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养殖中华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1
作者 赵华一 刁晓明 +4 位作者 李华 杨焕超 陈彦伶 涂全宇 刘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67-69,73,共4页
[目的]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重庆4个养殖地区中华鳖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潼南、永川、江津、长寿)4个地区养殖中华鳖样本,运用RAPD方法对4个地区的中华鳖遗传多样性与其遗传距离进行了分析。[结果]用20个随机扩增引物得到14... [目的]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重庆4个养殖地区中华鳖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潼南、永川、江津、长寿)4个地区养殖中华鳖样本,运用RAPD方法对4个地区的中华鳖遗传多样性与其遗传距离进行了分析。[结果]用20个随机扩增引物得到142个扩增片段,多态片段数量为95个,4个地区的多态位点比例范围为50.78%~64.54%,总多态位点比例为66.90%,总基因多样性为0.227,种群内基因多样性为0.135,遗传分化系数为0.307,基因流为1.127。4个养殖中华鳖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049~0.151。[结论]重庆4个地区养殖中华鳖遗传多样性较高,且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个体间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变异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遗传多样性 RAPD 重庆地区
下载PDF
达氏鲟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病理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亚 杨锐 +6 位作者 陈叶雨 宋明江 颜其贵 龚全 李强 杨焕超 赖见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35-1241,共7页
【目的】查明引起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发病死亡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常规方法对患病达氏鲟的鳃、心脏、肝脏和肠道等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 【目的】查明引起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发病死亡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常规方法对患病达氏鲟的鳃、心脏、肝脏和肠道等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与16S r R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明确病原菌的致病性及其病理组织学特征,并以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达氏鲟的肝脏组织中分离获得一株优势菌株(AD-AV201606),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 RNA序列分析,最终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以维氏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达氏鲟,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临床症状,感染引起的死亡率为50%~80%,且病鱼集中在感染后1~3 d死亡。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达氏鲟维氏气单胞菌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呋辛等7种抗生素敏感,对青霉素和利福平已产生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对达氏鲟造成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肝脏、肠道及鳃组织。【结论】维氏气单胞菌对达氏鲟有较强的致病性,通过引起肝脏、肠道及鳃等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而造成机体损伤甚至死亡,生产上可选用庆大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鲟 维氏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4种常见淡水养殖鱼类目标强度测定与差异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蔺丹清 张辉 +3 位作者 李君轶 杨焕超 邸军 危起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鱼类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的测量是渔业声学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核心内容之一。2015年6―10月,在小型水槽内使用Bio Sonics DT-X(199kHz)科学探鱼仪发射水平声波,测量了4种共29尾不同鳔室结构的淡水养殖鱼类体侧向及背腹向(180°... 鱼类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的测量是渔业声学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核心内容之一。