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病原学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于爱萍 朱梦阳 +3 位作者 林全德 王山梅 白炎亮 曹伟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7-24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的病原学特征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80例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学特征,并对患者确诊后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0例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病原... 目的:探讨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的病原学特征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80例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学特征,并对患者确诊后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0例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病原学分析发现以热带念珠菌(68.8%)为主,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白色念珠菌。药敏试验显示念珠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是43.8%、46.3%、52.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未缓解、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患者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OR(95%CI)为7.706(1.803~32.940)、10.211(1.071~97.379)和8.621(1.535~48.420)]。结论:血液病合并念珠菌血症死亡率高,以热带念珠菌感染为主,唑类药物耐药严重。原发病未缓解、感染性休克、MODS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念珠菌血症 病原学 耐药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TPA增强As_2O_3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林全德 魏旭东 +3 位作者 郭淑莉 胡杰英 范瑞华 宋永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2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12-氧-十四烷酰醇-13-乙酸酯(TPA)和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应用对白血病细胞凋亡有无协同作用,并初步探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为As2O3和TPA联合用于白血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As2O3联合TPA作用于人白血病细胞... 目的观察12-氧-十四烷酰醇-13-乙酸酯(TPA)和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应用对白血病细胞凋亡有无协同作用,并初步探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为As2O3和TPA联合用于白血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As2O3联合TPA作用于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分析不同浓度的As2O3联合TPA对HL-6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检测法检测JNK活性。结果TPA联合2.0×10-6mol/L的As2O3对HL-6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抑制程度大于单用As2O3组(P<0.05)。2.0×10-6mol/L As2O3组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的比率高于对照组,而TPA联合2.0×10-6mol/LAs2O3组引起的细胞凋亡率高于单用As2O3组(P均<0.05)。TPA和As2O3均能激活JNK,且二者有协同作用。结论TPA增强As2O3抑制HL-60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以上体外实验结果为TPA和As2O3联合用药治疗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12-氧-十四烷酰醇-13-乙酸酯 HL-60细胞
下载PDF
培门冬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林全德 左文丽 +5 位作者 杜建伟 朱兴虎 李玉富 房佰俊 魏旭东 宋永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培门冬酶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2例初发ALL患儿,均按ALL-XH-99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VDLP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进行诱导缓解治疗和巩固强化治疗;试验组2... 目的探讨培门冬酶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2例初发ALL患儿,均按ALL-XH-99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VDLP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进行诱导缓解治疗和巩固强化治疗;试验组28例将前方案中左旋门冬酰胺酶改为培门冬酶,余不变。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的完全缓解率为93%,对照组为91%,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5%,总生存率为89%;对照组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1%,总生存率为85%,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试验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17%)低于对照组(5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试验组未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结论培门冬酶在治疗儿童ALL中具有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相当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门冬酶 左旋门冬酰胺酶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调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BM-MSC成脂/成骨分化异常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全德 房佰俊 +5 位作者 周健 张艳莉 刘阳 王超 赵俊梅 宋永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67-1672,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成脂与成骨分化失衡的调控作用。