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精属植物甾体皂苷的分子进化及其化学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27
1
作者 杨崇仁 张影 +1 位作者 王东 张颖君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1-600,共10页
在植物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按分子的氧化水平将黄精属植物的甾体皂苷元分为5个等级,通过对不同氧化水平之间分子进化规律的分析,讨论黄精属植物甾体皂苷元分子进化与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较原始的类群通常含有氧化水平较低的甾体皂... 在植物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按分子的氧化水平将黄精属植物的甾体皂苷元分为5个等级,通过对不同氧化水平之间分子进化规律的分析,讨论黄精属植物甾体皂苷元分子进化与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较原始的类群通常含有氧化水平较低的甾体皂苷,如:互叶系(Ser. Alternifolia);而氧化水平较高的甾体皂苷类型则大多存在于较进化的类群中,如:轮叶系(Ser. Verticillata)。这一植物化学分类学的观点有助于黄精属植物的系统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体皂苷 黄精属 化学分类 分子进化
下载PDF
古代印度三果浆的传入及其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崇仁 张颖君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4-339,共6页
三果浆(三勒浆)为源于印度的传统果药剂,由使君子科植物诃子和毛诃子,以及大戟科植物余甘子等三种植物的果实为原料制作而成,是著名的藏药基础方,也是印度阿育吠陀传统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代表方剂。三种植物同时录入《中国药典》,余甘... 三果浆(三勒浆)为源于印度的传统果药剂,由使君子科植物诃子和毛诃子,以及大戟科植物余甘子等三种植物的果实为原料制作而成,是著名的藏药基础方,也是印度阿育吠陀传统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代表方剂。三种植物同时录入《中国药典》,余甘子列入我国药食两用植物目录。中古时期,三果浆随着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及丝绸之路的开通传入中国,而今只在古代文献中留下蛛丝马迹。近年来,随着对民族医药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对藏药三果浆的研究有越来越多的报道。该文运用民族植物学和人类文化学相结合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历史植物地理学的调查研究,对古籍文献进行了梳理,并考证了其植物基源,以期探讨三果浆传入我国的路线和时期。结果表明:三果浆主要由古代栗特商人带入我国中原地区,并且随着佛教的东向传播而传入的时间更早。同时,在藏族地区,古代中国西藏象雄王国与古印度的原始交流,也是三果浆传入的途径之一。三果浆的基源植物在不同地区有一定的差异和替代品,主流原料则均为诃子、毛诃子和余甘子,三种基源植物在我国均有分布。如今,三果浆作为藏医药瑰宝在我国逐渐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药 三果浆(三勒浆) 丝绸之路 诃子 毛诃子 余甘子
下载PDF
源于古滇 出自巴蜀--论茶的起源与传播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崇仁 陈可可 +1 位作者 张颖君 杨晓琳 《农业考古》 2020年第5期218-224,共7页
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中国是茶的故乡,云南是茶的发源地。通过植物资源学、民族植物学、生物地理学和民族人类学调查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栽培茶的源头是野生的大理茶,茶的利用起源于古滇,茶的栽培与传播则出自... 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中国是茶的故乡,云南是茶的发源地。通过植物资源学、民族植物学、生物地理学和民族人类学调查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栽培茶的源头是野生的大理茶,茶的利用起源于古滇,茶的栽培与传播则出自古蜀,大叶茶和小叶茶是大理茶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茶 古滇 古蜀
下载PDF
云南栽培西洋参皂甙的高压液相色谱定量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崇仁 姚荣成 +2 位作者 阮德媋 陈宗莲 山口启之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89年第3期276-284,共9页
