-774,784,共5页
目的评价消黄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型)轻度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型)轻度黄疸患者68例,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消黄方组38例,熊去氧胆酸(UDCA)组30例。两组基础治疗方案为拉米夫定100 mg,每天1次,口服(或... 目的评价消黄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型)轻度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型)轻度黄疸患者68例,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组,消黄方组38例,熊去氧胆酸(UDCA)组30例。两组基础治疗方案为拉米夫定100 mg,每天1次,口服(或替比夫定600 mg,每天1次,口服);复方甘草酸苷60 ml,每天1次,静滴;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每天1次,静滴。UDCA组加UDCA 250 mg,每天3次,口服;消黄方组加消黄方100 ml,每天2次,口服。疗程4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中医证候、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APRI指数变化。结果 (1)与UDCA组相比,消黄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型)轻度黄疸的有效率略高(89.5%vs7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相比,消黄方在改善性乙型肝炎轻度黄疸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ALT、AST、GGT、LDH、TBil、DBil、pre-A、TBA、TC、apo-A、HDL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UDCA组相比,消黄方可有效降低TBil、DBil、TBA、TC水平,提高apo-A含量(P<0.05)。(3)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透明质酸(HA)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黄方对C-IV也显示出较好的改善作用(P<0.05)。(4)与治疗前相比,消黄方组可显著降低患者APRI指数(P<0.01),且与UDC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黄方可缓解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型)轻度黄疸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对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黄方 肝炎 乙型 慢性 黄疸 胆汁淤积 肝内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宗国 陈晓蓉 刘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323-1326,共4页
慢性乙型肝炎致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其中肝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等途径均参与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发病。明确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发病机制对临床靶点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胆汁淤积 肝内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机制及抗酸剂的治疗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宗国 张建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2218-2221,共4页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发病率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大。胃黏膜损伤是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抗酸剂在肝硬化PHG中的应用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对PHG的影响因素、胃黏膜损伤机制及抗酸剂的应用进行了概括。认为治疗PHG过程中,在...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发病率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大。胃黏膜损伤是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抗酸剂在肝硬化PHG中的应用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对PHG的影响因素、胃黏膜损伤机制及抗酸剂的应用进行了概括。认为治疗PHG过程中,在降低门静脉压力的同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药物可提高PHG的治愈率。但不同抑酸药物干预肝硬化PHG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仍需通过前瞻性、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肝硬化 抗酸剂 综述
下载PDF
基于FPGA的UART模块的设计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宗国 李艳萍 《现代电子技术》 2009年第2期19-22,共4页
为了实现计算机与基于FPGA图像处理系统的数据通信,这里用FPGA设计了一款简易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模块。UART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数据处理模块与RS 232串行数据接口之间的数据转换,即将送过来的并行数据转换为输出的串行数据流,由数据处... 为了实现计算机与基于FPGA图像处理系统的数据通信,这里用FPGA设计了一款简易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模块。UART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数据处理模块与RS 232串行数据接口之间的数据转换,即将送过来的并行数据转换为输出的串行数据流,由数据处理模块传送给计算机,还可以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供数据处理模块使用。为了简化电路设计,减少电路面积,这里省略了UART系统中的奇偶检验模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 VHDL 串/并转换 并/串转换 UART
下载PDF
紧脉的再认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宗国 陈晓蓉 廖铦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5期70-72,共3页
综合历代有关紧脉的医籍记载及最近研究成果,探讨紧脉的命名、脉形、主病、形成机理等问题。
关键词 紧脉 脉象 机制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
11
作者 杨宗国 陈晓蓉 巫善明 《肝脏》 2010年第5期372-374,共3页
关键词 免疫调节机制 慢性丙型肝炎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机体免疫系统 慢性持续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血制品传播
下载PDF
久痹寒化亦须重视阴血亏虚
12
作者 杨宗国 廖铦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23期219-220,共2页
久痹寒化的临床治疗颇为棘手,为拓宽其临床治疗思路,笔者从阴血亏虚的角度,对久痹寒化与阴血亏虚的关系及其临床特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并佐以临床验案,充分论证了重视阴血亏虚的病理因素在久痹寒化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痹证 久痹寒化 阴血亏虚 久痹的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Meta分析系列之七:非随机实验性研究、诊断性试验及动物实验的质量评价工具 被引量:102
13
作者 曾宪涛 庄丽萍 +1 位作者 杨宗国 董圣杰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496-499,共4页
非随机实验性研究(non—randomized experimental study)和诊断准确性试验的Meta分析是临床研究重要组成部分,而临床前的动物实验的Meta分析也日渐得到重视,其结论已成为循证决策的依据之一。在前面的章节中,
