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新明水彩画作品
1
作者 杨新明 《艺海》 2008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陈丽星 杨新明 贾永利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38-442,共5页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UBE)在治疗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lumbar brucellosis spondylitis, LBS)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UBE)在治疗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lumbar brucellosis spondylitis, LBS)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收入院行UBE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LBS患者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病变的节段:L_(3~4)节段2例,L_(4~5)节段4例,L_(5)S_(1)节段5例。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所有患者均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记录手术时间及估计失血量;术后观察是否存在并发症,如硬脊膜损伤、硬膜外血肿发生等;术后3、6个月复查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术前及术后6个月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n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神经功能分级评估神经恢复情况,复查腰椎X线及腰椎MRI,从影像学角度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1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40~220 min,平均(182.73±25.33)min;术中估计失血量为150~240 mL,平均(179.09±29.14)mL。所有入组的LBS患者均随访6个月,术中及术后均无硬膜外血肿、硬脊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相比于手术前,患者术后随访时各时间点的ESR、CRP、VAS评分及ODI指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复查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均为阴性。术前ASIA神经功能分级为C级、D级各3例,末次随访时有1例C级的改善为D级,其余入组患者均为E级。X线及MRI检查显示腰椎内置物位置良好,炎症吸收,脊髓未见明显受压点。结论 UBE技术治疗LBS,手术切口小、术中组织破坏少,利于患者术后脊柱功能的恢复。术中镜下直视操作,更有利于病灶的清除,所以UBE技术治疗LBS是有效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布鲁杆菌病 微创手术 脊柱炎 脊柱内镜
下载PD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表现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63
3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5 位作者 杜雅坤 孟宪勇 邹宇纬 刘肃 李化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463-1466,共4页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以便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本组16例均行X线摄片并行CT检查,病灶分布腰椎多于胸椎,其中L4发病率最高,其中7例行MRI检查;16例血清试管凝集法滴度均大于1∶1...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以便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本组16例均行X线摄片并行CT检查,病灶分布腰椎多于胸椎,其中L4发病率最高,其中7例行MRI检查;16例血清试管凝集法滴度均大于1∶160,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特异性抗体IgM、IgG阳性,11例作病原学检查。[结果]14例入院前临床、X线及CT误诊为脊柱结核,误诊率87.5%;经MRI扫描误诊5例,误诊率71.43%;本组16例入院确诊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2例采取介入方法,7例采取手术病灶清除,病理符合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细胞学表现。本组仅12例(包括手术8例)进行随访1~2年,痊愈10例,好转2例,愈后无复发。[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临床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正确选择微创术和手术病灶清除术可以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无论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脊柱炎 诊断影像学 临床
下载PDF
基于HAPA理论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评《骨科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第5版)》
4
作者 吕佩芸 杨新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I0002-I0002,共1页
