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冠状静脉标测与消融心外膜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林加锋 李进 陈延茹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121-1129,1139,I0003,共11页
近10年来心脏电生理领域发展迅猛,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s)的治疗技术亦获得长足进步。目前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IVAs被相关指南推荐为Ⅰ类指征,但经冠状静脉标测与消融心外膜IVAs技术较复杂、成功率较低、复发率及手术风险较高... 近10年来心脏电生理领域发展迅猛,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s)的治疗技术亦获得长足进步。目前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IVAs被相关指南推荐为Ⅰ类指征,但经冠状静脉标测与消融心外膜IVAs技术较复杂、成功率较低、复发率及手术风险较高。本文对经冠状静脉标测与消融心外膜IVAs的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静脉 室性心律失常 标测 消融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心电图演变 被引量:20
2
作者 林加锋 陈晓曙 +1 位作者 王毅 夏剑岚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5期358-361,共4页
为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 (简称肺栓塞 )诊断与对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作用 ,回顾性分析 1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溶栓后及治疗 2~ 4周后的心电图变化。研究显示 :①急性大块肺栓塞后即可出现sⅠqⅢ 及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②T... 为探讨心电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 (简称肺栓塞 )诊断与对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作用 ,回顾性分析 1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溶栓后及治疗 2~ 4周后的心电图变化。研究显示 :①急性大块肺栓塞后即可出现sⅠqⅢ 及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②TⅢ 及TV1 ~V3倒置往往在发病 1~ 2h后按一定的顺序相继出现 ,依次为TV1 →TV2 →TV3→TV4 ,倒置的深度TV1 →TV2 →TV3→TV4 ;经适当的治疗 ,随病情好转 ,上述导联倒置T波恢复的顺序则相反 ;③经溶栓或抗凝治疗后 ,下列心电图变化是病情缓解或肺动脉开通的征象 :a .窦性心动过速消失 ;b .Ⅰ和V5~V6导联的s波明显缩小甚至消失 ;c.V1~V3 (V4)导联T波倒置加深 ;d .右束支阻滞消失 ;e .TⅢ 、qⅢ 及rⅢ 的变化则呈双向性 ,当肺栓塞发病后数小时至 3天内即溶栓者溶栓后rⅢ 递减、qⅢ 进行性加深增宽、TⅢ 倒置进行性加深 ;反之 ,肺栓塞发病一周后进行溶栓者溶栓后qⅢ 明显缩小、TⅢ 由倒置很快变直立。结论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变化呈一过性及多变性 ,动态观察心电图演变有助于诊断及对疗效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肺栓塞 溶栓 诊断 急性肺动脉栓塞 治疗 发病 双向性 结论 变化
下载PDF
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主肺动脉干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林加锋 林佳选 +4 位作者 季亢挺 李嘉 李继武 陈鹏 杨鹏麟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1594-1596,1600,共4页
目的探讨起源于主肺动脉干(MSPA)室性早搏(PVCs)/室性心动过速(VT)的心电图特征、标测方法及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经肺动脉造影证实起源于MSPA的PVCs/VT患者12例(MSPA组)以及右心室流出道(RVOT)前间... 目的探讨起源于主肺动脉干(MSPA)室性早搏(PVCs)/室性心动过速(VT)的心电图特征、标测方法及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经肺动脉造影证实起源于MSPA的PVCs/VT患者12例(MSPA组)以及右心室流出道(RVOT)前间隔起源的PVCs/VT患者59例(RVOT组),均采用单导管常规标测技术进行标测、消融。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特征,随访MSPA组患者的疗效。结果MSPA组患者体表心电图具有下壁导联R波振幅高以及胸前导联移形较早(多位于V2~V3)的特点,其有效靶点高电压(8V)可起搏心室,并与自发PVCs/VT的QRS波形12导联完全相同,有效靶点心室电位较PVCs/VT体表心电图QRS波起始点提早(33.91±3.69)ms,10例可记录到远场A、V波,6例可记录到融合或分离的尖峰或碎裂电位。所有消融治疗均成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起源于MSPA的PVCs/VT并非罕见.单导管标测及消融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室性早搏 主肺动脉干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单导管技术
下载PDF
心源性晕厥或猝死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林加锋 陈晓曙 +2 位作者 张建华 王毅 娄海伦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2期128-129,共2页