关键词 META分析 实验性研究 诊断准确性 动物实验 评价工具 随机 试验 质量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不同分期的预后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叶佩燕 杨宗国 +1 位作者 陈晓蓉 陆云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70-275,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分期慢性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住院生存时间,通过Logistic回归与Cox回归分析不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Kaplan-Meier显示不同分期ACLF患... 目的评价不同分期慢性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住院生存时间,通过Logistic回归与Cox回归分析不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Kaplan-Meier显示不同分期ACLF患者累积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早期、中期、晚期ACLF患者住院期间生存期逐渐缩短(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显示,有无结肠灌肠、是否并发肝性脑病和/或肝肾综合征、PTA、TBil及Alb水平是影响ACLF患者生存与否的独立因素(P<0.05或P<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结肠灌肠、是否并发肝性脑病、疾病分期、WBC及CHE水平为ACLF住院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早期ACLF患者较中晚期ACLF患者预后好,基线WBC、TBil、CHE及Alb水平为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肠灌肠可能对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有积极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肝炎病毒 乙型 存活率分析 预后
下载PDF
HBV相关肝细胞癌肿瘤组织中热休克蛋白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庆年 陆云飞 +2 位作者 汤伯宗 陈晓蓉 杨宗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869-874,共6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肿瘤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mRNA表达水平与HCC肿瘤分期的相关性。方法从NCBI网站的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14520数据集。从GSE14520基因数据库中获取HSP基因25种,通过与数据库下载的临床资料比对,纳入具有HSP...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肿瘤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mRNA表达水平与HCC肿瘤分期的相关性。方法从NCBI网站的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14520数据集。从GSE14520基因数据库中获取HSP基因25种,通过与数据库下载的临床资料比对,纳入具有HSP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有对应临床资料的220例HCC患者。提取220例患者癌组织HSP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及对应的TNM分期及BCLC分期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进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SP与HCC肿瘤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HSPA12A、HSPA5、HSP90AA1与HSPA13 mRNA随着TNM分期增高,表达逐渐升高(P值均<0.05);HSP90AA1 mRNA随着BCLC分期增高,表达逐渐升高(P<0.05)。HSPA4L(OR=1.019,P=0.005)、HSPA12A(OR=1.077,P=0.026)与HSP90AA1(OR=1.001,P=0.002)是影响TNM分期的危险因素;HSPA9 mRNA升高与HCC患者TNM分期呈负相关(OR=0.995,P=0.011)。HSPH1(OR=1.005,P=0.041)、HSPA1B(OR=1.002,P=0.048)与HSPA5(OR=1.000,P=0.001)是影响BCLC分期的危险因素;HSPA9 mRNA升高与肝癌BCLC分期呈负相关(OR=0.995,P=0.005)。结论 HSP与HCC患者肿瘤临床分期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质类 肝细胞 肿瘤分期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经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庆年 杨宗国 +1 位作者 陆云飞 陈晓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797-1802,共6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terferon,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经治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的病毒学应答及安全性.方法:根据CHC患者经治方案的不同分组,分析再次以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的病毒学应答:快速病...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nterferon,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经治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的病毒学应答及安全性.方法:根据CHC患者经治方案的不同分组,分析再次以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的病毒学应答: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 response,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 virologic response,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nd-of-treatment virologic response,ETR)、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复发率及中止治疗比率,并分析影响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既往采用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经治患者,再次以该方案治疗后获得RVR、EVR、ETR、SVR的比率相对偏低(分别为21.1%vs40.5%,26.3%vs43.2%,47.4%vs56.8%,31.6%vs46.0%),与IFN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既往以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经治患者,再次以该方案治疗后的复发率相对较高,但与IFN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3.3%vs19.0%,P>0.05);(3)经治CHC患者获得ETR可能为其获得SVR的有利因素(OR=20.43,P=0.004).结论:对经治CHC患者再次采用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仍可取得相对有效的病毒学应答,既往以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的经治CHC患者,不支持继续以相同方案抗病毒,获得ETR可能为该部分患者获得SVR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经治 慢性丙型肝炎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汤伯宗 潘奇 +3 位作者 陆云飞 徐庆年 杨宗国 陈晓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748-75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90 d预后的因素及抗病毒治疗对HBV-ACLF患者90 d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HBV-ACLF患者112例,根据入组时是否采用抗病毒治疗分为非抗病毒...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90 d预后的因素及抗病毒治疗对HBV-ACLF患者90 d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HBV-ACLF患者112例,根据入组时是否采用抗病毒治疗分为非抗病毒治疗组54例和抗病毒治疗组58例。非抗病毒治疗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抗病毒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存活率、抗病毒治疗短期疗效及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ALT均显著降低,胆碱酯酶(CHE)和HBV DNA转阴率提高(P<0.05);治疗8周后,抗病毒治疗组TBil和MELD评分明显低于非抗病毒治疗组,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明显高于非抗病毒治疗组(P<0.05)。治疗90 d,抗病毒治疗组累积存活率明显高于非抗病毒治疗组(P=0.025)。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HBeAg、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抗病毒治疗(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提高HBV-ACLF患者的90 d存活率,是HBV-ACLF内科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HBeAg阴性、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也可降低HBV-ACLF患者的90 d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 肝炎病毒 乙型 抗病毒药
