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院足月新生儿按需喂养模式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杨童玲 李丽玲 +2 位作者 王丽 吕天婵 胡晓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56-60,75,共6页
目的构建无陪护病房的住院足月新生儿适宜的按需喂养模式,进行临床初步应用,为我国新生儿病房开展按需喂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来自临床实践指南、最佳实践、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的证据,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无陪... 目的构建无陪护病房的住院足月新生儿适宜的按需喂养模式,进行临床初步应用,为我国新生儿病房开展按需喂养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来自临床实践指南、最佳实践、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的证据,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无陪护病房的住院足月新生儿适宜的按需喂养模式。纳入住院足月新生儿1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9例,观察组采用按需喂养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按时按量喂养模式。结果构建新生儿按需喂养模式包含喂养开始的指征,新生儿吃饱的指征,安全按需喂养评估3个维度共25条目,并绘制按需喂养流程图。观察组实施新生儿按需喂养模式后,平均每天心率大于160次/min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构建的住院足月新生儿按需喂养模式,有利于维持新生儿生理指标稳定,促进体质量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按需喂养 喂养指征 喂养评估 体质量 生长发育 新生儿护理 循证护理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源 裘梦凡 +3 位作者 杨童玲 李丽玲 万凡 胡晓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4,53,共7页
目的构建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方案,以规范经口喂养,推进其经口喂养进程、促进生长发育。方法以统合发展理论为指导,通过循证方法学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的最佳证据,经过研究小组讨论形成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经口喂... 目的构建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方案,以规范经口喂养,推进其经口喂养进程、促进生长发育。方法以统合发展理论为指导,通过循证方法学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的最佳证据,经过研究小组讨论形成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方案初稿,进行2次专家论证会议讨论,根据专家意见结合临床实践,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完善。结果形成包括入院后-经口喂养准备、微量经口喂养(母乳滴注喂养、个性化奶嘴内母乳滴喂)、每12小时尝试经口奶瓶喂养1次、每6小时尝试经口奶瓶喂养1次、每次喂养尝试经口奶瓶喂养、母乳亲喂6个环节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方案。结论基于循证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临床适宜性,可为临床开展有效规范的经口喂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母乳 滴注喂养 经口喂养 奶瓶喂养 母乳亲喂 循证护理
下载PDF
呼吸道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运送规范 被引量:7
3
作者 杨童玲 夏爱梅 +7 位作者 胡晓静 余艮珍 史欢 顾莺 张晓波 王传清 张崇凡 黄国英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1,共3页
流感病毒检测最常见的是采集呼吸道标本,可采用拭子、刷子、吸出物和灌洗液获取呼吸道标本,可以采集鼻咽、口咽、鼻孔等.曾使用培养法或直接法荧光抗体法进行检测[1,2],现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可以通过样本中少量的病毒核... 流感病毒检测最常见的是采集呼吸道标本,可采用拭子、刷子、吸出物和灌洗液获取呼吸道标本,可以采集鼻咽、口咽、鼻孔等.曾使用培养法或直接法荧光抗体法进行检测[1,2],现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可以通过样本中少量的病毒核酸扩增而提高检测率[3].急性严重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流行期间,RT-PCR是SARS-CoV-2感染确诊的首选方法[4,5].检测准确性最高的标本是下呼吸道标本,但属于有创性操作.由于核酸扩增检测可以检测更低浓度的病毒,并且不需要细胞的存在,因此喉部拭子或唾液样本可能是进行分析的合适样本[6],但其检出率低于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抗体法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呼吸道标本 拭子 灌洗液 冠状病毒 核酸扩增 吸出物
下载PDF
1例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伴重度皮肤损伤新生儿的护理
4
作者 万珏 杨童玲 顾赛霞 《全科护理》 2023年第5期716-718,共3页