采用N-18ODS柱,以CH_3CN:H_2O(31:69 v/v)中加入50mM KH_2PO_4和CH_3CN:H_2O:H_3PO_4(20:80:0.5 v/v)为流动相,在202 nm紫外吸收波长检测下,测定了云南丽江引种栽培的西洋参中丙二酸人参皂甙(malonyl ginsenoside)Rb_1、Rb_2、Rc、人参... 采用N-18ODS柱,以CH_3CN:H_2O(31:69 v/v)中加入50mM KH_2PO_4和CH_3CN:H_2O:H_3PO_4(20:80:0.5 v/v)为流动相,在202 nm紫外吸收波长检测下,测定了云南丽江引种栽培的西洋参中丙二酸人参皂甙(malonyl ginsenoside)Rb_1、Rb_2、Rc、人参皂甙(ginsenosidc)Rb_1、Rb_2、Rc、Rd、Ro和Rc、Rgl等10种主要皂甙的含量,讨论了不同的栽培年代、采收季节、地下部位以及商品等级中皂甙含量的变化,对该地区西洋参的生产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 人参皂甙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国家基本药物与中药资源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崇仁 许敏 +1 位作者 宋晖 杨蕾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11期1513-1520,共8页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医保和新农合医疗覆盖,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和全民健康战略的推进,也为药物生产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本文对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的中药材品种进行统计,讨论中药资源的有关问题,为中药材...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医保和新农合医疗覆盖,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和全民健康战略的推进,也为药物生产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本文对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的中药材品种进行统计,讨论中药资源的有关问题,为中药材大品种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中药材
下载PDF
中药农药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32
6
作者 杨崇仁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3年第8期633-637,共5页
农药的合理使用是可持续农业的首要问题。有效控制农药残留在21世纪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药材是中药产业的源头,是中成药工业生产的原料,也是中医治病用药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药种植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农药的合理使用是可持续农业的首要问题。有效控制农药残留在21世纪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药材是中药产业的源头,是中成药工业生产的原料,也是中医治病用药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药种植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农药施用频繁。由于中药材生产处于无序状态,农药滥用是中药材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中药材的质量与安全性的重要因素。近来,中药产品存在严重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文在对中药材生产农药使用现状进行初步调查的基础上,从生产、管理、检测、监控等方面,提出理顺关系、整合资源,明确中药材生产管理的责任主体部门;采取强制手段,全面推行GAP,理顺中药农业的种植模式,建立健全中药材生产全过程的规范化操作规程,从严认证,严格监控,全程管理;发展有机中药材的生产,建立中药材农药残留管理体系,合理规范的使用农药;制订中药材农药限量标准,在新版中国药典中增加中药材的农药检测指标和规范的技术要求;研究开发农药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构建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和分析技术平台,组织第三方认证,保证中药材的质量;推广生物防治及生物农药,用生物方法控制病虫害;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品质优良,抗病虫害的品种,从根本上杜绝农药的污染;加强媒体的正面宣传,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农药等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残留 中药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茶叶的分类与普洱茶的定义 被引量:67
7
作者 杨崇仁 陈可可 张颖君 《茶叶科学技术》 2006年第2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茶叶品种 普洱茶 定义 分类 云南大叶种 历史文化 文化内涵 市场前景 市场需求 基本规则
下载PDF
大理茶种质资源的评价与栽培大叶茶的起源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崇仁 张颖君 +2 位作者 高大方 陈可可 江鸿健 《茶叶科学技术》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1大理茶的分类与分布 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W.W.Smith)Melchior)为山茶科(Teaceae)茶属(Camellia)茶组(Sect.Thea)植物,分布于云南横断山脉澜沧江中段至伊洛瓦底江流域,海拔1500—2400m的中山地带,为南亚热带山地... 1大理茶的分类与分布 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W.W.Smith)Melchior)为山茶科(Teaceae)茶属(Camellia)茶组(Sect.Thea)植物,分布于云南横断山脉澜沧江中段至伊洛瓦底江流域,海拔1500—2400m的中山地带,为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之一。大理茶的模式标本由G.Foreest采于大理点苍山感通寺附近(G.Forrest 13477),最早定名为Thea taliensis W.W.Smith(1917),1925年合并入Camellia属中。该种与栽培的大叶茶在形态特征上十分相似,主要区别在于顶芽、幼枝及叶片均无毛,花柱5裂,子房5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点苍山 大叶茶 种质资源 栽培 CAMELLIA 起源 评价 伊洛瓦底江