分析 32例在入院时或入院后至少发生 1次或 1次以上心源性晕厥或猝死患者的原因及其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 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视心电图。结果 :引起心源性晕厥或猝死的基本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冠心病急性或陈旧性心肌... 分析 32例在入院时或入院后至少发生 1次或 1次以上心源性晕厥或猝死患者的原因及其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 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视心电图。结果 :引起心源性晕厥或猝死的基本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冠心病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 ;②长QT(U)综合征 ;③Brugada综合征 ;④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 ;⑤特发性巨大异常J波 ;⑥其他原因。上述各种心源性晕厥或猝死患者有各自不同的心电学特征。结论 :心源性晕厥或猝死是由不同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晕厥 心电描记术 原因分析
下载PDF
起源点邻近二尖瓣环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及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被引量:5
5
作者 林加锋 林佳选 +4 位作者 季亢挺 李嘉 殷日鹏 李岳春 李进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17期1409-1415,1423,共8页
目的探讨起源点邻近二尖瓣环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和(或)室性心动过速(PVCsNT)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简称消融)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0例起源点邻近二尖瓣环的特发性PVCs/VT,男7例,女3例,其中8例行动态心电图检... 目的探讨起源点邻近二尖瓣环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和(或)室性心动过速(PVCsNT)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简称消融)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0例起源点邻近二尖瓣环的特发性PVCs/VT,男7例,女3例,其中8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其PVCs/VT总数11387~39672(237144-9493)次/24h,所有患者接受消融治疗,分析其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RS波群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消融成功8例(成功率80.0%),均无并发症发生。根据X线影像定位,7例起源于二尖瓣环心内膜(4例起源于前侧壁)采用普通温控导管消融成功6例,1例因起源点邻近希氏束放弃消融;3例起源于二尖瓣环心外膜前侧壁经心大静脉远端采用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成功2例,1例采用普通温控导管因阻抗高,不能放电失败。起源于二尖瓣环心内膜PVCs/VT的心电图特征存在下列变化规律,即由二尖瓣环后侧壁→侧壁→前侧壁,下壁导联的r(R)波逐渐增高而s(S)波逐渐变浅甚至消失;间隔起源者在V,常呈qR或QR型,而游离壁起源者常呈R或rsR‘型;多数患者V5~V。有S波呈Rs型;二尖瓣环前侧壁心外膜消融成功者与相对应位置心内膜消融成功者除有更长的假性“6”波时间(前者≥67ms而后者〈67ms)外,其他特征并无区别。结论起源点邻近二尖瓣环的PVCsNT,是特发性PVCs/VT的一个亚组,前侧壁是好发区域,消融治疗安全有效,部分患者需经冠状静脉窦至心大静脉远端、采用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标测与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射频导管消融 二尖瓣环
下载PDF
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三尖瓣环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林加锋 林佳选 +4 位作者 季亢挺 唐疾飞 李继武 曾刚焕 杨鹏麟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7-10,19,共5页
目的探讨三尖瓣环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PVCs/VT)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单导管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例特发性三尖瓣环起源的PVCs/VT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分析其体表12导联... 目的探讨三尖瓣环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早搏和/或室性心动过速(PVCs/VT)的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单导管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例特发性三尖瓣环起源的PVCs/VT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分析其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RS波群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对起源于三尖瓣环游离壁的PVCs/VT起源部位的时钟点数与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r(R)波高度及s(S)波深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消融成功19例(95.0%),均无并发症发生,失败1例。