《骨科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第5版)》由燕铁斌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030642349。HAPA理论是一种健康行为养成理论,由德国心理学家Schwarzer在“自我效能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该理论认为健康行为改变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动态阶... 《骨科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第5版)》由燕铁斌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030642349。HAPA理论是一种健康行为养成理论,由德国心理学家Schwarzer在“自我效能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该理论认为健康行为改变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动态阶段,包括前意向、意向以及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康复 健康行为 个体化健康教育 自我效能 骨科术后患者 行为养成 燕铁斌 科学出版社
下载PD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临床影像学表现比较 被引量:56
5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3 位作者 杜雅坤 阴彦林 孟宪勇 邹宇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脊椎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CT、MR资料并与已确诊的38例脊椎结核影像学资料作比较。结果(1)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病灶分布...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脊椎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CT、MR资料并与已确诊的38例脊椎结核影像学资料作比较。结果(1)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病灶分布于腰椎,其中以L4发病率最高,骨破坏灶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病灶周围明显增生、硬化,新生骨组织中有新破坏灶形成,椎间盘破坏轻,关节面增生硬化,相邻骨密度增高,少或无椎旁脓肿形成。(2)结核病灶分布于胸腰段,以椎体和椎间盘骨破坏为主并有死骨形成,椎旁脓肿和骨质疏松变化比较常见。结论依据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脊椎结核临床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两者可作出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脊柱炎 脊椎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手术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 被引量:65
6
作者 杨新明 孟宪勇 +8 位作者 张瑛 张磊 阴彦林 张军威 张培楠 赵御森 王海波 刘肃 王燕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00-606,共7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手术治疗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134例,患者均经药物治疗后局部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经MRI检查有难以吸收的椎旁或椎管内硬膜外脓肿、破坏的...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手术治疗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134例,患者均经药物治疗后局部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经MRI检查有难以吸收的椎旁或椎管内硬膜外脓肿、破坏的椎间盘或炎性肉芽组织突入椎管压迫脊髓、马尾或神经根,或者伴有脊柱不稳定。其中56例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A组),78例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B组);术后继续规范药物治疗,并辅助高压氧治疗。术前及术后3d、2周、3个月、12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VAS评分,术后3、6、12个月进行临床疗效随访,对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相关并发症。A组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21例患者术后8~11个月(平均10个月)植骨愈合,脊柱稳定;35例患者术后植骨不愈合,6例脊柱不稳定;4例出现压疮,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术后12个月症状复发。B组随访12~30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5~10个月(平均8个月)植骨均愈合,脊柱稳定,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其中32例取出脊柱内固定装置,同时取骨组织作病理学检查未见炎性表现。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B组改善更明显;术后3、6、12个月时的优良率A组分别为60.71%、85.71%、92.85%,B组分别为92.30%、98.71%、100%,两组术后各时间点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同一个时间点B组优良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经两种手术方法均可以有效清除病灶,缓解或解除疼痛,病灶清除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能维持脊柱稳定性,减少并发症,有利患者早期康复和治愈病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 胸腰椎 病灶清除术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影像表现及治疗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5 位作者 杜雅坤 孟宪勇 邹宇纬 刘肃 李化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影像学表现与治疗。方法本组16例均行X线摄片并行CT检查,病灶分布腰椎多于胸椎,其中L4发病率最高,血清试管凝集法常规检查及ELISA特异性抗体IgM、IgG检测。结果本组16例入院经作CT检查,7例MRI检查,血清凝集... 目的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影像学表现与治疗。