2015年6―10月,在小型水槽内使用Bio Sonics DT-X(199kHz)科学探鱼仪发射水平声波,测量了4种共29尾不同鳔室结构的淡水养殖鱼类体侧向及背腹向(180°范围)的目标强度,并拍摄X光影像以了解鱼体鳔室结构及特征。其中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7尾、鳜鱼(Siniperca chuatsi)9尾、鲫鱼(Carassius auratus)6尾、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7尾。结果显示,单体鱼目标强度与声波入射角度具有cos三次方函数关系,体侧向与背腹向上最大目标强度均出现于鱼体主轴垂直于入射声波时,最小目标强度出现于头尾方向朝向声波时,与最大目标强度相差10dB。不同种鱼类体侧向平均目标强度略大于背腹向0.5~5dB。单室鳔鱼类目标强度比相近体长的两室鳔鱼类小。对4种鱼类的目标强度与鱼体相关生物学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体侧向与背腹向目标强度主要受体长、鳔长和鳔长/鳔高值的影响较大。通过目标强度与实验鱼全长、体长、体重的线性回归,获得体侧和背腹入射方向目标强度与3个生物学参数的关系式。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鳔室形态鱼种的回波特征差异,辅助判别长江内常见鱼类(如瓦氏黄颡鱼、鱖鱼、鲫鱼等)的声学信号,结果对于淡水水域水平原位监测时分析评估资源量相关参数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强度 水平方向 声波 入射角度 鳔室结构 线性回归 淡水养殖鱼类
下载PDF
秦岭细鳞鲑栖息地环境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金明 杨焕超 +3 位作者 邵俭 杜浩 王成友 危起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4-219,共6页
为研究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的栖息地环境选择偏好,对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5个样点进行了鱼类采样和生境测量。共采集到130尾秦岭细鳞鲑样本,样... 为研究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的栖息地环境选择偏好,对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5个样点进行了鱼类采样和生境测量。共采集到130尾秦岭细鳞鲑样本,样点的平均分布密度为(0.10±0.07)尾/m,两个保护区内秦岭细鳞鲑的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秦岭细鳞鲑密度分布呈正相关的因子依次为坡度、跌水区密度、海拔、粗糙度、遮蔽度、底栖动物生物量和流速,与密度呈负相关的环境因子依次为河宽、水深和溶氧。冗余性分析(RDA)筛选了坡度、粗糙度、遮蔽度、海拔和跌水区5个关键环境因子。基于关键环境因子的实测值建立了栖息地适合度曲线,秦岭细鳞鲑分布的最适坡度范围为5%—10%,海拔分布范围为1500—2000 m,粗糙度范围0.3—0.4;跌水区密度范围12—18个/100 m,遮蔽度在0.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秦岭细鳞鲑 密度 栖息地
下载PDF
光照对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成友 杜浩 +6 位作者 吴金明 成为为 杨焕超 张辉 刘志刚 周琼 危起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5,共4页
为了解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对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 kimura)受精卵孵化的影响,设置4个不同光照条件(24 h黑暗、12 h黑暗∶12 h强光、24 h强光、24 h弱光),比较川陕哲罗鲑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结果显示:川陕哲罗鲑均保持较高... 为了解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对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 kimura)受精卵孵化的影响,设置4个不同光照条件(24 h黑暗、12 h黑暗∶12 h强光、24 h强光、24 h弱光),比较川陕哲罗鲑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结果显示:川陕哲罗鲑均保持较高的孵化率,其中,24 h黑暗组的孵化率为(63.75±3.31)%,显著低于其他3个试验组;24 h弱光组的孵化率为(82.08±2.60)%,显著高于其他3个试验组。在不同发育阶段,各个试验组的川陕哲罗鲑受精卵死亡率高度一致,死亡较高的时期主要集中在细胞期-囊胚早期和孵化期。从孵出时间来看,24 h黑暗组和24 h弱光组的孵出时间略早于其他2个试验组,各组分别历时23.5 d(24 h黑暗)、25.5 d(12 h黑暗∶12 h强光)、25.5 d(24 h强光)和24.5 d(24 h弱光)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 kimura) 受精卵 孵化 光照
下载PDF