总结1例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伴重度皮肤损伤新生儿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利用湿性愈合理念对患儿皮肤损伤部位进行护理,积极抗感染,运用联合清创理念,合理应用敷料,促进创面及周围皮肤愈合。经过46 d的治疗及精心护理,患儿创面恢复,... 总结1例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伴重度皮肤损伤新生儿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利用湿性愈合理念对患儿皮肤损伤部位进行护理,积极抗感染,运用联合清创理念,合理应用敷料,促进创面及周围皮肤愈合。经过46 d的治疗及精心护理,患儿创面恢复,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 重度皮肤损伤 伤口护理 湿性愈合 个案护理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临床护理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童玲 胡晓静 《齐鲁护理杂志》 2017年第4期97-98,共2页
先天性膈疝是指膈肌先天性发育不良而导致的畸形。腹部器官经膈肌缺损疝进入胸腔,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对新生儿的心肺发育和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病死率为30%~60%,手术是治疗本病唯一有效的方法。目前主张先采取... 先天性膈疝是指膈肌先天性发育不良而导致的畸形。腹部器官经膈肌缺损疝进入胸腔,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对新生儿的心肺发育和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病死率为30%~60%,手术是治疗本病唯一有效的方法。目前主张先采取措施稳定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后,再施行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新生儿先天性膈疝重症患儿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先天性膈疝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临床护理
下载PDF
新生儿留置胃管末端病原体临床监测与分析
6
作者 杨童玲 张玉侠 +2 位作者 胡晓静 曹云 陈超 《上海护理》 2013年第2期9-11,共3页
目的通过监测新生儿留置胃管末端病原体培养结果分析阳性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5—8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留置胃管的患儿156例,对胃管末端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培养结果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156例留置... 目的通过监测新生儿留置胃管末端病原体培养结果分析阳性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5—8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留置胃管的患儿156例,对胃管末端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培养结果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156例留置胃管末端病原体培养的患儿中,阳性率为39.1%,其中培养病原体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36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例、阴沟肠杆菌5例、大肠埃希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和白念珠菌1例。胃管末端病原体培养阳性率与出生体重、住院天数和是否使用机械通气有关,胎龄、经口或经鼻插胃管对病原体培养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患儿的出生体重、住院天数及是否使用机械通气影响胃管末端的病原体培养结果,提示留置胃管时应尽量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同时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等尽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提倡无创氧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胃管末端 病原体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源性皮肤损伤多中心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1
7
作者 陆春梅 季福婷 +4 位作者 吕天婵 袁皓 杨童玲 胡晓静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新生儿护理分会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调查组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127,共6页
背景医源性皮肤损伤是入住NICU的新生儿面临的常见问题。目的了解我国NICU内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建立NICU新生儿的医源性皮肤损伤临床资料数据库(简称数据库),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牵头,包括中国1... 背景医源性皮肤损伤是入住NICU的新生儿面临的常见问题。目的了解我国NICU内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建立NICU新生儿的医源性皮肤损伤临床资料数据库(简称数据库),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牵头,包括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家三级甲等医院(简称协作医院)NICU。将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归纳为7类:尿布相关、粘胶相关、压力相关(包括医疗器械相关)、外科手术相关、血管通路相关、各种理化因素相关、其他。数据库上报的对象为协作医院NICU的连续病例,上报数据均来源于所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或纸质医疗文书记录。