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糖体蛋白S24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丽霞 王春霞 +5 位作者 张迪 张洪来 陈一锋 张维胜 杨熊飞 王涛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4期422-426,432,共6页
核糖体蛋白S24(RPS24)作为核糖体40S亚基的组成单位,主要参与核糖体的组装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反应。此外,RPS24还具有转录、细胞周期调控以及影响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等核糖体外功能。RPS24与胃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和进展密切... 核糖体蛋白S24(RPS24)作为核糖体40S亚基的组成单位,主要参与核糖体的组装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反应。此外,RPS24还具有转录、细胞周期调控以及影响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等核糖体外功能。RPS24与胃癌、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RPS24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多是通过发挥其核糖体外功能实现的,其过程涉及多种复杂的分子机制,但近年来研究多集中于调控p53信号通路的活性,尚缺乏理论研究。因此,了解RPS24在肿瘤中的作用并探究相关的分子机制,可为其作为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核糖体蛋白S24 核糖体蛋白 P53
下载PDF
miR-18a-5p靶向调控RORA在结直肠癌增殖进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陈一锋 王帅 +7 位作者 柴明明 张迪 王春霞 赵丽霞 张洪来 杨熊飞 张维胜 王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667-677,共11页
目的探讨miR-18a-5p和RORA在结直肠癌增殖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FISH、IHC方法检测miR-18a-5p和RORA在结直肠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EdU和CFSE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FCM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划痕实验... 目的探讨miR-18a-5p和RORA在结直肠癌增殖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FISH、IHC方法检测miR-18a-5p和RORA在结直肠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EdU和CFSE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FCM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进一步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细胞功能挽救实验、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miR-18a-5p对RORA的靶向调控作用。最后运用生物信息学探究miR-18a-5p调控RORA促进结直肠癌恶性增殖和侵袭进展的分子机制。结果miR-18a-5p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P<0.05),并且能够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此外RORA是miR-18a-5p的靶基因,过表达RORA能够有效消减miR-18a-5p促结直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表型的作用(P<0.05)。ROR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D8+T细胞浸润及其表面标志蛋白CD8A的表达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miR-18a-5p可能通过靶向调控RORA促进结直肠癌的进展;miR-18a-5p/RORA调控通路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免疫微环境的塑造,是结直肠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a-5p RORA 结直肠癌 增殖
下载PDF
直肠脱垂外科诊疗现状与进展
3
作者 曹聪 胡东平 杨熊飞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8-36,共9页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黏膜或全层,甚至乙状结肠或肛管向下移位的一种疾病,中医称为“脱肛”。直肠脱垂发病率约为0.5%,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儿童随着骶骨的发育有自愈倾向;中青年患者以男性为著,多为幼儿时期疾病未愈发展而来;老年患者以女...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黏膜或全层,甚至乙状结肠或肛管向下移位的一种疾病,中医称为“脱肛”。直肠脱垂发病率约为0.5%,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儿童随着骶骨的发育有自愈倾向;中青年患者以男性为著,多为幼儿时期疾病未愈发展而来;老年患者以女性常见。脱出物引起黏液渗出、出血及排便异常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外科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直肠脱垂的方法。然而,目前对于直肠脱垂的最佳手术方式仍存在争议。本文将对直肠脱垂的各种手术方式予以综述,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脱垂 外科治疗 微创
下载PDF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21个家族74例报告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熊飞 朱建新 +3 位作者 赵建勋 万远廉 闫于悌 徐文怀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6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表现规律 ,为其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 2 1个家族 74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 ,对其病因、癌变、早期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由于... 目的 :探讨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表现规律 ,为其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 2 1个家族 74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 ,对其病因、癌变、早期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 ,突变谱的不同决定了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癌前期病变 ,具有较高的癌变率 ;纤维结肠镜检查是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早期诊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合理的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癌变率较高 ,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病因 癌变 早期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预防性造口术式的选择
5
作者 刘怡君 李来元 杨熊飞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预防性造口指在低位前切除术后将末端回肠或者横结肠进行临时性造口处理,用于转流粪便以达到减少吻合口漏造成的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效果。预防性造口术式的选择对降低低位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中袢式... 预防性造口指在低位前切除术后将末端回肠或者横结肠进行临时性造口处理,用于转流粪便以达到减少吻合口漏造成的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效果。预防性造口术式的选择对降低低位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中袢式回肠造口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袢式回肠造口中不同支撑方式的选择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术后舒适度、自我护理等有不同的影响,现阶段造口方式主要包括传统的支撑棒袢式回肠造口术、皮桥袢式回肠造口术、改良自闭式回肠造口术、一针法回肠造口术等。文章综述关于目前常用的几种预防性造口术式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医生选择预防性造口术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造口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 回肠造口 直肠癌