长江江苏溆浦段2015年发现中华鲟野生幼鱼的形态和分子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书环 杨焕超 +5 位作者 辛苗苗 吴金明 戴振国 杜浩 刘志刚 危起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在葛洲坝下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产卵场连续两年未监测到自然繁殖的情况下,2015年6月在江苏溆浦段发现15尾疑似中华鲟幼鱼。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15尾幼鲟进行鉴定。形态学度量结果显示,除1尾个体外,新发现的14... 在葛洲坝下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产卵场连续两年未监测到自然繁殖的情况下,2015年6月在江苏溆浦段发现15尾疑似中华鲟幼鱼。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15尾幼鲟进行鉴定。形态学度量结果显示,除1尾个体外,新发现的14尾幼鲟与历史记载的中华鲟野生幼鱼生物学性状完全一致,但其体长和体重低于历史同期出现在该区域的中华鲟。同时采用11个多态微卫星位点,对15尾幼鲟样本和分布于我国的3种鲟鱼,包括30尾中华鲟(A.sinensis)、39尾达氏鲟(A.dabryanus)和33尾施氏鲟(A.dabryanus)进行遗传分析,发现这15尾幼鲟与中华鲟的遗传距离最近(F_(st)=0.039,P<0.05),其次为达氏鲟(F_(st)=0.108,P<0.05),最远为施氏鲟(F_(st)=0.209,P<0.05),从遗传和进化的角度判定该批幼鱼为中华鲟,该结果暗示中华鲟在葛洲坝下游极有可能找到了新的产卵场,为中华鲟的繁殖群体和幼鱼的种群监测提供了依据。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该批鱼的遗传多样性(SW=1.998)略低于野生中华鲟(SW=1.886),暗示中华鲟幼鱼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野生亲本的数量仍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种间鉴定 微卫星 产卵场 长江口
下载PDF
川陕哲罗鲑个体的早期发育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杨焕超 杨晓鸽 +2 位作者 吴金明 王成友 危起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9-770,共12页
对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 Kimura)早期发育进行了全过程观察。根据胚胎发育的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将川陕哲罗鲑的胚胎发育过程分为25个时期。在平均水温10.17℃条件下,受精卵历时549 h出膜,所需积温为228.31℃·d。初孵仔鱼全长... 对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 Kimura)早期发育进行了全过程观察。根据胚胎发育的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将川陕哲罗鲑的胚胎发育过程分为25个时期。在平均水温10.17℃条件下,受精卵历时549 h出膜,所需积温为228.31℃·d。初孵仔鱼全长(11.62±0.50)mm,体重(0.0254±0.0016)g,卵黄囊体积(53.82±1.03)mm^3。背鳍原基、臀鳍原基、腹鳍原基、脂鳍原基分别于2d、4d、9d、11d时出现。17 d仔鱼腹腔出现鳔。18 d仔鱼进入混合营养期。20 d仔鱼腹部首次出现鳞片,进入稚鱼期。26 d稚鱼卵黄被完全吸收,完全营外源性营养。52d时各鳍鳍条完全。64 d时体侧横斑纹发育完全。73 d时鳞片遍及全身,进入幼鱼期。仔稚鱼期间的生长模型方程为:TL=0.3766D+13.318,(R^2=0.9772,TL为全长,D为日龄),特定生长率为0.030。本研究旨在为川陕哲罗鲑的人工繁殖和鱼种培育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哲罗鲑 胚胎发育 积温 稚鱼发育
下载PDF
不同开口饵料对川陕哲罗鲑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吴金明 杨焕超 +2 位作者 王成友 杜浩 危起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2-755,共4页
分别采用水丝蚓Limnodrilus sp.、丰年虫Artemia salina、鲫鱼Carassius auratus卵和2种不同配方的人工饲料饲养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开口仔鱼(20日龄),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川陕哲罗鲑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仔鱼开口... 分别采用水丝蚓Limnodrilus sp.、丰年虫Artemia salina、鲫鱼Carassius auratus卵和2种不同配方的人工饲料饲养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开口仔鱼(20日龄),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川陕哲罗鲑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仔鱼开口后的0~10 d内,丰年虫投喂的川陕哲罗鲑仔鱼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15~20 d丰年虫组仔鱼出现负增长(-0.38%),而10 d以后2个饲料组的生长速度迅速提升。在整个试验期内,水丝蚓组和鲫鱼卵组的生长较为平稳,特定生长率均介于丰年虫组和2个饲料组之间。试验结束时,丰年虫组的存活率最高,为(91.11±5.09)%,水丝蚓组的存活率最低,为(43.33±6.67)%。基于本试验的结果和川陕哲罗鲑的摄食特性,推荐最适的开口投喂方案为:0~10 d投喂丰年虫,10 d后逐步添加人工饲料进行转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哲罗鲑 仔鱼 开口饵料 生长
下载PDF
川陕哲罗鲑精子超微结构及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郭威 厉萍 +3 位作者 杨焕超 杜浩 吴金明 危起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0-555,共6页