数据上报项目:一般资料,各种医疗器械使用情况,医源性皮肤损伤事件,每次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时的日龄、体重、住院时长,皮肤损伤的部位、大小、类型、颜色、处理措施和预后。由牵头医院针对数据库上报指标对协作医院进行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开始数据的收集并审核。主要结局指标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22家协作医院收集的NICU连续病例(n=8126)数据全部合格,纳入本文分析。其中医源性皮肤损伤521例(6.4%),儿童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的NICU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7.4%(280/3783)、6.4%(153/2387)和4.5%(88/1956)。521例共发生566例次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2次医源性皮肤损伤45例(8.6%)。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日龄中位数为6(3,17)d,生后1周内发生者占57.4%(299例);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新生儿入院纠正胎龄中位数为37.2(32.7,40.0)周,纠正胎龄≥37周占56.4%(294例);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时的体重中位数为2800(1912~3450)g,体重≥2500 g占59.1%(308例)。尿布相关250例(48.0%),压力相关(包括医疗器械相关)81例(15.5%),粘胶相关69例(13.2%),各种理化因素相关70例(13.4%),血管通路相关22例(4.2%),外科手术相关性14例(2.7%),其他15例(2.9%)。日龄1~7 d新生儿发生各类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占比最高;除压力相关性皮肤损伤易发生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医源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在各体重组都易发生之外,其他类型的皮肤损伤均多发生于体重≥2500 g的新生儿;压力相关性、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多发生于纠正胎龄28~32周的新生儿,血管通路相关性皮肤损伤在各纠正胎龄分组中的占比较均匀,其他皮肤损伤好发于纠正胎龄>32周的新生儿;78.9%的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时的住院时间<1周,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比例逐周下降。结论我国NICU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6.4%。尿布相关性皮炎、医疗器械应用及医疗胶布的使用是新生儿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三大主要因素。医源性皮肤损伤受胎龄、出生体重、各种导管的使用等多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医源性皮肤损伤 重症监护病房 多中心 发生率
下载PDF
早产儿皮肤表面应用葵花油预防感染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胡晓静 张玉侠 +6 位作者 姚莉莉 王丽 刘晴 杨童玲 王蓓珺 曹云 陈超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3期796-799,共4页
[目的]研究早产儿皮肤表面应用葵花油对皮肤状况的影响,以及对控制感染发生的作用。[方法]选择入住我院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早产儿428例,随机分为3组,葵花油组(153例)皮肤表面应用葵花油涂抹,强生油组(140例)皮肤表面应用强生油涂抹... [目的]研究早产儿皮肤表面应用葵花油对皮肤状况的影响,以及对控制感染发生的作用。[方法]选择入住我院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早产儿428例,随机分为3组,葵花油组(153例)皮肤表面应用葵花油涂抹,强生油组(140例)皮肤表面应用强生油涂抹,对照组(135例)皮肤表面不使用任何油剂或护肤品。每周对3组早产儿皮肤状况进行评估,比较3组早产儿皮肤状况、血培养情况以及临床诊断为感染的情况。[结果]3组早产儿皮肤状况在早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生后第14天开始3组皮肤状况开始不同,葵花油组皮肤完整性明显好于其他两组(P<0.05);3组早产儿血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为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皮肤表面应用油剂可有效改善皮肤状况,但不增加感染的发生,且使用葵花油效果明显好于强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早产儿 葵花油 强生油 皮肤状况 感染
下载PDF
1例嗜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早产儿的护理
9
作者 刘婵 杨童玲 +1 位作者 李丽玲 胡晓静 《全科护理》 2019年第13期1663-1664,共2页
嗜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HLH)又称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一种少见的免疫系统高度紊乱,临床容易漏诊的疾病[1],从病因上可以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HLH。先天性HLH是因为基... 嗜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HLH)又称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一种少见的免疫系统高度紊乱,临床容易漏诊的疾病[1],从病因上可以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HLH。先天性HLH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的自然杀伤(NK)细胞和T细胞的细胞毒性功能受到影响,而且先天性的HLH非常严重,由于患儿免疫细胞持续功能紊乱,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治疗,目前认为14个基因的突变是引起先天性HLH的原因[2]。获得性HLH与病毒、真菌、细菌、寄生虫以及恶性肿瘤或者风湿性疾病有关[3]。HLH在新生儿尤其早产儿起病、确诊的病例少见。我院收治1例HLH早产儿,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嗜血细胞综合征 早产儿 护理