其中17例消融成功、起源于三尖瓣环游离壁PVCs/VT的心电图特征存在下列变化规律:由三尖瓣环后侧壁→侧壁→前侧壁,下壁导联的r(R)波逐渐增高,而S(S)波逐渐变浅甚至消失,同时r或R波呈Ⅱ〉aVF〉Ⅲ、S或S波呈Ⅲ〉aVF〉Ⅱ的变化趋势;aVL导联的R波逐渐变浅;aVR导联的QS波逐渐变深;三尖瓣环游离壁PVCs和/或VT者下壁导联的r(R)波高度与其起源的时钟点数呈正相关(P〈0.05),而s(S)波深度、aVL导联的R波高度及aVR导联的QS波深度与其起源的时钟点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起源于三尖瓣环的PVCs/VT是特发性PVCs/VT的一个亚组,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三尖瓣环不同起源PVCs/VT的心电图特征亦异且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掌握其体表心电图特点将有助于消融术前初步判定其起源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 射频导管消融 单导管技术
下载PDF
头静脉切开途径与锁骨下静脉穿刺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林加锋 季亢挺 +2 位作者 李继武 曾刚焕 杨鹏麟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8年第3期158-160,154,共4页
目的比较头静脉切开与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价值。方法121例需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病人随机分为头静脉切开组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均包括单腔和双腔亚组),双察两种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导线放置失败率、... 目的比较头静脉切开与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价值。方法121例需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病人随机分为头静脉切开组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均包括单腔和双腔亚组),双察两种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导线放置失败率、手术并发症并随访切口及囊袋情况、起搏器工作状态等。结果头静脉切开组(单腔或双腔亚组)手术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73.27±13.53min vs 66.63±15.09min;60.68±5.21min vs 52.46±6.27min;83.62±7.81min vs 78.52±8.46min,P〈0.05~0.01),导线放置失败率略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P〉0.05),X线曝光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2组各有1例术后出现需处理的囊袋血肿,锁骨下静脉穿刺组有2例发生导线脱位、5例误穿锁骨下动脉。2组术后随访2—19个月未见其他并发症,起搏器工作状态良好。结论头静脉切开途径可避免气胸、血胸、导线折断及误穿锁骨下动脉等并发症,只要熟练掌握头静脉分离技术,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应首选头静脉切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锁骨下静脉穿刺 头静脉切开 心脏起搏器
下载PDF
Brugada法联合Steurer法在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林加锋 陈晓曙 +2 位作者 王毅 娄海伦 夏剑岚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4期279-283,共5页
为评价Brugada法联合Steurer法在宽QRS波心动过速 (WRT)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存在的缺陷。对 1 0 1例WRT[室性心动过速 (VT) 5 8例 ,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 43例 ]进行分析。结果 :Brugada法诊断VT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 85 .7%... 为评价Brugada法联合Steurer法在宽QRS波心动过速 (WRT)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存在的缺陷。对 1 0 1例WRT[室性心动过速 (VT) 5 8例 ,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 43例 ]进行分析。结果 :Brugada法诊断VT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 85 .7%、89.5 %、87.1 % ;联合Steurer法后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升至 91 .5 %、90 .5 %、91 .1 %。进一步分析显示 :Brugada法对器质性原因所致VT、右束支阻滞型 (RBBB)特发性VT(IVT)、SVT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AC)或原有单侧束支阻滞 (BBB)者诊断符合率高 ( 95 .8%~ 1 0 0 .0 % ) ;对左束支阻滞型 (LBBB)特发性VT、SVT伴原有双支阻滞、心肌坏死或心肌梗死伴宽QRS波SVT及预激综合征伴旁道前传型SVT(WPW SVT)诊断的符合率低 ( 0~ 5 0 .0 % )。联合Steurer法可使WPW伴旁道前传型SVT得以明确诊断 ,但对前三者无鉴别意义 ,故不适合在前三者中应用。结论 :Brugada法联合Steurer法能提高WPW伴旁道前传型SVT的鉴别能力 ,是目前鉴别WRT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QRS波心动过速 鉴别诊断 BRUGADA法 Steurer法 心电图