分离纯化AA患者BM-MSC,分别置于成脂与成骨诱导分化培养体系,在相应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As2O3、环孢...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成脂与成骨分化失衡的调控作用。分离纯化AA患者BM-MSC,分别置于成脂与成骨诱导分化培养体系,在相应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As2O3、环孢霉素A(Cs A)、As2O3联合Cs A及不加药,As2O3的药物浓度为0.001μmol/ml,Cs A的药物浓度为2.5 mmol/ml。将细胞相应分为As2O3组、Cs A组、联合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形态学观察、油红O染色、Von-Kossa染色及RT-PCR等检测方法,检测相应分化标志。结果显示,在向成脂诱导分化方面,As2O3组的脂肪细胞分化率为(18.3±1.9)%,低于Cs A组的(91.8±2.7)%及对照组的(92.1±1.2)%(P<0.05),而与联合组的(8.3±1.9)%相比,则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Cs A组的脂肪细胞分化率要高于联合组(P<0.05),Cs A组与对照组相比则未见明显差异。RT-PCR检测结果显示,As2O3组的LPL-mRNA表达水平分要低于Cs A组及对照组(P<0.05),而与联合组相比,则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Cs A组的LPL-mRNA表达水平分要高于联合组(P<0.05)。通过Von-Kossa染色检测发现,在成骨诱导培养14 d后,在As2O3组、联合组可见明显钙盐沉积,而Cs A组及对照组则未观察到明显钙盐沉积现象。RT-PCR检测结果显示,As2O3组的OST-mRNA表达水平要高于Cs A组及对照组(P<0.05),而与联合组相比,则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Cs A组的表达水平要低于联合组(P<0.05)。结论:As2O3可以抑制AA患者BM-MSC向脂肪细胞分化,并可增强其向成骨细胞分化,Cs A对AA患者BM-MSC向成骨细胞分化无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氧化二砷 环孢素-A 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下载PDF
利用患者骨髓瘤细胞建立NOD/SCID小鼠多发性骨髓瘤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全德 凌雯 +4 位作者 李新 YACCOBY Shmuel 房佰俊 黄昊 宋永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3-486,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经植入兔骨建立 NOD/SCID 小鼠多发性骨髓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取出新西兰白兔股骨与胫骨,清除肌肉、骨膜及软骨组织,沿中间轻柔截断;准备4~6周体质量约25~30 g的 NOD/SCID 小鼠,腹腔注... 目的:探讨利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经植入兔骨建立 NOD/SCID 小鼠多发性骨髓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取出新西兰白兔股骨与胫骨,清除肌肉、骨膜及软骨组织,沿中间轻柔截断;准备4~6周体质量约25~30 g的 NOD/SCID 小鼠,腹腔注射麻醉,将兔骨植入小鼠后背部,4周后检测兔骨植入成活情况。将分选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CD38+/CD45-的浆细胞5×106经过免疫荧光标记后,由远侧端缓缓注入植入兔骨内。每周观察成瘤情况,采用 living-Imaging 方法检测小鼠体内浆细胞的生长情况,病理检测肿块性质。结果兔骨植入后4周成活,将分选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注入兔骨后,2周可见 NOD/SCID 小鼠荷瘤,8周后肿瘤体积大小约100 mm3。living-Imaging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在注射后2周可见兔骨局部有浆细胞浓聚,随着注射时间的延长,至注射后8周局部浆细胞浓聚现象更加明显(2.4×104 vs .1.5×105,P 〈0.05)。肿块病理活检可见大量浆细胞浸润,植入兔骨结构破坏,破骨细胞增多。结论NOD/SCID 小鼠兔骨植入可有效支持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浆细胞局部注射,并建立 NOD/SCID 小鼠骨髓瘤模型,为骨髓瘤相关体内实验及临床药物筛选提供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NOD/SCID 小鼠 模型
下载PDF
中剂量阿糖胞苷对急性髓系白血病M2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林全德 朱兴虎 +3 位作者 左文丽 李玉富 魏旭东 宋永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0年第4期440-442,445,共4页
目的:观察中剂量阿糖胞苷(ID-Ara-C)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2缓解后巩固强化治疗中的疗效。方法:AML-M2在诱导缓解后,先予两个标准剂量巩固治疗,之后采用ID-Ara-C强化治疗,分别观察t(8;21)患者组与正常核型组的复发率、无病生存率以及... 目的:观察中剂量阿糖胞苷(ID-Ara-C)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2缓解后巩固强化治疗中的疗效。方法:AML-M2在诱导缓解后,先予两个标准剂量巩固治疗,之后采用ID-Ara-C强化治疗,分别观察t(8;21)患者组与正常核型组的复发率、无病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结果:t(8;21)患者组复发率为46.1%,低于正常核型组的复发率(61.9%);5年无病生存率为53.9%,高于正常核型组的38.0%,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AML-M2患者在第1次诱导缓解治疗后,应用4个周期含ID-Ara-C方案进行个体化巩固强化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率,减少治疗相关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阿糖胞苷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3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全德 魏旭东 +10 位作者 房佰俊 李玉富 张莉 朱兴虎 汪萍 高全立 张丽娜 岳寒 杜建伟 刘艳艳 宋永平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产两性霉素B对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2001年12月~2005年12月期间经微生物学和临床资料证实的3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给药组即逐步加量组和改良给药组... 