下载PDF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评估要点和预见性护理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33
10
作者 杨童玲 +2 位作者 王丽 张崇凡 胡晓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1-165,共5页
成熟的皮肤屏障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液体和电解质的流失,防止感染及有毒物质的吸收并支持体温调节. 妊娠24周后,胎儿皮肤呈现红色、皱纹、发亮和透明的状态,角质层只有1或2层,皮肤弹性纤维稀疏,真皮和表皮的连接较弱,半桥粒和固着性原纤维... 成熟的皮肤屏障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液体和电解质的流失,防止感染及有毒物质的吸收并支持体温调节. 妊娠24周后,胎儿皮肤呈现红色、皱纹、发亮和透明的状态,角质层只有1或2层,皮肤弹性纤维稀疏,真皮和表皮的连接较弱,半桥粒和固着性原纤维很少[1-3]. 这些因素均会导致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皮肤生理异常,包括表皮水分流失增加、微生物的人侵以及潜在毒素的吸收,一旦皮肤损伤,易发生感染和败血症,轻则导致永久性瘢痕和功能异常,重则死亡[4]. 国内和国外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5.1%[5]和16.5%[6]. 有研究报告,胎龄<30周或出生体重<1500 g的新生儿发生鼻部破损的风险最高,发生率20%~100%[7]. 因此,制定《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评估要点与预见性护理的专家共识》(简称:共识),可为新生儿科护士提供直接参考的预防方法 ,做到预见性护理,同时可根据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疾病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保证新生儿皮肤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疾病严重程度 新生儿皮肤 皮肤屏障 评估要点 有毒物质 水分流失 体温调节
下载PDF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处理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23
11
作者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处理的专家共识专家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新生儿护理分会 +2 位作者 袁皓 杨童玲 胡晓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5-261,共7页
新生儿皮肤在生理和发育上与儿童和成人均不同[1,2],皮肤的功能和结构发育是动态的过程,怀孕第4周,胎儿已经有了两层皮肤,底层细胞即基底层,外层细胞即表皮[3],表皮成熟在胎龄34周左右。新生儿有能力恢复和保持皮肤的屏障功能,其皮肤的... 新生儿皮肤在生理和发育上与儿童和成人均不同[1,2],皮肤的功能和结构发育是动态的过程,怀孕第4周,胎儿已经有了两层皮肤,底层细胞即基底层,外层细胞即表皮[3],表皮成熟在胎龄34周左右。新生儿有能力恢复和保持皮肤的屏障功能,其皮肤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都很大,故其皮肤具有独特的特点[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皮肤 屏障功能 专家共识 医源性皮肤损伤 基底层 表皮
下载PDF
1例短肠综合征患儿胃造瘘肠内营养联合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肠外营养的护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赛霞 杨童玲 《全科护理》 2022年第21期3022-3024,共3页
总结1例短肠综合征患儿应用胃造瘘进行肠内营养联合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肠外营养的护理。做好胃造瘘的护理(导管护理及并发症处理)、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护理(疼痛护理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抗生素锁运用)、营养支持(个体化肠内、肠外营... 总结1例短肠综合征患儿应用胃造瘘进行肠内营养联合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肠外营养的护理。做好胃造瘘的护理(导管护理及并发症处理)、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护理(疼痛护理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抗生素锁运用)、营养支持(个体化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出院指导等,最终该患儿营养状况良好,顺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肠综合征 静脉输液港 胃造瘘 并发症 个案护理
下载PDF
基于中国新生儿协作网的极早产儿中心血管导管使用情况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10
13
