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海流观测结果及其谱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庆轩 梁鑫峰 +1 位作者 田纪伟 康建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1-566,共6页
为了掌握南海北部海区的海流及潮流情况,利用2000年8—11月在南海北部海区75天的ADCP定点流速观测资料,对海流的观测结果、海流前进矢量图、海流的日平均流速、海流随时间和深度的变化情况、正压流速的矢量旋转谱和斜压流速的二维矢量... 为了掌握南海北部海区的海流及潮流情况,利用2000年8—11月在南海北部海区75天的ADCP定点流速观测资料,对海流的观测结果、海流前进矢量图、海流的日平均流速、海流随时间和深度的变化情况、正压流速的矢量旋转谱和斜压流速的二维矢量频率波数谱以及正压潮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处海流主要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K1和M2为主要分量。这说明南海北部海区的海流及潮流变化比较复杂,需要大范围的长期观测才能更好地掌握其特征与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海流观测 谱分析
下载PDF
LADCP配置文件和数据质量控制的参数设定 被引量:8
2
作者 谢玲玲 熊学军 +1 位作者 杨庆轩 张艳伟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3,共5页
为在海洋调查中更好的使用LADCP获取现场观测资料和从观测资料中获取更真实的流速信息,详细阐述了LADCP投放前配置文件和后期资料处理中数据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给出了相关参数设置的依据,阐述了各个参数设置的不同影响,为今后外海调查... 为在海洋调查中更好的使用LADCP获取现场观测资料和从观测资料中获取更真实的流速信息,详细阐述了LADCP投放前配置文件和后期资料处理中数据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给出了相关参数设置的依据,阐述了各个参数设置的不同影响,为今后外海调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DCP 配置文件 质量控制 参数设定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新型焊机检测装置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运强 宋永伦 +3 位作者 殷树言 张军 杨庆轩 支楠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简单分析了目前电焊机检测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对现有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采用电流型LEM传感器检测电流和电压信号,利用计算机配合高速数据采集卡采集数据,然后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电流电压有效值定义和有功... 简单分析了目前电焊机检测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对现有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采用电流型LEM传感器检测电流和电压信号,利用计算机配合高速数据采集卡采集数据,然后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电流电压有效值定义和有功功率定义等直接获取电焊机参数,在计算机的虚拟仪器面板上同时显示电焊机电流、电压、功率、功率因素、波形畸变率等参数和瞬时信号波形,并对所测信息进行统计处理和其它实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焊机 检测装置 虚拟仪器 速数据采集 电流型LEM传感器
下载PDF
海洋湍流观测技术 被引量:11
4
作者 康建军 邬海强 +1 位作者 杨庆轩 付红丽 《海洋技术》 2007年第3期19-23,共5页
湍流在海洋能量和水体的交换演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海洋湍流研究的发展和海洋湍流观测仪器的研发密切相关。世界上湍流观测仪器的研发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但是我国在湍流观测设备方面到目前为止仅仅处于起步和引进国外设备阶段。... 湍流在海洋能量和水体的交换演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海洋湍流研究的发展和海洋湍流观测仪器的研发密切相关。世界上湍流观测仪器的研发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但是我国在湍流观测设备方面到目前为止仅仅处于起步和引进国外设备阶段。针对我国的情况,文中对海洋湍流观测的平台、探头测量原理及其数据修正、资料后处理等关键技术做一个总结性的介绍,为我国使用引进的海洋湍流设备和自主开发海洋湍流测量设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混合 剪切探头 垂向剖面仪
下载PDF
LADCP数据处理方法的探讨及其对应软件包的使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郭心顺 杨庆轩 +1 位作者 康建军 田纪伟 《海洋技术》 2006年第4期1-5,57,共6页
针对国内当前在LADCP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入了国际海洋界目前普遍使用的两种方法,即剪切方法和逆方法,着重阐述了它们的主要思想,并详细介绍了基于这两个方法而编写的软件包,包括它们的构成、各部分的功能、具体使用步骤及注意... 针对国内当前在LADCP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入了国际海洋界目前普遍使用的两种方法,即剪切方法和逆方法,着重阐述了它们的主要思想,并详细介绍了基于这两个方法而编写的软件包,包括它们的构成、各部分的功能、具体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利用2005年9月至12月‘863规范化外海试验’的数据进行了大量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这两种方法获得的绝对流速与AANDERRA海流计和150 kH z船载ADCP的流速结果符合良好,平均误差为±3 cm.-s 1,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工具广泛应用于以后的海洋调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ed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LADCPs) 下放式测量 剪切方法 逆方法
下载PDF
SBE911plus CTD剖面仪的现场校正与数据处理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少磊 谢玲玲 杨庆轩 《海洋技术》 2008年第3期23-26,30,共5页
针对SBE911plus直读式CTD剖面仪在使用过程中传感器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漂移的问题,着重阐述了现场分析和校正的方法。通过分析可以找出引起漂移的原因,计算出漂移斜率和漂移偏差。根据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现场校正可以消除传感器... 针对SBE911plus直读式CTD剖面仪在使用过程中传感器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漂移的问题,着重阐述了现场分析和校正的方法。通过分析可以找出引起漂移的原因,计算出漂移斜率和漂移偏差。根据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现场校正可以消除传感器漂移引起的采样数据错误,为高精度数据的获取提供了保证。并且介绍了SBE911plus原始采样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如电导单元和水体热交换所引起的误差,以及船身起伏造成的数据"打结"现象的解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E911plus 漂移斜率 漂移偏差 现场校正 传感器