下载PDF
血脂水平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时佳 沈震 +5 位作者 苗慧 杨宗国 徐庆年 陆云飞 吕莹 陈晓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96-500,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脂水平与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为评估预后、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71例CHC初治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及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分析比较不同应答情况、基因型... 目的分析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脂水平与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为评估预后、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71例CHC初治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及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分析比较不同应答情况、基因型及治疗0、12及24周(非1b型)或0、24及48周(1b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水平。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患者预后相关的预测因子。结果171例CHC PEG-IFN及利巴韦林抗病毒初治患者治疗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及未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nonSVR)率分别为81.87%、18.13%,SVR组患者TG、apoB明显较non-SVR组患者低(P<0.05)。基因3型CHC患者TC、LDL-C、apoA及apoB均较基因1b、6a型患者低;ALT、AST水平相比较高(P<0.05)。SVR组患者TG、apoB在治疗结束时升高,HDL-C降低(P<0.05);non-SVR组患者血脂水平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改变。单因素Logistic分析示患者年龄≤50岁、基因型非1b型、TG≤3.11 mmol/L、apoB≤0.63 g/L与SVR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50岁及apoB≤0.63 g/L CHC患者易获得SVR(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血脂水平和年龄与CHC患者抗病毒疗效密切相关,年龄≤50岁和apoB≤0.63 g/L是CHC患者SVR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慢性 丙型肝炎病毒 血脂异常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肝病红外治疗仪联合针灸对肝郁脾虚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姼姼 陈晓蓉 +6 位作者 徐庆年 陆云飞 吕莹 汤伯宗 张文思 杨宗国 俞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1138-1140,1143,共4页
目的:观察肝病红外治疗仪联合针灸对肝郁脾虚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中医科住院患者及门诊治疗的肝郁脾虚型肝硬化患者患者87例,随机分为肝病红外治疗仪组40例和肝... 目的:观察肝病红外治疗仪联合针灸对肝郁脾虚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中医科住院患者及门诊治疗的肝郁脾虚型肝硬化患者患者87例,随机分为肝病红外治疗仪组40例和肝病红外治疗仪联合针灸组47例。肝病红外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肝病红外治疗仪进行治疗30 min/d;肝病红外治疗仪联合针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肝病红外治疗仪联合针灸治疗。30个工作日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Fibro Scan、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胁痛、腹部胀满评分及Fibro Scan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均P<0.05),组间比较,肝病红外治疗仪联合针灸组对失眠、腹部胀满、恶心厌食、腹泻、乏力倦怠的疗效优于肝病红外治疗仪组(P<0.05)。在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比较中,肝病红外治疗仪联合针灸组总有效率为41.2%,肝病红外观察组总有效率为23.22%,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疗效分级构成比方面,肝病红外治疗仪联合针灸组明显优于肝病红外观察组(P<0.05)。在患者临床指标比较中,2组患者治疗后Fibro Scan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肝病红外治疗仪联合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及Fibro Scan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红外治疗仪 肝郁脾虚型肝硬化代偿期 针灸
下载PDF
中药内服、灌肠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早中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汤伯宗 杨宗国 +4 位作者 叶晨 陈姼姼 陆云飞 陈晓蓉 徐庆年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8期60-64,共5页
目的观察利湿解毒方内服、通腑逐瘀方灌肠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9例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 目的观察利湿解毒方内服、通腑逐瘀方灌肠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9例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利湿解毒方口服、通腑逐瘀方灌肠。两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2周、4周、8周及疗程结束12周,观察生存率,比较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乙肝病毒定量(HBV-DNA)、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总生存率及治疗2周、4周的生存率分别为65.3%、86.1%、95.2%,对照组分别为43.3%、67.2%、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与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疗程结束12周组内比较,两组血清ALT、TBil、CHE、PTA水平及MEL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治疗8周后组间比较,血清ALT、TBil、CHE、PTA水平及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与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疗程结束12周组内比较,两组HBV-DNA水平降低(P<0.05);治疗8周后组间比较,治疗组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湿解毒方内服、通腑逐瘀方灌肠联合常规疗法治疗HBV-ACLF疗效满意,较常规疗法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降低HBV-DNA水平,提高HBV-ACLF患者的短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中西医结合疗法 利湿解毒方 通腑逐瘀方 灌肠 生存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