作者 叶旭强 顾昕玥 +7 位作者 王延辰 杨童玲 胡晓静 曹云 周文浩 Shoo K Lee 戴怡蘅 蒋思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背景近年来中国极早产儿救治数量显著增加,中心血管导管已成为国内NICU的常用技术,极早产儿救治中可能存在中心血管导管的不合理使用,但目前尚缺乏其使用现况数据。目的通过回顾采集和分析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NN)数据库正式运行第1年极... 背景近年来中国极早产儿救治数量显著增加,中心血管导管已成为国内NICU的常用技术,极早产儿救治中可能存在中心血管导管的不合理使用,但目前尚缺乏其使用现况数据。目的通过回顾采集和分析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NN)数据库正式运行第1年极早产儿中心血管置管现况,并对各医院进行问卷调查,以期发现当前极早产儿中心血管导管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质量改进提供基线数据。设计横断面调查。方法基于2019年CHNN成员医院登记的极早产儿中心血管导管数据,描述不同出生胎龄早产儿中心血管导管使用状况(置管率、留置时间),问卷调查CHNN成员医院中心血管导管病房规范及管理、置管指征、拔除指征、维护实践和并发症情况。纳入CHNN数据库中入院日期在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生后24 h内收入NICU、出生胎龄24^(+0)~31^(+6)周的极早产儿连续病例;排除存在严重先天性畸形者,治疗未结束时转至非CHNN医院者,未达到医生建议的出院标准家长主动选择终止维持生命支持的治疗并出院者;剔除病例纳入不完整或数据质量不合格的成员医院的数据。根据胎龄分为24~28周和~31周亚组。根据医院类型分为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和综合医院。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病房规范及管理、留置及拔除指征、中心血管导管维护、中心血管导管相关并发症现况,由NICU主任或经主任授权的高年资新生儿专科医生填写问卷。主要结局指标中心血管导管置管类型、置管率和留置时间。结果(1)CHNN成员57家三级医院NICU 6532例极早产儿进入本文分析,留置中心血管导管4563例(69.9%),其中脐动脉导管(UAC)368例(5.6%)、脐静脉导管(UVC)2532例(38.8%)、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3895例(59.6%)和外科中心静脉置管(SCVC)55例(0.8%)。相对于未留置中心血管导管患儿,留置中心血管导管患儿的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小于胎龄儿比例高、多胎比例高、本院出生比例低及5 min Apgar评分<7分比例高(P均<0.01),同时其母亲妊娠高血压、产前激素使用以及剖宫产比例均较高(P均<0.01)。留置与未留置中心血管导管极早产儿相比,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各项并发症更多,住院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任意中心血管导管置管率总体呈现随胎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胎龄24~28周亚组和~31周亚组中心血管导管置管率分别为87.8%和63.1%。UAC和UVC置管率随胎龄增加而下降。PICC置管率随胎龄呈哑铃状,胎龄25~28周置管率最高(75.2%~85.5%),但仍有52.8%的胎龄~31周亚组患儿留置。留置≥2类中心静脉置管(UVC以及PICC或SCVC)占29.0%,随胎龄增加而下降,胎龄~31周亚组占21.8%。(3)UAC、UVC和PICC中位留置时间分别为6(4~8)d、7(4~9)d和22(15~31)d。不同类型医院CHNN成员医院中心血管导管置管率及留置时间差别显著。(4)共发放问卷57份,回收52份(91.2%),50%CHNN成员医院对中心血管导管管理有病房规范文件。在各类导管的留置指征、拔除指征、最长留置天数上存在单位间差异。62%和23%的CHNN成员医院在近1年内发生过中心血管导管相关的渗漏和血栓并发症。结论国内NICU中极早产儿中心血管导管留置较为普及,存在过度置管和置管不足共存、PICC置管时间过长、CHNN成员医院差异大等主要问题。亟需建立统一指南和规范,并通过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促进更加合理、规范的中心血管导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早产儿 脐动脉导管 脐静脉导管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中心静脉置管 置管时间
下载PDF
单中心新生儿肠造口伤口并发症及护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童玲 胡晓静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8期734-737,共4页
目的调查单中心的新生儿肠造口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症的类型以及预防和照护方法,并与其他中心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单中心95例肠造口术后新生儿的造口和伤口并发症情况,并总结了相应的评估预防和处理方法。结果 95... 目的调查单中心的新生儿肠造口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症的类型以及预防和照护方法,并与其他中心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单中心95例肠造口术后新生儿的造口和伤口并发症情况,并总结了相应的评估预防和处理方法。结果 95例行肠造口手术的新生儿中1例新生儿死亡,2例新生儿放弃治疗;发生肠造口并发症新生儿6例(6.5%),低于国外报道的18.2%;本研究2例患儿发生造口肠管脱垂(2.1%),4例患儿发生造口旁伤口裂开(4.2%),1例伴有严重感染;国外报道的并发症主要为伤口感染(4.5%)和伤口裂开(9.1%),其余4.6%合并有伤口感染和伤口裂开。结论新生儿行肠造口术有造口伤口的并发症风险,早期对并发症有预见性的精细化护理,针对并发症进行良好的预防和针对性的处理有助于减少其发生和促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肠造口伤口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NICU患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最佳循证实践方案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盼盼 陈劼 +3 位作者 胡晓静 李丽玲 吕天婵 杨童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5-48,79,共5页