下载PDF
异常J波、Brugada综合征与特发性Brugada心电图征的临床与心电图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林加锋 林文辉 +5 位作者 胡晓晟 王谦 陈新国 胡君洁 张建华 陈晓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4期261-265,共5页
对比分析异常J波 2 1例、Brugada综合征 8例与特发性Brugada心电图征 11例的临床及心电学特点。结果 :①特发性异常J波在肢导联或 (和 )胸导联可见正向异常J波 [除aVR(部分患者aVL)外 ],其波幅较低而分布较广 ,一般V1~V2 导联不出现J... 对比分析异常J波 2 1例、Brugada综合征 8例与特发性Brugada心电图征 11例的临床及心电学特点。结果 :①特发性异常J波在肢导联或 (和 )胸导联可见正向异常J波 [除aVR(部分患者aVL)外 ],其波幅较低而分布较广 ,一般V1~V2 导联不出现J波 ,若出现则JV1 ~V2<R ,不伴右束支组滞 (RBBB) ,TV1 ~V3常直立 ;继发性异常J波有明确的原发病 ,其异常J波的波幅更高大、分布更广泛 ,常伴有QTmin、QTmax、STmax延长 ;两者均易诱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及 /或心室颤动而致死。②Brugada综合征及特发性Brugada心电图征在V1~V3 导联ST段呈下斜或马鞍型抬高伴RBBB或类RBBB ,R′>R ,TV1 ~V2 (V3) 倒置或直立 ,前者常出现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而发生晕厥或猝死 ,后者则无晕厥或猝死及恶性心律失常发作。结论 :异常J波和Brugada综合征及特发性Brugada心电图征是具有不同临床及心电学特点的临床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异常J波 BRUGADA综合征 特发性Brugada心电图征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梗死性室性异位心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加锋 张建华 +2 位作者 胡锦莲 陈晓曙 王毅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梗死性室性异位心搏 (IVEB)的临床、心电图特点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诊断和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对 17例在AMI时出现IVEB的患者与同期住院的 5 7例无IVEB的AMI患者进行对照分析 ,并比较IVEB与同期窦性心律和充分进展... 目的 :探讨梗死性室性异位心搏 (IVEB)的临床、心电图特点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诊断和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对 17例在AMI时出现IVEB的患者与同期住院的 5 7例无IVEB的AMI患者进行对照分析 ,并比较IVEB与同期窦性心律和充分进展期窦性心律的QRS ST T波群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①IVEB的QRS形态常呈右束支阻滞形态 ;除Q波型AMI外 ,非Q波型AMI亦可发生IVEB。②单因素分析显示IVEB常发生于AMI的早期 (<4h) ,以下壁伴或不伴后壁及 (或 )右室AMI好发 (P <0 .0 5~ 0 .0 0 1)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下 (后 )壁AMI、大面积MI、心功能差及梗死早期 (<4h)者易发生IVEB(χ2 =3.87~12 .0 5 ,P <0 .0 5 )。③与同期窦性心律比较 ,IVEBQ波出现及ST段抬高提早 ,且更具有AMI的特征。④IVEB可发生于心肌酶学升高及窦性心律典型AMI图型出现之前 ,其对AMI的早期诊断及定位 ,优于同期窦性心律。结论 :IVEB并非罕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梗死性室性异位心搏 心电描记术 IVEB
下载PDF
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方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加锋 陈晓曙 +1 位作者 张建华 王毅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探讨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方式及其临床意义,分析64例在入院后至少发生≥1次由室性早搏(简称室早)诱发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护心电图。结果:根据诱发恶性快速性室性心... 探讨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方式及其临床意义,分析64例在入院后至少发生≥1次由室性早搏(简称室早)诱发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护心电图。结果:根据诱发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室早的联律间期及其前间歇的长短,64例的发作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单纯室早诱发;②长间歇依赖性室早诱发,此型根据基础心律QT(U)间期的长短又可分为:a.QT间期正常;b.长QT(U)间期两种形式。不同发作方式之干预措施亦异。