目的:探讨国产两性霉素B对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2001年12月~2005年12月期间经微生物学和临床资料证实的3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给药组即逐步加量组和改良给药组即起始足量组)接受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8例应用国产两性霉素B患者中有3例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停药,其余35例患者比较显示改良给药组达显效时间短于传统给药组,2组问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开始即给足够剂量的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达显效时间短于逐渐加药的给药方法,其不良反应及总体疗效与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两性霉素B 治疗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抗伊马替尼机制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房佰俊 宋永平 +2 位作者 林全德 张艳莉 魏旭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6期9263-9267,共5页
目的:了解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体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原始及定向白血病干/祖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从而更深入阐明部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在经历一段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完全缓解后复发及对伊马替尼耐... 目的:了解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体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原始及定向白血病干/祖细胞分化及增殖的影响,从而更深入阐明部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在经历一段血液学甚至是细胞遗传学水平上的完全缓解后复发及对伊马替尼耐药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6在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完成。①对象:选取1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患者对治疗及实验知情同意。实验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过程中应用的伊马替尼为Novartis公司产品,批号B-1701-0001-000005;氟波酯为淅川制药公司产品,批号030321495。②实验方法:抽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10mL,分离得到具有血液血管干细胞特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Flk1+CD31-CD34-细胞。以诱导造血集落的前48h,96h,120h内培养体系中含5μmol/L伊马替尼分别作为伊马替尼1,2,3组,设立空白对照,均体外培养18d,检测伊马替尼对造血集落培养基中的未分化及处于分化阶段的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1-CD3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将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1-CD34-细胞分为3个亚群,即G0期、G1期及S/G2+M期,分别评估氟波酯、伊马替尼、氟波酯联合伊马替尼对3个亚群细胞的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①伊马替尼对处于分化阶段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1-CD34-细胞增殖及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伊马替尼1组每1000个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1-CD34-细胞产生的粒-单系祖细胞集落数、红系爆式集落数无明显变化(P>0.05),伊马替尼2,3组两种造血集落数均显著降低(P<0.05)。在内皮诱导体系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伊马替尼3组CD31+/vWF+细胞出现率明显降低(P<0.05),且分化形成血管样结构的时间延迟。②伊马替尼诱导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1-CD34-细胞及其分化细胞凋亡的比较:5μmol/L伊马替尼作用48h后,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1-CD34-细胞凋亡数量明显低于其分化的造血、血管内皮细胞(P<0.05)。③氟波酯联合伊马替尼对白血病干细胞体外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氟波酯联合伊马替尼能显著诱导处于G0期的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1-CD34-细胞分化为造血细胞,同时也能显著诱导其凋亡。单独应用氟波酯或伊马替尼均对处于G0期的BCR/ABL融合基因阳性Flk1+CD31-CD34-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进入G1期及S/G2+M期后有一定的促凋亡作用。结论:①临床所观察到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在运用伊马替尼一段时间后出现正常的造血恢复现象,可能仅仅是因为伊马替尼清除了定向恶性白血病祖细胞的增殖。②氟波酯联合伊马替尼可有效诱导原始白血病干细胞的分化及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融合基因 慢性粒细胞白皿病 伊马替尼 氟波酯
下载PDF
成人脂肪源多能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7
9
作者 房佰俊 宋永平 +3 位作者 魏旭东 林全德 李玉富 胡杰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1-825,共5页
目的:分离人脂肪源干细胞,并检测其多能性。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分离得到低密度成人脂肪源单个核细胞后,用免疫磁珠除去CD45+及GlyA+细胞,通过极限稀释法获得单克隆细胞,体外扩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分离纯化得到的单克隆... 目的:分离人脂肪源干细胞,并检测其多能性。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分离得到低密度成人脂肪源单个核细胞后,用免疫磁珠除去CD45+及GlyA+细胞,通过极限稀释法获得单克隆细胞,体外扩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分离纯化得到的单克隆源细胞体外传35代,超过92%的细胞仍处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细胞倍增时间约为30h;细胞的主要表型一直保持为:Flk1+、CD34-、CD45-、CD31-、GlyA-、vWF-、HLAⅠ类抗原-及HLA-DR-;该单克隆源扩增细胞体外维持着自我更新及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和肝上皮样细胞分化的潜能。结论:该脂肪源单克隆细胞属于多能干细胞,极有可能作为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治疗一些遗传及退行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干细胞 脂肪 分化