下载PDF
电焊机线圈温升检测技术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庆轩 《电焊机》 1992年第5期20-22,共3页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电焊机线圈温升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把被测量电阻值Rx转变为电压量Vx,并把它引入到计算机检测技术中。同时介绍了特别研制的“HRC-1电焊机热态电阻自动测试仪”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指标,着重介绍了其中...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电焊机线圈温升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把被测量电阻值Rx转变为电压量Vx,并把它引入到计算机检测技术中。同时介绍了特别研制的“HRC-1电焊机热态电阻自动测试仪”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指标,着重介绍了其中的技术关键精密恒流源和模入放大器及A/D转换两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机 线圈 温升 检测
下载PDF
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70年:发展历程、学术成就概览 被引量:14
8
作者 魏泽勋 郑全安 +39 位作者 杨永增 刘克修 徐腾飞 王凡 胡石建 谢玲玲 李元龙 杜岩 周磊 林霄沛 胡建宇 朱建荣 李均益 张正光 侯一筠 刘泽 田纪伟 黄晓冬 管玉平 刘志宇 杨庆轩 赵玮 宋振亚 刘海龙 董昌明 于卫东 连涛 陈朝晖 史久新 雷瑞波 刘煜 于福江 尹宝树 陈戈 王岩峰 李整林 熊学军 汪嘉宁 李晓峰 王永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64,共42页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提出了被国际广泛采用的“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发展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潮流永久预报”等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揭示了东海黑潮的多核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异机理等,系统描述了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提出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南海分支(或称南海贯穿流);不断完善了中国近海陆架环流系统,在南海环流、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黄海冷水团环流、黄海暖流、渤海环流,以及陆架波方面均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从大气桥和海洋桥两个方面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了浅海水团的研究方法,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水团的分布和消长特征与机制,在大洋和极地水团分布及运动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阐明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和生成机制,揭示了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定量评估了其全球物质与能量输运能力;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提出了地形、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等锋面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实现了对内波生成–演变–消亡全过程机理的系统认识;发展了湍流的剪切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海流“边缘不稳定”的概念,开发了海洋湍流模式,提出了湍流混合参数化的新方法等;在海洋内部混合机制和能量来源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混合对海洋深层环流、营养物质输运等过程的影响;研发了全球浪–潮–流耦合模式,推出一系列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了可同化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和用于ENSO预报的耦合同化系统;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非地转(水槽/水池)和地转(旋转平台)物理模型实验平台;发展了ENSO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和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中深层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建成了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持续开展南北极调查研究;建立了台风、风暴潮、巨浪和海啸的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气象减灾提供保障;突破了国外的海洋技术封锁,研发了万米水深的深水水听器和海洋光学特性系列测量仪器;建立了溢油、危险化学品漂移扩散等预测模型,为伴随海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支撑。文中引用的大量学术成果文献(每位第一作者优选不超过3篇)显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这是最宝贵的成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攀登新高峰的主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海浪 潮汐 海平面 大洋环流 水团 陆架与边缘海环流 海洋中尺度过程 湍流与混合 数值模拟与数据同化 实验室模拟 大洋与气候 海冰与极地考察 海洋气象与灾害 海洋物理学 海洋环境
下载PDF
南海混合的能量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茜 张小将 +1 位作者 孙惠 杨庆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5,共7页
南海是全球内波高发区之一,也是强混合海区。本文利用公开的温盐、流场、风场等数据,结合理论模型分别给出了近惯性内波、内潮、背风波对南海混合的能量贡献及空间分布。三者输入南海的能量之和约为19GW,其中近惯性内波贡献27%;内潮贡献... 南海是全球内波高发区之一,也是强混合海区。本文利用公开的温盐、流场、风场等数据,结合理论模型分别给出了近惯性内波、内潮、背风波对南海混合的能量贡献及空间分布。三者输入南海的能量之和约为19GW,其中近惯性内波贡献27%;内潮贡献66%;背风波贡献7%。假设这些能量全部在南海耗散为混合提供能量,计算得到南海的平均混合率约为2.8×10^(-3)m^2·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混合 近惯性内波 内潮 背风波
下载PDF