下载PDF
三种辅助检查在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熊飞 张艾莉 +4 位作者 肖兴元 张维胜 朱建新 张春丽 徐文怀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97-1899,共3页
目的探讨符合线路显像、B超、CT在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以评价。方法对22例临床怀疑复发转移的大肠癌术后患者行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B超及CT检查,计算其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并与再次手术的病理... 目的探讨符合线路显像、B超、CT在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以评价。方法对22例临床怀疑复发转移的大肠癌术后患者行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B超及CT检查,计算其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并与再次手术的病理诊断或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和(或)随访证实结果分别做比较。结果符合线路显像、B超及CT检查与最后诊断间的Kappa值分别为0.773、0.241、0.455,P值分别为0.020,0.031,0.500。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与最后诊断间有较高的一致性,其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B超和CT,灵敏度明显高于B超,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应合理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肿瘤转移 肿瘤复发 诊断 符合线路显像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熊飞 闫于悌 徐文怀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IBD 克隆氏病 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
下载PDF
大鼠大脑皮质─蓝斑─小脑通路──HRP溃变电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熊飞 牛世斌 郗瑞生 《兰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3-6,共4页
目的为了在超微水平上证实发质-LC-小脑通路的存在。方法采用顺行溃变与HRP逆行示踪相结合电镜技术。结果在LC颅测部观察到中(d<2μm)、小(d<1μm)型溃变前囊,以电子致密型为主,偶见神经微丝型溃变。电子致密型演变前囊中的小... 目的为了在超微水平上证实发质-LC-小脑通路的存在。方法采用顺行溃变与HRP逆行示踪相结合电镜技术。结果在LC颅测部观察到中(d<2μm)、小(d<1μm)型溃变前囊,以电子致密型为主,偶见神经微丝型溃变。电子致密型演变前囊中的小泡以圆形清亮小泡为主,偶见大颗粒小泡和扁平小泡。同时在LC的颅测部观察到大量HRP逆标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部分溃变前囊与HRP逆标神经元形成非对称型轴-树突触。部分溃变的前囊与非HRP标记树突形成轴-树突触。结论皮质-LC投射和LC-小脑投射在LC内存在单突触连接;皮质纤维不仅投向LC内的小脑投射神经元,也投向LC内其它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质 蓝斑 小脑通路 突触 HRP溃变 电镜
下载PDF
符合线路显像在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荣福 杨熊飞 +9 位作者 张春丽 张建华 张旭初 付占立 范岩 胡怀湘 王彦福 田红 郭凤琴 徐文怀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 探讨符合线路显像在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1例临床怀疑复发转移的大肠癌术后患者行1 8F 脱氧葡萄糖 (FDG)符合线路显像 ,计算其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其 95 %可信区间 ... 目的 探讨符合线路显像在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1例临床怀疑复发转移的大肠癌术后患者行1 8F 脱氧葡萄糖 (FDG)符合线路显像 ,计算其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其 95 %可信区间 ,并与B超、CT、MRI的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  31例大肠癌术后患者中显像阳性 19例 ,假阴性 2例 ,无假阳性。其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3 5 % ,90 5 % ,10 0 % ,10 0 % ,83 3% ;其 95 %可信区间为 78%~99% ,70 %~ 99% ,6 9%~ 10 0 % ,82 %~ 10 0 % ,6 9%~ 10 0 %。符合线路显像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B超和CT ,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B超 ;95 %可信区间分析结果示符合线路显像高于B超、CT和MRI。结论 1 8F FDG符合线路显像对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术后 复发转移 符合线路 临床应用 阴性 B超 阳性 结论 目的 怀疑
下载PDF
Dukes B期大肠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定位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涛 杨熊飞 +2 位作者 张维胜 王争霞 杨玉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 node,SLN)微转移(micrometastasis,MM)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64例行根治性手术的Dukes B期大肠癌患者,对其中61例定位成功的122枚SLN应用常规HE染色联合免疫组化SP法,检测... 目的:探讨大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 node,SLN)微转移(micrometastasis,MM)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64例行根治性手术的Dukes B期大肠癌患者,对其中61例定位成功的122枚SLN应用常规HE染色联合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前哨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20(CK20)及端粒酶的表达,随访3年,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和生存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61例中有6例患者9枚SLN经常规HE检测阳性。2)免疫组化法检测SLN:CK20阳性表达27.3%(15/55);端粒酶阳性表达21.8%(12/55)。3)两者联合检测前哨淋巴结微转移(SLNMM)检出率为38.2%(21/55)。4)Dukes B期患者SLNMM(+)组癌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同期SLNMM(-)组(P<0.05),生存率较低(P<0.05),而与Dukes C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NMM(-)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生存率与同期Dukes C期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K20、端粒酶免疫组化法均可检测出大肠癌SLN中存在的微转移(MM),两者联合可提高检出率;大肠癌SLNMM的检出使大肠癌的Dukes分期更加精细,从而有助于指导术后的辅助治疗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前哨淋巴结 微转移
下载PDF
microRNA-21和microRNA-106a在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大平 肖兴元 +3 位作者 王永强 杨洁 徐健 杨熊飞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microRNA-21(miRNA-21)和microRNA-106a(miRNA-106a)在结直肠癌(CRC)患者粪便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CRC患者99例(CRC组)及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 目的探讨microRNA-21(miRNA-21)和microRNA-106a(miRNA-106a)在结直肠癌(CRC)患者粪便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CRC患者99例(CRC组)及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采集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NA-21和miRNA-106a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CRC组患者粪便中miRNA-21和miRNA-106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iRNA-21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miRNA-106a表达与肿瘤的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 miRNA-21和miRNA-106a可能参与了CRC的发生、发展,可作为CRC的肿瘤学生物化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21 microRNA-106a 结直肠癌 粪便