结论: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是由不同形式的室早所诱发的,他们具有不同的临床、心电学特征及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室性早搏 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加锋 林佳选 +4 位作者 李继武 季亢挺 曾刚焕 陈鹏 杨鹏麟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5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右心室流出道(RVOT)40例,右心室游离壁瓣环处、左心室前上间隔、左心室流出道(LVOT)、左心室下后间隔及左心室后间隔近心尖部各1例]分别采用起搏标测...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5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右心室流出道(RVOT)40例,右心室游离壁瓣环处、左心室前上间隔、左心室流出道(LVOT)、左心室下后间隔及左心室后间隔近心尖部各1例]分别采用起搏标测或起搏与激动顺序标测结合的方法进行消融。结果消融即刻成功41例,失败4例。手术操作时间37~156min,X线曝光时间5~28min。术后随访3个月~4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适应证可适当放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导管消融 室性期前收缩 疗效 安全性 病例
下载PDF
锁骨下静脉途径心脏起搏器置入术中撕剥式电极导线导引器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加锋 张建华 +2 位作者 陈晓曙 姜文兵 王毅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6期506-508,共3页
目的探讨撕剥式电极导线导引器在经锁骨下静脉途径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3例经锁骨下静脉途径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根据电极导线置入时是否保留撕剥式电极导线导引器分为非保留组(n=50),保留组(n=5... 目的探讨撕剥式电极导线导引器在经锁骨下静脉途径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3例经锁骨下静脉途径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根据电极导线置入时是否保留撕剥式电极导线导引器分为非保留组(n=50),保留组(n=53),每组又根据置入起搏器类型分为单腔起搏器组和双腔起搏器组两个亚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电极导线放置失败率、手术并发症并随访切口及囊袋情况、起搏器工作状态等。结果保留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电极导线放置失败率明显少于非保留组(68.8±18.3min vs 77.5±18.9min;4.36±1.34min vs 5.57±1.62min;0% vs 7.9%,P均〈0.05-0.01),亚组分析显示不论单腔、双腔起搏器置入,保留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均明显短于非保留组(P均〈0.01)。保留组与非保留组各有1例术后出现需处理的囊袋血肿,2组术后随访5个月-4.3年,未见其他并发症,起搏器工作状态良好。结论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时,保留撕剥式电极导线导引器能缩短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减少电极导线置放失败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锁骨下静脉穿刺 心脏起搏器 撕剥式电极导线导引器
下载PDF
异常J波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表现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加锋 陈露霞 潘娅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6期450-451,共2页
分析 8例异常J波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表现 ,其中特发性异常J波 1例 ,继发性异常J波 7例。其临床及心电图特征 :①两者的基础心率均不快 ,多数导联可见正向J波 (aVR除外 ) ,不伴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 ,当心率增快后J波振幅及宽度均明显降... 分析 8例异常J波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表现 ,其中特发性异常J波 1例 ,继发性异常J波 7例。其临床及心电图特征 :①两者的基础心率均不快 ,多数导联可见正向J波 (aVR除外 ) ,不伴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 ,当心率增快后J波振幅及宽度均明显降低 ;②继发性异常J波的波幅更大、分布更广泛 ,常伴有QT间期及ST段延长 ;③两者均易发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PVT ,可呈尖端扭转样 )及 /或心室颤动而猝死 ;④其心电图表现与Brugada综合征不同 ,后者仅V1~V3 导联ST段呈尖峰或驼峰样抬高 ,常伴有RBBB ,QT间期正常 ,PVT发作不呈尖端扭转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心电学 异常J波 临床表现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右心室流出道心律失常有效消融靶点的表现形式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加锋 林佳选 +3 位作者 李嘉 季亢挺 李岳春 杨鹏麟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83-586,共4页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RVOTA)射频导管标测与消融有效靶点的表现形式。方法:167例RVOTA患者男60例、女107例,年龄(47.7±15.2)(15~78)岁。其中室性心动过速(VT)20例,室性早搏(PVCs)147例。单点穿刺股静脉后,将单根消...