下载PDF
无量山三七的种植模式与皂苷成分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崇仁 王东 +2 位作者 苏梅 乔春玲 丁艳芬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无量山产三七的皂苷成分,探讨种植模式与药材质量的关系。方法:应用HPLC分析技术,测定三七中人参皂苷Rg1,Rb1,Rd,Re以及三七皂苷R1等5个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并与文山产三七进行比较。结果:无量山产三七不同种植年代、不同单株... 目的:分析无量山产三七的皂苷成分,探讨种植模式与药材质量的关系。方法:应用HPLC分析技术,测定三七中人参皂苷Rg1,Rb1,Rd,Re以及三七皂苷R1等5个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并与文山产三七进行比较。结果:无量山产三七不同种植年代、不同单株、以及不同地下部位部分的皂苷含量和5个主要皂苷的比例均有显著差异,与文山三七单株分析结果相同。无量山产三七3年生植株与文山三七的质量相似,4年生植株显著优于文山三七。药材的质量不仅与种植年代有关,单株差异也十分显著。结论:无量山产三七采用传统模式种植,有利于药材质量的保证和种质资源的保护,种植成本低,符合有机农业的要求,有显著的生态效应,值得在云南山区适宜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皂苷 含量分析 栽培模式
下载PDF
三七的历史与起源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崇仁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5年第6期83-86,共4页
三七为重要中药,迄今对于三七的来源仍众说纷纭。根据文献考证与三七的植物生物学调查,讨论三七的应用历史、栽培历史,以及三七的原产地。
关键词 三七 起源
下载PDF
云药的世界与世界的云药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崇仁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4,共4页
从自然地理、民族文化与天然资源的角度论述云南地域传统民族医药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历史地理因素。讨论云南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中挖掘地方特色民族医药知识、保证天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培育骨干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开拓以东南亚为窗口... 从自然地理、民族文化与天然资源的角度论述云南地域传统民族医药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历史地理因素。讨论云南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中挖掘地方特色民族医药知识、保证天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培育骨干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开拓以东南亚为窗口的国际市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药 民族医药 中药现代化 中药资源 中药产业
下载PDF
余甘子应用源流考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崇仁 张颖君 +3 位作者 王海涛 王建刚 丁艳芬 邵艳红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2期197-200,共4页
余甘子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既是我国民间常用的食用和药用植物,又是重要的藏药资源,还曾是来自丝绸之路的三果浆重要原料。关于余甘子已有多方面的研究报道。通过调查物种资源,阐明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开展民族医药学调研,梳理其历史... 余甘子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既是我国民间常用的食用和药用植物,又是重要的藏药资源,还曾是来自丝绸之路的三果浆重要原料。关于余甘子已有多方面的研究报道。通过调查物种资源,阐明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开展民族医药学调研,梳理其历史文献,理清源流,评价其应用价值,为余甘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藏药资源 原料 物种资源调查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魔芋名实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崇仁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19年第1期60-62,共3页