下载PDF
符合线路SPECT在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荣福 杨熊飞 +4 位作者 张春丽 付占立 范岩 张旭初 徐文怀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在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5例临床怀疑复发转移的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对其显像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其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在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5例临床怀疑复发转移的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对其显像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其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其95%可信区间,并与B超、CT、MRI的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在35例消化系统肿瘤术后患者中,其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88.9%、100%、100%、72.7%;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77%-98%、71%-98%、63%-100%、86%-100%、39%-94%。符合线路SPECT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明显高于B超,与CT和MRI的比较尚无显著性差异;95%可信区间分析,结果显示符合线路SPECT高于B超、CT和MRI;18F-FDG符合线路SPECT和B超、CT、MRI联合应用在某些病例的诊断中具有互补性。结论:18F-FDG SPECT/PET显像在消化系统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合线路SPECT 消化系统肿瘤 手术治疗 肿瘤转移 临床资料
下载PDF
X射线致HeLa细胞损伤过程中NADPH氧化酶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斌斌 刘箐 +7 位作者 张维胜 王晓妍 贾鹏飞 王小虎 李莎 杨熊飞 张红 郭天康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1-396,共6页
以HeLa细胞为实验材料,探讨了NADPH氧化酶在X射线诱导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2Gy X射线辐照后细胞内活性氧(ROS)明显增加,在用NADPH氧化酶抑制剂处理后再辐照,则细胞内ROS降低到未辐照水平;同时辐照后NADPH氧化酶细胞质亚基p4... 以HeLa细胞为实验材料,探讨了NADPH氧化酶在X射线诱导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2Gy X射线辐照后细胞内活性氧(ROS)明显增加,在用NADPH氧化酶抑制剂处理后再辐照,则细胞内ROS降低到未辐照水平;同时辐照后NADPH氧化酶细胞质亚基p47phox在细胞质积聚并和细胞膜亚基gp91phox结合;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NADPH氧化酶的关键亚基gp91phox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以上结果说明,NADPH氧化酶可以被X射线激活,由其介导产生的ROS在X射线诱导HeLa细胞损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DPH氧化酶 活性氧 X射线 HELA细胞
下载PDF
益生菌酪酸梭菌胶囊在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史新龙 陈小婕 +4 位作者 李晶晶 朱成章 王赫 张维胜 杨熊飞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10期1306-1310,共5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酪酸梭菌胶囊对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肠道菌群多样性、相对丰度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采用自身对照,采集干预前血液、粪便、肠镜活检标本。术前3 d给予酪酸梭菌胶囊口服1260 mg/次,2次... 目的探讨益生菌酪酸梭菌胶囊对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肠道菌群多样性、相对丰度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采用自身对照,采集干预前血液、粪便、肠镜活检标本。术前3 d给予酪酸梭菌胶囊口服1260 mg/次,2次/d,连用3 d。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当日采集患者病理标本,术后第一天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待患者通气排便后,采集新鲜粪便标本。采集粪便标本提取DNA并进行16S rRNA测序比较围手术期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应用免疫组化、ELISA探究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MUC2、NO、SlgA)的变化。结果酪酸梭菌胶囊干预前,45%的患者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干预后革兰氏阳性球菌及阴性杆菌比例下降,革兰氏阴性球菌及阳性杆菌比例上升。酪酸梭菌胶囊干预前后,肠道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变化。干预后,组织中MUC2和SIg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而NO表达下调。结论术前酪酸梭菌胶囊干预可降低结肠直肠癌患者黏膜通透性,保护和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菌群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益生菌 酪酸梭菌 黏膜屏障 相对丰度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内脏型肥胖对右半结肠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丽霞 曹聪 +4 位作者 张洪来 陈一锋 王涛 张维胜 杨熊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65-1868,共4页
目的:探究内脏型肥胖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患者术前1个月内的腹部CT资料,估计内脏脂肪面积(visc... 目的:探究内脏型肥胖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依据患者术前1个月内的腹部CT资料,估计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 VFA),将VFA≥100 cm^(2)归为VFA-H组,VFA<100 cm^(2)归为VFA-L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右半结肠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其中VFA-H组共49例,VFA-L组共6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分化程度、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BMI、AS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相比,VFA-H组术中出血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180 min和VFA≥100 cm^(2)是右半结肠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FA≥100 cm^(2)是右半结肠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VFA≥100 cm^(2)是右半结肠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型肥胖 VFA 右半结肠癌 术后早期并发症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彩丽 王小英 +3 位作者 祁彩云 陈玲娟 方金瑞 杨熊飞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24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0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患者肛...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0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患者肛门首次排气、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舒适度、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舒适度、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明显,可有效促进患者早期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进护患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达芬奇机器人 直肠癌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艰难梭菌毒素A诱导结肠癌SW480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涛 吴德望 +3 位作者 杜斌斌 张维胜 傅思武 杨熊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17期2660-2664,共5页