对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 Kimura精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精子由头部、中片和尾部组成;精子全长41.07μm±2.18μm,头部长2.76μm±0.15μm,头部前端和后端的宽度分别为1.88μm±0.18... 对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 Kimura精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精子由头部、中片和尾部组成;精子全长41.07μm±2.18μm,头部长2.76μm±0.15μm,头部前端和后端的宽度分别为1.88μm±0.18μm和2.08μm±0.20μm;尾部长34.74μm±5.01μm。头部呈卵圆形,无顶体,主要由细胞核组成;中片由1个不规则的圆球状线粒体及袖套结构组成;线粒体直径为0.82μm±0.08μm;尾部呈细长形,并由一个过渡区域分为前端和末端,尾部内部主要由轴丝组成,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外部有不对称性分布的侧鳍结构。结果表明,川陕哲罗鲑精子类型较为原始,属于硬骨鱼类中的Type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哲罗鲑 精子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赤水河中华倒刺鲃的形态分化及Cytb基因序列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泷 吴金明 +4 位作者 李雷 霍来江 杨焕超 杜浩 危起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64,共7页
2013年9月调查发现,在赤水河干流中的雌性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群体中存在2种形态类型,按照体长比体高的形态学性状区分,分别为高背型(2.68-2.92)和低背型(3.19-3.58)。形态学分析表明,高背型和低背型在可数性状上并... 2013年9月调查发现,在赤水河干流中的雌性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群体中存在2种形态类型,按照体长比体高的形态学性状区分,分别为高背型(2.68-2.92)和低背型(3.19-3.58)。形态学分析表明,高背型和低背型在可数性状上并无显著性差异,在体长/体高等7个可比性状上二者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另外在体长/1-4等4个比例性状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高背型比低背型具有明显的体型优势。生长特性分析表明,在相同体长或年龄的雌性群体中,高背型的平均体质量约为低背型的1.1-1.4倍,而表现出更为优越的生长性能。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分析表明,高背型和低背型群体各自独享1个单倍型(分别为HD和LD),为2个不同的遗传谱系类群,遗传分化仅为0.005,远低于属内种间的0.020-0.045,两者尚属群体内变异;在分子系统关系中,高背型和低背型与长江干流泸州江段的单倍型(LZ)共享并聚为单系,推测赤水河中华倒刺鲃源自长江干流。与国内其他地方群体或品种比较表明,赤水河2种类型雌性中华倒刺鲃,特别是高背型具有更为突出的生长优势,可作为优良的开发养殖品种和更具潜力的鱼类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赤水河 形态性状 生长特性 CYTB基因
下载PDF
黑斑原鮡卵黄囊期仔鱼生长与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彦伶 邓晓川 +2 位作者 李华 杜军 杨焕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71-1876,共6页
【目的】研究黑斑原鮡早期发育,丰富其早期生物学内容。【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早期发育阶段(0~35 d)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对卵黄囊期仔鱼的全长(LT),体长(ST),眼径(D),体高(HB),湿重(W),卵黄囊(YC)... 【目的】研究黑斑原鮡早期发育,丰富其早期生物学内容。【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早期发育阶段(0~35 d)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对卵黄囊期仔鱼的全长(LT),体长(ST),眼径(D),体高(HB),湿重(W),卵黄囊(YC)6项指标进行显著性比较分析,同时对卵黄囊与日龄、体重、全长、体长、体高、眼径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黑斑原鮡仔鱼在孵化后第18天开始摄食,第30天卵黄囊基本消失。卵黄囊与日龄之间呈对数相关,与体重之间符合三次方程,与体长和全长存在倒数函数。【结论】黑斑原鮡卵黄囊存在时间较长,为适应其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在早期发育阶段优先发育对生长生存起关键作用的器官,这对提高仔鱼的存活率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对早期仔鱼的培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原鮡 卵黄囊仔鱼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聚—(2—羧乙基甲基硅氧烷)及其钠盐的合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洪恩 杨焕超 +1 位作者 上官国强 邓淑梅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22-24,共3页
本文通过2—氰乙基甲基二氯硅烷的水解合成了聚—(2—羧乙基甲基硅氧烷)及其钠盐,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表征其结构,测定了聚合物的特性粘度,研究了2—氰乙基甲基二氯硅氧烷水解产率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羧乙基甲基 硅氧烷 有机硅高分子 合成 生物材料
下载PDF