方法本组16例均行X线摄片并行CT检查,病灶分布腰椎多于胸椎,其中L4发病率最高,血清试管凝集法常规检查及ELISA特异性抗体IgM、IgG检测。结果本组16例入院经作CT检查,7例MRI检查,血清凝集滴度(1∶160,ELISA检测之IgM、IgG均阳性而获确诊,在药物对症与抗菌治疗基础上,2例采取介入方法,7例采取手术病灶清除。本组仅12例(包括手术8例)进行随访1-2年,痊愈10例,好转2例。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正确选择微创术和手术病灶清除术可以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无论手术与否,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菌素的应用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最重要和最可靠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脊椎炎 诊断影像学 临床
下载PDF
以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构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桡骨缺损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3 位作者 杜雅坤 孟宪勇 阴彦林 李化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6期9050-9054,共5页
背景:国外学者将红骨髓和生成因子复合即时植入用于促进骨折愈合已经获得满意效果。由于不需体外培养过程,只要在抽取红骨髓后与支架生成因子复合并立即植入,被称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目的:课题创新性提出以带蒂筋膜瓣... 背景:国外学者将红骨髓和生成因子复合即时植入用于促进骨折愈合已经获得满意效果。由于不需体外培养过程,只要在抽取红骨髓后与支架生成因子复合并立即植入,被称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目的:课题创新性提出以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方法构造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并验证其优势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同体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12/2009-02在河北北方学院及附属医院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四五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取自体红骨髓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活性材料混合成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方法:将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造骨缺损模型,左侧为对照组,仅植入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物,右侧为带蒂筋膜瓣实验组,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缺损邻近制备一个带有无名血管蒂所属毛细血管网的筋膜瓣,使其包裹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充填骨缺损。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4,8,12,16周各取6只兔,进行X射线检查和吸光度比测量、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和交界区血管图像分析。结果:①X射线检查:16周,对照组骨缺损周边植入物初步形成骨干结构,骨皮质不连续,髓腔不通;实验组正常骨干结构形成,骨髓腔完全再通。②组织学观察:16周,对照组植入物内血管长入较少和发育较成熟的骨小梁,骨髓腔未通;实验组植入物已吸收降解,完全由新骨替代,成熟骨结构形成,骨髓腔再通。③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术后4,8,12,16周实验组的骨小梁的体积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④交界区血管图像分析:实验组各时间段单位面积内血管再生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构建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具有膜诱导骨再生和血管化双重作用,对修复大段骨缺损是可行的,在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提高成骨的质和量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动物模型 带蒂筋膜瓣 膜诱导组织再生 自体红骨髓 骨形态发生蛋白 血管化 组织工程 骨移植
下载PDF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药物治疗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3 位作者 阴彦林 邹宇炜 孟宪勇 刘俊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632-1634,共3页
目的:总结布氏杆菌性脊椎炎流行病学特点及最佳药物治疗方案,为提高对该病的药物选择及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13例确诊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采用5种不同药物,分成5组不同配伍方法,进行不同疗程治疗和对比研究。结果:布氏杆... 目的:总结布氏杆菌性脊椎炎流行病学特点及最佳药物治疗方案,为提高对该病的药物选择及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113例确诊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采用5种不同药物,分成5组不同配伍方法,进行不同疗程治疗和对比研究。结果:布氏杆菌性脊椎炎女性发病率高,平均年龄41岁,坝上发病率高于坝下,主要集中在饲养、放牧牲畜而受染,病灶分布多在腰椎,2个椎体受累最多,涉及L4的发病率最高并破坏最为明显;含强力霉素治疗组效果优于未含强力霉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如增加疗程,疗效增加不明显。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临床流行病学具有特征性;以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基异唑为首选的抗菌素,应用两个疗程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最合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椎关节炎 流行病学 疗程 药物配伍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骨诱导活性材料和两者复合物治疗兔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5 位作者 杜雅坤 黄艳平 孟宪勇 邹宇纬 阴彦林 李化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397-2400,共4页