目的:探讨艰难梭菌毒素A(Tcd A)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唑蓝比色法(MTT)检测Tcd A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凋亡情况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PI细胞荧光双染色法观察细胞凋... 目的:探讨艰难梭菌毒素A(Tcd A)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唑蓝比色法(MTT)检测Tcd A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凋亡情况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PI细胞荧光双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Tcd A能显著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且抑制率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处理组SW480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细胞荧光染色观察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Tcd A可诱导SW480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破坏其外膜结构而诱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毒素A 结直肠癌 凋亡
下载PDF
microRNAs在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兴元 王永强 +3 位作者 杨洁 张大平 徐健 杨熊飞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478-479,共2页
目的探讨miR-16、miR-21、miR-29a、miR-106a及miR-143在结直肠癌(CRC)患者中的表达特点,评价粪便中microRNAs的表达水平检测对于CR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理对照研究方式,选取47例CRC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研究,采集纳入人... 目的探讨miR-16、miR-21、miR-29a、miR-106a及miR-143在结直肠癌(CRC)患者中的表达特点,评价粪便中microRNAs的表达水平检测对于CR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理对照研究方式,选取47例CRC患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研究,采集纳入人群的粪便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患者检测其粪便中的miR-16、miR-21、miR-29a、miR-106a及miR-143表达水平,并比较16例行CRC根治性手术患者于术前1d以及术后7d粪便中的miRNAs的变化情况。结果:CRC患者粪便中的miR-16、miR-21、miR-106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在CRC患者肿瘤切除后7d其粪便的miR-16以及miR-106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 miR-16、miR-21、miR-106a可以作为结直肠癌的新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小RNAS 粪便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联合关闭盆底腹膜在机器人直肠癌手术中的短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9
作者 段耀星 王赫 +6 位作者 王玲 李来元 燕东 杨芳花 杨熊飞 张维胜 杜斌斌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1年第1期38-45,共8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联合关闭盆底腹膜在机器人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和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确诊为直肠癌并行机器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联合关闭盆底腹膜在机器人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和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确诊为直肠癌并行机器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标准共收集135例符合此研究的患者,其中研究组为行ERAS联合术中关闭盆底腹膜术患者(65例),对照组为行常规措施和未关闭盆底腹膜术患者(70例),两组患者均行机器人直肠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程度较轻(P<0.05);研究组术前血糖维持效果较好(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d和第3d炎性指标均较术前水平明显升高,但与研究组相比,术后第1d和第3d对照组IL-6和PCT、WBC升高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和病理学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联合关闭盆底腹膜应用于机器人直肠癌手术可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早期胃肠道功能快速恢复,减轻应激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机器人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关闭盆底腹膜 短期疗效
下载PDF
机器人与腹腔镜在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中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20
作者 史新龙 朱小龙 +6 位作者 王赫 刘志鹏 吴德望 吕耀春 杜斌斌 张维胜 杨熊飞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0年第5期307-316,共10页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和腹腔镜在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探讨达芬奇机器人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8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患者48例,行机器人右半结肠...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和腹腔镜在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探讨达芬奇机器人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8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患者48例,行机器人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患者58例。围手术期的结果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通气时间、流质饮食时间、所获淋巴结的数目、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总费用等。结果:腹腔镜组术中中转开腹率为2%,机器人组无术中中转开腹。机器人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30d的死亡率为零。机器人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总数为14.24枚,腹腔镜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总数为14.35枚,两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与腹腔镜组手术相比,机器人组术后住院时间短,近期肿瘤学的结果安全可靠,可作为右半结肠癌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手术 结直肠癌 右半结肠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