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RVOTA)射频导管标测与消融有效靶点的表现形式。方法:167例RVOTA患者男60例、女107例,年龄(47.7±15.2)(15~78)岁。其中室性心动过速(VT)20例,室性早搏(PVCs)147例。单点穿刺股静脉后,将单根消融导管按需放置于右心室心尖部、流入道或流出道,行电生理检查、起搏与激动顺序标测和消融治疗,分析激动顺序与起搏标测有效靶点的表现形式。结果:消融成功160例,成功率达95.81%。激动顺序标测有效靶点心内电图较体表心电图QRS波起始点提早(33.41±3.23)ms。起搏标测有效靶点有以下表现形式:①起搏的QRS波群与自发PVCs至少11导联完全相同;②起搏标测时有2种形态略异的QRS波群,其中1种与自发PVCs的QRS波群完全相同;③VT时有2种形态略异的QRS波群,起搏标测的QRS波群与自发VT的1种QRS波群完全相同;④起搏标测时与自发PVCs的QRS波群12个导联完全相同,激动标测可见尖峰样、尖峰碎裂样或双电位。放电时PVCs或VT很快(<10 s)消失或终止;或PVCs增多或VT持续时间延长、频率增快,随即很快消失。结论:绝大多数RVOTA激动顺序标测有效靶点心内电图较体表心电图QRS波起始点提早应≥30 ms,起搏标测有效靶点除传统的起搏时QRS波群与自发PVCs形态至少11导联完全相同外,尚有多种表现形式,了解这些特征,有利于正确判断有效靶点,缩短标测、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室性心律失常 右心室流出道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有效靶点 起搏标测 激动顺序标测
下载PDF
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加锋 李继武 +2 位作者 季亢挺 唐疾飞 杨鹏麟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7年第5期302-304,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的原因与高危心电表现。方法分析45例在入院时或入院后至少发生1次心脏骤停患者的原因及其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视心电图形。结果45例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 目的探讨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的原因与高危心电表现。方法分析45例在入院时或入院后至少发生1次心脏骤停患者的原因及其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视心电图形。结果45例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基本原因为冠心病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次为特发性及继发性巨大异常J波、扩张型心肌病;低钾血症是最常见的诱因;最常见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类型是心室颤动。其高危心电图表现:①复杂性室性早搏;②异常J波;③继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④Brugada综合征;⑤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伴墓碑样ST段抬高。上述各种原因心脏骤停者有各自不同的临床及心电学特征。结论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心脏骤停存在多种原因及高危心电图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脏骤停 心电描技术
下载PDF
温州市海洛因依赖者戒断期血脂水平调查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加锋 林伟 张德亭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22-525,共4页
目的:调查温州市海洛因依赖者戒断期血脂水平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温州市戒毒所764例海洛因依赖者戒断期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脂、谷丙转氨酶(ALT)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将其结果与同期在温州市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700... 目的:调查温州市海洛因依赖者戒断期血脂水平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温州市戒毒所764例海洛因依赖者戒断期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脂、谷丙转氨酶(ALT)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将其结果与同期在温州市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700名年龄相近的正常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海洛因依赖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1),但甘油三脂(T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群(36.26%比27.29%,P<0.05),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也高于正常人群(47.64%比31.71%,P<0.05)。TC、TG和LDL-C水平与年龄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1),TC和LDL-C水平与ALT呈负相关(P<0.01),海洛因依赖者血脂异常患病率与性别、BMI和ALT呈正相关(P<0.05),正常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与年龄、性别和BMI呈正相关(P<0.05)。结论:温州市海洛因依赖者戒断期和正常人群的血脂模式、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他们的肝功能受损、低BMI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海洛因依赖 戒断期 患病率