目的:比较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骨诱导活性材料(OAM)和两者复合物对早期股骨头坏死(ANFH)修复的疗效,筛选出最佳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组,A、B组又分左、右侧组,采用液氮冷冻法建立双侧ANFH... 目的:比较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骨诱导活性材料(OAM)和两者复合物对早期股骨头坏死(ANFH)修复的疗效,筛选出最佳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组,A、B组又分左、右侧组,采用液氮冷冻法建立双侧ANFH模型,A、B右侧组植入BMSC+OAM构建的组织工程复合物,A左侧组植入复合自体BMSC的明胶海绵,B左侧组植入OAM,C组植入空白明胶海绵,术后2、4、6、8周随机取A、B两组各3只动物、C组1只动物,影像学检查后处死,取双侧股骨头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1)X线显示,自实验第4周后A、B右侧组钻孔缺损区成骨明显优于左侧组及C组,表现为中心密度增高,缺损腔缩小,边缘模糊,6周时出现骨小梁结构,8周时有正常骨小梁结构;左侧组仅表现为随时间的延长,中心密度及边缘密度逐渐增高,形成硬化线,但无骨小梁结构,C组缺损区出现囊性变扩大并有塌陷。(2)组织学显示,A、B右侧组缺损区,2周时有成骨细胞,4周时有骨小梁及类骨质填充,6周时有成熟骨小梁和骨髓组织出现,8周时骨小梁成熟和骨髓组织形成;A、B左侧组在相同的时间内其组织学修复及新骨塑性与改建均不如各自的右侧组。结论:自体BMSC+OAM构建的组织工程复合物对兔早期ANFH修复作用优于单独应用BMSC和OAM,是目前治疗ANFH的最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模型 动物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诱导活性材料 组织工程 移植
下载PDF
甲强龙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新明 成垚昱 +1 位作者 张振梁 康聪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7-624,共8页
目的探讨甲强龙(MP)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中的作用及对局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40只T10脊髓损伤雄性大鼠模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M... 目的探讨甲强龙(MP)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中的作用及对局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40只T10脊髓损伤雄性大鼠模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MP组、BMSCs组和MP+BMSCs组4组,每组10只。按上述分组分别在脊髓损伤后立即尾静脉缓慢推注30 mg/kg MP和/或在脊髓损伤后2 h于脊髓损伤部位注射全贴壁法培养并以Brd U标记的BMSCs。术后1、7、14 d,采用BBB运动评分法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14 d后处死各组大鼠并取出脊髓样本,分别进行TNF-α、IL-1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染色,各组统计视野内TNF-α、IL-1β表达阳性细胞数并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Brd U单染观察BMSCs组和MP+BMSCs组中Brd U阳性率。结果术后1 d,各组BB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56,P=0.7829)。术后7 d,各组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较前明显恢复,其中MP组(χ2=8.3265,P=0.0325)和BMSCs组(χ2=14.1166,P=0.0036)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P+BMSCs组的BBB评分明显高于MP组(χ2=17.7186,P=0.0002)和BMSCs组(χ2=15.8110,P=0.0024)。术后14 d,各组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MP+BMSCs组BBB评分明显高于MP组(χ2=24.7259,P<0.0001)和BMSCs组(χ2=25.6014,P<0.0001),MP组(χ2=13.5060,P=0.0062)和BMSCs组(χ2=8.9613,P=0.0299)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4 d,对照组、MP组、BMSCs组和MP+BMSCs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8.47±5.70)%、(31.95±3.58)%、(41.39±2.33)%和(23.48±2.69)%,其中,MP组(q=14.84,P<0.0001)和BMSCs组(q=6.716,P=0.0002)明显低于对照组,MP+BMSCs组明显低于MP组(q=7.332,P=0.0001)和BMSCs组(q=15.460,P<0.0001)。术后14 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MP组(q=14.710,P<0.0001;q=6.710,P<0.0001)和BMSCs组(q=6.502,P=0.0001;q=2.849,P=0.0514)的TNF-α及IL-1β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P组(q=5.573,P=0.0004;q=4.596,P=0.0025)和BMSCs组(q=13.780,P<0.0001;q=8.456,P<0.0001)的TNF-α及IL-1β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MP+BMSCs组。术后14 d,Brd U染色结果显示,BMSCs组的Brd U阳性率为(6.600±0.3399)%,明显低于MP+BMSCs组的(9.300±0.5175)%(t=4.361,P=0.0004)。结论 MP可明显提高BMSCs移植治疗SCI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二者可协同降低局部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并且MP有效提升了移植BMSCs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甲强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Brd U染色