黄河裸裂尻卵黄囊期仔鱼形态发育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彦伶 杨焕超 +4 位作者 李青芝 刘钊 涂全宇 赵华一 李华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第8期41-43,共3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发育早期阶段(0~12d)黄河裸裂尻(Schizopygopsis pylzovi)的仔鱼形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水温在(18±1)℃时,初孵仔鱼的全长为(10.18±0.32)mm。黄河裸裂尻仔鱼在孵化后第8d开始摄食,第11d时卵黄囊基本消失。...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发育早期阶段(0~12d)黄河裸裂尻(Schizopygopsis pylzovi)的仔鱼形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水温在(18±1)℃时,初孵仔鱼的全长为(10.18±0.32)mm。黄河裸裂尻仔鱼在孵化后第8d开始摄食,第11d时卵黄囊基本消失。对卵黄囊期仔鱼的日龄与全长,体长,头长、肛后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呈明显的二项式或立方关系。通过对黄河裸裂尻仔鱼早期发育的研究,丰富了其早期发育生物学资料,对苗种培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裸裂尻 卵黄囊仔鱼 生长
下载PDF
野生长鳍吻鮈驯化养殖技术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龙治海 李华 +2 位作者 杨焕超 陈彦伶 龙命雄 《中国水产》 2018年第8期92-93,共2页
在野生鱼类的养殖、繁育过程中,野生鱼类的收集驯养是实现养殖乃至繁殖的首要关键因素。作者团队为了有效保护长鳍吻鮈物种资源,对野生长鳍吻鮈进行了人工驯养研究,结果显示:野生长鳍吻鮈在驯养70d能主动摄食沉性配合商品饲料,存活率为... 在野生鱼类的养殖、繁育过程中,野生鱼类的收集驯养是实现养殖乃至繁殖的首要关键因素。作者团队为了有效保护长鳍吻鮈物种资源,对野生长鳍吻鮈进行了人工驯养研究,结果显示:野生长鳍吻鮈在驯养70d能主动摄食沉性配合商品饲料,存活率为4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吻鮈 长江干流 驯化养殖 长江上游 特有鱼类
下载PDF
四川华鳊仔鱼开口饵料及早期生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彦伶 杨焕超 +4 位作者 李青芝 涂全宇 刘钊 赵华一 李华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第10期50-52,共3页
本研究对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仔鱼分别投喂螺旋藻、蛋黄和酵母菌20d,初步探讨上述3种开口饵料对其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螺旋藻组可保证四川华鳊仔鱼具有较高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存活率;蛋黄组存活率明显低于其他组,... 本研究对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仔鱼分别投喂螺旋藻、蛋黄和酵母菌20d,初步探讨上述3种开口饵料对其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螺旋藻组可保证四川华鳊仔鱼具有较高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存活率;蛋黄组存活率明显低于其他组,且生长速度也最低。通过对3种开口饵料的效果比较,优先推荐螺旋藻作为四川华鳊仔鱼适宜的开口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华鳊 仔鱼 开口饵料
下载PDF
野生泉水鱼人工驯养技术初探
16
作者 杨焕超 李华 +2 位作者 陈彦伶 李青芝 龙命雄 《科学养鱼》 2018年第9期21-22,共2页
泉水鱼(Semilabeo prochilus)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唇鲮属的一种,俗称油鱼,为我国特有的一种鲤科鱼类,分布于宜昌以上长江上游干流以及四川境内的支流和乌江中,是当地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泉水鱼喜... 泉水鱼(Semilabeo prochilus)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唇鲮属的一种,俗称油鱼,为我国特有的一种鲤科鱼类,分布于宜昌以上长江上游干流以及四川境内的支流和乌江中,是当地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泉水鱼喜居于山溪和具流水的岩洞以及江河有泉源的地方,以消落带和江底岩石上附着的藻类和有机质为食,也吃水生昆虫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驯养技术 水鱼 野生 鲤科鱼类 野鲮亚科 长江上游 经济鱼类 营养丰富
下载PDF
四川华鳊胚胎发育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青芝 李华 +5 位作者 陈彦伶 张宏伟 杨焕超 黄晋 邓旭艳 杜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110,共5页