目的探讨最佳循证实践方案在降低NICU患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8例使用医用粘胶的患儿按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构建“降低NICU患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最佳循证实践方... 目的探讨最佳循证实践方案在降低NICU患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8例使用医用粘胶的患儿按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构建“降低NICU患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最佳循证实践方案”并实施。比较两组患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移除粘胶产品后疼痛评分,循证实践前后医护人员的认知、行为改变。结果观察组患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粘胶产品移除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方案实施后医生、护士对相关知识及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最佳循证实践方案的应用,可降低NICU患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新生儿 早产儿 医用粘胶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疼痛 循证护理
下载PDF
大型NICU建立微护理专业团队的实践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勤 李丽玲 +11 位作者 杨童玲 王丽 陆春梅 刘晴 朱晓婷 郑如意 陶一波 刘婵 顾莺 张晓波 曹云 胡晓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改善大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患儿结局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自2014开始将责任护士负责式护理模式改为以护理小组为单位、专岗执行转运、呼吸治疗,组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微护理专业团队解决各专科护理难点问题的护理... 目的探讨改善大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患儿结局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自2014开始将责任护士负责式护理模式改为以护理小组为单位、专岗执行转运、呼吸治疗,组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微护理专业团队解决各专科护理难点问题的护理工作模式。结果截至2019年,NICU共组建新生儿肠内外营养、血管通路、皮肤(伤口造口)、呼吸道管理、感染预防控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精细化护理、护理教育7个微护理专业团队;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VLBWI医院感染发生率、死亡率,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逐年下降(均P<0.01);VLBWI母乳喂养率,患儿家长满意度得分逐年上升(均P<0.01)。结论大型NICU在改进工作模式的同时建立微护理专业团队并投入实践中,有利于改善患儿结局,提高家长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重症护理 专科护士 微专业团队 护理小组 临床实践
下载PDF
上海市2022年3至5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人群实施气泡式管理的实践和效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澜 杨童玲 +11 位作者 王瑾 李志华 袁皓 朱晓婷 蒋思远 张蓉 李丽玲 周建国 陆春梅 王来栓 胡晓静 曹云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9-174,共6页
背景上海市2022年3至5月新型冠状(新冠)病毒疫情(简称:本次疫情)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作为新生儿的定点收治医院,面对本次疫情的复杂性,对新生儿特殊人群,协调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面临挑战。目的在我院气泡管理总体策略中实施... 背景上海市2022年3至5月新型冠状(新冠)病毒疫情(简称:本次疫情)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作为新生儿的定点收治医院,面对本次疫情的复杂性,对新生儿特殊人群,协调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面临挑战。目的在我院气泡管理总体策略中实施和完善新生儿中气泡的管理策略。设计观察性研究。方法新生儿中气泡的院内管理中包括4个小气泡。(1)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新冠病房(红色)小气泡,收治核酸或抗原阳性的新生儿,按照我院新冠病房管理原则进行管理。(2)隔离病房(橙色)小气泡,设置于我院内单独楼,收治高危流行病史新生儿,进入橙色小泡的新生儿均需完成7 d医学隔离和观察,其中的负压和非负压房间设置各自独立的物品放置点,工作人员分别为二级和一级防护(+4),物品和标本的运送由摆渡人完成;(3)过渡病房(黄色)小气泡,收治低危流行病史新生儿,每间隔24 h行核酸检测,连续3 d核酸阴性则结束医学观察,其中单间和多人间设置各自独立的物品放置点,工作人员分别为二级和一级防护(+4),物品和标本的运送由摆渡人完成;(4)清洁病房(绿色)小气泡,我院常规住院新生儿的诊疗区域,接收橙色和黄色小气泡确定无新冠感染风险的新生儿。新生儿转运统一由上海市120急救车及不同气泡转运团队护送转入,红色小泡的出泡按照我院新冠病房管理原则进行;橙色小泡出泡需同时满足:①新生儿完成7 d医学观察,②出院后所住家庭的楼栋无新冠阳性感染者,③居家照护者及同住人均为健康码绿码,或已解除隔离,④接新生儿出院家属为健康绿码及48 h内核酸阴性;黄色小泡出泡需满足:完成72 h医学观察。住院期间,医务人员通过微信与新生儿家长沟通,随时解决父母的疑惑、焦虑和困难。