下载PDF
骶部硬膜外囊肿的临床影像学表现与外科治疗(18例报告及文献综述)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2 位作者 杜雅坤 孟宪勇 邹宇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骶部硬膜外囊肿(SE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以便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本组18例,其中腰骶部钝痛17例(95%)、下肢放射性疼痛和间歇性跛行16例(90%)、神经功能损害14例(77%...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骶部硬膜外囊肿(SE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以便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本组18例,其中腰骶部钝痛17例(95%)、下肢放射性疼痛和间歇性跛行16例(90%)、神经功能损害14例(77%)、盆腔或下腹部无痛渐进性肿块并压迫临近器官2例(11%)。18例均行腰骶部及骨盆X线片检查,其中17例行CT扫描、11例行MRI检查、7例行脊髓造影、4例行CTM扫描。[结果]本病临床误诊率为78%,X线诊断率17%,CT诊断率72%;MRI检查、脊髓造影、CTM扫描诊断率100%。18例均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硬膜外囊肿,椎管内型、积液型、单发囊肿为多数;随访15~32个月,平均24个月,未发现症状加重和复发病例。[结论]骶部硬膜外囊肿临床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微创术和腹腔镜、脊髓或椎管镜摘除骶椎管内囊肿的临床应用疗效有待于定论;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SEC全切除率,手术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骶部硬膜外囊肿 诊断影像学 临床
下载PDF
浓集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复合物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疗效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5 位作者 杜雅坤 黄艳平 孟宪勇 邹宇纬 阴彦林 李化光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浓集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复合物治疗兔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建立右侧股骨头骨缺损模型,并用液氮从缺损内将股骨头冷冻坏死,A组为对照组,仅植入空白明胶海绵,... 目的研究浓集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复合物治疗兔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建立右侧股骨头骨缺损模型,并用液氮从缺损内将股骨头冷冻坏死,A组为对照组,仅植入空白明胶海绵,B组为实验组,植入复合物。术后每组分别于2、4、6、8周各处死3只动物,做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进行有关指标检测。结果①影像学结果:随着时间延长无论是X线、CT表现还是MRI表现,实验组钻孔区由低密度逐渐增高,8周时有骨小梁结构;对照组钻孔区无新骨形成表现。②组织学结果:A组2周标本缺损区内,充满坏死的组织碎片;4周标本,缺损区内为疏松的纤维肉芽组织;6周标本缺损区内为纤维组织;8周标本缺损区内仍为纤维组织,无新生骨组织。B组2周标本缺损区内,有大量的成骨细胞;4周标本,缺损区内有大量骨小梁及类骨质填充;6周标本缺损区内出现比较成熟的骨小梁;8周标本缺损区内骨小梁成熟,骨髓组织形成。结论浓集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复合物对兔股骨头坏死有极好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动物模型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形成蛋白 组织工程 移植
下载PDF
骨旁脂肪瘤临床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析(文献综述附14例报告)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4 位作者 杜雅坤 孟宪勇 邹宇纬 刘肃 李化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135-1138,共4页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骨旁脂肪瘤的命名、病因、临床病理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将国内文献的20例一起列入临床资料分析,包括作者14例共34例术前均行X线摄片,18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结果]本病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以四肢长管...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骨旁脂肪瘤的命名、病因、临床病理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将国内文献的20例一起列入临床资料分析,包括作者14例共34例术前均行X线摄片,18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结果]本病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多见,以四肢长管状骨为好发,其次发生于扁平骨(骨盆、肩岬骨、髌骨、肋骨)、不规则骨(胸椎、腰椎、骶尾椎)、短管状骨和跗骨;本病临床误诊率为41.17%,X线误诊率26.47%,CT及MRI诊断率100%;34例均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脂肪瘤,3例低度恶变;随访2~10年,仅1例复发并恶变。[结论]骨旁脂肪瘤是最佳的命名,病因未明,但与遗传和先天因素及创伤和炎症因素有关;病理表现为带骨蒂的脂肪瘤,细胞学形态为脂肪组织;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骨旁脂肪瘤 诊断影像学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髓芯减压、空心钛钉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4 位作者 杜雅坤 黄艳平 孟宪勇 阴彦林 李化光 《实用骨科杂志》 2009年第8期582-584,628,共4页