下载PDF
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顽固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英文)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玉富 李宁 +4 位作者 宋永平 张龚莉 林全德 魏旭东 房佰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5397-5400,共4页
回顾性分析2004-04/2006-02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收治的2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病例1为一处于第2次完全缓解期的25岁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病例2为一处于第2次完全缓解状态的16岁女性急... 回顾性分析2004-04/2006-02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收治的2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病例1为一处于第2次完全缓解期的25岁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病例2为一处于第2次完全缓解状态的16岁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均经中心静脉输入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治疗,剂量为1.0×106/kg。结果2例接受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患者病情很快得以缓解,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提示应用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的顽固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添加谷氨酰胺的全胃肠外营养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房佰俊 宋永平 +2 位作者 张莉 魏旭东 林全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2期8483-8486,共4页
目的:严重的黏膜损伤是诱发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并发症的一常见原因,已有证据显示谷氨酰胺能降低接受化疗患儿黏膜炎的发生率。观察谷氨酰胺对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并发症及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02-03/2006-11在河南省血... 目的:严重的黏膜损伤是诱发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并发症的一常见原因,已有证据显示谷氨酰胺能降低接受化疗患儿黏膜炎的发生率。观察谷氨酰胺对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并发症及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02-03/2006-11在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接受同胞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8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和实验均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移植前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营养中等或良好,心、肝、肾功能正常,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化全胃肠外营养液组(标准组,n=13)和加用谷氨酰胺的全胃肠外营养液组(谷氨酰胺组,n=35)。待患者中性粒细胞升至1.0×109L-1,且无任何感染指征,进行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输注后第1天开始给予全胃肠外营养与胃肠外营养联合谷氨酰胺双肽,至中性粒细胞≥1.0×109L-1,且无消化道症状时停用。观察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出层流室时间以及关于感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情况有无差异。结果:4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营养物质的摄入基本相同,谷氨酰胺组有6例发生黏膜炎,标准组有11例,差异显著(P<0.05);谷氨酰胺组有1例发生严重腹泻,标准组有5例,差异显著(P<0.05);谷氨酰胺组有3例发生临床感染,标准组有7例,差异显著(P<0.05);标准组中性粒细胞≥0.5×109L-1的持续时间短于谷氨酰胺组(P>0.05);谷氨酰胺组抗生素治疗时间及无菌病房居住时间较标准组短(P<0.05);两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谷氨酰胺的全胃肠外营养可改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感染及肠损害,减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有利于异基因移植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造血干细胞移植 患者
下载PDF
数学运算能力的理论理解与培养路径--新高考的视野下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全德 《数学教学通讯》 2023年第6期43-45,共3页
数学运算可以说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环节,随着学生数学学习不断深入,随着学生从小学走向初中再走向高中,数学运算不断发生着深刻变化,对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都应当以新高考作为教学背景,应当在新高... 数学运算可以说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环节,随着学生数学学习不断深入,随着学生从小学走向初中再走向高中,数学运算不断发生着深刻变化,对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都应当以新高考作为教学背景,应当在新高考的视野下去理解数学运算能力的相关理论,去探究有效的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途径.对于数学运算及其能力的认识,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而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梳理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时的认知过程,把握学生数学运算的重要影响因素.行之有效的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模式可以概括为:高中阶段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应当以具体的数学运算问题或习题作为载体,立足学生数学运算过程中的知识整合、思维发展、能力提升等环节,让学生对数学运算过程有纯正式的体验,让学生在数学运算的过程中有自主发现,并且能够将这些发现上升为属于自己的数学运算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数学运算能力 培养