魔芋为传统天然食品,用于佐食历史悠久。本文回顾历史文献,细加考证,并通过产地田间调查,得出粗浅见解。认为魔芋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是金沙江文化的产物。当地的原住民彝族可能是最早利用魔芋的族群。魔芋的中文名称可能来自彝族语言... 魔芋为传统天然食品,用于佐食历史悠久。本文回顾历史文献,细加考证,并通过产地田间调查,得出粗浅见解。认为魔芋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是金沙江文化的产物。当地的原住民彝族可能是最早利用魔芋的族群。魔芋的中文名称可能来自彝族语言对魔芋称呼的谐音。魔芋在汉代传到中原地区,成为素食的食材。后通过佛教传播到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考证 起源与传播
下载PDF
中古时期我国传统植物药与印度的交流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杨崇仁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第1期1-9,共9页
传统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经历二千多年沧桑巨变依然生机勃勃。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我国传统医药学是各民族在长期融合过程中相互影响和交流产生的瑰宝,同时其还受到了周边国家和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影响。古代东方医学除中国医... 传统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经历二千多年沧桑巨变依然生机勃勃。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我国传统医药学是各民族在长期融合过程中相互影响和交流产生的瑰宝,同时其还受到了周边国家和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影响。古代东方医学除中国医药学外,还有印度的生命吠陀(阿育吠陀)(Ayurveda)以及阿拉伯文化的悉陀(锡达)(Siddha)和优那尼(优纳尼)(Unani)医药学。古代东方医药体系之间存在着知识的相互渗透和交流。我国传统中医药学通过吸收融合外来医药文化精粹,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其中古印度医学对中医药的影响尤为深刻。拟比较古今中外文献中的中印传统药用植物药异同,探讨印度传统医药对我国医药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时期 中医 阿育吠陀 药用植物
下载PDF
云南乳油木调研报告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崇仁 王以静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8年第6期68-72,共5页
乳油木(Vitellaria paradora Gaertne)为山榄科(Sapotaceae)木本植物,是非洲热带稀树草原的主要树种。为当地食用脂肪的主要来源。乳油果油脂作为化妆品、功能食品和药品的原料,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乳油木的植物分类、分布、形... 乳油木(Vitellaria paradora Gaertne)为山榄科(Sapotaceae)木本植物,是非洲热带稀树草原的主要树种。为当地食用脂肪的主要来源。乳油果油脂作为化妆品、功能食品和药品的原料,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乳油木的植物分类、分布、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油脂化学成分及其用途。简述云南省引种乳油木的历史,现存乳油木的生长状况。对国产乳油木的品质进行分析,提出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乳油木 油脂
下载PDF
凤庆锦秀茶祖的自然历史与文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崇仁 陈可可 张颖君 《福建茶叶》 2021年第10期21-23,共3页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是名副其实的茶乡,也是茶树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凤庆小湾镇锦秀村位于澜沧江流域的拐弯地区。该地的古茶群体以最古老的锦秀茶祖的为代表,经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化学成分,以及基因遗传学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锦...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是名副其实的茶乡,也是茶树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凤庆小湾镇锦秀村位于澜沧江流域的拐弯地区。该地的古茶群体以最古老的锦秀茶祖的为代表,经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化学成分,以及基因遗传学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锦秀茶祖为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W.W.Smith)Melchior]。大理茶为山茶科茶属茶组植物,与栽培的茶和大叶茶同属于茶组。在系统发育与演化上,与栽培茶的亲缘关系十分接近。锦秀茶祖具有早期人类活动干预的特性,是先民最早栽培的本山茶,表明是现代栽培茶树的源头之一。锦秀茶祖的发现,以及大理茶野茶群落和大量古茶树群体的天然存在,不仅为茶叶原产中国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为云南西南部澜沧江流域是栽培茶的起源地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锦秀茶祖具有茶文化起源的古老性,民族茶文化的多样性,茶树源流的丰富性,以及茶文化研究的独特性,是茶叶起源和古老茶文化的历史见证。是现存的第一株走出森林的茶树、现存的第一株人类栽培的茶树和名符其实的茶树之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绣茶祖 大理茶 茶的历史