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是长江上游特有的小型鱼类,由于近年来受河道采砂、水利工程建设、环境污染和滥捕等多种因素影响,其资源量持续下降,通过探究其胚胎发育规律,能为其后续人工繁育提供参考。从2014年5月起,在大渡河下游流... 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是长江上游特有的小型鱼类,由于近年来受河道采砂、水利工程建设、环境污染和滥捕等多种因素影响,其资源量持续下降,通过探究其胚胎发育规律,能为其后续人工繁育提供参考。从2014年5月起,在大渡河下游流域收集四川华鳊亲鱼进行池塘人工驯化培育。2016年8月,筛选出雌鱼90尾,体重(60.40±7.83)g,全长(16.28±0.62)cm;雄鱼30尾,体重(31.93±3.77)g,全长(13.90±0.64)cm,进行人工催产和人工干法授精,在溶氧充足的微流水中孵化胚胎,水温范围控制在22.3~23.0℃,用体视显微镜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细胞进行连续观察和记录。结果表明,四川华鳊在池塘驯养条件下性腺发育成熟,可开展人工繁殖,受精卵呈圆球形,浅黄色,具弱粘性,吸水后卵径为(2.11±0.04)mm,卵周间隙为(0.72±0.01)mm;在水温(22.0±0.7)℃的条件下,受精卵发育经过42h21min孵化,总积温931.7℃·h,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胚盘、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以及孵化出膜7个阶段;初孵仔鱼全长(2.91±0.05)mm,肌节数为24对,具心跳和血液循环,仔鱼静卧水底,极少活动,偶尔窜游。四川华鳊胚胎发育与亲源关系最近的鲂属鱼类表现出高度一致性,该研究可为四川华鳊规模化人工繁育及其他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资源增殖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华鳊 胚胎发育 人工授精
下载PDF
反应注射成型及其制品性能和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翟文 张溪 杨焕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1998年第11期31-33,共3页
介绍反应注射成型特点与原理,以及反应注射成型制品的性能与应用。
关键词 反应注射成型 树脂 注塑成型 成型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似鲇高原鳅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明江 陈叶雨 +8 位作者 赖见生 龚全 吴晓雲 刘亚 李鹏程 杨焕超 李飞扬 肖宇 孙甲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0期86-88,114,共4页
[目的]研究似鲇高原鳅在循环水系统中的最适养殖密度,为人工繁殖似鲇高原鳅的规模化养殖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似鲇高原鳅初始体重为(88±5)g/尾,养殖密度为1.27、2.54、3.81、5.08、6.35、7.62和8.89 kg/m^(2),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 [目的]研究似鲇高原鳅在循环水系统中的最适养殖密度,为人工繁殖似鲇高原鳅的规模化养殖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似鲇高原鳅初始体重为(88±5)g/尾,养殖密度为1.27、2.54、3.81、5.08、6.35、7.62和8.89 kg/m^(2),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似鲇高原鳅特定生长率、增重率、饵料系数、存活率、脏体比和肝体比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养殖鱼类群体体长和体重等指标出现分化,养殖密度与肝体比和脏体比呈负相关,循环水养殖适宜密度为6.35 kg/m^(2)。[结论]不同养殖密度差异体现在肝体比和脏体比方面,从成本和效率出发,综合增重率、饵料系数等生长指标,推荐养殖密度为6.35 kg/m^(2),养殖上市前应该进行适当肥育,以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鲇高原鳅 养殖密度 生长指标
下载PDF
长江鲟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序列及其在应激中的表达分析
20
作者 李青芝 陈叶雨 +7 位作者 吴晓雲 刘亚 赖见生 李华 杨焕超 宋明江 龚全 林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60-1966,共7页
【目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参与了机体渗透调节、应激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对GR表达特征的分析有利于揭示其在鱼类抗应激反应过程中的功能。【方法】以长江鲟转录组测序得到的Unigene序列作为基础,获得了GR的cDNA序列,同时研究... 【目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参与了机体渗透调节、应激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对GR表达特征的分析有利于揭示其在鱼类抗应激反应过程中的功能。【方法】以长江鲟转录组测序得到的Unigene序列作为基础,获得了GR的cDNA序列,同时研究了GR基因在各个组织及饥饿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GR基因开放阅读框为2316 bp,编码771个氨基酸,包含保守的锌指结构域和激素受体配体结合域,及鱼类特有的9-aa插入序列WRARQNMDG。GR在长江鲟各组织中广泛分布,其中,免疫器官脾脏、肝脏和鳃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在心脏和大脑组织中也有较高的表达水平。饥饿条件下,肝脏中GR相对表达量随饥饿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在饥饿7和14 d后,其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肠道中GR在饥饿第7天表达量出现峰值,显著高于第0天(P<0.05)。复投喂后,肠道和肝脏中GR表达量恢复到了对照组水平。【结论】本研究表明GR参与了长江鲟对抗饥饿胁迫的应激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鲟 糖皮质激素受体 组织表达 饥饿胁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