下载PDF
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血浆EB病毒含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阳 林全德 +6 位作者 刘玉章 赵俊梅 王超 喻凤宽 张龑莉 李玉富 房佰俊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EB病毒检测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意义。方法统计本院治疗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56例,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游离EBV-DNA拷贝数,将血浆EBA/DNA含量检测>0 copies/ml为阳性,分别比较阳性组患者...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EB病毒检测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意义。方法统计本院治疗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56例,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游离EBV-DNA拷贝数,将血浆EBA/DNA含量检测>0 copies/ml为阳性,分别比较阳性组患者和阴性组患者在疾病分期、B症状以及疗效之间的差异。结果 45例阳性患者中有29例(64.4%)为晚期(Ⅲ/Ⅳ期)患者,11例阴性患者中3例(27.3%)为晚期(Ⅲ/Ⅳ期)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组中伴有B症状者27例,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的2例(P<0.01)。阳性组患者中达CR者17例(37.8%),低于阴性组患者中达CR者8例(72.3%),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组患者在3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方面均低于阴性组(3年无病生存率42.2%VS 72.7%,总生存率48.9%VS 81.8%,P<0.05)。结论 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EB病毒检测具有一定的预后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 T细胞淋巴瘤 血浆 EB病毒检测
下载PDF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aGVHD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房佰俊 宋永平 +3 位作者 李宁 张伟 林全德 曹莹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4期290-294,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成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ultadiposetissue-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AMSC)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graft-versus-hostdisease,aGVHD)的分子机制。方法3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aGVHD患者,以每公斤体质... 目的初步探讨成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ultadiposetissue-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AMSC)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graft-versus-hostdisease,aGVHD)的分子机制。方法3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aGVHD患者,以每公斤体质量2×106个细胞剂量静脉输注AMSC;应用RT-PCR扩增患者AMSC使用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CRVβ24个亚家族的CDR3,了解患者TCRVβT细胞的分布情况;应用尼龙毛柱分离外周血T淋巴细胞再经CD8磁珠分选出CD8+T淋巴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生aGVHD患者使用AMSC前后外周血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患者发生aGVHD时,有TCRVβ3及其他亚家族基因表达,输注AMSC后,GVHD得以有效控制,Vβ不表达;当患者GVHD复发时,Vβ3基因又表达,治疗后不表达;与输注AMSC前相比,输注AMSC后,CD8+T细胞中的CD8+CD28-亚群显著上调(P<0.05),同时,患者的aGVHD得以有效控制。结论AMSC治疗aGVHD的分子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CRVβ亚家族基因表达有关,TCRVβ3可能是AMSC作用的靶基因;同时,AMSC治疗aGVH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CD8+CD28-T细胞亚群有关,CD8+T细胞可能是AMSC作用的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TCR VΒ基因 CD8^+CD28^-T细胞 移植物抗宿主病 脂肪
下载PDF