弧焊电源电磁骚扰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树君 杜利 +2 位作者 殷树言 杨庆轩 支楠 《电焊机》 2007年第2期3-6,共4页
详细介绍了弧焊电源在工作时产生的各种电磁骚扰,分析了电磁骚扰产生原因和对人体的危害。针对比较严重的传导骚扰发射,设计了一种电源线电磁干扰抑制滤波器,结果表明,使用滤波器后弧焊电源的传导骚扰发射大大降低,可以达到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 弧焊电源 电磁干扰 干扰抑制
下载PDF
节能电焊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庆轩 陈凯 +3 位作者 蒲有东 黄虎 胡伟伟 周一峰 《电焊机》 2016年第3期58-60,共3页
如何提高电焊机的能源利用率是国家及企业日益关注的问题,介绍了不同类别电弧焊机的统计分析数据,以及能效测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在节能设计和产品整改方面的部分解决方案,能效指标与EMC的谐波指标关联度,在节能焊机的设计和测试中具... 如何提高电焊机的能源利用率是国家及企业日益关注的问题,介绍了不同类别电弧焊机的统计分析数据,以及能效测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在节能设计和产品整改方面的部分解决方案,能效指标与EMC的谐波指标关联度,在节能焊机的设计和测试中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电焊机 电焊机能效 电焊机现状
下载PDF
新一代信息化电焊机检测系统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军 宋永伦 +3 位作者 陈志翔 苏东 杨庆轩 支楠 《电焊机》 2005年第5期17-19,共3页
对新一代信息化电焊机检测系统从结构、功能及其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这种新型检测系统以虚拟仪器技术为实施平台,具有信息量大、检测速度快、人机界面优异、测量精度高、灵活性强等优点,同时实现了对弧焊电源谐波电流、动态特性的分... 对新一代信息化电焊机检测系统从结构、功能及其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这种新型检测系统以虚拟仪器技术为实施平台,具有信息量大、检测速度快、人机界面优异、测量精度高、灵活性强等优点,同时实现了对弧焊电源谐波电流、动态特性的分析,以及功率因数、效率等重要参数的实时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焊机 检测 信息化
下载PDF
弧焊电源电磁兼容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树君 刘进 +3 位作者 卢振洋 白立来 杨庆轩 支楠 《焊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0-44,共5页
介绍了国际标准中弧焊电源电磁兼容性要求,并对国内市场上各种典型的弧焊电源进行了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分析了弧焊电源电磁兼容性现状。2009年,弧焊设备电磁兼容性国家标准将根据IEC 60974-10首次制定。对比了新旧版的IEC 60974-10... 介绍了国际标准中弧焊电源电磁兼容性要求,并对国内市场上各种典型的弧焊电源进行了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分析了弧焊电源电磁兼容性现状。2009年,弧焊设备电磁兼容性国家标准将根据IEC 60974-10首次制定。对比了新旧版的IEC 60974-10的区别,分别从标准的主要变化和具体条款内容两个方面阐述两者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焊电源 电磁兼容 对比测试
下载PDF
弧焊逆变电源电磁场发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树君 刘进 +2 位作者 杜利 杨庆轩 支楠 《电焊机》 2008年第10期51-55,共5页
逆变焊机控制电路部分的工作频率很高,但能量有限;主电路的变换器工作频率不高,但瞬态能量较大,其近场辐射较强。通过近场探头测试电焊机周围磁场的辐射分布清况。定性的研究了弧焊电源电磁发射的特点。根据IEC60974-10:2004标准,对金... 逆变焊机控制电路部分的工作频率很高,但能量有限;主电路的变换器工作频率不高,但瞬态能量较大,其近场辐射较强。通过近场探头测试电焊机周围磁场的辐射分布清况。定性的研究了弧焊电源电磁发射的特点。根据IEC60974-10:2004标准,对金属机壳屏蔽和非屏蔽状态下的逆变弧焊电源电磁发射对比测试[1]。针对比较严重的电磁辐射,提出相应的抑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电源 辐射发射 电磁场 对比测试
下载PDF
电弧焊机能耗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司立峰 潘颖 杨庆轩 《电焊机》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共4页
电焊机是金属焊接加工领域主要的耗能用电设备,已被列为国家12类高耗能产品之一。在对各类电弧焊机输入、输出参数进行大量测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国内目前常见的交流弧焊机、整流式直流弧焊机、逆变式直流弧焊机的效率、功率因数、能... 电焊机是金属焊接加工领域主要的耗能用电设备,已被列为国家12类高耗能产品之一。在对各类电弧焊机输入、输出参数进行大量测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国内目前常见的交流弧焊机、整流式直流弧焊机、逆变式直流弧焊机的效率、功率因数、能耗对比。针对电弧焊机在使用过程中状态转换频繁、长期空载运行等现状,指出了节能降耗在电弧焊机设计过程中应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焊机 节能 降耗
下载PDF
电焊机的电磁兼容性测试
16
作者 陈树君 杨庆轩 +1 位作者 殷树言 邢军 《电焊机》 2006年第2期9-13,共5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能源危机”“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传统的“环境保护”的治理对象是“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四大污染源。随着电力电子设备在机械加工等工业中的普遍采用.清洁电网和重爱...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能源危机”“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传统的“环境保护”的治理对象是“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四大污染源。随着电力电子设备在机械加工等工业中的普遍采用.清洁电网和重爱内容。“电磁污染”已经继“水、气、渣、声”之后被确定为第五大环境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兼容性测试 电焊机 工业化进程 环境污染源 电力电子设备 环境危机 资源危机 能源危机 世界范围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弧焊电源电工参数检测的研究
17
作者 张军 宋永伦 +1 位作者 杨庆轩 苏东 《电焊机》 2004年第7期35-37,共3页
采用传统的电工测量工具对非正弦电压测量会造成一定的误差。为了准确测量弧焊电源的电压、电流等电工参数并分析其频域特性,开发了一套交、直流电源多功能检测仪器。讨论了测量的原理、方法,并介绍了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 采用传统的电工测量工具对非正弦电压测量会造成一定的误差。为了准确测量弧焊电源的电压、电流等电工参数并分析其频域特性,开发了一套交、直流电源多功能检测仪器。讨论了测量的原理、方法,并介绍了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弦 功率测量 时域分析 频域分析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仪器的谐波电流检测技术