目的研究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联合髓芯减压、空心钛钉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本组12例,男性9例,女性3例,双侧股骨头3例,右单侧7例,左单侧2例。术前均行X线摄片、CT、MRI检查,ARCO分期,期4髋,期11髋;C型臂X线... 目的研究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联合髓芯减压、空心钛钉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本组12例,男性9例,女性3例,双侧股骨头3例,右单侧7例,左单侧2例。术前均行X线摄片、CT、MRI检查,ARCO分期,期4髋,期11髋;C型臂X线透视下行股骨头坏死区和囊性变区定位、髓芯减压,关节镜监视下刮除坏死骨,送病理;植入由自体红骨髓与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成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空心钛钉支撑股骨头软骨下骨质。结果本组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采用12分法评分系统评定,优8髋,良5髋,可2髋,差0髋,优良率为86.66%。结论髓芯减压、自体红骨髓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植入、空心钛钉支撑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在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防止股骨头塌陷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减压 自体红骨髓 骨形成蛋白 组织工程 骨移植
下载PDF
电离辐射对内耳形态与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新明 卢永德 +4 位作者 陈忠 谢鼎华 任基浩 谭微微 祝道桂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81-85,共5页
应用单一剂量为20、40、60Gy60Coγ射线照射豚鼠耳颞部,观察放射前、放射后24小时及2周内耳的功能与形态变化。结果发现:1)20Gy及40Gy组照射后24h复合动作电位(CAP)反应阈无明显变化,40Gy组2... 应用单一剂量为20、40、60Gy60Coγ射线照射豚鼠耳颞部,观察放射前、放射后24小时及2周内耳的功能与形态变化。结果发现:1)20Gy及40Gy组照射后24h复合动作电位(CAP)反应阈无明显变化,40Gy组2周及60Gy组各期CAP反应阈明显上升。照射后24h各组眼震持续时间与照射前无差别,60Gy组照射后2周眼震时间明显缩短。2)辐射耳的病理学变化特点:耳蜗血管纹、血管内皮细胞及外毛细胞明显受损,底转损伤重于第二、三转。前庭终器损伤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损伤 内耳 听力 前庭
下载PDF
髓芯减压并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移植与联合钛棒支撑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1 位作者 杜雅坤 孟宪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5881-5886,共6页
目的:比较单纯髓芯减压白体红骨髓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移植,与联合钛棒支撑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1—01/2007—03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67例(77髋),... 目的:比较单纯髓芯减压白体红骨髓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移植,与联合钛棒支撑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1—01/2007—03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67例(77髋),男54例,女13例;年龄28-53岁,平均40.6岁:按单双数入院日期随机分2组,对照组35例(41髋,Ⅰ期18髋、Ⅱ期23髋):采用单纯髓芯减压白体红骨髓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复合物移植;治疗组32例(36髋,I期15髋、II期21髋):采用髓芯减压联合自制钛棒支撑的自体红骨髓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复合物移植。术前均行X射线摄片、CT、MRI检查;C型臂X射线透视下行股骨头坏死区和囊性变区定位、髓芯减压,关节镜经髓道监视下,刮除硬化骨送病理;植入由白体红骨髓与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成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或钛棒支撑股骨头软骨下骨质。患者于治疗后6,12,24个月进行随诊,临床评价包括: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X射线观察;每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在疼痛评分方面,两组治疗方法均可以减轻疼痛,早期差异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Harris髋关节评分方面,两组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善和提高Harris髋关节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总的临床结果方面,两组治疗方法对股骨头坏死Ⅰ期病变治疗效果相同,治疗组未显示出优势,但对股骨头坏死Ⅱ期病变治疗组在疗效改善及防止股骨头塌陷避免行全髋关节置换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髓芯减压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植入与联合钛棒支撑对于二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有极好的修复作用,特别对股骨头坏死Ⅱ期病变在改善及防止股骨头塌陷的疗效优于无钛棒支撑的复合物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减压 自体红骨髓 非细胞型组织工程 钛棒