下载PDF
不同原因电张调整性T波的导联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林加锋 陈晓曙 +2 位作者 张建华 胡君洁 王毅 《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2期67-70,8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的心电学特征。方法对30例右心室心尖部临时或永久性起搏后、10例左室下后间隔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后及8例后间隔间歇性或持续性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术后电张调整性T波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电张...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的心电学特征。方法对30例右心室心尖部临时或永久性起搏后、10例左室下后间隔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后及8例后间隔间歇性或持续性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术后电张调整性T波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电张调整性T波的导联分布特点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分布最广,除下壁导联(Ⅱ、Ⅲ、aVF)外,胸导联(Vl ̄V4100.0%,Vl ̄V676.7%)亦广泛存在,其最大倒置T波的深度(0.85±0.26mV)较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组(0.42±0.18mV)、预激综合征组(0.40±0.19mV)均深,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1),最深倒置的常分布在V3、V4导联。②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组分布也较广,除下壁导联外,左胸导联(V4 ̄V6为100.0%)亦存在,其最深倒置的常分布在V4、V5导联。③预激综合征组分布较窄,常局限于下壁导联。结论不同原因电张调整性T波的导联分布也不同,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与心肌缺血、急性肺栓塞等所致的T波改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原因 分布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预激综合征 射频消融术后 下壁导联 心电学特征 心动过速后 永久性起搏 急性肺栓塞 倒置T波 V4导联 左胸导联 V5导联 心肌缺血 后间隔 持续性 间歇性
下载PDF
巨大异常J波和Brugada综合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加锋 张建华 陈晓曙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371-373,共3页
目的 :探讨巨大异常J波和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方法 :对 5例巨大异常J波和 3例Brugada综合征进行分析。结果 :两者在病因、心电图、临床特征及治疗方面均有不同。结论 :巨大异常J波和Brugada综合征是具有不同临床及心电图... 目的 :探讨巨大异常J波和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方法 :对 5例巨大异常J波和 3例Brugada综合征进行分析。结果 :两者在病因、心电图、临床特征及治疗方面均有不同。结论 :巨大异常J波和Brugada综合征是具有不同临床及心电图特点的临床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异常J波 BRUGADA综合征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形态心电图标准在原有束支阻滞伴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加锋 陈露霞 胡珺佶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5年第5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形态心电学标准是否适用于原有束支阻滞(BBB)或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RT)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窦性心律时呈BBB的患者236例[左束支阻滞(LBBB)60例,右束支阻滞(RBBB)176例],分析形态心电图标准用于鉴别WRT的特异性... 目的探讨形态心电学标准是否适用于原有束支阻滞(BBB)或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RT)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窦性心律时呈BBB的患者236例[左束支阻滞(LBBB)60例,右束支阻滞(RBBB)176例],分析形态心电图标准用于鉴别WRT的特异性.结果胸前导联图形一致,胸前导联无RS图形;RBBB时电轴重度右偏(-90°~±180°)、V1导联呈左兔耳征(Rsr`.Rr`)、V6导联呈QR、QS、R形或R/S<1、aVF导联呈Qr、QR、QS形;LBBB时V1~V2导联S波降支钝挫、V6导联q(Q)波、aVF导联呈QS、qR形,Ⅰ导联呈qR、rS、Rs形等11项标准特异性较高(88.6%~100%).另8项标准特异性较低.心肌梗死并WRT(尤其QRS呈RBBB)时采用上述标准鉴别诊断有一定局限性.结论部分形态心电图标准适用于原有BBB伴WRT的鉴别诊断,但对心肌梗死并WRT的鉴别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心动过速 束支阻滞 心肌梗死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