18
作者 张军 宋永伦 +1 位作者 杨庆轩 苏东 《电焊机》 2004年第6期41-43,共3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谐波电流检测新方法和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实现了系统功能并给出了系统的应用结果。
关键词 虚拟仪器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谐波检测
下载PDF
Observation of material fluxes through the Luzon Strait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庆轩 田纪伟 赵玮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6-32,共7页
Based on field observations carried out in August, 2008, we obtained a set of data on velocity, hydrography, and hydroehemistry in the Luzon Strait, with which th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area, especially in deep ch... Based on field observations carried out in August, 2008, we obtained a set of data on velocity, hydrography, and hydroehemistry in the Luzon Strait, with which th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area, especially in deep channels, was analyzed, and the material fluxes, including water, dissolved oxygen, and nutrients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net eastward water flux of 7.0 Sv occurred through the Luzon Strait. The deep layer flux in the southern part, through the deep channel, was westward with a value of 1.9 Sv, which confirms that deep Pacific water flows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 via the deep passage in the Luzon Strait. Accordingly, the net flux of dissolved oxygen was 13.2× 10 5 mol/s, and the values for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phosphate and silicate were 4.6× 10 4 mol/s, 2.4× 10 3 mol/s, and 8.9×10 4 mol/s, respectively. Detailed descriptions of these material fluxes in the upper layer, the upper-intermediate layer, the lower-intermediate layer, and the deep layer through the Luzon Strait are discussed. These results and interpretation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materi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Pacific Oc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erial fluxes Luzon Strait flow patterns
下载PDF
Turbulent dissipation and mixing in Prydz Bay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庆轩 田纪伟 +1 位作者 赵玮 谢玲玲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445-453,共9页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measurements of velocity,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turbulence collected in Prydz Bay, Antarctica, during February, 2005. The dissipation rates of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e) and diapycna...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measurements of velocity,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turbulence collected in Prydz Bay, Antarctica, during February, 2005. The dissipation rates of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e) and diapycnal diffusivities (Ks) were estimated along a section in front of the Amery Ice Shelf. The dissipation rates and diapycnal diffusivities were spatially non-uniform, with higher values found in the western half of the section where E reached 10.7 W/kg and Kz reached 10.2 mVs, about two and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pen ocean, respectively. In the western half of the section both the dissipation rates and diffusivities showed a high-low-high vertical structure. This vertical structure may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internal waves in the upper layer, where the ice shelf draft acts as a possible energy source, and by bottom-generated internal waves in the lower layer, where both tides and geostrophic currents are possible energy sources. The intense diapycnal mixing revealed in our observations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production of Antarctic Bottom Water in Prydz B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bulent mixing Prydz Bay Antarctic Bottom Water (AABW)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