下载PDF
应用关节镜技术微创治疗股骨头早期坏死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4 位作者 杜雅坤 张磊 胡长波 姚尧 孟宪勇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45-49,83,共6页
目的评价应用关节镜技术微创病灶清除、植骨、钛棒支撑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3年~2013年确诊为ONFH ARCO分期Ⅱ期58例74个股骨头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个股骨头为ⅡA期、34个... 目的评价应用关节镜技术微创病灶清除、植骨、钛棒支撑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3年~2013年确诊为ONFH ARCO分期Ⅱ期58例74个股骨头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个股骨头为ⅡA期、34个股骨头为ⅡB期、25个股骨头为ⅡC期;C型臂X线透视引导及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微创有效进行股骨头内病灶清除及髓芯减压,植入复合自体骨髓的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ve absorbing material,OAM),将羟基磷灰石涂层空心钛棒放置股骨头软骨下骨质。术后6、12、24、36个月进行随访,评价指标包括:疼痛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X线影像学观察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32个月,其中10例末次随访时股骨头塌陷行THR,其致病诱因均为激素。本组所有病例术后病理组织学显示为骨坏死。术前与术后每个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即此手术方法可以明显缓解髋关节疼痛且改善功能。术后24月随访X线分期显示,ⅡB期有5例(5个股骨头)病变为ⅡC期,其中4例又进展为Ⅲ期并且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24个月原ⅡC期有6例(6个股骨头)病变恶化发生股骨头塌陷,术后30个月实施THA。本组术后总改善率79.72%,改善率最好为ⅡA期93.33%,ⅡB期为次之82.35%,ⅡC期为最低68%,无变化及加重的ONFH病例其诱因均为激素性。结论应用关节镜技术微创病灶清除、植骨、钛棒支撑治疗早期ONFH,具有准确定位、手术微创、病灶清除彻底、重建骨质结构、永久机械支撑特点,除激素性ⅡC期之外的其他Ⅱ期病变在改善疗效和预防关节面塌陷方面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微创 关节镜 植骨 钛棒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绥中36-1油田外输管道总传热系数理论计算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新明 周晓红 +1 位作者 陈荣旗 路宏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2期132-135,共4页
以绥中36-1油田外输海底双层保温管道设计数据和现场运行数据为基础,通过理论计算,对影响管道总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用于渤海辽东湾南部海域、保温层厚度为50mm的海底双层保温管道总传热系数选取值,强调了在设计海底双... 以绥中36-1油田外输海底双层保温管道设计数据和现场运行数据为基础,通过理论计算,对影响管道总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用于渤海辽东湾南部海域、保温层厚度为50mm的海底双层保温管道总传热系数选取值,强调了在设计海底双层保温管道时应着重考虑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中36-1油田 双层保温管 总传热系数 热阻
下载PDF
电离辐射对内耳的迟发性损害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杨新明 卢永德 +5 位作者 陈忠 谢鼎华 任基浩 谭微微 祝道桂 舒建波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222-225,共4页
为探讨电离辐射所致内耳迟发性损伤的特点和机理,观察了分割剂量60Coγ射线照射豚鼠颞骨,当总剂量达60Gy后8个月期间内耳功能和形态变化。形态研究应用光镜、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而功能测定采用耳蜗电图(ECochG)和... 为探讨电离辐射所致内耳迟发性损伤的特点和机理,观察了分割剂量60Coγ射线照射豚鼠颞骨,当总剂量达60Gy后8个月期间内耳功能和形态变化。形态研究应用光镜、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而功能测定采用耳蜗电图(ECochG)和眼震电图(ENG)技术。结果发现:辐射耳照射前CAP(复合动作电位)反应阈平均35.67±6.78dB(x±s),总剂量结束后第一天为41.17±7.76dB,3个月后47.00±8.82dB,8个月后71.00±7.63dB。放射结束后第一天与照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后CAP反应阈上升,8个月后听觉功能损害更明显(P<0.01)。辐射前眼震持续时间40.00±5.44秒,辐射后8个月22.71±7.39秒,差异非常显著(P<0.01)。病理变化特点:耳蜗血管纹萎缩、变性,毛细血管数目减少,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受损,细胞连接破坏;外毛细胞变性、坏死,底回毛细胞损伤率明显高于二、三回;前庭感觉细胞变性。结果表明:放射治疗剂量可致内耳的迟发性损害,内耳微血管辐射损伤后氧供和新陈代谢障碍可能是主要的致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损伤 迟发性损害 电离辐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