下载PDF
环烯醚萜甙的快速原子轰击质谱和场解吸质谱研究
17
作者 杨崇仁 贺震旦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3年第4期413-421,共9页
环烯醚萜甙是植物界分布较广泛的一类配糖体成分,极性较大,用通常的电子轰击质谱(EI-MS)测试不能得到分子离子信息,且离子碎片零碎,难以进行结构解析。本文对25个不同类型的环烯醚萜甙进行正、负离子快速原子轰击质谱(FAB-MS)和场解吸质... 环烯醚萜甙是植物界分布较广泛的一类配糖体成分,极性较大,用通常的电子轰击质谱(EI-MS)测试不能得到分子离子信息,且离子碎片零碎,难以进行结构解析。本文对25个不同类型的环烯醚萜甙进行正、负离子快速原子轰击质谱(FAB-MS)和场解吸质谱(FD-MS)分析,并讨论这两种质谱新技术在环烯醚萜甙类化合物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稀醚萜甙 场解吸质谱 轰击质谱
下载PDF
黄酮和甾体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 被引量:71
18
作者 周立刚 张颖君 +4 位作者 蔡艳 刘玉青 王锦亮 王君健 杨崇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4-29,共6页
用琼脂扩散法对从药用植物中分离到的12个黄酮和5个甾体化合物进行了抗真菌活性实验,其中黄芩甙元(baicalein)、funkioside C和胡萝卜甙(daucosterol)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生长均有抑制作... 用琼脂扩散法对从药用植物中分离到的12个黄酮和5个甾体化合物进行了抗真菌活性实验,其中黄芩甙元(baicalein)、funkioside C和胡萝卜甙(daucosterol)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尖孢镰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112、0.217和0.108g/L,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别为0.264、0.310和0.078g/L。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甾体 尖孢镰刀菌 抗真菌活性 药用植物
下载PDF
紫茎泽兰的化学互感潜力(英文) 被引量:110
19
作者 宋启示 付昀 +2 位作者 唐建维 冯志立 杨崇仁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62-365,共4页
广布于澜沧江流域的紫茎泽兰是一入侵性极强的外来杂草。研究表明它对其它植物有化学互感作用 ,其地上部分的石油醚、乙醇和水提取物对豌豆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在 2 %相对浓度下 ,紫茎泽兰的石油醚、乙醇和水提取物对豌... 广布于澜沧江流域的紫茎泽兰是一入侵性极强的外来杂草。研究表明它对其它植物有化学互感作用 ,其地上部分的石油醚、乙醇和水提取物对豌豆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在 2 %相对浓度下 ,紫茎泽兰的石油醚、乙醇和水提取物对豌豆的萌发分别产生 10 0 %、40 %和 5 0 %的抑制。它的化学互感物质主要集中于石油醚提取物及石油醚提取物吸附于活性炭后的甲醇洗脱物中。从石油醚提取物分离出的第二、第三和第四组分为主要的活性成分 ,在 1%的相对浓度下 ,它们对豌豆的萌发分别表现出 10 0 %、90 %和 90 %的抑制 ,且萌发的豌豆无根和芽的生长。经鉴定 ,化学互感活性强的石油醚第二组分为 9-酮 -泽兰酮。通过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化学互感 9-酮-泽兰酮
下载PDF
普洱茶的抗氧化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8
20
作者 林智 吕海鹏 +3 位作者 崔文锐 折改梅 张颖君 杨崇仁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2-116,共5页
从云南省双江县勐库产的普洱茶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儿茶索(GC,1),(-)-表儿茶素(EC,2),(+)-儿茶素(C,3),杨梅素(4),没食子酸(5),山奈酚(6),山奈酚-3-O-B-D-葡萄糖甙(7),山奈酚-3-O-... 从云南省双江县勐库产的普洱茶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儿茶索(GC,1),(-)-表儿茶素(EC,2),(+)-儿茶素(C,3),杨梅素(4),没食子酸(5),山奈酚(6),山奈酚-3-O-B-D-葡萄糖甙(7),山奈酚-3-O-P丁糖甙(8),槲皮素(9),槲皮素-3-O-B-D葡萄糖甙(10)以及2,5-二羟基苯甲酸(11)。其中,化合物6-11为首次从普洱茶中分离得到。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3、5的活性与阳性对照品抗坏血酸接近。化合物的结构与其活性的关系比较分析表明,简单儿茶素(2,3)和简单酚类化合物(5)的抗氧化活性较高,与阳性对照品抗坏血酸接近;黄酮类化合物(4,6,9)次之,黄酮类配糖体(7,8,10)及化合物11则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酚性成分 抗氧化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