异基因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小鼠移植后嵌合体形成及免疫耐受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永平 房佰俊 +3 位作者 汪萍 林全德 李玉富 韩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中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20只C57BL/6小鼠经致死量射线照射后随机等分为2组,实验组移植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和BALB/c小鼠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对照组仅移植C57BL/6小鼠骨髓细胞,...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中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20只C57BL/6小鼠经致死量射线照射后随机等分为2组,实验组移植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和BALB/c小鼠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对照组仅移植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以CM-DiI荧光染料示踪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的体内分布情况,并以PCR方法检测Y染色体的存在以进一步鉴定。以皮肤移植实验观察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移植小鼠对供体来源组织器官移植物的反应性,以未移植Flk1+CD31-CD34-细胞小鼠为对照。结果: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可进入并较长期(30d)存在于异基因小鼠免疫器官内;在细胞移植组小鼠脾脏组织中可检测到供体来源T细胞占受体脾细胞的6.68%;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移植组小鼠供体来源皮肤移植物存活>90d,未处理组为8~9d。结论:异基因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移植后可形成稳定嵌和体,并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免疫耐受 嵌合体 脂肪 小鼠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在伊马替尼耐药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征(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房佰俊 李宁 +3 位作者 宋永平 张龚莉 林全德 魏旭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0期10194-10199,共6页
背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因为伊马替尼的应用出现了重大转机。但由于伊马替尼的耐药性,应用该药治疗的白血病患者预后较差,特别是对于急变期白血病患者。目的:观察肿瘤干细胞在伊马替尼ST1571耐药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的表征,... 背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因为伊马替尼的应用出现了重大转机。但由于伊马替尼的耐药性,应用该药治疗的白血病患者预后较差,特别是对于急变期白血病患者。目的:观察肿瘤干细胞在伊马替尼ST1571耐药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的表征,阐明白血病细胞系对伊马替尼ST1571耐药的机制。设计:观察性对比实验。单位: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材料:选用5周龄BALB/c-nu/nu小鼠30只,雌性,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ST1571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提供。足叶乙甙(Vp16)购自德国Bristol-Myers Squibb;抗P-gp购自美国Santa Cruz公司。抗ab1购自美国BD Biosciences公司。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方法:实验于2003-09/2005-11在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完成。经过对K562细胞系长期的足叶乙甙(Vp16)诱导和克隆筛选,建立了一株耐药细胞系K562Np16;利用于细胞高效能将Hoechst 33342荧光染料泵出细胞的特性,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方法从K562/Vp16细胞系中分选出一小群细胞,即边缘细胞(SP),称为K562/Vp16 SP细胞,余下部分为K562/Vp16非SP细胞。为了分析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ST1571耐药的机制,分别检测K562,K562/Vp16非SP细胞或K562/Vp16 SP细胞中MDR1,Bcr-Abl和P-gp的表达。另外,按每只BALB/c-nu/nu小鼠1000个K562、K562/Vp16非SP细胞或K562/Vp16 SP细胞的数量分别对其进行腹腔注射。主要观察指标:K562/Vp16非SP细胞或K562/Vp16 SP细胞对ST1571的耐药性和致瘤性。结果:Bcr/Abl和Abl蛋白在K562细胞、K562/Vp16 SP细胞及K562/Vp16非SP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gp在K562细胞中不表达,在K562/Vp16 SP及K562Np16非SP细胞中均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一致(P>0.05);与K562/Vp16非SP细胞比较,K562/Vp16 SP细胞对伊马替尼的耐药性更强,并且这种抗性几乎不能被多种多药耐药逆转剂逆转;另外,体内外实验显示,K562/Vp16细胞的致瘤性几乎全部来源于K562/Vp16 SP细胞。结论:Bcr/Abl基因的扩增、过度表达和多药耐药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产物P-gp的高表达,也许并不是白血病细胞产生对伊马替尼临床耐药的重要机制;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具有一定的抗性.可能与数量极少的白血病干细胞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这类数量极少的干细胞样的肿瘤细胞应当成为有效治疗肿瘤的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K562 肿瘤干细胞 多药 抗药性 边缘细胞
下载PDF
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玉富 宋永平 +4 位作者 房佰俊 汪萍 林全德 马丽 张䶮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2-836,共5页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方法:首先将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培养在含适当浓度的B27、bFGF及EGF等因子的培养基(诱导液1)中诱导6d,接着更换诱导培养基,用含适当浓度的β细胞调节素、...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方法:首先将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培养在含适当浓度的B27、bFGF及EGF等因子的培养基(诱导液1)中诱导6d,接着更换诱导培养基,用含适当浓度的β细胞调节素、尼克酰胺等高糖无血清培养基(诱导液2)诱导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诱导前后用RT-PCR法检测细胞nestin、神经元素3(ngn3)、胰岛素启动因子1(IPF-1)、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estin、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抗原的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细胞胰岛素分泌情况。结果: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经诱导液1诱导6d后可分化成nestin+的祖细胞;继续用诱导液2诱导6d后变圆的细胞逐渐增多,并聚集成团,免疫荧光结果证实经2阶段诱导后的细胞表达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等内分泌激素,放射免疫分析结果表明诱导的胰岛样细胞团可以分泌胰岛素。结论: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具有胰腺干、祖细胞的固有特征,极有可能作为种子细胞用以糖尿病的细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胰岛 脂肪