主要结局指标医护医辅人员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结果本次疫情期间我院共收治新生儿677例,其中158例(130例来自红色小泡,其他医疗机构转运21例,橙色小泡转运团队外出转运7例)进入橙色小泡,其中早产儿10例(6.4%);519例新生儿(375例来自社区,黄色小泡转运团队外出转运144例)进入黄色小泡,其中早产儿173例(33.3%),需机械通气呼吸支持82例(15.8%),无创通气45例(8.7%),完成72 h医学观察后全部进入绿色小泡,其中NICU 137例,普通病房38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3.5 d。1例新生儿在橙色小泡诊断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在完成7 d医学观察后转入心脏ICU(CCU)。2例在橙色小泡期间核酸检测阳性(为生后与新冠阳性母亲有接触史)转入红色小泡。324名医护医辅人员参与红色、橙色、黄色和绿色小泡工作,均未发生职业暴露,未发生新冠病毒医院感染。结论本次疫情下实施新生儿气泡管理可行,防控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新型冠状病毒 气泡管理 职业暴露 医院感染
下载PDF
超未成熟儿伴自发性气腹的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丽玲 杨童玲 +1 位作者 王丽 胡晓静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24期2271-2274,共4页
目的总结1例超未成熟儿伴自发性气腹的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经验。方法患儿实施STABLE转运管理、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预防等精细化护理。结果患儿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全肠道喂养居家护理,择期行造瘘关闭术。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围手术期... 目的总结1例超未成熟儿伴自发性气腹的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经验。方法患儿实施STABLE转运管理、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预防等精细化护理。结果患儿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全肠道喂养居家护理,择期行造瘘关闭术。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管理,满足患儿疾病及发育所需的内外环境,可促进患儿疾病转归,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未成熟儿 自发性气腹 围手术期 精细化护理
下载PDF
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32
19
作者 杨童玲 胡晓静 吕天婵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69-1372,共4页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unit,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7月1日—12月31日,采用自行设计的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资料收集表对某三级甲等医院NICU中384例患儿的医源性...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unit,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7月1日—12月31日,采用自行设计的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资料收集表对某三级甲等医院NICU中384例患儿的医源性皮肤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15.1%;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包括撕拉胶布、持续气道末正压通气以及气管插管压迫鼻部皮肤、经皮血氧饱和度探头压迫皮肤、臂部皮肤保护不当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患儿的住院时间及出生体重(P<0.05)。结论 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高,患儿出生体重越小、住院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新生儿 医源性皮肤损伤 影响因素分析 儿科护理学
原文传递
1例坏疽性脓皮病患儿行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晓琼 王君君 +1 位作者 周清 杨童玲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38-1241,共4页
总结1例坏疽性脓皮病患儿行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通过负压封闭引流,促进伤口愈合;在不同伤口愈合阶段,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适时进行疼痛干预,提高患儿舒适度;根据病情需要行营养支持,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监测糖皮质激素、... 总结1例坏疽性脓皮病患儿行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通过负压封闭引流,促进伤口愈合;在不同伤口愈合阶段,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适时进行疼痛干预,提高患儿舒适度;根据病情需要行营养支持,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监测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特殊药物的不良反应,预防并发症;重视高热的护理,维持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患儿经22 d治疗后好转出院,在门诊随访,病情稳定,伤口愈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疽性脓皮病 负压伤口疗法 伤口闭合技术 儿科护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