下载PDF
小鼠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促造血恢复作用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桂叶 宋永平 +4 位作者 房佰俊 林全德 汪萍 胡杰英 魏旭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6-839,共4页
目的:观察小鼠成体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体内外能否促进造血恢复。方法:用小鼠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作滋养层,接种造血细胞,观察培养后1~4周造血细胞数及粒-巨噬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变化,并设对照组。30只经137Cs... 目的:观察小鼠成体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体内外能否促进造血恢复。方法:用小鼠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作滋养层,接种造血细胞,观察培养后1~4周造血细胞数及粒-巨噬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变化,并设对照组。30只经137Cs全身照射0.35Gy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骨髓有核细胞,实验组注射骨髓有核细胞及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注射后均检测外周血和骨髓有核细胞数及CFU-GM变化,PCR检测受体小鼠体内Y染色体的表达。结果:体外实验中实验组接种后2~4周造血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接种后1~4周CFU-GM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体内实验中空白对照组小鼠移植后10d左右死亡,实验组小鼠外周血和骨髓有核细胞数、CFU-GM从第2周起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第4周实验组小鼠骨髓细胞有Y染色体表达。结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能促进小鼠造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造血恢复 脂肪 小鼠
下载PDF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aGVHD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房佰俊 宋永平 +1 位作者 林全德 曹莹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17期3086-3088,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成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ult 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cells ,AMSC)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GVHD)的分子机制。方法:3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aGVHD患者,... 目的:初步探讨成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ult 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cells ,AMSC)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GVHD)的分子机制。方法:3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aGVHD患者,以每公斤体重2×106个细胞剂量静脉输注AMSC;应用RT-PCR扩增患者AMSC使用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CR Vβ24个亚家族的CDR3 ,了解患者TCR VβT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患者发生aGVHD时,有TCR Vβ3及其他亚家族基因表达,输注AMSC后,GVHD得以有效控制,Vβ3不表达;当患者GVHD复发时,Vβ3基因又表达,治疗后不表达。结论:AMSC治疗aGVHD的分子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CR Vβ亚家族基因表达有关,TCR Vβ3可能是AMSC作用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TCR V8基因 移植物抗宿主病 脂肪
下载PDF
重建端粒酶活性对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寿命及其成骨细胞潜能的影响
20
作者 宋永平 房佰俊 +4 位作者 汪萍 林全德 魏旭东 李玉富 吕晓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43-846,共4页
目的:观察重建端粒酶活性对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的寿命及成骨潜能的影响。方法:将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导入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RT-PCR检测转染细胞hTERTmRNA的表达,TRAP-PCR检测细胞端粒... 目的:观察重建端粒酶活性对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的寿命及成骨潜能的影响。方法:将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导入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RT-PCR检测转染细胞hTERTmRNA的表达,TRAP-PCR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Von-Kossa染色及RT-PCR检测已重建端粒酶活性的脂肪源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结果:转染hTERT的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能稳定表达端粒酶活性。转染后第75代的细胞仍维持着自我更新及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且无恶性转化倾向。结论:重建端粒酶活性可延长成人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寿命,并维持其自我更新及成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端粒酶 脂肪 成骨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